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唐宫日常生活_分节阅读_第65节
小说作者:洛浮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39 KB   上传时间:2014-11-11 20:01:50

**

崇文馆就在东宫里,所以并不十分远,长孙颖跟着晋阳公主携手进去后,宫人们早就布置好了地方,一道珠帘隔住里外,她与晋阳公主带着宫女们坐在里头听,那些人在外面讲。

虽然是大唐,虽然风气开放,但怎么也不可能让着未婚女儿抛头露面。女人出门的时候一般都会带帷帽,这会儿那帽上遮面的轻纱还长及肩膀呢。等到晚唐,也不过是从齐腰的长度变短到遮住下巴,离抛头露面来还远得很呢。

“讲的有些太文了。”长孙颖一边磕着瓜子,一边跟晋阳公主点评刚讲完的那个年轻人,“连我都不大听得懂。”

长孙颖开始就不大赞同让崇文馆的人去当教书先生,因为这些人放到后世,大概都是博士的学历。让他们去教小学生,那完全就错位了,大材小用不说,关键是学生完全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

“是,会的不一定教的好,”晋阳公主听得倒认真,当下揉了揉头,跟长孙颖感慨,“我看这几个不合适,刚才那两个也是这般毛病,虽然的确是学识渊博,但是我听着尚觉辛苦,何况那些小孩子们。”

“太爱掉书袋了。”长孙颖又抓了一把瓜子,跟着晋阳公主感慨,“就没有那种说人话的书生吗”

“什么说人话”晋阳公主一愣。

“就是跟咱们现在这样的说话。”长孙颖比划着解释了一下,晋阳公主也笑了,“这么一说,他们说的的确就都不是人话了。”

“看来将就挑两个算了。”长孙颖跟着晋阳公主商量,没想到晋阳公主却摇了摇头,一脸坚决的说道,“不行就是不行,”

两人在那里说笑,等着又有人开始讲经后,便安静下来,静静的听内容。

就这样,在失望了十个之后,长孙颖打了个哈欠,看了一眼晋阳公主,两人都准备吩咐起身时,外头忽然又响起了声音。

晋阳公主皱了皱眉,不过听了片刻之后,却是摆了摆手,示意长孙颖不要说话,在那里专心的听了起来。

本来是随便听听,但是长孙颖跟晋阳公主却是越听越入神,听着这人讲完,两人不约而同的对视了一眼,然后点了点头,脸上出现了个笑容。

跟着那些人相比,这个显然像样多。他也在讲论语,但明显深入浅出,学问算不上特别出色,但是无疑是长孙颖和晋阳公主听得最透彻的一位。

“叫什么名字哪家的”晋阳公主命人去查。

“回禀殿下,这位叫李思训,”伺候她们俩的小太监往帘子外探了探头,转过来便笑着说“还是个宗亲呢。”

“宗亲”晋阳公主听着倒是有些茫然,“我,我不大记得了。”

小太监是机灵的,见状便将着这人的来历解释了一番,晋阳公主这才知道,原来李思训的祖父是长平王李叔良。李叔良是高祖李渊的从父弟,也就是说他跟李渊有着共同的一个祖父李虎。

李叔良的父亲李炜是李虎的第六子,李渊的父亲是李虎的第三子李暋R蛭顣是嫡子,后来就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其它兄弟则要出去打拼。李炜很不错,在着隋朝的时候做到了上仪同三司。他的年纪比李曇。蹲永钤ê芎茫缘茸爬钤ㄆ鸨亩永钍辶家埠艿美钤ㄆ鸨环馕滩渴汤桑粑酢?br>

不过李叔良才干很一般,又倒霉的被派去防御突厥,结果武德四年就在一起追击突厥时误中流矢而死。虽然是自己蠢死的,但是朝廷仍然给予了厚赏,当做是英勇杀敌,以身殉国的典范,赠左翊卫大将军、灵州总管,谥曰肃。

李叔良死了之后,他的儿子李孝协继承了他的爵位。但是李孝协才干比他老爹还平庸,况且跟着李世民的关系也不好,所以他们家的爵位就按照惯例被降为了郡公。不过国公的日子还是很滋润的,像是后世也有位郇国公韦陟,就能奢侈的研究各种珍馐美味,所以李孝协还是很舒服。但是他的兄弟们可能就惨了些,他的弟弟李孝斌,也就是李思训的父亲,不得不去原州都督府做幕僚讨生活。

