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日月风华_分节阅读_第260节
小说作者:沙漠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65 MB   上传时间:2024-03-29 17:43:32

  秦逍淡淡笑道:“朝廷可以往南疆派遣官员,也就可以对天下人说南疆依然属于大唐,这自欺欺人的本事倒也不差。”

  “不过区区二十个县的县令,自然还无法满足朝廷的脸面。而且这些县都是南疆最贫瘠的穷县,都是深山老林。”杜鸿盛叹道:“南疆许多地方都是由部族土司控制,其中以南疆六部为首,这些土司的势力在南疆根深蒂固,即使是慕容家,对六部土司也是拉拢安抚为主。这二十个县,几乎都是遍布在六部土司的地盘上,慕容家派去的官员都没有什么实权,朝廷派去的官员,更是个摆设。”

  秦逍端杯敬了杜鸿盛一杯,又给他斟上酒,才问道:“那象郡是否也受六部土司控制?”

  “大唐立国之初,象郡有李伽罗宁联合地方部族建立的地方割据政权,自称为大宁国。”杜鸿盛解释道:“大唐当年征讨南疆所向披靡,唯有大宁国仗着地利,顽抗到底,帝国也是花了数年时间才剿灭宁国。不过李伽罗宁虽然被杀,但残党却没有被完全清除,受到那些土著部族的庇护,而帝国也不能将南疆土著全都杀死,主要以安抚为主,在南疆设立了南疆都护府,而且册封了六大土著部族的首领爵位,实际上也是拉拢六部为朝廷所用,协助都护府控制整个南疆。”

  秦逍对南疆所知并不多,对这些往事更是知之甚少,此时听得杜鸿盛解释,才知道南疆比之自己以前所想还要复杂许多。

  “明宗皇帝的时候,南疆都护府都护段桂芳自立为王,起兵造反。”杜鸿盛抚须道:“段桂芳起兵之前,在南疆都护的位置上待了二十多年,他却有才干,抚境安民,发展生产,而且积极贸易,与六部土司的关系也是十分的融洽,在他的治下,南疆一度富庶得很,百姓也是安居乐业。而且此人善于钻营,在朝中贿赂许多官员,如此一来,朝中许多官员为他说话,明宗皇帝也觉得此人才干出众,能够安抚一方,所以段桂芳在南疆都护的位置上稳如泰山。”

  秦逍已经明白过来,轻声道:“段桂芳野心勃勃,他在南疆收买人心积蓄实力,就是想着有朝一日能够自立为王。”

  “正是如此。”杜鸿盛叹道:“所以杜桂芳起兵造反后,朝廷又花了三年的时间才将之平定。收复南疆后,撤销了南疆都护府,将南疆划分为交州和柳州,而且各设一名刺史,三年一换。”

  “既然如此,慕容长都又如何做大?”

  “实际上一直也没什么太大问题。”杜鸿盛轻声道:“不过先帝登基的时候,交州地方土司又发起了叛乱,交州刺史无能,叛军一起,竟然弃城而逃,被叛军直接占了交州明城。朝廷正要发兵平乱,不想交州苍梧郡守慕容素德召集了几百名兵士,又汇集了效忠朝廷的几部土司,迅速夺回明城,而且将叛军头领的首级直接派人快马送到了京都,先帝龙心大悦,钦点慕容素德为交州刺史,而且因为那一战,慕容家的名声威震南疆,各部土司对慕容家是敬畏无比。”

  秦逍还真是第一次听说慕容素德的名号,轻声问道:“那慕容素德和慕容长都是什么关系?父子吗?”

  “正是。”杜鸿盛道:“先帝最大的失误,就是相信了慕容家。先帝觉得南疆土司对慕容家如此敬畏,为避免那帮剽悍的地方土司再行作乱,便让慕容家一直坐镇在交州,慕容素德在世的时候,倒也算是对朝廷颇为忠诚,不过也因为他的经营,慕容家在交州的势力已经是根深蒂固,甚至触角已经伸到了柳州那边。慕容速度因病去世,朝中有官员上奏,觉得正是另派官员取代慕容家的时候,可就在慕容素德去世不到半个月,交州又有叛乱发生,朝廷只得让慕容素德之子……也就是如今的镇南王慕容长都接替其父的位置,平定叛乱,而慕容长都也只花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让交州恢复了平静。”

  秦逍冷笑道:“慕容素德过世,立刻有人叛乱,刚好慕容长都接着叛乱接替了其父的位置,让慕容家依然扎根在南疆,这叛乱还真是帮了慕容家大忙。”

  杜鸿盛淡淡一笑,两人心知肚明,也不说破,杜鸿盛继续道:“南疆二州,比起交州,柳州无论人口还是地域都远及不上,更加上柳州依然是三年一换刺史,慕容家在柳州的影响,比之六州刺史还要大的多。而且因为商贸的缘故,慕容家的势力早就渗透到柳州,所以圣人登基,慕容长都起兵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攻入柳州,而且不费吹灰之力就控制了整个南疆,至今为止,南疆二州都是在慕容家的控制下,大小官员也全都是慕容家的人,除了那二十个慕容家列出来的穷县,另外就只有象郡郡守的位置还可以由朝廷派人担任。”

  “象郡在柳州?”

