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农门妇_分节阅读_第90节
小说作者:欣欣向荣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   上传时间:2015-07-11 13:25:41

碧青一愣,听贵伯说,开春的时候成材的婆婆病了,成材寻不着好郎中跑来小院,跪在地上直给贵伯磕头,脑袋都磕出了血,贵伯寻了熟人,请了位太医给他婆婆瞧了,也不顶用。

成材的婆婆年纪大了,加上这些年饥一顿饱一顿的,没少受罪,如今眼看着生活安定,日子也好了起来,就再也撑不住了。

这人啊,苦难的时候就靠一口气儿撑着,多苦多难,咬着牙关也能挺下来,可就怕难过去,这难一过去,咬住的牙关一松劲儿,人就垮了,跟拦河的堤坝一般,开了口子,河水倾泻而下,就再也堵不住了。

堪堪熬过了一夏,刚入秋的时候没了,成材哭的上气不接下气,贵伯说当时瞧成材那样儿,都怕他想不开跟着婆婆去了,大病了一场,生意也耽搁了,这会儿怎么跑城门来了。

碧青推开车门,成材看见碧青,噗通就跪下了,怀里头还抱着一个骨灰坛子,碧青忙叫贵伯扶他起来:“好好的跪什么?”

成材道:“俺婆婆临死最后的愿望就是埋在家乡,俺不能让婆婆死不瞑目,俺想回乡。”

碧青想了想:“你想跟着大军南下?”

成材点点头:“俺爹娘都是南蛮子杀的,俺想给爹娘报仇,也能把婆婆埋回家乡。”

碧青想了想:“你先起来,这事儿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清楚的,咱们家去再说。”成材这才起来,跟着碧青的车回了小院。

这一晃都十月中了,天也冷了起来,净远老和尚十月初才把驱虫丸做好,十月初四,皇上就下旨招大郎回京,封平南将军,安大牛常六封威武将军为先锋,择吉日率大军南下。

这次因为知道的早,有所准备,比起上次北征强的多,可碧青这心里仍然七上八下的不安生,战场上变数太多,就没有稳操胜券的时候,哪怕准备的再充足,也可能出现意外,尤其南境气候湿热,易生瘟疫,丛林中更是危机重重,一不小心命就没了。

自己这次也不能跟上回似的不管不顾的跟去,家里有个大的,肚子里还有个小的,这一大一小都离不开她,所以,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多准备些东西。

陆超跟大郎去了,震天雷刚研发成功,具体性能应用没人比陆超更清楚,碧青本来不想让陆超去,毕竟战场上太危险,若陆超有个闪失,碧兰怎么办,可陆超一定去,说年纪不小了,想建功立业,回来好娶碧兰。

碧青知道这不过托词,陆超若想建功立业,从北胡回来,慕容湛就曾延揽他们父子,可父子二人执意要回武陵源,这才几年,怎么就想起建功立业了,想是怕大郎不熟悉震天雷,才跟去的。

师傅说男人志在四方,总圈在跟前不成,得出去历练,小海如此,陆超也一样,年少去各处走走见识见识,没什么不好,陆明钧也是这个意思,执意让陆超跟去。

碧青不同意也没用,大郎走的时候陆超偷偷跟去了,如今是大郎跟前的小兵,比起熟知震天雷的陆超,成材也相当有用。

当初帮成材的时候,碧青真没想到有一天会用上他,成材是南境人,他家的村子就在丛林边儿上,对于丛林的地形,南白呢的气候环境,比谁都熟,在南边有他跟着会好的多。

可成材不是陆超,而且成材有蛮人血统,从他眼珠的颜色就能看出来,这让碧青颇有顾虑,想来想去把崔九找了来。

上回去北胡,是太子慕容湛监军,此次南征监军却是崔九,皇上的意思很明显,就是为了振奋军心,都知道战场凶险,也都知道崔九是皇上最宠的皇子,这次派了崔九任监军,就是告诉南征的兵士们,皇上必胜的决心。

还有一个,碧青觉得是为了宝藏,赫连家富可敌国的宝藏,如果真在南境,即使知道大郎无仕途之心,皇上也不放心,所以才派了崔九跟去。

皇上是明君,可只要坐在那个九龙御坐上以后,就不得不处处提防,其实挺可悲的,听师傅说,皇上从深州回来就病了,如今还没好利落呢。

这是大齐的最高机密,师傅之所以知道是因为皇上召师傅进宫议事,至于议什么?估计十有八九是储君的事。

皇上只要觉得自己身体不好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个,即使慕容湛这个太子做的十足完美,皇上依旧不放心,对于自己的选择也存着一些疑心。

