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厨娘当自强_分节阅读_第23节
小说作者:欣欣向荣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875 KB   上传时间:2015-12-26 23:55:44

  苏夫人住的客院虽不临水,却在一片松林内,引了后山一泓山泉,正好穿过客院,山泉之上,建了一弯小桥,小桥尽头盖了一个小凉亭。

  泉水叮咚,松涛阵阵,一进来立时便觉暑气顿消,果然,这位大老爷会享受,只一个客院便如此,可想而知主人的院子是如何巧夺天工了。

  远远看见小凉亭内却坐了两个人,一个正是苏夫人,另一个却是个青年男子,安然愣了愣,不觉停下脚。

  引路的婆子见她停下,笑道:“姑娘不用拘束,不是外人,是我家夫人的表侄儿,明年便是朝廷大比之年,生怕误了时机,赶不及,家里就让表少爷早些过来,念书之余也熟悉熟悉京里的环境,正巧路过冀州,来给我们夫人请安的。”

  安然点了点头,心里知道,现代几个小时就可以到的江南,在古代只能坐船,从南到北,没有一个月是到不了的,所以,才有那么多贩南北货的商人,把南边的瓷器茶叶丝绸运到北边来,去除运费跟一路的人吃马喂,仍有大利润。

  正因有利可图,许多跑单帮做买卖的都把这当成一条财路,虽有些风险,只要有利,便也引的人趋之若鹜了。

  以苏夫人的出身,这位表侄儿家里,必定不会太富裕,供出一个读书的不就指望着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吗,苏大人如今是冀州通判,官虽不大,却是个县城的门路,既有心入仕途,自然要勤加走动。

  不过,听酒楼的管事安志提过苏通判的底细,并无什么背景,却为什么能谋了官职,且一再高升,真让人想不明白。

  安然跟着婆子过了小桥,没进亭子,就立在亭子外头蹲身行礼:“安然给夫人请安。”

  苏夫人却笑了起来,几步走了下来笑道:“那天瞧着妹子是个爽利人,今儿怎么变了,跟你说,我一管最不耐烦这些礼儿啊什么的,好端端的见面说话就得了呗,做什么请安来请安去的,白耽误工夫,来,来,里头坐,那天可多亏了妹子,不然,这会儿怕我已经家去卖阳春面了。”

  苏夫人的性子满冀州府都有名,不拘小节的爽利性子,被不少人背地里瞧不起,暗里诟病她的出身。

  安然倒很佩服她,就看她那天在酒楼的表现,就知道,这是个异常聪明的女人,而且,如此有个性,安然从心里激赏。

  却也没照她说的坐下,而是扫了眼石桌前的男子,男子颇年轻,看上去也就二十上下的样子,儒服博冠,身姿修长,手里捏了把白纸扇,站在那儿,长身玉立,通身透着股子温文儒雅的书卷气。

  安然不禁暗道,这才是读书人的样子呢,安子和就长了个清俊的模样儿罢了,安然在心里忍不住把这两人做了一番比较,得出的结论是眼前这位胜出,就凭人这儒雅的书卷气,就不是安子和能比的,目光划过他手里的扇子闪了闪。

  苏夫人给她引见:“这是我的侄儿诚之,去京里赶明年的大比,路过冀州来瞧瞧我,不是外人,妹子不用拘束。”

  安然蹲身行礼:“见过表少爷。”

  那男子俊脸有些红:“姑娘多礼了。”

  苏夫人看看安然,又看看自己的侄儿,扑哧一声笑了:“行了,刚说别请安,又客气上了,坐吧。”说着,硬按着安然坐在石凳上。

  苏夫人瞧了安然一会儿,不禁道:“那天忙乱,都没顾上端详妹子,今儿这一瞧,妹子当真生了个好模样儿,外头人都说我不像南边的,我瞧妹子这眉眼儿倒颇有我们江南女子的神韵。”说着,看向她侄子:“诚之你瞧像不像?”

