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世家再醮记_分节阅读_第97节
小说作者:华飞白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73 KB   上传时间:2015-03-17 13:15:43

王玫听得之后,心中微微一沉,同时却不免觉得讽刺。同安大长公主的言下之意,便是她也能听得出来——崔蕙娘无论是身份或是才貌,无疑都比祁县王氏女更胜一筹。因此,她便暗示说这孩子与晋王差着辈分,警告真定长公主别搅了她的打算。

真定长公主抬起眼,瞥向那祁县王氏小娘子,唇角微勾:“蕙娘、芝娘都是我和阿嫂心爱的嫡长孙女,恨不得将她们在家里多留几年呢,又哪里舍得眼下就将她们定出去。就算姑母那头有合适的小郎君,我们这做女家的,也得好好挑剔一番方可。”

“说得是。小娘子的婚事,可须得看准了方好。”同安大长公主满意地颔首道。

“姑母累了罢,好生歇息,儿便不打扰了。”真定长公主起身告退。王玫也行了大礼,随着她缓步而出。

同安大长公主目送她们离去,眯起双眼,对给她捏肩膀的王氏小娘子道:“五娘且安心罢。晋阳、衡山也不过是与晋王感情太好,所以今日才有些失态罢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要圣人、皇后殿下答应了这桩婚事,便是成了。”

王五娘垂首,脸羞得通红,一时说不出话来。

同安大长公主将她揽进怀里,叹道:“晋王虽身子稍弱些,性情却很不错。你若能成为晋王妃,咱们祁县王氏也算是又能保住两代了。”不知她想起了什么,目光有些悠远,而后又变得决绝:“倘若你也有个中进士的兄长,也不需我这般谋划了。不过,都说你八字贵重,说不得,便是个有大造化的。”

待到离开院子之后,王玫便见真定长公主紧紧攥起双拳,蛾眉倒竖起来。

“叔母。”于是,她上前几步,稳稳地搀扶着她,低声道,“叔母可需歇息片刻?”

“不必!”真定长公主郁怒地扫了那院落一眼,冷笑道,“她以为,谁家小娘子都像她那族孙女那般恨嫁,只盯着晋王不放不成?!哼,有心想嫁入宗室,也得看看有没有那个享福的命!!”

王玫心中一凛。虽然明白这不过是真定长公主的怒语,但曾经的历史,可不就是一语成谶么?

☆、第一百二十五章 荐医入宫

“叔母,不如儿去请阿家过来?”王玫扶着真定长公主走了一段路,听见前头乐舞杂戏的热闹之后,不由得低声询问道。不论是谁,如果在自己生辰之时遭人猜忌警告,恐怕都会气恼之极。便是她也觉着,若是真定长公主勉强自己压下怒火,接着笑容晏晏地去招待一群姊妹侄女,也实在是太过委屈了。

“就算我能丢下那群姊妹侄女不管,你阿家也不可能抛下数十名外命妇。”闻言,真定长公主怒色稍减了几分,“放心罢,我从来都不是任人欺侮的。她虽是嫡亲的姑母,但在我生辰之时给我添堵,我也不介意彻底坏了她的盘算。”

王玫点了点头,又低声道:“因成婚时邀了王方翼当傧相的缘故,大长公主似是对咱们家有些不满。祁县王氏如今与儿娘家也断了往来,先前还曾将四郎与儿阿兄关在公主府外空等一日。儿方才也担心,若那王氏小娘子成了晋王妃,恐怕到时候咱们与晋王就疏远了。”不论自家叔母是否已经心有成算,她都应该上些眼药,将同安大长公主莫名其妙的迁怒点出来。

真定长公主挑起眉:“原来如此。我还道她怎么就挑了咱们崔家拿捏,却不想还曾发生过这种事。好孩子,此事你很该早些与我、阿嫂说才是。”

“四郎当时只说能与王方翼交好便够了,儿也想不到同安大长公主竟会在今天……”

“往后你须得更上些心。你们尚且年轻着呢,有什么事情多与我们说一说也是应有之义。”

