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回到古代开产科_分节阅读_第130节
小说作者:苏芷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611 KB   上传时间:2015-08-10 13:24:32

茯苓是个老实人,这种事情别人不问,她是绝对不说的,但刘七巧如今是她的主子,主子问什么,茯苓自然只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

“二太太原先是看上了齐家的表少爷,一早就想着亲上加亲的,可谁知道去年杀出来一个姜姑娘,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被梁家看上了,说是要了去配给一个傻子,姜姑娘不从,就投河了,谁知道那天齐少爷正好来府上,给撞见了……”

刘七巧听到这里,后面的故事大差不差也就知道了。可她万万没想到,这心机深重的姜梓歆会投河,太不符合逻辑了,万一没人救她,岂不是要香消玉殒,她正在这里纳闷呢,那边茯苓只继续说道:“后来我听说,原来姜姑娘是会凫水的,现在想想当日的情形,姜姑娘投水的时候,大少爷正巧从外面回来,若不是大少爷懂得避嫌,这会儿子……”

茯苓说到这里,便在没继续说下去了,刘七巧却是五雷轰顶一样的从软榻上直起了身子道:“姜梓歆只怕不是真投河,那齐少爷也不过就是一个替罪羊。”刘七巧说着,只侧头看了一眼杜若,见他脸上微微潮红,正睡的熟。茯苓也猛然惊醒,只捂着嘴道:“少奶奶,你说姜姑娘她……”茯苓下面的话没说,只悄悄的指了指睡在床上的杜若。

刘七巧这会儿是真的对姜梓歆深恶痛绝到了极点了,难怪那天杜太太提到姜梓歆一副愁苦大深的表情,估摸着也是因为弄清楚了这姜姑娘的心机,才会这样厌恶对方的。

“算了,他是个没心思的,只怕自己还不知道呢,这话就我们心知肚明便好了,反正姜梓歆也嫁了出去,若是她好好过日子,也就算了。”

茯苓点了点头,有想起一件事儿来:“其实大少奶奶没进门前,姜姨奶奶家的少爷说过了要搬家的,只说在府上也叨扰了一年了,实在不好意思再住下去了,可正巧逢上个月是鬼节里头,姜姨奶奶说搬家不吉利,便不让搬了。”

刘七巧默默的听着,又问道:“听说姜家的少爷病着?”

“是病着,今年开春就病了,大抵是不适应这京城的天气,一直用药吊着,本是想熬过了春试,再好好调理的,可谁知道春试前就发病了,最后考是考了,但人是别人抬出来的,出来的时候不省人事,二老爷救了好些日子才救回来,只说是不能劳神了。如今就在梨香院养着。”

刘七巧小时候看过很多有关科举的野史轶事,说科举考试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很多人考着考着就疯了,很多人考着考着就自杀了,而且自杀方式各种离奇,最离奇的一种是自己敲碎了自己的蛋蛋。估摸着那考生也实在觉得这考试太蛋疼了,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过激行为。

不过考过的人大抵都知道,科举定然是要脱一层皮,少半条命的。这姜少爷拖着病体,还去考试,简直是精神可嘉。不过他是姜家的独苗,振兴姜家的重任落在自己的肩头,大概也只能用命去拼了。这也正好解释了为什么姜家的男人不长命了,身后若是常年有两个女人,撺掇着让你去拼命,你就算不暴毙,大概也活不长了。

刘七巧想了想,对茯苓道:“你去我们院里的小库房里,拿三两人参,三两灵芝,三两虫草送过去,只说我这几日事情忙,等过几日在过去见过姜姨奶奶。”

茯苓只应了要出门,刘七巧支着脑门有想了想,才道:“再拿几匹素净一点的料子送过去吧,这送礼好歹也要稍微平衡一点,不能只想着病人。”

刘七巧说着又躺在了榻上,索性道:“你把绿柳叫进来,我还有事情吩咐她。”

茯苓点头出门,不一会儿绿柳便进来了,刘七巧只想了想道:“我打算去拜见一下二老爷的那几位姨太太,也不知道送个什么礼好,你倒是帮我处处主意。”

绿柳见杜若还睡着,便走到刘七巧的身边,压低了声音道:“上回王妃赏的那几匹缎子不错,原本是给夫人做衣裳的,夫人都拿来充了少奶奶的嫁妆,眼色也是深色一点的,倒是应该能拿出手。”

刘七巧只点了点头道:“你去准备吧,四个姨娘东西均等,二太太么,比她们多上一半,应该也够了吧?”

