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日月风华_分节阅读_第651节
小说作者:沙漠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65 MB   上传时间:2024-03-29 17:43:32

  “朗将不要生气。”秦逍摆手道:“既然朗将说只是和他有公务上的往来,那就谈不上亲密了。”

  淳于布四下看了看,才轻声道:“秦将军,恕末将直言,这田世朝办事还算有些能力,当初是由霍郡丞一手提拔起来。霍郡丞对他十分信任,也十分器重,户曹诸多事务,都是交给田世朝打理,他也算是霍郡丞的心腹了。”

  秦逍身体微微前倾,问道:“田世朝是霍郡丞提拔?”

  “正是。”淳于布微微压低声音道:“这田世朝本来只是辽西丰和县的一名县吏,擅长处理钱粮事务,霍郡丞来到辽西不久,听说此人,亲自考察过后,便将他调到了府城,调来府城不过半年,就委以辽西户曹主事官的重任,此事人尽皆知,将军只要略一打听就能一清二楚。”

  “原来如此。”秦逍似乎明白什么,想了一下,才问道:“朗将,有一事本不该多问,你也可以不回答。”

  淳于布道:“将军但说无妨,末将如果知道的,绝不隐瞒。”

  “霍郡丞与公孙尚关系如何?”秦逍问道:“他们之间是否有什么矛盾?”

  淳于布自然清楚,秦逍这些问题看似很普通,但因为军械案的缘故,这每一个问题可都是要命得很,一个不小心说错了,就可能让自己陷入极为不利的处境。

  他当然更加清楚,如果秦逍和朝廷真要以军械案在辽西掀起风波,区区户曹主事官肯定不能担起军械案这样的罪责,秦逍势必要以此牵连更高层的将官。

  他不是蠢人,心中明白,此次军械案要么向自己这边牵涉过来,要么就是向田世朝的上官引火过去。

  秦逍这几个问题,分明是在决定接下来该将矛头指向谁。

  辽西郡三巨头,郡守已死,郡尉被囚,只剩下一个郡丞,淳于布判断,秦逍或许愿意利用军械案将霍勉之这位辽西郡丞拉下马。

  秦逍的雷霆手段,淳于布是见识过的,短短几日,辽西郡三巨头三去其二,足以见得这年轻人的心狠果决,他实在不愿意看到秦逍利用这次机会将矛头指向自己。

  如果牺牲霍勉之能保全榆关和自己,那当然是再好不过。

  “将军想一想,如果霍郡丞真的与公孙尚他们有矛盾,又怎能在辽西安安稳稳待上这么多年?”淳于布面不改色,轻声道:“辽西郡守公孙尚和郡尉乔明水一丘之貉,如果霍勉之和他们有矛盾,这两人可以轻松将他整倒,霍勉之根本待不到今天。据末将所知,霍勉之不但与他们没有什么矛盾,而且相处得极为融洽,公孙尚很器重霍勉之,辽西诸多事务都是交由这位郡丞大人一手打理。只不过霍勉之不似那两人看重钱财,他更看重名声,所以在外人看来,霍勉之似乎为官清廉,与另外两人不是一路,但实际上三人自始至终都是在一条船上。”

  秦逍一副恍然大悟之色,道:“原来如此,朗将这样一说,我就明白了。”

  “不过话说回来,田世朝藏匿军械,霍郡丞应该是不知道的。”淳于布叹道:“田世朝虽然是他的心腹,但末将不相信霍郡丞会指使田世朝私下藏匿兵器,这是大罪,霍郡丞不会明知故犯。”摇摇头,感慨道:“霍郡丞最多也就是用人不善,有失察之过。不过……哎,事情真相如何,末将也不敢擅言,还需要仔细彻查。”

  “朗将说的是。”秦逍含笑道:“朗将一夜赶路,十分辛累,这样,你先好好休息一番,调粮之事,你回头去找霍郡丞商议,只要那边没问题,随时可以去仓库调粮。”

  淳于布这才起身拱手道:“那末将在此谢过将军,先行告退!”

