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回到古代开产科_分节阅读_第104节
小说作者:苏芷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611 KB   上传时间:2015-08-10 13:24:32

老王妃闻言,只笑着道:“你这家伙,你不说,难道我还不留你们不成,客人还在呢,我能让客人空着肚子来,空着肚子去的?”

众人闻言只都哈哈哈的笑了起来,丫鬟们忙着去厨房传膳去了。李氏有些不好意思的扫了一眼刘七巧,她从来没在大户人家吃过饭,自然也不知道在大户人家吃饭的规矩。听说这种人家规矩都是极严的,李氏着实很害怕自己犯了什么忌讳,便开口道:“老祖宗留饭,自然是不敢辞的,只是家里头还有一个小的,还等着我回去张罗午饭。”

刘七巧知道李氏的心思,便只上前轻抚了一下她的肩膀道:“娘,老太太这边没什么了不得的规矩,你放心好了。”

王妃就坐在李氏的旁边,便转身对李氏道:“其实今儿请你来,也不光只为了说这么一个好消息,不知道七巧有没有跟您透露过,我打算收了她当义女。”李氏本想接口回话,那边王妃只继续道:“一来,我没生过女儿,虽说有几个庶女,如今大了也都要嫁了。二来,七巧跟我实在投缘,若不是她,我如今也不能这么安稳舒坦。说句大实话,她确实也是一个好姑娘,你们老刘家虽然世代是给王府帮佣的,可毕竟不是家生子,她如今放着有了身子的娘,进来服侍我,那我自然是要拿她当亲闺女一样疼爱的。”

李氏本就是一个极温婉的女人,在这一点上面她和王妃两个可以拜把子,所以听王妃这么说,只感激道:“我这闺女,我也是从小疼到大的,可我们家毕竟根基在那边,不管如何疼她,她也都只是小家小户的闺女,这亲事、这出嫁,我们就是卯足了劲儿,也只有这么个排场,上回她也跟我说了,我私下只觉得过意不去,我们家靠着王府庇佑,才能有今天,如今又要处处沾着王府的光,以后七巧是我的闺女,便也是太太您的闺女。”

王妃见李氏如此识大体,又好说话,只高兴的连连点头,笑着道:“那以后我们之间便也是姐妹了,你只管留下来用了午膳,再让七巧带着你到院子里四处逛逛,走一走瞧一瞧,我如今是月份大了,越发懒怠了,也就不陪你了。”

李氏在王府吃过了午饭,又得了老王妃和王妃的一堆赏赐,那边又安排了下人马车,将李氏送回家。刘七巧只一直送到了门口,见李氏上了马车走了,才折返回府上。

刘七巧回到院中,正巧碰见绿柳带着几个小丫鬟从玉荷院出来,见了刘七巧只笑嘻嘻的迎上去,命那两个小丫鬟自己办差去了。刘七巧见绿柳一派大丫鬟的作风,也不由笑了起来道:“绿柳姐姐,几日不见,越发气派了。”

绿柳只啐了一口刘七巧,拉着她的手往一旁的凉亭里聊天去,笑着道:“老虎不在家,猴子当大王罢了。”

刘七巧被她这个比喻给逗笑了,只正色道:“听说前边打仗打的差不多了,世子爷就要回来了呢。”

绿柳说着,只悄悄的凑到刘七巧的耳边道:“我偷偷的告诉你,你可别告诉别人。”

刘七巧见她神神叨叨的样子,也不由就好奇了起来,只将耳朵给凑了过去,那边绿柳瞧着四下无人,便小声道:“我瞧知书的样子,像是有了,前几日吃饭的时候看她什么东西也没吃下去,只躲到没人的地方干呕了起来,我心里就奇怪了。”

刘七巧听绿柳这么说,顿时也觉得绿柳的判断应该不会有错的。但是王府有规矩,在没有嫡子嫡女之前,姨娘们是不准有庶子女的,这知书也不知道怎么就有了,只怕也是学了陈侧妃的那一招,把避子汤给倒了吧。

“那怎么办呢?她也没跟人说吗?”

