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唐宫日常生活_分节阅读_第57节
小说作者:洛浮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39 KB   上传时间:2014-11-11 20:01:50

“你瞧瞧你这手腕,怎么细的镯子都戴不住了。”高阳公主抽空来看她,见了一面就大惊小怪,“怎么瘦了这么多。”

“可能天气闷热,没什么胃口吃东西吧。”长孙颖掩饰的笑笑,却抽回了手臂掩在衣衫下。

“我看八成是那件事。”高阳公主看着她,见着四周没人,这才说道,“我都说了,快要走的人身上都有死气,你陪她了那么长时间,八成就沾上晦气才闹得形容消瘦,要不你去庙里拜拜”

“子不语怪力乱神,那可是你姐姐,你这话要让人听到准惹麻烦!”长孙颖听着她心里头这么说,大为不痛快,笼着手说道,“就是越没几天了,才要人陪。什么晦气不晦气,那照着你这说法,以后你遭了难,有了不痛快,是不是也要我躲你躲得远远的”

高阳公主听着长孙颖这么说,忍不住发了脾气,生气的说道,“你怎么这样,我为你好,你还咒我!”

长孙颖也意识到自己一时失言,但是也不知道怎么道歉,只能无奈的低了头,转过身去怏怏的说道,“我最近不大对劲儿,脾气也差,可能是那股劲儿没缓过去,你就别跟我计较了,赶快回去歇着吧.”

长孙颖一道歉,高阳公主也就不好太生气了。长孙颖的消沉很明显是受了长乐公主之死,这种反应会让人觉得她太软弱太多愁善感,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却又让人觉得她可交可托。

“好了,我也有不对的地方,咱们各退一半就好。”高阳公主消了气,伸过手来拉着她的手,“人死不能复生,我知道你是好心,可要是真伤了你自己的身子,我想就是五姐心里头也过意不去的。”

“我知道,我其实也没有太难过,”长孙颖抬了抬头,看着高高的宫墙,“我只是有点晕晕乎乎的,看什么都不真切,跟隔了一层似得,整个人都有些飘忽。”

莫不是被摄了魂吧!高阳公主听着她这话,心顿时掉的老高。不过她知道长孙颖不爱听这话,于是便也什么都没说,只是暗暗在心里头想着,这事儿能用个什么办法化解。

作者有话要说:默默的表示,我是上班的,所以只能下班后写,有的时候早点,有的时候晚点,一般九点前有一章,然后十二点左右有一章吧。

☆、第104章 应变

虽然这样说很凉薄,但是客观的说,长乐公主死的真的很是时候。

这一年李世民御驾亲征,率兵攻打不驯服的高丽。车驾从宁州出发,一开始就不顺,行至幽州的时候,宰相岑文本因为劳累过度,不幸在行军途中遇疾猝卒。

这件事件的发生,让很多人怀疑起了这次战争的结果。因为在远征高丽之前,李世民咨询过不下十个老臣,纷纷言高丽不可征。在前宜州刺史郑无已因为有与隋炀帝讨伐高丽的经历,特意被传召来问计,郑无已劝太宗不要。工部侍郎武阳懿公李大亮去世,在遗书上也请求停止进攻高丽,但太宗厚赐了他的家人,仍然继续准备远征高丽的事宜。

如今,还未到战场,己方却已经损兵折将,随行人员都很惶恐,有人偷偷劝太宗,不如折返算了。但是好面子的太宗又哪里会同意,让人将岑文本的灵柩运回长安厚葬后,继续朝高句丽出发。

起初战事还进行的非常顺利,虽然高丽的确很不好打,但架不住大唐将士勇猛。四月的时候,大将张亮率领海军从东莱渡海而东,袭击高丽占据的卑沙城。程名振带兵趁机行军至城下,王文度率先攻上城墙。唐军攻克卑沙城,俘获男女八千多人。

接下来,李世勣率领大军进至辽东城下,高丽派四万兵马援救辽东。唐将李道宗、马文举奋勇冲杀,歼敌千余名。唐太宗带数百名骑兵来到辽东,慰问奖赏军将,指挥唐军攻城。因为有太宗的鼓舞,士气大增,辽阳城很快被唐军攻破,俘获男女四万人,歼敌一万多名。

接下来,战线推进到白岩城,右卫大将军李思摩在攻城时中箭受伤,唐太宗亲自为他吸去脓血,将士深受感动。所以就算乌骨城派出一万多人声援白岩城,唐军仍然打赢了这场仗,获得了白岩城。

