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世家再醮记_分节阅读_第19节
小说作者:华飞白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73 KB   上传时间:2015-03-17 13:15:43

  王玫道:“马车内还有刚买的几种浆水,我倒是不渴。只是你们在外头步行护送,走了这么许久,应该也累了。先别只顾着我,去食肆中用些吃食,略歇息一会儿罢。我看不远处似有个小寺观,想下车走一走,你们待会儿带着食盒去找我们便是。”

  “便是歇息,也须轮班方可。九娘身边断不得人。”

  “一切由你安排。”

  马车驶向那掩藏在林荫中的小寺观,停在略有些破败的山门前。王玫借着丹娘的扶助下了马车,心中颇有些懊悔:若早知今日会在外头走动,她便应该穿上一身男装,更方便行走。她抬头看着山门上的牌匾:“原来是座道观。”李唐皇室自诩为老子李耳之后,自是对道家之术多有提倡。只是她来到这个时代之后,还未能有机会上道观中走上一走,如今也是机缘巧合了。

  于是,她跨步走了进去,顺着林荫小道,缓缓打量着周围。

  这道观并不大,也就是前后两进。前头一进的正中是供着三清的三清殿,香火并不旺盛;两边各有一侧殿,名老君殿、紫微殿;三殿中间是一座碑亭,大概写着道观建造缘由及捐建者生平。后一进隐约有人影晃动,大约是道士、道童之类。

  丹娘道:“哪位部曲大兄去里头问问,可有干净的寮舍,让九娘歇息片刻?”

  一个生着褐色眼珠的大汉站出来,将手中提着的食盒拿给旁边的部曲:“某去瞧瞧,九娘和这位小娘子且在前头拜一拜,稍等片刻。”

  王玫略颔首,在那碑亭面前逗留了一会儿,又去三清殿里跪拜了,而后对丹娘道:“我想独自一人在老君殿里静思片刻。将食盒也带进去,取些吃食,权作供奉罢。”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独处的机会,终于可以开始自己的暴食治愈计划了。

  丹娘双眉微锁,低声道:“九娘可得小心些,有什么事赶紧唤奴。奴就在殿外候着。”

  “里头又没什么人,哪里会有什么危险?”王玫不由得失笑。她这位贴身婢女,如今倒有些草木皆兵的意思了。

  于是,部曲们将食盒提了进去,又简单地走动了一番,果然未发现人影,这才安心地关上殿门,将王玫一人留在了老君殿内。

  王玫打开食盒,挑了些吃食点心放在供桌上,又跪在茵褥上稽首拜下,口中轻轻念道:“太上老君在上,护佑王家上下安康,远离小人算计。若这一回能避过那人渣的谋算,信女定会一直在家供奉老君香火。”说着,她突然忍不住微微勾起了嘴唇:曾记得似是哪位大家说过,国人从无稳定的宗教信仰,总是哪个显灵便信哪个,佛家也拜得、道家也拜得,甚至不知哪里来的山灵精怪大仙们也拜得。她又何尝不是如此?先前佛祖菩萨也拜过了,如今道家老君也拜过了,漫天神佛都被她苦求了一遭,或许总有一个显灵的罢。

  想到此,她站了起来,眯着眼睛看向地上的三个食盒,随意抱起一个,一边慢吞吞地在殿里转悠,一边吃了起来。

  这老君殿并不大,但墙壁上却绘了太上老君骑着青牛、领着小道童腾云驾雾的壁画。笔触宛如行云流水,那云雾也绘得氤氲非常,连她也看得出来这绘画之人定是大家。“没想到,这样破败的小道观里,竟也藏着名家画作,真是不可貌相。”

  “呵,没想到世家贵女竟抱着食盒进食,转眼间便吃下去三个橡子饼、两个蜜枣蒸饼,确实是人不可貌相。”

  背后传来一声轻笑,正在啃着鹭鸶饼的王玫吓了一跳,险些噎住,世家贵女风范霎时全无。好不容易捶了捶前胸,将那块鹭鸶饼吞了下去,她才小心翼翼地回头一看。便见老君像后头轻巧地跳下来一个有些眼熟的人:“你是……崔郎君?”许是他被老君像旁边垂落的帐幔遮住了,方才那些部曲竟然没有发现此处还藏着人。不过,既然是熟人,她也就没有必要将外头守着的丹娘与大汉们都喊进来了。

