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红楼之黛玉为妻_分节阅读_第62节
小说作者:双面人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37 KB   上传时间:2016-01-27 12:49:20

贾母喜上眉梢,道:“好,好好,果然是大喜事,二丫头有福气,一年就有消息了。”

黛玉在上房陪着贾母用饭,闻听此信,亦觉喜欢,更别说邢夫人和凤姐婆媳两个,满脸笑容,喜气洋洋,犹胜贾母。

凤姐笑道:“这是自然,谁叫咱家的姑娘都是老祖宗陶冶教育出来的呢?哪个没有沾染老祖宗的几分福气?怪道早起时喜鹊叽叽喳喳地叫唤,咱家今年的喜事真是一桩接着一桩,我是越忙,越喜欢,一会子打发人给二姑奶奶送些补品去,或者亲自去一趟。姑奶奶家今儿打发人来报信,想必已经坐稳三个月了,怪道林妹妹行笄礼,二姑奶奶坐卧之间十分小心。”

贾母笑得合不拢嘴,道:“猴儿,猴儿,就你一张嘴说得人人都欢喜。快去罢,那是你的小姑子,你原该比别人用些心思,只不许耽误了我玉儿的事情。”

凤姐道:“放心罢,老祖宗,再来十件喜事,我也耽误不了林妹妹的大事。”

贾母忙又叫鸳鸯拿些东西,叫凤姐一并给迎春送过去,虽说迎春在跟前眼里不如探春那般受自己看重,终究也是自己的孙女儿,又是头一个有喜的孙女儿。

王夫人不觉想起元春,心想若是有喜的是元春,自己势必比贾母更欢喜。

一时替宫里的元春担忧,一时为宝玉的姻缘费心,王夫人暗暗叹了一口气,心里盘算着给元春多送些银钱好打点上下,再托太医院相熟的太医替元春瞧瞧脉息,只有元春好了,贾母才能同意自己看重的金玉良缘。

贾母一眼就看出几分,她自然也看重元春,盼着元春早日怀胎生子,但对于金玉良缘却是深恶痛绝,有生之年绝不妥协。

宝玉等人吃过饭来请安,听了这件事,都替迎春欢喜。

眼睛一转看到宝钗坐在下面侧头和探春说话,端庄沉稳依旧,妩媚风流非常,宝玉想了想,笑嘻嘻地开口道:“我记得二姐姐和宝姐姐是一年生的,月份比宝姐姐还小些,二姐姐已经要做娘了,什么时候能听到宝姐姐的好消息?”

贾母听了,莞尔一笑,王夫人却是一呆,随即呵斥道:“宝玉,你嘴里说的都是什么混话?仔细你老子知道了,捶你的肉!”说话时看宝钗,见她并无异样,心里愈加喜欢。

宝玉笑道:“我原是一片关怀姊妹之心,我老子再不为这个捶我!”

贾母招手叫他到跟前,搂在怀里摩挲半晌,道:“有我呢,你老子捶你,我拿拐棍儿敲你老子,总不至于叫我的宝玉受了委屈。”

探春道:“二哥哥,你的功课做完了不曾?”

宝玉笑道:“我的功课早做完了,多谢姊妹们仗义相助,千万别叫老爷知道了,一会子我出门,见到了好东西给你们带些回来。”

王夫人道:“还不快些去,早些回来,别在外头逗留,也不许跟着混账小子们吃酒。”

宝玉告退,出了府,径自去见冯紫英卫若兰等人。

卫若兰成婚在即,早在自家才整治好的新花园子里设宴,全是好酒好菜,请了十个尚未成亲的英俊儿郎,八个以备迎亲,多两个是有备无患,其中就有韩奇和冯紫英,也叫了宝玉和成过亲的陈也俊等人,一干人推杯就盏,热闹异常。

见到宝玉过来,卫若兰命人重新换上新席面,众人笑道:“好,这才是该请的,到时候府上为难时,宝兄弟千万得网开一面,早些给我们开门。”

宝玉坐下道:“那可不行,总得叫你们吃些苦头才知道我们家姑娘难得。”

