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农门妇_分节阅读_第73节
小说作者:欣欣向荣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   上传时间:2015-07-11 13:25:41

碧青抬头看着他:“说起来,凤林是你的表弟吧。”

崔九没好气的道:“少跟爷说这些没用的,爷如今是上了贼船,想下去也不可能了,你就说,怎么办吧?”

碧青终于松了口气,要是崔九咬死了不帮自己,即便自己计划的再周祥,也没用,崔九说的是这里是重兵把守的天牢,崔家是重刑犯,不可能轻易就把人救出去。

苏全快步进了书房,低声道:“殿下,天牢传出消息,凤林少爷好像得了天花。”

天花?慕容湛一惊:“太医可去瞧过了?”

苏全点头:“瞧过了,是太医院院正亲自带人去的,确定就是天花,人都烧迷了,出了一身的花儿,都没人样儿了,这是恶疾,怕传播开来,不可收拾,万岁爷下旨叫拖出去埋了,估摸这会儿人已经埋了。”

慕容湛点点头,忽的叹了口气:“这么着死,倒省得挨一刀,至少留了个全尸。”见苏全欲言又止不禁道:“有什么话就说,吞吞吐吐做什么?”

苏全:“有件事,奴才不知该不该跟殿下禀告,昨儿九爷跟沈姑娘去了一趟天牢,探了凤林少爷,姑娘给凤林少爷做了碗凉皮子。”

慕容湛一愣:“老九跟她去了天牢?老九去还罢了,说起来凤林是表弟,她去做什么?不说她从不跟崔家走动吗。”

苏全:“奴才这也纳闷呢 ,凤林少爷之前虽跟王二郎交好,可沈姑娘跟他却没见过几面儿,如今崔家这样儿,大家避之不及,不知沈姑娘怎么想的,倒去探监了。”

慕容湛目光闪了闪:“她心眼儿好,想是觉得凤林可怜才去的,可这时候去着实不妥,你拿着我的帖儿去趟大理寺,此事不易宣扬,尤其不能让人知道她去过。”

苏全道:“此事恐怕不好隐瞒。”

太子:“谁说隐瞒了,只不过是老九去瞧了凤林一趟,叫家里的丫头做了些吃食,便父皇知道也无妨。”

苏全顿时就明白过来,是啊,崔家再不济,跟皇家的关系也切不断,九爷自来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主子,去天牢探监也算不得什么,就算皇上知道了,说不准还会说九爷至情至性呢,谁也说不出什么来,不过,沈姑娘去天牢做什么,还真让人想不透。

崔九以为自己死了,可是现在却感觉身上一阵冷,一阵热的难受,莫非自己到了阴间,正在受地狱之火的煎熬,可怎么又觉着冷呢。隐约听见人说话的声音,像是师姑……

“大师,凤林怎么还不醒,您给我的那个药,别真是毒药吧。”

武陵先生道:“不可胡言。”跟净远大师道:“丫头着急救人,大师莫介意才是。”

净远大师:“阿弥陀佛,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沈施主慈悲为怀,老衲怎会介意,崔施主身体虚弱,那药虽无毒,却性烈,恐崔施主的身体受不住,才到此时仍昏睡不醒,只需稍带些时候,自会醒转。”

这里是普惠寺后的桃林,有一个茅舍,本是普惠大师以往的闭关清修之处,碧青把凤林救出来之后,连夜出京送来了普惠寺。普惠寺是佛门,后头的茅舍又极为隐蔽,故此把人藏在这里最为妥帖。

崔九本想跟过来,碧青怕事情败露,让他在京里头待些日子,虽说这件事看起来做的天衣无缝,可也难说会有疏漏之处,崔九在京里坐镇更稳妥些,自己带着儿子以礼佛之名住进普惠寺,也不会惹人怀疑。

当初知道凤林进了天牢,碧青就在苦思怎么救他出来,救出来如何安置?倒是没想到老和尚会帮这个忙。

净 远大师的医术虽比不上李神医,用药上却有独到之处,早年曾游历西域,得了些不一样的药材,这个类似天花的药,就是西域一种花儿,无色,无味,吃下去,就会 产生跟天花一样的症状,却并不是天花,只需多喝清水,便会好转。缺点是会落下麻子,可比起丢了命,落下几个麻子,又算什么。

大概是受了太后皇后的恩,老和尚心里过不去,这才冒险帮自己,只是人是救出来了,也需尽快送走,在普惠寺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碧青跟冬月又给凤林灌了些水下去,却见凤林忽的睁开了眼,碧青大喜:“你醒了,觉得如何?”