  秦逍目送他出了大堂,只等到看不见他身影,这才回头,却见到从后堂缓步走出一人,脸上阴云密布,却正是辽西郡丞霍勉之。

第1103章 正名

  淳于布离开郡尉府,心情却是颇有些复杂。

  他知道方才自己那几句回答,应该会让秦逍将矛头指向霍勉之。

  辽西三巨头,唯独剩下一个郡丞,秦逍肯定会觉得碍眼,自然希望趁此机会直接将霍勉之也扳倒。

  如果不是担心秦逍会借机将矛头指向自己,淳于布肯定不会在背后给霍勉之下药。

  但事到如今,死道友不死贫道只能是最好的选择。

  他当然知道如果自己真的被拖扯进去,搞不好榆关就不保,如果榆关真的从自己手中丢失,自己日后在辽东军中肯定也没有立足之地,毕竟那帮人将如此重要的关隘交给自己镇守,自己却因为军械案被拽下马,导致榆关丢失,一定会让那群人对自己心生愤怒。

  榆关的掌控权对辽东军实在太过重要,无论付出怎样的代价,都不能出现任何问题。

  虽然他知道霍勉之很得大将军汪兴朝的赏识,不过危急时刻,该牺牲的时候还是要牺牲,为辽东军的集体利益,任何个体都可以牺牲,而且在淳于布的心里,霍勉之根本算不得辽东军的嫡系。

  军械案如何侦办,他现在没有心情去多考虑,当务之急是赶紧将军粮调运过去。

  如果榆关真的因为军粮出现兵变,处境最不利的就是自己。

  赶到郡丞府的时候,没等他开口,看门的便已经告知郡丞大人并不在府中,也不知道去往何处。

  淳于布心中虽然焦急,但要调拨军粮,现在就只能找霍勉之,毕竟秦逍那边已经答允,只要霍勉之这边派人调粮,龙锐军那边随时可以打开官仓。

  他虽然有些疲惫,却还是先在郡丞府等候。

  郡丞府的官吏们都不知道霍勉之的下落,而且没有人敢多言语,让淳于布在一间雅厅等候,一杯接一杯上茶等到中午,有人送来饭菜,又等到半下午,却始终不见霍勉之出现。

  淳于布虽然极力让自己显得有耐心,可是在郡丞府等了快一天,没有人给一个明白话,甚至都无人知道霍勉之什么时候才回来。

  他找到霍勉之几名属下官员,提出这些官员处理一下榆关粮草的问题,但所有人都是一样的答复,调运军粮,除非得到郡丞大人的手令,否则没有任何人敢安排这样的大事。

  淳于布心下恼怒,如果是从前,自己亲自来到广宁城,郡守公孙尚都要亲自接待,至于拨运粮草这样的事情,也就自己一句话的事情,广宁这边的官员们一定会又快又妥善地解决掉。

  现在倒好,自己等了一天,竟然连霍勉之的面都见不着。

  傍晚时分,淳于布实在等不了,留下两名部下在郡丞府继续等着霍勉之归来,一有消息离开去禀报,自己则是再次前往郡尉府。

  他进城的时候,不能领着兵马入城,最终经过协商,除了十名骑兵一同入城协助看守粮车,身边只带了四名随从。

  等到了郡尉府,天色已经灰暗下来,这边却也是告知秦将军已经出去处理事务,但去了哪里,手下人也是一无所知。

  淳于布为之气结。

  他在郡尉府又等了大半夜,秦逍始终未归,郡丞府那边也是没有消息。

  实在没有办法,半夜只能先找个地方歇息,次日又是先往郡丞府去,依然没有霍勉之半点消息,到了秦逍这边,却听说秦逍已经出城办事,不过留下话来,如果霍勉之要调粮,官仓那边必须放行。

  整整一天过去,淳于布急得像热窝上的蚂蚁,却偏偏束手无策。

  广宁官仓没有霍勉之的手令,根本不可能调出一个粮食,这时候向都护府求援,即使都护府立刻安排拨粮,但时间上也已经赶不及。

  黄昏时分,广宁城的一家茶楼后堂雅室内,秦逍正与霍勉之相对饮茶。

  这里的茶很好,而霍勉之也是茶道高手,亲自沏茶。

  “他接下来会怎么做?”霍勉之脸色有些凝重,给秦逍倒了一杯茶,语气还是有些担忧。

  秦逍含笑道:“霍大人觉得他会如何?”

  “我想不出来。”霍勉之摇头道:“不过几乎可以断定,榆关那边的粮草已经告竭,就算现在安排调粮送过去,那边也要饿上两天肚子。”凝视秦逍,皱眉道:“恕我直言,将军是否就等着榆关那边发生兵变?”