  那人挑了挑眉,浓密且凌乱的胡须里,只能看得清那双满含兴味的眼睛:“我都成了这幅模样,王娘子如何还能认得出来?”他的胡须又留了一个月,刻意一点也不曾打理,整张脸都已经不能见人了,居然还是被人认了出来,这可真是危险了。

  “你那双眼睛的形状,和阿实一模一样。”王玫答道。她也不知为什么,一见这个大胡子,立刻便联想到了大兴善寺廊墙上的礼佛图。老君殿里的壁画如此出色,遇到这位“艺术家”或者“狂士”也在情理之中。

  那崔郎君摸了一把脸上的胡子,喃喃道:“真能认得出来?”难不成,他又得换个地方了?突然,从他的腹部,传来一阵响亮的鸣声。他回过神,抚了抚饥饿如火烧的腹部,鼻子微微动了动,直勾勾地望向了王玫——手中的食盒。他终于知道,让自己从冥思中醒转过来的罪魁祸首是什么了。

  王玫忍不住看了过去:这一位是多久没吃了?然后,她发现那崔郎君又双目发亮地盯上了她怀里散发出阵阵香味的食盒,连忙指了指香案前放着的那两个大食盒:“那里头的吃食,崔郎君随意用罢。”她的暴食计划,就这样寿终正寝了。

  崔郎君大步地走过去,和她一样抱起了一个食盒,速度快又不失优雅地吃了起来。“这芝麻胡饼比起辅兴坊的胡饼也不遑多让了。咦,这环饼也很是不错,酥脆得很。唔,这饼饵略有些凉了,味道尚可。古楼子要趁热吃才好,幸好没有完全凉下来。咦,底下居然还有花折鹅糕、七返糕?”

  王玫见他边吃边评论,似是对这些吃食都很是了解,食欲也被带动得更旺盛了,不知不觉便空了大半个食盒,然后才发现自己好像吃得有些撑了。待会儿赵九还会带汤饼和蒸饼回来,她还能吃得下去么?或者,这具身体也只能装得下这么多了?想当年——好罢,好汉不提当年勇,就别再想当年了。

  崔郎君抬起首,目光略有些诡异地看了看她手里的食盒:“有这么好的胃口,居然还生得如此瘦弱……”说着,他便毫不客气地打开最后那个食盒:“竟然有几杯浆水?正好吃得渴了,你要喝什么浆水?”

  等一等,这些吃食浆水什么的,似乎都是她带来的?怎么此人却是反客为主了?王玫眨了眨眼睛,但对方这般自然的举止,她却奇异地并不觉得厌恶。许是他洒脱的风度让人实在生不出负面的情绪罢。“我要乌梅饮。”

  “那我便喝酪浆罢。啧,若是有些酒水便更好了。”

  两人趺坐在香案前的茵褥上,慢慢地饮起了浆水解渴。

  许是因为有过一面之缘,许是因为对方见过她狼狈不堪的样子,许是他的态度太过自然而然,王玫竟然觉得和这个称得上陌生人的男子这样安安静静地坐在这里,内心的焦虑和躁动便渐渐地消解了不少。两人这样坐着,既不觉得尴尬亦不觉得暧昧,仿佛认识多年的邻居或者同学一般,让她觉得格外放松。

  “阿实呢?怎么不见他?”

  “方才出去买吃食了。”

  “他才四五岁,你便如此放心么?”

  “有几个小道童会陪着他一同去。”崔郎君瞥了瞥对面的年轻女子,“王娘子怎么会跑到这大通坊来了?此处没什么好景致,也没什么出名的寺观,又是平民百姓聚居之处,寻常世家贵女都不会过来。”

  “原来这里是大通坊?”王玫勾起嘴唇。其实她完全不知道这大通坊究竟是哪里,但若是平民百姓聚居地,想必便是城南罢。“我只是让马车在这长安城里随意走一走,没想到便走到此处来了。不过,崔郎君方才所言,我并不认同。每一座里坊都是与众不同,又何必非要有什么好景致才能令人驻足观赏呢?”