“出了春月的事情,哪里还敢跟人说呢,虽说她们两个是老太太赏的,可每日的避子汤是少不了的,这怀上了总是不好说的,我看她是打算瞒着,等世子爷回来,讨了说法再跟老太太和太太说呢。”

刘七巧在外书房就职的时候,和知书是待过一段时间的,是一个懂礼数的姑娘,能识文断字,这样的丫鬟在王府里也是不多的,能跟着世子爷做了姨娘,虽然比不得外面正头太太,但一辈子富贵荣华那是铁定有的,怎么也偏偏在这个事情上糊涂了几分?如今世子爷算是个鳏夫,当初老王妃对春月的处置是去母留子,那么以后就算春月的孩子生了出来,这王府也决计不会有春月这个人,那孩子多半会是记名在将来世子爷续弦的那位少奶奶名下的。而如今知书这情况却是难办了……

刘七巧想了想,只觉得这事情委实难办,若是说了出去呢,逃不过一碗落胎药。要是不说出去,那肚子一天天的大起来,以后想瞒也瞒不过去了。

“她这事儿你们院子里还有谁知道?”

“我估摸着秋彤应该知道,我都知道了,她是服侍过老太太的人,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刘七巧只笑着道:“那你可别说,当时还是她跟春月一块服侍老太太的呢,春月都几个月了,她也没察觉出来,我看着她倒是一个没什么心思的简单人,未必会理会这些事情。”

这时候时辰也不早了,池塘上人来人往的小丫鬟们走过,刘七巧便辞别了绿柳,回了青莲院。刘七巧觉得,知书这事儿,是瞒不过去的,若是老太太知道了,见自己赏的人这么不老实,面上就先不过去了,赏一碗落胎药是铁板钉钉的事情,能不能还继续在世子爷面前服侍着都还两说。但王妃却是再温婉不过的人,没准还能给知书一条生路。

谁知这晚上吃过了晚膳,知书果真就自己过来了。见青梅和七巧都在厅里伺候着,只跪着不敢说话。王妃最近精力不殆,很少管王府的事情,见知书这般举动,自然也是非常奇怪的。

“你有什么话就直接说吧,青梅和七巧都是信得过的丫鬟,你和青梅还是从小一块长大的,有什么话不好当着她们的面说的。”

知书原本有些吞吞吐吐,听了王妃的话也顾不得其他,只重重的叩了叩头,泪流满面道:“奴婢鬼迷了心窍,想着能为世子爷生下一男半女,就倒了避子汤,如今已经有了两个多月的身孕,还请太太赏了我一碗落胎药,奴婢已经知错了。”

王妃一听,心上也不由一动,自己的儿子能有子嗣是好事情,可她也清楚王府的规矩,这孩子是万万不能生下来的,续弦还未进门,就已经有了庶长子,这都是家声极差没有门风的人家才能做出来的丑事,恭王府是万万不能这样的。

王妃纠结了半日,只开口道:“我知道你是个好的,你从小就跟在世子爷身边,感情也定然是同别人不一样的,你若是能长长久久的服侍他,我也是放心的,可规矩就是规矩,你如今犯了规矩,我却不能手软,这样吧,你自己做个选择,你和你腹中的孩子,只能有一个留在王府,你回去好好想一想,想清楚了再来找我。”

知书方才说的慷慨激昂,可听王妃这么说了之后,顿时整个人也就愣了。原来她指望着王妃是个软性子的,兴许听说她怀有身孕,会格外开恩一把,所以干脆先把错处认在了前头,只等着王妃宽恕了她。况且她料定如今王妃自己也有了身子,断然不会做这种损阴德的事情。

“太太开恩,奴婢真的知错了,奴婢不想离开世子爷,可是太太,世子爷已经二十二了,还没有个子嗣,奴婢……奴婢委实觉得可怜,奴婢是真心待世子爷的。”

