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唐宫日常生活_分节阅读_第72节
小说作者:洛浮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39 KB   上传时间:2014-11-11 20:01:50

“嗯。”长孙颖应了一声,正说着话呢,就怔住不动了。李治吓了一跳,赶紧扶住她问道,“怎么了?”

“没什么,就是刚才踢我了,把我吓了一跳。”长孙颖松开了手,让着李治摸自己的肚子,“一天闹腾的可欢呢。”

李治看着她的肚子,明显有些怕,但是犹豫了一会儿之后,却还是小心翼翼的伸出了手,覆在了她的肚子上。

肚中的孩子真的很给他这个爹面子,他刚把手放上去,就感觉到小孩儿动了一下,于是李治一脸蠢笑的朝着长孙颖叫道,“动了动了。”

“是啊。”长孙颖看着他的脸,也感慨自己这一胎运气算是很好了。朝廷说是要打高句丽,但也一直只是说说,并没有动真格儿的,所以李治才能在家陪着她待产。若是跟着那年一样,他一出去大半年,估计他又看不到孩子出世了。

宫里头生孩子,多半都是女人的事情,男人播完种,冷不丁一回头发现自己多了个儿子或者女儿,起个名字就完事。很多时候一点真实感都没有,就像是李治如今都有了三个孩子,但是他自己还是跟个孩子一样,完全没有当父亲的自觉。

有些事情,只能一起经历才会珍惜,所以这些日子他主动的往着长孙颖这里来,长孙颖压根儿就没有装贤惠的将他推走,反而是经常表示出自己对她的需要,敦促李治过来。

她要他看到她为他生儿育女的过程,要让他知道,孩子不是他转身十个月就能蹦出来的。

“腿这么有劲儿,”李治等了半天,孩子都没有再动,他才意犹未尽的松开了手,眉飞色舞的跟长孙颖说道,“将来肯定是个好小子。”

“要是女儿呢?”长孙颖可不敢笃定自己一定会生儿子。

“女儿也好啊。有一帮哥哥护着,到时候也不会担心被人欺负了。”李治很自然的扶着她在卧室里慢慢的走着,两人正在说话着呢,就听着外面哒哒哒的脚步声,然后就见着李忠的小脑袋出现在了门口。

李忠怕老爹这个毛病一直没好过,李治一天到晚很忙,陪孩子的时间寥寥,所以就算是孩子往跟前凑,他也是心情好才给个笑脸。因此三个儿子中,他“偏爱”最多的是萧良娣之子李上金,因为萧良娣教得好,李上金虽然比着李忠小,但是胆子却大得多,见着李治也敢黏上去,很让李治满足。李忠每次见着李治,眼珠子骨碌碌只转,但是从来都不主动往跟前去,而李治也很喜欢欺负他,从来都没有当爹的自觉,长孙颖实在是不知道他们的父子关系算是好还是不好。

至于李孝,那简直是个被人忽略的小可怜,她母亲长什么样李治都不知道,对他更别提爱屋及乌了。因着李孝的生母是皇后的人,长孙颖也不欲多管闲事,后来知道皇后对着她们母子也平平,并不曾亏待,但是也从来都不放在心上,于是那孩子被养的胆小如鼠,见了陌生人都哭,整日藏在深宫里,宫中好多人竟然都不知道他的存在。

这回李忠也一样,他本来是兴冲冲跑来找长孙颖的,没想到李治也在,当下整个人抱着柱子藏在那里,似乎觉得这样就可以隐藏住自己一样。长孙颖看了看李治的脸色还不算太糟糕,于是便赶紧唤他,“忠儿,还不赶快过来见你耶耶。”

被长孙颖一喊,李忠只能一步一步的挨着走了过来,然后站在李治面前,低声喊了一句,“耶耶”。

“一天到晚莽莽撞撞的,万一冲着你阿娘肚里的弟弟妹妹怎么得了!”李治虎着脸教训道,李忠虽然还小,但也听得懂他这话在骂自己,顿时缩的更小了,

李治见着李忠那副畏畏缩缩的样子就不爽,所以对他也算不上特别亲切,当下哼了一声还想要教训他提起精神来,却被长孙颖握着手打断了,“忠儿过来有什么话想要跟娘说吗?”

李忠湿漉漉的眼睛看着她,犹豫的摇了摇头。

长孙颖见状,叹了声气,知道李治在这里他是不会说任何话了,于是伸手摸了摸他的小脑袋,然后问道,“那自己去找奶妈玩好不好?”

“嗯。”李忠答应了一声,然后警惕的看着李治,直到李治点了点头,这才如释重负的对着李治行了个礼,然后退了下去。

“下次见到孩子别总板着脸,他们还小呢。”等着李忠走了,长孙颖戳了戳李治的腰间嘀咕道,“要是将来咱们孩子生出来,长成这幅面孔怎么办?”

