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庶长孙_分节阅读_第8节
小说作者:心情很down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325 KB   上传时间:2016-01-25 00:48:14

  祁青远走后,祁国公的幕僚许先生从一个小门进来,低声的询问:“国公爷安排妥当了么,大公子可是愿意。”

  祁国公捏了捏眉头,声音没了刚才的愉快,也不回答许先生的话,喃喃的道:“远哥儿虽是庶出,但却是我众多孙字辈中最懂事的一个,不说学问,光是小小年纪就识实务,而且受得了委屈这一点就值得称赞。你看前几天的事,他分明是受害者,可背了黑锅面上不仅没有委屈,还默默受了下来……”

  徐先生看国公爷兴致缺缺,忙接口安慰道:“大少爷自是聪慧能干,其他的少爷也不差,只是年岁小些,好生教养着将来都是国公府的栋梁。”

  祁国公不以为意,许先生又道:“正因为大少爷聪明能干,性子又好,才适合走这条路,说不定大少爷还能给您考个状元回来。”

  祁国公嗤笑一声,“好啦,你也别劝我了。既然决定已经下了,自是不会反悔。状元是那么好考的么。我自己有些可惜那孩子的庶出身份。不过,为了国公府,为了整个祁家,牺牲他一个,换来皇上的圣心,是值得的。”

  许先生点头,把话接了下去,“正是如此,当今天下承平,皇上一登基就以雷霆手段收拾了几个掌兵的武将,又改了兵制,把兵马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里;武将在朝廷上的地位逐渐削弱,皇上提拔的大臣都是文臣,年号虽为武顺,可看皇上行事,更重于文治。”

  祁国公何尝不知许先生说的都是对的,不然也不会把自己的长孙送到国子监去。祁国公好容易经过十年的韬光养晦,让皇上摒弃了前嫌,祁国公府为表现出感念皇恩,不得不做出力挺皇上的姿态来,既然皇上更重文治,那祁国公府就把孙儿送到国子监从文。

  只是可惜了祁青远而已,开国至今,勋贵子弟走科举之路的本就寥寥无几,做官做到最大的也不过从四品,还是无实权的散官。祁国公府在文臣方面没什么路子,那孩子的路就只能靠他自己走。

  祁国公也是叹息了两声,就打起精神和许先生商量起别的事情来。

  力行力勤都还躺在床上养伤,跟在祁青远身边伺候的是于嬷嬷的儿子于磊。他是在庄子上出生的,十七八岁,长得黑黑壮壮,有一身蛮力,现在在车马处跑腿,被于嬷嬷调来顶力行他们的差事,等他们好些了再回去。

  于磊跟在祁青远身后,手里拿着一堆东西,都是刚才国公爷赏的。走了许久也不觉着累,一丝气不喘。见祁青远从暮菖居出来脸上不好,若有所思的样子,也不多话,就静静的跟在他身后。

  祁青远慢腾腾的在国公府内院游荡着,有些心神不宁。脑里一直在想祁国公把他送到国子监的用意。

  国子监是大赵开国之初设立的中央官学,是大赵的最高学府。无数的文官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开始的时候只收在京五品以上的官宦子弟,历经百余年,受三大书院的冲击和政策的改变,虽然一些富商和有后台的人家可以走点后门,但总的来说国子监的门槛还是很高。

  可以去相当于清华北大的学校上课,祁青远是愿意的,可前几天才受了处罚,背了黑锅,祁青远对祁国公和世子已经抱有戒备的心理了。

  虽说大赵的官宦体系分为文官、武官、勋贵、宗室几个体系,可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勋贵子弟不得科考,这一点祁青远是知道的。所以他实在是想不明白祁国公的用意,在国公府生活了十年,他早就不再天真,不会把这当成是纯粹的好意。

  祁青远深深的吐出一口气,想不明白就不想了,反正他拥有的也不多,也不怕被人惦记。放松了心神才发现自己在一片竹林中,他回头问于磊:“你知道这是哪儿么。”

  于磊见祁青远总是回过神来,松了一口气,回道:“前面就是松柏阁后门了,小的正准备提醒您呢。”

  祁青远有些失笑,自己光顾着胡思乱想去了,漫无目的的走到世子爷的地盘来了。这松柏阁的后门他未来过,就问于磊:“你可知道回去的路。我们还是快点走吧,你家少爷我还在禁足中呢。”

  于磊笑着道:“小的知道,绕过前面这片竹林,过了夹道就离旷心斋不远了。”

  祁青远有些惊讶,“这么近?我记得旷心斋里松柏阁还是有些距离的。”

  于磊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黑黑的脸上还泛了红,“回大少爷,小的说的是小路,都是平日里下人们走的。平日小的们为不耽搁主子的差事,都是尽量走小路的。”