“少奶奶不先送老太太和太太吗?”绿柳瞧了刘七巧一眼,提醒到。

“她们也要送吗?”刘七巧挠挠脑袋,只觉得头疼不已,在现代哪里有这个道理,一家人还要送礼的?

绿柳道:“那是自然的,少奶奶得了老太太和太太们的红包,自然是要送的,前几日见少奶奶太忙,奴婢便没提醒这个事儿,如今少奶奶既想着给西跨院里的人送东西,那老太太和太太那边,定然是要先送的。”

刘七巧一脸受教的点了点头,只瞧着绿柳道:“说吧,我干娘都准备了哪些东西让我送给老太太。”

绿柳只抿嘴一笑,点头道:“不亏王妃喜欢少奶奶,这都猜到了。”绿柳只接着道:“王妃给老太太准备的是沉香木雕的四季如意屏风,给太太准备的是一尊和田玉的送子观音像。”

刘七巧只点头听了,想了想道:“今儿在宫里太后娘娘赏了前朝一位国手的送子观音像给我,给太太就送这个吧。那什么和田玉的,还是收起来好,没得碰坏了,倒是让太太心疼了。”

绿柳听得在理,便只点头应了。刘七巧只笑道:“那今儿下午就麻烦你把各处的东西都送一送,我也算是完成了任务了。”

绿柳只笑道:“知道了,少奶奶好好歇着吧。”

正说着,外头紫苏拎着一个食盒进来,见杜若睡着了,只将刘七巧的吃的阿胶粥拿了出来道:“少奶奶先吃吧,一会儿等大少爷醒了,我再替他去茶房的小风炉上热一热。”

刘七巧点头应了,接过紫苏递过来的碗,只瞟了一眼她的手指,问道:“我赏你的翡翠戒指,平常你都带着的,怎么今儿收起来了?”

紫苏见被刘七巧问起了,只蹙眉道:“奴婢……奴婢……”

刘七巧也不恼,只小声道:“你跟我有什么好吞吞吐吐的呢?”

那边绿柳凑过来一瞧,问道:“还有那赤金嵌宝戒指呢?夫人在家时候赏的,我们两一人一个的?”

紫苏只跪下来,红着脸道:“我今儿拿出去让春生当了,阿汉嫂在坐月子,家里连一样像样的吃食都没有,所有的钱都花了给大宝看病了,所以……”

刘七巧听了,只摇头道:“所以你就把你的贴己全给了他们,又把自己的首饰也拿出当了?”

紫苏只低着头不说话,良久才擦了擦眼泪道:“我瞧见阿汉嫂就想起我娘来了,我忍不住。”

刘七巧只将紫苏扶了起来,让绿柳去箱子里的钱匣子里头取了十两银子来,递给紫苏道:“你去把春生找回来,把东西那回来,这个银子去给那户人家,告诉阿汉嫂,宝善堂平沙路店缺一个打杂的粗使奴婢,等她做完了月子,就去那边上工,这是她十个月的工钱,先预支给她。”

“这……少奶奶。”紫苏接了银子,越发觉得自己不好意思了起来,不知说什么好。

“你那些银子,平日里还要给你姥姥姥爷稍过去,你舅舅舅妈是什么人你不知道吗?你要是少了,又要骂你是白眼狼,如今攀了富贵,就把他们当初的恩情给忘了。”

“大少奶奶,你怎么知道我舅舅舅妈说过这话,奴婢可没在家里头说过。”紫苏被刘七巧说的越发脸红了起来。

刘七巧只笑着道:“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极品亲戚不都是这个样子的吗?”

绿柳闻言,只忍不住扑哧笑了出来,又想起杜若还在碧纱橱里头躺着,只生生忍住了道:“少奶奶说的对,谁家还没有几个极品亲戚。”

紫苏谢过了刘七巧,正要出去找春生,又被刘七巧给喊住了道:“等等,上回我说欠那嫂子十条裤子的,你后来带过去了没有?”

“带过去了,不过只带了几套家常穿的衣服,究竟是几条裤子的,奴婢也没数清楚。”

刘七巧只点了点头:“这些小事儿你拿主意就好,旧衣服我都在原来家里没带过来,这边一时半会儿还真没什么她能穿的衣服。”

绿柳道:“我这儿倒是有几件我娘年轻时不能穿的,眼色都还好,还让我改了自己穿,我又不耐烦做针线,不如你拿去了就是。”

“那怎么好意思呢?”紫苏又推脱道。

“你不好意思,那等少奶奶给我们做新衣服的时候,你少做一套,让我多做一套不就好了?”