究其原因,大概是因太子对原太子妃所出孩儿的偏爱,让皇上有些不满意,碧青真心觉得,皇上管的太宽了,对崔家的打击到了这份上,也差不多算赶尽杀绝了,就一个女流之辈能怎么着。

更何况,肚子里的孩子也是他的亲皇孙,娘是谁?有这么难以接受吗 ,非把太子逼得毫无人性才满意不成。

师傅回来不久,太子良娣就悬梁自尽了,这大概是交换条件,想保住储君之位就只能牺牲老婆,新生的孩子交给太子妃赵氏抚养。

碧青忍不住想,在这一连串的变故中新任太子妃赵氏出演了什么角色,恐怕并不简单吧,宫斗大戏从来不是她们这样的平民老百姓能想明白的,所以还是敬而远之的好……

☆、第101章

这一晃有半年不见崔九了,这小子身上有了差事,再不是过去闲的没事儿到处晃的纨绔皇子了,这猛地一进来,碧青险些没认出来,个子窜了个高儿,人也有气势多了,鼻子下头青青一族小胡子,看上去颇有几分成熟之感,大概是刚从衙门过来,身上还穿着皇子的袍服,很是威严。

碧青不禁愣了楞,崔九却不见外,一进来大马金刀的就往炕上一坐,拿起桌上的茶就要喝,给碧青一把夺了去,叫冬月给他倒茶,心说刚进来的时候瞧着还挺像那么回事,这一坐下就原形毕露了。

崔九道:“小气劲儿,爷喝一口能死啊。”

碧青白了他一眼, 对于这小子不拘小节的习惯深恶痛绝。

冬月给他端了茶来,崔九灌了半碗叹了口气:“还是咱武陵源的麦子茶对味儿,我府里的早都喝完了,这阵子忙,也没得空回武陵源拿。”

冬月道:“不用拿了,姑娘准备了好几麻袋呢,不过不是麦子茶是荷叶茶,姑娘说南边热,喝麦子茶不合适,荷叶茶正好,热的时候喝上一碗,免得中暑。”

崔九道:“哪这么热了,江南我也去过几趟,四季如春,舒服着呢,再说,如今这都几儿了,进了十一月就冬底下了,再热能热到哪儿去。”

碧 青道:“不是给你们这时候喝的,就算再快,南下这一路怎么也得走俩月,你们到的时候正是最舒服的时候,不冷不热的,再过几个月可就热起来了,那边儿湿气 大,大齐的兵多是北方人,恐不习惯,听大郎说,当初在南边打仗,去的时候是十万大军,回来的不过三万之数,死的七万人里有大半都是不习惯南境湿热的环境病 死的。”

崔九眼睛都瞪大了:“真的假的?爷还当这回是混了个美差呢,跟着大军去江南溜达一圈回来弄个大功,封个铁帽子王什么的,听你一说,爷这哪是美差啊,简直玩命去了,弄不好小命就得仍南边儿。”

碧青白了他一眼:“都像你这么贪生怕死还打什么仗啊,投降得了,把你们慕容家的江山拱手送给南蛮孟氏,就不用怕丢你的小命了。”

崔九道:“你当爷傻啊,真要是亡了国,谁还拿爷当回事儿啊,头一个掉脑袋的就是爷这样的皇族。”

碧青:“既然知道还怕什么?”

崔 九一梗脖子:“谁怕了,这不是你跟前吗,爷还不能发发牢骚啊,你不知道,爷在外头装的正儿八经,都快累死了,可我太子哥说了,对那些大臣就得那样儿,我要 是嬉皮笑脸的,他们谁也不拿我当回事儿,所以爷的板着脸,一点儿笑模样儿都不能露出来,如今还让爷监军,爷这命咋就这么苦呢。”

崔 九几句话说的,冬月冬时都捂着嘴笑了起来,碧青道:“行了,别发牢骚了,发了也没用,你父皇都下旨了,你还能抗旨不成,今儿找你来是有正经儿事。”说着, 便把成材的事儿告诉了他:“成材是南边人,熟悉南边的地势,本来是个很好的向导,可他有蛮族血统,贸然放到大军里,怕不妥当。”

崔 九略沉吟道:“听昌陵先生说,南蛮也不都是坏人,本来南蛮一族就是南境的土族,有属于他们自己的部落首领,蛮族以女子为尊,部落首领多是女子,男子稀少, 故此会跟边境的大齐百姓通婚,有蛮族血统的南境人,也不算新鲜,只不过蛮族都是女子,平常守着部落过日子还成,真要是有外族侵略,打起仗来,根本不是对 手,更何况是岭南孟氏,孟氏一族盘踞岭南百年之久,手下骄兵悍将众多,打一个小小的蛮族还不跟砍瓜切菜一般容易。”

碧青道:“你是说蛮族另有首领,作乱的只不过是孟氏一族?”