  祁青远了然的点点头,也不在意是小路,说:“成,那就带路吧。早点回去让于嬷嬷弄些酸梅汤喝,走了这么久热得很。”

  说着就按于磊指的路走,不一会就绕出了竹林,看到了一片由石子铺成的夹道。夹道上有一个穿着短打的人正低低的垂着头靠在墙角上,不知道想着什么。

  祁青远有些好奇的问于磊:“这不是我们府里的人吧,怎么到这儿来了?”国公府的下人都有定制的衣衫,都是褐色的松江梭布制的长袍,这人穿着一身洗白的短打,所以祁青远有此一问。

  于磊仔细的看了看那人,想了想才道:“小的猜应该是春喜戏班的人,小的前些天听与小的同屋的喜子哥说过,自国公爷的寿辰之后,春喜班的班主,就天天上国公府请罪。”

  祁青远立刻明白过来,坏了国公府寿宴的虽是他们这些少爷们,可戏班子也逃不开干系,一个超品国公府的怒火,可不是一个小小的戏班能承受住的。所以,戏班班主只能上门请罪。

  那站在墙角边的人听到动静抬起头,祁青远才看清是一个异常清秀的少年,才十四五岁的样子,看到祁青远主仆的身影,吓得浑身哆嗦。

  于磊见祁青远停下了脚步,虽不明所以,还是出声向那少年喝道:“站着干什么,还不向我们大少爷行礼。”

  那清秀的少年听到是国公府的大少爷,咚的一声跪在了石子路上,还是哆哆嗦嗦的样子,可眼神却激动的望着祁青远。

  于磊正要斥责那少年无礼,被祁青远拦住了,他轻声的问道:“你姓什么。”

  那少年眼里迸出了泪水,激动的回道:“我姓伍,我姓伍,伍昊。”

  第17章 安排

  祁青远的呼吸有些急促,是了,姓伍。又长着那么一张脸,他的猜测应该不会错了。于磊没在后院伺候过,他没见过伍姨娘,不然的话看到两张异常相似的脸,就不会是现在这样不带一点惊讶。

  祁青远吩咐于磊:“您去夹道口盯着,我有些事想问问他。”说着指了指面前的少年。

  于磊虽诧异,但还是听话的到夹道口守着。祁青远看着这个跪在地上但一脸激动的少年,有些不知所措,他不知道能和这个少年说些什么。

  伸手把伍昊拉了起来,还没组织好语句,就听伍昊急急的问道:“姑姑,姑姑可好……”

  祁青远心里有些复杂,他是知道伍姨娘是如何进国公府当妾室的。老父病重,家里贫穷,为给父亲治病,自愿卖身到官宦人家为婢,因颇有姿色,被那家的老爷送给国公世子为妾。

  虽说这些都怪不到伍家人身上,但祁青远心里还是很不舒服,也不回答伍昊的话,沉声的问道:“你来这里干什么。”

  伍昊见祁青远脸色不好,以为祁青远误会他是来打秋风的,忙急急的解释:“我在春喜班打零工,是陪我们班主来给世子爷请罪的。世子爷好不容易同意见班主了,可我身份低微,就在后门等班主出来。我没想干什么,我什么都没想,他们不知道,不知道……”

  祁青远见伍昊有些语无伦次,打断他,“好了,我知道了。你怎么会到戏班打零工,我姨娘不是时时都接济你们么。”祁青远语气有些不善,他听伍姨娘身边的香菱说过,每年伍姨娘都会把自己的月例银子送到伍家去一些。

  伍昊听到祁青远这么说,清秀白皙的脸瞬间涨红,正想解释,就见于磊从夹道口跑来,低低的说了句:“少爷,有人来了。”

  祁青远当机立断,知道不可久留,快速的朝伍昊说了句:“明日你到国公府西侧门等着,我派人来找你。”

  说完见他愣愣的点了头,加快脚步走出了夹道。

  祁青远心情烦躁的回了旷心斋,有些后悔为什么鬼使神差似的要对伍皓说最后一句话,还说要派人去找他,他哪里有人!他烦闷的一掌拍在书桌上,把跟在身后的于雷吓了一跳,站着门口不知所措。

  祁青远见于磊楞在原地,脸都吓白了,不禁苦笑,暗道自己太不淡定。平了平心情,温声的对他说:“别楞着了,进来把门关上,我不是冲你发脾气。”

  于磊小心翼翼的把手里一堆东西搁在桌子上,又回去把书房的门关上。很是忐忑的看着祁青远。

  祁青远沉默良久,还是对着已经满头汗水的于磊道:“今日在夹道上碰到的那个人的样子你可记得。”

  于磊连忙点头,回道:“记得,小的在车马处跑腿,迎来送往的,记人的本事还是有的。”

