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古代小媳妇种田记_分节阅读_第32节
小说作者:红莲殿下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251 KB   上传时间:2016-07-19 11:03:54

  赵墨不知道长富为什么一个人,认识他这么久似乎他除了大管事,就没有其他的亲人了,也没见他有什么朋友,而他脸上的疤也不知道是怎么来的,不过相处了这么久他知道长富最是讲义气,人也可靠。

  “还有个事,我想请你帮个忙,我想买点银镯子什么的,那什么…….”赵墨有些不自在的摸摸鼻子,轻咳一声:“是我家那个特别叮嘱的,不买回去又要和我闹了。”打死他都不会说他是想买会回去讨好她的。

  长富点点头:“哦,那好,走吧。”

  赵墨看着长富的背影皱了皱眉,不明白长富为什么带着他来找大管事,他只是想买个银镯子而已,在走进大管事的院子的时候,赵墨开口叫住前面的人:“长富,我们是不是走错了。”

  “你在外面等我一下。”说完长富就进了他叔叔的房间,不知道说了什么,长富跟着大管事出来,大管事对他说:“走吧。”

  赵墨不解的看着长富,跟在大管事后面。

  直到大管事带着他们来到曲州最有名的卖首饰的玲珑阁,让管事的把要贱价处理掉的几样首饰都拿出来,赵墨才明白。

  他挑了一个二两的雕花镂空银镯子,一个女子戴的银项圈,下坠着一个小猪,憨态可掬,还有一对银质耳环,耳坠是月牙形的,这三样是他一眼就看中的,最满意的是项圈,最后一问价格,赵墨有些错愕的看了一眼长富,长富对他点点头,赵墨才付了钱,最后又选了一个简单的银镯子,没有任何图案装饰,想着这个镯子她日常也可以戴,才满意的付了钱,还不到十两银子。

  这下赵墨心里也有数,开口邀大管事晚上一起吃饭,大管事满意的点点头,然后拒绝了他,但是又带他到绸缎庄的仓库里挑了几匹已经过时的绸缎,这次没要钱,赵墨硬要给钱,被长富拦下了,后来大管事率先走了,临走时拍拍赵墨的肩膀,对长富说:“早点回来。”

  长富点点头,等到大管事做走了,长富才说:“这些都是小事,对他来说举手之劳的事,咱们走吧。”

  晚上三人挑了一条安静的街,安静的酒馆,小酌片刻,微醺之后才搀扶着回去。

  赵墨也不是没成算的人,他今天买的东西都放在长富那里,并没有带回租住的小院子,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他的银票都是随身携带,不放一文钱在大家一起住的地方,第二天一早他先到长富那里拿东西。

  这次赵大柱是跟着周大成盖大宅子的,赵墨和他不住在一起,但回家的时候还是一起的,就这样周大成带着原先的人马,一起回桃山镇,不过这一次又多了一个长富。

  长富一直在想,他为什么会就这样跟着一个认识不久的人来了,虽然他承认自己很欣赏他。

  直到很久之后,他才明白这就是他的缘分。

  

☆、第 52 章

在农家干活儿也有很多乐趣,插秧的时候,一般都是相熟的几家人相约着一起插,人多的地方人气浓欢乐浓。

  田是已经耕好的,赵父一个人忙不过来,赵二叔挖好了自己家的田,还带着三个儿子过来帮大哥挖田放水,把田里的大土块敲细,放进水来。

  这里的气候一年稻谷只有一收,五月上旬的时候插秧,九月份十月份的时候收割。在这个时候,村里男女老少挽着裤脚勾着腰在田里插着秧,竹园的田就在大洼子(地名),大洼子是个很大的水塘,是很早的时候竹园的村名修建的,水是从桃山上引下来,旱时供水,洪时蓄水,水从落水洞落下去,连通地江。竹园村的人们通常就在这里饮牲口,放水泡田,尤其是旱季,大洼子更是给这片的水田提供了一种无形的保障,引水到田边的沟里,造福了竹园一村村名。

  今年赵家和赵二叔家一起插秧,两家的水田加起来差不多有十亩左右,两家那么多人,赵二叔家有七个人,赵家这边有五个人,差不多只要一两天就能插完。

  赵父带着一家人先去帮赵二叔家插秧,赵二婶和赵母上了年纪,留在家里做饭,看孩子,午时还给他们送饭。这插秧可是得弯腰的,一整天下来,腰也是累的够呛,赵母赵二婶毕竟是上了年纪的人,这样安排倒也合情合理。

  其余人一起下地,说实话杨桃这是第一次和赵二叔家的两个儿媳妇一起干活,她嫁过来头三个月不能随便去别人家,而且那时候正是忙着春种的时候,也不是串门子的时候,所以接触的也不是很多。