凤林定定望着碧青,半晌儿方喃喃的道:“怎么黄泉也有个师姑……”

碧青好气又好笑,掐了他一下:“傻啊,什么黄泉,这里是普惠寺。”

崔凤林半天才回过神来:“难道我没死。”

碧青:“死什么,才多大就想着死。”

崔凤林仿佛找到了真实感,眼睛眨了眨,眼泪落了下来,碧青给他擦了去:“哭什么,男子汉流血不流泪,哭鼻子可叫人笑话。”

崔凤林拼命坐了起来,身体有些虚,却仍撑着跪在地上 :“凤林谢师姑的救命之恩。”

武陵先生道:“世上再无崔凤林,人言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你熬过了死劫,往后定能长命百岁,不如就叫常生吧。”

凤林点点头:“常生谢先生赐名。”

碧 青扶他起来:“若觉着还成,师姑这就叫人送你去雁门,普惠寺虽清静,到底不如雁门稳妥,咱家在雁门城里开了铺子,跟胡人做买卖,小五在哪儿呢,小五虽做事 妥帖,到底不识字少,再说,狗娃子在武陵源呢,他也不能老早雁门待着,你去了,正好接替他当雁门的大掌柜,等过些年,事情淡了,再回来也就无妨了,你乐意 不?”

崔凤林两眼含泪:“常生蒙师姑相救,往后跟崔家再无干系,常生以后都听师姑的。”

碧青道:“你也别叫我师姑了,就叫姑姑吧。”崔凤林点点头,叫了声姑姑,一个头磕了下去。

碧青忙扶起他:“行了,别磕头了,刚好些还得养着呢。”转身看向二郎跟陆超说:“你们俩一路小心,速去速回。”二郎跟陆超点头应了。崔凤林拜别众人,跟着二郎陆超从后门出普惠寺,上马车奔着雁门方向去了。

望着马车没影了,碧青抬头才发现,暗夜不知不觉就过去了,缕缕晨曦从云层透出来 ,不过一会儿功夫,朝阳就升了起来,普惠寺里响起了咚咚的钟声,忽有所感,低声道:“朝升暮落,晨钟暮鼓,人生也不过匆匆百年罢了。”

武陵先生道:“丫头何出此言?”

碧青笑了:“听见寺里的晨钟,有感而发。”

先生摇头失笑:“师傅还当你这丫头看破红尘想出家了呢。”

碧青摇摇头:“丫头是个俗人,明知红尘事多,却仍然会义无反顾的跳下去,七情六欲,丫头一样都看不破,故此,这辈子只能当个俗人了。”

“阿弥陀佛,入世修行也是修行,沈施主慈悲为怀,广济众生,必结善果。”

碧 青道:“大师就别忽悠我了,倒是有件事儿要跟大师商议,深州数年大旱,民不聊生,老百姓多逃荒在外,深州的和尚也都跑没影儿了,寺庙荒芜,杜大人有意在深 州城外重建寺庙,之前我在深州置下数百倾荒地,若大师有心,碧青愿捐出百亩,赠与普惠寺,就当为深州百姓祈福了。”

阿弥陀佛老和尚眼睛都亮了:“沈施主善心济世,老衲替天下芸芸众生谢沈施主了。”

碧青:“您别忙着谢我,咱们可先说好了,地我是捐了,别的还是照着老规矩来。”

净远大师双手合十:“就依施主。”

