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步步高(种田)_分节阅读_第63节
小说作者:张鼎鼎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53 KB   上传时间:2014-04-20 23:40:40

  “那还用您说?您就忙去吧!”

  章文庆回到教室里,因为马上就要下课吃午饭,此时学生有在习字的,有在看书的,也有在谈话的,但见了他都停了下来,然后哗啦啦的起身,一起鞠躬:“先生好!”

  他点点头,那些学生们又坐下来,或崇拜或敬畏或小心的看着他。突然的,他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舒坦,这才是他要呆的地方,这才是他要做的事情。那些家长里短,婆婆妈妈,本来就不是他这些大男人该操心的。他知道什么啊,他又不会做饭,又不会洗衣的,还有那什么女人生孩子怀孕,这些事情他别说去插手了,听听都是不妥!

  这么一想,他立刻把章老太太放在了一边,后宅的事,还是让女人们去解决吧!

  当然,他虽然这么想了,到底担心他娘,晚上的时候,他还是和柳氏说了这回事,最后道:“就是帮到大嫂生了,我看咱们家也不是特别忙,你看,娘今天都哭了。”

  这个事柳氏一回来就听倩姐说了,也早商量好了应对方法,所以此时她一边叠着衣服,一边就道:“要是老宅那边真有困难,不用你说,我也不会不管的。不说别的,咱爹娘还在那里呢。爹一年二十两的医药费,哪一年,我可都没含糊过吧,包括前两年那么困难,倩姐都跟着天天顶着寒风去出摊子,那二十两我有拖欠过吗?”

  章文庆连连点头:“我知道你是个好的,这些年逢年过节,你给那边送的也都不少。”

  其实他们现在给老宅那边的东西并不见得比过去更多,但过去是章文庆提出要给,比如某一年章老太太偶感风寒,章文庆就会说:“娘病了,咱去看娘的时候要带东西。”

  柳氏要说也不是什么大病呢,那免不了就是一次争吵,要说送什么,章文庆就会罗列一大堆,补身体的药材、吃食,保暖的衣服料子,最后说不定还要再加上点给郎中的银子。

  而若柳氏不问就送了呢,章文庆当时也许不会说什么,但当从老宅回来,免不了就会有口舌——娘病了,你送的那是什么东西?鸡蛋?家里还缺鸡蛋吗?布料?那是什么料子?家中是卖布的,你就不会送两块好料子?

  总之这边往老宅那边送东西是理所应当的,送的少了不行,送的差了更不行,哪怕你送的其实不少也不差呢,人家也总会有话说的。

  但现在,柳氏会主动提,而且在提之前就和章文庆说这一次送的是什么,不过她不会像过去那样只是泛泛的说送了几斤鸡蛋两个布头这样的话了,她会说:“买了三斤大个的鸡蛋,一个个都是我亲手挑的,那卖鸡蛋的都烦了,最后硬是多要了我五个铜子,总共用了八文钱!这布,是在大哥那里拿的上好的松花布,进价都要四文钱一尺呢,外面都卖到六文呢,给咱娘截了六尺,大哥说不要钱,这是大哥跟咱们的情分,可咱们不能真不给钱是吧,一次不给钱两次不给钱,难道次次都不给钱吗?大哥一家吃什么喝什么?说出来也是咱们家没理呢。”

  总之不管买了什么买了多少,她都会让章文庆知道钱数。过去章秀才也许不会在意,家里有钱嘛,给自己娘那边花点值什么?可现在他不能不在意啊,不说几年前的那段窘迫吧,就是现在,他每月也只有一百文的零用啊!

  一百文啊!

  对这个数字他有心反抗,可倩姐给他算了笔帐他就没话说了:“爹,你当先生是好的,咱们家学馆的名声也传出来了,可爹啊,咱们还赔着钱呢。你看这每收一个学生是多少多少,这一年总共是多少多少,而咱请吕先生要花多少多少,请门房要多少多少,每日的饭食上是多少多少。就这,爹我还没算你要拿的束脩和咱们家房子的租金呢,这要不是咱们家还做着生意,这学馆根本就开不下去啊。爹您要觉得这一百文少也成,咱们不如把这学馆解散了,您去外面坐馆如何?您每月去坐馆也能得个几两银子,只要交给家里三分之二,剩下的全归您零花。”

  别说还要交给家里三分之二,就算全让他零花章秀才也是不愿意的!

