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北宋大法官_分节阅读_第1127节
小说作者:南希北庆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1 MB   上传时间:2024-03-27 16:23:30

  先前那个仆人立刻指着那书铺掌柜道:“掌柜,你骗人。”

  那掌柜隐隐瞪了眼那仆人,又向司马光解释道:“司马相公勿怪,如今市面上都不见钱币,都用绢布,我这已经收了很多布了,但我用不了这么多,也用起来麻烦,正好这《临时法》有很多人抢着要,我就想弄点钱币,其它书铺也是这么干的。”

  司马光问道:“为何会大家都不用钱币。”

  那掌柜立刻回答道:“就是因为傻子太多了,去年将税币都拿去交税了,结果大家手上都没钱了,还是司马相公有远见,留了这么多税币,如今物价都在降,税币可是值钱了。”

  去年他自己也将税币给交了上去,因为大家对税币还是不信任,赶紧都拿去交税。

  司马光不由得感到汗颜,他哪有什么远见,就是平时非常节省,没什么花钱的地方,故此家里留着不少税币,又道:“可之前没有税币的时候,也没听说缺钱币。”

  那掌柜的道:“那小人就不知道了,反正现在是很难看到钱币。”

  既然这掌柜不知道,那就找个知道的人来问问,到底这可不是小事啊!

  司马光首先想到的就是张斐。

  于是他让老仆人带着书籍回家,然后自己就顺道去了检察院。

  正好苏轼、范纯仁在检察院进行考察,亦或者说是在学习,到底有张斐的检察院,在架构设计上就是比较先进一些。

  如齐州、青州的检察院,都比较随意一点,全看长官的吩咐,而京城检察院,是有非常详细的划分,张斐经常休假,也影响不大,遇到什么事,就由专业的人去干。

  “你们都在。”

  司马光道。

  范纯仁、苏轼起身拱手一礼。

  张斐功名拱手一礼,又是笑问道:“司马学士不会也是为了《临时法》的价钱来的吧?”

  “价钱当然是很贵。”司马光哼道:“可谁让事业署是控制在王介甫手里的。”

  说到这里,他稍稍一顿,“不过我倒不是为此事而来,我方才买书的时候,听那掌柜说,目前这市集上都看不到钱币,这百姓都说,是因为大家之前将税币都交上去的原因,可是税币只是用来赈灾的,如今这灾情过去了,大家税币交上去,理应是什么都不变,怎么会突然出现钱荒?”

  范纯仁皱眉道:“其实我们青州和齐州等地,也相继出现钱币缺乏的现象,这应该是因为公检法促进商业变得更加繁荣,交易增多,从而导致钱币匮乏。”

  司马光点点头道:“这我也知道,这公检法最早可就是出现在京城,但还不至于出现钱荒的现象。”

  苏轼点点头道:“那倒是的,而且这京畿地是很少出现钱荒的。”

  三人又都看向张斐。

  张斐道:“根据汴京律师事务所的观察,引发钱荒主要是三个原因。”

  司马光忙问道:“哪三个原因?”

  张斐道:“首先,人多了。灾情是过去了,但很多人没有回归田园,还是继续留在作坊做事,那他们都需要上市集购买生活所需,使用钱币的人就变多了。

  而这就引发了第二个原因,他们留在成立,需要依靠生产来维持生计,也就是说生产的货物增多了,这就更显得货币少。

  最后,就是去年由于仓库税,导致地主大放粮食,引发很多人抢购粮食,但当时他们用的不全是税币,还有很多钱币,导致大量的钱币流入地主手里。但地主用钱的地方不多。

  这三个原因刚好又凑在一起,于是就引发钱荒,钱币愈发值钱,用钱的人就更少了。”

  三人听得是频频点头,也都皱眉思索起来。

  思来想去,司马光也没有想到解决之法,于是又向张斐问道:“那你认为该如何应对?”

  这个就真的完全超出他的知识范围,因为地主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在于商业规模的增长,这是以前没有遇到过的,史书上也没有相关记载。

  张斐道:“只有发行钱币,这没有别的办法,就看是铸币,还是纸币。”

  总不能说,咱们将商业规模缩小吧。

  司马光、范纯仁、苏轼是面面相觑。

  铸币?

  即便能铸,也是来不及了呀!

  这钱荒现象要就不出现,出现就是风暴,原因就是在于劣币驱逐良币,钱币价格越涨,大家就更加不会用钱币。

  当然,投机倒把者例外。

  白矾楼。

  “这是我们春季所需的货物,你把之前存着的税币都用了。”

  樊颙向掌柜吩咐道。

  那掌柜却道:“老爷,目前这钱币是越来越少,货物都囤积着卖不出去,虽然税币价值不如铜币,但这税币还能用两年,要不咱们再等等。”

  樊颙道:“再等下去,这便宜就占不到了,如今情况这么严重,朝廷很快就会出手的。”

  掌柜急急问道:“老爷有得到内幕消息吗?”

  樊颙道:“这还用什么内幕消息,河中府的盐钞这么成功,朝廷就不会学吗?快去!快去!”

  “是。”

  京城出现钱荒,可是极为罕见的,这里的货币供应量一直都非常充足,而且这来的非常突然。

  最先叫苦的就是商人,他们去年扩大生产,今年本来是要一搏的,结果开年就遇见钱荒,大家都没有钱,这消费起来自然就非常缓慢,这今年还过不过得去。

  其次就是地主粮商,粮价现在也快要撑不住,这要降价的话,太亏了,但要不降的话,卖不出就得缴纳仓库税。

  好在是在京城,天子脚下,他们的抱怨,马上就惊动了上面。

  垂拱殿。

  今日赵顼就召来王安石、文彦博、薛向、司马光,商议关于钱荒一事。

  司马光先将张斐的那几个原因告知赵顼。

  薛向听后有些慌,难道这司马光想到主意了?