忽听见儿子的哭声,碧青也顾不上这儿了,忙往里头跑,她儿子其实蛮乖的,这一宿跟着她从京城折腾到普惠寺,都没哭闹,这会儿估摸是饿了。

进了禅房,就见冬月正手忙脚乱的哄她儿子呢,可小家伙就是不买账,干嚎了一会儿,小脑袋在冬月怀里拱了拱,小嘴撅着,一个劲儿的往冬月胸前撇,冬月顿时满脸通红。

碧青接过来,解开衣裳,小家伙吃着了奶,终于安静了下来,碧青一只手抱着小家伙,另一只手把尿布换了,冬月拿着换下来的尿布,莫头跑外头洗去了。

碧青好笑的摇摇头,低头看着儿子,小家伙越长越像他爹了,两道眉毛粗黑粗黑的,跟他爹一个样儿,这趟去京城也没见着大郎,也不知蛮牛想不想她们娘俩,要不,还是再去一趟吧,这一晃孩子都半岁了,连个正经儿名儿还没有呢,再不去,没准蛮牛把她们娘俩忘了。

碧青在普惠寺住了两天,把深州的事跟老和尚交代明白了,就带着儿子去京城了,住的还是师傅内城的小院,叫贵伯去给大郎送信儿。

大郎根本不知道他媳妇儿来一趟又走了,还当刚来呢,一听小媳妇儿带着儿子来了,欢喜的不行。一想到小媳妇儿,哪还有别的心思啊,营里的事儿交给安大牛跟常六,莫头就跑回来了。

进门的时候,碧青正喂儿子吃奶,小家伙如今越来越能吃了,还特别护食,吃一边儿的时候,小手还得拽着另外一边儿,生怕给人抢了去。

碧青看了会儿儿子,抬头见大郎站在门边儿上,直眉瞪眼的盯着自己,再一瞧,哪是盯着自己,是盯着自己怀里吃奶的儿子呢,眼珠子都不带动一下的,仔细瞧,眼里仿佛有两道火光,碧青忍不住想起了阴山里的饿狼。

小家伙终于吃饱了,打了个小哈气,本来眼睛都快闭上了,却一眼瞅见过来的大郎,顿时警惕起来,眼睛瞪的老大,看了大郎一会儿,哇一声哭了起来,小手下意识护着自己的饭碗。

这么大的孩子根本不认人,之所以如此,完全是下意识的反应,可大郎却不乐意了,心说,这小子到底是不是自己亲生儿子啊,为了这小子,他爹可是系脖吃了一年素,这会儿好容易能开斋了,这小子又钻出来坏他爹的好事儿。

碧青见孩子哭得厉害,跟大郎道:“你先出去待会儿,孩子认生。”

好容易见着小媳妇儿,大郎哪舍得出去啊,问他媳妇儿:“这小子吃饱了不?”碧青点点:“吃饱了。”

大郎伸手把小子抱过来,小家伙哭得声嘶力竭,碧青刚想去抱回来,蛮牛已经抱着孩子出去了,直接塞到江婆婆怀里,回来,关门,落锁,那个利落劲儿,碧青还没弄清楚怎么回事,已经给蛮牛按到了床上,接着,身上的衣裳就报销了 ,顷刻间,便给大郎剥成了白羊……

碧青听见儿子的哭声,推他,哪推的开,碧青急道:“儿子哭呢,你让我去瞧瞧他。”

大郎直接堵住媳妇儿小嘴,亲了起来,心说,吃饱喝足还哭什么,这会儿谁也别想跟自己抢媳妇儿,儿子也不成 。

碧青好气又好笑的看着紧紧抱着自己,又揉又啃的蛮牛,想想也是,有了儿子以后,自己的注意力都在小家伙身上,对大郎难免有些忽视,自己都快不记得,当初千里奔雁门去的那股子不顾一切的劲儿了,那时在她心里,大郎远比肚子里的儿子重要的多。

为 了儿子冷淡丈夫,外头如果再有诱因,男人很容易出轨,想到此,碧青忽然警惕起来,尤其,蛮牛如今可不一样了,以前就是个庄稼汉子,现在却是军功在身的校 尉,等太后丧期一过,论功行赏,说不准真能封个将军,就算蛮牛心里只有自己,可架不住外头有人惦记着啊,所以,还是得把自己男人拢住了最要紧。听着儿子不 哭了,也放了心,主动圈住大郎的胳膊,亲了上去……

