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红楼之黛玉为妻_分节阅读_第34节
小说作者:双面人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37 KB   上传时间:2016-01-27 12:49:20

黛玉顾左右而言他,道:“不是说你们在园子里赏梅赏雪,围着火锅儿吃烤肉,不知道怎样的自在,我没过去凑热闹,你们怎么就过来了?”

宝钗道:“大太太叫了二丫头去,琴儿她哥哥也叫琴儿过去,我们就都散了。”

黛玉听了,点头不语,心里却在想邢夫人叫迎春过去做什么。昨儿除服宴上,也有几家人拉着迎春说话,跟邢夫人说话时,明里暗里打听地打听迎春。

探春眼里闪过一丝羡慕,惜春却是笑嘻嘻地凑到黛玉跟前,上下打量,脸上满是促狭之色,独湘云脸色不大好看,宝玉亦是长吁短叹,喃喃自语道:“难道世上又要少几个清净洁白人不成?”想到卫若兰的人品模样,并未辱没了黛玉,宝玉十分纠结。

宝玉向来喜爱姊妹们,最见不得姊妹们出阁,偏生姊妹们一个又一个地年纪大了,太太话里话外多少谈及些,每次想到此处都觉得十分可惜,谁知轮到最最超凡脱俗的林妹妹了。

不过,若是卫若兰这样的风流清秀人物,倒是和林妹妹天造地设,人间一对。

想了又想,叹了又叹,总觉得该告诉黛玉一声,免得她诸事不知,心里没个主意,于是等姊妹们都去贾母房中了,宝玉方凑到黛玉跟前,悄声道:“好妹妹,若是别人,当真就玷辱了妹妹,若是他,倒还好,原是个有心人,不是那些须眉浊物,更非国贼禄鬼之流。”

黛玉不觉道:“什么样的人,值得你如此赞誉?你素日最厌世俗经济,他也是个官儿呢。”

宝玉笑道:“别人还罢了,难道妹妹不知道我?我所厌者,不过是贾雨村之流,生怕琼闺绣阁之中亦染此风,方多有讽刺,我所喜者,亦有四书。”

说着,他又续前言,道:“上回我悄悄给妹妹的东西,妹妹不是叫人折变了?”

黛玉脱口道:“你怎么知道?”那事儿她可没跟宝玉提起,都是叫小太监悄悄进行,已经花八百两银子买下了一所三进的院子,带着一个小花园,暂先赁与人居住。

宝玉一脸自得,在黛玉询问的眼神中说道:“竟巧得很,有几件东西卖到了卫若兰家的铺子里,其中一对金骏马是我和卫若兰他们在缮国公家赴宴时,李大人给的表礼,卫若兰一眼就认出来了,还特地请我过去询问呢。我本不想告诉他的,又恐他泄密,只好实话悄悄说了,他说不会声张,还说以后东西都到他铺子里折变,免得走漏风声。我原想着等年下再攒了东西给妹妹,告诉妹妹一声,谁知没到那时候,卫若兰家竟然来提亲了。”

言到这里,宝玉忍不住又是一声长叹,甚是闷闷不乐,黛玉不像宝钗湘云等只劝自己学经济,偏就这么一个水晶人被人惦记着了,满府上下太太姊妹们说好,下人们也说好,瞧着都是恨不得立时答应的模样,自己又不能表明自己的不乐意。

黛玉垂眸道:“听你这么说,果然是个有心人。”

卫若兰是有心人,她早就知道了,受亡父之托,又赠良方,无一不显其心。怪道折变宝玉的梯己不久,林涛家的来请安,并送了租金,还问够不够花,若不够就去卫若兰那里取。

宝玉点了点头,道:“因此,听说是他,我虽不舍妹妹,但也乐见其成。别人就算了,没一个配得上妹妹,连柳湘莲那么个人都不如他。从前小聚时,不管谁请,他都不肯去花街柳巷,最是持身正而清白。”说到这里,他蓦地伸手掩口,东张西望,假装不曾说过这些话。

黛玉登时竖着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着一双似睁非睁的眼,道:“该死的,你素日在外头都做些什么混账事,偏又来我跟前说!”