  不过眼看着赵二叔家的两个儿媳妇干活都不错,也不偷奸耍滑,而且赵二叔的大儿子赵平的媳妇张淑芬爱说话,幽默风趣,嘴很厉害,很要强,不过干活的时候一个劲的求快,有些马虎。二儿子赵贵媳妇也就是刘芳,她们一起摘过蕨菜,她呢是个话不多呢,一个劲的忙着手里的活,干活细致,她插的秧苗一排一排的整整齐齐,而且杨桃发现她在她大嫂面前一直低着头。赵大嫂和张淑芬两人凑在一起小声的说着话,杨桃和赵小妹、刘芳凑在一起安静的干活,一排一排的插过去,不过不知道是谁唱了一嗓子,引得男女老少纷纷把歌唱。

  从清晨到日暮,大洼子(地名)的水田里随处可见弯着腰的男女老少,手把青秧插满田,空气中弥漫的欢声笑语,那些爱玩爱闹的人还唱着歌,你唱我和,好不欢快,嘹亮的嗓音在耳边盘旋,唱的是:

  男:门前是一座座数不尽的高山

  女:山前是一方方数不清的水田

  男:嘿哟嘿哟我挑着青翠的秧苗

  女:嘿哟嘿哟我紧跟在你的身边

  男:走呀走呀

  女:走呀走呀

  合:我们一起走向明镜般的水田

  男:插下去一把把数不清的稻秧

  女:插下去一把把数不清的希望

  男:我插完一排又一排

  女:我插完一行又一行

  男:插呀插呀

  女:插呀插呀

  合:只要我们勤劳就有收获

  我们齐把丰收的歌儿欢唱歌儿欢唱

  男:门前是一座座数不尽的高山

  女:山前是一方方数不清的水田

  男:嘿哟嘿哟我挑着青翠的秧苗

  女:嘿哟嘿哟我紧跟在你的身边

  男:走呀走呀

  女:走呀走呀

  合:我们一起走向明镜般的水田

  男:插下去一把把数不清的稻秧

  女:插下去一把把数不清的希望

  男:我插完一排又一排

  女:我插完一行又一行

  男:插呀插呀

  女:插呀插呀

  合:只要我们勤劳就有收获

  我们齐把丰收的歌儿欢唱歌儿欢唱

  ……

  这个时候,他们抛却了一直以来的束缚,在蓝天白云下,在青山绿水间,呼吸着自由的空气,释放着自己的能量。男人唱女人和,他们只是一群最勤劳朴实的农家人,他们此时是欢乐的,他们做着最真的自己,忘了往常的不愉快,忘了田里因为放水引起的纠纷,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是谁的妻子,是谁的母亲,是谁的丈夫,是谁的父亲。连穿着开裆裤的垂髫小童,也扯着嗓子喉,在田埂上边跑边唱,摔倒了又自己爬起来,呵呵呵的笑着跑开。

  杨桃和赵小妹不约而同,纷纷亮起嗓门,加入到这群快乐的人当中去,刘芳也抬起了头,跟着和,这时的她是那么的自信,头抬的直直的,那笑容是那么的亮眼。

  杨桃一边和一边说:“贵二嫂,你唱歌真好听。”

  赵小妹也附和:“恩,好听,我也这么觉得。”

  刘芳笑笑,唱的更大声了。

  赵贵看着自己的媳妇,直着急,他媳妇现在真好看,唱歌唱的不亦乐乎,不管那边怎么变调,他的芳娘总是能对上来,他是个不会唱歌的,那声音也不好听,用赵良的话说,就是驴叫,这也就罢了,他还没有调。可是那些人一个劲的看他媳妇,两边对唱正欢呢,他真不得劲,遂也扯着嗓子喉,比三岁小童还难听的声音,才唱了一句,气氛瞬间就安静下来,有人还说:

  “哪里的驴在叫。”

  “不,我觉得是猪在叫。”

  ……

  然后是大笑,赵良带的头。

  “哎,我说二哥,你就消停点,声音难听不是你的错,不在调子上也不是你的错,可你悠着点呀,别出来吓人。”那嗓门大的,周围田里的人都听到了,笑声传的得更远了。

  “死良子,你给老子闭嘴。”说着手里一团泥扔过去,恰好打在赵良的脑门上。

  看到的人纷纷笑起来,赵家人也不厚道的笑起来,这两兄弟真是冤家,时刻闹着,在田里互相追逐,互相把泥水往对方脸上抹,还在田里滚做一团,真真是好笑。

  杨桃看着赵家的大人们都不管那两兄弟,也就跟着笑笑。

  闹归闹,笑归笑,大家手里的活都没停,歌声也在还在继续,浓浓的乡土情也在继续。

  午时赵母和赵二婶一人背一个孩子,提一个篮子来给他们送饭吃。赵良看到他娘和他大伯娘,放下手里的秧苗,老远就嚷道:“娘,伯娘,你们可来了,我都快饿死了,走吧走吧,赶紧吃饭去。”赵家人停下手里的活计,在水沟里洗洗手才过去吃饭。