大郎过了晌午就家来了,一直折腾到天快黑,才心满意足的放过小媳妇儿,这家伙身体好,耐力强,加上憋了一年,这一开荤,把碧青折腾的都快散架了,浑身每一块骨头,每一块肉都是疼的,两条腿都有些合不起来了……

好在蛮牛还知道疼人,不叫下人伺候,自己扛了大木桶进来,一桶一桶的注满热水,把小媳妇儿抱进去,让小媳妇儿泡着,他自己给小媳妇儿洗头发。

有些笨手苯脚的,时不时就拽的碧青疼一下,可碧青却不吭声,男人伺候自己的时候,就得鼓励,这样以后才能形成习惯。

大郎费了半天劲儿,才把小媳妇儿的头发洗干净,抹了把汗,一低头,瞅见小媳妇儿泡在水里的身子,眼睛都直了。

映着烛火, 白的透亮,生了儿子,小媳妇儿胖了一些,再不是过去那个瘦的没几两肉的小丫头了,腰身细软,两腿修长,那白腻腻的奶,子,大郎忽觉有些燥,手深进水里把小媳妇儿捞了出来……

热水泡的很舒服,碧青都快睡着了,却忽然给蛮牛捞出来,顿时醒了,睁开眼人已经躺在了床上……

不是儿子哭闹不休,蛮牛还不放过自己呢,而且,这屋里也实在没法儿待了,地上都是水,帐子也扯掉了一半,床上的被褥都湿了,碧青的衣裳都成了一片一片的破布,跟台风过境似的。

大郎拿被子把碧青一裹抱到了西屋,换好衣裳,给儿子喂奶,江婆婆带着红着脸的冬月冬时去收拾寝室。

一进去,冬月跟冬时就傻了,冬月低声道:“莫非姑娘跟姑爷打架了不成,怎弄的像拆房子。”

冬时点头:“不是姑爷打咱们姑娘了吧,刚在外头院里,好像都听见姑娘声儿了。”

江婆婆笑了起来:“等你两个丫头嫁了人就知道了,姑爷这是稀罕姑娘呢,这么着才恩爱,要是你不理我,我不理你的,叫什么夫妻啊,估摸再过不久,咱家又该添小主子了。”

三人说话声音虽小,西屋里却也听的见,饶是碧青一张老脸,也忍不住通红,白了大郎一眼,小声道:“都是你,折腾起来就没个完,也不怕叫人笑话。”

大郎却不以为意:“咱是正经两口子,怕啥。”说着盯着儿子看,小家伙声嘶力竭的哭了半天,早累了,这会儿吃着奶就睡过去了,红扑扑的小脸蛋,不时抽搭抽搭,可爱的不行。

大郎这个当爹的稀罕起来,伸手过去要摸儿子的脸蛋儿,却给碧青一巴掌打了下去:“刚睡着,你那手跟锉刀似的,摸疼了又该哭了,这会儿稀罕了,刚怎么舍得把儿子抱出去的 。”

大郎挨着媳妇儿坐下,一起看着儿子,听见碧青的话,咕哝了一句:“一年没抱媳妇儿了,你那么喂,奶,俺哪里忍得住。”见小媳妇儿眼睛有些睁不开,悄悄把小媳妇儿揽在自己怀里。抱着媳妇儿儿子,大郎顿时觉得,这一刻拿什么给他都不换,想着,忍不住咧开嘴笑了起来。

转过天一早,大郎去了兵营,如今兵营的事儿多,不能总在家待着,碧青在炕上躺到晌午,才勉强起来,浑身仍有些酸疼,也就不想干别的,叫冬月把炕桌挪下去,炕沿儿上挡了几个枕头,把儿子放在炕上,让他爬着玩。

小家伙前些日子刚学会爬,这才几天,竟然熟了,两条小腿蹬着,爬的飞快,小家伙来回怕了两趟,就嫌炕太小了,想往炕下头爬,可惜江婆婆跟碧青在两头堵着,冬月在中间,还有枕头,小家伙刚要越过枕头,就会给抱回来,可小家伙仍然锲而不舍的往坑下爬。

