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红楼之黛玉为妻_分节阅读_第88节
小说作者:双面人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37 KB   上传时间:2016-01-27 12:49:20

卫若兰将点心放回背篓里,岔开道:“你喜欢哪一支荷花,我给你摘了来。”

黛玉脸上没有一点因狗剩拒绝而产生的失落,笑道:“等回去的时候摘几张碧青的荷叶即可,那菡萏就叫它们依旧长于塘里结莲蓬,掐了回去当天就凋零了,十分可惜。”

卫若兰莞尔道:“如今你也知可惜二字了。”

黛玉横他一眼,道:“我何尝浪费过什么?小时候不懂,我在外祖母家里又不能做主,他们做什么我便受什么,日日一桌子美酒佳肴吃不完或扔或倒,不觉有甚不妥,现今从深宅大院里走出来,见识过民生疾苦,吃不上饭的饿死的竟是无数,若再继续作践绫罗、浪费膏腴,就是天大的罪过了。家里花儿朵儿倒罢了,掐了它们做胭脂花粉是物尽其用,这荷花掐了就赏那么一会子,反少结一个莲蓬,咱们自然不在意一个莲蓬,但对于佃农而言却不是。”

她深知本地各样东西的价格,因此地非南非北,很有些土地又颇贫瘠,所以藕和莲子的价格远较江南为贵,菱角等更是稀缺之物。

卫若兰扶着她沿着塘边走,道:“你越发有大家主母的气派了。”

“你不觉得我小气便是大善。”黛玉蹲在塘边,塘内荷叶挤挤挨挨,伸手可触,几乎难见波光粼粼,她拿手指点了点荷叶,上面的水珠滑落到水里,旋即无踪。

卫若兰陪她一起,笑道:“何谓小气?此不过节俭罢了,以尽其心,不愧于人。况且只对咱们自己,又未曾对外人吝啬。难道任由‘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景象发生在跟前才是大方不成?世间之事,原就是从小处留心,才能成就大事。”

黛玉展眉一笑,因四面无人,解下脸上布巾透气,道:“今儿听到那孩子的话,我心里有一个主意,就不知成不成。”

卫若兰问她是什么主意,她便道:“在村里设一私塾,教导孩子们认字,知道些礼义。”

卫若兰一怔,没想到黛玉竟会想到这个,又听黛玉说道:“咱们家厨房里有一个李娘子馒头做得好,面也揉得筋道,我就爱吃她做的馒头和面条,她好容易活下来的一个儿子就是因不识字叫做中人的一个亲戚哄着在卖身契上按了指模。原是李娘子之夫重病,她那儿子是去向亲戚借钱的,听那亲戚说是借据,谁承想竟是卖身契,且是死契,自此生死皆不由自己,李娘子之夫气得一命呜呼,李娘子也大病一场。夫死子卖身,李娘子无亲无眷,险些又被族里卖了,恰巧我派人去村里雇用干净爽利的婆子做饭,才没让她被卖,又雇了她做活,她怕回家后被卖,索性自卖自身,做了咱家的下人,极勤快爽利的一个人。今日听孩子说读不起书,心里想到李娘子的家事,古人都用沙土为盆,树枝为笔,他们如何不能?请个先生教导他们认字,既免了再被哄骗之苦,又能通背些书籍知道些礼义廉耻,岂不是两全其美?”

卫若兰沉吟道:“你的心自然是好的,识字反是小事,令其开智、明理、守法、知德才是大善心,那日百姓受调唆来要钱粮,其愚可见一斑,只是却不能由你我出面而为之。”

黛玉笑道:“我知道,总不能让百姓只知你我的好处,而不知圣人英明。我是这么打算的,请先生的使费都由咱们家出,名义上就说是陛下和皇后娘娘的意思,让他们感念陛下的隆恩盛德,教化万民的也是陛下,不是咱们。”

卫若兰道:“大善。等年下庄头送租子来再吩咐下去,令庄头料理,在此之前,我先给陛下上一道折子说明此事,若能得陛下口谕更好,更加名正言顺。”