这是唐初,不是安史之乱那种地方割据谁拳头大谁说话的年代,所以大家不是逼不得已,没有人会甘愿去地方做幕僚,况且还是在原州那种地方。

原州的地名很多人听了一头雾水,但是提起它隔壁的凉州,很多人就会对它略有了解。那是个跟着凉州一样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但是却又没有凉州繁华的地方。李孝斌这种在长安城锦绣堆里长大的公子哥到了那穷山恶水,肠子都悔青了,所以等有了儿子,那是发誓要不顾一切代价的将儿子送回长安来。

居长安大不易,哪怕你是皇亲国戚,这长安城里头一个酒楼塌了里面都能砸到一位皇亲呢,何况是这种快出五服的亲戚,没点真本事是站不住脚的。李孝斌就是吃了不学无术的苦,所以轮到儿子们时,在教育上非常下苦功。或许是老李家的优良基因终于在他儿子这一代终于爆发了,五个儿子都非常出色,熟读经史子集不说,还善书画。

李孝斌知道阎立本就是因为善画得到了皇帝的青睐,所以每次在看儿子们的画时,都幸福的快要满溢出来了。阎立本算什么,他儿子根底儿更硬,只要投了皇帝的好,还怕没有加官进爵哼,老哥继承了郡公之位又如何,说不定他儿子还能给他争个国公呢!

怀着这种美好的期待,李孝斌便打包将人送到了长安,拿出毕生的积蓄走门路。虽然老李家的儿子们一出生就有官做,但是粥少僧多,轮到什么位置还不好说呢。李孝斌在这个时候聪明了一把,直接把李思训送到了崇文馆。他的主意打的好,皇帝身边那么多人挣破头,不如守在太子身边。只要在这儿打好了关系,这个皇帝不行我等下个,总有出头之日。

李思训来到崇文馆,凭着书画,的确很快就引起了李治的兴趣。毕竟是族人,况且又那么小,李治对他便一直很照顾。今天这事情,原本没他什么事,他在旁边是围观党。不过听完几位同僚的讲述后,他觉得很好玩,便自告奋勇的上去了。

“我觉得他能胜任。”晋阳公主点了点头,然后看向长孙颖,有些犹豫的说道,“只是不知道他愿不愿意去”

以李思训宗亲的身份,去灰头土脸的教那些小孩子们读书识字,这实在是太有*份了。一个有着企图心的年轻人,大约都是不愿意做这种差事的。她原本也打算找个没什么前途的老头子去应付差事,没想到却挑了这个人。

“这有什么好烦恼的。”听着晋阳公主这个顾虑,长孙颖微微一笑,“去问问他自己的意思不就行了。”

作者有话要说:为什么要写李思训呢?唔,因为他虽然不出名,但是他却有个很出名的侄子啊。他侄子奏是李林甫~

哈哈哈,李思训算是这一脉李家唯一的好笋了

这是YY,辈分上他跟晋阳公主算是一辈,但是年纪上却差很多。真实的历史上,他还没出生呢→_→

☆、第120章 日常

李治回去的时候,长孙颖正在挑东西。她盘腿坐在廊下,下面是白裙子,上面是鹅黄色的襦衫,袖子绑在了肘上,乌发用簪子挽着贴在脑后,一看就让人觉得很清丽。

只是显得略寒酸了一些,李治在心里头说着,他虽然也不喜欢那种将自己插得像是个针插子似得华丽打扮,但长孙颖这样子,总让她想到山里涧边的小娘子。

好吧,虽然这样也别有风情,李治的视线在着长孙颖雪白的小臂上溜达着,只觉得几日不见,她身上好像又白了一些。

长孙颖面前放着一个竹箩,里面有些黑漆漆的干果,她正兴致勃勃的在挑着。李忠也坐在她身侧帮忙,不过李治亲眼看到,李忠那小胖手在箩里摸着摸着,然后瞅着长孙颖不注意,就把那黑糊糊的东西往嘴里头塞了。

