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红楼之富贵闲人_分节阅读_第27节
小说作者:微云烟波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352 KB   上传时间:2015-12-03 14:06:17

  小王氏跟贾政这么多年,对贾政的那些事情,她什么不知道啊,这会儿直接将那些贾政那些黑历史都爆了出来,从贾政一开始假仁假义,装出一副孝顺好学的面孔,挤兑自家亲大哥,想要鸠占鹊巢,夺取爵位开始,到后来贾政不自量力,掺和到夺嫡之事中,还将贾代善给气死了,再到贾政贪花好色,孝期荒淫,最后就是贾政为了自个的将来,不知道自己去争气,却只想着卖了自家女儿。

  总之,小王氏骂得痛快淋漓,将贾政那张伪君子的脸孔撕下来扒得干干净净,用小王氏的话说,贾政分明就是做了女表子,还想要立牌坊。问题是,最后连牌坊都没有立起来,简直是废物到了极点。

  贾政最后几乎是落荒而逃,他用力将小王氏推开踢倒在一边,自个简直是连滚带爬到了院子门口,顶着一张满是血痕,几乎看不出原本面目的脸,浑身上下散发着气急败坏的味道,不顾形象地跺着脚,手舞足蹈地叫道:“来人呐,太太疯病犯了,满口都是胡言乱语,给老爷我把院子门关好了,不许她出门,谁要是敢放太太出来,老爷直接将你们一家子卖到矿场里头去!”然后,便狼狈不堪地跑了。

  一干下人看得目瞪口呆,最后面面相觑了一番,权衡了一下得失,然后象征性地关上了院子门,不过县官不如现管,贾政连小王氏这边下人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他这会儿跑过来,也没带几个自己人,因此,却是直接叫小王氏手底下的人看着小王氏,因此,他之前下的那个命令,压根一点用都没有。

  因此,小王氏在将贾政挠成了棋盘之后,回头就整理了一下仪容,找人拿了冰块敷了脸,用胭脂水粉掩饰了一番之后,就换了一身衣服,带着人直接坐上马车,穿过荣国府,往宁国府去了。

  ☆、第79章

  秋天的时候,朝廷算是完成了一次平稳的权力交接。

  圣人,嗯,如今应该说是老圣人了,老圣人之前说了禅位的事情,如今也没有反悔的意思,禅位大典的时候将玉玺给了太子,也就是如今的圣人之后,就很是心宽地住进了垂拱殿。

  倒是老圣人的后宫有点麻烦,做妃嫔跟做太妃太嫔肯定是不一样的,妃嫔正常位份都是独居一宫,等到,上头顶了太字之后,就得委屈一点,跟别人挤一挤了,说不定运气不好,还得原本的老冤家挤在一块儿。

  好在老圣人还在,新皇后宫也并不多,他也不能刚登基,就去刻薄自个那些庶母,因此,直接将后宫一分两半,一半留给自己的女人,一半也就直接给了老圣人那些后妃住。

  即便如此,老实说,那些太妃太嫔肯定是比不上原本老圣人当家的时候过得宽敞的。单说一样,老圣人退位之前直接将新皇的生母仪妃封了皇后,如今新皇登基,又变成了太上皇后,太上皇后自个就得独居一宫,她若是愿意的话,她宫里的偏殿侧殿也能塞几个人进去。

  问题是,太上皇后当初还是仪妃的时候,就很不耐烦跟那些小嫔妃打什么交道,也没有想要提拔什么新人给自个固宠的意思,她刚被封为仪妃的时候,倒是宫里被塞了两个人进来,但是仪妃对她们一向是不冷不热,或者说是视若不见,她自个也没有争宠的意思,圣人来了,也不会故作贤惠,将人推出去。那两人无子无女的,圣人又从不过来,慢慢的也就无声无息地隐没下去了。

