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三国]一统天下_分节阅读_第95节
小说作者:水夜子缘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856 KB   上传时间:2016-10-11 15:05:24

  傲娇了这么多天,此时更是得到了敌方大将的致歉,黄忠觉得差不多了,再端下去就矫情了,于是他长叹一声,降了。

  太史慈和魏延对视一眼,十分开心,终于可以不用再叨逼叨了。

  在黄忠投降的当天下午,贾诩和韩当乘船来到了洞庭湖大营之中。

  虽然之前给太史慈写了劝降指南,但想到太史慈的智商问题,贾诩怀疑即使照本宣科,太史慈也很有可能把事情搞错,于是他就不放心地过来看看了。而孙策那边为了安抚黄盖和程普的不满,韩当干脆申请跟贾诩一起出差。

  拿下长沙郡也是大事情,孙策想了想便同意了二人的提议,早些安抚收拢长沙,他们还能多一个有力的后方保障地。

  当贾诩看到太史慈竟然把黄忠劝降了之后,他略微有些惊讶,上上下下打量了一边太史慈,看着他笑的春光灿烂露出八颗大白牙的样子,贾诩恍惚间觉得自己看见了张绣。

  嗯,智商差不多,幸运值貌似也差不多哦。

  说起来益州的武将们除了周瑜和赵云外,基本上全是傻白甜款的呢。

  沈娴作为主公被摘出了武将的范畴。

  为了保险起见,贾诩和韩当还是邀请黄忠谈了一下午。他们三人说了点什么太史慈并不知道,只是当谈话结束后,黄忠似乎变了一个人的样子,他一扫之前闷闷不乐的表现,简直变得神采飞扬起来。

  太史慈和魏延凑在一起偷偷地交流身为傻白甜的心得:贾诩这个人太可怕了绝对不能惹他!

  贾诩顶着太史慈和魏延古怪的目光淡然道:“韩玄既已投降,我此番前来,便主要是助韩将军安抚长沙的。”

  韩将军指的是韩当。

  停顿了一下,贾诩问黄忠和魏延:“你们二位是随我们前往长沙呢?还是留在此处跟随子义呢?”

  “我留下。”

  魏延干脆地说道。他刚刚投奔新势力,迫切地需要打仗挣点军功来提升自己的地位,怎么可能希望自己被调去后方变相雪藏啊。

  像是早已知道太史慈的选择,贾诩微笑着点点头,并没有意外的神情。

  “我……”黄忠张了张嘴,他犹豫片刻后便坚定地说道:“既然如此,那我去庐江。”

  太史慈和魏延惊讶地对视一眼,魏延完全不明白庐江有什么好去的,太史慈却觉得可能是沈娴那里出了事。

  “主公怎么了么?”太史慈担忧地问道。

  贾诩摇摇头:“她很好,但以防万一。”

  看着太史慈不解的眼神,贾诩难得好心地多说了一句话:“前两天兖州有使者去了庐江。”

  前两天?太史慈算算功夫,发现贾诩指的“前两天”应该是曹操带兵进攻徐州之前。原本太史慈只是觉得曹操这个时候进攻兖州有点不明智,但经过贾诩一提,这两个时间点顿时微妙了起来。虽然太史慈暂且看不出其中的深刻含义,但直觉告诉他,很可能跟沈娴有一定关系。

  太史慈不再多问,他点点头。魏延虽然很好奇,可看着贾诩那副似笑非笑的模样,一向话唠的他竟然不敢开口了。

  贾诩走后,魏延忽然问太史慈:“主公?主公不是孙伯符么?他不在西陵?怎么汉升兄要去庐江啊?”

  “孙伯符?不是啊。”太史慈一脸愕然地看着魏延:“我们主公是刘商羽刘大人啊!”

  “啥玩意儿?!”

