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唐宫日常生活_分节阅读_第92节
小说作者:洛浮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39 KB   上传时间:2014-11-11 20:01:50

其实跟着与王皇后和萧淑妃为敌相比,最可怕的还是站在武媚娘的对立面。

一代女皇可不是那么好应付的。

但是自从她知道武媚娘的存在,便知道这点无可避免了。武媚娘现在在王皇后麾下,尽心尽力的与着王皇后谋划,便与自己是敌对状态。等着她有朝一日掀翻了王皇后上位,那就是自己容得了她,她也容不得自己了。

要是放到刚来那会儿,长孙颖一听到武媚娘的名字,便会二话不说的投降了。只是如今在这里生活了这么久,一点一点胆子也被养肥了,等真个儿碰上面时,虽然紧张,却也没有她想象中的那么害怕,反而还有种松了口气的感觉。

毕竟,最可怕的boss是未露面的boss,一旦露面,总能想办法推到的。

看着眼前的局势,自己并非毫无胜算的,论地位自己比她高,论情分自己也比她重,自己又不会如王皇后一般被她蒙骗,所以长孙颖不觉得自己真的有必要一见她就被秒杀。

迄今为止,她对于武媚娘都没有太大的好感和恶感。不至于因为她曾经是历史上的一代女皇而跪舔,也不至于为了黑她而黑她。她是个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的女人,聪明冷静,为了生存可以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有着绝佳的耐心和伪装能力,但是她又同时太过薄情,滥杀太重。但说白了大家都是为了求生,没什么好夸奖,也没什么好污蔑了。

走一步看一步呗。

她先前问着纤云的话,也是自己心里头所想的。跟着武媚娘硬掐显然不合实际,多亏了当年那思想课她上的还不错,一堆车轱辘话里头就记住了一句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宫里头的事情再复杂,这么一份,却也明了。

宫里头目前的主要矛盾就是皇后之位,而决定这一个位子最主要的决定方面,则是皇帝的态度。

换了别人,或许会考虑到皇后背后的那些势力,但李治是个外柔内刚的人,他做好的决定,是谁都难以改变的。

于是,长孙颖便知道,自己只要不让武媚娘在他跟自己之前上眼药水,那就没问题了。

独狼就独狼,拉帮结派是求生之道,当一个孤臣,不也是好多大臣的求生之道么。□□的事情跟前朝差不离,她爹拉帮结派的已经很过火了,她在这里就消停点吧。要不然李治心胸再宽大,也会疑了她。

做了决定,长孙颖便继续保持着不经意见客的习惯,来人一概称病,只是自己关着门在院子里开心的种田,间或去李治那里听下各地风土人情,开阔下视野。

不过就算她如此低调,也有些人是不得不见的。例如,晋阳公主。

历史上的晋阳公主是早夭了的,但是如今的晋阳公主却是平平安安的长到了成年,虽然身有隐疾,但是看上去却并不比谁孱弱,在长乐公主过世之后,便隐隐有着大唐第一公主的风范。

要知道,她可是李治登基后第一个被封为长公主的人,自汉以后,皇帝的姐妹一般都会被封为长公主,但是册封的时间却不定,有些是很早就册封,有些却是踌躇多年,甚至一些等到死后才不咸不淡的得到一个追封,因为晋阳公主的圣眷之重,可以想象。

“照理说早就该来拜访你了,只是不大方便,一直拖到现在,还请昭仪见谅。”晋阳公主坐在长孙颖面前客客气气的说话时,脸上带着恬静的笑容,已绝非当年那个小女孩儿可比了。

人长大了便有这样那样的不便,态度,仪止,甚至称呼,看着面前微笑的姑娘,长孙颖一时间觉得既熟悉又陌生。暗暗的吸了口气,将着那些唏嘘收在了心底,这才笑着跟她回话。

晋阳公主已经不是当年那个会乱叫她姐姐或者是嫂嫂的小女孩儿了。

不过她的真诚一如往昔,未之前未曾拜访的理由也给的很充分,因为李治没有表示,所以身为公主的她也未敢擅自行动,一直等到李治给出明确的信号,这才来见她。

“这倒不是我趋利避害,只是如今我的这身份尴尬的很,常常被人误读,要是给人什么不必要的暗示,反倒是害了你。”晋阳公主微笑的看着她,说出这满口似辩解的话,却真诚的让人无可辩驳。