  再往后,大家都知道了仪妃的性子,即便是选秀入宫的那些新进的贵人,只要有点上进心的,也不会跑到仪妃那里去,因此,仪妃那边竟是多年没进过新人。

  如今仪妃总算是扬眉吐气,变成太上皇后了,就更不用委屈自个跟那些莫名其妙的姐妹们住在一块儿了,因此,如今太上皇后一个人占据了整个宁寿宫,嗯也算不上她一个人占着,起码宁寿宫的佛堂那里,还住着几个老圣人宫中的小透明呢,这些人自然不会没事出现在太上皇后面前碍眼,因此,她乐得轻松自在。

  另外占据了一宫的却是甄贵妃,如今是贵太妃了,后宫正经的独立宫殿本来也就那么多,而且又不光是后妃住,公主还有没有分府出宫的皇子都得住在后宫里头呢。圣人划出了四个宫殿给了老圣人,老圣人自个住了一个,太上皇后住了一个,贵太妃再占了一个,也就剩下一个了,问题是,老圣人虽说年纪大了清心寡欲了,但是这么多年来,三年一次选秀,年年都有新人,虽说有的甚至连圣宠都没有得过,问题是,名义上还是老圣人的女人,不大不小还是有个位份的,总不能让她们跟宫女一个待遇。

  甚至还有先帝的几个老太妃至今还留在宫中呢,因此,也不知道是新上来的皇后有意恶心甄贵太妃,还是其他什么缘故,总之,甄贵太妃的宫里多了不少人,甄贵太妃住在主殿里头,配殿偏殿里头都住了人,而且位份都是不低的那种,有的还是跟甄贵太妃有些龃龉的。

  但是,甄贵太妃还不能叫屈,毕竟,她如今依旧是一宫主位,历朝历代,哪个太妃有这等好事。

  而且,之前却是有太妃跟着已经吩咐的儿子出宫,由儿子奉养的先例,问题是,如今老圣人还在,你们不想着侍奉老圣人,反而想着跟着儿子出宫享福,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因此,虽说甄贵太妃被恶心的够呛,外面人还要说新皇纯孝,孝顺老圣人不说,对老圣人的后宫也实在是妥帖,要不然,哪里会委屈了自家的后妃,也要让老圣人的妃嫔过得宽敞呢!

  一朝天子一朝臣,后宫也是如此,好在老圣人还在,新皇又极为孝顺,那些太妃太嫔日子过得还不错。

  不过,朝堂上,可就没这么简单了。贾赦之前在新皇登基的时候就顺手将之前说的玻璃和镜子的秘方给献了上去,还顺带了一个冶炼钢铁的方子。

  圣人自然是龙心大悦,圣人要赏臣下,自然是要给臣下加官进爵,贾赦没有实职不要紧,问题是,他身上挂着两个爵位呢,那个安乐侯的爵位更是因为救驾之功,还是世袭三代不替的,另外一个顺平子爵的爵位如今也在。

  那什么玻璃和镜子无非就是钱财的问题,但是钢铁冶炼就是关乎朝廷命脉了,自汉朝以来,便是盐铁专卖。菜刀实名制也不是后来才有的,这年头,你家里就算是想要到铁匠铺里头打一下农具,人家也得把人给记下来的。

  圣人之前在工部待了很长时间,不少武器什么的,都得用上铜铁,问题是,中原缺铜,如今因为跟海外的交易,金银什么的倒是不缺了,因此,民间如今却是银贱铜贵,官方银两和铜钱的兑换率还是一比一千,但是民间实际上一两银子只能兑换到八百多的铜钱。

  哪怕朝廷严禁民间私铸铜器,但是你总不能挨家挨户去查看吧,有钱人家,熔点铜钱做点祭祀祖宗的礼器什么的,是正常的事情,真要拿这个问罪,才是不近人情。

  更何况,铜质地偏软,用铜制造火器,一方面成本高,一方面容易变形,因此,火铳火炮什么的,多半得用铁,还得是精铁,问题是,中原铁矿杂质太多,冶炼出来的钢铁比较脆,容易炸膛。

