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北宋大法官_分节阅读_第1215节
小说作者:南希北庆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1 MB   上传时间:2024-03-27 16:23:30

  但是根据基本法原则,如果朝廷控制上层,那么下层就会拧成一股绳,西夏旧贵族就有可能占据主导,毕竟此次伐夏,两国都还没有宣战,冲在前面是西夏的贵族和地主,宋军在当地缺乏一些威望,更别说这强龙不压地头蛇。

  如果扶植商人,就是分裂下层,采取平衡之术。

  显然第二种方法,更适合当前的局势。

  有一点是非常关键的,就是商人非常信仰公检法,他们是公检法的拥护者,而不是破坏者。

  最终,赵顼还是采纳张斐的建议。

  就是围绕着建设公检法为核心,去稳定西夏地区。

  随后,朝廷便对外宣布,将支出五百万贯,采购西夏的牲畜、药材,等一切货物。

  同时,又拨出两百万贯,去犒劳三军将士,这都不包括云州那边的西军将士,就只是西夏境内的宋军。

  这钱朝廷花得非常痛快,要真是一寸土地去打,所花的钱可就不止这么一点,当然,这些税币实际上都是真金白银,这全都是从内藏库的存款支出。

  以往将军立功,都是在当地划土地给他们,但这回不是,因为朝廷已经货币化,而且你划土地给将军们,你将来收税也会面临问题,以及这些都可能成为不稳定因素,就直接给钱。

  这也能够刺激西夏的工商业发展,士兵们拿到钱币,也会消费啊!

  这是什么?

  这他妈就是商机啊!

  得此消息,商人们是一窝蜂地赶去西夏淘金。

  而那边王韶在得到朝廷最终方案时,马天豪他们其实也收到张斐的来信。

  他们是欣喜若狂,因为朝廷的整个方案,就是确定以商人为主。

  将资源卖给商人,商人就能够干预当地立法,立出来的法,肯定是非常有利于商人的。

  在西夏的商人们不惜高价,到处购买粮食,因为他们知道,要想买下那些资源,就必须用粮食去够交易。

  这顺带了还刺激了一下西北经济,因为整个西北、熙河等地区粮价,都被他们炒高二十文钱。

  不仅如此,许多西北地主,开始在土地上实行轮耕,种一季粮食,种一季马料。

  因为他们知道,这战马是要送去河北的,肯定要往这边过,马料是肯定赚钱的。

  蔡京、蔡卞、曹评等人也是火速赶往西夏,蔡京主要是负责粮食交易,而蔡卞、曹评则是负责建设公检法。

  王韶先是将西夏王室,以及梁氏等大贵族的财产统统全部卖给商人,不到一个月,西夏就多出三十个制盐作坊,以及一百多个牧场主,还有许多个制药商人。

  而朝廷则是从商人手中获取大量的粮食,而这些粮食又直接卖给粮食署。

  粮食署再将这些粮食就地出售,并且规定可以用税币购买。

  税币从哪里来?

