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日月风华_分节阅读_第725节
小说作者:沙漠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65 MB   上传时间:2024-03-29 17:43:32

  “澹台悬夜,你的虚伪,让朕很不舒服。”圣人淡淡道:“你参拜行礼,是给谁看?媚儿?如今整个皇宫都在你的手中,朕的生死也由你操控,你又何必多此一举?”

  澹台悬夜抬起头,漆黑的眼睛盯着圣人,犹豫一下,起身来,叹道:“圣人对我的误解实在是太深了。”

  “误解?”

  “长孙舍官,你先下去休息,我来服侍圣人。”澹台悬夜向长孙媚儿挥挥手,示意长孙媚儿退下。

  长孙媚儿看向圣人,圣人犹豫一下,终是点了点头。

  待得媚儿退下之后,澹台悬夜这才走到软榻边,坐了下去,伸手去握圣人的手,圣人却是避开,淡淡道:“你已经找到了玉玺,朕对你现在还有用处?”

  澹台悬夜低下头,沉默着,许久之后,才道:“卢俊忠死了。”

  “卢俊忠?”圣人微蹙眉,冷笑道:“你不是想以他为刀,在朝中清除异己?”

  澹台悬夜摇头道:“不是我要杀他,他是被刺客所杀。”

  圣人有些意外,道:“卢俊忠素来小心谨慎,刑部的防卫异常森严,多少刺客想要取他性命,他却一直好好活着。”

  “但他还是死了。”澹台悬夜道:“折子呈了上来……!”取了刑部上呈的折子送过来,“听说死相很不好看,被人活活勒死。”

  圣人“哦”了一声,却并没有接折子,淡淡道:“他死了,看来你的心情不是很好。朝中还有许多忠于大唐的官员活着,卢俊忠死了,再想找到这样一条疯狗也不容易。”

  澹台悬夜淡淡一笑,道:“他为你效忠十几年,忠诚如狗,若是他知道惨死过后,圣人对他毫无怜悯,只怕会很伤心。”

  “朕对你有怜悯之心。”圣人冷冷道:“多年前,朕怜澹台千军尽忠殉国,将你从前线调回京都,甚至将禁卫军交给你来统帅,可最终朕得到了什么?”

  澹台悬夜凝视着圣人,抬起手,却是贴上了圣人的脸颊。

  她虽然年过五旬,但保养极好,肌肤虽然谈不上细腻光滑,却也并无褶皱,依然白皙。

  圣人没有闪躲,任由澹台悬夜轻抚自己脸颊,凝视着澹台悬夜那双清澈的眼睛,缓缓闭上眼睛,轻轻扭动脑袋,竟是迎合着澹台悬夜的轻抚。

  澹台悬夜柔声道:“你得到了真正的血脉,只属于你的血脉。没有李家,没有夏侯家,只有你。”

  “你可知道,我对你沉迷而不可自拨。”圣人呓语般道:“从第一眼看到你,我就知道这一辈子都无法离开你。”

  澹台悬夜轻轻抱起圣人,将她揽在怀中,轻声道:“我们会永远在一起,这天下……也永远是你的。”

  “朕知道你在骗我,可是……朕却总是被你的言辞欺骗。”圣人叹道:“你心里是否一直在恨朕?”

  澹台悬夜轻笑道:“我对圣人只有爱慕,何来恨意?”

  圣人轻轻推开澹台悬夜,从软榻上缓缓站起,轻步走到窗边,澹台悬夜跟在她身后,来到窗口,望向窗外。

  窗外草木茵茵,景观优美。

  “当年朕刚刚登基不久,三州七郡起兵叛乱,这也导致周边强寇侵袭。”圣人叹道:“十万图荪大军南下,强攻武川镇,欲图从武川镇撕开口子,你和令尊率领两万镇军死守,想着太史弘一定会调集其他各镇兵马支援。”瞥了澹台悬夜一眼,苦笑道:“可是最终非但没有等来援军,反倒是得知太史弘下令各镇兵马退守雁门,只有武川兵马孤军苦战。”

  澹台悬夜平静道:“为国而战,天经地义,武川将士义无反顾。”

  “令尊得知全军退守雁门之时,武川镇军已经战死近半,他下令由你带领八千兵马撤回雁门,自己则是带着五千大唐子弟顶住敌军。”圣人目光深邃,神色平静,缓缓道:“最终令尊和五千子弟全军覆没,武川两万多兵马,最终只剩下你撤回的八千人。”

  澹台悬夜含笑道:“家父若是知道我与八千二郎死里逃生,后来又击退图荪人,九泉之下也是能够瞑目。”

  “你和令尊都是忠勇无匹。”圣人微转身,一只手轻轻放在凸起的腹部,凝视着澹台悬夜,问道:“你告诉朕,你是否因此而一直记恨朕?”