看着长孙颖学自己威严的样子,李治的面色缓和多了,拍了她一下,“胡说什么呢!我们的孩子才不会那么胆小。”

“总之,你别板着脸,我害怕。”长孙颖摇着他的手撒娇道,“下次见着孩子们多笑笑,也让他们好亲近亲近你。你看陛下见你,都不是这幅样子。”

“那是你没见他对蜀王、代王他们。”李治哼了一声,却不觉得自己这么做有什么错。

听到李治这么举例,长孙颖就不好说什么了。从着这个层面来说,李世民大大其实是个地地道道的渣爹,除了长孙皇后生的几个孩子之外,其它的儿子他大部分都当空气对待了。除了在皇子们为非作歹时说一句逆子之外,其它的时候当真是很少关心过。

因为在着这个社会,孝远远大于慈,别说是皇家了,就是普通的百姓,也只听说朝廷惩罚过不孝,斥责过儿女不孝顺,但是却很少听说骂哪个爹不辞的。

李治大概从他爹那里学来的自己喜欢的人拼命宠,自己不喜欢的直接当小透明,所以压根儿不觉得自己对儿子们的态度有什么不好,李忠怕他,那是李忠没出息,绝对不是他的问题。

对于他这种隐形的中二少年,长孙颖知道自己根本无法扭转他的三观,所以默默的在心里为孩子们点根蜡,暗暗决定努力自己给孩子足够的母爱后,对于其他的孩子就不多说话了。

各人有各人的缘法,她又不是圣母,顾不了那么多。

不过长孙颖没多想,李治却想到一件事,“对了,忠儿几岁了?”

“五岁。”长孙颖看着这个不负责任的爹,默默的吐槽果然不是自己肚子里出来的不计数啊。

“也该开蒙了吧?”李治摸了摸下巴,“反正崇文馆空着,不如把他送过去。”

“他才五岁,”长孙颖听着这话,下意识的就反驳,“还小的很呢,不急!”

唐人的习惯是算虚岁的,而且是过年就加一岁,所以李忠实际年龄就四岁,属于送去幼儿园都嫌小的年纪,李治竟然现在就打算把他丢到崇文馆那种地方,长孙颖怎么可能同意。

崇文馆说起来也可怜,虽然名义上是太子私人学校,但是等它建立起来后,李成乾早就读完书了,后来临阵换将,李治也都过了专心念书的年纪,主要都忙在朝政上,只是偶尔过去听讲课而已,所以崇文馆的那帮人盼着太子,只怕比深闺怨妇还要怨。

李治说这个话,一来是想给崇文馆的人找点事做,二来却是想把李忠从长孙颖身边踢出去。

当初把他抱来给长孙颖,是因为李治觉得自己不在时长孙颖一个人呆在宫里寂寞,有个孩子在跟前热闹些。但是如今长孙颖自己的孩子就要出生了,李治担心再放个孩子到她跟前会累到她,所以就想找个借口把李忠接走。

“都五岁了,不小心,有谁一把年纪还在父母跟前晃悠的。”已经成年却仍然住在父亲屋檐下的李治说这话时一点都不脸红,理直气壮的训着长孙颖,“自古慈母多败儿,把他放在内闱对他不好,扔出去练练胆子对他是好事。”

“你是怕我太累?”长孙颖猜出他的意思,难得固执的对他摇摇头,“这孩子早晚是得送出去让他们独立,但不是这个时候。我不怕累,你不要送他走。”

作者有话要说:抱歉啊,今天JJ一直发不上去,所以就从下午六点多开始一直刷,后来刷腻了就一边刷一边看视频去了……

转了好几圈都以为没有发成功,就去看电视了……看完电视才发现试验的一次竟然发成功了……所以……对不起对不起

☆、第133章 启发

李治的打算长孙颖明白,只是她却不打算遵从。

她这人有股倔性,虽然这孩子不是她处心积虑的抱过来的,但是放到她手上,她的责任心就不允许她半途而废,随随便便的将着他丢出去。

他既然叫了她一声娘,她便要担起娘的责任。

哪怕他不是她生的。

李治罕少遇到长孙颖反驳自己决定的情况,所以愣了一下之后,听懂长孙颖话里头的倔强,忍不住问她,“你就不怕养了个喂不熟的?”。

要不是有太多前车之鉴,他也不会从现在就想着要把李忠搬走了。

“若是抱着这个想法,那最初就没把着这孩子当自己人,最后又怎么能怪人家起了异心?”长孙颖听着这话,苦笑了一声,然后却是拍了拍李治的手,“比着其心必异这种念头,我更愿意去相信将心比心的说法。”