  所以每次老宅那边有事,柳氏少了要花上几十文,多了甚至一二百文,就这一次王氏怀孕,还没怎么样呢,他们已经花了八十文了!所以再去老宅,章老太太再对他诉苦,他也没什么感觉了,他们花的不少了,他一个月的零花才多少呢?

  “我不是那小气的,倩姐更不用说,你那是什么表情?你觉得倩姐白天说的那个办法是怕花钱?你也太小看咱们家姑娘了。我来这么给你算吧,请一个人才多少钱?咱们也不用拿尤妈子谢妈子的工钱来比,就说五妞吧,前两年三弟妹怀孕,五妞过来帮忙,老宅那边给钱了吗?最后也就是给人家点旧衣服了事了吧。”

  “应该、应该还是给了点的。”

  “好吧,咱们就算给一百文,不,算五百文,那五妞可是帮了两个月的忙,也就是合一个月二百五十文,一年才多少银子?”

  “五妞不是有身孕了吗?”

  柳氏看了他一眼:“没有五妞,就没有六妞七妞八妞了?到村里随便找个媳妇,也就是这个数了吧。但咱们要天天往老宅那边送吃食,又要多少?咱总不会给爹妈送不好的吧,就按一天十文钱来算,一个月也是要三百文的,要是爹娘再想换个口味,再加上慧姐和囡囡的,一个月,最少也要五百文,可比请一个人多多了!其实咱们家的伙食何止十文呢,就是学馆这里,哪一顿不要个六七文?爹娘只会吃的更好,一天二十文都打不住呢。”

  章文庆疑惑的点点头,这么一算,的确是这么回事,可是他姑娘怎么拦着不让请人呢?

  “倩姐不是拦着不让谢妈子去,而是这个事不是这么办的。咱们分家了!二郎,分家是什么意思?咱们是一个独立的家了,咱们自己负责自己的吃食开销,靠不了别人了。养爹娘咱义不容辞,可咱们有什么立场还去养别人?我说句不好听的,大哥三弟都有手有脚,身强力壮,还养不了家吗?当然,他们有难咱们应该帮,可是救急不救穷你是听过的吧,更何况老宅那边不穷,家里三头骡子,连个老妈子的钱都出不起?”

  章文庆一怔,是啊,他们家现在三头大青骡了呢!

  “不是我在背后说人坏话,而是咱大嫂啊,就爱沾点小便宜,咱娘呢,耳根子又软心又善,天天和大嫂一起,免不了就被她骗了。你说倩姐出这个法子多好啊,老太太什么都不用干,还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做什么做什么,不比请个人然后老太太跟着一起劳作强?”这话章文庆爱听,忍不住就跟着点点头,不过还有点犹疑,“可大嫂毕竟有孕了……”

  “你放心吧,大嫂不傻,你什么时候见她吃过亏啊?还是那句话,家里不至于连三百文都拿不出来,真要到那个地步,这个钱哪怕就咱们出了呢,也不过是你多辛苦些。”就像倩姐和她说的,不是怕花那个钱,而是不能养成这习惯——好不容易才把章家折腾成现在这个样子,要是再纵着他们,一不留神可能又回去了。

  “啊?”

  柳氏一笑:“我还吧知道你,不仅孝顺又最对兄弟好的,宁肯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帮他们,到时候咱们几个挤挤,一人出一百文也就有了。”

  章文庆说不出话了,这是什么意思?什么意思?那一百文是他的零用!零用!他就不能拿这钱去喝个小酒,听个小曲吗?但他知道这话不能说,因为柳氏现成的话就在那里等着呢:“你没有零用又有什么关系?你吃住都在家里,笔墨纸砚也走的是公账,衣服挂件都不需要你操心,遇上个什么事,公中也可以再出钱。哪怕是去以文会友呢,家里也愿意给你出这个酒钱!”

  不错,他现在还是可以以文会友,但你让他会,他现在也不怎么愿意会了。过去他和朋友喝酒,各种随意;现在,各种顾忌。

  “你说的对,家里不缺这个钱。对了,下元节的事你准备好了吗?”

  “说到这个,正要与你说呢。倩姐说,既然咱们家的几个都要去,不如再挑两个成绩好的、你也看中的一起过去?”

  “再挑两个?”

  “你看,总是要包辆车的,弘毅、小三小四加上晨哥以及你和吕先生这才总共六个,还有位置,不如再挑两个,费用咱们出,对学馆也是个促进。不过这两个都从你班里挑吧,吕先生那里年龄都还小,万一有个什么事也不好招呼。”

  章文庆点点头:“这倒也是,那就再加上王天冬和曹成吧。”

  “这个你说了算。对了,这次我和倩姐也要去。”

  “啊?”

