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唐宫日常生活_分节阅读_第117节
小说作者:洛浮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39 KB   上传时间:2014-11-11 20:01:50

长孙颖听着他不由自主换过的称呼,在心里头冷笑了一下,但脸上却又恢复到了那种俏皮欢快,令人愉悦的样子。她轻轻锤了下李治的肩膀,娇嗔着说道,“哎呀,我跟你说笑的,你认真什么。别想了别想了,你爱立谁就立谁,我一个女人家,才不听那些烦心事呢。”

李治抬着头看她,目光却丝毫都没有变轻松。长孙颖却是已经不愿意再谈这个话题了,跟往常一样,心无城府的起身要拉他起来,“天气这么好,别老在这里窝着了。咱们出去转转,对你身体也好。”

李治被她拉了起来,认真的看着她的眼睛,长孙颖毫不畏惧的与他对视,但忽闪忽闪的眼睛里一片澄澈,仿佛刚才一大串话都只是个恶作剧。

李治被长孙颖拉出了房门,两个人徜徉在花丛间,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的美好,但李治发现阳光再灿烂,也照不进自己心底的阴霾。

**

“问道,你说朕是不是该立太子了?”李治靠在那里,冷不丁的问了正在给他按摩的刘问道这个问题。

“这种国家大事,奴婢不知。陛下若觉得合适,那便立就是。陛下觉得不合适,便不用理会外间那些大臣的话。”刘问道平板无波的说道,手下的力道却没有放松。

李治近年来有头疼的小毛病,并不十分厉害,但却颇为难受。他是个自律的人,觉得为了这种小事宣太医来一趟也颇麻烦,所以一般都是忍着,并没有告诉任何人。

但不知道刘问道从何时学了一套按摩的手法,有一次在闲谈中提及,李治好奇的让他试试了,发现能极大的缓解自己的头疼,于是每次难受时,都会让刘问道帮忙按摩。反正他总随侍在自己左右,随叫随到不说,还不用惊扰他人。

李治原本只是闲谈,也没打算听一个太监的话,所以刘问道这种谁都不偏帮的语气很合他的心意,他没有再问下去,只是闭着眼睛在那里享受刘问道的服务。

过了很久,他忽然又张口问道,“你说大皇子适合做储君,还是二皇子适合?”

“才干一事,奴婢目光浅薄,不敢品评。”刘问道按着李治的头,想了想说道,“但是大皇子宅心仁厚是众所周知的,二皇子跳脱些,照顾弟妹父母可能不如大皇子周道。”

李治听了这话,过了很久才叹息似的哼了一声,“你这话挺有道理的。”

☆、第214章 婚姻

有些事情想开了,便也没那么纠结。

李治开始不愿意立李忠为太子,原因就是因为所有人都逼他。他虽然年纪不小了,但是很多时候还是会有逆反心理,只要是别人,尤其是大臣们集体反对他做的事情,他总要抵抗一二。但是如果没有人逼他,他自己也就不会那么介意了。

长孙颖虽然说的时候疯疯癫癫的像是个玩笑,但他看的出来她心里头的确是介意的,况且让着李忠做太子的确对于她而言是个保障,所以就先立了吧。

至于后果,李治很是淡漠的想到,若李忠是个不合格的太子,那找个机会解决了就行。至于长孙颖会难过……事情做得隐秘,不叫她知道就行了。

因着这个原因,李治很快就颁布了诏书,则良辰为李忠加元服,立太子。

此事一出,天下皆惊,李治看着朝臣们措不及防的样子,倒是心里头闪过一丝快意,直接问他们,觉得自己这决定有何不可?

有何不妥?那当然是没有了。太子向来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李忠论身份是皇长子,名正言顺。再说他年纪也有十三岁,早已看得出好坏,朝臣们对他的品行都很了解,立他为太子,当然好过于还不知道在哪儿的皇嫡子。

如果皇帝还准备立后的话。

“你说,名正言顺的事情,做起来怎么就这么难。”长孙颖一边赏着花,一边跟刘绣感慨道。

“大约是宫里头聪明人多了,事情也就难办了。”刘绣没什么文化水平,所以她在看待太子一事上,只觉得这就跟一个老农民传家业给儿子一样没什么两样。长子继承家业理所应该,当然在继承家业的同时,他也就担负起了对父母兄弟的责任。所以用她的目光来看,李忠是众望所归的,根本不知道皇帝在纠结什么。

长孙颖笑了笑,喝了一口茶,然后吩咐道,“刘问道这次做的不错,帮了我大忙,你记得代我私下谢他。”