宝玉急忙陪笑道:“好妹妹,好妹妹快别恼,也别告诉老爷太太。你听见了我不怕,就怕别人听见了。我没去过那里,都只是在外头别人请了过来唱曲儿,还是夏天那会子薛大哥哥生日才见的。那些地方的女孩儿都是可怜人,若无客人,何来下贱?因此我是不去的。我只是告诉妹妹一声,卫若兰是真真的好,不是那些道貌岸然假仁假义之辈。”

“也不知道给了你什么好处,净说别人的好话。”黛玉指着门口,哼了一声,道:“你快去罢,仔细我反悔告诉舅舅舅母去,叫他们打你一顿才是好的。”

宝玉迫不及待地掀开帘子跑走了。

黛玉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忍不住揉了揉眼睛。

别人的话她信不过,宝玉的话她却相信,既然宝玉这么说卫若兰,连瞒着家里的事情都吐露出来,想来他确实不是那些喜好眠花宿柳的浪荡公子。和旁人所重者不同,宝玉向来是以人相交,看重的是人品模样。

黛玉心内暗暗思索,都说他好,到底有多少好处没说完?

自己这样一个人,既没父母,又无族人,脾性也不好,常和姊妹们口角,下人都说自己闲话,连嫁妆都是母亲并祖上主母们所留的旧物,虽有恩宠封号,不过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

雪雁忽然走过来,一脸奇怪地道:“怎么别人都替姑娘高兴,只史大姑娘一人的声色不大好?我站在屋檐下看雪,可巧史大姑娘也在屋檐下和丫鬟们说笑,不料宝玉一过去,就给宝玉甩脸子,甩手进屋去了,就是没说话,我也不知道她在想什么。”

闻听此言,房内诸人面面相觑。

过一时,瞅着屋里只剩三五个人,皆是心腹,紫鹃又走到窗边看外面无人窃听,方回过身来道:“我恍惚记得听谁说过一句,卫公子从前的继母、如今的伯母和史大姑娘的婶娘议过亲,说的就是卫公子和史大姑娘的亲事,只是后来出了变故,不了了之了。想来是因卫家没和史家联姻,却向姑娘提亲,史大姑娘心里不自在了。”

众人恍然大悟,随之皱眉。

澄碧奇道:“这有什么?难道议亲不成,就不允许别人向其他人家提亲不成?一家有女百家求,只挑一人为婿,岂不是九十九家都记恨那雀屏中选的一家了?”

紫鹃是荣国府的家生女儿,知道的比别人多些,且她和翠缕交情好,忍不住道:“说是卫家提亲而史家没应,其实不是,两家太太是嫡亲姊妹,早有意向,偏生卫公子从南边回来后就不同意结亲。好像也有一个卫太太信任的尼姑,说卫公子命里不该早娶,又说卫公子和史大姑娘命格儿不合,可巧议亲那会子卫公子在南边大病一场,这才没有继续。”这些,都是她听翠缕说的,今儿北静太妃走后她觉得史湘云神色不同,故找翠缕打探,方得知一二。

听完,众人心中了然,原来史湘云之恼在于此处。卫若兰拒亲之事史湘云亦极明白,所以今逢卫家托人登门求娶黛玉,便觉得脸上心里过不去。

黛玉不以为意,闻得贾母房里丫鬟来叫,遂披上斗篷,过去吃饭。

饭后难免又被邢王夫人凤纨等人打趣了一番,显然众人都乐见其成。他们的乐见其成,不是宝玉的乐见其成,其中必然掺杂着各种好处。

次日一早,林涛家的过来请安。

黛玉单留她在屋内,细细将昨日之事告诉她,嘱咐她和林涛打听一下卫若兰的为人,低低地道:“我一个女孩儿家,脸皮儿薄,既不能明着叫外祖母打听,也不能明着请皇后娘娘帮忙,况且明面上那些事我原也知道些,他们打听的怕也都是根基门第身份地位。咱们家就我一人了,总不能糊里糊涂地就葬送自己的终身。”

说到后来,不禁伤感起来,倘若父母在世,何必她一个女孩儿如此?

