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的姐夫是太子_分节阅读_第458节
小说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7 MB   上传时间:2024-03-24 12:49:46

  杨荣深深地看了张安世一眼,才又道:“礼部那边的情况,难道安南侯还不知道吗?”

  “你是说那王郎中……”

  杨荣摇摇头,叹息了一声,却是道:“罢了,进去面圣吧。”

  很多时候,人懂得越多就越痛苦。

  比如杨荣,他作为文渊阁大学士,天下各处的奏报都会汇总他的这里来,许多事也能够预知,可明知灾难即将要发生,却又能怎么办呢?

  可笑的是,他名为文渊阁大学士,有宰辅之权,可很多时候,他也是有心无力,不得不坐等噩耗罢了。

  有些事,是无可避免要发生的,所以绝大多数时候,杨荣理智地告诉自己,自己不能投入任何情感,天下多少凄惨的事,作为一个宰辅,应该冷静处理,只要做出对的选择就可以了。

  可实际上……人非草木,又如何能够完全理智冷静?

  众人徐步到了崇文殿。

  满朝文武,汇聚于此。

  朱棣已经提前稳稳坐在这里,他的脸色也有些不好,战报传来的时候,他立即意识到了鞑靼汗的打算。

  而兀良哈部的背刺,也让他不禁为之懊恼。

  这可能是他登基以来最大的失策,一直以来,朱棣对兀良哈人的赏赐都没有断绝过,可终究,他们还是和鞑靼人合流了。

  如此一来,鞑靼人面向辽东的屏障便被打开。

  当年的时候,辽东几乎是他这个燕王打下来的,而如今……反而在他成为皇帝之后,竟要失陷。

  “陛下……”

  此时,王郎中小心翼翼地站了出来。

  朱棣淡淡地道:“卿去鞑靼,那鞑靼汗身体可好?”

  “身体康健。”

  朱棣皱眉道:“他如何说的?”

  “他说……要与陛下,逐鹿天下,若是陛下不敢应战……”王郎中战战兢兢地说着,小心翼翼的眼睛上撇,看着朱棣的脸色。

  可惜,他距离朱棣太远了,却只好继续硬着头皮道:“他自会提兵来南京。”

  朱棣冷哼一声,不屑地道:“好大的口气。”

  “臣万死之罪。”王郎中拜下。

  朱棣没有对他发怒,只道:“这与你无关,你这一趟,也是不易。”

  王郎中这才放下心来,随即道:“臣还探知到,兀良哈部与鞑靼部,合二为一,彼此十分和睦,这兀良哈部的首领,甚至被鞑靼汗封为太师王……臣在进入金帐的时候,见他们兵马如云,可谓兵强马壮,看来这几年休养生息,他们又有了几分实力。”

  顿了顿,王郎中又道:“臣还询问过沿途的一些老牧民,因臣往的乃是大宁,这些兀良哈部的牧民,也对鞑靼汗赞不绝口。陛下,臣位卑,可今次却察觉这鞑靼汗鬼力赤,亦算是雄主,自他篡位为汗之后,收拾人心,养精蓄锐,已成我大明腹心之患。”

  很多时候,使节所承担的职责,还有刺探的功能,这也是为何,王郎中去的时候风风火火,半个多月的功夫便见了鞑靼汗,可回来的时候,却是拖泥带水。

  所以他必须慢吞吞地走访,借此机会,了解一些大漠的情况,根据一些蛛丝马迹,好向朝廷奏报。

  虽然可能朝廷有另外的一些消息渠道,可他们有他们的职责,王郎中有王郎中的职责。

  百官一个个露出忧色。

  心腹大患……就意味着,一次规模浩大的军事行动,即将要开始了。

  自太祖高皇帝以来,蒙古内部都是内斗不断,而一旦他们团结起来,未来会发生什么,虽难以预料,却也知道,辽东和边镇的许多军民,都要惨遭战争之苦。

  朱棣颔首,他心里自有计较,便道:“卿家颇有苦劳。”

  王中郎此时也只求无过,不求有功,故而连忙道:“臣无功而返,已是惭愧之至,万死。”

  朱棣便一挥手,示意王郎中回班中去。

  待这王郎中回到了班中,便有一人站了出来,却是御史陈佳。

  陈佳朗声道:“陛下,安南侯节制礼部,派出使节,前往鞑靼,这是自取其辱,此番何止是无功而返,简直便是遭受奇耻大辱。鞑靼人起兵,我大明竟还要去媾和,媾和也就罢了,竟还受鞑靼人如此挑衅,臣以为……此事,安南侯该给一个交代。”

  该来的总会来的。

  不过……其实这也早在所有人的意料之中。

  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在大明被人弹劾乃是常态。

  你若是觉得人家跟你有仇,才这样干,那就是想太多了……

  嗯……人家干的就是这份差事。

  张安世厚着脸皮,好像充耳不闻。

  朱棣则道:“当初是朕令张安世节制礼部,唔……是朕的授意。”

  这意思很明显了,议和的事,朕暗示过,张安世才去办的,就别纠缠了。

  这陈佳显然不打算就此罢休,道:“陛下,若这是陛下的心意,臣不胜惶恐。如今鞑靼人杀我边镇军民百姓,陛下竟与之议和,还受此屈辱,陛下啊……我大明百姓,犹如陛下的儿子,哪里有做君父的,与杀子之仇媾和的?”

