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临凤阙_分节阅读_第121节
小说作者:司泽院蓝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07 KB   上传时间:2015-09-18 16:03:10

  ☆、128第 128 章

果不其然,在知道皇帝摆了个简单的家宴后,宫城外等着的人就没有那么多了——

其一,皇帝有心情办家宴就说明皇帝清醒得很,得的不是什么大病,至少精神肯定足够。

其二,从参与人员来看,皇帝待人的亲疏远近终于也明显起来。比如说排行第六的萧昊在皇帝心里的地位就不如其他兄弟,而相王萧承庆也不如南宫长公主萧清彤。

其三,魏群玉已经进了宫。那也就意味着,皇帝已经开始着手处理此事,太子李庭等人覆灭的那天不远了。

俗话说,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之前什么都没做的也就算了;如果真做了什么,大概只能祈祷皇帝高抬贵手从轻发落,反正跑是肯定跑不掉的——

大票的叛军都死光了,谁还想去试验西北军的剑利不利、刀快不快?不跑可能会活下来,但畏罪潜逃绝对是死路一条啊!

总共四天假期,说不得人人自危的大臣有多少。等到第五天,承天门紧闭的大门终于打开,皇帝上朝了。

众臣进太极殿的头一件事,就是把自己前后左右都打量一遍,看看有没有相熟的官员没在的。因为若是不在,那人就很可能和李氏一族一样,已经等着被收监了!

然而,这很快被证明是无用功。因为被公认为太子党第二号人物的中书令赵岷竟然在场!

所有人都很震惊。赵岷不是和李庭是一伙儿的吗?怎么李家倒了,赵家没事?

在这当口,虽然众人都想知道这是为什么,然而没人敢于上前求证,就怕落到有心人眼里也被打成李氏一边的。不过,这并不影响他们相互讨论、窃窃私语。

“说真的,赵相这是胆子太大还是什么?”

“明明和胆子没关系啊?这只能说明陛下没打算动赵相?”

“可那怎么可能?”

“莫不是赵相背地里做了什么手脚?”

更有甚者,已经去小声向可能知情的元光耀求证。魏群玉及几个亲王没人敢打扰,郑珣毓侯玄表之类又是出了名的不好打交道,岂不是只剩他们的司农卿最好说话了么?

“这元某也不知道。”元光耀如此表示。“不若你去问问赵相自己?还有谁会比赵相更清楚的?”

询问的大臣顿时憋了一口血在喉咙里。开玩笑,去问赵岷?这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吗?

真这么干不合时宜,元光耀也知道。但现在多说多错,他宁愿把人噎死,也不想让自己卷入风暴中心——

柿子挑软的捏?呵呵,都给他滚蛋吧!

他的态度如此明显,可还是有人不甘心。“可我们都听说,事发危急之时,德王妃带着西北军从玄武门进宫,力挽狂澜,立定胜负!之后,德王妃还在宫里待了一天有余!”

言下之意,就是元光耀这样的女儿控,怎么可能不知道女儿做了什么?既然知道,那就肯定还有别的内幕消息!要知道,德王妃大概是距离德王最近的人,而德王一定什么都知道!

刚才元光耀还只想冷笑,但现在他连冷笑也不想奉陪了。“俗话说,在家从父出嫁从夫。你说的事情,元某也是前两天才知道的!”

这就是彻头彻尾不合作的意思了。问的人灰溜溜地退了回去,还是不知道元光耀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软硬不吃。而且,不说就不说嘛,火气这么大做什么?

顾东隅冷眼看着周围空开,这才低声问:“怎么,元大,还生气呢?”

元光耀瞥了老友一眼,没说话,显然确实在生气。并且,他这气只有一小部分是被人烦的,绝大部分是因为一儿一女——

元非是在金吾卫里做事,早一天就知道夜里有大动作。只不过怕家里人担心,他愣是一个字没说。而元非晚呢,更是计划得好好的,还提前溜出长安城、跑去西北军营,其后更是带着西北军全歼长安十六卫中的三卫、再驰援承天门……

这听起来是很好,毕竟都胜了,给元家涨了不知道多少脸。

但!是!

这俩孩子知不知道什么叫刀剑无眼啊?冒生命风险去做事也就罢了,还没人告诉他,全给他先斩后奏!翅膀硬了,不把老爹看在眼里了是吧?

元光耀为此气了好几天,话不说,饭也吃不下。如今有人自己送上门,当然撞枪口。

然而,作为十几年的老朋友,顾东隅有时候比元光耀更清楚地认识他自己。“你和我说句实话,元大,”他认真问,“你到底是气两个孩子没告诉你呢,还是更气你自己帮不上忙?”

元光耀刚想让顾东隅别给他儿子女儿求情,结果一听就愣住了。是啊,到底是哪种?儿女省心是好事,他莫不是怨他们太省心更多些?

