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日月风华_分节阅读_第692节
小说作者:沙漠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65 MB   上传时间:2024-03-29 17:43:32

第1178章 京都夜,唐旗烈!

  中郎将乔瑞昕脸色难看,刀尖指着庄召阳,厉声道:“庄召阳,你以下犯上,罪该万死,还不放下兵器向大将军请罪?”

  “乔瑞昕,本将的话,难道你没听明白?”庄召阳冷笑道:“圣人受难,咱们身为大唐官兵,难道要坐视不管?”向刀下的左玄机道:“大将军,只要您下令调兵勤王,末将立刻放下兵器,任由您处置。”

  左玄机摇头道:“本将无法下令!”他此时仍然单膝跪地,微抬头,扫视众将,缓缓道:“如果圣人确实遭受危难,身为臣子,自当护驾。但本将是神策军大将军,身为军人,就要依照军律行事。没有虎符,本将是绝不会下令调兵入城……!”顿了顿,才道:“你们又是什么想法?”

  在场众将却是面面相觑,这样的变故,大唐立国至今从无有过,谁都不知道接下来应该怎么选择。

  文熙泰再次高高举起金剑令牌,沉声道:“诸位将军,这是圣人所赐的金剑令牌,如果不是得到圣人的信任,谁又能获赐金剑令牌?兵部的调令在这里,还有国相的手令。”顿了顿,上前两步,语重心长道:“你们都知道,圣人出身于夏侯世家,与国相既为君臣,更为兄妹,说句不该说的话,夏侯家与圣人是荣辱与共,若非圣人受困,国相岂会大动干戈?”

  文熙泰这几句话一说,不少将官的神色便有了改变。

  文熙泰前面那几句话,在场诸将还不是特别在意,金剑令牌虽然是天子之物,但毕竟是死物,至于兵部调令,大多数时候只是一种形式,自神策军设立以来,神策军还从没有被兵部一纸文书调动过。

  但文熙泰后面几句话却是让在场众人心下一震。

  夏侯家与圣人荣辱与共!

  这句话却是让众将顿时醒悟。

  没错,当今圣人能顺利登基,不但是拥有先帝的传位诏书,更是因为当年夏侯家的倾力拥护,而圣人登基之后,夏侯家的子弟平步青云,夏侯元稹更是成为帝国首辅,权倾朝野。

  文熙泰先前拿出国相的手令,众将自然知道调兵之事是国相的意图。

  国相突然要以金剑令牌调动神策军,自然会让众将心生疑窦,甚至有人心下怀疑,难道国相要借用神策军的兵马谋反?

  如果当真如此,神策军当然不能追随国相。

  文熙泰现在几句话一说,众将醒悟过来,圣人是夏侯家的人,国相如果谋反,岂不是要造自家的反?这当然是绝无可能之事,如此看来,京城果然是发生变故,国相是要调兵平乱。

  虽然没有圣人的旨意,神策军踏入京都触犯了军律,但众将也都清楚,只要有金剑令牌和国相的手令,真要追究责任,也追不到神策军众将领的身上,而且一旦平叛成功,作为平叛的主力,神策军众将当然会受到封赏。

  大将军左玄机坚决反对出兵,道理很简单,他是一军主将,是决策者,在没有虎符的情况下擅调兵马,即使平叛成功,麾下将领受到封赏,但他这位主将却要担下违反军规之责。

  即使他的本意是为了护驾,但一位主将不经过皇帝允许私自调兵,无论如何也都将受到天子的忌惮,即使最终能保住性命,但神策军大将军的位置肯定是保不住了。

  文熙泰看到众将的表情,明白众将的心思,他也知道非常之时,容不得自己犹豫,当下最要紧的事情是调兵入京,至于事后会遭受怎样的惩处,已经不是当下要考虑的事情,冲着庄召阳使了个眼色,庄召阳心领神会,沉声道:“大将军拒不护驾,我等部将出于无奈,只能委屈大将军,来人,将大将军先绑了!”