林涛家的听了,难免跟着伤心起来,随后悄声道:“姑娘放心,我和林涛在京城里几年,想打听些细事依旧十分容易。姑娘不知道,老爷没了后,咱家仆从风流云散,老爷本是放了他们的奴籍,令他们做个平头百姓安生度日,偏生有些人觉得平民百姓日子不好过,咱们这样人家出来的头脸齐整,常受欺凌,因此不得不自卖自身,托身于大户人家为奴,可巧有两个在太太房里伺候的姊妹连同家人在卫家当差,想打听这些事简直是手到擒来。”

黛玉微微点头,嘱咐道:“悄悄些,别叫人知道看笑话。”

林涛家的满口答应,她本想说说卫若兰的为人,心想此时说了倒不好,且等打听明白了再说,到那时也有理有据,好让黛玉放心。

林涛这边有动作,卫若兰的心腹便得了消息,偏生卫若兰正在宫中当差,通知不到,没奈何只好搁置,等卫若兰休沐时才一一告诉他。闻得此消息,卫若兰反倒喜悦起来,林涛家的从贾家出来后林涛便打听自己,想来黛玉也不是无动于衷。

他忙换了衣裳,亲自去找林涛,他原先还想着怎么叫黛玉知道自己,眼前不就是现成的人选。作为林家的老管家,膝下又无儿女,林涛眼里心里只有一个黛玉,自然希望她过得好。

卫若兰向林涛表明诚意,言辞十分恳切。

林涛默默听完,道:“此事非老奴所能做主,终究看姑娘的意思。”

卫若兰明白,道:“这是自然,只是听了陛下一番话,我认为心意还是叫姑娘知道才行,毕竟姑娘是尊贵人,不能弄些私相授受的事儿来玷辱了姑娘的名声。”

林涛听得眼里带了一抹笑意。

正欲说,忽见卫若兰的小厮疾风过来,道:“公子,家里来人说,宝二爷找公子。”

林涛忙道:“既有人来找,公子快些回去罢。”起先他极厌宝玉,渐渐的,对宝玉的看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担心黛玉无钱他特特私赠梯己,端的是一番好心,还不忘提醒贾母给黛玉送药,虽因府内窘状拿梯己钱给黛玉,祖孙二人终究强过别人十倍。

卫若兰唯有告辞,出门就问小厮道:“宝玉在哪里等我?在家里?”

疾风点头。

卫若兰到了卫伯府,径自去书房,果然见到宝玉在书房内看书,不知道再看什么书,一行笑,一行叹,脸上神色变幻,好不有趣。卫若兰书房内的东西都收拾得干净利落,书籍更是摆放得十分整齐,想来是他找小厮要的书。

“大雪的天,你怎么来了?不打发人说一声,若是我不在家怎么办?”卫若兰解下身上的披风,手一挥,披风稳稳当当地挂在衣架上。

宝玉起身笑道:“我心里算着你当差的日子,故今日来寻。”

卫若兰一笑,请他坐下,又命疾风将凉茶端下去,换上滚热的好茶,方坐在主位上,问道:“没有要紧事,你最不爱出门,今儿来作什么?”

宝玉正色道:“我来问你一句话。”

卫若兰问是什么话,宝玉眼睛往房里伺候的小厮身上一溜,卫若兰会意,命他们退下。

宝玉清了清嗓子,瞅着卫若兰道:“前些日子北静太妃来求亲,想来是你的意思,别人是做不得你的半分主儿。我知你是个宁缺毋滥之人,也不是轻薄之辈,既登门提亲,想来是有心的。我来找你,瞒着老太太他们,都说是去北静王府谈诗论画去了,他们若知道了,必定不赞同我的举动,偏生我不放心,他们看重你的根基门第、身份地位,独我不是,妹妹也不是,故我也不问你前程如何。今儿只问你的心,到底是有心,还是无心?”

卫若兰肃然道:“自然是有心,若无心,如何恳请冰人登门。”

宝玉略略放心了些,又道:“我妹妹原与别人不同,打小儿没了爹娘,常看人脸色,我又是个糊涂之极的人,也没护着妹妹什么。如今是妹妹的终身大事,总不能再糊涂下去。我觉得你人好,不重门第前程,那你呢?”