爬了几趟没成功,终于失去耐心,一屁股坐在炕上,大眼睛瞪着碧青,仿佛知道是自己娘使的坏,小嘴咿咿呀呀的指控自己的无良老娘。

碧青觉得好笑,眨眨眼无辜的道:“你瞪着娘干什么,是你自己爬不下去。”小家伙撇撇嘴,哇一声哭了起来。

江婆婆心疼的抱起来,一边儿哄,一边儿道:“姑娘也真是,哥儿才多大,就这么逗他,哥儿不哭了,娘娘坏……”小家伙仿佛听懂了,咿咿呀呀的指着碧青,大眼睛里含着泪花儿,那样儿要多可爱有多可爱。

碧青正逗孩子玩呢,忽贵伯进来道:“姑娘,外头兵部侍郎的夫人来了,说有事跟姑娘商量。”

这是什么鬼?自己根本不认识这什么侍郎夫人啊。

江贵道:“兵部侍郎娶的是赫连家的姑奶奶,淑妃娘娘的妹子。”

碧青点点头,原来是赫连家的啊,崔家完了,赫连家也长不了,这时候闭门在家思过,没准皇上念及赫连家的军功,心一软,放过赫连一族了,也未可知,这时候跑自己这儿来干什么。

更何况,自己昨儿才进京,今儿就来了,莫非一直盯着自己了,想起前两天把凤林运出去,不禁出了一身冷汗,莫非给人知道了,知道了不告发,跑这儿来做什么,不可能被人知道。

凤林的事是崔九帮的忙,为了不留下把柄,特意找了个刚死的犯人代替,再说,便真露了出去,也不该是侍郎夫人登门啊,倒要真好奇这位侍郎夫人来做什么?

想到此,便道:“请夫人进来吧。”

侍郎夫人多方打听,才知道王大郎家住在这儿,是个不大起眼的小院,想起王大郎是个庄稼汉子出身,北征之前还是个大头兵呢,就这个小院,估摸都是北征回来新置下的,也不知借了多少外债。

不是老爷子发话,就凭王大郎一个庄稼汉,哪能攀上赫连家的高枝儿呢,更何况,王大郎还娶了媳妇儿。

可 别看王大郎就是个种地的,命却好,这次北征,屡立奇功,都说万岁爷会封个将军,二十多岁就能封将军,可着大齐也没有过,就算是赫连家,也没有二十多岁的将 军,皇上有意扶植新生势力,故此,大郎这个将军十有八九会封 。老爷子的意思是把王大郎拉拢过来,如果王大郎成了赫连家的女婿,赫连家岂不如虎添翼。

赫连家嫡出的孙女就如玉一个,已经嫁了九皇子为妃,却还有个庶出的,配个王大郎也算下嫁了。只不过,赫连家的女儿就算是庶出也不能给人做小,所以,今儿她来见王大郎的媳妇儿,就是想让王大郎的媳妇儿自己下堂求去,也省的阻了丈夫的前程。

一个乡下没见识的妇人,根本不用自己费劲,稍微一吓唬,再给几个钱,事儿就成了,要不是赵勇说王大郎不会休妻,自己也不用跑这一趟了。

在她想来,自己一个侍郎夫人都亲自登门了,王大郎的乡下媳妇儿,还不赶紧的迎出来,却没想,等了半天,还是刚那个管家,不过,这个管家瞧着倒不像没见过市面的。

江贵微微躬身:“我们家姑娘请夫人进去。”

姑娘?侍郎夫人愣了一下,心说,怎么是姑娘,就算摆谱也该是夫人啊!扶着婆子的手,走了进去。

小院收拾的倒是挺规整,过二门直接进了后宅,本以为王大郎的媳妇儿,怎么也得迎出来,可廊子下就看见俩丫头,丫头穿着青花袄裤,梳着大辫子,很是干净利落,这么一比,仿佛自己跟前的丫头都仿佛被比下去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9页  当前第7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3/11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农门妇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