她这番解释听起来像是推脱之词,以着她的身份,大可不必为此解释一番,因为别说长孙颖了,就是皇后也不敢给她这个小姑子脸色看,她解释了是情份,不解释是理所当然。

“我知道公主的脾气,不会误会的。”长孙颖笑着回应,又让人端来了给晋阳公主的礼物,“这些天忙着收拾东西,正好找出来一些你可能喜欢的玩意儿。只是时间久了,也不知道合不合你的意思,公主要是不嫌弃旧,就收下吧。”

长孙颖翻出来的,都是晋阳公主当年做小女孩儿想要的东西。她看着一串眼熟的珊瑚珠子耳坠,把玩了半天才感慨的说道,“喜欢,怎么可能不喜欢。就算再长大,人的喜好也没那么容易变得。”

长孙颖看着晋阳公主低头的样子,总觉得她有些郁郁寡欢。所以等着送走晋阳公主后,等晚上李治来时,她便问起了这件事。

“你说晋阳?”李治枕在她腿上,原本是懒懒散散的躺着发呆,但是听到晋阳公主的事情,忽然眉头就皱了起来。

“是啊,她的婚事你打算怎么办?”长孙颖替他按摩着头部,然后慢慢的将着他眉间的皱纹抹平,“公主的年纪不小了,总该有个筹划才是。”

长孙颖说晋阳公主年纪不小,可不是乱说的。晋阳公主今年才十九岁,在着后世是刚高中毕业的年纪,但是在这个年代,正常人都结婚生子了,她简直是剩女中的战斗机。

李明达是订了跟长孙冲的婚事的,但是如今太宗皇帝已经不在了,李治明显不乐意这桩婚事,而长孙冲也不愿意娶晋阳公主,所以长孙颖十分想要晋阳公主换个驸马。

“唉,我现在都有些后悔,没有令她在我登基前成亲。”说起晋阳公主,李治十分低落的说道,“是我耽误了她。”

“耽误?”长孙颖不知他此言何意,小心的开解道,“我看长孙冲也不是良配,如今公主身份贵重,当可自择良婿,顶多是比别人晚了几年结婚而已,哪里算是耽误。”

“不是这样的。”李治叹息了一声,“晋阳前些天才找过我,告诉我她此生不愿意出嫁,求我成全。”

“啊,”长孙颖听着晋阳公主打算终身不婚,顿时惊呼出了声,第一个感觉就是,“难道公主有喜欢的人了?”

因为有婚约再身,担忧无法毁约,嫁给自己的心上人,所以宁愿不嫁?小女生们有这个冲动也不是不可能的。

“是因为身份太重了。”李治叹了声气,“也是我当初没想到这点,只恐给她的不够多,不知不觉就将着她捧到了能上不能下的地步。”

能上不能下?长孙颖一愣,然后想到晋阳公主今天来道歉时说的话,忽然就明白了李治的意思。

无论是李世民和李治,对于李明达都宠爱异常,尤其是在长乐公主死后,他们都把所有的感情投注在这个女儿身上,这就导致晋阳公主的身份变得十分超然,她的一举一动,无意识都成了人揣摩圣意的通道。

所以说,她的婚事已经不仅仅跟她自己的幸福有关,还在很大程度上表示了皇帝的政策倾向。当皇帝希望她做点什么时还说,要是皇帝不想要利用她来做什么,那么因为她而被人揣摩出其他的意思,就非常可怕了。

简单来说,李治不想要妹妹嫁长孙家,不仅仅因为他不喜欢长孙冲,觉得长孙冲无法带给妹妹幸福,更因为长孙家已经是他要消灭的名单上的一员了。如果是其他妹妹,李治并不吝啬她们嫁进长孙家,因为大不了以后清算时和离,令妹妹改嫁而已,可是李治却舍不得晋阳公主遭遇这种痛苦。因为那个时候,她已经是为□□为人母的了,要她与自己的丈夫女儿分离,那种疼痛多么撕心裂肺啊。

同样的原因,他也不愿意将晋阳公主嫁给世族或者是勋贵,因为将来公主的驸马很有可能成为清算的对象。而将着晋阳公主嫁与寒族,却又担心被人解读出他的意图,令世族们防备寒族,这又与他的政治计划相冲突,也是不行。

世族、勋贵,寒族,皆不能嫁,那么晋阳公主还能嫁哪里?