  “是。”杜鸿盛点点头:“而且是柳州最贫瘠的一郡,到处都是土著部族,慕容家其实也不能完全控制象郡,朝廷要脸面,慕容家就正好将象郡郡守的位置丢给朝廷,不过无论是谁到了象郡,只能是个摆设,政令出不了郡守府。”

  “原来如此。”秦逍恍然大悟,皱眉道:“司徒部堂派大人您去象郡,岂不……?”想到隔墙有耳,声音虽低,却还是没有说下去。

  杜鸿盛却是淡定异常,端杯饮酒,笑道:“当年吏部将我派往西陵甄郡,一呆就是八年,从那时候开始,我就注定没什么前途。这次甄郡落入叛军之手,虽然朝廷拉出范文正顶罪,但我这个甄郡郡守也是难辞其咎,没有杀我,只是将我派到南疆,已经算是法外开恩了。我在甄郡本就是个摆设,如今去象郡,只是换个地方,并无什么大不了。”

  他虽然带着浅笑,但语气却分明早已经看开。

  “我今次离开,要和你道别,只因为我很清楚,今次一别,也许咱们再也不能相见。”杜鸿盛轻叹道:“西陵虽然风沙大,但好歹还能扛得过去。可是南疆湿气重,而且瘴气鼠虫也毒,我从西部突然被调往南方,肯定是不适应那边的气候,说不定用不了一年半载,就会死在那里。就算适应过去,朝廷十年八年也不会再想起我这个象郡郡守,不出意外的话,象郡应该就是我的葬身之地了。”

  “大人,凡事没有绝对。”秦逍知道杜鸿盛这是肺腑之言,临别之际,对自己真诚相待,心情颇有些沉重,轻声道:“也许突然有什么转变,你能够及早离开南疆。”

  杜鸿盛身体微微前倾,压低声音笑道:“你是说朝廷发兵攻打南疆?嘿嘿,真要如此,慕容长都第一个就要用我的脑袋祭旗。”摇头叹道:“其实这些年,我还真希望朝廷能早日征讨南疆,如此西陵才会收复有望。不过我现在去了南疆,朝廷若要攻打南疆,我第一个就没了性命,秦逍,你说我该是希望朝廷出兵,还是希望永不出兵?现在连我自己都有些糊涂了。”

  秦逍也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忽听得门外传来敲门声,又听有人道:“杜大人,若无要事,咱们还是及早出发,调令让咱们今日便要出城,待会儿若是耽误出城,咱们都没法向上面交代。”自然是护送杜鸿盛前去赴任的官差催促。

  杜鸿盛答应了一声,拿起酒壶,给自己斟了一杯,端杯在手,却没有饮下去,看着杯中酒,若有所思。

  秦逍站起身,然后背对杜鸿盛,从怀里取了银票出来,抽出两千两银票,两千两对一般人来说,当然是一笔巨款,可是对拥有几十万两银子的秦逍来说,不算什么大事。

  他将其他银票收起,拿了两千两银票过去,塞到杜鸿盛手中,杜鸿盛看了一眼,有些诧异:“你……你这是……?”

  “大人,此行南疆,舟车劳顿自不必说,我知道你从西陵回京的时候,什么都没能带出来。”秦逍低声道:“这些银子,你在途中也好当作盘缠。到了南疆,有这点银子在手中,许多事情应该也能好办一些。”

  杜鸿盛苦笑道:“多谢你为我担心,不过我不能收……!”便要推回去,秦逍按住他手臂,道:“咱们也算是一起患难过,就不必分得这么清楚,你拿着,如果以后真有机会,我去南疆看你。”

  “好。”杜鸿盛露出笑容,眼圈竟然有些泛红,轻拍秦逍肩头:“我在南疆等你去,听说那里也有好酒,我等你去喝酒。”不再坚持,知道此行南疆,诸事艰难,手头上有了这点银子,许多事情办起来确实会顺利得多,收进怀中,脸上显出感激之色。

第410章 老道

  杜鸿盛离开京都,远赴南疆任职,秦逍知道在吏部眼中,杜鸿盛就像泡过茶的过夜茶叶,能丢多远就丢多远,没有谁会在意杜鸿盛前往南疆是生是死,能够将他远远打发走,眼不见也就心不烦。