  这回贾赦献上来的正是一个冶炼高质量钢铁的方子,虽说这玩意污染大,但是这年头你也没别的什么办法了,一方面,这个时代,冶炼钢铁的规模本来就不会很大,自然也很难造成真正严重的污染,另一方面反正京城附近也没什么铁矿,贾赦这完全是死道友不死贫道。但是,对于圣人来说,这的确是有益于朝廷的大事。

  贾赦从来不是什么空口说白话的人,他拿出来的东西,有的看着不怎么靠谱,但是那也仅限于成本的问题,无法大规模推广,但是,他却不是张口说瞎话的人,他说能行,肯定就能行。

  因此,圣上回头就将贾赦那个顺平子爵的爵位往上升了一级,升成了顺平县伯,一下子,不知道多少人开始眼热起来,贾赦这人看着是个不务正业的,怎么就得了两代帝王的青眼,其他人上头换了个皇帝,一个个都得夹紧尾巴做人,生怕被新皇收拾了,将自个的位置安排给新皇自个的人。

  结果呢,贾赦贾恩侯,那简直是个奇迹,如果说他当初在圣人还是七皇子的时候,就跟圣人交好,是他眼光的问题的话,但是,做皇帝的,压根不会因为旧日的交情,给你加官进爵好不好。仪妃的娘家说是封了承恩公,但是卫家一家子却也仅仅是得了个爵位,朝堂上已经没了他们的踪影了呢!

  可是,贾赦呢,靠着一个不知道是真是假的方子,就直接升了一级爵位,这叫那些为了保住祖上的爵位不降级,上蹿下跳不知道做了多少事情的人该如何是好啊!

  贾赦权当这些人纯粹是羡慕嫉妒恨,贾赦自个觉得,自己是配得上这个爵位的,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啊,亲!贾赦拿出来的东西,那是关乎国运,让朝廷能够在如今这个技术开始称王的时代很长时间都能够吊打别人。贾赦觉得,自个完全可以青史留名,成为让后世那些学历史的人痛不欲生的存在。

  不管怎么说,未来贾赦的两个儿子的前途都要着落了,贾赦暗搓搓地表示,回头再发一把力,到时候看看能不能给自个的女儿也弄个封爵,公主郡主什么的不要想了,弄个乡君县君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新皇登基,自然得恩泽天下,大赦天下这种事情自然是得有的,不过,徒明昀某种意义上算不上什么大方的人,他也比较讲究实际,因此,说是大赦天下,也就是大赦一等,而且一些比较严重的罪名,那是不赦的,总不能叫那些恶人得了好处,回头他们被赦免了,回家之后继续祸害别人,那可就是好心办坏事了。

  另外,就是开恩科。没一个皇帝登基,都少不了开一趟恩科,因此,在之前老圣人说要禅位的时候,礼部已经开始准备这个了,消息灵通,关注时事的士子也早早地赶赴省城,等待着恩科的旨意下来。

  因此,圣人登基之后,宣布要开恩科之后,各省已经是有条不紊地实施了起来。这会儿正好是秋天,可以加一场乡试,来年春天再加一场会试和殿试,正好为圣人选出新一轮的天子门生出来。

  圣人当初在朝廷听政参政的时候,跟大多数朝臣之间的关系,无非就是友善中立,并没有达到亲密这个程度,因此,如今许多曾经跟原本还是皇子的圣人共事过的朝臣这会儿恨不得捶胸顿足,怎么就没有跟圣人打好关系呢,如今也能够被圣人重用了。结果如今圣人开了恩科,前几年不要紧,就算是一甲出身的状元榜眼探花,也不可能一考出来就重用,但是,往后就不一样了,圣人肯定是更加乐意用新人,自个这些老臣,也就只能起个过渡作用了。

  文臣有着各种担忧,武将勋贵那边却是不同,想要代替他们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因此,他们想的是,新皇登基,他们如何能够从中得到一定的好处。