  立时便有人取了绳子过来,上前将左玄机绑了。

  众将大部分都是冷眼旁观,有少数的虽然觉得不对,可是见到左玄机气定神闲,没有丝毫抗拒,也便不敢轻举妄动。

  “赵将军!”庄召阳看向一名部将,吩咐道:“由你带人保护好大将军,在叛乱平息之前,务必要保护好大将军的安全,不许任何人接触到大将军!”

  那人也不废话,拱手领命,文熙泰却也是早有准备,向身后的侍从们示意,七八名侍从立刻上前去,听从那位赵将军的吩咐,一行人直接将左玄机带了下去。

  在场众将看在眼里,大部分人心中都是明白,庄召阳这次以下犯上,并非临时起意,肯定是早有预谋。

  此刻大家心中也知道,素来沉默寡言的庄召阳,原来早就被国相收拢,成了国相埋在神策军中的一枚钉子,如果不是今次京都发生变故,这枚钉子肯定还会在神策军一直扎下去。

  庄召阳在神策军多年,威望不低,麾下本就有一帮心腹,今日这伙人突然发难,在文熙泰的配合下,瞬间稳定了局面。

  不过大家也都明白,如果庄召阳背后的靠山是国相,今日的结果如何,还真是未知之数。

  “何将军,方将军,两位是否要领受兵部调令?”庄召阳看向边上两名大将,这两人都是神策军的副将,与庄召阳地位不相上下。

  两名副将对视一眼,终是齐声道:“圣人危难,自当尽忠。”

  “好。”庄召阳听两名副将答允,心下大定,知道只要两位副将不反对,那么大局已定,向其中一名年过五旬的副将拱手道:“何将军,大将军无法领兵入京,此番入京平叛,全军上下由你来统帅如何?”

  何将军摇头道:“本将虽然年纪比你们大,但论及军功和武勇,还是比不上你们。庄将军,方将军,你二位无论由谁领兵,何某都会谨遵军令。”

  “庄将军武功赫赫,今次又是你挺身而出,统领全军之责,自然是庄将军莫属。”方将军毫不犹豫道:“庄将军,今次平叛,大伙儿都听你调令,你就勉为其难吧。”

  其实在场众将心里都清楚,如果换作是往日,领兵离京平叛,为争夺军功,这三位副将肯定不会如此谦让。

  但这次入京平叛,不同寻常,左玄机宁可被囚禁,也拒绝领兵,这领兵入京的差事可算不得什么大馅饼。

  “两位既然这样说,本将恭敬不如从命。”庄召阳收刀入鞘,沉声道:“诸将听令!”

  在场众将都已经收刀,面朝庄召阳,抱拳躬身。

  夜风如刀,吹进高高的皇城角楼,打在角楼禁卫兵士的脸上,禁军兵士却依然宛若雕像一般,远远望着城门之外长长的街道,穿过空阔的城前广场,便是宽阔的朱雀大街。

  京都城的规划方方正正,每一条街道也都是笔直如线。

  皇城丹凤门外,一条宽阔的街道直通向京城南面的明德门,大街两边,遍布京都各坊。

  刚入丑时,京都万籁俱静,只有寒风隐隐发出呜咽之声。

  宽阔的朱雀大街,一到宵禁之后,往往都是空无一人。

  安静的夜晚,冷清至极,这个时辰的京都城,就像是一座死城。

  便在此时,夜风里忽然传来一阵不详的声音,虽然声音并不激荡,甚至谈不上喧闹,但在这死一样寂静的京都城里,本不该有人行动的地方传出任何一丝异动,都会触碰守城兵士最敏锐的感觉。

  龙鳞禁卫军是大唐帝国最精锐的兵马。

  虽然大唐有南方玄甲、京都神策和北方长生三大威震天下的精锐兵马,但天下兵马心里其实都清楚,龙鳞禁军的实力,只能在这三大精锐之上。

  他们不但有着最精致的装备、最强悍的身手,同样也有着最坚韧的意志力。

  守卫在丹凤门城头的龙鳞禁卫们神情都变得肃然起来,握刀的手更紧,执着长矛的手也更稳。

  夜色之中,旌旗招展,由皇城居高临下望去,朱雀大街之上,已经亮起了火光,而且正以极快的速度向皇城方向涌来。

  “来人,速去禀报统领大人!”丹凤门校尉冯芜显得异常冷静,并没有因为朱雀大街出现火光而有丝毫的惊乱,吩咐道:“告诉统领,他们来了!”