  “啧,没想到王娘子的见解倒也与常人不似。”崔郎君摸着胡须笑了起来,“这话听着确实很有意思。”这和他的想法不谋而合。不论是名川大山还是路旁的野花蓬草,不管是繁盛都城还是乡间炊烟,都自有一番风致。这偌大的天下,是怎么走、怎么看,也看不尽的。

  “崔郎君是为了这里的壁画来的?离开大兴善寺,也是因为看够了那幅礼佛图?后来我阿兄阿嫂特地去了一趟,想向阿实致谢,没想到你们却已经走了。”

  “你不是已经谢过了么?又何必特地再谢一回?唔,那我便自作主张,将这食盒留下罢,算作给阿实的谢礼。往后你便不必提起那回事了——那又不是什么让人愉悦的事,又何必一而再再而三地提起来?反而凭生不快。”

  “也是。”王玫微微一笑。

  ☆、第三十六章 高人支招

  两人继续静静地对坐着,时不时饮一口浆水,听着外面隐约传来的说话声。

  或许是这样的气氛实在太平和,或许是内心的不安和郁怒已经积压得太久了,王玫突然生出了一种诉说的冲动。她垂下眼,握紧了手中盛浆水的陶杯:“崔郎君可否帮我出个主意?”

  “什么主意?摆脱那个大兴善寺出现的恶人的主意?”崔郎君挑起眉,他自然很快便联想到了大兴善寺中发生的事,“王娘子居然这么信得过我?你我也不过是第二回见面而已。”

  “能教养出阿实那样的孩儿,崔郎君的为人我自是信得过的。”王玫毫不犹豫地回答,“如今我被那恶人逼得实在走投无路,还请崔郎君帮我一帮。”

  “那你说罢,也算是偿还你两次施饭之恩。”说罢,崔郎君微微一怔,想起了自家儿子最近的口头禅,不禁失笑了。想必这王娘子确实与他们父子是有缘之人罢,不然也不会一再遇见,恩情也一还复一施,就如阿实所期望的那般,像是总也断不掉了。

  王玫便将她与元十九郎过去的纠葛简明地说了:“本是我当年错爱种下的因,却不料结出这般苦果。我又不想连累其他人,也只能拒绝兄长与他那位挚友的好意了。只是,那元十九以家族名声要挟,我如今不知该如何是好……所以今日才胡乱在街头到处逛,也好散散心。”

  崔郎君眯起了眼睛:元十九郎?这人他自是不陌生。作为北魏皇室之后,元家在世家中也算是门第颇高了。因同是鲜卑胡人,与长孙氏、宇文氏相比亦毫不逊色。只是在朝中的权势,远不如皇后娘家长孙氏,以及同样为北周皇室的宇文氏。五年前,年方十八岁的元十九考取进士科入第,虽不是甲第,但因是个年少才子,也轰动了长安城。随后他便娶了荥阳郑氏太学博士之女,表兄表妹、青梅竹马,亦是羡煞旁人。只是没想到,此人竟然是个始乱终弃、品性卑劣的伪君子。他的母亲也同样出身荥阳郑氏,与元郑氏是不同房的族姐妹,也算是绕着弯的远亲了。不过,只要思及自己竟然与这种人做了亲戚,怎么都觉得实在恶心得紧。男子汉大丈夫,便是玩弄计谋也应在朝堂之上或战场之中才是。对曾经耳鬓厮磨的女子使这种要挟伎俩,委实令人不齿。

  “那元十九手里拿着把柄,确实难办。”

  “是么?”王玫叹息了一声,垂下头,鸦发云鬓上的步摇轻轻一动。

  崔郎君看她有些垂头丧气,不禁浅浅一笑。他沉吟了一番,视线却不知为何落在她如云的乌发高髻上,那蝶翅下垂落红宝珠的步摇也似格外栩栩如生一般微微晃动着。察觉自己略有些失态,他默默地移开了目光:“虽然难办,却也并不是没有法子。”

  王玫立刻抬起头,双眼亮晶晶地望着他。

  崔郎君欣然接受了她期待而又钦佩的目光,笑道:“后头的老君像,便可救你。”

  王玫眨了眨眼睛:咦,她怎么有些听不懂?老君像?是要虔诚跪求太上老君显灵么?他不会出这么不靠谱的对策罢?

  崔郎君清咳了一声,似是看出她并没有转过弯来,继续道:“若你出家度为女冠,想必谁也不敢逼嫁于你。”

  “出家?女冠?”王玫一下子睁圆了眼睛,笑了起来,“没错,我怎么没想到呢?若是出家,不管是比丘尼还是女冠,便都能躲得过去了。等阿兄把元十九手里那些把柄解决了,再还俗便是。崔郎君果真机智,救我于苦难之中,大恩不言谢,受我一拜!”

  她立即向对面的人行了一个稽首大礼。这样的大恩,真是等同再造了。而且,这主意委实太妙了。既不会牵累家人,也不会惹人瞩目。不论是谁,都不会逼着一个尼姑或者女道士嫁人罢!毕竟那可是方外之人,逼迫太甚只会引出丑闻而已。出家,真是躲避逼嫁的不二法宝啊!