  因此,隔了几日,便有御史上书,表示圣人后宫有些空虚,皇子皇女也没几个,应该再开大选,挑选名门淑女入宫侍奉,为圣人开枝散叶。

  在这年头,做皇帝的人,真要是搞什么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把戏,那根本不叫痴情,叫愚蠢。如明朝那位弘治皇帝,他倒是一辈子就一个皇后,然后也就生了正德皇帝一个熊孩子,最终怎么着了呢,熊孩子熊得把自个玩死了,最终皇位落到了皇室另一支的手上,他那个被分封出去的兄弟回头还被追封了皇帝,至于他们父子两个,日后祭祀什么的,还得看嘉靖和他后人的心情。

  哪怕皇子多得天天掐架,也不能到最后连个选择的余地都没有,不管哪一朝,只有到了开始衰败的时候,才会出现皇家总是子嗣单薄的情况,这样的话,你不得不从旁支过继皇子,宗室在跟着闹腾起来,那简直是雪上加霜的噩梦。

  因此,对皇帝来说,广开后宫,生儿育女,不光是他的权利,也是他的义务,圣人如今其实已经有了三个儿子,还有两个女儿,其中最小的儿子正是如今中宫所出的嫡子,不过年纪还小,刚刚才会说话走路,看不出贤愚来。

  圣人这会儿还年轻,自然不可能考虑什么立储的问题,但是,三个儿子,大皇子如今已经十二三岁的年纪,过两年都能大婚了,小儿子如今虚岁才三岁,但实际上,不到最后,谁也不知道结局如何。

  何况,圣人原本还是皇子的时候,一向并不争先,无论是正妃侧妃,出身都算不得多高,在朝堂上影响力也非常有限,如今却是不能在朝堂上给圣人足够的支持。

  圣人心里头也有些别的打算,他当初做得太成功了,跟大多数朝臣都比较疏远,亲近的那些清流其实除了嘴炮之外,也派不上什么大用场,何况,如今老圣人还在,许多老臣其实还在观望之中,无论是徒明晖还是徒明昊都不老实,因此,他也得想办法安抚一下那些老臣,别叫他们投了徒明晖和徒明昊,给自个捣乱,因此,举办一场大选,遴选一些老臣家的女子入宫,却是一个表明自个政治态度的好办法。

  因此,那边御史上书之后,圣人按照惯例推脱了几次,表示自个不是好色之人,然后就顺水推舟地应许了大选的事情。不过这会儿都已经是深秋了,过几个月都要过年了,因此,直接将大选的事情推到了来年春天,也好叫下头做好大选的准备。

  贾敬之前被小王氏哭求了一番,心里想着贾家的大姑娘在宫中做宫女的确也有些丢人,而且,他对史氏的那些盘算真的是很看不上眼,最重要的是,贾敬很担心史氏和贾政病急乱投医,为了元春能出头,做出什么蠢事来。

  贾敬对史氏和贾政的智商还有操守,那真是不抱任何期望,史氏总是在小处上非常精明,但是,她终究是个后宅妇人,而且荣国府这些年一路没落下去,消息一点也不灵通,对于朝堂上的事情压根不了解。万一史氏找错了门路,甚至在背后教唆元春做出什么不该做的事情来,直接将新皇得罪了,哪怕贾敬开祠堂真的将荣府一支开出去,也是来不及了。

  因此,尽管贾敬知道,史氏跟贾政绝不会让元春出宫,最后还是咬了咬牙,决定运作一番,好歹将人给捞出来。

  因此,大选的事情刚刚决定下来,那边又有御史冒出来,先是给圣人狂拍了一阵马屁,然后又说到,年年小选,宫中都会进新人,如今新皇登基,恩泽天下,也不能漏了皇宫里头,宫中许多宫人入宫多年,不能与亲人相见,因此,请圣人施恩,放大龄的宫人出宫婚配,与家人团聚云云。

  圣人其实原本就有这个打算,当然,他也不是为了这个缘故,主要还是因为宫中贵太妃等人不太老实,她们在宫中多有心腹眼线,圣人若是早早的就册封了太子,住在东宫也就罢了,那样的话,自个在宫中也有一定的势力。