  朝廷花钱购买当地的马匹、药材、盐。

  虽然商人才刚刚接手,还没有生产出货物,但没有关系,朝廷直接先打钱,你们赶紧雇人生产。

  商人们事先就知道,他们才敢这么干,只要我们拿下这些资源,这钱马上到位,产多少可以卖多少,价钱还不低。

  死赚。

  同时,蔡卞抵达兴庆府后,立刻颁布几条临时法。

  其一,保护牧场法。打着保护当地风俗的名义,确定不能将牧场变为耕地,违者要罚以重金。其中还涉及到,牧场赈济法,也就是当牧场受灾,官府会给予赈济。

  毕竟牧民的抗风险能力是不如农夫的。

  其二,盐税法。盐池是卖给了商人,但是在售盐这个环节,朝廷必须要控制,以免冲击到解盐。

  怎么去控制,就是通过盐税,你要卖去解州,我征你百分之两百的税,但你要卖去许州等地,那我只征你百分之五的税,甚至于有些地方只征百分之一。

  其三,就是最低日薪法,规定雇员最低日薪不能低于三十文钱,汴京是一百文,但这里肯定不能跟汴京比。

  为什么是日薪,而不是月薪,就是确保只要干一天活,都必须算钱,免得以后扯皮。

  当然,这是有代价的。

  回报就是通过商人建议的契约法、赎铜法、免役法、作坊法。

  商人也怕西夏旧贵族找他们麻烦,必须要有契约法,保障契约两端是平等关系。

  而赎铜法则是保障商人在许多罪行上面,都可以花钱恕罪,而不用接受体罚。这些主要都是针对苔刑,以及部分的徒刑。

  免役法,这跟王安石的免役法是两回事,不但商人免徭役,还免兵役,确保官府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征召商人入伍。

  作坊法,就是允许商人自由建设作坊,但这只是针对贵族特权,商人还是不能将作坊建在牧场和耕地上面,其实这土地属性是写入基本法的,本来就不能轻易更改,而牧场保护法,更是确保牧场就不能改,但也就仅此而已,没有其他限制,商人可以就商铺建在贵族府邸门前,建在街边,而这些以前可都是不准的。

  这些法案,也一一被通过。

  并且,朝廷还宣布免除当地三年税收,但是酒税和盐税除外,名义是说为了合理分配粮食和盐,这些百姓所需物资。

  实际上则是慢慢让西夏百姓习惯于税务司的存在。

  不过对于宋朝廷而言,不让朝廷年年往里面倒贴就行。

  而商人们终于感受到了权力的快感,也因此吸引了更多商人前来西夏做买卖。

  商人就必须雇人,这又为当地百姓提供更多的生计。

  而其中盐工和牧民是非常吃香的,因为这些是最赚钱的买卖,他们的工钱都达到汴京最低日薪的标准。

  而在这期间,王韶则是与曹评着手解决民间的武装力量,因为最初进入边境的,全都是商人雇佣的民兵,这些人该如何安排?

  其实方法也非常简单,就是让他们编入皇家警察,另一部分则由事业署吸纳,主要就是运输集团。

  立法会。

  “这些商人真是狡诈无耻。”

  司马光看到熙河传来的法案,当即怒了,“他们一方面强调契约平等,但另一方面则是给自己设立许多特权,虽说也不至于招他们商人去当兵,但他们这么做,就是显得很是无耻。”

  张斐小声嘀咕道:“文人不也一样吗。”

  此话一出,富弼、司马光、赵抃等司法大佬们,默默转头看向他。

  屋内立刻是一片死寂。

  张斐也反应过来了,讪讪道:“抱歉!抱歉!各位都知道,我就是一个直肠子。”

  司马光哼道:“我可是今日才知道,你是一个直肠子。”

  说罢,他便坐了回去。

  再也不做声了,那老脸还微微泛红。

  他说得是事实啊!

  张斐又赶紧出声安慰道:“其实商人要的不是特权,而是保障自己的权益。”

  富弼好奇道:“此话怎讲?”

  张斐道:“正如司马学士方才所言,朝廷不至于让商人去当兵,去徭役,为什么商人会在乎这些,很简单,商人有钱,如果不这么规定的话,官府有机会,一定会以此为由征召他们去服役,其实就是变相的对他们敲诈勒索。

  虽然也不可否认,这是一种特权,但是在战乱之时,我们其实更需要商人去生产,而不是让他们去当兵,我觉得还是可以接受的。”

  富弼稍稍点头,道:“言之有理啊!”