黛玉亦觉有理,决断已下,便扶着他肩膀起身,因觉腿麻,身形一晃,几欲跌倒。

卫若兰同时站起,伸手揽住,等她站稳,复又蹲下替她揉了揉腿脚,听她说不麻了,才与她携手往前,几个藕塘都逛了,挑选鲜翠的荷叶摘下。

卫若兰脚尖在荷叶上一点,在荷叶上如履平地,他摘取荷叶的时候,背篓放在塘边,黛玉从里面拿出一段青碧的竹筒喝水,出门时灌的滚水,此时犹觉温热,又带一股竹节的清香,那竹筒上面雕刻着鸳鸯卧莲的花样,尤其是借竹筒皮翠而雕的荷叶简直是活灵活现。

黛玉喝了几口水,卫若兰摘了二十来张荷叶回来,将荷叶卷起,放进背篓,才收拾好,黛玉手里的竹筒已送到嘴边,就着她的手将竹筒内的水一口气喝完。

收拾完,夫妻方往回走。

卫若兰东张西望一回,忽而笑道:“我说怎么遇到老汉和狗剩都觉得咱们不像是寻常的农人,说是庄子里出来他们的就信了,你瞧瞧地里正干活的和路上来往的那些,哪有一个穿新衣出门?都是破破烂烂打着补丁。”

黛玉转过身,定睛一看,所有农人皆身穿破衣烂衫,或是满身污泥,或是满身汗渍,反观自己自己夫妇穿戴的又新又干净,不禁笑道:“这么说,咱们竟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卫若兰安慰道:“只需他们想不到咱们真正的身份即可,咱们不过是出来游玩的。”

黛玉微微颔首,忽然问道:“我想起一件疑问来,按你说的,素日在平安州地界四处抢劫的匪徒多是章旷手下统率的那些,难道就没有当地民众日子艰难跟着落草为寇的?这些假冒匪徒之名实为私兵的都料理了,各处可有不是章旷手下的盗匪?”

卫若兰失笑,道:“自然有,不然陛下封我做节度使做什么?虽然大头匪患已除,但是仍有小股匪徒出没,兼我斩杀匪首时未必十分严密,也有漏网之鱼,本地四五个州城尚未十分平定,少说也得一二年才能彻底安宁下来。因此,我每日都派将士成群结队地巡逻,一则作为素日操练的法子,训练他们的脚程,二则就是为防那些漏网之鱼再有动作,掠夺民众。”

听到这里,黛玉站住脚,道:“依你这么说,其实本地治安仍乱,可是你们怎么说平定了匪患呢?怪道你仍旧让那一千个将士驻扎在咱们庄子的周围,想来是怕那些漏网之鱼恨你坏了他们的大事,或是卷土重来、或是报仇雪恨。”

卫若兰笑道:“我早先管着平安州大营,除了章旷手下那些,余者早已荡平,故而平安州地界的确匪患已除,但是周围几个州城的兵力是今年才接手,他们那里仍有隐忧。”

黛玉道:“我明白了,你身负的要务就是让连同平安州在内的五个州城百姓安居乐业。”

卫若兰莞尔道:“我主要掌管军事,暂管财政,又有监察下面之责,其余如何治理、如何调解、如何兴修水利等都是文官的职务,幸喜多系陛下派来的能人,自有本事。”

黛玉道:“唯愿本地百姓早早安居乐业,那样才是盛世太平。”

卫若兰想了想,道:“荡平边疆之侵,扫清内中之乱,人人有食可吃,有衣可穿,再像你说的略识几个字明理懂事,达到这样谈何容易。”

黛玉一叹,忽见先前回答他们问题的童儿狗剩,此时正蹲在路边沟渠边和几个差不多年纪的孩童和泥捏东西,站住脚瞧了几眼,那狗剩眉飞色舞地道:“节度使大人庄子里出来的人可好了,给我糕点我没要。”

不知哪个孩子说他笨,他便梗着脖子道:“怎么是我笨?我妈说我最聪明不过的了,不认识的人给东西,万万不能要,哪怕很好吃。再说,我又不是跟你说这个,节度使大人家的人就跟仙人似的,我一眼就觉得和咱们不一样,像雪花一样白,声音就好像仙乐。节度使大人家的下人尚且如此,不知道节度使大人是何等威武,县主大人是不是也跟神仙似的。”

卫若兰耳聪目明,远远听到他们的对话,然后复述给黛玉听,笑道:“那孩子满嘴里都在夸你,果然咱们扮的农夫农妇不像,这不就叫他在别人跟前说破了。”不过他们打着下人的旗号而来,料想谁都想不到自己夫妇乃是正主儿。