不过此战却是凶险异常,大将契苾何力率八百名骑兵迎战,腰部被敌将高突勃击伤。薛万备单枪匹马突入敌阵救出契苾何力。契苾何力包扎伤口后再次出战,这才将着高丽兵打的大败而逃,连奔几十里。后来一直等到李世勣率军到了白岩城,白岩城在唐军的攻击下终于顶不住,守将孙代音被迫献城投降。

唐军既攻克辽东,又进围安市城。高丽派高延寿、高惠真统兵十五万救援安市,李世勣指挥唐军布阵出击,薛仁贵在这一战中崭露头角。最后高丽军队大败,高延寿、高惠真率部三万六千多人降唐。这次战役,唐朝歼敌二万余名,俘获无数,令高丽举国震惊。

因为战事一开始太过于顺遂,让着李世民在高兴之余,却起了轻敌之心,所以拒绝了李世勣先扫荡周围小城,孤立安市城的建议,亲自指挥,举重病直接攻打安士城。高丽人仗着墙高城厚,跟着唐军展开了拉锯战。因为唐军远道而来,并没有带许多攻城器械,而安市城有事大城,所以战事不得不陷入了胶着状态。

一方是以逸待劳,一方却是长途奔袭,胜败明眼人都知道,唐军善于奔袭的优势不断被消弱,随着持久战坚持的时间越来越长,这场战争的成败就越来越明显。

可就算是这样,皇帝陛下仍然不准备退兵。举全国之力准备的灭国之战,若没有取得最后的成功,那不管之前打胜多少场仗都没有意义。尤其是这一战是在所有人反对下进行的,那么他更是非得用胜利来证明自己的正确不可。

所以这一战到最后就成为了陛下的颜面之争。一次次的冲锋却只能在安市城下丢下一具具尸体,如此惨烈的战局却没有人敢说撤兵,哪怕是大军庞大却无意义的支出让所有精于计算的文官都头皮发麻,可也没人敢直言劝谏。

魏征的离世,是一个时代的落幕。群臣的失声,是时代的悲哀。

所以,就在所有人眼睁睁的看着陛下在这里耗了半月,急的不知所措时,长乐公主病殁的消息传来,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虽然有些凉薄,但所有人都觉得,这位公主走的时机太好了。早半个月,战事正一番风顺,她的死讯会动摇君心,给战事带来负面作用。但是如今打无可打,只会白白耗费民力物力,走又会折损圣上尊严时,长乐公主的离世给圣上留下一个极好的撤退理由:我不是打不过才不打的,只是因为爱女逝世,才悲痛欲绝无心恋战。

这样一来,别说陛下了,大家的里子面子都被保全,谁不得赞颂她一句贤?

长乐公主的死讯传来,李世民正在议事,当下就直接背过气去了,将随行大臣吓个半死,赶紧要御医来诊治。而离他千里之远遥的定州,这事也在李治身上发生了。

长乐公主的病在前期一直瞒着,但是等到后期,她自己也知道轻重,瞒狠了恐周围人被不明不白怪罪,所以差不多的时候就派人往前方送了信。因着定州是大本营,所以消息递到了李治这里。李治不敢隐瞒,赶紧让人去给父亲送信,同时即刻派人去长安探病。结果送去的使者还没走到,就接到了公主的死讯,李治见了信,啊的一声,当下就翻的晕了过去。

刘问道还是头一次遇到这种事,当下就失了分寸,慌的不知如何是好。这个时候恰好武媚娘就在身边服侍,当得知这大变时,她脑中有片刻的空白,等反应过来后,第一个念头竟然是:这是个天大的机会!

“刘公公且慢。”看着刘问道正要去找人,武媚娘赶紧出声拉住他。刘问道疑惑的转身,看着武媚娘不耐烦,“武才人,你有什么话说?”