  那男子俊脸更红,颇有些不自在,呐呐半天才挤出:“姑妈说的是。”

  安然心说,这位苏夫人还真是,这话让她侄子怎么接话,忙道:“夫人谬赞了,安然不过一个厨娘罢了,当不得夫人如此称赞。”

  苏夫人:“厨娘怎么了,那天你做的那碗阳春面,虽说我一口没动,可只一眼就知道,你做的颇为地道呢,更别提,桌上那道扣三丝了,我们家老爷是个粗人,虽说在官场混了这么多年,吃上却最不讲究,成天就是肉啊肉的,与其做什么精致的菜,倒不如给他端个炖肘子上来,倒更合他的心呢,比不得你们安府的大老爷,是个精致的讲究人儿,也怨不得府里有你这样的好厨子呢,你们大老爷那个刁嘴,着实难伺候的紧。”

  说着笑了笑:“虽说我也没什么见识,到底去你们府上吃了几回席,厨子手艺的高低,还是能瞧出来的,你那道扣三丝,可是我见过最地道的了,说起来,你也别恼,便如今都不大信是你这双小手做出来的呢,听我们府里的厨娘说过,这道菜最看功夫,没个十几二十年的勤学苦练,断不可能有如此刀工,妹子才多大,便从娘胎里就开始学厨艺,也来不及啊,正巧今儿妹子过来,跟我说说,到是怎么练的?有什么诀窍没有,你告诉我,回头让我府上的厨娘也照着练练,不求她有妹子的手艺,能拿得出去就成了,省的你们大老爷每次去我们府上,都说厨子的菜难以入口。”

  安然摇摇头:“哪有诀窍,不过就是勤力多练罢了。”

  说了会儿话,安然刚要起身告辞,却给苏夫人唤住:“还有件事得劳烦妹子,诚之难得来一趟,我这当姑妈的也没什么好招待的,有心亲自下厨,给他做几个家乡的菜,却姐姐这厨艺不成,原先还会做个阳春面,如今好些年不碰灶台,早忘的没影儿了,便做出来,怕也不是家乡的味儿,好在妹子在,就劳烦妹子做几样南边的菜,给我们姑侄俩好好解解馋。”

  本来自己来别院就是给她做菜的,自然不会推辞:“不知夫人跟表少爷可有忌口的?有什么想吃的没有?”

  苏夫人摇摇头:“妹子掂量着就是了。”

  俺然点头应了,告辞离开。

  苏夫人见她的身影走过小桥,不禁道:“这丫头在安府当个厨娘,真可惜了。”侧头发现自己侄子望着安然渐行渐远的身影,一张俊脸仍有些红,不禁笑了起来:“姑姑还说你一心念书,不动凡心呢,如今看来,莫非瞧上这丫头了。”

  崔诚之忙道:“姑妈说什么呢,若传出去,侄儿倒是没什么,岂不坏了人家姑娘的名声。”

  苏夫人却叹了口气:“你瞧上这丫头也没用,就你爹娘那关也过不去。”见侄子有些不自在,便不再提,笑道:“不过,这丫头的手艺是真好,听说你爹去年花大钱,请了个厉害厨子,是什么御厨的弟子,倒是巧了,这丫头的师傅也曾当过御厨呢,一会儿你好好品品,比你家的大厨如何?”

  不提姑侄俩这儿唠家常,且说安然,回厨房的一路都在想做什么菜更恰当。

  刚一见苏夫人的侄子,安然就推翻了自己前头的想法,便崔诚之的打扮刻意低调,可他手里那把看起来不起眼的折扇,怕是价值千金。

  现代的时候,林杏儿喜欢这些东西,也收集了不少,天天跟自己叨叨,日子长了,多少也知道一些,就一个小小的扇面就有不少学问,谁的字,谁的画,乃至谁的印章,样样都有讲究,小小方寸之间,却是历代名家的必争之地。

  这些扇面的学问,安然这个外行可看不出来,只那扇骨却认识,是犀牛角的,犀牛角何等名贵,尤其这般已经如玉一般润泽的成色,恐有钱也不一定能寻得来,看起来,苏夫人的娘家也并非毫无势力。

  看这位崔诚之就知道,即便家里不是当官的,也该是个豪富之族,若出身豪富,自己今儿这几个菜,便要费些心思了。

  再有,这会儿不见苏大人,怕是有事出去了,如今夫人娘家的表侄儿来了,他这个当姑父的自然不能慢待,便不用时时陪着,吃饭至少也要在才像话,苏夫人刚说了苏大人最喜欢吃肉,想来是变相提醒自己,别做的太清淡,以免不和苏大人的脾胃,还得是地道的南菜。