王妃方才虽然狠下心说那一段出来,必定心里也是不好受的,如今听知书这么说,只觉得越发难受了起来,刘七巧知道王妃是个柔和的性子,想来被知书这么转来转去,又要转晕过去,她正打算开口接话,那边青梅却已经先开口道:“知书妹妹这话说的到奇怪了,这王府中那么多人,谁不是真心待世子爷好的?有几个丫鬟没心思要跟了世子爷了,不是我说,只怕一只手也数的过来的。那么多人之间,老太太偏偏挑了你和秋彤,这说明老太太觉得你是最知书达理的,就同你的名字一样,你如今背着主子做出了这样的事情,先是老太太面子上没光彩,若是被老太太知道了,头一个饶不了你的。”

知书一时被青梅数落的没话说,只低着头小声抽噎,想了想才开口道:“太太也是有身孕的,自然知道当一个母亲的心思,如今眼看着太太这就要生了,何必还要染上了这杀孽,倒是不好了。”

刘七巧方才听了青梅的话,已经觉得她战斗力爆表了,如今又听了知书这一席话,越发觉得这些从小在宅门中长大的丫鬟们,真真都是七窍玲珑心思,嘴巴就跟是暴雨梨花针的针筒一样,一张口就要飞出刺来的。

王妃被气得不轻,只歪在榻上捂着胸口喘出气,刘七巧这时也看不过去了,只冷笑一声道:“太太不必染上杀孽,这杀孽就由我来染罢了,我们乡下人,从来不信什么因果报应的。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你犯了规矩再先,如今还说出这么些不着调的话。你方才不是口口声声说是来讨落胎药的吗?一会儿我就差人给你送去。”

知书闻言,一张小脸已经白了一半,刘七巧毕竟也是和她共事过一段时间的,方才威风够了,见她没了气势,这才软下了声音道:“你瞧瞧那陈侧妃,前车之鉴就在眼前,你怎么就不长一点心眼呢?生孩子的机会多的是,你又何必巴巴的非要做不守规矩的事情呢,这事情若是让老太太知道了,你以后的日子可不好过。”

王妃听刘七巧为自己出气,心里总算也舒服了些,只是她并非是没有脾气的人,不过就是现在有了身子,凡事都懒怠的去操心罢了,便开口道:“七巧,不要跟她废话,直接送一碗落胎药过去,老太太那边,她若是瞒得住就瞒着,若是瞒不住我们也没必要替她藏着掖着。”

刘七巧知道这回王妃是动了怒了,也只点了点头,上前扶了知书道:“你快回去吧,说什么浑话呢你?”

谁知道那知书却还是跪着不肯起来,只开口道:“奴婢这么做,也是为了王府着想,那时候世子爷吵着要去前线,那是个刀剑不长眼的地方,若是世子爷有个三长两短的,他岂不是无后了,奴婢真心心疼世子爷,也顾不得这些,便犯了规矩,也是情有可原的。”

青梅见知书还在那边狡辩,也没了耐心,只笑着道:“用不着你真心心疼世子爷,你若真真心心疼世子爷,就该天天烧香拜佛保佑他早日回来,而不是编这些乱七八糟的理由来骗人,实话告诉你吧,前面已经打了胜仗了,世子爷就要回来了,你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知书这下子也没话说了,只呆呆的跪在那边,求饶道:“太太,奴婢错了,奴婢就是想给世子爷生个孩子而已,奴婢真的没有别的非分之想的。”

刘七巧只摇了摇头,见她没有走的意思,便到门外喊了小丫鬟们进门,把她给拖了出去。

王妃依然依靠在榻上,脸上神色蔫蔫的,叹息道:“知书这孩子,小时候看着是很好的,会识文断字,对世子爷也尽心,怎么就在这一点上想不通呢?”

