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红楼之黛玉为妻_分节阅读_第98节
小说作者:双面人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37 KB   上传时间:2016-01-27 12:49:20

长泰帝觉得有理,笑道:“放心,用不到林丫头管着他们一辈子,朕查过,贾赦那一房这些年倒还老实,也没什么要命的大罪,看在他头一个还钱的份上,朕就赦了他的罪。”

皇后道:“听陛下这么说,我就放心了。我不是为他们,是不想世人去烦林丫头。”

长泰帝正欲说话,又听人通报说先前来报信的凤藻宫小太监过来了,跪求长泰帝前往凤藻宫,说是贤德妃想见长泰帝,原本就是想来求见长泰帝的,谁知竟发动了。

皇后犹未如何,长泰帝已是冷笑一声,道:“贤德妃哪里来的脸面,认为朕会前往凤藻宫见她?”别说贤德妃了,就是皇后那年产子时,长泰帝也是一个月没进产房,如今登基为帝,哪个嫔妃敢在生产时吵着见他?

皇后忙道:“陛下息怒,想来贤德妃是有事相求。”贤德妃真真是糊涂了,以为自己有孕就该万事随心?世间男子谁不忌讳进出产房?何况天子。

长泰帝漠然道:“无非是求朕饶她家人,若是所有嫔妃都如此,朕岂不是枉为天子?”

皇后轻叹一声,命进来通报的宫女出去告诉来人,又道:“贾家现今好好的,叫你们娘娘安安稳稳地生产,别为这些事情烦心。”

门外小太监脸上已被寒风吹得通红,闻听里面这么说,唯唯诺诺地退了回去。

贤德妃本来受到惊吓以致早产,心里又担忧娘家父母兄弟,半日都没生下来,闻得长泰帝不来,愈加觉得痛苦不堪,哪怕有皇后之语也不足以放心,竟在半夜难产而逝,出血不止时不忘挣扎着手书一封,递到皇后宫中,送至长泰帝跟前。

外面不敢惊醒长泰帝和皇后,直到长泰帝起来才奉上,果然如长泰帝所料,贤德妃在信中苦求长泰帝饶了娘家父母兄弟,血泪斑驳,烛光下看去,令人觉得触目惊心。

长泰帝看毕,随手撕碎,扔进火盆里,很快成灰。

与此同时,王夫人穿戴整齐,匆匆步入贾母房中,含泪道:“夜里我梦见娘娘了,我惊醒后心里慌得不得了,此时已有五鼓时分,已命人出门去打听。”

贾母年老觉轻,早醒了半个时辰有余,不曾怪责王夫人此举不成体统,听了这话,忧心顿起,沉吟片刻,道:“你在说些什么?娘娘好好儿地在宫里养胎,怎会托梦与你?必定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况且,那梦作不得准,先听去打探的人回来怎么说。”

王夫人心慌意乱地道:“梦见娘娘太真实了些,娘娘跟我说,说她已经步入黄泉了,叫我们早早退步抽身,我竟不懂这是何意。”

一听黄泉二字,贾母猛地抬头,怔怔地望着王夫人。

鸳鸯忙跪在炕沿扶着贾母,轻轻靠在靠枕上,披上一件绛紫绸面儿大毛黑灰鼠里子的大氅,细声细气地安慰道:“梦都是反的,咱们娘娘天生一段大福,必定平安着呢。”

贾母恍若没有听到,问王夫人道:“别以为我年老了就瞒着我,外面出什么事了?”

王夫人踌躇半晌,才低声道:“义忠亲王府东窗事发了,昨日抄家。”到底没把史家早先抄家一事告诉贾母。

贾母听了,脸色大变,疾言厉色地道:“这么大的事情你们瞒着我作什么?打量我老了,不能管事了是不是?让我在家里做个聋子。义忠亲王抄家,别的呢?还有没有别的事情瞒着我?怪道这些日子下人们说话小心翼翼的,我总觉得不踏实。”

王夫人忙道:“没有,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事情瞒着老太太。”

这时,已经有人敲云板,贾母听到响,侧耳倾听片刻,扭头问鸳鸯道:“鸳鸯,你听到了几声?我怎么觉得不大对劲儿?”