已送过迎春出阁,宝玉当日虽然哭得比众人更厉害些,却知道那些迎亲的礼数,有心为难卫若兰一番,毕竟比之迎春,他更不舍黛玉。

卫若兰亲自给他倒一杯酒,道:“好兄弟,千万别这么说。”

宝玉一气饮干,道:“那该怎么说?你得了好处,我还偏着你不成?横竖我已经决定了,你们想让我网开一面,那是不成的,凭你们抬着千金万金过来,都不成。趁早儿养养精神,多看几本书,免得到时候出了题你们做不上来,那才叫好看。”

韩奇抿嘴一笑,指着卫若兰道:“他早巴巴儿地去求了好些催妆诗回来,就等着迎亲那一日了,也叫我们背得滚瓜烂熟,以免到时候他想不起来。”

宝玉摇头道:“哪有你们这样的?我做功课作弊也罢了,横竖都是些四书五经一类没要紧的东西,没想到你们提前做催妆诗,还请人帮忙,不好,不好。等我回去就告诉妹妹一声,到时候多出些刁钻古怪的题目,叫你们作弊,作弊也不成。”

卫若兰素知黛玉慧心灵性,忙道:“好兄弟,你可不能让我们连兄弟都做不成,此乃我的终身大事,盼了几年好容易到正日子,人人都替我集思广益,你倒好。”

宝玉嘻嘻一笑,道:“谁叫你娶的是我妹妹?不为难你却为难别人不成?”

众人闻言大笑出声,均对宝玉刮目相看。

酒过三巡,冯紫英问韩奇道:“你什么时候定亲?咱们这些兄弟中,就剩你和宝兄弟二人没有定下来了。宝兄弟就不用说了,谁不知道他家里有个金玉良缘,你年纪比宝兄弟还大两岁,再迟可就说不过去了。”

宝玉忙道:“什么金玉良缘不金玉良缘的,哪里听来的闲话,我就不知道这回事,快别拿我说笑,免得坏了人家姑娘的名声。”提起金玉良缘,宝玉就觉得心烦意乱。

冯紫英笑道:“怨我?那可怨不得,如今谁不知道金玉良缘?”

宝玉听了,面沉如水。

韩奇岔开道:“这些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有几个能自作主张的?莫说宝兄弟了,就是我,也做不得自己的一点主儿。倒是说了几门亲事,只是一经打探,都不妥当,哪里敢轻易登门提亲?宁可晚些,总不能叫自己委屈了。咱们这些兄弟们,也就若兰性子要强,万事随心,不知道做了多少事情来,谁提起他不说是有心人?”

卫若兰不肯在人前多提黛玉,笑道:“姻缘天注定,料想韩世兄的缘分在后头。不过这些事,总得自己拿得住主意才好,韩世兄又比别人强些,令尊令堂替你相看亲事时,总是问过你的意愿,而非一意孤行。”

韩奇一想不错,笑道:“果然如此,其他人可都是连说一句话的余地都没有,婚事就由着父母媒妁定下来了。说来,咱们这些人,就差一个柳湘莲了,也不见他回京。”

冯紫英忽然捧腹一笑,道:“不回京才好,回了京城不得叫人惦记着?宝兄弟,我记得就是珍大爷的小姨子罢?那真真是个尤物,没少听说她的风月之事。一心一意地想嫁了柳湘莲,还登了陈家的门,叫陈太太斥得颜面无存,后来出了家,又还俗了,如今在做什么?”

宝玉正色道:“尤三姑娘是真的改过自新了,如今治家严谨,咱们竟是别拿她取笑才是。世人总对女子不公,男人改过就称赞他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女子改过却依旧论其前非,咱们难道学俗人一样不成?”虽说尤老娘恶毒,但尤二姐和尤三姐姊妹二人都不是坏人,尤其是尤三姐,还俗之后也就非礼勿动,非礼勿言,不能再用旧时候的眼光看她。

众人闻言称是,笑道:“你说得极有道理,总得给她一条生路,找个不计较从前的人家嫁了,别去打搅柳湘莲就好。”

宝玉一笑,卫若兰招呼道:“今儿你们好好吃我的酒菜,明儿等我迎亲时多用心。”

宝玉忙道:“对,对,对,咱们吃酒,吃完酒再去外头逛逛,买些玩意儿家去。”

卫若兰借他之手,送了两件精致玩物给黛玉。

黛玉含笑收了,问宝玉道:“英莲和她娘刚刚过来请安,带来一件好消息,你可知道?”