  安然想了一路,到厨房的时候才算定下,只不过食材上,有些怕要用别的代替,毕竟这里是冀州府。

  江南有无鱼不成席之说,苏州最出名的莫过于松鼠鳜鱼,鳜鱼这冀州府是没有的,冀州府产的鲤鱼花莲草鱼鲫瓜子等,也就鲤鱼勉强可以代替。

  这道菜极考验刀工,刀工必须精准,打出深浅正好的菱形花刀,方能成就其形,而做法上,古今也大有不同。

  安记食单上记载了古法松鼠鱼,挂的蛋黄糊,炸过之后,用油,酱油烧制而成,这样做出来的成菜不够漂亮。

  经过历代大厨的改进,到了现代,手法已经大为不同,现代是拍干豆粉,入锅炸过之后,再把炒好的卤汁儿浇在鱼上,这样做出来松鼠鱼,颜色漂亮,形状也更为逼真。

  一道成功的菜肴,需要色香味意形俱全,缺一不可。浇在鱼上的卤汁儿极为重要,熟虾仁,笋丁,香菇丁,青豌豆,绍兴酒,盐,葱白,糖霜,鲜汤,蒜末,豆粉,麻油,猪油,除了这些,还需更重要的一样,山楂。

  现代多用番茄,炒出的卤汁颜色鲜艳,酸甜适口,古代还没有番茄这种食材,古法里找的酸甜口,都是用山楂。

  只要炒的适当,颜色也能达到要求,而且,用山楂调出来的酸甜口,比番茄更有层次。

  第二道菜,安然打算做一品酱方肉,这道菜是正经南菜,做法也算简单,取上等五花肉,至少七层以上,方为上等,焯水,洗净,入葱姜,上笼屉,蒸七成熟,取出,等待冷却后,改刀成方块。

  锅里垫一层香葱,入生姜香料等,铺上竹篾,五花肉皮朝下摆好,加调味品,黄酒必须没过五花肉才行,中火烧制一个半小时,取出,原汁勾芡浇在肉上就算成了。做好的一品酱方肉,色泽红亮肥而不腻,咸淡适中,搭配米饭最好,是一道下饭菜。

  第三道,安然打算做碧螺虾仁,这是一道苏州名菜,以虾仁为主,搭配苏州所产碧螺春茶炒制,成菜茶香悠远,清淡爽口,且虾仁色白如玉,其间点缀茶叶嫩芽,漂亮素雅,既有河虾鲜美又有茶的清香,别具风味。

  第四道,安然做的是清蒸狮子头,这道菜也是南菜中的经典,选料最为重要,必须七肥三瘦的猪肋条,这样做出的狮子头才能保持其嫩度。

  刀工要求细切粗斩,绝对不能剁,肥瘦分开,先切细丝,再斩成肉丁,颗颗如石榴米一般大小,再混在一起,入调料,搅拌上劲儿,捆至表面光滑,入砂锅鲜汤之中烧煮焖炖至少两个小时,这样的狮子头方能肥而不腻入口即化。

  至于点心,安然做了一道糯米藕,算是地道的江南甜点吧,再配上一个炒青菜,也算一桌颇为地道的南菜了。

  安然做菜的时候,除了打下手的帮厨,其他人便做着手边的事儿,眼睛也不住往安然这边儿瞄。

  安然知道,自己年纪小,就当上了大厨,这些人难免不服,便不敢表现出来,心里也一定觉得自己是徒有其名,甚至,因为自己有几分姿色,加上跟大老爷前头的事,估计还会自己杜撰一个爬床丫头上位史。所以,一听安然上灶,必会十二分的关注,是想看自己的笑话。

  而安寿不用偷瞄,直接站在外头的廊子上,不错眼珠的盯着安然,安然做菜从不怕人看,比起安记烹饪学校的学员,这点儿人实在不算什么,在现代自己做菜的时候,还会把需要注意的要点,讲给周围的学员,如今不用开口,更轻松了。

  若不是帮厨跟自己配合不够默契,这几道菜早就成了,也不至于耽误到这会儿,即便如此,也把安寿给震的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虽说自己的亲哥安福一早提醒过自己,别因为小看,慢待了安然,这位的手艺比府里两位大厨都强呢。