紫苏知道绿柳是故意这样说的,到了杜家一切都是杜家的新规矩,再不像以前那般自由散漫,哪里有这说法。

刘七巧只摇了摇头道:“算了,衣服是没有的多做的,不过私下赏些倒是可以的。”

只说着,那边茯苓已经把送往梨香院的礼物给拿了出来,只放在外头,进来请刘七巧过目。刘七巧批了外衣走到次间里,见茯苓挑的眼色都是鸭蛋青、豆绿、雪青一类的颜色,倒适合寡居的人用,便点了点头道:“你和紫苏一道送过去吧,顺道也让紫苏认认人。”

两人只点头应了,让小丫鬟们端了礼物,引着一路往梨香院去了。

  ☆、第4章 .02|

梨香院在杜府的西北角,说起来倒是和刘七巧之前在王府住的蔷薇阁有些相似,都是独门独户的院落,另有大门通到外头街上,从杜家里面过去走的是后面的角门。平常府上的人同姜姨奶奶家也没有什么大来往,只有杜老太太闲着无聊的时候,长请了丫鬟去把姜姨奶奶喊过来闲话家常。年纪大了,越发是珍惜起身边的人,杜老太太如今娘家的兄弟也去世了,只剩下姜姨奶奶这一个亲姐妹,又住在自己家,自然是舍不得让她走的。

姜姨奶奶也不大想回去住姜家的老宅,姜家的老宅在离杜家大约三条街的地方,有好几处院落都已经外租给了别人住。姜家如今不比往日,住在杜家又不要出房租,自己家租出去又能有一份收入。若是自己住回去,免不得就不能龙蛇混杂的住着,那这份收入就又没了。姜姨奶奶前思后想的,还是觉得住在杜家清静,且姜梓丞现如今还病着,这延医抓药的,去哪儿也没住在杜家方便。所以虽然姜梓丞想回去姜家租在,可姜姨奶奶却并没有同意。

姜梓丞想回去姜家祖宅,其实也是有落叶归根的意思。他祖父和父亲,虽都是在江南死的,虽说南边也是他们家,但毕竟有些客死异乡的感觉。他自从知道自己科举失意之后,便整日闷闷不乐,小病也逐渐酿成了大病,整个人都消瘦了下来。杜二老爷虽然是太医,可也是医得了病,医不了命的人。只让姜姨奶奶和沈氏不要拘着姜梓丞,万事都随他的心情,等心情好了,病也自然就好了。

可越发是病榻缠绵的人,心思就越发重,再加上他读了那么多年的圣贤书,从来都是志在必得的,如今第一次春试就碰得鼻青脸肿,心里便更不是滋味了。

茯苓带着紫苏去了梨香院,轻轻的扣了扣门,里面便有一个小丫鬟迎了出来,这小丫鬟去去年姜家才买的,只不过十来岁,见了茯苓也不认得,只脆生生的喊道:“姐姐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家老太太带着太太出门了,只少爷一人在家。”

茯苓听闻没人,却也有些尴尬,只她身后的丫鬟捧了一路的东西,叫人捧回去只怕也吃不消了,便道:“我是大少奶奶院子里的丫鬟,大少奶奶让送些东西给你们家老太太、太太还有少爷,你让我们进去,把东西放下吧。”

小丫鬟闻言,便开了门让人进去,只绕过小影壁,带着往正厅走,茯苓见这院子一旁架着葡萄架,姜少爷正背着人躺在躺椅上头,那风一吹,手边的纸笺便飞一样的飘了起来。那人咳了几声,连忙用镇纸按住了,但还是冷不防有几张落到了院外去。

姜梓丞只扭头道:“碧桃去外头把方才飞出去的纸捡回来。”

碧桃只应了一声道:“少爷,杜家大少奶奶差人来送了东西,我让她们先摆在正厅里头,红杏姐姐正在为您熬药呢,姐姐们来了,总也要喝口热茶的,少爷你先等一会,奴婢沏了茶,再给你去把纸捡回来。”

原先这也没什么,小姑娘说的多少有些道理,可病着的人心思重,便动了怒火,只喘着道:“我说的话你也不听了吗?我说让你去捡,你还不快去。”

碧桃哪里知道一向温文尔雅的少爷也会发火,只急忙低着头道:“奴婢这就去就是了,少爷何必发火,若是让老太太太太知道了,奴婢又要挨罚了。”

茯苓见这里乱糟糟的,也不想多待,放下了礼正要和紫苏出门,却见大姑娘身边的丫鬟玉竹从外面迎了进来道:“姜家老姨太太在家吗?”