崔九点点头:“南蛮的土族在边境已经有好几百年了,孟氏退居南蛮之前,南境太平着呢,从无战祸。”

碧青点点头:“原来如此,这么说成材跟着大军并无不妥了。”

崔九摇摇头:“即便如此,成材随军也不好,不过,让他跟在我身边儿就简单多了,我这个监军大多时候都在后头,就让他当我的随从吧,用他的时候借调过去就成。”

碧青点点头:“也只能如此了。”

崔九忽想起什么:“爷听说陆超那小子这回也去?”

碧青皱了皱眉:“你做什么总跟他过不去。”

崔九翻了个白眼:“什么爷跟他过不去,是他跟爷过不去好不好,那小子一见我就跟炸了毛的鸡似的,当爷贼一样防着。”

碧青没好气的道:“你要不总惦记着碧兰,陆超能这样吧。”

崔九摸摸鼻子:“当初你把碧兰嫁给我不就结了,赫连如玉一死,不就省碧兰一个了吗,爷那些相好的也早都散了,爷如今专情的很呢。”

噗……碧青一口水都喷了出来,崔九一窜跳了起来:“我说你怎么回事儿,打击报复啊。”

碧青笑道:“对不住,实在是你的话太可笑,我没忍住。”

崔九没好气的道:“哪儿可笑了,爷专情怎么就可笑了。”

碧青见他真恼了似的,跟冬月道:“今晚上咱们吃什么?”

冬月道:“姑娘刚不说天冷,正适宜吃涮锅吗,刚奴婢切好了羊肉,等姑爷一回来,往铜锅里夹了红炭就能吃了。”

涮锅儿?崔九眼睛一亮:“爷今儿可算来着了,就知道你这儿有好吃的。”忽听外头大郎的声儿:“什么好吃的?”

棉帘子掀起,进来仨黑脸大汉,大郎打头,后头是安大牛跟常六,安大牛跟常六俩人常去武陵源,跟碧青早就混熟了,大郎当他们是兄弟,碧青自然也另眼相看,让着两人坐下。两人叫了声嫂子,见了礼才坐下。

碧青道:“正说吃涮锅呢。”

大郎道:“今儿天冷,这会儿都崩雪星子了,吃涮锅正好,暖和,温上一壶酒,咱哥几个今儿喝个痛快,等大军开拔,可就得戒酒了。”

安大牛跟常六笑起来:“过年的时候在武陵源吃了一回涮锅,俺馋到现在呢,今儿正好解解馋儿,只不过,嫂子,这肉管不管够啊,俺们哥俩可能吃。”

碧青笑道“放开肚子吃,酒肉今儿都管够,只要你们不怕撑坏了肚子,吃多少都成。”叫冬月去点锅子,就在堂屋支开桌子,把棉门帘子卸下来。

等锅子点着端上来,外头的雪也大了,屋子角点了炭盆子,还守着一个烧的旺旺的铜锅子,锅里的水咕嘟咕嘟开着,把屋里寻的暖融融,一点儿也不觉得冷。

入了冬就没什么青菜了,也就是入冬前储藏的大白菜,扒开外头的老帮,连帮带叶的削成大块,放进锅里烫一下捞出来,就着芝麻酱料儿,碧青觉得比肉都好吃。

不过,眼前这几位都是肉食动物,桌子上那一盆大白菜端上来半天了,还没动呢,羊肉却已经下去好几盆了,不是预备的多,真供不上这几位吃。

吃的差不多了,崔九才想起桌子上还有别的,指了指桌上那盆奇怪的东西道:“这是什么?怎没见过?”