鸳鸯的脸色已经变了,颤声道:“回老太太,是四下。”

云板敲四下,乃是丧音。

王夫人派去打探消息的人尚未回来,反倒是宫里的太监过来报丧,不是别的,却是夏守忠,待云板集了众人出来在厅,见到王夫人和贾母都出来了,贾政也已过来,他方悲痛地对众人道:“贤德妃娘娘夜里因难产薨了!”

  第134章

贾母仰头就倒,王夫人满脸是泪,贾政强忍着悲痛,送了夏守忠出门。

得到消息赶过来的贾赦一房人等慌慌忙忙地上前搀扶安慰贾母,贾琏和凤姐二人则是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脸上全是恐惧之色,本已诸事纷扰,如今又听此噩耗,前景愈加惨淡。凤姐忙给贾琏使个眼色,贾琏亲自送夏守忠上马,悄无声息地往他袖中塞了一个荷包。

夏守忠赞赏地看了贾琏一眼,他以为这回得不到什么好处了,贾政送自己出门时半点表示都没有,没想到后赶上来的贾琏很懂礼数。

贾琏道:“敢问老大人,我们娘娘是怎么薨的?算日子还得二三个月才该生。”

夏守忠骑在马上,低下身,悄声道:“宫里的事情莫要打探,便是打探,也打探不出什么有用的消息,只能说娘娘命苦,好好儿的不知保养偏去御花园里赏梅,所以滑倒了。”

贾琏却不相信这番话,旁人不知,他这个比元春年纪还大两岁的堂兄却清楚得很,元春极像王夫人,自小又受到贾母教导过,虽然偶尔言行举止蠢了些,但是心思精明,有了身孕自然更加谨慎,如何会因滑倒而导致难产而亡?其中定有内情。

他意欲再问时,夏守忠摆摆手,道:“二爷别问我,问我我也不知,府上好自为之罢。”皇太后早就命人封锁了消息,不许外泄,哪怕他是六宫都太监,也不能违背此旨。

贾琏忙道:“不敢再多问娘娘死因,就问一句,我们娘娘什么时候发丧?”

夏守忠看了贾琏几眼,意味不明地道:“发丧?不知道,等着消息罢,宫中自有定例,别想像老太妃薨逝后丧事办得那么体面了,那是特例。”说完,抖了抖缰绳,纵马离去。

贾琏在风中凝立半晌,回来至贾母房中告知众人,在他和夏守忠说话并打听消息时,众人已经送昏厥了的贾母回房,都在房中伺候,独贾政上班不在,太医还没请过来,贾母就已经清醒过来了,躺在炕上老泪纵横,半日没有说出一句话。

宝玉双膝跪在贾母的炕沿,泪如雨下,衣襟前犹有听到消息时呕出来的一点血迹,呜咽道:“娘娘前儿还赏了节礼,叫我好生读书,怎么今儿就没了?”

宝钗轻轻地给贾母拭泪,虽是满脸哀恸,神色却十分庄重,不似旁人那般惊慌失措。

王夫人在夏守忠跟前不敢哭,此时方大放悲声,叫道:“我苦命的儿啊,这是怎么了?我已经送走了一个珠儿,如今又要亲送娘娘。”想到自己一辈子两儿一女已送走其二,王夫人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几欲昏厥。

贾赦问贾琏道:“夏太监怎么说?”