  第088章

宝玉一面挑自己带回来的东西留给黛玉几件,一面问是何消息,闻得英莲已经定了亲,不日成婚,先是一怔,随即替她感到欢喜。

英莲的年纪比宝钗大一岁,幼时颠沛流离,吃尽了苦头,虽然在薛家不曾吃苦,到底也受了不少气,身不由己,如今好容易知道了家乡父母,又和老娘团聚,能找到终身之靠,这些和她相好的姊妹们谁不觉得欣慰?宝玉听了,第一个欢喜。

忽而想到薛家,宝玉眉头微微一皱,忙道:“姨妈他们知道了不曾?姨妈和宝姐姐倒罢了,唯独那个薛大哥哥最是无法无天的性子,他自己舍得把英莲撵出去,但若是知道英莲另外说亲,心里未必受用,指不定还得惹出一些祸事来。”

黛玉笑道:“难为你想到这里,可见你见识得多,越发长进了。英莲和她娘过来,一则是给薛姨妈和宝姐姐请个安,问声好,送了几色针线以尽心意,到底英莲在她们跟前长了这么大,没吃什么苦头,二则就是托我和四丫头帮忙遮掩一下,别叫薛大爷得到消息,免得他过去闹事,反而坏了英莲好不容易才有的婚姻大事。”

宝玉点头道:“理当如此。只有妹妹知道?姨妈和宝姐姐都不知道?”

黛玉道:“英莲娘没敢告诉,怕她们娘儿俩说漏了嘴。知道与不知道都不妨事,横竖薛姨妈和宝姐姐自英莲走后便将之丢开不提了。”

宝玉赞同道:“不告诉的好,告诉了说不定姨妈和宝姐姐心里头都不高兴呢。她们这些人,都讲究什么从一而终,却不知自己早就妨了大节。男子可续弦,女子如何不能再嫁?只要记着前情就是了,偏生她们不这么想,怪讨人厌的。”

黛玉含笑道:“不害臊,你就是不妨碍大节的人了?这些话在我跟前说无妨,仔细叫别人知道,说你离经叛道,又开始拿各样世俗规矩来荼毒你。”

说起荼毒二字,宝玉不禁叹气,道:“我好容易收藏的那些书,都没了。”

黛玉嘲笑道:“叫人发现了?不然你才舍不得丢弃。”

宝玉方将袭人收拾书籍,因不识字故叫宝钗分辨,结果宝钗训斥自己一顿,虽说是自己的书,到底都没留住,知道不是好东西,袭人又怕自己移了性情,自己做主了。

黛玉笑道:“下回宝姐姐再说你,你就问她怎么知道那些书不正经。”不觉想起书稿中这一节,宝钗直言就叫自己跪下,要审自己,自己当时怎么就没反应过来问她一问呢?许是宝钗也知自己事后定能想起,故说自己也看过等事。

可惜贾母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时,自己在铁网山上,没有说出那句“良辰美景奈何天”,也没有拿刘姥姥以母蝗虫取笑,不知宝钗是否还会来一句跪下,是否给自己的刻薄之语作注解,以示其能。

宝玉抚掌道:“我当时也被吓住了,竟忘记问她了!下回见了就问问。真真不知道怎么说才好,自己常说女孩子不该读书,应以针黹女工和贞静为主,她自己却是博览群书,不负巧姐儿那句好为人师,凡是提出什么事来都有一篇子话。如今说我们看的这些书不正经,她若没看过,怎么知道不正经?也不对,许是当时在我那里看了呢?”

