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君心应犹在_分节阅读_第72节
小说作者:华灯初裳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525 KB   上传时间:2015-07-24 13:32:55

  待崔莞自恍惚中回过神,赫然发现自己已站在了木亭之中。

  王樊止弦,笑吟吟的望着崔莞泛起一丝愕然的容颜,温声说道:“阿挽擅琴,何不与我合奏一曲,以尽雅兴?”

  崔莞自是想回绝,不过,犹豫片刻,她迟疑的颔首应邀。

  她虽破了曾信一局,难保接下来不会再有谋算,与王樊合奏,便是出了什么意外,亦不只有她一人遭殃。再者,有王樊在,曾信与萧之谦未必敢动心思。

  于情于理,她都不应拒绝。

  崔莞心绪一动即止,慢慢走到右侧的长几后落座,与王樊一般抬手抚上琴弦。

  熟悉的触感如流水,哗哗涌来,她抑制不住曲起纤指,轻轻一勾,悠扬的琴音自指下倾泄而出,随即,婉转的筝声蜿蜒附上。

  琴音如泉,筝声似岳,绵延交缠,来回荡于半空之中,原本空灵的乐曲,仿若有了魂,有了魄,不再似一副立于眼前的山水之画。

  此时此刻,人在画中行,清风徐徐,高山流水,身临其境。

  众人不由痴了,醉了,纷纷转头,怔怔望着木亭中那两道昂然的身影。

  便是曾信,也无例外。

  一曲尽,王樊仍是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样,崔莞的面色,却隐隐透着一丝微不可察的苍白。

  她忽的站起身,向王樊一礼,几乎是落荒而逃般匆匆步下木亭,绕过九曲白玉渠,走入桃林,竟就这般不告而别。

  “来去自如,阿挽真不愧为士也。”

  王樊一声赞叹,打消了众人心中的不悦,也阻断了曾信借题发挥的手段,他向萧之谦轻轻点了点头,也随在崔莞之后,转身离去。

  而王樊一走,原本还雅趣盎然的流觞诗会便散了,众人纷纷起身告辞,相继离去。

  萧之谦虽是一脸含笑,可待人离尽,他扫了一下几乎尚未动过美酒佳肴,神情阴冷的剜了曾信一眼,拂袖而去。

  他好不容易才邀到王樊,正打算借此令萧氏与王氏攀上一丝交情,却让曾信这蠢货尽数毁了。若非族中有命,让他扶持曾信,他当真不愿再见这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废物!

  以曾信的眼光,岂会揣测不出萧之谦的心思。

  霎时间,他的面色,时青时白,哪怕心中觉得屈辱,也不得不快步追上前,折腰谄媚,以求萧之谦消气。

  崔莞并不知晓自己这番举止,竟让萧之谦的心血付诸东流,她出了萧氏别院后,便静静的缩在车厢一角,阖目沉思。

  方才那一曲高山流水,仿若一道曙光,划破了长久以来笼在心头的迷雾,她似乎忆起了一些事,一些早已尘封许久的……往事。

☆、第一百八十二章 往事朦胧愿成空(中)

    春风徐徐,连天碧湖中水波粼粼,芙蕖摇曳,临湖的八角亭里,一红一白两道纤细的身影,红琴白画,说不出的宁静惬意,可那一声声委婉清幽的琴音却是时断时续,时续时断,直至戛然而止。

  “阿姐,为何此处我总转不好音?”抚琴的红裳少女缩手回袖,一张虽未长开,却已初显端丽之姿的容颜上秀眉颦蹙,双腮微微鼓起,令人止不住心生爱怜。

  坐在一旁的执笔作画的白裳少女,云鬓香腮,不似红裳少女那般飞扬明媚,宛如一片月华,温婉如水。

  她慢慢勾勒完最后一笔,将手中紫毫搁置在山字形笔架上,抬眸笑道:“我可不善琴,若不,你去问问阿然?”

  “阿姐!”提及“阿然”二字,红裳少女不由撅起唇,羞恼的道:“谁会去寻那块又臭又硬的顽石?”