贾琏摇了摇头,答道:“没打听出什么,宫里的事情夏太监不敢说。我正在想,娘娘夜里薨的,如今天色大明,怎么宫里还没动静?早该通知咱们进宫哭灵才是。一会子我再出去打听打听,看看娘娘的丧礼、娘娘的谥号能不能都定了。”若是始终没动静,那就是不好了。

贾赦摸了摸胡须,瞪眼看着他,道:“那就快去,在这里啰嗦什么?家里有的是人伺候老太太,用不着你在老太太跟前杵着。”

贾琏听了,方退了回去。

凤姐悄悄跟了过去,低声道:“二爷出去打听时,再探探义忠亲王的案子会不会连累咱们家。义忠亲王才出事,娘娘紧跟着就没了,我心里总觉得不踏实。还有史家的案子,保龄侯和忠靖侯两位侯爷都入狱,怎么还没发落,至今还瞒着老太太呢。”

贾琏裹紧身上的大氅,道:“我明白,所有的事情都打听一些,咱家这些年一直远着义忠亲王府,没和他们来往,倒不必担忧。至于史家,凡是获罪的人家,几乎旨意到时罪名儿就定了,罪名不定怎会直接抄家卖人?像史家这样,跟甄家一样,就是等抄家后几层罪名儿凑在一处再发落。眼瞅着就快过年了,史家的案子怎么着也得挪到出了正月才能结束。”

甄家、史家、义忠亲王,一桩接着一桩的事情发生,京城内外风声鹤唳,使得贾琏不复昔日风流气度,眉梢眼角染上风霜,略显憔悴。

凤姐下巴往东边抬了抬,道:“那边可是一直来往着,蓉儿媳妇用了老义忠亲王的一块板做棺材,我就不信义忠亲王府的人不知道。再者,义忠亲王才出事,娘娘就薨了,这里头大有文章,就是咱们猜不出来。忠顺王爷和咱家不和,义忠亲王的案子就是他管着的。”

贾琏和她一面走一面说,途中没遇到人,及至到了二门,他回身问道:“上回你说把老太太给萱儿巧儿的东西寄存一些在林妹妹那里,送去了没有?”

凤姐微微颔首,她打着送节礼的名义,不仅送了,还将自己房中所有名贵之物都送去了。

贾琏略略放了一些心,有这些尽够日后花销了,他们夫妇怕连累黛玉,不敢在贾赦跟前说起此事,哪怕知道贾赦房中尚有一二十万的财物,也不能提议贾赦将之寄存在黛玉处。

他抬脚出门时凤姐道:“等等,二爷先去账上支些银子再出去,请人吃饭喝酒哪一样不要钱?年租才送来,又收了不少年礼,账上少说有二三千两银子,府里别想叫二爷去打探又一毛不拔。家里有我,二爷快去罢,别骑马,叫人套车,天寒地冻的,仔细吹破了皮。”

贾琏心想不错,脚步一转,先去账上支了二百两银子,然后揣着银子坐车去找素日相熟的纨绔子弟,又叫人留意朝中的消息。

可是,往日和他来往十分亲密的几家,听他拜见,都说不在家,随即关上了门。

贾琏越发觉得不祥,走访了好几家都是这样,无可奈何之下,只得去卫家找卫若兰,他虽守孝,但未丁忧,又有徒弟在宫中,想必知道的多些。

卫若兰和黛玉得到的消息早一些,确实清楚元春之死的来龙去脉,不仅知道元春临死前念念不忘手书恳请长泰帝网开一面饶了贾家,还知道元春之死牵扯到了皇太后、吴贵妃、周贵人和齐淑妃等后宫嫔妃,还有两三个不大显眼的也出了手。

长泰帝在后宫安排打听消息的线人甚多,但凤藻宫中只那么一两个人,即使皇后有心让元春平安生产,防得到了一两个,防不住所有人。

元春滑倒确实是意外,但是说话的小宫女却是吴贵妃安插在齐淑妃宫里的人,故意在说那些话叫元春知道,令其忧心忡忡难以静心养胎。元春身边也有周贵人安插的人,也有齐淑妃安插的人,生产时也被动了手脚,因未到分娩之期,皇后没来得及安排人手接生,等到听说早产时,早有齐淑妃和吴贵妃安排的稳婆进去了。

元春行事也算小心,她不信任任何人的安排,连皇后都不信,何况宫里那些居心叵测之人?因此自己找好了稳婆,早产时就命人去请。可惜那四个稳婆中两个腹泻不止,一个前几日跌断了腿正养着,下剩一个进了产房也未能近身。