  “你那是什么表情?既然你都要去了,我和倩姐天儿怎么就不能去了?何况我们也不是去玩的,倩姐也是要看看府城那边有什么好的吃食,咱们的铺子马上就要转手了,最后能多赚一些都是好的。”

  倩姐和三公子的事并没有完全告诉章文庆,只对他说铺子是卖定了,不过要等三公子回京里再敲定,而这段时间的盈利就还是他们的。至于章文庆的这个官……她们也不知道啊,估计也是要待三公子到京里之后再定吧。所以这段时间章秀才没少纠结,他第一纠结的是要不要坐这个官;第二纠结的是,如果做了……他上哪儿做?

  他有的时候还是觉得当官好,有的时候又觉得,现在的日子不错。别的也就不说了,最关键的还是那些学生们看他的目光,在那些目光中,他仿佛又回到了那一年,他中了秀才,整个街道都是来祝贺的,当时的县令也邀请他们一起去赴宴,那是从未有过的满足从未有过的荣耀。而现在和那时虽还有些不同,可学生们恭敬崇拜,却是日日都有的。

  “这一去就是三天……”

  “你怕什么?这三天学馆里不是放假吗?谢妈子和尤妈子都不去,她们也不用出门,还看不了门户?店里又有掌柜,何况这也不是去多远,就是府城,随时都能回来的。”

  现在凡是柳氏母女达成了共识的事情,章文庆一般都反对不了。何况这次又不是什么大事,就是他觉得女人出远门不太好,但柳氏母女打着学习、参考的旗号,他也无话可说。所以本来六个人的出行,到最后就变成了两车人。而倩姐根据经验,第二天就嘱托钟氏,让章元宝帮着他们在府城定上房间。

  此时离下元节还有七八天,倩姐虽觉得有些仓促,但应该还是能定到房的,毕竟这古代和现代不一样,没有网络电话,一般人也普遍不出远门。比如这府城的下元节热闹,可会去看的估计也就周边的几个县城乡下,而大多数人呢,恐怕还只会停留一两天——就算是他们,也只准备呆个三天。谁知章元宝的反馈竟是没订到房:“他一连跑了十几家客栈,大的小的都有,却是都订满了呢。孩他爹也觉得奇怪,打听了才知道,原来是很多相公没有回去,占了不少房呢。”

  倩姐恍然大悟。也是,这放榜距下元节也就是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有那家境宽裕的恐怕就留了下来。

  柳氏道:“这可怎么办?咱们不去也就罢了,你爹还同王天冬和曹成都说了。”

  钟氏道:“嫂子要是不嫌弃,孩他爹倒是有个办法。他出车这么久,在府城那边也认识几户人家,到时候可以把二哥他们安排到那里,费用恐怕还要比客栈低些。”

  柳氏点点头:“这倒是不错。倩儿,要不这次咱们就别去了,住到人家家里总是不方便。”

  倩姐纠结了起来,其实她早先也没想着要去府城,就是这几天忙乎着手里的东西的时候,突然想到她也能抽出几天时间,到古代的大城市去看看。她的那些规划虽然大多是剽窃现代的那些创意,可也加了些自己的感悟。在她看来现代比古代有着各方面的优势,但真的总结起来也就是科技以及人力资源的管理。

  而对人的管理,最突出的一点则是分工上的细化。比如现代做一件衣服,有专门负责设计的,有专门负责打板的,有专门负责裁剪的,有专门负责缝合的,甚至有专门缝扣子的,也有专门缝拉链的。而在这古代,能分成设计和制作就不错了。所以在她的那个员工篇里就特意突出了专职专责。

  她并不认为自己多么聪明,但她是一个站在多发展了上千年的文明的肩膀上,虽然她过去只能算是一个不错的导游,接触的层次有限,可看问题的角度在那里放着,所以她对自己写出来的东西还是比较自信的。

  在现代的时候,她和自己的闺蜜说过这样的话:“谁都不能预知未来,我们不知道这个世界几年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可是,我们大概能预见一个城市。因为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咱们的大城市在走国外的路子,而咱们,在走大城市的路子。几年前我就说咱们的房价要涨,你说咱们小城市随便也涨不了多少,可是你看看,你看看啊!”

  那时候她们坐在咖啡馆里叹息没有抓住房价的尾巴,最后笑闹一场完事。可是这话却不完全是玩笑,因为环境的问题,现代的很多东西是拿不过来的,但有些东西却是有用的。

  不过她毕竟还没去过这古代的大城市,青茗县,还毕竟只是一个上等县!