宝玉聪慧颖悟,单从太太们姊妹们平常的只言片语里就觉察到了,他们重的不是卫若兰此人,那么卫若兰呢?是重妹妹这个人儿,还是看重了妹妹的身份地位?

卫若兰心中惊讶于宝玉的转变,亦庄重回应道:“所求为人,亦非身份。”

听了这句话,宝玉心中块石悄然落地。

  第053章

宝玉又详细地询问了卫若兰许多事,方心满意足地出了卫伯府,径自去寻黛玉。

对宝玉之举,卫若兰心里倒有几分感激,刚送他出门回来,就听人通报说老太太找,他顿时想起自己求娶黛玉一事跟舅母说了,妙真也知道了,独忘记禀明卫母了。

卫母见到他就道:“前儿你娘来,跟我说相中了静孝县主,你可知道?”

卫若兰纵然心细如发,终究是男子,且有卫母看中程婉之一事在前,他便无意中略过了卫母。他没想到的妙真却想到了,见过方夫人后便亲上卫伯府,告知卫母,只说自己在栊翠庵里见到了黛玉几回,心里中意,除服之宴上方夫人也满意,意欲聘与林黛玉为妻。

闻得妙真已说明,卫若兰暗松了一口气,低头道:“孙儿知道。”

卫母道:“从前你嫌史大姑娘没有父母,不肯结亲,怎么如今反倒同意了你娘和你舅母的意思?你这样的人品本事,该娶个门当户对父母双全的才是。”

说话时,卫母不觉有些埋怨。

她亦曾在贾家见过黛玉,原想卫若兰年少有为,将来定能挣得一个锦绣前程,有无二品武职都不影响他,娶个略低些的妻室免压长房之势。倒是自己娘家侄孙未必有这样的能耐,想从中牵线做媒,也算补偿程婉之所受之苦,亦能令娘家重回上流。哪知她打算得千般好万般好,却没有料到妙真和方夫人都看上了黛玉,托北静太妃去询其意愿,卫若兰也没反对。

卫母得知此信时,北静太妃已经登门了,阻止不及。

她心里盘算了许久,仔仔细细地列出了许多对静孝县主的不满之处,只等卫若兰休沐,好好地与他说说,令他劝妙真改了主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何况卫若兰又有婚姻自主之权,卫母难以插手,唯有此策可行。

卫若兰淡淡一笑,道:“何谓门当户对?撇开卫伯府,孙儿亦不过是个五品武官之子,且父亲早早就不在了,虽有母亲,也早已出家。”

卫母听了,长叹一声,沉思良久,沉声道:“兰哥儿,我觉得不大妥当。”

言下之意就是她不同意卫若兰娶黛玉为妻。

卫若兰拧紧眉头,目光如海,沉沉地望着卫母,他一句话都没说的模样,令卫母一惊,随即撇开眼睛,望着几上花瓶里插着的几枝梅花。虽然瓶内有水,但那几枝红梅早已凋零,仅剩几片伶仃花瓣儿,这是卫若兰上回休沐在城郊梅园与人小聚时带回来孝敬她的。

上房陷入一片寂静,唯闻鸟雀清鸣。

卫母撑不住,缓缓道出自己的不满之处:“我也不是没有根由地反对。你看,静孝县主并无父母娘家,与你无益;虽然没传出多愁多病的名声,但那日我见她,娇滴滴的模样儿却是十分瘦削怯弱,于子嗣有碍;最要紧的是你自己能挣出个锦绣前程,倘若娶了她便是二品,岂不是叫人说你闲话?高门嫁女,低门娶妇,老人传下来的话不是没有道理。何况,二房只你这么一个子嗣,担着开枝散叶的重责大任,该当娶个能助你又珠圆玉润的媳妇才是。”

卫若兰淡淡地道:“除此之外,祖母可还有不满?”

