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北宋大法官_分节阅读_第1031节
小说作者:南希北庆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1 MB   上传时间:2024-03-27 16:23:30

  “陛下,我已经想到了应对之策。”

  “是吗?”

  赵顼不禁是喜出望外,“快说,你有何良策?”

  张斐道:“前些天,记得我提过一句,即便陛下支持王学士,但他们也有可能通过检察院进行起诉。”

  赵顼点点头,“要是他们这么做的话,我们的计划可能会满盘皆输啊!”

  张斐道:“陛下可有反过来想过?”

  “反过来想?”

  赵顼不明所以。

  张斐点点头,“假设陛下支持御史台的判决,王学士同样也可以通过检察院去起诉御史台。”

  赵顼眨了眨眼,“但是朕了解文公,若不是十拿九稳,他不会这么坚决的。难不成这官司,你还能打赢?”

  “目前来说,只能说有机会。”

  张斐道:“但是需要陛下马上派人,去江南那边,查清楚是那些人支持这一百来人上京告状,其背后又有什么目的。根据御史台的堂供来看,这些证人的背后一定有人,只要找到这些人,我就能够保住王学士和发运使。”

  赵顼点点头,道:“但是那笔钱?”

  张斐道:“关于这一点,我也有应对之策,陛下在熙河那边不还有一百多万贯吗?”

  赵顼听罢,大脑是一阵晕眩。

  你,你想干什么?

  张斐道:“如果对方拿出证据来,那我们可这一笔账算在熙河开边,那边的账目本就是有问题的,只是他们查不到而已,如今将这一笔账算进去,刚好补足这些问题,甚至还可以多算一些。

  到时他们知道原来这一笔全部用于熙河开边,并且陛下还往里面搭了几十万贯,这必然会让他们哑口无言。”

  赵顼心都在滴血,这都已经吞到肚子里面的肉,全都得给吐出来,是心有不甘啊!

  张斐劝说道:“陛下,就算今日不这么做,他日陛下也肯定会将这钱投入到战事中去,而且如今这么做的话,还能够减轻西北财政负担,为将来消灭西夏打下基础。”

  “你说的也是,这钱到底也都得用到那边去。”

  赵顼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一丝丝哽咽,又问道:“但是朕也想知道东南六路的具体情况,朕也不希望他们在那边胡来。”

  张斐道:“要解决这一点,最好的方式,还是采取听证会。”

  “好!”

  赵顼立刻道:“这听证会好啊!在听证会上,朕能够清楚知道,政策到底执行的怎么样。”

  张斐道:“如今最为关键的就是时间问题,我们在那边还有些人,但快马去通知他们进行调查,至少也需要一个月。陛下现在还得再拖些一些时日,实在不行,再跟王学士说明一切,先让御史台判决,静待他们攻击发运使和王学士。”

  赵顼突然想起什么,“朕如何说服先生?”

  判王安石输,王安石不得原地爆炸。

  赵顼心里也有些虚啊!

  张斐笑道:“只能如实告知,就将那笔账的事告知王学士,如果他们从检察院起诉,并且抖出此事,这对陛下是非常不利的。”

  赵顼稍稍点头,“也只能如此了。”

第七百二十一章 敌友难辨

  赵顼这皇帝当得可真是不容易,想要藏点私房钱,都那么费劲,还被威胁。

  之前他们耗费三年光景,利用私盐,好不容易赚得一笔,这才高兴多久,又得全部吐出去,但好在是用在西北战场上面,这也是赵顼能够接受的主要原因,否则的话,他还真的会考量一下,不能光为面子,连钱都不要啊!

  可就当下的情况而言,比起金钱,时间才是关键。

  如今的时间是比较紧迫的,因为不但得去江南调查,还得立刻传信给马天豪,让他们赶紧修改一些账目。

  当然,这种规模的账目,对于一个律师而言,不是什么难事,只要赵顼舍得就行。

  而在外庭,以邓绾为首的革新派,还是比较给力的,就是死咬着不放,坚持要求移交公检法审理,他们甚至在坊间都公开表示,唯有公检法才能够令人信服。

  这还真是引发不少百姓的关注,百姓又不懂这里面发生了什么,他们也认为朝廷突然避开公检法,这其中肯定是有猫腻的。

  阴谋论永远是多数。

  当然,这也成功激怒了台谏官员,他们借此案将矛头直接对准整个革新派,并且是直接将薛向给定为头号嫌犯,也不装了,就是将此案扩大化。

  那么对于革新派而言,薛向是不容有失,不是说他这个人多么重要,而是他现在处于旋涡的中心,一旦保不住他,就会发生一系列连带效应,就是满盘皆输。

  两边都已经摆开决战的阵势。

  霎时间,整个皇城都弥漫着硝烟味。

  但这也为赵顼、张斐他们争取到了足够的时间,因为要扩大化,案件就会变得复杂。

  中午,放衙之际,官员们陆陆续续出得官署,向皇城外面行去。

  “不得不说,邓文约此计真是妙不可言啊!”

  孟乾生呵呵笑道:“咱们现在越是拥护公检法,将来就有更多理由打压公检法。毕竟就连他们自己都不支持公检法,将来如此类案件,那是永远都不可能再交给公检法审理。”

  裴文点点头道:“如果再能断绝税务司与公检法的关系,公检法将来也就只能去抓抓小偷了。”

  孟乾生问道:“你有何想法?”