  秦逍含笑道:“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所以我事先会将所有的变化都考虑在其中。”

  “将军的智略,让人钦佩,也让人害怕。”霍勉之苦笑道:“榆关看来是真的守不住了。”顿了一顿,才问道:“敢问将军,粮队藏匿军械,是否是将军安排?”

  “霍大人为何会这样说?”秦逍淡然一笑:“自始至终,粮草都是由你手下的田世朝经手,车队也都是他的人,藏匿军械又如何与我有关?”

  霍勉之叹道:“事到如今,将军又何必瞒我。我在这里躲避两天,淳于布便是再愚蠢,也知道我是有意而为。我没有出面调粮,不仅得罪了淳于布,也已经与辽东军交恶,他们是绝不会放过我。”

  “淳于布昨日就已经准备让我将矛头指向大人。”秦逍道:“他为了保全榆关,几乎没有犹豫,就将你出卖。霍大人,你应该明白,虽然令郎被辽东军收编,但自始至终,他们从未将你当成自己人。”

  霍勉之道:“我明白。辽东军盘踞东北百年,汪兴朝一党在这边根深蒂固,这群人都是早先东征渤海的将官后裔,他们的利益牢牢捆绑在一起,我曾在朝廷为官,而且在此之前与辽东军没有任何渊源,他们当然不可能真的将我视作自己人。”

  “但是我可以保证,朝廷依然会将你视为自己人。”秦逍正色道:“霍大人是精明人,从我出关的那一天开始,你就应该知道我是代表朝廷前来制衡辽东军。大人如果协助我们控制辽西,那便是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圣人英明,也不会愧对霍大人。”

  霍勉之若有所思。

  “昨日淳于布对我说,霍大人在东北兢兢业业办差,只是为了求名。”秦逍微微一笑,道:“我也觉得确实如此。不过却并非淳于布所说的沽名钓誉,霍大人这样做,只是为自己正名。”

  霍勉之身体一震,抬头看着秦逍。

  “当年在吏部当差,霍大人与同僚时常发生争执,因此受到许多人的排挤,究其原因,当然不是霍大人真的有什么问题。”秦逍叹道:“我在京都待了一阵子,对各部官员的品行颇为清楚。那些人大多数只是尸位素餐,他们想的不是帝国,想的只是自己的前程,所以疏于自己的差事,想的都是如何钻营,在那种环境中,如果与他们同流合污倒也罢了,可是若真的实心办差,反倒成为异类,受排挤也是理所当然。”

  霍勉之苦笑道:“看来秦将军对各部的情况确实很了解。”

  “霍大人那时候年轻气盛,自然是有着满腹抱负,对差事也是尽心尽力。”秦逍凝视霍勉之道:“我完全能够理解霍大人当时的心境,你那时不过二十出头年纪,比我大不了几岁,所以心里想些什么,我很清楚。你一腔热血,一心报国,却因此和同僚格格不入,最终被他们排挤调往东北。离开京都的那一刻,霍大人心中想必很是悲凉,也满腹委屈。”

  霍勉之端起茶杯,仰首饮了一大口,神情感慨。

  “你到东北不改本心,依然尽心办差,甚至到如今也从不懈怠,这并非是霍大人真的想要效忠辽东军那帮人,归根结底,只是希望为自己正名,一吐心中的郁气。”秦逍眼中显出敬意:“如果你真的与辽东军串通一气,又为何在他们大肆圈地占田的时候,却没有强占一分良田?以你的地位,只要和公孙尚他们同流合污,占有几百倾良田实在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霍勉之眼角跳动,却没有说话。

  “你所做的这些,无非是想让当初那些排挤你的官员看到,你的能力远胜过他们。”秦逍凝视霍勉之,平静道:“你甚至希望圣人看到,当初被排挤出吏部,并非是你不堪大任的缘故,而是那帮尸位素餐的家伙妒贤嫉能而已。”

  霍勉之长叹一声,道:“想不到二十多年过去,第一个如此理解我的人竟然是秦将军。将军说的不错,我自幼苦读,遍观史书,我大唐曾经强盛无匹,那时候的唐人心中满是荣耀。我只希望能够为大唐尽一份力,再次让我大唐威震四海。只可惜空有抱负,却无施展的手段。反倒是来到东北,辽东军那帮人并没有打压,而是让我尽展所能。我知道他们只是将我当做治理地方的一件工具,可是比起一生怀才不遇,能够一展所长,就算是死,也不会太遗憾。”

  “正因如此,我才对霍大人心存敬意。”秦逍正色道:“我也相信,明珠不会一直蒙尘,霍大人既然有心要为大唐强盛添一把力,就一定有尽情施展才华的机会。”顿了顿,才道:“霍大人一心想要让大唐重现当初的强盛,可是如果辽东军始终霸占东北四郡,甚至让朝廷失去对东北的控制,我大唐的荣光又如何能够重现?”