黛玉笑道:“你那么些书,光我知道的就不下几十部,一时之间哪里看得完?既不能看完,必然是早知道那书不好,所以才能当场挑出来,一本不错。”

宝玉不住点头称是,随即愁眉苦脸地道:“好妹妹,我话都说得那样明白了,他们不为所动,妹妹说该怎么办才好?妹妹快出门子了,在此之前给我想个好法子才是。我自知宝姐姐极好,外面人家的小姐连二姐姐四妹妹都比不上,何况宝姐姐,原是有一无二金玉一般的人物,奈何脾气不相投,我也不想日日有人说我这里做得不好,说我那里做得不好。”

黛玉微微一笑,道:“你的终身大事,还是在于二舅母,外祖母那里自然顺着你,只要二舅母没这些心思,你就顺心如意了。”

宝玉叹道:“我若能说得通太太,就不在妹妹跟前抱怨了。”

黛玉摊了摊手,衣袖滑落,腕上四只极大的金环叮当作响,格外显眼。

她约略明白王夫人之意,婆媳之间数十年她都难做主,这几年也是因为元春之故才渐渐势盛,即使如此,仍旧未能压倒贾母之势,自然满心地想娶一个和自己一心一意的媳妇,婆媳联手,执掌府中大事。而且,书稿中不知有没有涉及银钱之事,但在今生今世发生的事情来说,建造大观园时,薛家出了不少钱,这笔银子贾家未必还得上。

宝玉又问道:“英莲说的是什么人家?是不是出于自愿?妹妹若知道,好歹说给我听一听,若是她自己愿意的,我心里就觉得安慰些,到底不是人人都像我一样。”

黛玉自然一清二楚,遂娓娓道来。

英莲虽然做过薛蟠之妾,但非她本心,并不是尤二姐尤三姐一流,而且她生得标致,温柔娴静,一般大户人家的小姐都不如她,故而她们娘儿俩住在自己老宅后街,本分过活,很有不少媒人替英莲说亲,不在意英莲前事。

封氏心疼女儿,一面费钱费心地给女儿调理身体,一面托林涛打听那些说亲的人家,不敢轻易将女儿许出去。而英莲觉得自己无家无业,只有一个老娘,说要带着老娘出嫁。

如此一来,不少人家都打起了退堂鼓。

谁知,周魁奉卫若兰之命来给林涛送东西,不妨在林涛家撞见了英莲,他本来认得封氏,见英莲和封氏在一块,眉心又生有一颗胭脂痣,便知英莲就是那个命苦的女子,不觉动了心思,事后打探过秉性为人,托林涛家的说媒,特特说明愿意给封氏养老送终。

受过周魁千里迢迢接自己进京的恩德,途中亦知周魁的品行,封氏又打听了其他,问过女儿的意思后,同意了这门亲事。

周魁生得高大魁梧,其实年纪不过二十一二岁,只比英莲大两三岁,虽然他是卫家的护院,但是卫若兰十分仁慈,他们想赎身就能赎身,转为良民,而且依旧可以留在卫家当差。他这些年攒了不少几百两银子的家业,之所以没赎身,是因为京城权贵遍地,唯有留在卫若兰手底下,才不会受人欺负,许多巨富人家都托庇于达官显贵门下,已成常态。

封氏因英莲在薛家吃过身不由己的苦头,不愿她嫁给高门豪仆,再受主家打骂之罪,周魁二话不说,求了卫若兰,当天就脱离了奴籍,也打算离开护院的这个行当,成亲后跟卫若兰去平安州,或者博一个前程也未可知。

宝玉默默听完,道:“难道人人都如此?前一个柳湘莲要替陈姑娘挣凤冠霞帔,从军去了,至今难回,听陈也俊说今年要送陈姑娘去平安州发嫁,如今英莲的未婚夫也要去。”

黛玉笑道:“料想他们觉得唯有如此,才能不受他人左右欺负。”

陈姑娘和英莲都是绝色女子,柳湘莲和周魁家里没些个权势能为的话,如何护得住她们的平安?黛玉略通些世俗人情,自知红颜祸水四字之意,本不是女子之错,偏生引来旁人觊觎就成了错,她也暗暗庆幸自己遇到卫若兰。

宝玉叹道:“我总算明白了,果然我是个呆子,他们都想得长远。前些日子我见到秦钟,秦钟说我们俩以前见识自以为高过世人,如今他才知道自误了,以后该当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我当时只以为秦钟追名逐利也入了俗流,见他羸弱不好吐露心思,如今细想竟不是。他大约是想说我和他都一样,离了家什么都不是,也离不得家,不得不屈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想做什么事情都难得很,故需求得功名,有了荣耀权势才能自己做主,就像卫若兰。”