  祁青远斟酌着自己的语气,站起身,走到他面前,郑重的道:“你娘是我的乳母,从小把我带大,对我是十万分的爱护。你虽是我的奶兄,但彼此不算熟悉。要不是这次力行他们受伤了,你也不会到旷心斋来当差。我的境遇你应该清楚,我现在有一件事儿,想让你去帮我办,你可愿意帮我。”

  于磊被祁青远郑重的口气吓到,他就是一个在庄户上长大的孩子,又不聪明又没本事。他不知道少爷要他办什么事,只是少爷这么郑重的口气,让他有些吓到。可他知道,要不是他娘成了大少爷的奶娘,他们一家子还在庄子上种田,还被庄子上的管事剥削着。

  而且他娘对大少爷的忠心他是知道的,在他妹妹也来旷心斋当差后,他们一家子都是靠着大少爷过活。他结结巴巴但语气坚定,“愿,愿意。”

  祁青远拍了拍他的肩膀,在他耳边轻轻的道:“明天你去一趟西侧门,找个借口出去找到今天在夹道上的那个少年,他会在附近等你,你可办得到。”

  于磊想了想,“能,西侧门本就离车马处不远,小的平时跟守门的几个也熟,找个借口就能出去。”

  祁青远松了口气,本就是想着西侧门偏僻,又离车马处不远才让他试试的。祁青远接着道:“你找到那个少年了,弄清楚他现在的状况,还有……还有他们家的状况,其他的你都不必多说。”

  于磊见祁青远吩咐他办的事不是很难,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拍着胸脯保证完成任务。

  祁青远有嘱咐他:“这事儿,你就不要告诉奶娘了,更不要告诉别人。虽说没有违反国公府的规矩,但终究让人知道了不太好。”

  于磊本就不是事事都要娘做主的人,听祁青远这么一说,连连保证不会让第三个人知道这件事。

  “少爷,奶娘给您煮了绿豆汤。”于嬷嬷在书房外敲门,祁青远回坐到书桌前,示意于磊去开门。

  于嬷嬷端着花瓷碗,送到祁青远的手边,想必知道祁青远进院子的时候脸色不好,连连向儿子使眼色。于磊憨憨的,向这种当着主子的面和人眉来眼去的事估计没做过,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把祁青远心里的那些烦闷全摇走了。

  “好了,奶娘,让于磊也下去喝碗绿豆汤吧,他搬了半天的东西也累着了。”祁青远失笑,又指了指桌上祁国公赏的东西,吩咐道:“把那些东西都收起来了吧。”

  于嬷嬷看着桌上的东西,有吃的用的,零零散散几大包,还是有些担心,问道:“国公爷请您过去可是有什么吩咐?”

  祁青远不欲奶娘操心,笑道:“奶娘放心,是好事。祖父要把我送到国子监去读书。”

  于嬷嬷虽是一个没什么见识的妇人,但也知道国子监是文人士子都向往的地方,能去国子监上学的确是一件极好的事。

  她的欢喜都快溢出眼睛了,嘴里不停的念叨:“真是佛祖保佑,保佑我们家大少爷能金榜题名。”又拍了拍手,有些焦急的问道:“什么时候去,您额头上的伤都没养好呢,要是去那种地方读书还顶着一头包,会被人笑话的。哎呀,我去煮两颗蛋来给您滚滚。”

  说着抬脚就要出去,被于磊赶紧拦住了。祁青远连忙道:“奶娘,还早着呢,祖父说国子监是八月底才开课。这才六月,还有一个多月呢。”

  大赵的科举是每三年一考,国子监也是每三年招收新的学生。

  于嬷嬷放了心,可瞬间又担心起来,犹豫的问了一句:“这事,夫人可知道了。”

  祁青远不是很在意的道:“这是祖父亲自安排的,就算母亲知道了也不能改变什么。国公府当家的还是祖父。”

  祁青远说的没错,赵氏知道了也不能改变什么。不过是摔了几个杯子而已,还是当着自己的闺中密友,通政太常裴家的夫人。

  裴夫人既是赵氏的闺中密友,也是赵氏的表姐。两人年岁相当,一个是年初生的,一个是年尾生的,打小关系就好。

  今日裴夫人上门本是来向赵氏诉苦的,她的嫡亲女儿是早产生的,天生不足,磕磕绊绊的长到了十二岁,天天药不离口。裴氏为了这个女儿操碎了心,每天求佛拜医的,正商量和赵氏哪天去上香,赵氏就听到前面传来祁青远要去国子监读书的消息。