  裴文道:“文公既然认为官员犯事,就应该交由御史台审理,那么官员漏税,自然也该如此。我想御史台也乐于见到这种情况,因为这必然会扩大御史台的权威。”

  孟乾生点点头:“虽然御史台也比较可恶,但至少咱们还能够跟御史说上话,可不像公检法,咱们就只能坐在下面,听天由命。”

  在公检法未出之前,御史抬绝对是官员们最为讨厌的官署,他们基本上是无孔不入,而如今公检法成功挤下御史台,成为官员最为讨厌的官署。

  但其实官员们心里都清楚,公检法远比御史台要公正,御史可以闻风上奏,也制造过许多冤枉,而公检法是更强调证据的。

  可为什么官员却如此讨厌公检法。

  原因也就在于御史台可以制造冤案,他们可以去诬蔑好人,但也可以放过坏人,而且他们同属一个体系,是有着诸多共同利益的,比如那公使钱,官员再怎么使用公使钱,多数御史都不会计较的,到底这钱大家都颙,唯有像赵抃这样的铁面御史,才会计较这种事。

  但也没什么卵用。

  独木难支。

  可是到公检法就不同,擅自挪用公使钱,公检法会告得你连妈妈都不认识。

  还有,御史台是一直存在的,是传统旧势力,公检法是新势力,他们上位,必然会挤压旧势力,不单单是御史台,很多很多官署都会受到压迫,比如说,知州,知县,他们现在就是一个纯纯的行政机构。

  上回司法权力整合,朝廷也收回很多官署的司法权。

  这也是为什么,革新派非常支持邓绾的计谋,即便文彦博严词驳斥,他们还是死咬着不放。

  其目的就是要重创公检法。

  只要御史台不将此案移交给公检法,那么将来任何官员的案子,就都不交给公检法。

  你们保守派自己都不认同,凭什么让其他官员认同。

  这确实会对公检法造成很大的冲击。

  司马光对此是心如明镜,可单就此案而言,他其实不赞成让公检法来审,因为他知道让张斐来审,张斐一定会保住王安石的,那就不会痛下杀手,可是他也希望能够将薛向给扳倒,因为他根本就不认同薛向这个人,更别说薛向的所作所为。

  到底王安石在他眼里,道德上面是没有问题的,你要跟他说王安石贪污,他是决计不会信,而他指责王安石的奏章,几乎都是一个观点,就是王安石急功近利,任用小人。

  翻译过来,就是王安石是个好人,除了邋遢以外,几乎就没有缺点,但他身边全是奸人,比如说吕惠卿,比如说薛向。

  但是,他也不希望见到公检法因此蒙受重创。

  今日,他便来到检察院,找到张斐聊一聊,看怎么能够避免公检法因此受损,“如今朝中不少大臣,要求将此案移交给你们检察院,进行调查,你可知道此事?”

  “知道。”

  张斐点点头道:“但是司马学士可千万别上当,他们这是故意在挑拨离间,如果现在将此案移交给公检法,他们那边立刻就会借御史台来讨伐公检法,事情只会变得越来越复杂。”

  司马光立刻道:“所以你也认为不应该移交给公检法?”

  张斐点头道:“不是认为,我一定会建议岳父大人拒绝,要么从一开始就交给公检法,要么就一直由御史台审理,如今再移交,这不就是在暗示御史台有问题么,这反而使得公检法沦为众矢之的。”

  司马光点点头,道:“你与文公想得一样。但是他们这一闹,对公检法也很不利啊。”

  张斐道:“其实这种有关政策的案件,交给御史台审理,也是不错得,让我们公检法审理的话,里面没有多少操作的余地,有时候弄得我们也挺为难的,关于程都监的案子,就是如此。

  只能开听证会来解决,无法起诉到皇庭,因为皇庭更是看证据和法律的。

  再说回此案,发运使自己没有干违法之事,我们公检法就不可能将他拉进来,我们惩罚那些贪官污吏,到时上面还得进行一番争论,而御史台就完全没有这方面的烦恼,御史台就可以追究上司的责任。

  我们公检法主要是监督那些吏,守住这最底层就行,这上面的事,最好还是上面自己解决。”

  这话真是说到司马光的心坎上,他也是这么认为的,就如此案,公检法只能针对其中犯罪行为进行审理,薛向是否面临惩罚,还得是皇帝和宰相来决定,属于行政处罚,而御史台就可以直接判薛向有罪,因为御史台不是纯粹的司法审判,更多是行政、司法混在一起,他们可以追究宰相的责任。

  “嗯你说得不错,如此两分也好啊。”

  司马光稍稍点头。

  倒还别说,张斐现在还真担心,御史台会因此妥协,那样的话,事情反而会变得更加复杂。

  不过,这是不可能的。

  目前不管从哪个方面看,御史台始终占据着优势。

  文彦博可也不是善类,若是没有把握,他是不会出手的,而且他们似乎在慢慢押注,将案件一步步扩大。

  他让御史台一方面继续向皇帝要求查账。

  另一方面,则是不断爆出对新政不利的证据,这两三天就放一个出去,即便之前有所怀疑的百姓,面对不断传出来的负面消息,再加上保守派又旧事重提,拿着当初青苗法在京东东路的所为,以及将程昉那一笔账也算在王安石头上,导致舆论开始倒向保守派。

  这种小火慢炖,也是很要命的。

  王安石率先沉不住气,你们这么搞下去,朝野上下都充斥着对新政不利的消息,接下来这新政还怎么执行。

  保守派营造出来的舆论,都有一种大厦将倾的感觉。

  而他们只能死咬公检法这一点。

  关键王安石无法理解,为什么赵顼迟迟不下决断?

  难道赵顼要舍弃新政?

  这不可能啊!

  皇宫。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23页  当前第103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31/122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北宋大法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