“刘公公,此事不宜声张。”武媚娘拉住刘问道,言简意赅的说道,“如今在京中还有人对着殿下的位置虎视眈眈呢,若是殿下昏迷不醒的事情传播出去,你说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什么后果?”刘问道毕竟只是个太监,眼界反应能力都有限,况且这会儿关心则乱,只想着李治的病情要紧,哪里想得到其它。

“这事情传出去,往小说会让人觉得有机可乘,让有些心思活动;往大里说了,是殿下心性不够坚强,没有临机处断的能力,让人怀疑殿下的执政能力,影响殿下在臣子心目中的形象。”武媚娘一脸严肃的说道,“殿下虽然目前晕了是要紧事,但是我们不能在这个期间给殿下弄个烂摊子,否则殿下醒来会更面对一个更严峻的现实啊。”

“那你说怎么办?”事情发生的太突然,刘问道很容易的就被武媚娘牵着鼻子走了。

“先瞒着殿下晕厥的消息,让着军医来看,然后若有人问起,不要说殿下晕了,直说殿下心情不好,不愿意见外人。其它公文一概按照日常。”武媚娘一脸凝重的说,“关键是公公你,在面对任何打探时,都不能露出心虚担心的样子。”

“那,那万一殿下,”刘问道看看脸色苍白躺在那里的李治,心里头充满了恐惧。

瞒一时还好说,要是李治真的不醒怎么办?

这个问题武媚娘何尝没有想过,若是李治很快的醒过来,她就是功臣。若李治真心因此而去了,那她们都是居心叵测的奸臣,估计死无葬身之地。

可是富贵险中求,不这样博一番,怎么显出自己的用处?

这段时间让她终于认识到对李治而言,容貌不过一副面皮,抵不上半点用处。这男人也从无怜香惜玉之心,想要让他对自己侧目,就是要告诉他,自己很有用。

可没有大事,怎么显得自己有用呢?

所以,哪怕是九死一生,她也赌了。

“殿下吉人自有天相,怎么可能有事!”武媚娘压住心头的担忧,只装出一副信心满满的样子,训斥着刘问道,“你对太子没信心吗?还是你希望太子出事?”

“不,我没有,我只是,”刘问道哪里敢承认这种事,当下支支吾吾几声,然后一咬牙,“你在这里看着太子殿下,我去找御医。”

“等等,”临着他走时,武媚娘又想到一辙,“太子以前有没有犯过这种病,有没有什么措施?”

“有,”她这么一提醒,刘问道立马想到李治跟魏王那次的事故了。那也是这么个大热天,状况颇为类似,那之后长孙颖专门就此事写了个一章,他都背下来了,只是一时没想起。

“你等等,先把殿下放平,衣服解开,”刘问道一下子有了主意。

作者有话要说:不是小刘太监太没用,是女皇的心性远非一般人可比。有些人遇到重大事件脑袋一片空白,但有少数人总能把握住任何一个机会。

☆、第105章 趁机

李治是在夜里头醒来的,御医来过起初对他的病情束手无策,还是刘问道的法子起了作用,让着李治的呼吸逐渐平稳了起来,过了半个时辰之后,紧守的御医也确他并无大碍,众人这才松了口气。

武媚娘看着刘问道这手段,内心颇有些好奇,便忍不住问他是从何处学来。刘问道也精明,哪里肯让人学了自己的本事,只说是家乡的土法子,难登大雅之堂,搪塞着过了去。

“几更了?”李治醒来之后,看着室内的灯光,便知道已到了晚上,正想要起身,一撑手却发现整个人半点力气都没有。

“殿下小心。”一声柔软的女声从身后传来,还不等李治反应过来,便感觉到有一副柔软的身躯贴在他身后。

李治皱了皱眉,没有说话。

“子时了。”刘问道小声说着,将事先熬好的补药一勺一勺的喂给他。李治皱着眉,张口喝着药,等嗓子不那么干了,这才哑着声音问道,“我睡了几个时辰?”

他明显也很忌讳自己晕倒的事情,都不愿意用晕这个词。

“才两个时辰。”刘问道小声的回答道,喂他喝完了药,然后将着碗收起来,欢喜的看着李治。

他这一搏,却是拼对了。

“大姐姐真的没了。”李治没有注意到周围人的表情,他有些神色木然的坐在那里,喃喃自语着。刘问道跟武则天两人见状,都不敢出声,只是悄悄的等他缓过神来。

李治坐了一会儿,似乎才从那种沉痛中抽离,略微拢起一地破碎的心情,然后问着刘问道,“我睡过去的事情,多少人知道?”