  于是贾诩和韩当去了长沙安抚百姓稳定后方,与留在豫章的周瑜捅了个气儿;太史慈带着魏延继续守在洞庭湖练水军,准备随时出兵支援孙策;黄忠则带着两千兵马北上庐江,去找沈娴。

  黄忠到达庐江的当天,刘繇热情地接待了他。只有刘繇跟沈娴两个人在庐江实在是太危险了,上次要不是华佗出手及时,又有郭嘉和贾诩暗中运作,沈娴就得被戏志才威胁坑了。当时哪怕庐江的兵马够多也好啊,他们有底气了至少打起来不慌张。

  黄忠的出现不仅解决了兵马的问题,还解决了带兵的人选。刘繇作为一个文官是不怎么会带兵的,他也不放心沈娴亲自上场,有人能当先锋最好不过了。

  沈娴看过贾诩的信后才知道太史慈干了点儿什么事,她顿时哭笑不得,收了黄忠当然是好事,然而魏延……

  不不不不能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给他一个机会吧!沈娴默默地念叨,于是她暂且放下了没见过面的魏延,观察着站在堂中的黄忠。

  黄忠同时也在偷偷看沈娴。

  密谈的那天下午贾诩就向黄忠科普了沈娴的性别,虽然天下闻名的刘商羽由男变女这点让人难以接受,黄忠还是努力把信息消化掉了。

  不过见到真人后,黄忠依旧觉得有些不真实。

  沈娴长得脸嫩,她现在又很年轻,如果在其他地方遇到,看起来就是个漂亮可爱的小姑娘,还是谁都喜欢掐一把脸蛋的那种。

  这种长相当皇后没问题,当主公……看着就有点坑了。

  因为沈娴长得并没有什么威慑力,还很容易让某些不良分子产生不好的想法。

  郭嘉表示膝盖中了一箭。

  在与贾诩和韩当密谈之后,黄忠很清楚这两位不是什么看脸的肤浅之辈,而且沈娴麾下还有好多能人志士呢,他们肯定都知道沈娴是个女孩,却依旧选择追随她,这也是一句幸运能解释得了的吗?

  当年的益州内乱中,是沈娴亲自带兵打回去逼下了刘璋,这本身就是很有魄力的行为了。内乱结束后沈娴得到了朝廷的封赏,成为名正言顺的益州牧,后来又陆续被加封了爵位和官衔,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朝廷的使者们难道看不出来沈娴是个女性?看出来了将其报告给皇帝,沈娴依旧得到了官位和爵位,这就很让人深思了。

  总之黄忠决定既来之则安之,先看看再说,如果沈娴不值得跟随,他再离开不就好了?

  就在黄忠来到庐江不久后,孙策和樊稠的对决终于在乌林江畔正式打响了。

  第87章 【084】赤壁之战

  黄忠送来的贾诩的信里面除了写太史慈的各种幸运S事件外,还写了一件事,那就是樊稠的大军已经在乌林岸集结完毕,水军训练开战得如火如荼,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要跟孙策打起来。

  沈娴扒着地图找到了乌林的位置后,再看看孙策扎营的地方,就开始长吁短叹起来。

  把战场设在这个地方,这是要火烧赤壁吗?

  孙策那边确实在烦恼该怎么攻破樊稠的反击。

  江夏郡被孙策砍瓜切菜一样打得差点儿全面失守这件事给刘表敲响了警钟,若不是他老人家最近身体不好躺到床上去了,他肯定会亲自带兵前来而不是委派怀有二心的樊稠。

  但即使主帅与州牧离心,樊稠带来抗击孙策的水军却是荆州最精锐的水军部队,毕竟一旦让孙策把江夏拿下来了,他的选项就变得多了起来,既可以选择进攻南郡揍黄祖(刘表觉得这个可能性比较高),也可以选择北上南阳郡打刘表的老巢。

  荆州水军的战斗力提升了不止一个等级,各个卷袖子卯足劲儿要报仇,战斗力变得与孙策他们势均力敌起来。但孙策在西陵城休整了很长时间,还把周围的地形都勘察了个遍,充分掌握了战场形势,所以并不太怕这些气势汹汹的荆州水军们。在经过几次试探的交锋后,不用其他人提意见,孙策自己就得出了不能硬拼,要智取的结论。

  郭嘉还好,黄盖他们这些对孙策寄予厚望的人简直要激动得热泪盈眶了。公子你终于学会智取了!没白教啊!

  孙策:说的我宛如一个智障似的。

  在孙策破天荒地决定了不以暴力带着军队轰隆隆碾压过去、而是要智取之后……他就把这个智取的具体操作方案扔给郭嘉去制定了。

  看着面无表情的郭嘉,孙策表示你在开什么玩笑!我可是个武将耶!动脑子的活难道不是你们谋士们的吗?