  顿了顿,他继续道:“何况……臣还听闻,此行安南侯送出了大礼,这些大礼……无一不是天下奇珍,以我中国之珍宝,而贿之以鞑靼,求得一时苟安,这难道也是陛下的意思吗?若如此,如何对得住这边镇的百姓?如何对得住那些含恨而死的军民?”

  朱棣万万没想,这陈佳不去骂张安世了,反而追着他,就是一顿狂喷。

  可朱棣……

  朱棣的老脸抽了抽,最终蹦出一句话来:“你他娘的说的在理,好啦,朕知道啦,以后再也不议和了。”

  陈佳:“……”

  这陈佳,说了这么多,就等着朱棣大怒,狠狠训斥自己,然后自己和朱棣再抬抬杠呢。

  毕竟是御史,而且这事,他完全占理,给自己换一个好名声,其实才是御史的升迁捷径。

  可哪里想到……陛下居然不按常理出牌。

  他恨不得对朱棣大吼:“来打我啊,笨蛋!”

  显然,朱棣今日打定了主意不会如他所愿,只道:“这件事……是朕一时糊涂,与众卿都无关系。”

  说着,他脸抽了抽,眼角的余光,忍不住瞪一眼张安世。

  不过很快收回了目光,又道:“从此之后,朕与鞑靼人不共戴天,定诛鞑靼汗,为军民百姓伸张冤屈。”

  此时,百官们一个个垂着头,都默然无语。

  大家实在提不起精神。

  这是一次巨大的挫败。

  其实连魏国公和淇国公几个,都是灰头土脸,丢人。

  朱棣也觉得这一次,自己算是老脸都丢尽了。可这责任,别人也承担不起,只能他背着。

  眼下,唯一的办法就是等来年开春,御驾亲征,一雪前耻。不把鞑靼人和兀良哈人打痛,他就不姓朱。

  他察觉到百官的沮丧,却也叹了口气:“今日起,张卿不必节制礼部了,这礼部,还是照常吧。”

  张安世乖乖地道:“是。”

  就在这个时候,令朱棣意外的是,素来胆小的礼部尚书郑赐,就在此时站了出来道:“陛下,老臣以为,此事不怪陛下,实是安南侯自作主张。陛下何必将臣子的罪责,揽在自己身上呢?臣以为,应该让安南侯居家反省,面壁思过……”

  郑赐胆小归胆小,却不代表不搞事。

  他终于在这个时候出手了,他是知道朱棣的,朱棣要面子,现在将责任揽在自己的身上,十有八九,也是心不甘情不愿的。

  而他给朱棣一个借坡下驴,陛下一定对他另眼相看。

  当然,这会稍稍地得罪了张安世,不过这不打紧,小小的得罪一下也没关系,不是只让他面壁思过吗?若是张安世因此报复,陛下这边必然认为张安世没有容人之量。

  朱棣听罢,流露出不喜的样子。

  这事,他只想赶紧翻篇,大家以后都别提了,朕再耐心地等到开春,就去弄死那鬼力赤,你这老狗,怎的没完没了?

  朱棣便绷着脸道:“郑卿不必多言。”

  郑赐没想到,自己好心当成了驴肝肺,一时无语。

  朱棣随即看向金忠,询问兵部的准备情况。

  金忠一副没有睡足的模样,却是有条不紊地做了汇报。

  这冗长的奏报,听得许多人打哈欠,可朱棣却极用心地听,他不断地点头,露出赞许的样子。

  就在此时,通政司却接到了一份奏报。

  拿到奏报之后,通政使见又是广宁来的军情,倒是不敢怠慢。

  昨日就听说广宁的军堡已告破,死了许多人,怎么才一日功夫,广宁就有急奏来?

  这奏报是八百里加急来的,事情应该发生在三四日之前,也可能是五六日。

  不会在一昼夜之间,广宁就被继续突进的鞑靼人攻破了吧?

  若是如此,那么整个辽东,都会陷入困局。

  事关重大,他自是没有犹豫,火速地让人呈报。

  于是一个通政司的宦官,心急火燎地赶到了崇文殿。

  里头正在进行廷议,他虽焦急,却也不敢贸然进去打扰,便在外头晃了晃。

  这一晃,站在朱棣身后的亦失哈便瞧见了。

  亦失哈不露声色,蹑手蹑脚地悄然贴着墙壁,徐徐地绕出殿来。

  而里头,依旧还是金忠关于战争准备的声音。

  亦失哈瞥了一眼这宦官道:“怎么啦?”

  小宦官忙道:“广宁紧急军情,八百里加急送来的……”

  亦失哈不敢怠慢,忙伸出手,道:“取来。”

  随即,亦失哈将奏报取出。

  这样的军情,能直接打开的,除了皇帝之外,只有文渊阁,还有司礼监的太监,以及兵部。

  亦失哈必须先确定是什么奏报,然后再判断事情的轻重缓急,看看是否立即打断廷议。

  他低头一看,脸色却是一僵,而后脸色越来越古怪起来。

  小宦官则小心翼翼地昂首,盯着亦失哈脸色的变化。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77页  当前第45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58/97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的姐夫是太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