“知道了。刘公公也不是外人,为你做事是应当,他受你的谢反而觉得惶恐呢。”刘绣觉得自家主子才是真礼贤下士,没见对她们一个奴婢一个太监,都如此之客气,从来都没有让她们的苦心白费过。

“就是自己人,才一码归一码,有恩我必然谢,要换做其他人,我只用赏就够了。”长孙颖摇摇头,放下手中的杯子,感慨万千的说道,“这么多年来,都是你们一明一暗的帮我,论起恩情,就算是我的亲人也未必赶得上。”

**

李忠当了太子之后,日子并没有变化多少,只是加了元服,已经算是成人,便不能常去后宫了。而且因为年纪的问题,李治已经开始为他选找王妃。

“这事儿我觉得倒是不必急,娶妻娶贤,这是他一辈子的事情,我不想他留遗憾。”李治跟着长孙颖商量李忠的婚事时,作为母亲的长孙颖直接摆明了自己的态度,“我虽然没生他,却是从襁褓中就养起,对他的关心不必我亲生的差,所以这事儿就算是落埋怨,我也不想急着办。”

“你说的也是。”李治是饱尝了娶老婆跟自己不合的悲剧,所以难得的同意了长孙颖,“反正他年纪还小,咱们慢慢挑着便是。”

李忠身边的人都是长孙颖选的,忠厚老实不说,更懂得轻重,所以她完全不担心李忠被宫女勾引的事情。至于青春期的骚动,他跟在李治身边观政,忙得脚不沾地,听说一天睡觉都只有三四个时辰,有空沉迷女色才怪,所以也不用担心这会儿就弄出孩子来。

“最好不要是世家女。”长孙颖见着李治同意自己第一点要求,于是又提出了第二点。

“为何?”李治有些不解,他虽然不打算这两年就让李忠成亲,但是却也已经开始在名门望族中挑选淑女了,没想到长孙颖却不同意。

“世家女身上的利害关系太多,就比如我跟你,”长孙颖泛出一个苦笑,看着李治说道,“我对你一片真心,但若我不姓长孙,您是不是会更与我亲近一些。这么多年,我们之间是不是

也会更少些波折?”

“若你不姓长孙,我便遇不到你了。”李治想了想,拍拍她的手,却是感慨万千。

“遇不到就未必。人一辈子这么长,若是有缘,我就算不是姓长孙也能遇到。若无利害,只要一遇到,便胜却无数,足以抵消那些未遇。”长孙颖摇摇头,笑着看他,“所以这样一来,还是不要这姓氏好些。”

李治想起她缘何不能再生,抿了抿嘴,心里头却也赞同了她的说法。

若她不姓长孙,只是个普通的民间女子,他二十岁遇上她,三十岁遇上他,四十岁遇到他,他都可以冲动的倾尽一切立她为后。

但是现在,他与她少年相守,却做不到。

他骗的了别人,却骗不了自己。

他心里头,还是不敢信她的。

所以最后,李治点点头,“朕知道了,我会给他选身家清白,品格尤佳的寒门女子为妻的。”

“还有,”长孙颖听着李治这么许诺,却是激灵一动,握着他的手说道,“若有合适的人选,不如让她们先入女学。”

“呃?”李治听着这话一愣,却是皱了眉头,“此事不能容你玩笑。”

“我没有玩笑,我们不愿意忠儿受到掣肘,便希望他不要选名门仕女。但是寒门小户的女子在才学见识和心胸上,都与名门世家的女子有巨大的差距,她们将来入府为妃,入宫为后,当真能当得起这份责任?”

李治怔了怔,才发现自己忽略了这点。李忠是太子,他将来的太子妃,是最有可能当皇后的人。

皇帝的皇后,不但是妻子,更是一个贤内助。可以说当个好皇后,帮助丈夫治理国家,平定事非,母仪天下,所需要的才能并不比一个进士差,所以皇家通常选择世家女,不是因为嫌贫爱富,而是从实际出发的选择高质量的人才。

在这个阶段,也只有世家的家学,能够提供这样的女子给皇家。同样世家们付出了培养费,将来收到的回报也是惊人的。

李治现在做的,就是想要不花回报的要这样一个儿媳妇,但是现阶段情况下这显然是不可能。

“所以我才说,不若选十余岁的寒家女入学,让在女学接受教育。一来可以弥补寒门与世家在才能、品行、眼界上的差别,二来也可以借机观察品行。选秀时她们尚且可以装,但难道上学也能装三五年吗?”长孙颖飞快的计算得失,然后觉得这真是个好主意。