其实皇后早就打算好了,平时千防万防,等元春生产时更需防着稳婆动手脚,听闻她早产,也命人去,可惜没能进产房,原来是皇太后到了,不许进去。

值得一提的是,贾家和义忠亲王确有见不得人的来往,而元春深知。

然而,这些话却不能告诉贾琏,以免再给他惹来大祸,更不能叫贾家一干人等知道,卫若兰忖度再三,方叹道:“宫闱之争岂是能打听的?兄长不似其他人那般骄矜异常,又是目光长远的人,细想想那些娘娘们哪个能容贤德妃平安生子?”

贾琏“嗐”了一声,道:“我就知道!那些娘娘们哪个是好相与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的,就跟乌眼鸡似的。早在听说娘娘有喜时,我就和你嫂子担忧着,果不其然。好兄弟,好妹夫,就没有别的原因?我去打听,人人都避着我,恨不得和我没结交过。”

卫若兰看着他,道:“兄长自己想不到?”

贾琏苦笑一声,说道:“一听史家被抄、义忠亲王坏事,我就知道不妙了,想来他们都是怕被我们家连累了,谁叫我们家和义忠亲王有来往、又和史家是老亲呢?”

说完,他又问卫若兰道:“我们娘娘的丧事什么时候办?”

卫若兰摇头道:“听说时值年下,皇太后觉得晦气,贤德妃娘娘之丧不大办。”其实长泰帝对元春向来淡淡的,又因查出义忠亲王许多事,便同意皇太后说的。即使没有皇太后的懿旨,一个无子的贵妃没了,平常倒还好说,年下决计不会大办。

想了想,他又道:“无论如何,贤德妃之丧总得按例而来,陛下并没有免去贤德妃的封号身份等,只是不够风光体面罢了。”

贾琏叹道:“到了这样的地步,还奢求什么?谥号可下来了?”

卫若兰说没有,心想贤德二字不就是谥号?何须再拟?本朝凡是嫔妃之册封,封号哪个不是单字?只有谥号才是双字。早在元春册封之初,他和黛玉就觉察出不妥,而且元春的身份皆由太上皇强制长泰帝而来,不被长泰帝厌弃已是她的福分了。

贾琏听完,只得返回荣国府。

黛玉从内堂出来,浑身缟素,仿若不食人间烟火,手搭在卫若兰肩上,脸上泪痕未干,哽咽道:“明知他们命运如此,我们却不曾说,看着贤德妃薨逝,总觉得心里过意不去。”

卫若兰起身扶她坐下,拢了拢她身上的大氅,安慰道:“你就是心思太细了,才会这么想。若是旁人,哪里会有这么些惭愧之意负罪之心?况且,你自始至终都不曾做过任何违背良心之事,反而极力帮衬几个姊妹脱离苦海。就是贤德妃,倘或不是看在你的面子上,皇后娘娘岂会出手护着她,只是没能护住她罢了。”

为帝王者如长泰帝就不用说了,就是皇后也是冷心冷情的人,本该冷眼旁观的,皆因黛玉的缘故,才用长泰帝的人手盯着防着,想保她一条性命。至于在长泰帝跟前说什么皇家血脉理当重视那都是虚话,要真是这样,后宫里多少人都不够皇后保护的。

黛玉点头道:“你说的我明白,我心里十分感激娘娘。贤德妃当年既进了宫,就该明白宫里的尔虞我诈,性命不由自己。”

卫若兰最喜的便是黛玉这份良善和明白,无论人和事,她都极有分寸。

凝望着几上花瓶中插着的一束白梅,黛玉缓缓地道:“贾家被抄只怕就在旦夕之间了,不知老太太享了一辈子的福,遭遇此劫是何等痛苦。”

因书稿迷失,不知贾母之丧是在抄家前还是在其后,虽有人学者考证认为是在此之前,方有金玉良缘成而木石姻缘消,不然贾母在世难说金玉,但是,今生今世她和卫若兰送贾母许多上等的补品药材调理,贾母的身体倒还算好。