他越是冷静,越是面无表情,卫母心里越是拿捏不准他的想法,微微皱眉道:“这些还不够?这些是最最要紧的,你该放在心上才是。”

卫若兰道:“这些都是俗人的想法,孙儿就不认同。越是没本事的人,越是在意这些流言蜚语,孙儿虽算不得有本事,却也算不得没本事。据舅母所言,其他人家都是争着抢着地向静孝县主提亲,难道他们提亲时就没想到祖母说的这些?祖母只想到这些短处,怎么不提好处?按世人想法,静孝县主金尊玉贵,既有几代母祖嫁妆,又有圣人和娘娘的恩宠,即使没了父母,依旧是二品大员之女,五代世家之后,虽无族人,却有亲朋,又有林公之荫,许多武将世家感念其德,这些难道都不是好处?”

卫若兰自己是真的不在意这些,他所重者乃是黛玉其人,偏生世人不这么想,也只好拿这些事情来搪塞,亦是反驳祖母一番言论。

卫母听了,果然没话可说,她心里不免有些焦躁,皱眉道:“兰哥儿,你怎么就养成了这样乖僻的性子?祖母所说之言皆出自肺腑,都是为了你好。”只要卫若兰不娶黛玉,那么不会压倒长房,而自己的侄孙也会达成心愿,重振门楣,这是两全其美之事。到底卫母知道厉害,不敢吐露自己的心思,也不敢吐露程家的打算。

卫若兰开口道:“此事已在陛下和娘娘跟前挂了名儿,成与不成,皆非旁人之言可以左右,请祖母莫要太费心了,孙儿心里自有主意。祖母这般阻止,不免让孙儿心生疑惑,好好的一桩亲事,别人求都求不来,怎么到祖母这里,反都是不好了。”

卫母怔怔看着眼前模样气势越发出息了的长孙,眼光闪烁,十分晦暗。

卫若兰见状,心里闪过一丝明悟。

卫母最担忧之处并不是她说的那些不满,而是怕黛玉极得帝后恩宠,娶了这样的妻室进门,对卫伯和长房不利,也或者想给卫源求娶黛玉也未可知。长幼有序,世人都知唯有长房长子长孙才能承继宗祧,长房被二房压制已不妥,何况长房长媳又不得不对二房媳妇行国礼。

想到此处,卫若兰怒气暗生,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总不能任由祖母这些人继续为所欲为,一会子就叫安插在卫伯房内的心腹动作一二。

等卫若兰走后,卫母颓然靠在靠枕上。

晚间,卫母无心用饭,想了又想,叫来卫伯夫妇,也不提自己今日找了卫若兰之事,问道:“你们说,贾家会不会同意这门亲事?”

卫伯不理这些事,由卫太太开口道:“必然是应的,满京城里哪里能找到比兰哥儿更好的人才?何况静孝县主虽有恩宠和嫁妆,到底是父母双亡,又无娘家族人,寻常人家可瞧不上她。只是她若进了门,大房如何是好?我是不及她的尊贵,将来源哥儿媳妇也未必强得过她,大房被二房压倒,于家族来说,可不是好事儿。”

卫太太极精明,心思又缜密,这一二年来历经诸事,她若看不出眉目才怪。和自己母子相比,卫母自重卫若兰,但是和卫伯以及卫伯的前程相比,卫若兰就不算什么了。不借此机会改变自己母子处境,那才是有负自己的精明。

因此,说着说着,卫太太就落下泪来。

乍听卫若兰求娶黛玉,卫太太后悔得什么似的,暗恨自己没有提前一步。她也看上了黛玉能带来的二品武职,娶了黛玉,还怕自己儿子不如卫若兰?谁知竟叫卫若兰抢先了。

这么一来,哪怕此事不成,自己也难替儿子求娶了。

卫伯露出一抹深思,半日后道:“母亲,太太说得有理,都是次媳不能越过长媳,不然易生混乱。就好像那荣国府,二太太管家,大太太似有若无,追根究底,还不是大太太的出身不如二太太,被二房压住了。”

卫母骂道:“还不是你的缘故,倘若兰哥儿没出继,哪有这么些烦恼!”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2页  当前第3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4/11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红楼之黛玉为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