  澹台悬夜也是看着圣人,神色怡然是柔和无比,反问道:“圣人觉得我一直因为此事恨你?”

  “你后来当然也知道,太史弘传令各镇兵马撤至雁门拒守,唯独没有传令武川,而是希望以武川将士的性命争取唐军部署的时间,此事太史弘向朝廷禀报过。”圣人道:“而朕为了大局,也答应了太史弘的战略计划,牺牲武川将士保全大局,虽然是太史弘提出的方略,却经过朕的允许,所以你自然会因此而记恨朕与太史家。”

  澹台悬夜望着窗外,沉吟许久,才终于道:“圣人可知道,这十几年来,我脑中时常浮现那些惨死在战场上的弟兄。你知道他们是什么神情?绝望,深入骨髓的绝望。”

  圣人没有说话。

  “武川将士忠君报国,责无旁贷。”澹台悬夜道:“图荪大军兵临武川之前,我们就已经得到了探报,知道他们的主力会以武川镇作为突破口。家父和两万将士没有丝毫的畏惧,当时家父甚至觉得,只要我们死守武川,太史弘便可以调动其他各镇,在外围形成包围,从而围住图荪人,内外夹击,未尝没有取胜的可能。当时也有人怀疑,太史弘会不会向后撤军,退到雁门驻守,不过家父以为,各镇兵马如果都撤到雁门,那么就是放弃无数的百姓,任由图荪人杀戮,唐军威武,绝不可能遗弃百姓而不顾。”

  圣人只是叹了口气,依然没有说话。

  “我们在武川镇构筑防御,抵挡数倍图荪骑兵,血战十几日,当时我们都以为,援军很快就能抵达。”澹台悬夜喃喃道:“于是我们拼命抵挡,没有想过放弃武川,多少弟兄奋勇杀敌,战死沙场,他们都是大唐最英勇的儿郎。直到……直到那一天,我们得知北方四镇只有武川还在死守,成为一支没有任何兵马增援的孤军,弟兄们才明白,我们被自己人出卖。”

  圣人道:“太史弘那样做,不能怪他。如果北方四镇孤注一掷,与图荪人正面决战,一旦失败,北方再无御敌之军,后果不堪设想。只有退守他们,保存实力,构筑防线,这才能够消耗击退图荪人,事实上最终也确实如此。”

  “圣人可知道家父为何非要留下?”澹台悬夜微笑道:“因为他觉得对不住死去的那些弟兄。他一直告诉他们,援军很快就会到来,但直到最后,将士们才知道根本没有援军。虽然弟兄们并不因此而怪责家父,但家父却觉得是自己欺骗了将士们。圣人,外敌来犯,武川将士没有想过苟且偷生,如果太史弘当时告诉家父,让家父领兵死守,为其他各镇兵马争取部署防务的时间,家父和武川将士绝不会有二话,为了大唐,我们可以战至最后一兵一卒。”顿了顿,微微一笑道:“可是你们都没有这样做,你们担心武川不会死守,甚至派人假说会调集援兵支援,武川无数将士到死都没有想到被自己效忠的朝廷欺骗,而且欺骗他们的原因,是担心他们不敢死战,哈哈哈哈……圣人,武川军的尊严和生命,在那时候被踩在地上,一钱不值。”

第1240章 心愿

  澹台悬夜的语气十分平和,脸上甚至带着浅笑。

  可是这笑容看在圣人眼中,却是感觉后背发凉。

  她当然明白,澹台悬夜内心的仇恨,甚至已经不需要显现在表情上,而是深深烙刻在骨子里。

  “圣人当初调臣前来京都,可是担心武川与太史家仇怨太深?”澹台悬夜微笑道:“太史弘回京养老,太史存勖接替他的位置,成为镇北大将军,统领北方四镇。武川和太史家的仇怨太深,你担心没有太史弘震慑,太史存勖无法镇住武川,武川镇会处处与太史存勖为难,甚至可能会生出兵变,所以才将臣调回京都。”

  圣人微一沉吟,才道:“更重要的缘故,是因为你父亲为国捐躯,武川近万将士战死沙场,朕想做出一些弥补。”

  “弥补?”澹台悬夜笑道:“如此说来,臣的这身盔甲,是用家父和上万弟兄的鲜血换来?”