黛玉不禁一笑,道:“也夸你了。狗剩倒是个伶俐孩子,在咱们跟前时也是谈吐有致,若能好好读书,说不定将来是个能人。明儿在村里办私塾,必定得叫他去上学。”

卫若兰赞同道:“不收束脩便教其认字,时机选在冬藏之时不耽误农事,料想人人愿意。”

黛玉点头,又说道:“你背篓里装了好几包点心,原是刘嬷嬷怕咱们出来饿着了,如今我们回去,不如送给那些孩子们吃罢,拿回去终究没趣。”

卫若兰依言走到群童跟前,见狗剩蹲在地上,抬头呆呆地看着自己,笑将背篓取下,拿出那几包点心,道:“我们这就回去了,背着东西只觉得十分重,狗剩,你们替我们解决了如何?不然路上觉得累怕就要扔了。”

一听好吃的点心竟因累要扔了,众童儿便推狗剩,狗剩犹豫片刻,道:“多少人吃不上呢,只有县城和州城里才卖点心,扔了岂不可惜?”

卫若兰笑道:“所以想请你们替我们解决,我们得了轻便,也谢你先前的帮忙。”

卫家厨房里有专做点心的厨子,做的点心不仅精致,而且油纸包不住其香,早透出来叫几个童儿闻到,垂涎欲滴,纷纷给狗剩使眼色。

狗剩瞅着站在一旁的黛玉,再看卫若兰,犹犹豫豫地道:“那我便收了?只是兄弟们都在,点心不能给我一个人,我们有六个人呢,分得不公道反而生事。大爷若真心想给,就由大爷分给我们罢,这样才不会惹来事端。”

卫若兰重新打量这个孩子,越发赞同黛玉的说法,看了手里的点心,一共四包,每包四块,便道:“每人两块,先去十二,下剩一包单给你做谢礼,如何?”

狗剩眼睛瞪得溜圆,道:“这样我岂不是一个人得了六块点心?”

卫若兰笑道:“一则你先前来传话,又回答了我们的问题,二则若没有你,他们连一块点心都吃不上,这一包点心原是你应得的,便是旁人不满,也该服气。”

几个童儿点头都说是,狗剩不在,他们连味儿都尝不到,都催促狗剩答应,他们不会眼红狗剩得的比自己多。狗剩经不起再三催促,答应了下来,伸手去接点心之前,忙将两只泥手伸到沟渠水里洗干净,随便往裤子上蹭了蹭,其他人亦如此。

卫若兰将点心分给他们,狗剩却对众人道:“没打开的那一包点心我拿回去给祖母和爹妈吃,我知道你们也舍不得自己吃,所以我得的这两块分六份儿,咱们一人一份先尝尝味儿。”

五个童儿欢呼雀跃,十分服气,跟着狗剩向卫若兰和黛玉道谢后才分吃点心。

卫若兰重新背上背篓,走到黛玉身边告诉她,黛玉笑道:“听你这么说,越发觉得狗剩这孩子不错,有孝心、又公道,而且连自己拿得多的后果都考虑到了。”

次日卫若兰去营地,黛玉听说狗剩的父母送莲藕过来,命人将狗剩娘叫到跟前,着实夸赞了狗剩一番,她没说昨日是自己和卫若兰二人出行,只说派出去摘荷叶的人回来说起狗剩所为,亦觉极好,命赏一匹麻布和两盘点心道:“回去好生教养孩子。”

黛玉深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怕狗剩父母得的东西太多反而容易惹出事端,故只给麻布一匹,给狗剩做衣服,点心也是赏给狗剩的。

狗剩娘喜出望外,忙磕头谢恩。

自从黛玉住在庄子里,惠及本村百姓无数,狗剩家的两口子是侍弄藕塘的一把好手,才被选中照料藕塘,长久免租。

黛玉问狗剩有大名没有,狗剩娘心中一动,忙道:“并没有,户籍上的名字就是狗剩,村里除了里长,便没有人识字,识字的人取个文雅好听的大名,不识字的如我们这些名字都是混乱叫着罢了,能取大名的才有几个。”

黛玉道:“我给狗剩起个大名如何?”