  问题是,圣人从册封太子,入主东宫到如今入主大明宫,中间隔的时间太短了。虽说也有人投靠他,还有原本仪妃的一些心腹,但是仪妃多年来空有妃位,并不得宠,宫中的人都非常现实,谁会没事投靠一个不得宠的主子,对自己能有多少好处。因此,仪妃手上真正得用的人并不多。

  原本王府的人倒是跟着圣人入了宫,问题是,他们想要在短时间里头掌握住整个皇宫的情况,还是力有未逮的。

  因此,如今的后宫,虽说不至于如筛子一般,但是宫里宫外私相授受,互通消息,皇后刚刚入主后宫,上头虽说只有一个婆婆,但是还有个公公在呢,甄贵太妃在宫中经营多年,皇后若是动作稍微大一点,叫甄贵太妃告到老圣人那边,到时候连同圣人都要吃排头,因此,圣人也早就有了放人出宫之心。反正之前才有过一轮小选,来年还可以再来一次,宫中也不怕没人可用,这些新入宫的宫人大多数还没有来得及被人拉拢,正好可用。

  只是原本圣人还没找到合适的由头,他不能自个去找一个理由,还是那句话,虽说他名义上是当家做主了,但是上头还有个太上皇。太上皇的确摆出了一副将整个国家交给他的意思,但是若是叫太上皇觉得自个当家做主了,就不将他放在眼里,日后若是落下个不孝的名头,他那几个不省心的兄弟就要跳出来叫嚣了。

  这会儿御史上书,圣人这边心头大乐,暗自在心里点了个赞,因此直接就允了,直接就下旨,宫中无论是女官还是宫女,年纪达到二十五岁的,便可以出宫与家人团聚。

  元春刚刚进宫,自然不在这个范围里头,但是,一个不起眼的宫女而已,压根不需要通过圣人或者是皇后那边,只需要内务府那边出点力气,将元春的名字报上去,上头也不会在乎元春的去留。

  贾敬如今管着户部,当初管着天津织造的时候就跟内务府那边有些交情,内务府说是皇室的家奴,但是实际上,跟六部也有不少牵扯,起码,内务府的很多支出不仅仅是从圣人内库出,而是从国库出,内务府的许多工程,也得工部出人出力。因此,贾敬如今跟内务府打交道的次数比较多,他这边发了话,又托了内务府的几个总管,私底下还请他们吃了一顿酒,总算将事情敲定了下来。

  元春年纪不到不要紧,内务府那边自然有办法虚报岁数,何况,内务府那边也知道,以贾敬还有贾赦的身份,即便是圣人皇后,也不会为了一个寻常的宫女,驳了他们的面子,因此,一方面在私底下操作,另一方面,比较油滑的总管还跑去跟圣人身边的大总管通了一声气。

  因此,圣人自然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圣人当初也是听说过贾家的笑话的,史氏想要通过甄贵太妃那边的门路,将自家孙女塞到徒明昊那边去,结果先是大选被有心人刷了下去,然后又是进了小选的名单,再被人一折腾,直接将好好的大家千金变成了宫里的粗使宫女,这在京城的上层圈子里已经是传遍了。

  荣府这些年每况愈下,史氏之前搞出来的那些事情,从来也只能瞒着什么都不知道的普通百姓,上头的人哪个不知道,史氏是什么德性,因此,即便是荣府的那些老亲,如今跟荣府也算不上亲近,不过是保持着普通的往来而已。很多人家有什么事情,都已经不会下帖子给荣府,荣府若是有什么事,下帖子出去,也就是一些不如荣府的人家还有如同史家王家这样摆不脱的人家才会过来。

  如今再闹出这样的事情,哪怕大户人家女儿的作用多半是用于联姻,毕竟家族将你金尊玉贵地养大,你享受了家族的尊荣,就得为家族的繁盛出力,但是一般也就是嫁到差不多的家族,或者嫁给某个出身差一点,但是前途光明的年轻人作为投资,甚至用来拉拢下属。

  但是,谁家会将好端端的女儿送去参加小选做宫女呢?宫女就算能够上位,天生也比别人低一等。看看各个王府,那家上了玉牒的侧妃是宫女出身的,至于庶妃什么的,那也就是名字好听,但是上不了玉牒,就是个玩意儿!宫中也有宫女能够得到圣宠的,但是,混得最好的,也不过是止步于美人,这样的身份,又算得了什么呢?