第1104章 救兵

  淳于布在广宁城等了足足两天,耐心耗尽。

  “朗将,他们是有意躲避你。”一名随从校尉见得淳于布脸色难看,忍不住小心翼翼道:“那个霍勉之肯定已经投靠了龙锐军,他们故意避而不见,就是希望榆关那边因为缺粮生变,用心险恶至极。”

  淳于布冷笑道:“霍勉之这是在自寻死路。”

  “可是如果榆关那边真的生变,后果不堪设想。”校尉担忧道:“朗将身在广宁,周校尉被秦逍囚禁,榆关如果现在发生兵变,朗将不在关隘,没有人能镇得住。”

  淳于布握起拳头。

  “一旦那边生变,龙锐军肯定不会错过机会。”校尉咬牙切齿道:“他们一定会打出平定叛乱的旗号,出兵攻打榆关。幽州那边肯定也会抢攻,到时候榆关就是两面受击,后果不堪设想。”

  淳于布之前虽然知道事态严重,却还真没有往这边想,但在广宁城耗费两天时间,秦逍和霍勉之避而不见,他心知自己已经陷入一个恐怖的陷阱之中。

  可是明知道自己已经身处绝境,却偏偏无力反击。

  “你们觉得该怎么办?”淳于布沉默许久,终于问道。

  几名部下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多说,毕竟事到如今,也确实没有什么好办法。

  “我现在快马加鞭赶回去也没有用。”淳于布苦笑道:“弟兄们无粮可食,都指望着我给他们带去粮草。我没有回去,他们还存有希望,盼着我能带粮草回去,若是空手而归,弟兄们立时便会绝望,那时候就算我在关隘,也无法阻止事态恶化。”

  “末将当初就觉得两个月送一次粮草存在着极大的风险。”校尉忍不住道:“都护府那边担心关隘不受节制,始终不准许咱们有多余的库存,若是平安无事倒好,一旦出现粮草迟误,就是天大的麻烦。现在被龙锐军抓住了弱点,串通霍勉之耽搁粮草,这是要将咱们往死里整。怪只怪都护府那群……!”虽然心中忿忿,但说到这里,却也不敢再说下去。

  淳于布脸色难看,冷声道:“现在说这些没有任何用处。”咬牙道:“秦逍这狗杂碎,当真是阴险狡诈,老子迟早要扒了他的皮。”但心里却清楚,自己能不能扒秦逍的皮还不好说,秦逍这次是真的扒了自己一层皮。

  “朗将,朗将……!”淳于布正自一筹莫展心中恼火至极,听的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随即见到一人连滚带爬进来,气喘吁吁道:“宋……宋大人进城了……!”

  淳于布自然认得这是自己麾下的一名小军候。

  入城之时,跟随自己前来广宁的二百骑兵只有十余人被获准入城,其他人全都留在城外等候,好在城中送去了帐篷和干粮,不至于让那些榆关骑兵在城外忍饥挨饿。

  这军候也是滞留在城外,此时却突然出现在面前,淳于布还真是有些意外,一时没有反应过来,问道:“宋大人?哪个宋大人?”

  “都护府的宋清源宋大人。”军候喘气道:“他已经带人入城,现在正往郡守府去。”

  淳于布赫然起身,惊喜交加道:“是副都护宋清源宋大人?”

  安东都护府在武宗皇帝在位之时便设立,统管东北四郡,最高长官自然是都护,其下则有一名副都护,另有长史和司马等职。

  都护总揽军政大事,长史协理军务,司马协理政务,而副都护则是主持司法刑律,实际上大唐各都护府的副都护,俱都挂有刑部侍郎的虚衔。

  淳于布正一筹莫展之际,陡闻掌管司法刑名的宋清源赶到,无疑是溺水之人抓到救命稻草,欢喜不已。

  “都护府鲁统领率领三百都护府精兵护卫宋大人抵达。”军候道:“宋大人在城外遇见我们,了解了一下情况,便吩咐小的跟随入城,入城后宋大人直接去了郡守府,吩咐小的告知朗将,如果方便,尽快去郡守府说明情况。”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44页  当前第65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51/114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日月风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