若是贸然选秀的话,选中的女子与李忠不合适,已经有了封号的秀女却不能退货,这岂不是误了人家一辈子?所以长孙颖想着先让女孩子们在女学接受教育,选择合适的人选,再让李忠私下里观看,给他们制造些机会,等着两情相悦再选聘入宫,以免造成怨偶。

她没有享受过爱情,却并不希望别人更她一样。李忠是好孩子,值得一个爱他的妻子。而像是王婵那样的女孩子,也值得一个配得上她的男人。

她不让李忠娶高门大户,就是希望在他的婚姻中,利益少点,感情多点。

李治略一听,也立马赞同了。皇家人向来讨厌世家,但是在联姻上却又第一时间选择世家女,这种自打嘴巴的事情别提有多郁闷了。长孙颖给李治提供了一个思路,他当下拍板,“我明天就去与三郎说。”

“这与吴王有何干系?”长孙颖看着李治兴奋的样子,却是有些没头没脑。

“三郎家就要娶妇,他觉得女家地位不高,私下里求我,想让我将其父提为五品官。”李治拍了拍长孙颖的手,朝着她眨眨眼,“我觉得这是个好机会。”

长孙颖瞬间明白了,李治是想要用李恪未来的儿媳妇做个榜样。

“一桩两桩不打眼,但若是宗妇皆出于女学,你说哪些世家会怎么样应对?”李治露出了个顽童般的笑容,“若女学的女子为妇,比世家女更优秀,你说世家还能维持他们现在的矜持吗?”

长孙颖看着李治,不得不佩服皇帝大大脑洞开的大。但李治说的粗俗,却也切到了根子上。

世家敢自视比皇家高贵,说因为他们知道就算皇家再讨厌他们,却也离不了他们。皇家需要世家子们出将入相,为他们平定天下。需要世家女登堂入室,为他们打理后宅,生下聪明健康的后代。皇家想要发展繁衍,根本离不开世家,所以就算讨厌他们无视皇家的尊严,又能怎么样?

但如今学校的存在,完美的解决了这一切。李治之前办的男校,已经验证了经过适当的培养,寒族少年可以拥有跟贵族少年同样的能力,并且因为人数上的优势,他们还有很大几率出现更优秀的人才。之前因为世家数百年的威望,出色的寒门子弟会很容易被世家用姻亲关系捆绑,成为新的世家子弟,从而跟皇帝抢人才。令发觉这个苗头的李治怏怏的,觉得自己为别人做了嫁衣裳,连罢学的念头都有了。可他又没有办法用行政力量阻止别人求娶五姓女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连皇帝都这么做,根本禁不了人心

可如今长孙颖玩闹的那所学校,却为他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李治迅速在心里头列出了一堆名单,打算挨个点人,让这些亲近自己的臣子们迅速把即将过门的儿媳妇孙媳妇送到长孙颖的女校中去镀一层金,等着数年之后,他就是不刻意打压世家,世家的势力也不足为惧了。

☆、第215章 母亡

“我今天叫你来,是跟你说说你的婚事的。”等长孙颖跟李治商量完为李忠立妃的事情之后,随机找来了李忠,娘俩在一起说道说道。

她虽然是为了李忠好,但李忠毕竟是个孩子,若是不把这件事情说细掰碎了给李忠讲明道理,她怕李忠会被其他人忽悠的与他生了嫌隙。

“这,这些事情由您跟父亲做主就好了,我,我没什么意见的。”李忠一听说自己的婚事,顿时脸颊涨的通红,低着头有些不知所措。

长孙颖见他如此害羞,心里头便不觉得好笑,但脸上却是一本正经,“这是你的终生大事,你怎么能不发表意见。我先说,你听着,如果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好,或者理解不了,告诉我就是。”

李治听着她这话,脸上直接就红到了脖子根儿,微不可见的点了点头,但耳朵却是竖了起来,显然对此也是十分想听的。

这个年代,别说是皇家了,就是普通百姓也都讲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听过有争取当事人自己意见的,所以李忠当然不适应这个母子谈心的局面。

能没有跑走,已经是极大的勇气。

“我跟你父亲商量过之后,决定不在世家女中为你择妃,”长孙颖说了最重要的一点,然后观察着李忠的表情,温柔的问道,“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李忠听到她这话,脸色一黯,却也懂事的点点头,“理该如此。”

若他说些别的倒好了,说道这个理该如此,长孙颖察觉到小少年的态度有些怪怪的,忍不住拧了眉头,“什么叫理该如此?”