玉竹见了茯苓,只笑道:“怎么你也在这边?”只说着,便回身对身后的人道:“姑娘,大少爷房里的茯苓也在呢,想必姜家老姨太太也在家。”

玉竹的话音刚落,便见杜茵从角门处进来,手里拿着两章纸笺,只小声道:“从外头过来,见地上飘着东西,便想大抵是姜表哥落下的。”杜茵只说着,脸颊微微泛红,将手里的纸笺让玉竹递给了碧桃,又道:“我前几日在你们太太这边学了一种时兴的做荷包的方法,好容易做一个出来,正打算那过来给她瞧瞧,你们太太在家吗?”

“回姑娘话,我们老太太和太太今儿出门了,只少爷在家。”

杜茵闻言,脸上又是微微一红,稍微抬眸瞄了一眼姜梓丞,却似乎带着一些不舍,只小声道:“那既然这样,我就先回去了。”杜茵说着,也没逗留,只带着玉竹两人就先走了。

茯苓见没什么事情,便又和碧桃闲聊了几句,领着紫苏和小丫鬟们一起走了。

只待茯苓走了,玉竹却从墙根后探头出来道:“姑娘,她们走了,你方才为何偏要进去一回,让她们瞧见了不好。”

杜茵只郁郁道:“方才我们从那边过来,正好跟她们顺路,若是不进去,到时候她问起我们来做是,反倒不好说了,不如进去了,把话也说全了,在当成走了,她们也就不疑心了。”

玉竹瞧了一眼杜茵,见自家小姐脸上越发红晕,便知道了她的心思,只作为丫鬟,她不好说这些话,便劝着道:“姑娘,那姜少爷的病,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万一好不了……”

杜茵见玉竹这么说,只恨恨的瞪了她一眼道:“你胡说什么,我爹说了,姜表哥不过就是心思过重,焦虑成疾,且加上之前案牍劳形,没有养好身子,才会一病不起的,这病是养得好的。大哥哥从小病到大,这会儿还不是好好的吗?偏生他就好不了了吗?”

谁知这话却叫墙里头的人听见了,只隔着墙根,站在葡萄架底下道:“好不了,好得了,又有什么用呢,大丈夫没有功名在身,如何成家立业,姑娘还是请回吧。”

杜茵一听,一颗心只凉了一半,哭着道:“原先就听说你住的好好的要搬出去,我就知道你是想躲着我,我哪里招你嫌弃,你这样不待见我?”

姜梓丞只沉沉的咳了两声道:“你没有招我的嫌弃,是姜家对不住你,你原本是有一段好姻缘的,只因我那妹子……”姜梓丞说到这里,又忍不住重重的咳了几声,只让杜茵听的都揪心了,又听他继续道:“原想着,我若是能一朝高中,便腆着脸向你父亲求亲,虽不敢说自己是什么良配,却也一定好好待你,绝不让你有半点不如意的,如今只怕是不成了。”

杜茵听到这里,只呜呜的哭出声来,趴在墙壁上道:“你若是把身子养好了,有什么是不成的,你若非要得了功名再成家,我便等你三年又如何,横竖到时候做个老姑娘,便是你没得功名,我爹娘只怕也急着要嫁我的,你那时候再来求亲,我爹娘岂有不应的道理?”

姜梓丞只垂眸黯然一笑,握着虚拳又是一阵咳喘,抬起头对着墙外道:“姑娘的心思,我知道;可姑娘的情义,我领受不起。等过了中秋,我们姜家便搬出去,也好让姑娘放下这样的心思,好好的寻个良人备嫁吧。”

杜茵这会儿已是泣不成声,捂着帕子哭着一路奔了出去,可这杜府虽然大,却没有一个她能哭的地方,想来想去,也唯有杜若能懂她几分心思,便擦了擦眼泪,只往百草院去。

这会儿茯苓和紫苏都已经回来了,茯苓便只把方才的事情回禀了一番,又说遇见的杜茵。刘七巧一边低着头喝粥,一边道:“我听说那陆姨娘做的一手好绣活,三位姑娘的针线都是她教的,怎么大姑娘还去请姜太太教针线呢?”

