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农女喜临门(种田)_分节阅读_第11节
小说作者:倾情一诺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01 MB   上传时间:2015-01-28 04:04:37

  “李大哥,昨天我家老爷在你们府上吃过豆腐之后,觉得十分美味,今天就让小弟出门来寻,可这小兄弟说这豆腐都是送你们府上的,您看……”昨天在李府品尝过豆腐滋味的一个富户家的管家为难地看着李泉说道。

  “各位,实在对不住,这豆腐不是经放之物,要新鲜着吃才行,虽说府里的厨娘按照这临家小兄弟告诉的方法用油炸了一些,但我家老爷、少爷和几位小少爷都喜欢吃这白嫩嫩的新鲜豆腐,我也正是要出门寻这临家小兄弟,没想到你们就一起来了!”李泉也很为难,这老临家的豆腐的确是好吃也不贵,但老爷和大少爷油炸的豆腐也喜欢吃,更喜欢吃这新鲜送来的。

  “那可怎么办呀?刚才他们说今天的豆腐已经全卖完了,要吃只能再等到明天了,可我家小少爷昨夜吃了一次老爷从李府带回去的豆腐,非吵着还要吃,这一早上都把我家老夫人和夫人急得团团转,李兄,要不你就先给小弟一块,也让我家小少爷别再闹了,明天再让他们把豆腐送孙府,钱不是问题!”孙府的管家愁眉苦脸地说道。

  “这个……好吧!两位小兄弟,麻烦你们明日多做一些豆腐送到李府来,府里人多,怕是每日都要三大板子豆腐。”自从福安镇首富孙懋跟着原来的张县令一起获罪之后,李府如今就成了福安镇上最有钱的人家。

  “还有镇南的孙府也要三大板子的豆腐!”

  “镇西的周府要二大板子的豆腐!”

  “镇北的叶府要三大板子的豆腐!”

  ……

  不一会儿,李府门前聚起的各府管家越来越多,而李泉让小厮拿来纸笔,读过书会写字的临青云将各府的地址和需要豆腐的数量全都一一记了下来,而那些管家也都学着李泉先付了定金。

  只是这临青云和临青飞两兄弟兴高采烈地拿着这张记满地址和豆腐数量的宝贝纸张回到家的时候,得到的却是临远山和临忠国的一顿训斥,一下子二十大板豆腐,别说一夜之间做不出来,就是现去买黄豆也来不及了。

  “阿爷,钱都收了,咱也不能给人家退回去,那都是镇上的大户人家,咱们可惹不起!”临青云和临青飞在临青海心里一直都是最稳重和最谨慎的,没想到这次被喜悦冲昏了头脑,生意是招揽来了,但也给老临家出了一个大难题。

  “爹,黄豆倒是好找,石膏粉咱们也有,可这压豆腐的板子也不够呀,而且咱们一家人就算一夜不睡也就能做出七大板子豆腐,这二十大板子豆腐可是一千斤呢,再说咱那小店也不能不开张呀!”临忠国一时也没了好主意。

  “阿爷,爹,没什么可为难的,现在还不到晌午呢,早上我听菊花姐姐说,大山叔和虎子叔都在家呢,他们一个会木匠活儿,一个有力气,咱们出钱请他们帮忙不就好了。还有,孙婶子,马大娘、赵婶子她们都在家呢,也可以请她们。”云州这边因为气候原因,春耕一般在阴历三月前后,现在田里并没有多少活儿。所以,临青溪觉得不如请一些关系不错的村里人来帮忙。

  “溪丫头这主意不错,先把眼前这一关过去再说,大山、虎子他们都是可信的人,相信也不会把咱们这豆腐之法说出去。”叶氏也觉得临青溪的主意不错。

  于是,临忠国亲自去请临大山和临虎,临远山又让穆氏去请了孙氏、马氏和赵氏到家里帮忙,同时自己又去了族长家借石磨,其他的人有的去找木材,有的去河边打水,有的再去买黄豆。

  等到晌午饭过后,老临家聚了不少人,请的没请的全来了,都是一个村的,临远山也犯了难,家家日子都不好过,他一时也用不了那么多人,这可怎么办呢?

