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的姐夫是太子_分节阅读_第529节
小说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7 MB   上传时间:2024-03-24 12:49:46

  朱棣道:“好,那么就此敲定了,太平府为京兆,张安世担任府尹,其余诸官,依旧留任,照京兆的规格晋升品级,至于其他新设衙署,张安世拟定人手,填补空缺。”

  朱棣道:“朕如此厚赐,便是要告诉天下的州县,若是肯尽心尽力,朕不吝封赏,可若是有人阳奉阴违,尸位素餐,呵……那些京察中被罢黜的……就是榜样。”

  张安世听到京察中被罢黜的话,心里五味杂陈,不过……他没吭声,反正……这戏是别人先开场的,自己就看他们怎么表演。

  他假装不知情的样子,道:“陛下圣明。”

  众人都道:“陛下圣明。”

  朱棣道:“早早下旨,让太平府诸官好好办公吧。”

  朱棣拂袖:“都退下吧。”

  张安世等人告退。

  朱棣余怒未消,气咻咻的来回踱步,口里还骂:“入他娘,这天下没几个好东西。”

  亦失哈道:“陛下……若非张安世,这盖子还真揭不开,也只有张安世,是真正的陛下腹心肱骨,才肯这样尽心竭力。”

  朱棣道:“是啊,有人和朕不是一条心。”

  亦失哈便拜下:“奴婢和陛下是一条心。”

  “得了,得了。”朱棣烦躁道:“这个时候,说这些有个鸟用。”

  亦失哈道:“是。”

  ……

  张安世几个出了殿,那杨荣三人,需去文渊阁,只有张安世和夏原吉,却需先从午门出宫。

  张安世与夏原吉并肩而行,道:“夏公,你这不厚道啊,我办的好事,你怎么来报喜。”

  夏原吉道:“哎,别说啦,别说啦。”

  他心乱的很,这事儿……看上去没这么快结束,钱粮的事是重中之重,陛下不知倒也罢了,可若知道,朝廷少了这么多钱粮,肯定不会罢休。

  可夏原吉又何尝不知,那些地方上的士绅还有父母官是什么德行呢?陛下是一毛不拔,他们又何尝不是铁公鸡。

  现在好啦,王八对绿豆,都是要钱不要命的,这事肯定没完。

  可怜他这个户部尚书,恰好在这风口浪尖上,现在也不过是过了朱棣这一关而已,接下来……还不知有多少鬼门关等着他,一个应对失当,要嘛是身败名裂,要么就是掉了脑袋。

  张安世道:“你卖了我的好,倒还嫌我多事。”

  夏原吉只好耐心的道:“你那太平府的具体账目,老夫还要好好研究一下,得比对着前几年的钱粮来看看。哎……说实话,老夫看了这账,真是触目惊心。”

  张安世道:“吓了一跳吧?夏公显然也不希望闹出什么事端来。”

  “当然不希望。”夏原吉倒是老实的道:“皇帝乃是君父,天下的士绅乃我娘亲,爹娘反目,我这做儿子的,夹在其中,你想想有多不痛快。”

  张安世道:“他们怎么就成你娘了呢?”

  “你不懂。”夏原吉苦笑,道:“老夫想静静,你就少问两句。”

  张安世道:“夏公,若是你遇到这样的事,你打算怎么处置?”

  夏原吉叹口气:“你要听真话?”

  张安世点头。

  夏原吉道:“我希望……天下的士绅,能以国事为重,将隐藏的土地,统统登记在册,体谅朝廷的苦衷,交就交一点税赋,他们的盈利已是不少了,不缺这点钱粮。”

  “可老夫也希望,陛下能够依旧厚待士大夫和士绅,能够对有功名的读书人,进行一些钱粮的减免。如此,也算是两全其美。”

  张安世摸了摸脑袋,有点不知道这老家伙到底站哪一头的。

  而夏原吉内心的复杂,确实不是张安世能够理解的,他自己就是士绅出身,同时,也颇有几分家国之念,正因如此,他内心才格外的矛盾,在他的理念之中,君父社稷,是可以与士绅共荣的,士绅们以国家为重,君父垂爱士绅,这才是大同世界。

  张安世道:“那夏公以为,这可能吗?”

  夏原吉叹口气,耷拉着脑袋。

  张安世道:“不将刀子架在人的脑袋上,怎么可能教人掏出钱粮来。”

  夏原吉沉默不语。

  张安世便也不语,二人出宫,分道扬镳。

  张安世回到栖霞,却发现高祥等人已回到了栖霞来。

  大家依旧还是垂头丧气,悬着一颗心,也不知结果如何。

  就在此时,吏部有人来。

  这一次乃是吏部功考清吏司的郎中亲自来。

  他带来了皇帝和吏部的最新旨意。

  此人一到,气势汹汹,不过吏部就是如此,都是两眼朝天的。

  郎中一到知府衙门,随即便召集当地的官吏来,他拿着一份手札,随来的,还有一长串的官员。

  不过这郎中听闻张安世也在,倒也不敢放肆,立即先去见张安世。

  “下官功考清吏司郎中刘荣,见过威国公。”

  张安世道:“怎么,这么快就有了旨意?”

  刘荣忙道:“是,上午的时候,京察的功考簿就呈送陛下,陛下已有裁决,这是君命,所以吏部上下,不敢怠慢。”

  张安世道:“有我的事吗?”

  “这倒没有。”刘荣笑嘻嘻的道:“公爷您……官声卓著,在功考之中,评为极优。”

  张安世道:“这倒不容易,我还以为你们要给我一个小杯或者中杯呢。”

  “啊……”刘荣一脸不解。

  张安世便道:“蹇部堂可好吧?”