他忍不住敲了敲自己的头,道:“我终于知道了秦钟的苦心,果然我也遇到了和他一样的遭遇,一样难以违背父母之命。”

宝玉打从心眼里就不愿意金玉良缘,其实,薛姨妈母女何尝不明白?然而金玉良缘已是人尽皆知,没有后路可退,娘儿俩又相信和尚的话,且满京城里也找不到比宝玉更好的人家了,蹉跎至今宝钗已有十八岁了,再说亲已是不易,唯有继续筹谋。

灯光下,薛姨妈摸着宝钗的脊背,含泪道:“今儿在老太太屋里,叫我儿受委屈了。若是你老子在世,若是你哥哥争气,咱们娘儿俩何至于此?”

宝钗道:“宝玉原是一腔孩气,说话口没遮拦,等大些就好了。”

薛姨妈叹道:“这倒是,不说别的,单是宝玉这样的脾性模样儿就是一等一的好,没见过比他更体贴女孩儿家的人了,强过你哥哥十倍。何况自小儿一处长大,知根知底,不用担心日后。这些话原不该同你说,只是你大了,事关终身,你自己心里明白才好。”

宝钗低头搓弄衣角,面红耳赤,经灯光一照,愈加妩媚鲜艳,不可名状。

次日薛姨妈陪贾母说过一回话后,一路往王夫人房里走去,到了王夫人房里,可巧碰到李纨向王夫人请示,说夏守忠夏太监看中了房舍地亩想买,偏巧短了四五百两银子,打发小内监来问府上有钱没有,有的话暂借四百,等年下再还回来。

王夫人眉头一皱,问道:“怎么不往账房上领去?”

李纨看了薛姨妈一眼,道:“虽然过完了年,但是账上倒有钱,不过眼前就是林妹妹出阁的大事,几千两银子够作什么?老太太吩咐了不许动,别处实在没有了。”

王夫人叹道:“这些饥荒,不知道哪一日能没有,上回张口就是八百两,今儿又是四百两,两回就是一千二百两。玉钏儿,你去库房里找找,我那些镶嵌珍珠宝石的金头面,暂找两套出来,押几百两银子使唤,等有了钱再赎回来。”

薛姨妈乃笑道:“哪里就到典当头面的地步了?叫人知道了,倒不好看。姐姐手里暂时没有现银使,我这就叫人拿五百两银子过来。”

王夫人忙道:“如何能用你的钱?”

薛姨妈道:“咱们姊妹二人之间还分什么彼此?横竖我们家别的不多,就是银子多,去了就能拿来,而姐姐典当头面一来一去没有半日如何了结?免得叫宫里来的小太监等躁了。”说完,就命丫鬟双喜回去跟宝钗说一声,送五百两银子来。

双喜答应一声,去了半日,宝钗亲自捧着五百两银子过来。

王夫人眼圈儿一红,拉着妹妹和外甥女的手,感动得好一阵说不出话来,银子则交给李纨,四百两给小太监,另外一百两打点府里的开销。

听说此事后,惜春对黛玉道:“姐姐,如今看来,宝玉是没处逃了。别家是新媳妇吃了男家的茶给男家做媳妇,咱们家是新女婿花了女家的钱给女家做媳妇。”宝钗乃是一路捧银而去,没避着人,她们无需打听就知道了。

黛玉拧着她的两腮,道:“真真你这张促狭嘴,在我这里说也就罢了,可别在宝玉和别人跟前说,别人说你口无遮拦,宝玉只有更加伤心。”

惜春笑道:“我知道,只在姐姐跟前说。”

姊妹笑闹了一回,一齐躺在床上,黛玉看着帐顶,道:“咱们姊妹间不说那些虚话,我即将出阁,唯一放不下的就是妹妹你了。再过几个月你就除服,不知道那时我在不在京城,若在倒好,早些给你说个好人家,终身有靠,若不在,只好托给琏二嫂子了。”凤姐对探春尚且用心,何况和自己交好的惜春,必然也会早些将她打发出门子。

惜春脸上一红,翻身就要拧黛玉的腮,道:“姐姐刚刚说我,自己才促狭呢,说这些做什么?我是看遍了世情冷暖,才不稀罕这些事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2页  当前第6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2/11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红楼之黛玉为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