这家伙,怕是帮忙为假,偷吃为真。

不过很显然那东西不怎么好吃,瞧那小脸皱的啊。

竟然还咽下去了李治吃惊的看着李忠皱着脸把偷吃的东西咽下去之后,不由得生出了一种我怎么有这么个蠢儿子的感觉。

不过,下一刻当他看到长孙颖也边挑边拿起一个塞进嘴里后,总算知道李忠这都是跟谁学的了。

那瞬间,李治忽然觉得自己很担忧自己未来儿子的智商。

“这是什么东西,很好吃”李治走了过去,蹲在长孙颖身边,从着她面前的竹箩里拿了个,然后塞进自己的嘴里。

不过那一秒钟,他就把东西吐出来了。

好酸!

不但酸,还带着股怪味!

李治觉得他现在不怀疑李忠的智商了,而怀疑李忠的味觉了。

这么难吃的东西他是怎么吃下去的

李忠本来闷头在“帮忙”,听见李治的说话声,抬头一看是他来了,当下耷拉脑袋,缩着脖子,自以为不会被人发现的朝着长孙颖身边挪了挪。

“叫耶耶。”李治看出他的“险恶用心”,一伸手就把他提溜起来,提着远远的地方放着,然后自己盘腿坐在了长孙颖身边。

“他还不大会说话,你别吓着他。”长孙颖经常见着李治“玩”李忠,还当他们父子感情好,很是微笑的提示李治这个当爹的不要太过分。

“耶耶。”李忠被李治抢了位置,倒是没有哭,抬眼看了李治一眼,然后站起来颠颠的跑到长孙颖另外一边去坐着,然后仍然低着头缩在她身边,一副怕他的样子。

“你看,这不是很乖。”长孙颖笑嘻嘻的说道,然后从着箩里拿了一个黑乎乎的东西给着李忠塞嘴里,然后再拿了另外一个塞到李治嘴里,“你刚才拿错了。”

“还是酸,不过比那个好。”李治尝了尝嘴里头的东西,然后再看看箩筐里,才发现里头果然混了好几种颜色,不禁好奇,“你要这做什么”

好吧,他儿子的智商没问题,味觉也没问题,是个地地道道的小吃货。

“他们今天送来了一种新糖,我瞧着想做些新花样,于是就叫他们送些乌梅来。”长孙颖将挑好的放在面前的碗里,“只是送了三回都没有我要的东西,最后我叫他们把他们有的都拿出来,我自己慢慢挑。”

今天工匠们送来的糖,其实是冰糖。原先长孙颖嫌他们的糖不够白,要着他们再想想办法,把糖提纯些。长孙颖也不知道白糖的工艺是怎么样,只能含糊的建议,“你们看看人家酿酒怎么弄的,也蒸蒸煮煮呗。”

有着长孙颖这句话,工匠们试验了好多次,白糖的提纯倒是没见什么进展,但是冰糖却被意外的弄出来了。

作为一个吃货,在着这个天气特别热的时候,长孙颖见着冰糖一下子就想起了冰冰凉凉的酸梅汤,所以当下就让人送了乌梅来,打算给大家做饮品。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送来的乌梅都是腌过的,她自能从中挑那些没腌好的试试了。

李治看着她拣出来的都是色泽特别暗沉的那种,怎么都不算上品,当下有些困惑,“你要什么样的”

“只要把果子晾晒干就行的那种,”长孙颖有些苦恼的说道,“可他们送来的都是腌好的。”

“这怕是没腌好的吧,吃着都这么酸。”李治看着她捡了半天才收起来的那一碗,取笑着说道,“你要错地方了,要乌梅干的话不应该叫尚食局的送,应该叫尚药局的送。”

“哎呀,我怎么忘了这一茬。”长孙颖听着他这点播,才恍然大悟,“我白忙活了半天。”

“可不是呢。”李治笑着看她懊恼的样子,“瞧你这一身打扮,还真像个傻村姑。”

长孙颖看看自身,也知道自己穿的简单了,忍不住解释道,“你不知道,我今天跟晋阳在前头呆了大半天,热都快热死了,所以才一回家就换了轻薄的衣裳。”