  “蹇部堂一向都好。”

  “既是有君命,你办你的公务吧。”

  “是,是。”刘荣朝张安世行了个礼,走出张安世的值房,而后,便摇身一变,立即严词厉色起来,当下,召了高祥等人至堂。

  他摆出很不客气的样子,一副嫉恶如仇的模样。

  一双眼睛,严厉的扫视高祥人等。

  他道:“国朝选吏,尤为严苛,这是因为,官吏牧民,百姓之疾苦,尽都系于官吏身上,倘有官吏残害百姓,或是碌碌无为、尸位素餐,则一府一县的百姓便要哀嚎遍野,有冤也无处伸张。此番京察,列劣等者三十一人,较往年多了不少,可见当下官场,已有糜烂的迹象。”

  他顿了顿,扫视众人,目光停留在高祥身上,露出厌恶和不屑之色,而后,慢悠悠的道:“对此,陛下忧心如焚,特下旨意,要对劣官严惩不贷,吏部这边,尊奉旨意,对同知高祥、推官赵言实、照磨李应、芜湖县令周展四人,以革职处置,除此之外,贬此四人为下吏,责其举家至琼州,世代为吏,子孙不得科举。”

  此言一出,这太平府诸官个个哗然。

  高祥更是要昏死过去。

  他原以为,最严厉的处分,不过是革职而已。

  哪里想到,还会祸及家人,自己好歹也是出自诗书之家,自己的儿孙的前程,也跟着完了。

  至于去琼州,世代为吏,这对于一个士大夫出身的官员而言,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李照磨更是两腿颤颤,他大呼:“我无罪。”

  赵推官瑟瑟发抖,他缓缓闭上眼睛,惩处太严厉了,他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显然,他们四人,成了杀鸡儆猴的对象。

  赵推官一念至此,忍不住痴笑:“哈哈,身败名裂,身败名……”

  笑着,笑着,便泪洒出来,放声哭起来。

  郎中刘荣摆出厌恶之色,大喝道:“哭什么,肃静。”

  说着,他又道:“除此之外,还有太平府经历李辰,太平府知事陈文海,太平府检校邓忠,当涂县令刘义,以上诸人,都以罢职处置。”

  这李辰、陈文海人等,此时也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官职没了,还是罢黜,自是苦不堪言,可显然,对他们而言,至少……他们运气还算好,至少……不必去琼州。

  郎中刘荣便道:“尔等平日慵懒,身为朝廷命官,却不务正业,今日才有此报。现今朝廷处置已至,尔等必不得心怀怨愤,而是应该好好思量,为何焉有今日,还望尔等能幡然悔悟,将来能够洗心革面,倘遇朝廷大赦,或可重见天日。”

  说罢,他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来人,教他们收拾东西,让出公房,待会儿,新官就要上任,教他们早早交割事务。”

  “是。”数十个差役,便一个个肃然盯着高祥人等。

  高祥苦笑一声,此时竟连哭也哭不出来,只是一叹:“我死不足惜,只是……将自己的儿孙害苦了啊。”

  这话说出,不禁哽咽,可当着众人的面,却还是勉强教自己噙着的眼泪没有落下来,他想要去同知厅去,可想了想,对郎中刘荣道:“可否准下官去见一见威国公,再做交割。”

  刘荣冷笑,不屑一顾的道:“我看……就大可不必了吧,且不说这个时候,威国公未必想见你们,现在新官即将上任,只等尔等交割,这耽误了一时半刻,太平府的百姓,便少了人给他们做主,这涉及到的乃是民生,岂可儿戏呢。”

  话说到了这个份上,高祥知道,若是继续坚持,只会自取其辱。

  便点头,往通判厅。

  那李照磨自也去他的照磨所,在得知照磨所竟不是在知府衙,而是在隔壁的一处大开间的衙署。

  刘荣皱眉起来:“都说官不修衙,区区一个小小照磨所,却还有自己独立的衙署,这像什么话。”

  李照磨却什么也没说,只觉得无地自容,他和高祥一样,都属于从重严惩的对象,此时心乱如麻,彻底不知该如何是好了,乖乖往照磨所去。

  这知府衙门里,一时哀鸿一片。

  刘荣则端坐,要亲眼等新官来进行交割,才能回去复命。

  ……

  张安世在公房里,提着笔,在想着新官的人选。

  寻常的府到京兆,职能扩大了不少,比如一般的府,财税都是由同知兼任的,这同知不但要管财税,还可能分掌地方盐、捕盗、江防、海疆、河工、水利以及清理军籍、抚绥民夷等等业务。

  可到了京兆这个层级,其实就和布政使司是同级别了,这个时候,无论是盐运、捕盗还是财税、水利以及军籍、抚绥,都有专门的官员专门进行管理。

  这还只是原先同知的业务,这判官的业务,还有推官诸如此类,都进行了细分,下置不同的衙署。

  也就是说……现在张安世手里头,单单需要的官员,至少就有二三十个以上,这可是正式的官职,有名有姓,有衙署的。

  他心里想着这些日子,府里还有下头三县自己接触的一些官吏,眼下,能提拔的,当然从这些人提拔,还有一些八品和九品的官员,张安世甚至想从书吏中提拔。

  书吏是吏,他们和官的区别极大,虽然他们都读过书,可他们之间最大的界限就是功名。

  若没有中举人以上的功名,便是再能干,也永远都是小吏。

  此时,一个书吏蹑手蹑脚的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77页  当前第52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29/97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的姐夫是太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