  “远山叔,你们家发了大财,可不能把乡亲们都给忘了,再说,咱们都是一个族的,您家的老祖宗不就是咱们临家村的老祖宗,这做豆腐的方子您可不能独吞!”围观老临家的人群中,钱氏妒忌尖酸的声音尤其响亮。

  “是呀,老叔,这都是一个村一个族的,那方子说不定就是咱临氏一族的老祖宗留下来的,也不知怎么就到了您的家中,大家活得都不易,您要是自己个儿藏私发大财,是不是有点亏心?”平时与钱氏关系不错的曹氏不忿地说道。

  “瞎说啥呢!就你们两个婆娘多嘴,那豆腐方子是老临家的,你们谁都别给我起歪心眼!”临家村的人一向老实本分,但就是外来的媳妇事情多,村里的是非也就跟着多了起来,不过族长临仁义一直都拎得清。

  ------题外话------

  感谢大家支持倾情,记得要收藏呦O(∩_∩)O~,谢谢!

  ☆、第二十八章 让出秘方

  钱氏和曹氏的话虽然不好听,但其实也说到不少村民的心坎里,大家日子都不好过,老临家如今得了老祖宗一个做豆腐的方子,这才两天就在镇上开了店铺,还有大户人家亲自找上门来送钱,谁看了都眼红。

  临远山在决定做豆腐生意的时候,他就料想到了这一点,只是没想到村民的流言蜚语会来得这么快,更没想到豆腐生意会这么好,但就算他有心想帮助族里的人,也要先能养活一家十五口才行。

  最终,他还是先留下了临大山、临虎、孙氏、马氏和赵氏五个人,讲明,一天给他们十五文钱。

  临大山在别人家打短工一天是十文钱,老临家多给五文,他很是感激,干起活来也卖力。临虎就更别说,他死活不要工钱,磨起黄豆来一个顶上三个人。

  孙氏、马氏和赵氏三个女人也是给十五文,她们三个也是不要工钱,还说给钱就见外了,但架不住叶氏和穆氏,只得有些羞臊地答应下来。

  从下半晌到第二天清晨,老临家做豆腐的声音就没有停下来,而且没等做好的豆腐出了老临家的门,福安镇上的那些大户人家的管家或小厮就亲自拿着钱上了门来取豆腐,为首的就是李府的二管家。

  虽说不用去福安镇上送豆腐,这给老临家省了不少事,但这样的大阵仗却也在临家村炸开了锅,昨天还有些犹豫的村民,今天一大早都聚在了族长家。

  “族长,这豆腐方子说到底是咱们临氏一族老祖宗给的,不能只让远山叔一家占了便宜!”曹氏的丈夫临旺财斜着眼睛不满地说道。

  “就是呀,族长!咱们村现在可都快揭不开锅了,远山叔一家拿着咱们老祖宗的方子天天吃香的喝辣的,这也没把您这族长放在眼里不是!”曹氏冷哼着说道。

  “族长,这豆腐方子就算是远山叔家的,可他家生意大了总要雇人的,我可听说,他给大山兄弟和虎子兄弟一天十五文工钱,就是孙大嫂几人也是十五文。您看,能不能您和远山叔说说,让咱们村的人都去他家干活!”一个看起来有些老实的村民说道。

  “是呀,族长,咱们不是没良心的人,只要能去远山叔家干活就行!”

  “对对,咱们只想凭力气吃饭,希望远山叔能赏一口饭吃!”

  ……

  族长临仁义也不是没想法的人,可他想着老临家这豆腐生意才做了两天,村里的人就眼巴巴地盯上他们家了,自己这时候去找临远山,无论是为了什么,都显得他这族长有些仗势欺人的感觉。

  不过,他也实在被村里那些不安分和眼红老临家的人烦透了,晚上就和村里的几位族老一起到了老临家。

  临仁义和几位族老到的时候,老临家的人正在吃饭。撤下饭菜,他们开始谈起了正事。

  其实,就算族长、族老不来找临远山,他也是要去找他们的,早晨在族长家发生的事情,老临家的人都知道了。

  好在一家人都从愤怒、不甘等不良情绪中稳定下来,此时面对族长、族老都是一脸平静。

  “远山,咱们临氏一族虽说不是什么大族,可千百年来也都是仁厚一族,族人之间也都是和睦相处,要不是灾荒年月,大家日子过得苦,咱们几个也不会厚着脸皮来求你!”一开始,临仁义就把姿态放得很低。

  几位族老也都表示,他们此次来老临家也是迫不得己,村民们把希望都寄托在他们身上,想让他们帮忙找个活路。

  “族长,族老,我临远山不是那忘恩负义之徒,其实就算你们不来,我也打算去找你们。一开始,我是没想到这豆腐真能做出来赚钱,如今豆腐也做出来,也有人愿意买,我这心里算是踏实了一些。”临远山毕竟知书明理,他的眼光与见识自然和村里的很多人不一样,更何况,今天临青溪几句无意的话让老临家的人都想了很多。

  “族长大伯,族老大伯,这豆腐方子咱家愿意拿出来给族里,‘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八个字我临忠国还记得。”临忠国坐在轮椅上高声说道。

  临仁义和几位族老没想到老临家愿意拿出这豆腐方子,他们来的目的其实就是想帮几个想在他们家干活的村民讲讲情而已。

  临青飞早把几人的心思猜出来了,虽然他并不是很同意临远山和临忠国的主意,但就像临青溪说的那样,村民们一开始的羡慕和友善会因为嫉妒而变,很可能会给自己家找麻烦,与其日防夜防,不如给他们一颗定心丸。

  想到这里,他就带点少年的不甘说道:“几位阿爷,请您们先别怪青飞无礼,有几句话我是一定要说的!”