  圣人蹙起眉头,淡淡道:“至少给你了一个交代。”

  “圣人是天子,其实用不着向任何人交代。”澹台悬夜道:“臣被调回京都,心灰意冷,至少在许多人的眼中,臣是作为武川人质被留在京都。武川的将士们投鼠忌器,不想我在京都发生变故,只能隐忍,遵从太史存勖的军令。圣人,有些仇怨一旦结下,永生都不会消失。即使武川将士不计前嫌,但太史家却从未放心过武川军。”

  圣人道:“为何这样说?”

  “圣人比臣还要清楚,因为当年之事,太史存勖处处提防武川。”澹台悬夜神情变得冷峻起来,平静道:“无论是军械还是战马,武川处处落后于人。当年两万武川军,最终只活下来八千人,后来补充兵力,只增加了七千编制,两万编制被削减为一万五千人,而且空出的五千编制,太史家以增加柔玄镇的防御全都夺了去。”凝视着窗外一棵金丝菩提树,语气毫无波澜:“十几年过去,不少武川弟兄都已经老去,他们只能带着当年的仇怨,含恨离去。”

  圣人蹙眉道:“所以你隐忍多年,就是为了报复当年之仇?”

  “只是要一个公道。”澹台悬夜淡淡道。

  圣人冷笑道:“你如此对待朕,就是你所谓的公道?如果朕不是有了你的血肉,你是否连朕也要一起杀了?”

  澹台悬夜扭过头来,凝视着圣人,没有说话。

  “当年是朕准许太史弘撤军雁门。”圣人冷冷道:“你若要讨还公道,大可以现在就弑君!”

  澹台悬夜笑道:“圣人怎会这样想?我说过,天下依然是你的,而且你腹中的孩子,与李家和夏侯家都没有关系,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我讨还公道之后,自然会消失,江山依然在你手中。”

  “消失?”

  “圣人难道以为我会觊觎皇位?”澹台悬夜笑道:“我没有那么大的野心。”扭头望向天边,道:“即使我有那样的野心,袁凤镜又怎能容我?他没有轻举妄动,不就是投鼠忌器,担心我伤害到你。我亲自去见过他,向他承诺过,只要我的心愿一了,他若想杀我,我会献上人头,否则会远离京都,再不问世间之事。”

  圣人叹道:“你的胆量确实很大,以他的修为,要取你性命易如反掌。”

  “只要圣人不想杀我,他就绝不会动手。”澹台悬夜道:“他对圣人确实是忠心耿耿!”

  圣人冷笑道:“明知你在宫内叛乱,他纹丝不动,这叫忠心耿耿?”

  “袁凤镜身在道门,对他来说,这江山社稷不过是梦幻一场,他从来都没有放在心上,也不会在乎这天下到底变成什么样子。”澹台悬夜道:“他唯一在乎的只有圣人。”

  圣人神色顿时变得复杂起来。

  “所有人都有弱点,袁凤镜的弱点便是圣人。”澹台悬夜叹道:“这世间确实是无奇不有。袁凤镜身在道门,却偏偏是这世间最大的情种,为了圣人,他甘愿将自己封在皇城之内,二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这世上已经没有几个这样的男人了。”

  圣人嘴角微微翘了一翘,道:“你似乎并不介意他对朕的感情?所以你对朕也从来不是真心。”

  “圣人错了。”澹台悬夜道:“圣人绝代风华,能够被袁凤镜这样的人物记挂在心,并非不能理解之事。”

  圣人沉默片刻,才问道:“你告诉他一旦心愿一了,就会远离京都。你的心愿就是你所谓的讨还公道?”

  “是!”

  “你要如何讨还公道?”