刘七巧上前为王妃捏了捏越发肿胀的小腿,疏通一下筋骨道:“太太快别为了这事儿心烦了,不值当,她也是一时鬼迷了心窍。”

青梅见刘七巧这样护着王妃,只扑哧笑了起来道:“这还没改口呢,就真跟护着亲娘一样,七巧,你方才那架势,我看着都怕了你几分,还真有当家太太的气势呢。”

刘七巧只啐了青梅一口,不理她继续为王妃给按摩了起来。

入了夜,院子里便静悄悄的,青梅服侍王妃睡下,来到厅里稍微歇息一会儿。那边刘七巧见她出来,便上前道:“青梅姐姐,我先出去一趟,一会儿就回来。”

“你这小蹄子,大半夜的去哪儿去?”青梅拉着刘七巧的袖子问道。

“我去一趟玉荷院,就回来。”

青梅闻言,只也叹了一口气道:“去吧,劝着她一点,我们都是一起长大的姐妹,那样说她,我心里也是过意不去的,可她犯了府里的规矩,又冲撞了太太,我自然不能偏袒她的。”

刘七巧点了点头,只带着一个小丫鬟,转身出了青莲院。自从出了秦氏的事情,入了夜这湖岸边上便很少来人,只有值夜的婆子巡夜的时候走一走。这会儿夜凉凉的,刘七巧身上只穿着夹衣,无端就觉得有些冷了。

到了玉荷院,刘七巧只留了小丫鬟在外面同丫鬟们说话,自己则进了知书的房间。那边知书正在灯下做针线,见刘七巧来,便只扭头不语。

“想明白了吗?若是没想明白,我再骂你一顿?”刘七巧口不留情道。

“就算想不明白又能怎样呢?胳膊拧不过大腿,做小的总是要吃亏的。”知书说着,只抬头看着刘七巧道:“别人不懂我也就罢了,怎么连你也不懂我?你不是一门心思是要奔着正头太太去的吗?缘何也不帮我一把?”

刘七巧只摇了摇头道:“你说这话就错了,各人的命都是自己选的,别的不说,但是这恭王府,却还是一个守规矩的地方,当初你若是不想做姨娘,回了老太太,老太太也必定不会勉强了你,可你分明是愿意的,既然你愿意做姨娘,又不愿意守姨娘的规矩,那这就是你的不对了。”

知书只低头听着,这会儿她的心绪已经平静了不少,见刘七巧这么说,便抬头问道:“所以七巧你才不愿意做姨娘,因为你觉得自己守不了规矩?”

咳咳……刘七巧觉得,知书这对她的结论也未免太武断了,不过跟她谈什么爱情啊什么的……似乎也有些多余。在她们看来,刘七巧这个就是大逆不道,是千万要不得的行径。

“没啊,我不愿意在王府当姨娘是因为我不喜欢世子爷。”刘七巧平平淡淡道。

“但是,明眼人都知道,世子爷他喜欢你,他还抱过你……”果然那湖畔上的一次搂抱,成了刘七巧这辈子都洗不清的冤屈了。

“可是,我喜欢两情相悦的,世子爷喜欢我是他的事情,我也可以喜欢别人。”刘七巧低下头,有些眼不在焉的说,她自己也越发觉得自己的话题偏了,急忙拉了回来道:“知书,我知道你是真心喜欢世子爷的,既然你打算长长久久的陪在世子爷身边,这一回还是算了吧,今儿你已经将太太气了个半死,要是让老太太知道了,你在这府里如何呆的下去?不如听我一声劝,先把孩子打了,安安分分的等着新少奶奶进门,若是造化好的,遇上了跟太太这样大度的少奶奶,你以后的日子也不会难过的。”

“可是,有孩子傍生总是好一些的,当了偏房,要是还没个子嗣,那过着有什么意思呢?”知书想了想,任旧不服。

那边刘七巧却已经有点没耐心了,她这次来,还是看在了之前共事一场的情分,见她这般冥顽不灵,也只能无奈道:“话我也已经劝了一大推了,既然你听不进去,那我也就不劝你了,明儿我会让人送了落胎药过来,你自己熬了吃吧。”