“果然你最明白我的软肋。”元光耀无法反驳,最后只得苦笑起来。

顾东隅无声地叹了口气。“我知道你是什么意思,但是,”他顿了顿,接着道:“别说非是已经过了弱冠的年纪,他们也都成家了。你顾得了他们一时,却不能顾一世。让他们自己努力,也好。况且,他们做得不是很好吗?”

元光耀简直要没脾气了。“后面的这些,怎么和我从菡儿那里听到的调子那么像?莫非你们已经串通过了?”

“你觉得呢?”顾东隅眉毛一挑,故意卖关子。

元光耀回想了一下。当长子长女坦白的时候,他立刻就甩脸子了。非是自然想解释,但儿子毕竟没那么细心;剩下的只有……

“……又是阿晚?”元光耀又好气又好笑。“这迂回之策用得不错啊?”

顾东隅见他已经不生气,这才微笑了。“可不是?你真让我羡慕得紧啊,元大!”

他们两人说话,周边大臣们原本都竖着耳朵偷听。结果,什么关键的都没听到,倒是被人家的父女情深秀了一脸——

他们关心皇帝太子、关心自身未来;元顾两人却在专注讨论家庭和谐,一点儿不担心别的……摔!果然不能愉快玩耍了对吧?

大臣们窸窣了一阵,殿堂上头才有了动静。这次朝会与之前都不同,因为有太监在御座之前设了一排珠帘,后头还挂了一层薄纱,后头人物的身形便隐隐约约看不清楚。

看皇帝到了,众臣赶紧噤声,然后行礼。

“人都到齐了?”皇帝总算开了口。

之前不知道情况的大臣们一听,得,皇帝这声音中气十足啊!那为什么要拉帘子?

“回大家,都到了。”刘永福躬身道。

皇帝似乎小幅度摆了摆手。反正刘永福随后走到外头,念了一份早就准备好的卷轴。大致意思无非是,总结前几天事情的来龙去脉,让大臣们讨论怎么解决;除了这个头等要务,其他事情都往后推。

不得不说,众臣对此早有所料。就算太子是皇帝的嫡长子,但闹到谋反大逆这种份上,就算皇帝再温和也不可能容忍。只不过此事牵连甚广,皇帝到底觉得,处理到什么程度才能让其他事情恢复正轨呢?

“谋反为十恶之首,大逆乃十恶第二。微臣以为,凡犯此二条的,按律当斩,绝不能手软!”

“微臣附议。此等重罪,若是放过其一,就会出个其二。既如此,不如杀一儆百,以绝后患!”

“李氏勾结朋党,素有恶行,贪赃枉法,欺上瞒下。其伯叔兄弟家中巨额资财田产,理应充盈国库。除去当斩之人,其余男子皆应流放三千里,并处苦役。凡妇幼,皆应充作官奴,遇赦不赦,以赎其罪!”

所谓的遇赦不赦,就是皇帝大赦天下时他们也不在范围里,注定世代为奴。

一时间,群情激愤,口诛笔伐,立时把李庭打成了无恶不作、罪无可赦之徒(当然他本来也是,只不过之前李氏坐大,没人敢说而已),真真是热闹之极。墙倒众人推,树倒猢狲散,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其他人暂且不说,至少顾东隅挺喜欢财产充公的主意。因为国库就是他管,而大盛要花钱的地方可有很多!有钱来钱,多多益善!

而一定要说最不喜欢的话,绝对是赵岷没跑。虽然他在最后关头倒戈,还起了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但估计也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这会儿听着众臣的建议,他只觉得背后冷汗直冒,没个停歇。

这一面倒的情况完全在皇帝意料之中。他听着一个比一个狠的主意,又看了看保持沉默的几个人,终于发了话:“此事事关重大,牵涉众多,不可大意。朕责令,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一同会审。”

刑部尚书鱼德威、御史大夫虔立本、大理寺卿阴秋同时出列领命。而其他大臣看着这三人,深深觉得李氏死定了——

三司会审,鱼德威是皇后那边的,虔立本则是盖了章的清流,阴秋更是和阴贵妃站一派……

这全是和李庭关系不好、甚至有仇的啊!太子另说,李氏绝对再无翻身可能!他们前些年骑在别人头上作威作福的时候,肯定没想到有这一天吧?

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

  ☆、129第 129 章

皇帝下了死命令,被点名的三个部门自然日赶夜赶,收集各类证据,争取早日结案。

御史台这边没什么好说的。清流之所以为清流,就是他们从不和朝中某些人同流合污,也不怕得罪人。换句话说,他们完全忠于皇帝。那皇帝说什么,他们就办什么,秉公处理。

而大理寺方面,同样没有手软的可能。阴氏和李氏因着站了不同皇子的原因,本来就是死对头,明里暗里较劲许多年。这回李氏要倒,阴氏没落井下石就不错,难道还会想着帮李氏吗?