  赵氏在好友面前也不掩脾气,直接就把手上的白釉纹瓣莲茶杯给仍了出去,那可是一整套的,摔了一个剩下的基本也就报废了。

  裴氏虽与赵氏交好,可论心机,论手段甩了赵氏几条街。她是典型的贵妇人,在裴家把丈夫拢的牢牢的,连妾室庶子都没有,两个年老的通房被管的死死的,除了操心病弱的女儿,她这辈子还没什么糟心事儿。

  她一眼就看出来这件事另有门道,就随赵氏发泄完了才凉凉的说了句:“你有什么可气的,这么好的事就偷着乐吧。”

  赵氏愕然,要不是眼前说这话的人是裴氏,她都想跳脚骂人了,不悦的道:“表姐,你这说的什么风凉话,那贱种才受罚几天呢,国公爷就要把他送到国子监了,这让我的喆哥儿,卓哥儿怎么办。”

  裴氏知道她这个表妹实在是不怎么堪用,直接问道:“国子监怎么了,你们家那个庶出的去了就一定能考出个状元来?你也不想想,你们祁家的势力几代经营都在军方,把那庶子远远的打发去从文,不是为你家的哥儿腾位子么。”

  赵氏被裴氏一语点醒,不由有些心花怒放,拉着裴氏的手兴冲冲的说道:“还是表姐有见地,可不就是如此么。只有喆哥儿才是长房的嫡孙,才是国公府的继承人,国公爷要培养的肯定是喆哥儿和卓哥儿。”

  裴氏有些意兴阑珊,也不附和赵氏,只操心自己的女儿,又提醒赵氏:“说好了,初五陪我去护国寺上香,要是佛祖能保佑我的佳柔能健健康康的,我就是每天如素都愿意。可怜我的佳柔……”

  第18章 伍家

  祁青远捧着一本《论语》,有些心不在焉。于磊已经出去一个多时辰了还不回来,让他等的有些着急。手里的书一页也没有翻过,他不禁有些自嘲。

  他的两个先生都夸他天资聪慧,悟性极佳,其实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在文学方面实在没什么天赋,只不过仗着实际年龄成熟,能多记忆一些东西;而且上辈子好歹也是个大学生,领悟点论语什么的还是很轻松,要是真让他考科举,作策论,他肯定是不行的。

  虽然知道祁国公送他去国子监肯定不是单纯的好意,但他内心深处仍然是愿意的。去国子监读书的话,至少他会自由一些,他会有大半的时间远离国公府,能让他喘口气。

  祁青远不断地说服自己,让他那一颗自国公寿辰之后不甘愤怒的心沉寂下来。

  “少爷,小的回来了。”门外传来于磊的声音。

  祁青远放下书,抛开思绪,向外说道:“进来吧。”

  于磊今日穿得很精神,一身崭新的葛布衣袍十分合体。他推开门躬身向祁青远行了一礼后有把们关的紧紧的,这才走向祁青远,“少爷,您交代的事,小的都问清楚了。”

  “嗯,事情可顺利,没出什么差错吧。”祁青远靠在椅子上,关心的问。

  “顺利,今日看守西门的是小的的熟人,小的对他说小的要回家一趟,他问都没问就放小的出去了。至于伍家小哥,一直在西侧门外的弄堂等着,小的带他找去了间小茶楼,他一听少爷有话要问他,倒谷子似的全说了。”于磊回答的很顺溜。

  “哦,”祁青远指了指下边的凳子,让他坐,又问:“都说些什么,你细细的道来,不可遗漏。”

  于磊半坐在凳子上娓娓道来。

  伍家的老太爷,也就是伍姨娘的父亲早就过世了。伍老太爷只有一儿一女,在老妻过世后也没再娶,自个儿把两兄妹拉扯大,所以两个孩子对父亲的感情都很深厚。

  伍家兄长年轻的时候也上过几年师塾,可父亲的一场病,让本就贫穷的家里雪上加霜,哥哥只能放弃学业,出去打散工,可半个月赚来的钱还不能给父亲买三天的药,无奈之下,伍姨娘自愿卖身到官宦人家,可兄妹俩赚的钱也只能吊老爷子几年的命。

  伍老爷子逝去过后,伍大哥继续打零工,好歹能养活自己。后来娶了邻居家的女孩,夫妻两兢兢业业的操持着小家,还生了两个儿子。

  日子不富足但也满足,哪知天降横祸,伍家大哥意外猝死,只剩下孤儿寡母,生活就格外的艰难起来。

  伍昊是家里的小幺,他还有一个哥哥伍俊。伍俊也随他父亲一样,上过师塾,伍俊在功课方面极有天赋,可家里失了顶梁柱,靠伍母做的那点针线活实在供不起他继续上学。师塾的老师惜才免了他的学费,可笔墨纸砚,哪样不要钱。伍昊小小年纪就很懂事,为了支持哥哥读书,就去戏班子跑腿。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1页  当前第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庶长孙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