  赵二婶看到两个泥儿子,真是无奈又好笑:“你们两个不省心的,别人插个秧能干干静静的,就你两成两个泥猴子,多大的人了。”数落完两个儿子又对着赵母说:“大嫂,我就要一个闺女,看你家琴子,多乖的女孩儿,还会帮你,我家这两个小的生来讨债的。”

  赵母笑笑:“弟妹,生儿生女咱们这做娘的都得操心,我家琴子也十六了,哎……”

  赵二婶点点头:“也是啊。”

  今早的饭是是窝窝头咸菜稀粥,拿起来方便吃起来也方便,杨桃一口气吃了两个窝窝头喝了一碗粥,没办法,动的多了,就容易饿,她看看赵小妹,赵小妹也和她一样,胃口特别好。

  “嫂子,真是饿,平时不做活不觉的,一做活就容易饿,再吃一个吧,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说着又递给杨桃杨桃一个窝窝头。

  赵二婶也说:“对,多吃点,我做了很多窝窝头,够吃的。”说着又给杨桃和赵小妹两人盛了一晚粥。

  杨桃点点头,接过粥和窝窝头:“谢谢二婶,谢谢小妹。”

  赵二婶:“一家人,被客气,多吃点,不够再拿。”

  杨桃和赵小妹吃着窝窝头、喝着粥,相视一笑。

  吃完饭后,赵母赵二婶没有急着回家,留下来帮他们递秧苗,他们又开始插秧,晚上在赵二婶家吃的饭,这顿吃的是玉米饭、蕨菜、炒包心菜。杨桃吃了两碗之后才放下碗,摸着肚子不想动,吃得太饱,犯困,也有一些累,但她仍期待着明天,有很多农家人也和她一样,期待着明天,有辛苦有欢乐。

  第二天轮到赵家的田了,全家人出动,赵母和赵二婶留在家里做饭看孩子,其他人全员出动,继续着昨天的歌声,赵家的田不到一天就插完了,但插秧时的欢乐仍留在杨桃的心里,在家的时候,每年插秧也都这样,那时还在父母身边,现在她有了自己的家,相似的场景,在不同的地方上演,总是能勾起人内心的柔软。

  欢乐过后,当然还有疲劳了,这么两天弯下来,腰也真是酸,即使杨桃和赵小妹两人年轻,可也止不住腰酸,吃完晚饭后,两人撑着腰不停的锤。

  杨桃躺在床上,想着要是赵墨在就好了,还能给她揉揉腰,没一会儿她就睡着了,她累了,真累了,吃饱了就犯困。好在接下来的几天,赵母接手了家里的琐事,让赵小妹、杨桃两人只给她打打下手。

  插完了秧,家里人都松了一口气,赵父还是和以前一样,没事就去地里转转,看看地里的庄稼,除草施肥,今年多亏了赵二叔一家,否则地里的活计就靠赵父一人怎么忙得过来,他始终上了年纪。

  天空淇淇沥沥的下着雨,滋润着地里的庄稼,正是雨季,气温也在雨后变得凉爽,每隔几天的一场雨,让靠天吃饭的农家人对生活充满了期待。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今夜又是一场雨,地里的玉米洋芋长得好,家里的田里又种上了稻谷,金黄的麦子麦浪滚滚,天气晴朗起来就可以收麦子了,到时候家里又多了一种可以生活下去的粮食了,杨桃想念着远在曲州的丈夫,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第 53 章

第二天清晨,雨已经停了,太阳升起来,土壤里湿湿的,花坛里的蔷薇月季开稀稀疏疏的开了,每一棵开了一两朵,粉的、粉红的、粉白的、还有红的、水红、玫红的,这是他留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等他回来一定得问问他,怎么那么快就开花了,她还以为要等到明年才能看到花开呢,不过他拿回来的时候月季花就已经长得很好了。

  我的男人,快点回来吧,你知不知道,我想你,你知不知道,我在等你。

  我喜欢翻你看过的书,我喜欢睡你睡过的枕头,我喜欢把你的衣服折了一遍又一遍,我喜欢把你的鞋洗的干干净净。每天看着你睡过的枕头想你,看着你时常坐的位置想你,看着你栽的花想你,看着和你一起种的菜想你,看着你一手布置的的房子想你,你快回来吧,我在等你,你听到了吗?如果你听到就快回到我身边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1页  当前第3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2/5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古代小媳妇种田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