  丹凤门外,马蹄踩踏在青石板道路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当先一排二十多名骑兵一字排开,两人高举旌旗,其他人俱都是手举火把,夜风之中,火焰扭动,而旌旗在空中飘扬。

  “唐”字旗在夜风之中招展,黄底黑字的“唐”,龙凤飞舞,看上去给人一种牢不可摧的力量,即使在这安宁的大唐京都,此刻却也是弥漫着浓郁的杀意。

  曾几何时,这样的旗帜一度让大唐的敌人们望之丧胆,“唐”字旗所过,无坚不摧,所向披靡。

  但却从无一支军队高举着“唐”字旗,向大唐的皇城挺进。

  京都九门卫署武卫将军唐长庚,此刻就在这面旗下,带领着手下的兵马,以一种一往无前的气势向皇城迅速挺进,这面旗帜的“唐”字,既是大唐帝国的象征,同样是他的姓氏。

第1179章 兵临城下

  唐长庚微眯着眼睛,面色平静地盯着前方那巍峨的皇城,但情绪却是异常复杂。

  作为京都九门卫署的将军,他不但熟悉京城九门,对皇城的城门同样熟悉,知道如果城门紧闭,即使五千兵马尽数集结于丹凤门外,面对如此坚固厚重的城墙,冲上一年也不可能杀进皇城。

  他当然知道,大唐立国至今,自己是第一位领兵杀到皇城的大唐将领。

  他当然更加明白,当他将刀锋指向皇城的那一刹那,就回不了头。

  能够镇守京都九门,统帅京都卫戍军,唐长庚当然不是仅仅依靠国相的提携,他的才干和智慧也足以让他在这个位置上胜任多年。

  国相真正的心思,别人不知,他却是一清二楚。

  对于夏侯家来说,圣人的安危确实关乎到夏侯家的兴衰,圣人三个月不曾露面,作为圣人的亲兄长,当朝首辅都不能知道圣人目前的情况,这当然是一件匪夷所思同时也是极其严峻的事情。

  无论宫中发生什么变故,无论圣人现在生死如何,夏侯家都不可能等下去。

  道理很简单,一旦公主殿下得到了传位诏书,夏侯家将迎来灭顶之灾。

  当今圣人是如何上位,国相自然是一清二楚,他当然知道麝月公主一旦重演当年的一幕,夏侯家立时就将陷入绝境,即使到时候夏侯家依然可以起兵,但到了那时一切都已经太迟,因为麝月公主不但拥有传位诏书,亦有正统的大唐血脉,公主一道旨意,就足以将夏侯家打为叛逆,没有了当今圣人的护佑,夏侯家根本无力与整个大唐为敌。

  所以国相没有时间再等下去,必须先下手为强。

  如果攻破皇城,圣人安然无恙,夏侯家就是护驾有功,势力自然更是无人可以抵挡。

  若是一切如国相所猜测,圣人身陷绝境,甚至已经薨逝,那么国相却可以趁机血洗皇宫,甚至造成公主死于乱军之中,到时候控制京都,由谁坐上皇位,自然是由夏侯家说了算。

  对国相来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唐长庚猜不到最终是怎样的局面,甚至自己会是怎样的下场他也无法预料,他只知道,自己根本无法违抗夏侯家的命令,也同样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然而时局已经容不得他想太多。

  比起让宫中那股势力成事,唐长庚当然希望夏侯家最后能够胜利,毕竟自己到时候是功臣,夏侯家如果要收揽人心,时候当然不会亏待自己。

  武卫军兵分四路,北面的重玄门守军最为薄弱,所以调配到重玄门那边的兵力也是最少,五千兵马,唐长庚亲率两千兵马直接来到丹凤门,不过他从一开始就清楚,这点兵马,根本不可能对皇城造成什么威胁,同样也不会给龙鳞禁卫带来任何的震慑,唯一的指望,就只能是驻守在京郊的神策军。