  崔郎君坦然受了她的大礼,不紧不慢地补上一句:“如你这般好吃之人,还是别想着出家成比丘尼了。女冠又不忌口,也不必苦修,每日静坐冥思一段时间还能平心静气、休养身体,正适合你。”

  听了他的话,王玫难得地脸红了:给恩人留下了“吃货”这个印象,实在是太毁形象了。不过,“吃货”便“吃货”罢,能吃能喝有什么不好的?反正,她这位恩人在她看来也似乎不在意什么形象——其实,说起来,她也就是偶尔暴食一番,兴致一来喜欢尝尝鲜而已。对吃食的追求,还真没有老饕那般挑剔。

  “崔郎君可有什么好的道观推荐?”收女道士的道观,她还不曾听说过。不论是佛家还是道家,出家之人总是男子多过女子的。而且,那些个偏僻寺观还不知会不会藏污纳垢什么的,她可不能贸然行动。

  “……连道观也须我来推荐?”崔郎君叹了口气,“好罢,送佛送到西。”他略想了想:“你家住在哪个里坊?找个离家中近些的道观,也方便与家人来往。其实,只要有度牒,你在家中修道亦无妨。”

  “不可。”王玫摇了摇首,“须得做出个模样来才行。既然要出家,便实实在在地出家,到道观中住一阵。以免那人渣又想出什么阴损计谋来祸害我们。”

  “你倒是小心,也好。”

  “我家住在宣平坊中。”

  “宣平坊?”崔郎君略加思索,以他对长安诸里坊的了解,自是毫不费力地便想到了最合适的地方,“从宣平坊出,往南经过三个里坊,便是青龙坊。那里的东南角有座青光观,虽然小巧,却是前朝时士族捐建,又有不少世家贵女曾在里头修行,颇有名气。而且,那里临近曲江池,去游玩散心也便宜些。”

  “青光观?我记下了。”王玫在心里念了几回那青光观的名字,自是欢喜不迭。

  就在这时,殿门外突然有人推动,响起了一个格外清脆的声音:“这位娘子,我认得你。你是王娘子身边的侍婢?王娘子也来了么?咦?她在这殿中冥思?真巧,我阿爷也在里头冥思呢!都坐了一天一夜了,还不肯用吃食。”

  丹娘有些慌张的回应也由远及近了:“阿实郎君此话当真?但先前部曲们在里头看了,怎么未见崔郎君……”说着,她赶紧推开了殿门,然后僵住了:原以为孤身一人在里头冥思的主人,可不正与一个虬髯汉子对坐?而且,两人身边的食盒都已经空了……

  王玫微笑着朝她颔颔首:“丹娘,遇到了熟人,便没有向你们示警。”

  丹娘有些不知该如何回应是好,低声道:“后头收拾出来了一间寮舍,九娘可想略作歇息?”

  “王娘子!”此时,拎着个食盒的崔简也走了进来,高兴极了,“想不到真的能在这里见着你!”

  “阿实。”王玫看他礼貌地朝自己行了个礼,这才走近前来,立即牵住他的手,“无妨,丹娘。我眼下不累,正好与阿实叙叙旧。”

  “是,婢子在这里守着……”

  “你也下去用些吃食,歇息片刻罢。”王玫笑得如沐春风,先前的郁色早已一扫而空。

  丹娘怔了怔,自是想到了什么,对着崔郎君行了一礼,便悄然退到庭院中了。真是三清道君护佑,让九娘遇到了贵人指点。若是这元十九之事能安然解决,九娘也不必彻夜难眠、强颜欢笑了罢。

  暮鼓声响起的时候,王玫才回到家中。

  她本想先去兄长的书房请罪道歉,但来迎她的大管事王荣却道七郎正在内堂。于是,她便径直去了内堂拜见父母兄长。她到的时候,除了仍在休养的嫂嫂崔氏之外,一家人都齐聚在内堂里。

  “阿爷、阿娘、阿兄,儿回来了。”

  “可算是回来了。”李氏嗔道,“阿娘以为你玩得都忘了时辰了,还担心你错过坊门关闭呢!”虽是这么说着,但她看起来似乎比玩了一天的女儿还要高兴些,伸手将女儿揽过来:“今日都去什么地方了?你在家中闷了这么久,也是时候出门逛一逛了。可怜见的,回长安都两个月了,连东市都没去过呢。”

  王珂勾了勾嘴唇:“阿兄也很是好奇。我将你带出去了,结果却一个人回来了,阿娘还以为我将你丢了,将我好一顿埋怨呢。”