  虽是这般说着,可她那白皙的双颊悄然泛起一丝桃红,在一袭绯红如火的华裳衬托下,灿如朝霞映雪。

  白裳少女轻笑出声,垂下的眸中却忽的闪过一丝旁人不觉的冷意。

  闻及笑声,红裳少女又羞又赧,噌的一下站起身,纤足踏着高齿木屐,哒哒哒的便往亭外走。

  白裳少女一脸无奈,也起身追上前去,一把抓住她翻飞的长袖,柔声劝道:“我不过就这么一说,你又何必置气?若真不愿去,那不去便是了。”

  温婉轻柔的声音,抚平了红裳少女心中的羞恼,她反握住那双扯在袖上的手,低低的道:“阿姐,我未与你置气,又怎会与你置气呢?我只是,只是……”只是半晌,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她面色涨红一片。

  “好了,我知晓你的心思。”白裳少女一笑,不欲再多言,牵着她一同朝前走去。

  湖中碧水一下一下,轻拍着堤岸,仿若为两人足下的屐声陪衬一般。

  两人行到一片临湖的竹林边,苍竹青翠茂盛,恰好挡住了另一条青石道上来来去去,为远行打点忙碌的侍婢与仆从。

  “阿莞。”白裳少女掩在长袖下的素手慢慢蜷曲,低低的说道:“再过不久,你便要及笄了,姑父姑母打算与王氏议亲,议的是你与阿然。”

  她的声音有些沙哑,沉冷,与平素里温柔的语调截然不同。

  可惜,那红裳少女,也就是年少的崔莞,早在闻及议亲一事时,心便乱了,全然听不出她的异常。

  崔莞瞪大了一双满是惊愕的杏眸,磕磕巴巴的道:“阿姐,你,你是说,父亲与母亲,议亲?”

  “是为你议亲。”白裳少女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松开她的手,慢慢走到堤岸边缘,临湖远眺。

  崔莞怔了片刻,也随之走上前,与她并肩而立,耳中却不断回响着方才那一番话,心如小鹿,砰砰乱撞。

  两人就这般静静的站着,心中各有所思。

  良久,白裳少女侧过头,轻轻唤道:“阿莞。”

  这一声叫唤,令崔莞仿若受到惊吓一般,身子微微一颤,倏的转头看向她,羞赧的道:“阿姐,怎么了?”

  白裳女子盯着崔莞宛若桃夭吐蕊的容颜,低低一笑,缓缓抬起手,慢慢说道:“你可知,五年之前,我已心悦阿然……”

  崔莞被耳旁之言一震,尚未来得及做反应,顿觉后背一股推力,紧接着身子一歪,眼中那张秀美含笑的容颜一晃,噗通一声,冰寒彻骨——

  “啊——”

  崔莞尖叫一声,猛地坐起身子,苍白的面容上神情惊恐,额角鬓边汗水淋漓。

  “阿兄!”睡得也不甚安稳的萧谨闻声,一咕噜自榻上爬起,连棉履都未来得及套上,赤着脚便推门而出,冲向崔莞的寝屋,可惜,临了却被阻于门外。

  “阿兄,阿兄!”萧谨顾不得许多,小手不停地拍着门,便是另一栋竹楼中的岑娘也被惊醒,披着外裳,手持灯笼匆匆赶来,她身后还跟着几名手持棍棒的家仆侍婢。

  “出了何事?”岑娘的目光掠过萧谨焦急的面容,看向紧闭的门扉。

  “大概阿兄又做噩梦了罢。”萧谨咬着下唇,一双圆眸中含满忧虑。

  又?噩梦?岑娘柳眉轻蹙,“何时开始?”

  “莫约是……”萧谨侧头一思,迟疑的道:“莫约是三日之前,阿兄外出归来之后。”

  他到底是个孩童,夜中睡得香甜,头一回闻及,乃是在恍惚之中,故而不敢确认,不过第二夜便听得清晰多了,白日里问过崔莞,方知她是噩梦之故。

  而今夜许是心中含忧,原本入夜即眠的萧谨翻来覆去,竟难以阖眼,待到月上树梢方觉有些迷糊之际,果然又闻及了崔莞的叫声。

  三日,岑娘双眸微眯,若有所思,她欲再问,却听耳旁“吱呀”一声轻响,紧闭的门扉骤然打开,崔莞憔悴却异常平静的脸庞映入众人眼中。

  萧谨一喜,扑上前搂着崔莞,“阿兄,你没事罢?”