大郎道:“倒是忘了,这是武陵源做的粉条子,搁在锅里煮熟了,劲道着呢,涮锅吃差些,跟肉块炖到一切,才好吃,你们尝尝。”说着把半盆粉条都倒进了锅里。

开春一场雨,换来了深州的大丰收,因整个深州推广种的都是番薯,加上尝到了甜头的冀州百姓,都开始种番薯,以至于,今年秋天番薯大丰收。

就在去年人们还当番薯是好东西,不过一年的功夫就臭遍大街了,今年刚开春的时候,官府就贴了告示,今年番薯可顶田税,但官府不会再现银收番薯。

可老百姓去年尝了甜头,存着侥幸心理,万一官府还收呢,岂不是赚了,加上番薯产量高,种别的庄稼总觉着不合适,故此,今年除了武陵源跟王家村,整个冀州种的还是番薯。

这东西多了,就不值钱了,什么都一样,更何况,番薯本来就是值钱的东西,番薯太多,朝廷不收,家里吃不完,很多人家都开始拿番薯喂猪。去年番薯藤还都是好的呢,今年番薯都喂猪了,番薯藤堆在地头上挖了坑直接沤肥,没人再想着吃了。

就在家家户户都愁番薯怎么处理的时候,王记开始收番薯了,不止冀州收,深州府也开始收,深州府的王记铺子是入秋才开的,开张第一件事就是收番薯。

王记给的价不高,远远赶不上之前官府收的价格,但此一时彼一时,去年番薯还是稀罕东西呢,自然价高,如今都喂猪了,谁还当好的,给钱就卖吧。

更何况,王记给的钱也还算说得过去,桌子这一盆是武陵源制粉条的作坊做出来的,武陵源家家户户只要炖肉,都会放一把,冀州府的王记铺子里也有的卖。

入了冬,柳泉居推出一系列炖菜,里头就有粉条,一开始就有钱人家会去王记铺子买,后来老百姓发现这东西便宜还好吃,也开始买。

如今冀州深州的王记铺子里,粉条可算紧俏货,武陵源作坊里的工人分成两班,没日没夜的干,才勉强供上卖,深州那边儿还总断货,。

碧青正想匀出些熟练工去深州盖个作坊,以后收了番薯直接制了就卖,简单多了,省的还得从冀州这边儿往深州运。

等调理顺了,碧青还打算发到雁门的铺子去,胡地冷,胡人又爱吃肉,大冷天吃上一碗猪肉炖粉条子,立马就能暖和起来,这可是个长久买卖……

☆、第102章

  尝过之后,崔九爱上了粉条,不是前头吃了太多肉,这一盆粉条都不一定能够他吃的,吃完了还把剩下的都捎走了。

冬时撇撇嘴:“每次来都连吃带拿的,还皇子呢。”

碧青笑了起来:“放心,他拿走咱也不吃亏。”想也知道,崔九一定会拿给慕容湛,太子殿下吃过之后,粉条就会成为各家争相购买的东西,等京里的老百姓都吃上了粉条,往后收多少番薯都不怕了。

大军马上就要开拔,这次分开跟上次不一样,虽然碧青仍然揪心,却比上次强的多,八个多月的大肚子,大郎不敢再冒失胡来,只能对着小媳妇儿亲了又亲,大手摸着她的肚子,感受自己闺女时不时踢动的小脚。

廊子外的灯影儿照在窗户上,能看出外头的雪仿佛大了些,点点的雪星子连成了片,却无声无息的。

炕烧的很热,屋里一点儿都不冷,碧青握住大郎的手,抬起脑袋看着他:“要是雪太大了,是不是大军就不开拔了?”碧青知道自,己这话问的天真,可是她就是存着侥幸,想他晚些走,哪怕晚一天也好。

大郎低头亲了她一口:“傻话,大军开拔的时辰都是钦天监一早算好的,怎能更改,而且,这时候不走的话,再有一个月就封河了。”

碧青愣了愣:“还得坐船吗?”

大郎点点头:“不坐船怎么南下。”

自己竟然忘了这个,可不是嘛,古代没有火车飞机,南北交通靠的就是船:“若坐船,那年你回来怎么从冀州过的?”

大郎道:“那时快进腊月了,南边儿暖和能走船,咱们北边儿却已经冰天雪地,故此,半截上得岸,取道冀州回京,俺才能得空家去看看。”

碧青好奇的道:“那你晕不晕船?”

大 郎点点头:“俺北边儿人哪儿做过船啊,最摇晃的就是牛车了,头一回上船的时候,俺跟安大牛常六几个,肠子都快吐出来了,赶上河上有些风浪,就觉天旋地转, 扶着船舷都站不住,这么一路坐下去,渐渐也就适应了,后来进了海,俺才知道,河里那点儿风浪实在算不得啥,海里的风浪才怕人呢,一个浪头过来把船都能掀翻 了。”

说着,忽然得意的道:“媳妇儿,外头人都说你聪明见识多,可你肯定没见过海对不对。”他的声音有些孩子气的得意。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9页  当前第9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0/11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农门妇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