  “对不住,阿兄。”王玫恳切地望着他,“我只是闷得慌了,所以才想散散心。没有告知阿兄就私自离开,是我的错。不过,我也没有特地去哪里,就是随便走了走。”

  王珂垂下眼,叹了口气:“罢了,此事不怨你。”他说的自是一语双关。是他忽略了妹妹的想法,一门心思地替她安排,却忘了询问她愿不愿意。倘若她确实不愿意,又与强嫁有何区别?不过,事已至此,再瞒着父亲母亲却是不该了。他日元十九上门要挟事发,父亲母亲只会更恼怒悲伤。

  于是,一家人用完夕食,孩子们都退下之后,王珂主动说起了近来发生之事。

  王奇、李氏先前被他们兄妹俩蒙在鼓中,但也多少看出了些不对劲。此时听了,自是勃然大怒。

  “元氏竖子!休想强娶我女儿!”一向性格温和的王奇也忍不住破口大骂,“我就算是拼了这张老脸,也要去元家问问元殿中侍御史!他们元家教出这么一个好儿子,便有什么好脸面么?!”

  而李氏更是气得红了眼睛:“郑氏欺人太甚!她以为自家儿子是什么珍宝不成!谁上赶着要?元十九那獠奴,谁看上他都是瞎了眼!还不知道他心里又存了什么肮脏心思!当初小郑氏助他得了文名,没几年便病死了!谁知道他又想拿玫娘做些什么事?!”

  王玫一边安抚她,一边在心里宽慰不幸受牵连的前身。仔细想想,当初那坠入爱河的少女哪里又有足够的冷静去揭开情郎甜言蜜语下的真面目?

  王珂双目微微翕张,沉声道:“元十九再执拗疯魔,也确实不会做于他无利之事。他定是觉得娶了九娘有利可图,方如此执着。”元月之时那番举动,或许只是心血来潮而已。那畜生确实做得出那般事体。但,大兴善寺之事……

  王玫也似是想到了什么,有些难以置信:“莫非,他知道我们家那次赴芙蓉宴,得贵主、郑夫人提携,阿兄又即将入仕?所以,他才想一箭双雕?”也并不是没有可能,此人为名为利便能始乱终弃,没有名利诱惑在前,他又怎会执着如斯?或许,在这名利与执念双重的引诱下,他才走到了如今这般地步!

  王珂弯了弯嘴唇,目光冰冷:“他若是续娶,应该也摆脱不了荥阳郑氏女。但郑氏给不了他更多,所以才费尽心思想找更合适的罢。阿娘,近来还有什么合适的五姓嫡支嫡女么?”

  李氏将近来赴宴所得的消息在脑中过了一遍:“初嫁嫡女自是看不上元家,归宗嫡女……门第权势上合适的,只有咱们玫娘。”五姓女幼承庭训,多与五姓子联姻,自是相敬如宾。和离归宗女很少,而寡妇归宗因无子而再嫁者也并不算太多。何况,嫡支嫡女也就那么几个房头而已,分支嫡女倒很是不少。不过,元十九那畜生也看不上罢!

  “原来如此。”王玫略作思索,“不过,阿爷、阿娘、阿兄不必担心。今日闲逛长安城又遇到了崔小郎君父子。崔郎君给我出了个主意,我觉得很是不错。眼下,也只有我暂时出家,才能避开元十九的胁迫了。”

  “出家?”李氏忙握住她的手,“我的儿!阿娘怎么舍得让你出家!”

  “阿娘,我只是暂时出家,而且是为女冠,连忌口都不必,也不辛苦。”王玫微微一笑,“我相信阿兄,待阿兄将事情都解决之后,我再还俗回家不迟。”

  王奇、王珂皆沉吟了一会儿,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最好的对策:“此计甚好。”

  李氏犹豫半晌,也不得不同意了:“唉,你不愿在家中修行,阿娘天天去看你。”

  “儿不孝,让阿爷、阿娘、阿兄担心了。”王玫正色,向着父亲、母亲与兄长行了稽首大礼,认真道,“待儿回家,再为阿爷、阿娘尽孝。其他一切,皆交给阿兄了。”

  “你放心罢。”王珂低声道。他突然对那从未谋面的崔郎君父子有些好奇了。许是当局者迷,他竟未能想到出家这个主意。不得不说,有此急智之人,应当并非常人。到底是清河崔氏子,还是博陵崔氏子?

  ☆、第三十七章 道观生活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8页  当前第1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9/13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世家再醮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