  他在西陵之时,对官场之事并没有多少兴趣,而且也没有太多了解。

  但这短短几日,却让他见识了官场的残酷。

  诚如杜鸿盛所言,此番一别,只怕就要死在南疆。

  不过对秦逍来说,进京三人组,杜鸿盛好歹是活着从京都离开,如今让他唯一担心的也就只有韩雨农。

  他倒是专门往刑部去了一趟,想见见韩雨农,顺便了解一下案件的进展,韩雨农早一日出来,也就可以和韩雨农早一日离开京都这是非之地。

  沃野镇驻扎着黑羽将军的旧部,虽然那边的条件苦寒,但总比到处是陷阱的京都要好得多。

  刑部侍郎朱东山倒是亲自出来见了秦逍,只说案件正在审理之中,韩雨农作为重要人证,近期不宜见任何人,说话的时候态度温和,只让秦逍在客栈先待着,案件若有进展,会派人过去通知一声。

  秦逍在客栈等了几天,自然不可能真有刑部的人过来对他通知案情进展。

  秦逍也趁这几天好好养伤,此外也不好再去顾家打扰,毕竟顾白衣白天要当差,而且在范文正一案彻底了解之前,京都府那边也是严阵以待,顾白衣晚上还要经常当值,家里就只有秋娘一人。

  自己一个男子,若是三天两头往顾家跑,而且还是往只有一个女人的顾家跑,难免会被人说三道四。

  秦逍倒不会在乎,却不得不为秋娘着想。

  他也不知道秋娘是否买了新的游船,更不知道他是否已经去了太平会的河道招揽游客。

  他虽然对京都没什么好印象,但有一点却还是感慨颇深,那便是京都的消息确实很灵通。

  四平坊长乐客栈附近多的是茶坊酒肆,每天都会有人在里面喝茶饮酒,闲话之时,便有人凑在一起,对各地发生的事情评头论足。

  最近在市井之中流传最多的,自然就是关于兵部尚书范文正的案子。

  市井小民对刑部也是畏之如虎,所以言谈之事,自然不会说刑部的不是,范文正既然被刑部扣住,于是众人自然也就议论起范文正的罪责。

  嘉峪关封关,西陵那边的消息姗姗来迟,但终究还是来了。

  于是京都里的人们很快便知道,西陵世家叛乱,谋害了黑羽将军,而且勾结兀陀人,霸占了整个西陵。

  其实早在十多年前,西陵就已经被西陵世家控制,但没有人敢在台面上说帝国失去了西陵,但如今人们知道,大唐的西陵疆域,真的落入了西陵叛军之手,而且当年逼退十万兀陀铁骑的黑羽将军更是为国殉身。

  在京都人们的传言之中,西陵的叛乱也越来越明朗。

  于是大家都知道,西陵世家设下圈套,佯装争斗,引诱将军出关,而黑羽将军带着威名远播的黑羽夜鸦到了西陵之后,很快就发现了西陵世家的阴谋,可惜手中无兵可用,于是被西陵世家联手杀害。

  至若西陵世家为何叛乱甚至杀害黑羽将军,也有人给出了合情合理的理由。

  西陵世家在当年的兀陀之乱时,互相勾结,坐视都护军血战兀陀人而不顾,如果不是黑羽将军雪夜擒可汗,西陵早就成了兀陀人的盘中餐。

  虽然朝廷开恩,赦免了西陵世家的罪责,但这些忘恩负义之辈,一直担心朝廷秋后算账,暗中与兀陀人眉来眼去,甚至要投靠兀陀人与朝廷抗衡。

  但要投靠兀陀人,需要投名状。

  兀陀人最痛恨的唐人,便是黑羽将军。

  于是西陵世家联手害死了黑羽将军,实际上就是为了向兀陀人表忠心,在谋害黑羽将军之后,西陵世家得到了兀陀人的支持,悍然在西陵叛乱。

  这样的说法在京都率先传开,继而像京都四周蔓延开去。

  黑羽将军神威凛凛,为何能被西陵世家所害?

  答案也很简单。

  因为兵部尚书范文正玩忽职守,在其位却没能尽职尽责,长生军迟迟没有调动出关,导致将军手中无兵,西陵世家也正是看到长生军没有在将军身边,这才敢下手。

  所以导致黑羽将军被害,进而导致西陵丢城失地的罪魁祸首,正是兵部尚书范文正以及他手下一干尸位素餐的兵部官员。

  丢失了西陵,而且让帝国名将黑羽将军殉国,自然是让人们义愤填膺。

  圣人对此也是极为震怒,下令刑部彻查范文正一案,于是将军为国殉身是帝国的悲情英雄,范文正等一干人是帝国蛀虫,罪该万死,而圣人英明睿智,毅然追究罪臣之责。

  所以京都和天下百姓都希望朝廷能够严惩范文正等一干兵部官员,要他们因为自己的失职而丢失西陵付出代价。

  京都各书院的学子们甚至联名上书,奏请圣人处死范文正等一干官员,如此才能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秦逍在茶肆中听着众人义愤填膺痛骂范文正,又赞誉圣人英明,心情复杂。