她既然能用耐心将着李治这般冷情的煨热,那她就不信自己养不好一个孩子。

“好吧,你试试吧。”李治虽然不赞同她的想法,但是琢磨了下,觉得既然有自己在,这个儿子乖巧也倒罢了,若是有了不该有的心思,有着他在也翻不了天,没必要为这事儿让她不开心。

有了李治这句话,李忠就不用移走了,不过儿子们的教育倒是真的提醒了李治。李忠都已经五岁,其它几个也差不了太多,给儿子们请师父来这个问题很快就摆到了他的眼前。

大唐才立国不久,还没有现成的成例,连崇文馆都是近修的,他要比照下父辈们基本不可能。当初自己几个哥哥出生,父亲正在跟隐太子掐的正狠,哪里管得了家事,都是母亲料理的。等着父亲登基为帝,又要平定世人的口诛笔伐,又要治理国家,后宫事宜还是母亲打理,父亲完全没有操过心。等着父亲回过神来,已经是母亲病殁了。那时后宫诸子已长成,九岁以上的都被打发去封地了。没有去封地的则是给了一套包括奶妈奶娘以及长史詹事等的班子就丢出宫了,具体学的如何,就听天由命了。

回忆父亲的经历,李治深刻的领会到有一个贤内助是有多么的重要了。要是王婵有母亲一半的体贴能干,自己也不用自己思考问题。

不过事情已然成既成事实,在着没有换老婆的打算下,李治觉得这件事还得跟王婵商量商量,订出个章程来,等着以后几个孩子就照搬,也免得自己忙碌顾不上时,让几个儿子被教的走了形。

想想自己兄弟里的那群饭桶,争皇位时他当然很高兴那些人劣迹斑斑无法跟自己竞争,但是若想到自己的儿子都变成那样的酒囊饭袋,他却十分不乐意了。

他不求儿子们有多出色,但起码不要祸国殃民啊。在他那些兄弟中,性好奢侈,喜好歌舞,游猎无度,这还算是小节,虽然不大好,但是皇家也不至于养不起。但是那帮游猎践踏百姓田亩,强掠民财,残暴弑杀,就是品行问题了。至于谋杀朝廷命官,意图谋反之类的,抛去大逆不道不讲,单是没人没兵都敢如此,这简直就是智商问题了。

一想到自己的儿子将来会做出这种事,李治就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所以父亲教育孩子的方式,他是不打算参照的,得自己另想出一套。

没有定制的坏处是他现在无法照搬,想要参考都没个例子,但好处却是他喜欢怎么办就能怎么办。李治琢磨了下,觉得这种状态也不讨厌,所以就兴冲冲的去找王婵了。

**

李治到王婵那儿去时,王婵颇为意外,因为说起来心酸,虽然她身为太子妃,李治却已经很久都没有夜宿在她这里了。

说道这个,王婵也知道这是自己作的,想当初刚嫁进来时李治对她还是很感兴趣,但她自矜身份没有主动亲近,等后来回过神来,李治却已经对她没有兴趣了。

这么多年,王婵一直在弥补自己年轻时的错误,每一次李治过来都很热情,但收效甚微。李治对她也没说不好,至少不管萧良娣怎么怂恿,他都未有*子之举,王婵的太子妃之位还是稳若磐石,但两人就是亲近不起来。

原本长孙良娣怀孕,王婵虽然略微拈酸吃味,但是一想到可以空余不少时间给自己,便也有些窃喜,甚至还希望能在这段时间里跟李治多亲近亲近,怀上个孩子。但谁知道有这打算的不止她一人,萧良娣一天几乎占据了李治所有空余的时间,她这里基本跟以前没什么区别。

结婚这么多年,后宅的孩子们一个接着一个出世,但王婵肚子却没有半点动劲儿,显然不是李治的问题,而是她自己的毛病了。家里头为此急的不得了,母亲已经来了好几次,偷偷的给她送医送药,就想将着她这毛病治好。她一边喝着苦药,心里头想的却是,就算自己再努力,太子不来又有什么用呢。

如今李治过来,王婵的态度却跟以前有着天壤之别,热情的不得了,围在他身边打转,亲切的问道,“殿下要用饭吗?还是说用茶?”