“七巧……”知书见刘七巧这么说,顿时就慌了神了,拉着刘七巧的袖子哭哭啼啼道:“七巧,太太那边当真就没有余地了吗?太太一向心善的很。”

刘七巧只摇了摇头,推开知书的拉扯道:“人心善不是让人利用的,若是你这么想,我还倒情愿太太不心善的好。”

  ☆、第130章

却说姜家姨奶奶应那日听了杜若的话,顿时心中也没了什么遗憾,心道攀不上杜家这门亲戚,也是命中注定了的。说实话若是她男人和儿子都在,家里又有人在朝中任职,就算往高去找亲事,那也是够的。如今没了男人倚靠,家里就只祖上留下来一点单薄积蓄,又要担忧以后孙儿的仕途,所以这孙女儿的亲事也越来越难办了。

姜梓歆今年已经十六了,明年就是十七。若是明年姜梓丞没有高中,那这亲事只怕还要往更下面的人家找去,谁能知道姜家如今落魄至此呢。那边沈氏也不知从哪儿听来的,说是重阳节太后娘娘请了京中四品官员家的老太君,带着姑娘们一起进宫赴重阳宴。沈氏掐指算算,那杜院判的职位,可巧却是正四品的。想必杜老太太和杜家的三位姑娘皆在赴宴的名单之中。沈氏瞧了瞧自家姑娘,只无奈道:“若是老太爷还在,我们家也是个四品官,老太太也正好可以带着歆丫头进宫开开眼界。”

姜姨奶奶想了老半天,只叹了一口气道:“为了歆丫头的婚事,我也只能豁出这张老脸了,好歹让老太太带着歆丫头一起进宫去,不是我高看我家丫头,论品貌也是出色的,宫里头老太君们多,没准就给谁家看上了,这机会实在难得。”

沈氏见姜姨奶奶松了口,只笑着道:“媳妇这里已经备下了一些薄礼了,老太太不如趁此机会送了过去?明儿就是重阳了,我这里也好帮歆丫头准备进宫要穿的衣裳。”

那边杜老太太的福寿堂里面,也正热闹着。原来自收到了太后娘娘的请帖之后,杜老太太便命人给三位姑娘准备进宫时候的穿戴头面。杜家是商户,从来不缺钱,杜老太太年轻的时候怕别人笑话他们杜家是商贾之家,从来不敢铺张。后来杜老太太又发现,有钱确实是一件让人舒心快意的事情,便也不藏着掖着了,反正这银子也不是杜二老爷贪污受贿来的,她花着心里踏实。

杜太太没有女儿,见那边杜二太太把三个姑娘都打扮的妥妥帖帖的,心里是又高兴又郁闷。高兴的是自己的媳妇刘七巧从容貌到举止,那都是不差的。郁闷的是,这杜老太太那边还不知道是个什么心思,她也不敢开口。好在前几日杜老爷告诉她,水月庵的大长公主答应了为杜若和刘七巧保媒,她的心事总算也是放宽了一些。

那边姜姨奶奶带着礼进来,见了打扮的花枝招展的三位姑娘,心里也暗自嘀咕,这衣服若是穿在了歆丫头的身上,只怕也不输她们几个。

杜老太太喊了三个丫头,一溜烟都站在了自己的跟前,一一品鉴了一番,开口道:“我看着都不错,苡丫头头上的珠花,换一个素净些的,才显气质。芊丫头明日不要上这么艳的胭脂,你皮肤白,淡一些的好。”杜二太太也只能笑着点头道:“媳妇一会儿就送一个素净些的给她送去。”