“没有人,除了我们俩个和御医,其他人都瞒着。”刘问道表功的说道,然后指着桌上的东西,“各地的文书送来,奴婢也一并收了,今儿格外的多。”

“你这件事办的不错。”李治很意外刘问道在这件事上的应变能力,他自己的人自己知道,刘问道忠心有余,却机变不足。这人用着放心,但是指望他做些职责以外的事情却是不大可能。

不过今天看来,却似乎是自己小瞧了他。

“不是奴婢的主意,”李治晕着的时候,刘问道在心里头已经想了好几遍万一他醒来自己要怎么回话,琢磨了大半天的结果就是,他决定还是实话实说的最好。

李治最不喜欢自作聪明的人,他自己又不是真的多有能力,这时应把功劳抢了,日后露怯却是不好办。还不如实话实话,等着李治裁决。

所以,刘问道看了一眼李治背后的武媚娘,低下头认罪,“奴婢当时昏了头,想叫人进来,却不想被武才人拦住。武才人说殿下此刻最需要的就是人心安定,所以就将你的事情暂且隐瞒,只叫了御医进来,其它的连怕是右庶子左庶子都没有通知。”

李治听着这话,才意识到一直在自己背后没有发声的人肉靠垫竟然是武媚娘。

恐怕她也心虚了吧?要不然按她的秉性,这会儿早就在前面跳出邀功了。

的确很有眼色,知道哪些是犯了自己的忌讳,懂得暂避锋芒。李治在心里头默默的想着。

“你们做的很好。”这会儿是用人的时候,李治也不好多说什么,刻意忽略了武媚娘,一句话将着这事情揭过,“服侍我更衣吧。然后叫左庶子进来,他们也应该等急了。”

**

东宫的属臣知道长乐公主病薨的消息比李治略微的要晚些,不过他们反应过来之后,第一个想法就是殿下可千万不要出什么事。

毕竟李治给人的印象,一直都是擅文轻武的。

实际上,朝中一些人暗地里支持李恪而非李治,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李治的身体。

虽然大家都不想提,可这也是个事实,长孙皇后几个孩子的身体都不大好。魏王肥胖是众人皆知的,太子一向健康,可贬黜不过一年多就去世了。如今公主中,年长的长乐公主也去了,兄弟姐妹中这种事情的接连发生,不得不让朝臣们联想到李治。

可谁知道不管他们怎么求见,李治总是不露面,这让底下的人疑虑重重,当真不知道太子那里发生了什么事。就在他们再准备让人去打探时,太子却连夜传召,让着留守的重臣们都松了口气。

听说陛下都晕厥过去了呢,太子到底是年轻人,比着陛下能扛得住些……不知道多少人,在听到李治无恙时,心里头都如是这般的想着。

传召的人去了没多久就回来了,等候的人纷纷涌上去追问,他们如实的描述了太子的状况。虽见憔悴,但却并无大碍,白天只是因为悲伤过度而不愿见人,如今缓过劲儿来,便已经开始着手处理政事。

皇帝退兵是要从这里过的,作为大本营的定州有许多需要调度的地方,这都得由李治来负责,他可是闲不得。尤其是皇帝那边已经处于半瘫痪状态,军国大事需要人拿主意的地方,大家都不自觉地将目光投向了李治。

**

李治一个人坐在黑暗中,摸索了几次,正想问刘问道,却没想到一双柔夷从着旁边伸出来,扶住了他,“殿下小心。”

李治听着那熟悉的声音,当下一愣,但是没有拒绝。

他向来一在黑暗中就容易看不清楚周围的东西,只是他这人要面子,从来都不说,也少有人发觉。

没想到她竟然察觉到了。

李治被扶着,走到光明处的才好一些,直接松开了武媚娘的手。武媚娘也没多说话,直接闭嘴束手站立在一旁。

她很懂得修正自己的错误,李治喜欢安静的,她就安静,他喜欢温婉,她可以比任何女人都柔情似水。

李治坐了下来,伸手去拿手上的文书,揉了揉眼睛准备看,武媚娘踞坐在旁边,主动提议的说道,“让妾身为殿下诵读吧。”

李治没有说话,抬头瞥了她一眼,就在武媚娘惴惴不安的时候,他却将着手中的册子递给了她,“念吧。”

他在外人面前只是打强精神,实际上他最近的状况的确很不好。但刘问道只是粗通文字,朝臣们上的这种文辞华丽的东西,他一半的字都不认识,让他磕磕碰碰的念出来,李治觉得比自己看还要痛苦。因为不能被别人发现他身体虚弱的秘密,必须将着送上来的东西及时批复。要一个人代他念文字,是目前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

要是徐芷在就好了。李治感慨了一声,靠在那边,一边听着武媚娘念东西,一边分心来衡量得失。

这次武媚娘的确给他帮了很大的忙,这个女人很聪明,更加难得的是有胆识,但问题也就是在此,会让他觉得太难掌控。

是留下来用,还是尽早遏制?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7页  当前第5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7/12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唐宫日常生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