  顾白衣所预料的一点不差,丢失西陵的消息在帝国传开,必须要有人出来顶罪,用来面对天下军民的声讨,而范文正却是成了这颗棋子,从一开始还只是斥责范文正等人玩忽职守,到后来甚至已经将范文正等人定为卖国叛贼。

  秦逍知道范文正和兵部不少官员已经是必死无疑。

  不过圣人的威望却并未受损,恰恰因为刑部迅速出手,人们反倒觉得圣人惩治元凶,圣明睿智。

  天圣六年二月十五,刑部经过不到半个月的审理,朝廷终于颁下了有关范文正一案的第一道明谕,范文正和兵部其他十三名官员玩忽职守,没有及时调兵出关,导致西陵被叛军所占,罪大恶极,连同范文正在内的十四名官员俱都处以极刑。

  当旨意传开之后,京都人们一片欢腾,甚至有人燃放爆竹以示庆祝。

  茶馆酒肆的人们更是眉飞色舞,对圣人的英明歌功颂德。

  秦逍冷眼旁观,对于内情了若指掌的他来说,非但没有一丝欢快,反而有着一种无奈的悲哀。

  范文正确实该死,但他的死,却根本解决不了西陵的问题。

  比起调兵平叛,范文正是生是死秦逍真的不在乎,可恰恰是在出关平乱的问题上,朝廷却并没有颁下任何旨意,在人们的议论中,也只听到他们对即将处死范文正等官员的欣喜,没有任何人提及朝廷应该尽快派兵平叛。

  坐在茶肆角落处,听得一群人欢声笑语,秦逍意兴索然。

  瞧瞧外面天色暗下来,他百无聊懒,寻思着倒也有好几天没有去顾白衣那边,如今范文正的案子几乎已经定案,实在想过去找顾白衣喝喝酒聊聊天,此外也想知道秋娘是否已经买到了船。

  他付了茶钱,还没出茶肆,就听到外面马声长嘶,有些疑惑,出了门来,循声望过去,只见到街头几匹高头大马正向这边直冲过来,几个摆在街道上的摊位已经被冲的七零八散,喊叫声不绝入耳。

  秦逍本以为是京都豪门公子在纵马放肆,可是那几匹马靠近,才发现马背上竟然都是身穿道袍的道士。

  马匹来得太快,街道上的行人纷纷闪躲,一名腿脚不利索的老者脚下一个踉跄,已经摔倒在街道上,几个孩童更是吓得哇哇直哭,眼见得那几名骑马道士没有丝毫勒马的迹象,若是冲过来,必定要将老者踩踏在马蹄下。

  秦逍心下骇然,暗想这些道士竟然比豪门纨绔子弟更是豪横,难不成当街踩死人都不畏惧?

  人们只知闪躲,哪里顾得上老者,有两个摊位还在慌忙收拾,自是担心摊位被撞翻,连吃饭的家伙都没有。

  秦逍心中恼怒,疾步冲过去,抄起一张小椅子,眼见得第一匹马冲过来,大声叫道:“都快闪开。”手中小椅子照着头马扔了过去,正砸在那头马的脑袋上,那马受了惊吓,长嘶一声,一个人立而起,马背上那道士猝不及备,惊呼一声,已经从马背上摔落下去。

  后面几匹马顿时纷纷勒马,翻身下马来,急忙抢上前去,纷纷叫道:“师傅……!”将摔落下马的那道士扶了起来。

  被扶起的道士五十出头年纪,长须飘飘,身着八卦道袍,头戴道冠,倒也有几分仙气飘飘之感。

  老道士被扶起后,怒不可遏,骂道:“是谁砸本道的马?给本道滚出来。”

  早有一名道士指向秦逍,大声道:“师傅,是他,我瞧见是他拿了椅子砸过来。”

  那老道士立时向秦逍看过来,见秦逍一身布衣,年纪轻轻,显然只是个普通百姓,眸中显出厉色,冷笑道:“给我将他捆起来。”

  几名道士立刻上前来,一人指着秦逍骂道:“胆大包天的狗杂碎,还不束手就擒,给道爷跪下了。”

  四周百姓都是远远观望,无人敢靠近,神色也是各异。

  “胆大包天的狗东西,青天白日在街上乱闯伤人,还有没有王法?”秦逍笔直而立,脸色冷峻,心下着实恼火。

  身在京都,本就与人结了冤仇,秦逍本不想再惹是非,可是这帮道士肆无忌惮,猖狂无比,他实在是看不下去,出手也不过是为了救人,此时道士出口辱骂,秦逍自然也没什么好脸色给他们。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44页  当前第26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60/114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日月风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