杜二太太虽然脸上赔笑,心里却不太受用。因为她的长相问题,直接就连累的杜茵的容貌比不上杜苡和杜芊,可是杜茵必定是她亲生的,她委实不忍心让自己的女儿给比下去了。不过杜二太太又是极要颜面的人,所以明着里使坏她是做不出来的,只能暗地里就动一些小脑筋。这不她自作主张的给杜苡上了红石榴的珠花,又让丫鬟给杜芊多打了两遍的胭脂。反正就算别人瞧出不好看了,顶多也是说她审美观点不合格,也不会往别处想去。偏生老太太就单单指出了这一两点来,她也只有干笑的份儿了。

杜老太太见姜姨奶奶来了,忙喊了丫鬟上前扶了入座,只等丫鬟们上了茶,才开口问道:“我正说要找人喊了你过来聊聊天,可巧你就来了,快来看看我这三个孙女如何?”

姜姨太太捧着茶盏看了一圈,只连连点头道:“都出落的跟鲜花一样的,只可惜我那孙女,没有这个福分,她爷爷死的太早了。”

杜太太听姜姨奶奶这么说,心里顿时就明白了几分。杜太太一开始是不知道姜姨奶奶按了什么心思的,直到杜若上回赴宴回来,把前前后后的事情说了一通,杜太太才明白过来了。如今见姜姨奶奶终于明白过来,想要为自己孙女另觅良媒了,她又怎么有不帮忙的道理。

“老太太,依我看,不如把姨奶奶家的歆丫头也带上吧,我们家这几个丫头毕竟年纪小,歆丫头看着知书达理,有她这个大姐姐带着,老太太也可以放心些,玩的尽兴一些。”

姜姨奶奶见杜太太为自己说话,只抬起眉毛看了一眼杜太太,略略笑了笑。杜太太也是眼底含笑的向她点了点头。一个人仿佛在说:我放过了你儿子,你好歹知恩图报了。另一个则回应道:感谢放过我儿子,你孙女的婚事我也会尽力帮忙的。两人深交了一会儿,只各自满意的点了点头。

那边杜老太太只坐在上首,并没有注意到两人的神交。不过她想起这姜梓歆的年纪,也确实不小了,如今着急也是情有可原的事情,且都是自家亲戚,举手之劳的事情,也没什么好拒绝的,便开口对一旁的小丫鬟道:“你去梨香院把歆姑娘给请过来。”

恰巧今儿赵氏也在,她前一阵子听说姜姨奶奶家跟着杜蘅一路上的京城,心里早就对这姜梓歆忌惮了几分,就怕她是个不要脸想当姨娘的。后来听杜蘅说姜家看上的是杜若,心里也略略放宽了一点。可杜若这大伯子,赵氏是实在弄不明白的很,他压根对姑娘家就没什么想法,万一杜若不要姜梓歆又退给杜蘅,这烫手的山芋可就不好接了。所以赵氏也觉着,有这样一个绝色表妹养在家里是极不妥当的,最好的办法是赶紧把她嫁出去。

赵氏听杜老太太发话,便笑着道:“可巧了,我前一阵子才做了一身新衣裳,还没穿过呢,到不如送给了歆妹妹进宫穿去。”赵氏说着,已命自己身边的小丫鬟进西跨院去取了。

那边姜姨奶奶也是受宠若惊,只笑道:“二少奶奶客气了,衣服我们家丫头倒也是有几身的。”

那边杜老太太只笑着道:“她的衣服,你别推辞,我们家如今上上下下的衣服,竟不喊自家绣房上的人做了,她母亲娘家原来是开绣坊的,里面人做出来的针线活那可是没的挑剔的。如今在府上教三位姑娘绣花的师父,便是她们家绣坊上请来的人物。”

姜姨奶奶听杜老太太这么说,便也是笑着受了赵氏的好意。不一会儿,人也来了,这衣服也来了。姜梓歆往里间去换了衣服,出来在人前那么一福身,一点头的,整个人都透着一股灵秀端庄的气息来。

杜老太太只点了点头,不得不说直到现在这一刻,她才觉得这姜梓歆兴许还是能配上杜若的。可再想想姜家现在人丁凋敝,以后姜梓丞能不能成个气候还两说呢,若是这会儿就订下了这门亲事,赌注也未免下的太大了点。杜老太太想了想,还是压制住了心里的想法,只将姜梓歆从头到尾都夸了一遍道:“瞧瞧,还真是把我家三位姑娘都比下去了,我就说江南养人吧,你们都来瞧瞧,这姐姐如何?”