  映着灯笼中明亮的烛光,崔莞仍显苍白的面容上流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伸手轻轻拍了拍萧谨的肩膀,道:“无事,阿谨不必担心。”说着抬眸看向沉默的岑娘,“劳烦了。”

  岑娘静静的打量了她一眼,见确实无碍,便颔首沉声说道:“若不适,便唤郎中前来一诊。”

  崔莞摇头,“不必,无非是梦魇罢了。”

  如此,岑娘也不节外生枝,叮咛几句便转身,将跟上来的家仆侍婢打发离去,自己也缓步回了屋。

  待四下渐渐恢复沉寂,萧谨也劝得一步三回头的离去后,崔莞合上了门,慢慢走到竹榻旁坐下,一双清冷的眸子一眨不眨的盯着来回摇曳的烛火,心思翻涌。

  当日与王樊合奏一曲高山流水之后,她便忆起了一些琐碎的往事,原本那场看不清的梦境,亦渐渐明晰起来,她看清了那白裳少女的容貌,却始终记不起姓名为何。

  便如现在,她知晓了自己并非举目无亲,却偏偏不知亲在何处。

  只是,梦中那袭绯红华服,并非寻常世家女郎可穿着,或许……她真如王樊所言,是出自清河崔氏?

  那名白裳姑子,便是害她的凶手?

  还有议亲的……阿然,莫非就是王樊?

  纷乱的思绪缠绕不清,崔莞唇角绽出一抹苦涩,这些记忆,于两世为人的她而言,实在太过遥远了。

  她抬手揉了揉泛疼的额角,心中暗暗决定,待天明之后,前去匀子府邸拜师之前,先寻王樊旁敲侧击一番。

  虽不一定能得知所求,至少,可落一个心安。

☆、第一百八十三章 往事朦胧愿成空(下) 为种一个卜卜大爷加更

    夜尽天明,踏着破晓的曦光,崔莞并未乘坐马车,而是就这般一步一步,以足丈量着庄子至临淄城中的距离。

  宽敞平坦的官道两旁,与她一般赶早入城的农户百姓,或驭着自家牛车,或只身担着装满蔬果的藤筐,一张张饱经风霜,黝黑粗糙脸庞上,洋溢着憨厚满足的笑容。

  连年风调雨顺,食果腹,衣蔽体,便是百姓最大的期盼。

  崔莞的目光扫过四下赶路的众人,最终落于足下虽平坦的黄土道上。

  她的路,走到何处才是尽头?

  苏醒以来,崔莞心中第一次涌起茫然之感。

  寻曾信复仇,将上一世欺辱她的人尽数踏入污泥中,这是崔莞从未动摇过的念头,也正是这一道念头,支撑着她一路行过自雍城行到临淄,从一名默默无闻的小姑子,一跃成为声名远扬的“雍城崔挽”。

  而今,王樊的出现,失而复得的朦胧记忆,难以言明的身世之谜……一件又一件,如汹涌的潮水,彻底冲乱了她原本沉寂的心。

  崔莞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继而缓缓呼出,可素来管用的法子,此时此刻却已无法使纷乱的心绪复平,沉静。

  “噫,小郎身姿清贵,衣着华丽,何以一人独行?”

  一道低沉沙哑,略显沧桑的声音自崔莞右侧传来,她侧首一看,却见一辆牛车缓缓驶在莫约五步之外。

  驭车的是一名莫约六十出头,发须斑白的老汉,肤色黝黑,脸纹如菊,一双眼眸却炯炯有神,满是好奇的盯着崔莞,憨憨笑道:“小郎若不嫌弃,可在老朽车上歇一歇脚。”

  “多谢老丈。”崔莞微微一笑,双手一叉,便转身快步走到缓慢的牛车旁,将袍角一掀,灵巧的跃坐上了牛车。

  这辆牛车并非是平日里用于载人之用,无车厢,车架后便是三块木板拼凑而成的板车,此时装满了老汉自家出产的农货,一股泥土腥气萦鼻而来。

  出了庄子一路行到此处,崔莞双足确实隐隐泛酸,不过,最终令她决定搭乘牛车的,是那老汉憨厚的面容,似足了仍留在雍城的老赵。

  思及老赵,崔莞心中不由一叹,当初她曾言,待安顿好后便会将老赵夫妇携到身旁,可谁也不曾料到,在齐郡会发生如此多的事端。

  以至于如今连她也失了自由之身,便更谈不上安顿了。

  只是,战乱将起,无论如何,还是需得想方设法,将老赵夫妇二人安置到妥善之处。

  想到此处,崔莞又忆起了上一世,南城之战,太子中伏,战死沙场一事……

  或许,她应寻个恰当的时机,与刘珩细谈一番了。

  “小郎不知要前往何处?”原本不想打扰崔莞沉思的老汉,瞟了眼愈来愈近的城门,只好出声问道。

  崔莞骤然回神,先是看了一眼老汉,再转头望向近在咫尺的巍峨城门,笑道:“此处便好,多谢老丈携带一程。”说罢她便轻巧的跃下了已停稳当,候在一旁准备入城的牛车。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7页  当前第7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2/12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君心应犹在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