“哦,你们在前面听的怎么样”李治懒洋洋的问道,他回来就是专门来问这件事的。

“不怎么样。”长孙颖摇了摇头,站起来收拾东西,跟李治抱怨道,“要不是最后出来个人,这一趟就算白跑了。”

“哦有那么差”李治吃了一惊。

“不是差,是太好了。”长孙颖摇摇头,“夫子们都太有学问了,小孩子听起来恐怕有压力。”

长孙颖看了看旁边的李忠,招了招手让他过来,然后把他抱在怀里,比着他对李治说,“你想,就这么小个孩子,连字都不认识,你让着一群张口圣人说,闭口呜呼哀哉的人来教他,你说他听得懂吗”

“大家不都是这样来的”李治莫名其妙的看着长孙颖,“这难道不是正常的想当初我们几个开蒙,也都请的是大儒,难道你家不是”

长孙颖沉默了下,然后低了头含糊的说道,“哦,可能那个时候整天偷偷睡觉,所以,所以都忘记了……”

长孙颖发现自己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这个时候还没有幼师这种东西,所以也没有人注重过幼儿教育。

确切的说,在中国古代,有着完备的教育系统,却从来都没有系统的教育系统。有学校,但是学校里教什么,怎么教,不同年纪不同类别的教育有什么不同,从来没有人研究过。在书塾里,七八岁的儿童跟着十几岁的少年同在一间屋子学习同样的知识不是什么稀奇事……

对于大户人家来说,重视教育的表现就是请名师。而名师也就是有一定功名的人,或者说就是饱读诗书,在文坛上有一定地位的人。这种师徒组合下,学生能学到多少东西,一看悟性,二就拼人品了。如果你不是天才,又遇到一个只会学不会教的先生,那基本上这辈子就悲剧了。一句“孺子不可教”,耽误了光阴不说,后面稍微要脸一点的老师,也都不会教你了。

听着长孙颖说上课偷偷睡觉,李治倒是一副了然的样子,以长孙颖的学识,也不像是下过苦工的人。

“以后孩子这点可不能像你。”李治简短的对她做了总结,然后问道,“那你们看中的那个人是谁”

“李思训”长孙颖还记得那个少年的名字,她生怕李治不记得,所以还特别注明,“就是你们那个本家。”

“他”李治先是一愣,然后就笑了,“他还是个孩子呢。”

“是晋阳看中的,”长孙颖有些奇怪,“我看着个子挺高,就是有些面嫩,也不知道他多少岁了。”

“今年才十五,”李治摇摇头,“他自己还在学呢,能教人什么。”

“这么小,”长孙颖惊叹了一句,斜眼看李治,“没想到你还是用童工的。”

“你不也在用。”李治戳了戳正在一边默默偷吃的李忠,“这么小的你都不放过。”

这么多年,他也了解长孙颖用语,知道童工的意思。

“甘罗十二岁不就为相,有志不在年高嘛。”长孙颖立马转了口风,然后期待的看着李治,“可是我们问过人家的意思,他自己很愿意去。”

“他还愿意”李治对于这个结果挺意外的,因为去乡下教书可不是什么好玩的事情,能辛辛苦苦爬到他身边的,哪个不想着出将入相。

“是啊。”长孙颖把默默躲开李治的李忠抱回来,点点头对李治说道,“我开始还觉得他傻呢,竟然说在崇文馆太憋闷了,想出去做点实事。现在知道他这年纪,有小孩儿心性也就不奇怪了。”

李思训入东宫应该也是想要做点事情的,可是崇文馆本来就是修书的地方,又有着一群老先生,那些人的暮气沉沉自然让他觉得不爽。他想要做些小事建功立业,也是少年当有的心气儿。

“既然他有这份心,就把他添到名单里去。”李治点了点头同意,然后忽然一笑,“别的不说,他的话却是没得挑的,不比阎立本差,等将来为着朝廷培养一批出色的画师也很好。”

☆、第121章 怀孕

两人说完正事,李治看着长孙颖还在吃乌梅,当下忍不住伸手去拨她,“不要吃那个了,那么酸,你就不怕倒牙。”

“很酸吗?我觉得这个味道正好啊。”长孙颖有些奇怪的看着他,表情不像是作伪。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7页  当前第6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5/12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唐宫日常生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