  史氏好歹也是侯门出身,结果竟是这点见识也没有,十多年培养出来的孙女就这么入了宫,完全是得不偿失,做了赔本的买卖。

  圣人得了下面的汇报,顿时心中了然,他这边默许了,那边,过年之前,元春提着自个带进来的那个小包裹,走出了宫门,看着头顶的天空,只觉如同做了一场噩梦一般。

  ☆、第80章

  总而言之,贾敬贾赦哥俩算是合作了一把,将元春从宫里捞出来了,小王氏那边自然得领他们的情,老实说,荣府有这么个明白人,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件大好事。至于史氏跟贾政,也少了个兴风作浪的由头。

  小王氏早早得了消息,与贾珠一块儿到宫门外接回了女儿,一直被蒙在鼓里,压根不知道这事的史氏和贾政看到小王氏带着元春回来,张罗着跨火盆,让元春用柚子叶烧水沐浴,好去去晦气。

  皇宫说是天下自最为富丽堂皇的地方,实际上同样也是最为黑暗的地方,元春如果说是进去做皇妃的,那自然是好事,但是跑去做个粗使的宫女,那的确也是足够晦气的。

  老实说,头一眼看到元春,小王氏差点就没反应过来这是自个女儿,在宫中变化太大了。

  哪怕荣府没落了,元春之前日子还是很好过的,毕竟,她是荣府唯一的嫡女,史氏既然存了利用之心,对于元春还是很好的,又有小王氏这个亲妈,唯恐元春受了什么委屈,因此,哪怕是大选之前找了个教养嬷嬷回来,元春也没有真的受过什么苦,毕竟人家教养嬷嬷虽说不看好元春大选进宫做皇妃,但是拿人钱财,就要忠于人事,因此,对元春的教导,也是比着贵人来的。虽说规矩多了点,但是无非还是主子的款。

  但是小选,那可就不一样了。本朝的宫女来源有两样,一种是被充为官奴的罪臣之女,另一种就是从民间采选的良家子,罪臣之女也就罢了,她们在宫中往往充当着最为卑贱的杂役,谁都能欺负一把。而良家子入宫,也不是那么好混的。就像是大户人家才买小丫头一般,谁知道你在外头有没有带进什么虱子之类的不干净的东西进宫,因此,若是那些特意被上头留意了的宫女还好,其他的宫女入宫,首先第一件事就是沐浴,然后剃头,别说什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话,真要是这样的话,剃头匠也别活了。

  元春原本自然是被上头留意了的,但是中间有人作梗,直接将她塞入了粗使宫女那一堆里头,结果,保养了十多年的好头发直接就被剪得只剩下短短一截,过了这么长时间,也不过长长了一些而已,连个漂亮一点的发髻都挽不起来。

  她又是在尚衣局里头,宫里的衣料,除了普通的宫女太监,穿的是寻常的棉布之外,其他人穿得多半是丝绢之类,尚衣局是要跟各种衣料打交道的,因此,什么首饰也不能戴,要是刮花了衣料,那就等着上头收拾吧!