  “你要真想去,哪怕过了这几天呢?”柳氏又道,其实她对于去不去府城没有太大感觉,不过不忍女儿失望。

  “……那好吧。”倩姐也不想住在别人家中,最后也只能不甘心的点头。

  在她们商量的时候,钟氏一直微笑的坐在旁边,柳氏见女儿同意了,就转向她:“你这几日如何,可有什么麻烦?”

  “还不就是那样。我现在每日回去,首先要做的是把那三头骡子给刷干净,好在我总算不用起来做早饭了,否则真撑不住。”

  倩姐说到做到,当天晚上就让人去送饭了。本来她是想着小桃红的,后来怕不安全,就换成了谢妈子。谢妈子是提着心过去的,放下饭食就走,根本就不给老宅人说话的机会。而钟氏,从第二天就开始不再做早餐了。章老大对此有严重意见,可他作为大伯的,总不好直接找弟妹说,就叮嘱了章元宝。

  章元宝听了,头点的很好,回来也和钟氏说了,不过结束语则是:“你早点去铺子里,别的都别管了。”

  章元宝不能算是个多好的男人,但对妻子还是知道心疼的,而且他有一个很朴素的想法,前几年他媳妇怀孕,那是一直做到生,就是五妞来,也就是帮着过过年,钟氏虽然轻松了点,可却没有一天是闲着的。钟氏行,王氏怎么就不行了?

  柳氏同情的看着她:“这以后还有好几个月呢,你有没有什么想法?”

  没分家的时候,她可是也伺候过骡子的,那时候还是两头,都把她累的够呛,现在钟氏要三头……她想想都觉得累。

  钟氏看了看她,又看了看倩姐,突然起身行了个大礼,她这一下来的突然,柳氏一怔,连忙拉住她:“你这是干什么?有话直接说啊。”

  “二嫂,其实我一直有个想法,就是……有那么些不好意思说。”

  这要换成章家的其他人,倩姐在这里就给截住了,但知道她不是那没分寸的,倩姐当下就道:“三婶你说啊。”

  “我想加盟你们家的涮菜……就是我一下拿不出二十两,能不能容我慢慢还?”见柳氏母女有些发愣,她又连忙道,“我会立下字据,算上利息也行。”

  “三婶……你这是,要分家吗?”

  钟氏抿了下嘴,然后重重的点了下头。

  “那三叔知道吗?”

  “我还没同他说,不过他会同意的。不过要是二嫂不同意,这个家,我也不敢现在就分。”

  作者有话要说:

  晚了,不过今天真是非战之罪……七点多的时候俺就写了三千多,那时候蛤蟆爹过来说走去剪头发吧,这个剪头发俺们都说了好几天了,总是不行,因为现在天冷,人家九点就关门了- -我们一不留神就错过了。我看看时间,觉得还行,就同意了。剪头发带来回路上用了一个半小时,回了家却发现,尼玛,停电了!!!!然后蛤蟆爹喂狗收拾,最后俺们是抱着主机回到婆婆这儿的- -一耽搁就到这个点了,嘤嘤嘤嘤~~~这章的留言只能明天回了~~~~

  ☆、第77章 47

  第十四章

  以前钟氏是不敢想分家的,她分不起,

  四个孩子,他们家老三就是会赶个车,虽然如果在外面,赶车能得个一二两银子,但要养六口人还是艰难了,更不要说小三小四读书娶妻,慧姐和囡囡的嫁妆了。所以再难,她也熬着。一方面是想着能多存着点,另外一方面也是想着,能多打发出来一个就是一个。

  她知道老大的心思,怕他们分骡子占便宜,所以想等到老太太去了再说分家,可她心里也是想着,若老太太能活到小三小四都长大,他们也就省大心了。

  不过现在不一样了,她在长岛那里做了三年的涮菜,太知道其中的利润了。所以就算加盟费要二十两她也敢干,就是这二十两她一时真凑不出来。

  柳氏没想到她有这么大的心气,听了又惊又喜,看了女儿一眼,就道:“只要老三愿意,我这边就没有问题。只是老太太那里……”

  钟氏抿着嘴没有说话,不过目光中透着坚毅。过后柳氏对女儿道:“我过去真是小看了你三婶婶,没想到她是个这么有主意的。”