  安寿却仍有些不信,主要,这丫头太小了,十六的有能有什么好厨艺,刚听说苏夫人叫她做菜,安寿心里还有些忐忑呢,生怕安然做砸了,把自己也捎带进去。

  可人家这一上手,安寿就知道,.他哥真没忽悠他,这丫头的手艺的确厉害,不说别的,就是那道松鼠鱼的刀工,就不是一般大厨能比的。

  说起来,松鼠鱼这道菜,自己之前在府里也见两位大厨做过几回,这是一道地道的南菜,好看,好吃,还体面,是一道正经的上席菜。

  可惜冀州府没有新鲜鳜鱼,便只能用鲤鱼草鱼等代替,做出来的口味难免有偏差,安然做的口味如何,安寿是不知道,可就看这形,就觉比什么大厨都强远了。

  厉害的刀工,炸出来一条活灵活现的松鼠尾,浇上卤汁儿,鲜活逼真,自己在厨房这么多年,就没见谁做过这么好看的松鼠鱼。

  再有,那几道菜,随便哪一道做出来都相当地道,便那糖藕都一样,安寿是真心服了,这丫头的手艺,绝对一位顶级大厨啊,也不知这丫头是怎么学的厨艺,才多大啊,这么下去,将来了得吗。

  不说安寿这里如何震惊,且说苏夫人,自己的侄儿是自家人,又自来亲厚,也就不摆那些没用的场面了,只在小花厅里摆了桌子,就算一顿家常饭。苏大人终是赶了回来,三人围着八仙桌坐了,一边儿说话一边儿等着上菜。

  除了安然做的几道菜,还有二火做的几个凉菜,也都是卤鸭等南菜,端上来,崔诚之吃了两口就放了牙著。给姑父敬酒。

  等松鼠鱼端上来的时候,崔诚之眼睛一亮,苏夫人夹了一筷子到他碗里,他还觉的破坏了这道菜的美感,有些可惜,却也尝了一口。

  苏夫人看着他:“如何?”

  崔诚之点点头:“鱼肉爽滑,脆嫩,卤汁酸甜适口,更兼这形,着实不副松鼠鱼之名了,倒跟别人的做法不同,能做出如此一条松鼠鱼,想来跟前头这几道凉菜不是出自一人之手。”

  苏夫人看了眼上菜的小子,那小子也是个口舌伶俐,分外机灵的,忙道:“回夫人话,前头这几个凉菜是二火做的,从这道松鼠鱼开始,才是安大厨做的。”

  苏大人吃了两口,不禁道:“好是好,可惜不是肉。”跟那小子道:“你去知会厨房,给我烧个肘子端上来,这连个肉都没有算什么席啊。”

  苏夫人白了他一眼:“ 肉什么肉,就知道吃肘子,今儿诚之来了,是为了招待他,才劳烦安姑娘动手,都是南菜呢,哪来的肘子?”

  苏夫人几句话说出来,苏大人立马嘿嘿笑了两声:“夫人别气,别气,我不就随便说说吗,不过,我记得南边也吃肉来着,不说别家,就诚之家的松月楼,我也不是吃过一回两回了,有道菜叫什么酱方肉,那大块的肉,炖的酥烂之极,咬一口满嘴流油,就吃了一回,我如今还记着呢,总想有机会再去吃一回才好。”

  苏夫人忍不住笑了起来:“瞧你这点儿出息,亏了还是个当官儿的,一个方肉就把你馋成这样了,这有什么难的,如今虽在冀州回不去,却有我那小妹子,想吃肉还不容易。”

  正说让传话给安然,再做一道酱方肉,可巧第二道就上来了,打开一瞧,崔诚之都笑了起来:“正是姑父想着的方肉呢。”

  苏大人吸了吸鼻子:“嗯,光闻这股子味儿,就知道做的地道。”

  刚要夹,上菜的小厮忙道:“大人且慢,安大厨特意交代,这个肉需配着饭吃。”说着,从食盒子里捧出个小笼屉,一股子清新的荷香传来。

  崔诚之笑道:“原来是荷叶饭,果然极配。”