  这些也就罢了,元春一个大家小姐,做了粗使的宫女,还被人特意针对,每天连口热乎的都吃不上,冬天了,做活的时候还好,一方面人多,一方面尚衣局做的是精细的活计,若是手冻僵了,衣料裁剪刺绣什么的出了问题,就是天大的麻烦。但是休息的时候,她们这些粗使宫女屋里头的炭份例本来就不多,还是那种最劣等的粗炭,而且还要被上头克扣,一屋子也就一个炭盆,烧到半夜也就没了,夜里常常被冻醒,相熟的宫女晚上只好挤在一个被窝里头互相取暖。但是,元春因为出身,还有上头的意思,被人排斥孤立,她从小养成的做派短时间内也改不掉,其他的宫女对她也是敬而远之,因此,她却是只能缩在铺盖里头瑟瑟发抖。

  入宫时间不过是年许,元春简直跟过去了大半辈子一样,整个人憔悴了不少,性格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毕竟,宫里容不下她在家做姑娘时的脾气,那些管事的姑姑虽说不会给她们吃什么皮肉之苦,这其实是最下等的手段,太露痕迹了。因此,无非就是所谓的教导规矩,你这边一个眼神不对,她们就能借题发挥,让你有苦说不出。

  在这样的环境下,元春的性格自然变得有些谨小慎微,甚至是沉默瑟缩起来,再没有了原本的明艳大方,小王氏见了这样的元春之后,只觉得眼睛干涩无比,哭都哭不出来了。

  元春在宫里受的罪那是真不少,有的污糟的事情虽说没有找上她,但是,却也叫她暗中看见了,比如说,跟她同房的一个原本叫三丫,后来被上头姑姑改名青柳的宫女,她是京城郊外农家出身,长得还算清秀,性子有些胆小,不知怎么的,叫一个偶尔来尚衣局的太监瞧上了,那太监拜了个干爹是某个宫中的总管,结果他强逼着青柳与他做了对食。

  元春偶然瞧见那个太监对青柳上下其手,肆意调笑,一连做了大半个月的噩梦,从此,更加沉默,平常多半是低着头,生怕被什么人注意到了,要知道,不是她自信,她的容貌即便在宫妃中,也是算得上中上的,若是自个落到青柳那个地步,她真不如死了算了。

  元春见小王氏这么长时间没见,看着竟是苍老了不少,心中也是酸楚,知道这些日子以来,小王氏日子也不好过,因此,对着小王氏也是报喜不报忧,只说自个在宫中被分到了尚衣局,虽说活计多了一些,但是也算是比较清静,宫里的那些姑姑也没有怎么为难自己。

  只是,知女莫若母,小王氏哪怕不看别的,只说元春如今的姿态性子,也知道元春在宫中吃了不少苦头,因此,回去之后,就直接叫人将元春在宫里的那些衣裳什么的全部扔到火盆里头烧了,元春这边还说什么要去拜见老太太和父亲什么的,小王氏却是直接命人让元春沐浴去晦气,然后梳妆打扮一番,再去请安,心里头却是恨意丛生。

  小王氏带着元春回来,也没有遮掩什么痕迹,何况还是贾珠护送她们回来的,因此,不管是史氏,还是贾政都得到了消息,史氏那边还算沉得住气,贾政却直接冲过来兴师问罪了。

  不说小王氏又跟贾政大闹了一番,史氏又如何斥责小王氏不孝云云,总之闹得天翻地覆,以前那些事情也被翻了出来,贾珠是前头王氏所出,小王氏不过是个续弦的事情也被摊到了明面上。

  王氏的事情,在荣国府乃至在贾家整个宗族甚至亲眷里头都是一个禁忌。王氏搞出来的事情,影响深远,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贾赦直接破门而出,宁愿不要爵位,过继出去,也不肯与史氏王氏再住在一个屋檐下,贾政才算是得了荣国公世子的位置,叫人发现,这位才是那个糊不上墙的烂泥。

  长辈对此讳莫如深,家里的下人也换了一茬,谁都知道这事不是什么好事,因此一个个也都不再提,反正新的太太还是王家女,因此,即便是一些老人,也催眠自个,让自个觉得府上的事情原本就是如此了。

  贾珠元春他们这些小辈更是不清楚上头的恩怨,毕竟,他们出生之后,贾赦就分家出去了,人家介绍,也不会说这是你被过继出去的大伯,只会说,这是你过世的伯祖家的堂伯。元春从小生活在内宅,自然没人跟他说这些事情。而贾珠虽说在外读书,却因为贾政的缘故,贾珠真正的朋友也不多,跟同窗的往来也比较少,竟然也没人在他耳边嚼舌,因此,贾珠同样是一无所知。