“是儿疏忽了。”

真定长公主神情微霁,又笑道:“祁县王氏,如今也不过尔尔。许是因没法子可想了,我那姑母才紧紧捏着晋王的婚事不愿放手。倘若姑父、表兄还在,也断不至于如此。王方翼……确实辈分有差,不然也是个不错的郎君。”

王玫心里也一叹:她与崔渊都曾想过将卢十一娘说给王方翼。但他的婚事到底拿捏在同安大长公主手中,恐怕多有波折,因此也不方便像崔泓那般直接挑明了。不过,若是郎有情妾有意,便是再多冒几分险亦是值得的。

两人正说着话,几位崔芝娘身边的婢女匆匆寻了过来,急道:“贵主,晋阳公主突发气疾。娘子已经命人扶贵主到附近的院落里歇息,但咳嗽实在止不住……”

“莫慌。兕子的气疾是胎里带来的,不及皇后殿下严重。且去将前几日刚安置下来的几位佛医、道医请过去,替她诊脉。再拿我的帖子去太医院请人,务必让他们速速赶过来。”真定长公主三言两语便安排妥当,又携着王玫去探望晋阳公主。

与刚见面时相较,晋阳公主的脸色越发苍白了些,咳嗽得很厉害,连呼吸似乎也有些勉强。衡山公主已经哭得双目红肿,显然吓坏了。真定长公主心疼地将她揽进怀里,又握住晋阳公主的柔荑,哄道:“幼娘莫担心,姑母最近正想荐些佛医、道医入宫给阿嫂瞧一瞧。他们都已经在别院里住下了,很快便会过来替兕子诊脉开方了。”

“果……果真?还是……还是姑母想……想得周到。”晋阳公主闻言,挣扎着说了几句话,又连连咳嗽起来。

“当然。兕子的病情与阿嫂很是相似。倘若那些佛医、道医将你治好了,说不得阿嫂的病也会有起色。”真定长公主道,“原本我还让子由四处寻访药王,想着待药王答应出山诊治之后,再将这些佛医、道医一同举荐入宫。如今,恐怕是等不得了。”

“姑母……说,说得是。试……试一试也好。”晋阳公主又道。

“阿姊别说话了。”衡山公主哭道。

真定长公主也摇首道:“兕子别着急!”

晋阳公主勉强控制住了情绪,但咳嗽却仍是止不住。

王玫原本不知长孙皇后、晋阳公主患的气疾指的是哮喘。如今见她咳嗽连连,立即将崔芝娘带到一旁,轻声问:“方才晋阳公主是在何处引发的气疾?芝娘可记得周围有什么花草树木?”如今已经过了杨柳絮四处飘飞的时候,又下过几场雨,空气应该很是洁净才是。且上午游园时晋阳公主仍是好好的,也不见她有什么过敏的症候。由此可见,最大的可能是她近距离接触了花朵,因吸入花粉而引发了哮喘。

“方才我们见芍药开得好,便去剪了几朵簪戴……”崔芝娘回道。小姑娘也受到了惊吓,脸色都有些变了。

王玫握了握她的手以示宽慰,又立即将她头上簪的芍药取了下来,转身见衡山公主、晋阳公主仍然簪着花朵,便道:“叔母、两位贵主,还请听儿一言。气疾这种症候,最是受不得鲜花、杨柳飞絮、脂粉、香饼等物。不如且将簪花取下来,熄了屋内的熏香?”

真定长公主素来信任她,便做主让两位小公主摘下了簪花,又安排她们换了身洁净衣裳。她自己也洗净了妆容,仆婢们更是手脚飞快地将房内徐徐吐露香气的炉子搬了出去。果然,不多时,晋阳公主的咳嗽便略微平息了些,饮了些雪梨蜜水之后更是舒畅许多。

衡山公主惊奇极了,睁圆了乌黑的眼睛望着王玫,忽道:“表嫂不是太原王氏女么?怎么还懂得医术?”