  他也相信神策军能够如约在天亮之前抵达,为此他已经下令京都各门,只要城外出现的兵马打出正确的暗号,就可以放他们入城。

  神策军一旦及时增援过来,那么围城的兵马就十倍于守军,即使龙鳞禁卫骁勇善战,但武卫军和神策军同样也不是吃素的,到时候以霸道之势给予守军震慑,务必要压的皇城的兵马投降而出。

  他知道这场交锋必须速战速决,不能拖延。

  大唐早已经不复鼎盛时的荣光,强敌环伺,即使在大唐境内,诸多地方势力也是蠢蠢欲动,一旦围城之战陷入僵持,消息向天下传扬,势必天下震动,到时候这天下将是一个怎样的结果,唐长庚都无法想象。

  两千武卫军已经兵临丹凤门下,列成队形,广场虽然空旷,但居高俯瞰,两千兵马也是密密麻麻如同蚂蚁。

  唐长庚抬起手,示意兵马停下,随即做了个手势,前排不到两百名骑兵立刻翻身下马,牵着马缰绳,按住佩刀,随即听得唐长庚沉声道:“盾!”

  骑兵后方的盾牌兵井然有序地从战马的缝隙中穿过,迅速上前,手执巨盾,眨眼之间,已经组成了一道宛若铜墙铁壁般的盾墙。

  全军只有唐长庚一人骑在战马上,仰首望着城头,看到城头的禁卫军并没有丝毫的慌乱,就像往常一样,几步一岗,似乎城下根本没有人。

  龙鳞禁卫的冷静,却是让唐长庚心中有一种不好的感觉。

  不过迅即又想到,三千禁军都是经过重重筛选出来,不但勇悍过人,心理素质也比普通兵士要强得多,他们据城而守,巍峨的城墙就是他们最好的防护,面对区区两千多武卫军,当然不会有任何的慌乱。

  夜风吹过,城头之上终于缓缓出现几道身影。

  居中一人身材高大,着甲戴盔,披着黑色的披风,居高临下俯瞰着丹凤门外的武卫军,片刻之后,才终于道:“唐长庚,你是要谋反吗?”

  九门卫署武卫将军唐长庚当然认识澹台悬夜,也当然能够听出他的声音。

  “澹台统领,圣人有难,你可知晓?”唐长庚单刀直入:“数日前禁门之变,宫内太监殴打群臣,你手下的禁军视若无睹,你可知晓?”

  澹台悬夜俊朗的面庞在夜色之中棱角分明,神色平静,一双眼眸却是波澜不惊,并无回答唐长庚所问,再次问道:“本将问你,你领兵逼近皇城,是否要谋反?”

  他的声音并不大,但却偏偏能让人听得一清二楚,开口之时,空气中似乎还隐隐散发着嗡嗡之音。

  唐长庚脸色微变,心下骇然。

  他当然知道,能够将声音如此清晰地传下来,澹台悬夜的内功修为自然不低,他也知道澹台悬夜本就是一位高手,但空气中的那种嗡嗡之音,分明在显示着澹台悬夜的修为远超出自己所料。

  好强的修为!

  “澹台悬夜,本将倒要问你,宫中变故,你可有参与?”唐长庚本就是铁血军人,虽然一度对澹台悬夜心中钦佩,但却绝对不会畏惧此人,冷声道:“为何坐视太监作乱而不顾?”

  澹台悬夜却是抬起头,望向夜空。

  片刻之后,澹台悬夜才看向唐长庚道:“唐将军,你也算是我大唐武将之中为数不多的智勇双全之辈,本将不想眼睁睁看你误入歧途。你现在下马请罪,本将可以力保你安然无恙,否则你无法承担后果。”

  “澹台统领,你的武勇,我也很是钦佩。”唐长庚正色道:“天子三月不临朝,朝野震动,你若是大唐忠臣,就该弄清楚这一切真相。你若没有参与宫中太监的叛乱,就该立刻面见圣人,请圣人传诏登朝,只要圣人临朝,朝野的震动立刻就会烟消云散。”按住腰间佩戴,冷声道:“可是你若置江山社稷于不顾,我们就只能刀兵相见。”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44页  当前第69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92/114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日月风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