  说起荷叶饭,其实是一道粤菜, 《广东新语》记曰:“东莞以香粳杂鱼肉诸味,包荷叶蒸之,表里香透,名曰荷包饭。

  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想象饭里添加的食材如何丰富,到了现代,又翻出了诸多花样儿,可以放腊肉,海鲜。也可以放鸭肉,蘑菇,蔬菜之类,总之,端看喜欢吃什么口味。

  考虑到配这道一品酱方肉,安然便什么都没放,只取香梗米,点了几滴油进去,叫人去前头的荷塘里摘了鲜荷叶,裹着香梗米上笼屉蒸熟,这样蒸出的米饭带有荷叶的清香,配方肉正好,也不会觉得太过单调。

  一个真正的厨子,对每一道端上桌的,无论大菜还是粥饭,都需用心,还要根据季节时令加以变化,如此,让吃的人常有小惊喜,才会享受食物带来的愉悦。

  而且,这道荷叶饭正好跟最后的秘制莲藕前后呼应,也不显得这道甜点太过简单。菜肴前后顺序,荤素搭配真有大学问。

  苏夫人只在别院住了三天就回冀州成了,临走跟安然说府里有些急事儿要料理,过些日子得了空,再请她到通判府说话儿。

  说穿了,安然跟苏夫人也没什么交情,不过就是那碗阳春面,让苏夫人借机调教了一回丈夫罢了,自己不过是安府的丫头,跟苏夫人身份有别,人家肯如此折节下交,已相当难得,自己应该感恩。

  只不过,内心深处仍有些说不出的失落,不过,这种失落很快就消失了,安然从来不是自怨自艾的性格,她更不会自卑,她牢牢记着爷爷的话,哪怕处于逆境也应该坦然以对,这样方有收获。

  更何况,自己那些莫名的失落,仔细想想毫无意义,苏夫人不是林杏儿,自己不应该在她身上寻找友谊,自己只是有些想那个神叨叨不靠谱的色女了。

  苏夫人虽走了 ,安然倒未回安府,安寿没通知自己回去,自己也乐得在这里避暑。

  苏夫人走了之后,整个别院更为清静,尤其安然住的地方更是如此,大概离着客院近的缘故,平常绝少有人到这边儿来,慢慢的,安然竟有种度假的错觉,而且,是个品质极高的度假。

  安然还找到了个好地方,比她的小院更好,就是前头的荷塘,大老爷的确是个很懂得享受的人,这个别院处处透着舒服跟巧思。

  在冀州府这个地方,能依山建一座别院,已经相当不容易,他还在这里挖了如此大的一个池塘,栽了荷花,如今正是夏天,满池粉荷映着碧波,恍惚有种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景致。安然在附近找了条小船,大概是用来摘荷叶莲藕的,琢磨要是躺在上面,在荷叶间穿行,定然十分凉快。

  白天安然可不敢,自己就算顶了大厨的名儿,却仍是个丫头,大张旗鼓的在荷塘荡舟,让人看见,怕是要惹来不必要的麻烦,倒是晚上,水边上不会有人过来,自己荡一晚上也没人知道。

  起了念头,吃了饭就眼巴巴盼着天黑,好容易天黑了,背着一早收拾好的竹篓,奔着荷塘去了。到了边儿上跳上小船,解了绳子,船桨撑住岸略一用劲,小船便钻进了荷叶间。

  安然划着船桨在荷叶间的穿行,见有饱满的莲蓬,便摘了一个丢在船上,荡到荷塘中间,水深了,周围的荷花便有些稀稀落落,如此,倒让月光洒落下来,美得如梦似幻。

  安然便也不再往别处划,身子一仰躺在小船上,任小船随着水波一荡一荡的,闭上眼,深深吸了一口气,幽幽荷香充溢整个胸腔,说不出的舒服。

  忽然想起朱自清那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荷塘月色了,不正应了此情此景吗,想了想开,口念了几句:“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忽听一个声音传来:“若在这里小睡,明儿醒过来怕要着凉了。”

  安然坐了起来,往声音处看了看,果然,不远的石桥上站着安子和,也不知在哪儿站多久了,月色染上他的青衫,远远看去,有种遗世独立的清冷。安然不禁又一次叹息,这男人真生了一副绝好的皮囊。

  安子和把小船划到了石桥边上,看着他:“你怎么来别院了?”

  安子和挑挑眉:“怎么?就许你来,不许我来不成。”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6页  当前第2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13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厨娘当自强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