“回贵主,我曾因将养的缘故出家作女冠,得了一位医术道法皆精深的道长指点。”王玫微微一笑,回道,“气疾需在洁净之地养病,方会渐渐好转。不知晋阳公主是否在杨柳絮飘飞之时,气疾发作得更频繁?”

“是呢。”衡山公主回道,“阿娘也在前一阵病得格外重些。”

晋阳公主润了润喉,又仔细看了王玫几眼,双目微红,道:“姑母……或许,阿娘的病症,果然能有法子治了。”

真定长公主颔首:“兕子尽管放心罢。九娘只是随着道医学了些养生之术,便知道这气疾的症候该如何缓解。想必那些道医、佛医定能有更好的法子。不过,九娘一向是福运不错的,到时候我会将她一起带进宫去探望阿嫂。”

王玫没想到自己竟能这么快便有机会见一见那位闻名后世的贤后,不由得垂目思索起来。她依然不明白为何长孙皇后能拖着病体坚持到如今,历史又因她而产生了什么变化。但,不论如何,有她在,对李世民、李承乾、李泰、李治父子几个都是好事。或许,贞观盛世能延续更长的时间,高宗时期的宫闱之乱也会来得更迟一些。

这时候,仆婢已经引着几位道医、佛医过来了。因都是出家之人,也不拘泥于男女之别,既有道士、比丘,也有女冠、比丘尼。王玫扫了一眼,并未发现观主的身影,却愕然见到另一位熟人——那位身着缁衣的比丘尼抬首,对着她双手合十行礼,又唱了一声佛号。可不正是去年她寄居的长秋尼寺的主持,灵和法师。

灵和法师虽自谦医术不佳,但毕竟曾经救过她的性命,想必医术也颇为不凡。王玫本以为这辈子可能都没有再见的机会,却不曾料到,如今竟能又一次见着她。偏偏之前她也并没有得到任何有关她入京的消息。当然,此时此刻并不是叙旧的时候,既然身在别院之中,便不愁不能寻个合适的时间约谈。

几位道士、比丘、女冠、比丘尼都上前给晋阳公主诊脉。而后,其中一位道士便行礼道:“贵主此疾为胎中所带,实为顽固之症。且容贫道与几位道友辨症之后,再为贵主开方治疗。”

真定长公主应道:“有劳诸位了。常年为兕子调养身体的太医待会儿也会赶过来。”说罢,她又低声吩咐王玫遣人去将青光观观主请过来:“兕子的病若能有些起色,想必皇后殿下的痼疾也能比照着治疗。其他人暂且不提,姑母的医术我却是信得过的。”

王玫点头,立即出去安排不提。待仆婢离开后,她远远便见李十三娘带着一群公主过来探望,于是上前将她们拦了下来,说了一番病体不宜惊动之类的话。丹阳长公主、衡阳长公主便将一众姊妹侄女们领开了,长乐公主、城阳公主却坚持想进去探望。这两位是嫡亲的姊姊,头上不曾簪鲜花,脂粉香气也并不浓厚,王玫便没有阻拦,放了她们进去。

不多时,崔渊、崔滔又带了几位年轻男子疾步行来,王玫与李十三娘便退避到房内的屏风后。太子李承乾是乘着檐子过来的,晋王李治体弱,缀在众人后头。而其他几位,王玫偏偏一个也不认得。

李十三娘压低声音道:“那是魏王(李泰)、吴王(李恪)、齐王(李佑)、蜀王(李愔)、蒋王(李恽)、越王(李贞)、纪王(李慎)。”年纪大些的皇子今日都来了,只有年幼的十三郎赵王李福以及尚未受封的十四郎李明未至。

一连串的封号,王玫一时记不下来,便只问道:“魏王与吴王是?”魏王李泰是必须认得的,至于吴王李恪似乎很得李世民看重,险些取李治而代之被立为太子,也需要看着眼熟方可。

李十三娘笑道:“生得最俊秀、年纪最长的便是吴王了。魏王……生得像舅父赵国公。欧阳公曾调侃赵国公,浑似‘面团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8页  当前第9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7/13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世家再醮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