“孩儿出身低微,世家不愿嫁女于我也是人之常情,我不想让着你与父亲为难。”李忠懂事的回答道,然后看着长孙颖,“儿子也别无他求,能找个性情和顺,知书达理的就成。”

“说的那叫什么浑话,你是太子,天底下还有谁比你的出身更高。”长孙颖哼了一声,总算是理解了李治为什么把世族恨得那么眼巴巴了。

这实在是太欺负人了。

但李治说的也是世情。哪怕李忠是太子,只要他没当皇帝,那这位子就是不稳当的,嫁女于他就是一桩风险极大的买卖。而他偏偏还是个宫女生的儿子,母亲连位份都没有,在眼高于顶的世家眼中他绝对不是个好投资对象。

但是长孙颖怎么可能让人如此埋汰自己的儿子,当下就瞪着眼睛虎虎生威的说道,“不是你配不上她们,是咱们瞧不起她!不就是有个好出身而已嘛,又不是多上三头六臂。你等着瞧,我保证你将来的王妃肯定要高出那些世家女一大截。”

有长孙颖这句“安慰”,李忠心里头舒服多了。待着孙颖将着他选妃一事的利害说清楚,又说了自己的计划,什么到时候鼓励他自由恋爱啊,追女孩子享受青春啊,李忠感受到长孙颖这些计划里的关心,心中充满了感动,想着将来一定要对母亲给自己选的妻子好一些。

至于长孙颖许诺的事情,他却是一点儿都不信的。因为李忠知道除非是天纵之资,要不然普通女孩子要有超过世家女的气派是根本不可能的。若真有那样的女子,根本就是世间罕见,恐怕心高气傲的比世家女有过之而无不急,又怎么轮得到才智平平的他?

所以长孙颖如此卖力,李忠只觉得长孙颖是在安慰他,笑笑就当耳边风的过去了。

**

李忠被立为太子后,长孙颖的舒心日子过了还没几天,就发生了一件事情,让着她的心情直接跌倒了谷底。

因为李忠的生母刘氏,竟然在一个晚上失足落水死了。

刘氏是长孙颖身边的小宫女,当年生完孩子之后,自请将孩子送给了她抚养,自己只求一个平安。长孙颖拗不过她,接受了李忠之后,也待她不薄。虽然没有为她争取到名分,却也拨了小院儿给她,又安排了伺候她的宫女太监,在待遇上十分宽厚。而刘氏也十分知趣,平日里吃喝玩乐,并不企图占儿子什么便宜,连着李忠偷偷去见她都闭而不见,只当没有过这个儿子。

出于这个原因,她在宫里头的存在感十分微弱。大家都知道皇长子并非贵妃所出,生母另有其人,但是却少有人知道刘氏是谁。刘氏自己也从不张扬,所以甚至是伺候刘氏的小宫女,都不知道她竟然是太子生母。

毕竟皇宫太大,因为各种原因被荣养起来的女人又太多,刘氏也并不稀奇,所以连她意外身亡,管事的人一时都没反应过来,等查了册子之后才意识到这是不得了的大事,赶紧报给了长孙颖。

长孙颖听到刘氏意外落水身亡的消息,倒很是唏嘘,令人查明的确是意外之后,就着人发丧。因为刘氏没有品阶,长孙颖便也没有张扬,只是在通知了李治和李忠后,就直接让人把刘氏送出宫厚葬了。

这对于一个宫女,已经是优待了。李治连着刘氏的样子都记不清了,李忠因为从小就没被母亲抱养过,对于刘氏的记忆也很模糊,竟然花了一会儿才想起来这是谁,因此对于她的葬礼也是点点头就过了。长孙颖特别问他要去看看不,李忠犹豫了一下,却还是拒绝了。刘氏对于他而言就是个生了他的陌生人,说他自私也好,功利也罢,他实在是觉得为了个没有感情的陌生人让跟自己感情很好的养母有芥蒂划不来。

李忠的决定让李治知道后,特意把他叫过来教导了一番,中心思想很明确,他觉得李忠此番举动十分正确。为君这就要懂得利害轻重,不可不仁,但若只有仁,那不仅于国于家无益,反而会祸国殃民。若是李忠这次直接去送刘氏的话,那他在李治心目中就已经不合格了。

难得的获得了李治青眼的李忠诚惶诚恐,不过在侥幸之余,却也真正意识到自己走在怎样的一条路上。他实在是忍不住发问,“父亲,你是否也曾遇到那种选择。”

“哪种选择?”既然选了这个儿子做自己的继承人,李治也就不排斥在有空的时候教他一些东西,所以对于李忠的大部分问题都算得上是耐心。

“自己非常不愿意,但是却不得不去做的事情?”李忠看着李治,整个眼睛都在发亮。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7页  当前第11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7/12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唐宫日常生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