看着王婵的热情,李治不好拂了她的好意,却又刚在长孙颖那里吃了饭,于是想了想之后只能说,“用茶吧。”

他知道王婵的企图,但是偏巧他很不喜欢王婵这种热情,因为他觉得自己对她们而言像是个生孩子的工具。

当初萧良娣也是这样,承欢邀宠,看上去十分十分爱自己,但是一旦怀了孩子,却立马捧着肚子将他隔的远远的,生怕他有什么不轨的举动伤了她的孩子。

萧良娣觉得那孩子是她自己的,虽然她没有说过这种话,但是她将李治隔离开,如获至宝的保护着那孩子的架势,让李治觉得自己被排除再外了。

宫中的女人都是这般,儿子永远比男人重要。在自己的家里,李治刻意的在忽略这个问题,想当做是普通的一家人友爱,可是这些女人们一些无心的举动,总让他想起这个残酷的事实。

于是,心情变糟糕了起来。

这也就是为什么他现在仍然喜欢去长孙颖那里的原因,因为长孙颖从来都不会做出暗示着“你这样会伤到孩子所以离我远点”的举动,她并不避讳他的亲近,甚至她还比以前更爱向他撒娇,告诉他哪里不舒服,让他摸她的肚子,以及浮肿的手和脚。

他第一次知道女人怀孕是这么辛苦,也是第一次感觉到他跟她的孩子在一点点变化。

这让他在孩子还没出世时,就无比的喜欢这个孩子。

因为这个孩子不在仅仅是一个女人的护身符,更是他们的宝贝。

李治心里头想得多,但是面上却什么都没露出来,他从小就练就这等喜怒不形于色的功夫,王婵是没可能看穿她的伪装的,还以为自己这次终于作对了,所以喜滋滋的让人准备工具,然后夫妻俩就在这窗前烹茶夜话。

李治一时没想起要怎么开口,所以就专心的看王婵烹茶。王婵是世家女,茶艺是必修科目,所以做得十分漂亮,动作行云流水,看着就觉得赏心悦目。只不过李治看着看着就想起了长孙颖,然后忍不住噗嗤了一声。

长孙颖的茶艺可不怎么样,当初他让她泡茶时,错误多的让他从头笑到尾。后来送她去薛婕妤那里学,架势是全了,步骤也都对了,但问题是气韵却少了几分,始终算不得好。

若仅仅是这样,她的这件事倒也不用让他留心了,但问题是长孙颖知道这个毛病之后,并没有像他想的那样埋头苦练,也没有自暴自弃放之不管,却是重新弄了另外一种茶。

长孙颖的茶,与着他所见的茶颇为不同,食用方法也很简单,沸水一泡即可。李治笑她粗鄙,她却还振振有词“平常泡茶多麻烦,你案卷劳顿之时,哪里有那个闲情逸致慢慢去烘烤碾磨,这样沸水泡开,既方便快捷又不占地方,难道不好吗?”

李治不得不承认,长孙颖说的有道理。她自诩为“简易版泡茶”的方式被传授给他身边的小太监后,李治发现自己的生活中喝茶的次数多了很多,喝得却都是她做的新茶。初觉得味道单薄,但是日子久了,却从中品出茶本来的香味。

就如同她一样。

长孙颖的做法也个李治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当一件事做不好时,除了发奋努力以及自暴自弃之外,还有第三条路可走,那便是换个法子,想方设法以己之长,度人之短。

自从太子之位无虞,而父亲越来越病重之后,李治的权利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他开始能查阅旧日的卷宗奏折,也从另外一个方面更加深入的了解自己的父亲。了解,比较,思考,然后他越来越沮丧的发现自己与父亲之间的差距,论兵,自己不如父亲;论民,自己不如父亲;甚至论如何招揽人才,笼络人心,震慑臣工,自己仍然不如父亲。

在战场上磨砺出来的李世民就像是一把光芒四射的宝剑,虽然他也曾做过许许多多的错事,也曾有每个人都有的弱点,但是他身上的光芒却是无法掩盖的。

而李治长在深宫,极少离京,与大臣并无接触,当他开始真正考虑自己作为一个太子,作为一个皇帝该如何时,他感觉到了茫然。

他不知道自己怎么样才能胜过父亲。

直到,长孙颖给了他启示,让他心中的大石骤然落下,开始朦朦胧胧的明白,自己该如何前行了。

“怎么了?”王婵一边煮茶,一边就在偷偷的看李治的动作,见着他忽然发笑,又忽然蹙眉,还以为自己那里做错了,当下紧张的停手看着他。

“没,没什么。”李治不在意的挥挥手,然后吩咐她,“继续吧。”

作者有话要说:后面基本上都架空了,大家不要追究哈哈。

两个人在一起,都是互相影响的,要是没有这种交流,那渐行渐远是必然的。

以及,我真心相信将心比心。你如果觉得这个孩子长大肯定跟自己离心,而防备他,那么在日常中不管再伪装,总会让人感觉出来,这样长大了真的跟你离心,跟你的儿子争斗,那也算不了什么了。

☆、第135章 苦涩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7页  当前第7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2/12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唐宫日常生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