卫若兰尚未开口,就听黛玉道:“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我们只能等之后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其他的都不必出手。”

卫若兰点头,十分赞同。

却说贾琏回到家,只见荣国府内一片素净,没有一点腊月的喜气,新婚的宝玉宝钗两夫妻早脱下大红衣裳,换上了素服,其他人更不必细说。

贾母已经请过太医吃过药了,挣扎着坐起身,问贾琏外面怎么样了,贾琏恭敬地将丧事不大办一事告诉贾母和王夫人,然后道:“宫里竟似没有叫咱们家进去哭祭的意思,至于谥号,也没听说下来,二老爷今天上班去了,不知道是不是朝中没人提起?”

贾政刚刚下了班,正在贾母房中,听了这句话,惨然道:“事情很是古怪,丧礼不肯大办,朝中礼部上折子请追封娘娘谥号,被驳了回来。”

贾赦不语,贾珍满脸不安,贾琏叹了一口气。

贾珍忙开口问道:“贾雨村那里怎么说?他和老爷一向交好,常来咱们府上和老爷一起赏鉴古董字画,料想老爷打发人叫他去打听打听,必定比咱们容易打听到。”

贾政叹道:“已经托了雨村,尚不知消息。”

贾母听他们说完,和王夫人哭得更加厉害了,真真成了泪人一般,泣不成声地道:“我的娘娘如何这样命苦?若不是家里连累她,何至于此?在宫里熬了那么些年,好容易才怀上这么一胎,都说是男胎之象,哪知,竟累她性命都没了。”

凤姐站在角落里,呆呆望着空空的博古架,想起幼时和元春一处顽的场景,不禁落下几点清泪,听贾琏的意思,就是因为说怀了男胎,才叫那些娘娘们容不得。

惜春拉了拉她的衣袖,附耳道:“嫂子,为何我觉得大祸将至?”

凤姐揽着她的肩膀,低声苦笑,柔声道:“好妹妹,莫担忧,家里有我和你哥哥呢,怎么着都不能叫你和萱儿巧儿两个受到家里的连累。”

那边贾母叫凤姐,姑嫂二人方掩住话题。

这么一件哀事发生,丧礼、送灵都颇冷清,门庭更是寥落异常,前些日子下人还在笑话卫家如此,谁承想竟轮到自己家了,因此贾家上下都没心思过年。

展眼进了正月,宝钗觉得家中主子少而仆从多,开销太大,倒不如放些下人出去,而宝玉身边更不必留下丫鬟,该留小厮使唤,才好静心读书,一如贾琏,成婚后跟在身边使唤的都是小厮,遂进言于王夫人。王夫人近来十分忧伤,不管诸事,皆命她一人料理。

宝玉听说后,哈哈一笑,道:“好,都走了好,省得留在家里伺候我这么一个须眉浊物。”

宝钗忙道:“一则府里人多开销大,须得俭省,二则娘娘新薨,该施恩典放人出去,三则二爷身边的姑娘们年纪都大了,总不能再耽误她们的韶华。”

宝玉盯着她看了几眼,坐在炕上道:“我都知道。年纪最大的不是别人,头一个就是袭人。既然你们奶奶赏恩典与你们,你们就各自收拾收拾,打发人带信给家里,好接你们回去。我原说过的,凡我身边的丫头们,都外放出去。”这话却是对房中诸位丫鬟所言。

别人犹可,独袭人如头顶打了一道霹雳下来,跪倒在地,泣道:“二爷别撵我走。那年我娘和哥哥要赎我出去,二爷不让,我娘没了后,我就打定主意一辈子服侍二爷。”

宝钗皱了皱眉,亲手扶起她,道:“原是赏了恩典与你们,怎么反倒成了作恶似的?”

袭人听了这句话,只觉得心里冒着寒气儿,道:“奶奶,别人不知道我,难道奶奶竟不知道我的心?自从太太下了命,我就是出去不得的人。”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2页  当前第9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8/11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红楼之黛玉为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