  这回史氏,贾政,小王氏三个人吵成一团,本来想要过来劝架的贾珠跟元春听到了这般隐私,一个个都惊呆了,贾珠从来不知道,待自个极为关爱的小王氏居然不是他的生母,而是继母,还是生母的堂妹,而自个那位生母却是为了府上的爵位,在祖母的纵容下,害死了赦大伯的嫡长子,被赦大伯查了出来,然后生下他之后,就被病逝了。

  贾珠大概是因为贾政的缘故,他的性子里头颇有些偏执,应该说是道德洁癖,他不想成为贾政那样的人,因此,他对小王氏孝顺,对下面的弟妹关爱,自个也是努力读书,好通过科举告诉别人,自个与自己的父亲截然不同,但是,这会儿却知道自个的生母也是个毒妇,顿时有些接受不了,他没有吵嚷起来,却是看着毫无异常,实际上却是有些失魂落魄地退了出去。

  在宫中习惯了察言观色的元春见得不好,也顾不得父母还有祖母在那边吵闹了,她心中其实也是有些惶惑的,母亲为了自个,放下脸面,跑去求族里的敬大伯,又违背了祖母和父亲的意思,这会儿被祖母父亲一块儿指责,而却让大哥听到了当年的那些隐秘,顿时不知道如何是好。最后,元春跺了跺脚,想想自个若是出现在祖母他们面前,只怕又要引得他们吵嚷起来,这会儿还是大哥那边最关键,因此,直接带着人跑去找贾珠了。

  元春判断得很对,却没想到,史氏血压比较高,这会儿吵嚷了一番,又是昏了过去,顿时,又是一番鸡飞狗跳。

  这回史氏可没那么好的运气了,她情绪大起大落太快,这些日子又是为了所谓荣府的将来很是殚精竭虑了一番,嗯,无非是想着将自个孙子孙女的婚事卖个好价钱,这回被小王氏气急败坏之下,将她那个老封君的身份下的真实脸孔扒得干干净净,史氏直接被气得半死,直接就厥了过去,等到太医气喘吁吁地过来,很快就诊出了结果,史氏这回却是犯了头风,也就是中风了。

  贾政跟小王氏又在那里互相指责,贾政再次站到了道德制高点,指责小王氏气病了史氏,这回是理直气壮地要休了小王氏,小王氏却是冷笑不已,史氏中风了,贾政就是个只会放嘴炮的货色,真要他做出什么事情来,小王氏反而要佩服他了。

  贾政如今除了个空头爵位,什么也没有,族里面对史氏和贾政的观感也不好,他们铁定不会支持贾政休妻的,因此,小王氏底气十足,见贾政在那里跳脚,翻来覆去抓着小王氏气病了史氏这件事说来说去,小王氏最终直接冷飕飕地说道:“老爷这般义愤填膺,说得好像自个有多孝顺一样!老爷也不去照照镜子,看清楚自个是个什么德性,妾身就算是不孝,也是从了你这个夫!”说着,小王氏直接扬长而去。

  贾政这家伙从来都是看不清自个到底是个什么分量的人,竟是真的将事情闹腾了出去。他好歹还知道点廉耻,另外也是这些年贾赦跟贾政几乎不说话,因此,贾政直接去隔壁宁府找了贾敬,理直气壮要求开祠堂休妻。

  眼看着各家都在准备着过年的事情了,贾敬还是族长,还得忙着祭祖的事情,原本这些事情还有他妻子顾氏帮手,毕竟顾氏是宗妇,宗妇本来就要负责一部分祭祖的事情。问题是,顾氏老蚌怀珠,这会儿怀孕了,顾氏年纪可是很不小了,放到后世也是妥妥的高龄产妇,因此,太医说了,顾氏这样的情况,就得少劳心劳力,得安心静养才行。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9页  当前第2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7/3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红楼之富贵闲人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