所以最开始没发现这点的时候,李治还努力给妹妹找驸马,但是日子久了,他渐渐也没有声音,并且开始心虚,不敢面对晋阳公主。李治知道是自己令着妹妹到了这般尴尬的境地,但是晋阳公主是何等聪明的人,后面或许是自己猜出来了,竟然大大方方的跟着李治说,自己不准备嫁人。

李治听了这话,既松了口气,觉得不用自己张口轻松的多,但是另外一方面却又难受了起来。

一个女人,一辈子没有爱人没有孩子,那该有多孤寂?这种孤寂,是他用怎样的荣华富贵都弥补不了的啊。

所以,如今长孙颖问起这件事,他只能沮丧的感叹着,“有的时候,皇帝的妹妹也不好嫁啊。”

☆、第169章 出入

李治对晋阳公主的婚事不知如何处理,虽然内疚,但是却也同意了她的要求,心中已经隐隐的默许了妹妹的这个做法。

未嫁的公主,也不是多么稀奇的事情,在这方面亏欠她的,他只能从另外一方面去补偿了。

不过既然如此,那跟着长孙家的婚约,也得想办法解决。虽然当初只是口头约定,但是当事人之一长孙无忌还活着呢,要是他强行要履行婚约,李治也是无法的,因此他跟着长孙颖说起这件事来,也是想要长孙颖帮忙。

毕竟,长孙颖在两边儿都算是自家人,最好开这个口。拒婚这种事,当然是男方做起来的比较好。

“这事情其实只能说动了长孙冲,倒也不难办,但是只怕你父亲要恨死你了。”李治看着长孙颖,有些过意不去的说道,很为将她扯入这泥潭而歉疚,但是长孙颖却不在意,“他只怕早就恨死我了,又哪里会在乎多这一桩。你放心,这事情就交给我吧,能少一段怨偶也是积德了。”

要是别的婚事,长孙颖还不至于如此热心,只是长孙冲跟晋阳公主两个人是男不情女不愿的,在一起是因为家族利益,而分开的话,那对两个人都好。况且长孙冲先前还求过长孙颖帮他转圜这件事,她这也是做顺水人情了。

跟李治通了气之后,长孙颖便找个机会将着兄长请进了宫,跟他说了李治的意思,两个人定下计谋,便直接由长孙冲上书给李治,说是自己最近做梦频频梦到亡妻,甚感伤怀,请求能入道修行,为妻子祈福。

长孙冲这封信能送到李治手里,着实很不容易,因为门下中书都是长孙无忌的人,他儿子背着他做出这种事,只怕奏折还没送到李治跟前就会被他收回去。但因为事先通过气,李治刚好在这天派长孙无忌去内史官检查工作,然后长孙颖又暗示长孙冲将着奏折交给李治安排的官员手中,于是顺理的在长孙无忌不知情的情况下,将着这份奏疏放到了李治的御案。

李治收到后,第一时间就批复了同意,然后赐金银奖赏,等着长孙无忌反应过来,这批复都下去了,刚回到京城的长孙冲位置还没做热就开始准备交接工作了。

长孙无忌知道这事,自然是气的要命,但是除了把儿子揍一顿之外,也别无他法。他是权力极大,但对于明面上的君臣上下却不能不遵守。他能做的是决定什么东西给皇帝看,什么东西不给皇帝看,在起诏之前用各种手段逼着皇帝写出符合他心意的诏书,但是他却万万不能已经成文的诏书有任何反对意见的,李治和长孙冲就是这样,用这种手段摆了他一道,成功的取消了这条婚约。