  “青飞,你说吧!”世上没有人愿意主动将自家秘方交出来,临仁义自然清楚临青飞或者老临家此时心里的不满和愤怒。

  “几位阿爷,这豆腐方子是我家的,现在阿爷和爹说要交给族里,我不敢有什么意见。说到底,我家的老祖宗不也是族里的老祖宗,可这方子要是流传出去,这方子就不再是咱们临氏一族的,到时候全天下的人都会做豆腐,这豆腐也就不稀奇了,不稀奇自然卖不了了钱,到时候,村里人不还是吃糠咽菜。”临青飞语气平稳,听不出他有什么特别的情绪。

  临青飞的话让临仁义和几位族老都低头沉思起来,他们想着临青飞说的没错,众所周知,“物以稀为贵”,要是这豆腐方子流传出去,人人都会做豆腐,那这豆腐自然不值钱了。

  “那你说要怎么办?”临仁义也知道临青飞在镇上当跑堂也算有些见识,而且这小子脑子好使,主意也多。

  ------题外话------

  感谢大家支持倾情,记得要收藏呦O(∩_∩)O~,谢谢!

  ☆、第二十九章 三亩田地

  “依我看就在村里划出一块地盖上几间豆腐房子,做豆腐的方法就告诉几个值得信任又不会外传的村民,然后再招一些信得过的村民,分工合作做豆腐!”临青飞第一次听到“分工合作”这个词还是临青溪告诉他的,而他一点就通,已经知道自家妹妹的打算。

  “这主意是不错,可就是委屈了你们家!”临仁义和几位族老眼中一亮,临青飞这主意是要带着全村人一起做豆腐赚钱。

  “几位阿爷,我家受点委屈倒是没什么,我阿爷和爹也都想大家的日子好过。但世上什么人都有,说风凉话的,背后捣乱的,咱们临氏一族自来团结,但一个豆腐方子就让大家散了心,以后要是生意做大了,这人……”临青飞后面的话没说,但在场的人都知道他是什么意思。

  “远山,你们一家人就放心吧!既然你们肯为了族人这么牺牲,咱们临氏一族也定是不会亏待你们,更不会让这方子流传出去。我知道你们都在担心什么,明天咱们就开祠堂,这件事情我这个族长和几位族老一定给办好!”临仁义激动地说道。

  族长和几位族老走了之后,老临家的人又开了一个短暂的“会议”,讨论的自然是要把豆腐方子献给族里的内容。

  临青溪觉得没什么好讨论的,既然家人都已经同意了,她也没什么好说的,不过就是一个豆腐方子而已,对于她来说,能赚钱的方法太多了,她根本就没把豆腐方子当成一回事。

  现在临青溪的心思都在后面的那一万亩紫土和手里的三种种子身上,这些天,老临家的人都在忙豆腐的事情,而她则在田里不断地溜达来、溜达去。

  老临家的良田不算少,足足有四十亩,而沙地也有二十亩,这三年来,就算地里不长粮食,家里连吃的都快没有了,老临家的人也从来没想过要卖地。

  地,是老百姓的命根子,不到濒临绝望和崩溃的最后一刻,他们是不会动这生存的根本的。

  第二天晚上,临仁义就和几位族老召集了村里的男人到临氏祠堂开族内大会。临青溪不知道他们都说了些什么,但是从那天之后,老临家的人在村里的地位就不一样了。

  尤其是村里的男人对临远山和临忠国都透着敬意、感激和钦佩,而且村里的女人也都开始主动交好叶氏、穆氏和秦氏、吴氏。

  很快,村里就盖起了几间豆腐房子,老临家的临家小店暂时交给了临青云、临青海两夫妇负责,而临青飞领着村里几个机灵的年轻人开始在各个镇上先推销着临氏豆腐,而这推销之法也是临青溪点拨他的。

  有了奔头和希望,临家村的人脸上都有了喜气,干起活来也很卖力,第一板子豆腐做出来的时候,村里人脸上都笑开了花,仿佛那不是一板子的豆腐,而是白花花的银子和好生活的预示。