  倩姐听了连连点头。

  知道不能住客栈,章文庆微微有些不快,但这个时候也不好说别的了,只有让柳氏多给他收拾点行囊。既然不能去了,倩姐也放松了下来,继续做她手上的事情。谢中人那边已经找好了一个过去给人养过鱼种过藕的,倩姐见了,问了几个问题,见那人回答的都还在路上,人也还算本分,就收了下来,打发给了于老三。

  而早点这边,她已经定下了鸡蛋饼、素饼、黄金饼、荤素小蒸饺、炒面,她决定再试验个灌汤小笼包,就把早点给定下来。之所以弄这个,是因为像鸡蛋饼、小蒸饺这些东西,别家也有卖,甚至自己家里就能做。他们所能做的,无非也就是干净些、精致些,却不是很有特色。而这个灌汤小笼包就不同了,青茗县现在没有卖的,她不知道别的地方有没有,但只要本地没有,这就能成为他们的主打。

  小笼包在南方流行,但其实正宗的灌汤小笼包却在中原,她当导游的时候没少吃,也经常给自己的游客介绍什么:“提起像灯笼,放下像菊花。先开窗后喝汤,一口吞满口香。”

  是的,这种包子是有汤的。汤从哪里来?说起来也简单,就是把肉冻先放在馅里,然后上笼蒸,合格的灌汤包子就是一定要汤不漏的。尤妈子被她说的头大,试验了几次都没能成功,不禁絮叨她总爱有些奇怪想法。

  倩姐就搂着她:“哎呀,妈妈,你想想这么新奇的包子,你不想吃吗?就算冲着这种吃法,也要尝尝的是吧?到时候这一笼包子啊,咱们就卖他个三五文,一天卖出一千笼,乖乖不得了啊!”

  “我们姑娘的嘴才是乖乖不得了呢!”尤妈子这么说着,继续去研究了起来。她现在就是□在火上,而且只负责这后院的,说起来是有些麻烦,一日三餐要洗要做要刷。但要说多么劳累,却远远不是的,不说给人做帮佣了,就算在自己家里,她这样家里的女人,做饭洗衣打扫卫生哪样不要做?在章家这边她只用做饭,她很满足。而且在倩姐的鼓励下,她现在也越来越喜欢在吃食上下功夫,把那些东西做的漂漂亮亮的,她看着也高兴,何况她并不是白做,做好了,倩姐都是给钱的。

  比如那个黄金饼,因她做的样子可爱,外焦里嫩,按照那个配方,一般都出不了差错,倩姐就给了她五两银子,鸡蛋饼也有二两,就这两样,就足够她买一亩中等田了。现在这灌汤包子难做是难做,但只要她做成功了,起码也不会比黄金饼差。

  快到下元节的时候,倩姐去了趟王府,虽然这不是什么大节,可总要意思意思。这次王夫人待她更热情了,过去王夫人待她就不错,但总有一种提携的意味,而这一次,王夫人甚至隐隐的多了些敬畏。倩姐心知是因为三公子,也不多说,就和过去一样照常说话,果然一盏茶下来,王夫人的态度就自然了很多,听到他们想去下元节而没有地方住的时候,就指了她一下:“你这孩子,平时总说你聪明,想不到这次也傻了。别的地方不能住,咱们自己的楼里也不能吗?”

  倩姐一怔,她知道雨前楼不仅有吃食还有住宿,可她早先根本没往那上面想:“这个可以?这时候还会有空房间吗?”

  “空房间也许没有,但空院子,若没有意外,应该还会留有一处,让你王伯伯和你一起去,自然就没问题了。”

  倩姐对这个倒没什么怀疑,她过去做导游,知道哪怕是在最旺的季节,很多酒店也会留上那么一两套房子预防意外,王夫人这么说,那院子应该就是给王家人留的。一般人住不了,但他们先有和雨前楼合作的基础,后面还有三公子这么档子事,有王掌柜跟着说说应该就是没问题了。

  当下心中就有些愿意了,不过还是道:“这个……太麻烦王伯伯了吧。”

  “他反正不时的也要过去,这次就当提前好了。”

  倩姐知道王掌柜不时的要去府城报账,一般都是一个季度一次,这次要去那就是大大的提前了,根本就是专门为他们跑的,不免就有些不好意思,王夫人又道:“这也不是什么事,府里楼里也有车。你父亲的那些学生们可以坐外面包的车,你们就坐府里的好了,既方便又干净。”

  倩姐盘算了一下:“既然夫人这么说,那我就却之不恭了,不过还是要和母亲商量一下。”

  王夫人知道她这么说就是应了,当下道:“千万不要客气,不是什么事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7页  当前第6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3/12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步步高(种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