长孙冲既然获得了皇帝批准,分分钟就准备去道观缩着了,长孙无忌看着这个让自己操碎心的儿子,除了此子不类我之外,也只徒留感慨了。而李治这边,则是迅速的开始为妹妹准备盖道观,访名师了。

“道观?”长孙颖看着李治兴冲冲拿过来的堪舆图,却是有些咂舌,“这个,比公主府还华丽吧。”

“我就是按照亲王府的格局订的,属官乐坊歌伎也都有,不能亏待了她。”李治自己看着图,问长孙颖还有哪里觉得不足,“生活上绝对不能清苦了妹妹。”

长孙颖看着那名为道观实为王府的地图,默默的明白李治的意图。晋阳公主就是名义上不能嫁人而已,私下里身为公主的享受是不会少的,甚至,男人也不会缺的……

唐朝的女道士们,不过是不婚女子的一道挡箭牌而已,尤其是皇家公主,在皇帝的纵容之下,除了名义上的约束,其它地方是绝对不会亏待。

除了给晋阳建的道观之外,李治也选取了两处地方准备建王府,长孙颖好奇的问是为谁建的,李治说出来的名字却吓了长孙颖一跳。

他这两处地方,是给吴王李恪以及荆王李元景准备的。

“我准备召这两位入京,”李治沉思了片刻,毫不忌讳的对着长孙颖说出了自己的企图,“我打算将着诸遂良贬出京城,令舅舅带人去为永徽律做疏,他们的位子空出来,当有人替补。”

“可是吴王,”长孙颖提起李恪,却觉得心里头有些发毛。

永徽年间的高阳公主案可与吴王脱不了关系。此役牵扯进去的除了荆王李元景外,还有江夏郡王李道宗外,吴王李恪、高阳公主驸马房遗爱、巴陵公主,巴陵公主驸马柴令武,以及丹阳公主和丹阳公主驸马薛万彻等。

一桩莫名其妙的谋反案,牵扯进去三对公主驸马,三位王爷,这案子不可谓不大。时光掩去了细节,后来的人们也只能从着蛛丝马迹去揣测当年的情形,但是身处其中的长孙颖,却觉得没来由的一阵寒意。

这些人实在是没有造反的理由,同时也没有造反的行动,但是却都以造反之名被处死。幕后黑手会是谁呢?难道真的是李治?看着李治明亮的双眼,长孙颖很不愿意去相信这个事实。

当帝王固然在某些时候需要手狠,但是不必要的杀戮,却跟魄力无关,只与心性有关。

她不希望李治变成那么个心胸狭窄的小人。

“吴王怎么了?”李治很不以为意的说道,“他的身份和能力摆在那儿,我也实在是找不到合适的人了。普通人身份不重,贸然担任高位怕会引起议论,我的兄弟里面也就他能拿得出手了。”

“我是怕吴王不敢来。”长孙颖犹豫了下,婉转的说道,“毕竟先前有谣言,说先帝有意与他为储君的。这,”

“原本就是无稽之谈,何况都过去那么久了。”李治哂笑了一声,然后不以为意的说道,“他不会拿着那闲话当真的。”

“那就算是他不当真,万一他身边人当真了怎么办?”长孙颖有些担忧的说道,赵匡胤黄袍加身的事情还没发生,所以无法当做例子。但是在之前的朝代,被裹挟起乱造反的人也不再少数啊。

“我就是怕他会被裹挟,所以才要召他回京师。”李治听到这个,点了点头,然后告诉长孙颖,“就算是有人有心撺掇他做些什么,也不会选在天子脚下行事,所以他在这里比在藩地上安全的多。”

“那你真的希望他平安?”长孙颖认真的看着李治的脸,想要看出他只是在说客气话,还是发自真心的。

“当然了。”李治毫不犹豫的回答道,回过神来看着长孙颖一脸担忧的样子,想了想提了个问题,“世人多愚昧,先帝有意他为储君不过是有心人的无稽之谈而已,但是在民间许多不懂礼法的人,会信以为真,对不对?”