  澹台悬夜笑道:“自然是讨还近万武川将士的血债。他们的血债,只能由我来帮他们讨回。”单手背负身后,平静道:“武川军最痛恨的便是太史家,所以太史家自然不能留,只要太史家还有一条狗活着,那就是我的错。”

  他的语气极其平静,但言辞却是让人感到毛骨悚然。

  “你要诛灭太史家?”圣人似乎明白什么,轻声道:“太史家自武宗朝开始发迹,族中多有独挡一方的名将,自此之后成为大唐军方的顶梁柱。太史弘受先帝器重,被调往北方之前,一度掌控南院,是军方威望无人可及的大唐名将。他回京养老,太史存勖接替成为镇北大将军,在军方依然有着不可撼动的实力。”

  澹台悬夜叹道:“太史家树大根深,这不也正是圣人没有轻易动弹他们的缘故?太史家并非圣人提携起来,可是十几年过去,北方四镇在名义上始终还受控于太史家,究其缘由,一来是太史弘当年率军击退了图荪人,太史家对图荪人还是有震慑力,镇北大将军的位置不可轻易换人。二来还是因为太史家在军方的影响力太强,圣人担心打压太史家,会引来军方的反噬。好在太史家对朝廷也算忠诚,并无异心,圣人也就一直没有对太史家动手。”

  “不错。”圣人道:“朕对太史家都有顾虑,你只是一个龙鳞禁卫军统领,自然更是无法奈何太史家。”唇角泛起冷笑,缓缓道:“所以你才苦心经营,先控制皇宫,挟持朕号令朝廷,如此方有机会诛灭太史家。”

  澹台悬夜微笑道:“圣人自然是睿智非常,终于明白臣的苦心了。不过只是对付太史家,其实还用不着走到这一步。”

  “你还想做什么?”

  “身为人子,若有杀父之仇,自当报仇雪恨。”澹台悬夜道:“圣人可知道家父是死于何人之手?”

  圣人蹙起眉头,没有说话,澹台悬夜叹道:“家父为圣人战死疆场,圣人竟然不知他是被何人所杀,恐怕会让将士们心寒。臣可以告诉圣人,家父当年领五千将士浴血厮杀,五千将士全军覆没,而杀死家父的人,叫做铁瀚!”

  “铁瀚?”圣人道:“杜尔扈部的汗王?”

  澹台悬夜点头道:“正是。军报之上,对家父和五千将士的战死,只是寥寥几笔,甚至许多人都以为家父是死于乱军之中。图荪人退军之后,我花了几年的时间终于弄清楚家父被杀的真相。”

  “到底是怎么回事?”

  “家父在乱军中受重伤,被铁瀚的部下生擒。”澹台悬夜道:“铁瀚劝降家父,被家父一阵痛骂,铁瀚怒不可遏,令人用绳子捆住家父,拴在马后,然后纵马奔驰,皮开肉绽,就那样凄惨死去。”轻轻一笑,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如不能手刃铁瀚,我死之后,又有何面目见家父于九泉之下!”

  圣人隐隐预感到什么,微变色道:“你……你到底想做什么?”

  “诛灭太史家后,下一步自然是倾大唐全国之兵,北上漠南。”澹台悬夜凝视圣人眼睛,柔声道:“一个小小的龙鳞禁卫统领,当然做不到这一些,只有大唐的天子,才可能帮我达成这样的愿望。”

  “你疯了!”圣人后退一步,冷冷道:“南有慕容,西有李陀,国库空虚,大唐根本无力北上。”

  澹台悬夜笑道:“圣人放心,我会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北上成功,征服漠南,那么圣人必将在史书上千载留名,功业甚至不下武宗皇帝。”

  “如果失败呢?”

  “国破家亡,帝国更迭而已。”澹台悬夜笑道:“如果败了,我自然已经不在人世。我死之后,这天下乱成什么样子,与我何干?”

第1241章 东北之刃

  圣人神情冷峻,冷然道:“你果真是疯了。”

  “十几年前,家父和五千弟兄全军覆没,我便不再是我。”澹台悬夜叹道:“澹台悬夜早已经死去,此后的澹台悬夜,不过是家父和那几千将士幻化的怨灵而已。”

  圣人眼眸之中显出冰冷之色,但又隐隐含着惊惧。

  她当然知道,如果澹台悬夜的计划真的成功,大唐帝国也就不复存在。

  如今的大唐,危机四伏,励精图治都来不及,又哪里能够对外征战?

  澹台悬夜夺权之后,准备挟天子令诸侯,意图集结帝国兵马北上攻伐漠南,如果是在帝国鼎盛时期,这当然不失为开疆扩土的征战行径,可是如今的大唐早已经不复曾经的强盛。

  即使是在先帝朝,也不敢轻易擅动刀兵。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44页  当前第72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25/114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日月风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