狗剩娘喜道:“若能得县主大人亲自赐名,那便是我们狗剩几辈子都修不来的福分,也叫他沾沾节度使大人和县主大人的贵气。”

黛玉笑道:“你们家姓李,狗剩就叫李谦罢。满招损,谦受益。那孩子你们教得很好,伶俐剔透,行事有分寸,想得也周全,日后你们也如此悉心地教导,不可因我给他起个大名就骄矜起来,那样就是我的不是了。”

狗剩娘念了几遍,感恩戴德地去了。

不说得了大名后狗剩一家是如何欢喜,却说匪患刚除,尚未安定几日,便有沿海的州城来报说倭寇作乱,糟蹋了几处生民,他们抢光即走,竟和平安州匪患一般无异,难以剿灭。

长泰帝深恨倭寇,奈何章旷在任时,并不用心,以至于倭寇肆无忌惮。

这州城也在卫若兰麾下,距离平安州约有三四日的路程,乃靠海边,卫若兰得知此信后十分愤怒,当即调遣兵马,留下副将驻守平安州,又派官居五品的柳湘莲去别的州府剿杀小股盗匪,也给黛玉留了人手,自己率兵前往沿海的州城。

他这一去不知几时方回,黛玉未免闷闷的,吟诗作画也都没有精神,这日在心里盘算着卫若兰的行程应该抵达目的地了,他们的脚程自然比常人前往快些。

正想到此处,雪雁拿着帖子和礼单进来,道:“姑娘,回乡丁忧的葛家送了帖子和礼物过来。我问了一问,原来是史大姑娘嫁过去的那个葛家,葛大人丁忧,今日方到平安州,他们家竟是平安州人氏,祖籍就是咱们这庄子所在的县城。”

  第122章

听了雪雁的话,黛玉倒是没感到诧异,早在京城时她就知道葛家的原籍,接在手里先看拜帖,原来是葛辉之妻派遣长媳刘氏、次媳许氏和三媳史氏明日来拜见的帖子,无论黛玉应与不应,都得回帖告知对方。

黛玉想起葛辉的老父去世虽未周年,但孙辈服的是大功,至今都已满服,故刘氏、许氏和史湘云都可出门应酬走动,家中只葛辉及其妻守孝满三年方能如此。平安州一带以卫若兰为首,便不讲夫荣妻贵,黛玉亦是诸诰命之首,何况卫若兰给黛玉挣了比县主品级更高的凤冠霞帔,葛家既回家乡,自当遣人来送礼请安。

再看礼单,竟是不轻,乃是:“上用妆缎十二匹,上用蟒缎十二匹,上用素缎十二匹,上用金花缎十二匹,上用蝉翼纱十二匹,上用软烟罗十二匹,官用各色绸缎绢绫纱罗二十四匹,苏州绣画十二幅。”

黛玉看罢,亲笔回了帖子,递给雪雁,道:“用上等封儿赏赐来送礼的人。”沉吟片刻,一面命人将东西收进内库等闲了再看,一面命人预备尺头锞子等物。

虽不知葛家是否和甄家贾家相同,但是有备无患,毕竟湘云嫁进葛家,自有大家规矩。

等了半日,书看了两卷,不见葛家打发婆子过来请安,黛玉微一凝思就明白了,湘云是葛辉幼子媳妇,上有葛老太太和葛夫人,平辈又有两位嫂嫂,自然不用湘云管家理事。

紫鹃道:“姑娘洗手用饭罢。原想咱们和史大姑娘再难见面了,不曾料到这才一二年,就在平安州相会了,不知道史大姑娘和翠缕现今如何了。”她虽是黛玉之婢,但黛玉初次进京后史湘云再来贾家时都在黛玉房中歇息,也曾服侍过史湘云,和翠缕甚好。

黛玉道:“葛家从前在京城里做过几年官,皇后娘娘说他家人倒厚道,外放这么些年是不是仍如从前,谁都不知道。明儿来了就见到了。”

一面说,一面放下书,不叫小丫头跪下,只命将铜盆放在盆架子上,弯腰净手洗脸。

收拾好后,黛玉走到外间饭桌前坐下,卫若兰不在家,厨房按她的吩咐做了一荤一素一汤一饭送来,每样都放在小小巧巧的碗碟中,盛放汤菜的碗碟皆如拳头大小,十分精致。

查看民生疾苦回来后,黛玉并没有严苛地命令家中下人皆随着自己和卫若兰一般以俭省为要,十分缩减下人的用度,只在厨房因她每次用饭都命他们做小小一份而感到疑惑时,吩咐谢管家带着他们和家中对此也觉得好奇的一些下人去田间村中逛一回,亲眼目睹百姓之辛劳以及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之景,家来后自便。