“对。”长孙颖点点头。

“所以,万一他死了,或者是出了什么事故,大家可想到害他的人,第一个会想到谁?”李治又问。

“陛下。”长孙颖迟了一下,小声的回道。

“对啊,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我哪儿能让他出事?”李治一笑,敲了敲她的头,“我求他长命百岁,富贵万年还来不及呢。他活的越长,活的越好,便越能显出我的仁慈宽厚来。一个人对着昔日曾经能威胁自己的人都如此豁达,那对于其它人会怎么样?”

“我刚当皇帝,处处受掣肘,连下的旨意都要被人驳回好几次,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没有只忠于我的人。”李治觉得跟自己人不需要太藏着掖着,所以把话说的更直白些,“普通的人才还可以慢慢培养,但是大贤大能,却不是能培养出来的,还得等人来投奔。如今坐上我这个位置,个人的能力其实并不大重要,关键是个好名声,要虚怀若谷,从谏如流,才能令着天下英雄来投。所以在这个时候,我怎么能做出一副连着自己兄弟都不能容下的事情呢?”

“我对你有信心,但是我担心会发生。”长孙颖也说不出自己心里头到底在担心什么,但是李恪的入京,本能的让她恐惧。那滔天的血泊,印发的

“放心,以后我在有什么好怕的。”李治拍着她的肩膀安慰道,“我如今也不想把旧臣逼的太紧,能这样徐徐图之的替换,不过五六年就能将着权利拿回来,大家彼此也好。”

李治的所谓旧臣,也就是指禇遂良、长孙无忌,李勣这三个托孤大臣了。李勣是个聪明人,从来没有给过李治下绊子,李治待他也不薄,可长孙无忌和禇遂良两人的态度就略微有些微妙了。长孙无忌是李治的舅舅,李治没办法不对他客气,所以这两年也是努力用着编律书,编史书这些文人最爱的活计来牵扯他的精力。不立长孙颖为妃和拒绝晋阳公主下嫁,是他所能做的最大反抗,饶是这样,他也以新城公主下嫁以及封荫长孙无忌最宠爱的一个小儿子作为补偿。但是对禇遂良,他就没那么客气了。当御史弹劾诸遂良借权势贱买通译人房屋之后,他就毫不犹豫的以此事为由头,直接将着禇遂良贬出了长安。

这一下,很明显他已经不想再忍了

作者有话要说:那啥,晋阳公主的待遇,其实就跟着后面的一位公主,李隆基的同胞妹妹玉真公主差不多,不想嫁人,但是不嫁人又不好听,所以顶着个入道的名字,但是实际上还是过着公主的生活。吃喝玩乐的东西一样不缺,甚至睡男人他哥哥都不会在意,整天跟着一帮文人墨客开文学沙龙啊什么的,看到顺眼的还推荐给哥哥→_→李隆基都能做到这个,妹控的李治肯定更能做到了。

晋阳公主不好嫁,因为她跟其它公主不一样,是皇帝最疼爱的亲妹妹。她哥哥不希望她将来因为夫家遭遇挫折(例如历史上的新城公主,太平公主那样),因为皇帝再重感情,皇权都是第一点的,挡在他面前的绊脚石都要被绊到。与其嫁了到时候痛苦一场,不如不嫁。当然她自己不想嫁的坚持是最重要的。没有她的坚持,李治就算是再不舍,也会给她挑个“合适”的人家。但是合适的,未必是幸福。

☆、第170章 作死

李恪坐在案前,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动弹了。他的谋士坐在他对面,保持着同样的姿态,没敢发出半点儿声音。

“你说咱们这是去呢,还是不去?”看着桌上的诏书,李恪沉默了半天,终于张口。

“如果是我的话,会选择回去的。”谋士看着李恪的脸色,平静的回答道,李恪得了回复,却并没有吱声,只继续坐在那里发呆。

他今年三十二岁了,已过而立之年,可自十三岁出京就职之后,除了奉召入京以及替父亲奔丧外,他已经没有完整的在长安呆过一年了。

那是他的故乡,但是他回想起来,却觉得记忆很模糊,只记得那里有很高的宫阙,很繁华的市坊……长安,是这世间最好的地方,他一直这般固执的认为着,但是却也从懂事起就明白,从出京那刻起,自己的故乡就永远只能在梦中出现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7页  当前第9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2/12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唐宫日常生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