茯苓听刘七巧这么一问,倒是也有些奇怪了,想了想便道:“兴许是什么新的花样,陆姨娘毕竟鲜少出门,可能没有姜太太知道的多。”

刘七巧却觉得肯定不是这个道理,她吃完了粥,进房摸了摸杜若的额头,见他睡的安稳,烧也退下来了,便安心道:“你们都下去歇一会儿吧,我一个人也不用人服侍。”

正说着,外面小丫鬟匆匆跑进来道:“少奶奶,大姑娘来了。”

茯苓这会儿也觉得奇怪了,方才大姑娘走在她们前头,也没说起要来百草院,这会儿又从她们后头过来,倒是有些意思。

杜茵进来,见方才在梨香院见过的茯苓和紫苏都在,便只稍稍平静了一下心绪,环视了一圈,却不见杜若在,便开口问道:“嫂子,大哥哥呢?”

刘七巧见她眼圈微微泛红,便知道她定然是刚刚哭过,只遣了紫苏和茯苓下去,亲自满了一盏茶送到她跟前道:“怎么了这是?难道是沙子迷了眼睛?”

杜茵接过刘七巧手中的茶盏,低着头道:“让嫂嫂看笑话了。”

刘七巧见她答的隐晦,只笑着道:“我看笑话没什么,只不能让外头人看了笑话去,知道吗?”

杜茵原本就对刘七巧有几分感激,听她那么说,便只认定了她和自己一样的人,只小声问道:“大哥哥怎么这会儿了还在睡觉,听说昨儿你们去了宫里头一晚上,嫂子怎么不再多睡一会儿。”

刘七巧见她心情稍微缓和了一点,便只在她对面,坐了下来道:“我昨晚还歪了一会儿,他一宿没睡,所以这会儿让他多睡一会,省的晚膳的时候,老太太看着不精神。”

“嫂嫂真是心疼大哥哥。”杜茵说着,又低下头,想起姜梓丞的病,只忍不住又擦起了眼泪。

刘七巧见她这般伤心的样子,便知道这其中必然是另有隐情,只小声问道:“你这样子,只怕不是沙子眯了眼睛吧?我听你大哥哥说,你平素跟他感情极好,这会儿又急急的来找他,是不是有什么事情商量,若是有急事的话,我去帮你把他叫醒,你且等一等。”刘七巧正要起身,杜茵却拦住了道:“也没有什么大事儿,同嫂子说也是一样的,只是嫂子只可告诉大哥哥一人,断不能让别人知道,不然的话,我也没脸见人了。”

古代大家闺秀最重的就是闺誉,听杜茵说的这么严重,只怕是一些和闺誉有关的事情。杜茵抬头瞧了一眼刘七巧,只有些不好意思道:“嫂子还记得,去年在中秋灯会上,你帮着解围的那个姑娘?”

刘七巧听她提起中秋灯会,才想起了那件事儿道:“你说的可是撞倒了那孕妇的姑娘?”

杜茵点了点头,脸色略略泛红道:“那姑娘就是我,若不是嫂嫂出手相救,我这会只怕要被我爹逐出家门了。”

刘七巧闻言,只笑了笑,想杜二老爷这样风流的人,大抵不会做出逐出家门这样的事情来,不过杜茵这样说,她还是劝慰道:“你也不是存心的,我看得出来。”

杜茵脸上还带着郁郁之色,只小声道:“后来出了一些事情,我和昀表哥没有成,姜表姐嫁了过去,我本来对昀表哥也没有什么心思,可也不知道哪些下人嘴碎,说是姜表姐抢了我的夫婿,被姜家表哥听见了……我们……”

杜茵说到这里,刘七巧已经觉得稍微有些意思了,再看看杜茵脸上的颜色,已是满脸通红,只问道:“你和姜少爷两情相悦了?”

杜茵的嘴角撇了撇,到底没说出话来。过了片刻,才开口道:“原本他答应我,等高中之后会向我爹提亲的,可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他病的厉害,勉强去春试,自然是名落孙山的,如今非但不肯履行诺言,还要搬出去住,他的身子那么弱,可怎么吃得消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45页  当前第13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0/24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回到古代开产科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