  由于老临家的豆腐已经在小安镇和福安镇上有了些小名气,所以临氏豆腐一出来,很快就被抢光了,再加上临青飞领着人也在外镇做了推销,一时间临氏豆腐倒是供不应求,就是豆浆和豆渣也成了临家村人饭桌上的美味。

  村里的豆腐能够这么有条不紊地顺利开张和不愁销路,这背后最大的功臣其实应该是临青溪,但她把这一切功劳都给了临远山、临忠国、临青云和临青飞几人,她还只是个孩子,说了也不会有人信。

  但临远山还是决定奖励一下自己聪明的小孙女,就问临青溪想要什么。临青溪想了一下,说要三亩地。

  老临家的人没想到临青溪会要地,但临远山和叶氏回屋商量了一下,还是决定给临青溪田地。

  正好,大眉山的山脚下有挨着很近的两亩良田和一亩沙地,他们就做主把这三亩地给了临青溪。

  自从有了这三亩地,临青溪就过起了起早贪黑的生活,家里人因为做豆腐和临家小店的生意都很忙,临青木也忙着做她说的那种手扶木制的播麦机。

  于是,她只好自己拿个锄头翻耕土地,还在田间地头捡一些枯枝败叶沤肥。

  临青溪的三亩地所在的山脚这片地方比较偏僻,周围都是一些荒地,这三亩地本就是临远山带着两个孙子开荒开出来的,当时也是因为家人增多想多一些地出来,地里原来种过黄豆,后来三年大旱,这三亩地也快被他给忘了。

  地翻整好了,番茄种子、辣椒种子也都育好了苗,玉米种植还要等一个多月,临青溪决定先把番茄和辣椒种到两亩良田里。只是,这浇水问题却难住了她。

  晚上回到家,临青溪就问临远山田里浇水的问题,结果临远山回答她说:“溪丫头,咱们这里人都快没水喝了,田里又怎么指望浇水呢。等老天爷开恩降水吧!”

  唉,一听真要“听天由命”,临青溪心里就打翻了五味瓶,种地光靠老天爷那肯定是不行的,发过了年到现在,老天爷是下了几场及时雨,但河水依然很浅,不过她知道还有地下水呢。

  “阿爷,咱们这里为什么不打井呢?”临青溪来到这里快半年了,也去村民家逛过,可她没见过谁家有井的,村里也是没有的。

  “唉!”说起打井的问题,临远山又是一阵重重的叹息,“多少年了,村里人一直想着打口井,可是咱这地下十丈深的地方还都是土,再往下就是石头,要是没有碧湖和山眉河,这里也不会有人活着了。”

  地下水离地表的确深度不一,但临青溪觉得临家村既然离湖河很近,那么地下水就一定不会太深,要不然碧湖和山眉河早就见了底,会不会是因为石头挡住地下水?

  “阿爷,那就没人继续往下挖井吗?”临青溪问道。

  “有是有,可下面都是大石头,敲不碎,打不烂的,村里人也都灰心了,就把那不出水的井用大石头封住了,如今就守着这山眉河过日子。”临远山小时候还见过为了吃水,村里几百号壮年劳力挖井的盛况,可即便那样,水也没出来。

  临青溪没有再继续问,既然打井这一条路暂时没法走,她就要想想其他办法。

  ------题外话------

  感谢大家支持倾情,记得要收藏呦O(∩_∩)O~,谢谢!

  ☆、第三十章 发现薯藤

  两天后,临青溪背了一个小背篓,趁着家人不注意,在厨房拿了一个小铁铲子,一个火折子,还有一些油,又在自己房里找了一些破布和不用的纸张,然后就一个人去了自己的三亩地。

  因为临青溪每天都要去田地一趟,有时候一去还是一天,所以老临家的人也就没在意今天的她有什么不同,还是各自忙各自的事情。

  到了大眉山脚下,临青溪看过自己的地之后,直接去了流出山眉河的山底洞穴,里面黑黝黝的,还有潺潺的流水声。

  天已经转暖,进入洞穴之后,临青溪也不觉得冷,她把破布缠在一个粗粗的木棍上,然后抹上油,点上火,背起背篓,一个人摸索着往里走。

  山底洞穴十分宽大幽深,但临青溪一向胆子大,而且又有火把照明,所以她靠着洞里的石壁慢慢往前走,也不知道走了多长时间,等到临青溪走到最里面的时候,空间低窄的只有河水能流过。

  眼见前面没路可走了,要想再往里,恐怕就要从河里游过去了,而且河那边应该是通向深山里的另一条路。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00页  当前第1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20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农女喜临门(种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