就剩刑部一家难做人。本来吧,出了吐蕃舞女刺杀德王妃这事的时候,鱼德威还想着,让布德贡赞把罪名都认了,这样就不会影响到太子;结果来这么一下子,太子肯定保不住,他之前做的事情就成无用功了!

鱼家和李家确实不对付,但那是在太子将成为皇帝这个大前提下的内部争权,大方向还是一致的;现在太子倒了,他们鱼家要何去何从?李家覆灭,等待他们的是不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命运?

鱼德威实在觉得棘手,不得不找准机会,进宫去见皇后。

“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吧。”往常一定会出个什么主意的皇后已经放弃了,语带无力。“现下,谁都帮不了他们。”

鱼德威自然知道。现在,谁和李氏搭上关系,都是不要命。“李氏如何,臣自然不关心。然而,若李氏被拔除,接下来……”又会是谁呢?

皇后目光一凛。她最不愿意想的就是这个,但凡是她不愿意面对的都躲不过去。“左右,咱们鱼家并不知道这件事。”她严肃道,“先保住自家,再考虑别的,知道吗?”

鱼德威立刻点头。谋逆这样的事情,当然不能沾上。“既然如此,臣知道该怎么做了。”虽然动李家也会间接影响鱼家的元气,但现在也没其他更好的办法了,不是吗?

皇后见他点头,又提醒了一句:“事情做得干净点,别给人抓到尾巴。”

“娘娘,您说的是……”鱼德威不太确定,皇后是不是知道吐蕃舞女的事情。

“不管是什么事情,都不能让人弄到咱们身上来。”皇后重点强调了“不管是什么”。正是风雨飘摇的时刻,一丝差错都不能有!

“臣明白了。”鱼德威领命,可他内心在哭泣——早知道就不让葛尔东赞去见布德贡赞了!吐蕃这件事的后续还没搞定,太子又给他来一出大戏。就算他想收拾烂摊子,也赶不上趟啊!

李家得势不是一年两年了。就算李庭早前相当谨慎小心,也命亲近之人不要太过显眼,但安稳日子过多了,总是令人麻痹大意。另外,蛋糕就那么点大,李家分去的多了,别人拿到的自然就少。

这么一来,得罪许多人也是正常的。他们平时不敢吭声,这会儿有了皇帝撑腰,那还不把李家往死里踩?

所以,收集证据的工作极其顺利。不得不说,这肯定还有萧欥的功劳——若不是他眼也不眨地命令除太子外的叛党都无需特意留命,说不定还有负隅顽抗、死不承认的。这会儿他们两厢一对比,得,好死不如赖活着,招就招了吧?

过了七八天,案子就初步审理完毕。所谓初步,就是把带头的几个先定罪收押,以向天下人表示皇帝平叛的决心。

这七八天来,每天上朝,众臣都能听到此案的最新进展。人证物证是如此层出不穷,牵连到的人也越来越多,实在叫人在拍手称快的同时也不免有些心惊胆战。朝中动荡,实在危险啊!

在这种情况下,众臣自然欢迎初步定案。毕竟,天大的罪名也就这么大了,不可能再多;让主犯把锅都背了,其他人不就会安全一点?反正主犯左右都是死,也不差这点嘛!

但显然,李庭并不那么容易甘心。

“……相关事证,已基本查清。不过,李相想要面见陛下。”

虔立本这话音一落,顿时满场嘘声。李庭这脸皮也太厚了!都已经板上钉钉的事情,他还有脸求翻案?他不会以为这次皇帝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过去吧?

皇帝略微诧异,但没底下大臣反应那么大。“他还有什么话可说?”

“李相说,虽证据确凿,但总该给他一个申辩的机会。若他不明不白地死了,就是大盛的冤屈。”虔立本一板一眼地回答,眉头都不带皱一下。

然而朝堂上的嘘声更大了。他们果然是小看李庭了!他还有冤屈?若他真有那种东西,整个大盛都没坏人了!

这种反应,自然是心中无愧的大臣们。至于那些本来拥附李庭、一见风头不妙就倒戈的墙头草,根本连嘘一声都不敢——

他们哪里还敢和李庭对质?

这种忧虑,萧欥有所察觉。他掀了掀眼皮,朝离他最近的原太子党人脸上一溜——得,赵岷吓得脸都白了!

皇帝沉吟了半晌。他不介意听听李庭的最后几句话,但他不得不想到,李庭知道自己的事情毫无圜转之地,会不会疯狗一样地咬其他人下水。这事情本已经很大,绝不能越闹越大;若他们内部动荡传出去,边上的突厥之类又要蠢蠢欲动了。

“这事情,以后再说。”想到最后,皇帝做了个折中决定。为了大局,有些事情他可以不处理,但必须知道。李庭做权臣这么多年,手里把柄肯定少不了。

原本就有些心虚的大臣听了皇帝没有完全否定的回答,冷汗流得更凶了。感觉前途很是不妙啊,怎么办?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6页  当前第12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1/14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临凤阙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