虽偶有一些下人养成了奢靡的脾气,依然故我,但却有七八成的人都效仿卫若兰和黛玉夫妻,按照自己的食量向厨房要饭菜,丫鬟们多随黛玉用小巧碗碟,量够饱足不剩。

黛玉亦未惩罚依旧奢靡者,却奖赏俭省者每月一百钱。

黛玉寂然用毕,饭菜皆去其七,漱完口,她便吩咐雪雁道:“一会子告诉厨房,晚上不必做这么些,一汤一饭即可,明儿来客按待客的席面做,等客人不在了再按从前。”

雪雁笑嘻嘻地应了一声,服侍黛玉收拾好,方和紫鹃等人下去用饭。

次日一早,刘氏、许氏和史氏湘云妯娌三个如约而至,黛玉在正厅前台阶下相迎,刘氏和许氏受宠若惊,连称不敢,忙携湘云一齐行礼。黛玉含笑扶起刘氏,道:“既是亲戚,便不必如此多礼,外面热,快随我进屋。”

进厅后分宾主落座,黛玉命人上好茶,暗中打量湘云,见她服色鲜明,花饰精致,竟胜从前,眉宇间亦无愁苦,爽朗一如昔日,便知她婚后安泰。

她打量湘云时,湘云亦在心中品度黛玉。

看黛玉虽然身处陋室,但神色坦然,气度从容,一二年不见,竟似胜过宝钗之美,若是此时再和宝钗并肩而立,势必无人敢说宝钗气度不如,模样为上。

黛玉不好先和湘云说话,便问刘氏道:“府上几时过来的?”

刘氏约莫三十三四岁的年纪,体态丰满,圆脸白皙,眉梢眼角透着一团和气,笑容可掬地回答道:“昨儿才到祖居。老太太和太太说原该亲自拜见县主的,不想老太爷仙逝后,老太太三五日地不好,太太又未满服,只得先打发我们来给县主请安。”

黛玉忙笑道:“都是亲戚,哪里就客气如此了?该我这个晚辈去瞧老太君才是。那年在京城中和史大妹妹一别,这些年没见,不想今日竟得相会。”

刘氏笑道:“想着三弟妹和县主的情分,今儿她也来了。”

黛玉听了,方问湘云别来之事。

湘云笑嘻嘻地道:“我一切都好呢。老祖宗、太太和两位嫂嫂都是再好不过的人,又体贴又大方,又不爱拘着我,素日里容着我大说大笑的,并不拘束。”

刘氏笑道:“三弟妹性子好,人又伶俐,天真无邪,心无尘埃,不像我们家的女孩儿扭扭捏捏,老太太极爱她,每常叫到跟前一起顽乐,总说笑得痛快。原本娘儿两个约好入冬堆雪人烤鹿肉赏梅花,不想老太爷忽然没了,竟未叫我们瞧见是何等美景。”

说到老太爷仙逝,刘氏脸上的笑容敛起,微露悲伤之色,想起公公耽搁三年,三年后起复不知如何,刘氏脸上的悲色愈加浓重。

黛玉解劝一回,道:“逝者已矣,多说无益,竟是节哀罢。”

话题一转,说起湘云,不提湘云昔日出格之事,只说道:“我这妹妹和我一样,都没有了爹娘,到了府上,才是自己的家,也是府上厚道,使得她的性情一如在闺阁之时。”

刘氏转悲为喜,笑道:“我们一家上下都喜欢三弟妹,料想只有好人家才养得出她这样的性情为人。虽然我们是平安州人氏,但是离家这么些年,我们妯娌都不曾回来过,当地竟没一个个认识的人家,只她和县主姊妹情深,县主不嫌弃,就叫她常来陪县主说话解闷。”

黛玉目光流转,已明其理,道:“外子出门去了,我不住在州城,难免寂寞,史大妹妹愿意过来,我自然扫榻以待。”

湘云听了却是嘻嘻一笑。

她们妯娌三人在卫家用过酒席,陪黛玉说一回话,打听到平安州诸般消息,方告辞回家。自始至终,湘云都不曾和黛玉单独说话。

送走她们,紫鹃一面给黛玉卸下头上的首饰,一面悄悄抱怨道:“姑娘果然不能和史大姑奶奶常来往,单凭史大姑奶奶出京前姑娘给她的那些子消息,她也不该如此。难道她来了咱们家,还得姑娘上赶着找她私下说话不成?”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2页  当前第8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8/11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红楼之黛玉为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