  在西夏那边渐渐平稳落地,这灭辽计划,立刻提上议程。

  毕竟收复燕云十六州,对于宋朝,这是莫大的丰功伟绩,虽然目前已经是大势所趋,但赵顼也都有些等不及了。

  “如今我们在西北河套,获取了大量的战马,不出两年,我们便有足够实力,进攻辽国,而且此时更是强于雍熙北伐之时。”

  王安石很是激动道。

  韩绛道:“臣建议,还是要分两步走,先设法夺回燕云地区其余各州,再根据形势而定,因为长城以外皆是草原,要出兵征伐,耗损巨大,且取得的成果有限,哪怕是公检法也很难在短时内,在草原地区建立起来。”

  公检法还是比较适合城镇,人口集中的地方。

  文彦博道:“枢密使言之有理,收回燕云十六州,乃是整个中原百姓的期望,是有足够的民意支持,但要继续北伐,如果耗损太多,可能得不到太多百姓的支持。”

  王安石也表示赞成。

  赵顼点点头,又问道:“诸位认为,我们该如何收复燕云十六州。”

  王安石立刻道:“根据探子的回报,辽国内部对我大宋的实力增长感到极为震惊,同时他们国内改革的呼声也是非常高的,而辽国一直在模仿我中原制度和文化。

  我们可以将纸币和公检法分开来宣传,以此来迷惑他们,那辽主可没有陛下这般英明,再加上他们国内有着诸多目光短浅的贵族,定会急功近利,舍弃公检法,选择税币。而自从与我朝断绝贸易往来后,他们国内也开始出现钱荒,税币即可解燃眉之急,又可以安抚国内的民心。

  可一旦他们大规模发行纸币,必然是会出现滥发的现象,导致他们国内民不聊生,这时候我们便可联合高丽,同时出兵,因为高丽也迫切地想夺回鸭绿江东岸的几座军事重镇。”

  说到这里,他稍稍一顿,又道:“不过最近南边李朝也开始加紧对占城的攻伐,我们可以先在南边出兵支援,让辽国以为我们已经将注意力放在南边,给了他们改革变法的机会,如此既能一举削弱李朝,若有机会,甚至于拿下李朝,同时可以骗过辽国,让他们服下这碗毒药。”

  赵顼略显担忧道:“但是财政能否支持对李朝用兵。”

  王安石道:“这几年东南六路发展的非常好,已经有足够的粮食储备,如果我们的目的只是为支援占城,而不是为求一举消灭李朝,我想问题不大。但臣以为朝廷可以故意制造声势,来麻痹辽国。”

  韩绛眼中一亮,道:“此策甚妙,我也赞同,根据郭经略的来信,南边兵马早已经整顿完,并且能够熟练的使用火器,是兵强马壮。”

  文彦博也点点头,表示赞成,旋即又补充道:“辽国并不像我国,他们主要是控制住燕云地区和上京周边一代,也就是他们契丹人之前所居住的地方,对于西边各部族的掌控,其实是非常弱,如今我们已经拿下西夏,可借西夏展开与北边部族贸易,从而离间他们,确保到时候我们从云州出兵进攻幽州,不会腹背受敌。”

  赵顼点点头道:“就依诸位所言,这回我们定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完成太祖太宗的遗愿。”

第八百一十四章 番外二

  记得曾几何时,每当有人提出对外用兵时,这朝中大臣十有七八皆是反对,当时整个宋朝的大战略,就往内收,思想层面也是如此,几乎丧失汉唐那种对外扩张的野心。

  但如今这种情况显然已经得到改变,这刚刚拿下西夏、云州,马上又要开始对南边用兵。

  大臣们也没有去反对,反而是支持的,可见这其实还是跟国力有关系,以前是能忍则忍,这口袋里面没有钱,干啥都心里发怵,现在腰包鼓鼓,你再跳一下试试看。

  从战略层面来说,既然是要走向帝国霸业,这战争就不能轻易停下来,必须对外扩张。

  如汉唐初期,哪年不打仗。

  当然,对南用兵,主要还是为了迷惑辽国,其次才是削弱李朝。

  还得针对辽国,布下疑阵,让辽国认为税币才是宋朝国力增长的主要原因。

  三司。

  “我们已经研究过了,在雄州等地发行税币,并不是什么难事,因为海运可以直接抵达我们与辽国的边境,而江南、福广也都在使用税币,所以我们可以将部分军饷换成税币,再吸引商人通过海运将粮食送到边境。我也已经跟三大解库铺商量过了,他们都会去当地建立解库铺,方便士兵使用税币。”

  薛向向王安石说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23页  当前第121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15/122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北宋大法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