  王安石则是给了他一个淡定的眼神,别慌,这十有八九,是张三告诉他的,否则的话,他怎么想得到。

  赵顼问道:“那朝廷该如何应对?”

  文彦博道:“可铸新币缓解危机。”

  薛向立刻道:“且不说铸币可是需要很长一段时日,关键库存里面也没有这么多铜,必须得从外地运送过来。但是许多商人等不了这么久,他们的货物都挤压在手里,卖不出去,就无法给工匠发工钱,这回引发很多问题。”

  司马光道:“做买卖有赚有赔,这是很自然的现象。”

  薛向道:“但是那些商人去年贡献近一半的税入,朝廷若是见死不救,今年的税收可能还不如去年。

  还有那些地主粮商,他们也是叫苦连天,如果没有足够货币,导致他们囤积不少粮食,再让他们缴纳仓库税,他们肯定不服”

  司马光暗自皱了下眉头,没有做声。

  赵顼便向薛向问道:“三司使有何建议?”

  薛向道:“臣以为可继续发税币,缓解钱荒的现象。”

  文彦博立刻道:“蜀地交子一事,已经证明,发行纸币的后果,而去年发行税币,乃是因为灾情,应急所需,可不能作为长久之计。”

  薛向立刻道:“但此一时彼一时,如今有公检法在旁监督,而且税币的意思,就可以用来交税,这其实属于朝廷与百姓的契约关系,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河中府的盐钞之所以一直深得百姓信任,原因并非是因为那边解盐,而是因为盐钞能够交税。

  而且根据河中府的情况来看,在这种情况下,发行一些税币,是能够使得商业变得更加繁荣,增加更多商税,同时减少那些地主利用炒卖钱币,去盘剥百姓。

  如今那些地主嘴上喊着委屈,但他们其实凭借钱币价值的增长,已经将全年低价卖粮的损失全给赚了回去。

  不仅仅如此,我们朝铸币是有史以来最多,但出现的钱荒次数也是有史以来最多,原因就在于,西夏、吐蕃、北朝全都用我朝的钱币,铸币再多也不够用啊。”

  赵顼点点头道:“三司使所言甚是有理。”

  司马光道:“陛下,虽有公检法在,但是钱币发行,乃是属于行政权,公检法是无法阻止超发的,上回河中府的盐债危机已经说明这一点,如今大家都已经得知,当时河中府根本拿不出足够的盐来,多亏那一批私盐。”

  语带暗示,我知道你们搞的鬼,但你们老是这么搞也是不行的。

  王安石笑道:“那场危机,并不在于盐债,而是在于熙河拓边,元学士他们是为了不损害民力,故而才决定发行盐债的,但是河中府也已经做好了债务重组的准备,宁可背上巨债,也不损耗民力,如此官府,难道不应该被夸赞吗?”

  司马光哼道:“那是因为有公检法在旁边盯着。”

  王安石道:“也正是因为有公检法,我们才建议发行税币。”

  “???”

  司马光觉得这厮越来越不要脸面了。

  薛向又向赵顼道:“陛下,如今财政大权中的度支、盐铁,皆归户部,三司只保留了仓部。臣认为可以让三司集中精力去掌管钱币的发行和计算。

  根据河中府的情况来看,只要计算得当,即便是发行纸币,也是可以控制住的。

  而且朝廷也可以效仿河中府的解库铺,将所有的钱币情况,全部都公布于众,以此来赢得百姓,还有商人的信任。”

  司马光道:“这好像是河中府检察院要求的,但不是为求赢得百姓信任,而是方便检察院调查。”

  薛向笑道:“在下一直以来都是非常支持公检法,在下认为苏检察长这个要求,乃是盐钞成功的关键。”

  赵顼点点头道:“我朝屡屡出现钱荒的现象,而且影响甚大,当年要缴纳夏税的时候,地主常常借用钱荒去剥削百姓。”

  王安石立刻道:“何止夏税,许多百姓在偿还高利贷时,由于没有多少钱币,导致他们只能使用实物去折算,从而导致被那些地主剥削的家破人亡。

  这一点司马尚书应该可以证明,因为只要看河中府的债务官司,就能够看出来,相比起全国各州县,唯有河中府在折算纠纷上是最少的,原因就在于,河中府有盐钞。”

  这君臣三人,一唱一和,文彦博、司马光他们根本就插不上嘴,这真的已经超出他们对经济的认知。

  只能只能继续无奈地表达自己的担忧。

  显然是底气不足。

  因为他们找不到解决之法。

  最终赵顼还是采纳了薛向的建议,将铸币和钱币的发行权交予三司,而之前的财政大权,则是归于户部。

第七百七十章 起风了

  虽说关于整个税币法案,是张斐最先提出来的,但是薛向对于整个计划都非常推崇,这其实也是非常难得,当今这个年代,能够认同这一套金融法案的人,真心不多,如司马光、文彦博,就是再怎么跟他们解释,他们始终都会抱有疑虑的。

  但是薛向非常认同,他在西北的财政政策,也是通过发行盐钞,通过计算盐钞的贬值,来进行宏观调控的。

  包括他在发运司时,也做的是非常不错,里面多多少少都涉及到货币政策。

  真的比较起来,薛向其实是更偏向于张斐的财政理念,而不是王安石。

  而且,薛向也是早有打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23页  当前第112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27/122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北宋大法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