三个丫头只笑着上前,杜苡瞧了一眼姜梓歆头上的发饰,便把自己发髻上的红石榴簪子给取了下来道:“姐姐皮肤白,正配这个红色的。”杜苡说着,转身对二太太道:“母亲,我把这簪子送给姐姐可好?”

那边杜二太太正郁闷呢,闻言便随口道:“我给了你便是你的,你爱送给谁就送给谁吧。”

杜苡闻言,只掂着脚跟,把红石榴流苏簪子插在了姜梓歆的发髻上。

众人见了,也连连点头道:“果真是相得益彰,歆姐儿明天就这么进宫去,便是那些公主郡主们,也是压不过去的。”

杜二太太回了房,心里便带着一肚子的火气,只拧着眉头道:“你那两个妹妹也就算了,如今又来这么一个远房表姐,也把你的风头给盖过去了,她们家如今连个当官的男人都没有,也配进宫?”

杜茵见杜二太太这般生气,也是有些无奈了,只笑着道:“母亲把我打扮的那么好看,难道是想让我进宫当妃子不成?”

“当什么妃子,当妃子的能有几个好命的?我才不稀罕呢?”杜二太太只气呼呼道。

“那不就成了,你又不要我当妃子,干嘛把我打扮的那么漂亮呢?再说了,就算我盖过了家里这三位,明日进了宫,别人家的姑娘家,难不成她们都打扮的臭臭的吗?母亲何必生这些闲气呢?”杜茵只说着,便绕道杜二太太的身后,只为她捏了捏后背道:“父亲前几日总算是回了母亲的房里睡了,母亲就应该多忍耐几天,大哥哥那边的事情也可千万别再管了。”

杜二太太虽然心下不爽,可也不得不叹息道:“哪个当母亲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拔尖的呢,你要是生的随你父亲,倒也好了。”

那日刘七巧劝过知书之后,第二天知书便喊了绿柳来找了刘七巧。刘七巧念在往日的情分上,便写了一封信,让不识字的小厮带给了钱大妞,果然第二天,钱大妞就跟着郑大娘进了王府,把刘七巧要的东西给带了进来。

钱大妞一向不是嘴碎的人,也没问刘七巧这东西是给谁的,两人闲聊了几句,那边老太太房里的丫头便来喊了刘七巧道:“七巧姐姐,你可真是让我好找,老太太说了,明儿是重阳要进宫赴宴去,给各位姑娘都做了新衣裳,还有七巧姐姐的,让姐姐去试一试。”

钱大妞见刘七巧有事儿,便也不久留了。那边刘七巧瞧瞧的去了一回玉荷院,把东西送进去之后,便先回了一次青莲院。

王妃还在为几天前知书的事情耿耿于怀,她从不是个坏心眼的人,但是被人这么说,心里着实也是气不过的。要是换了别人,早就告到了老太太面前了。刘七巧见王妃脸上不诚心,便上前道:“太太,知书的事情已经打理好了,太太是过来人了,我知道太太气什么,太太是气她千不该万不该,不该用太太腹中的孩子做掩护。”

王妃见刘七巧说中了她的心事,是叹了一口气道:“你这孩子,倒是懂我,别人怎么说我,我都不会生气,可她说出那样的话来,如何让我不生气。”王妃想了想,舒了一口气道:“不管怎么说,这件事算是过去了,老太太那边,我也不会说什么,便看她自己的造化吧。”王妃说着,又心疼起了刘七巧来,只握着她的手道:“倒是你,年轻轻的就让你做这种事情,我心里着实不忍心。”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45页  当前第10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4/24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回到古代开产科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