  面对如此厚颜无耻的孙策,郭嘉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他长叹一声刚想认命地出主意,忽然脑海中有个念头一转。

  于是郭嘉笑了笑,他走到桌案前扯过宣纸铺陈开来,提笔写信。

  “你这是要做什么?”孙策兴致勃勃地凑了过去:“写计划吗?”

  沈娴喜欢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在纸上记得密密麻麻的,孙策虽然觉得这样很烦,但看起来确实一目了然了不少,比记在脑子里面要靠谱点。

  “写信。”郭嘉淡淡地说道:“樊义明短时间内不会进攻,他在等着我们出手呢,为了保险起见这件事情我们可以询问一下其他人。”

  孙策挑眉:“比如?”

  “比如公瑾。”郭嘉笔走游龙,他头也不抬地说道:“比如文和,比如主公。”

  “对哦,问问三妹吧!她也挺聪明的呢。”孙策摸了摸自己的头:“好久不见了我还挺想她的,哎奉孝,你写完了别封口,我在上面加两句话啊。”

  是挺聪明的,跟你比起来。

  郭嘉嘴还没撇完,就听到了孙策说很想沈娴所以要加两句话,于是手上不由自主地停顿了片刻,就这么在宣纸上落下了一滴很大的墨迹。

  郭嘉:“……”

  孙策发现郭嘉忽然脸色扭曲地停止了写信,于是他好奇地探头看了看。目光在大大的墨迹上停留了几秒钟后,孙策眨巴着自己那双大眼睛瞅着郭嘉,真诚地说道:“咦?脏啦?那把这封信给公瑾吧哈哈哈。”

  郭嘉:我要是周公瑾我一定打死你。

  在孙策的强烈要求之下,那封有污迹的信真的被送往了豫章郡由周瑜签收。其余干净正常的信则分别送给了沈娴、贾诩和蔡琰。

  沈娴经过思考后,将手中的兵权分了一部分交给黄忠,让他去做了以前赵云干的活。黄忠也不挑,当初他跟贾诩谈好就是来庐江保护沈娴的,沈娴让他干嘛他就干嘛,还能趁机观察一下这位新主公人怎么样。

  一开始黄忠觉得沈娴没什么特别的,看起来就是个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小姑娘。她每天很规律地起床,在院子里练习一个时辰的武艺(枪法耍得不错),在书房里弹弹琴陶冶情操(有些曲子难听得突破天际,有些曲子却很悦耳,也不知道是为什么),然后再批改一下刘繇送来的公文,一上午就这么过去了;吃过午饭后沈娴会上街巡查一番,没什么固定路线,走哪儿算哪儿,巡查期间会做一些与民同乐的事情,比如跟百姓们打打招呼,听听大家扯家长里短,逗逗孩子玩之类的。

  有时会遇上突发状况——当街告状,这时沈娴会果断派巡逻侍卫们迅速控制住心情激动的吃瓜群众,再把当事人请去太守府,同时把舒城的县令找来一起听听故事,有仇报仇有怨抱怨,然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不过这时候黄忠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尽管沈娴多数时候是微笑着的,县令却总在暗搓搓地打哆嗦。

  黄忠实在是不懂一个漂亮妹子有什么好害怕的,尽管她是益州牧。

  庐江的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比起战火纷飞的江夏和南郡等地,庐江简直是世外桃源,有时黄忠甚至会产生一种“天下如此和平百姓安居乐业”的错觉,他在长沙郡跟韩玄天天斗心眼的时候、被催着去洞庭湖跟太史慈打仗的时候从来没想到自己有天还能过上这种美好的生活。

  当然这种短暂的和平只是个错觉罢了,天下十三州依旧烽烟四起,庐江也只是被各方势力拉扯着维持在了一个诡异的平衡点上,沈娴天天都在等这个平衡什么时候被打破。

  然后沈娴等来了郭嘉的信。

  一如既往的公、事、公、办!而且这次信里连调情的话都、没、有、了!

  沈娴坐着生了一通莫名其妙的闷气后重新将郭嘉的信看了一遍,她发现这是一封请示信,郭嘉在信中说,因为樊稠率领的荆州水军水战的能力也很强,双方实力相当且军队人数相当,硬碰硬并非良策,便想智取,问问有没有什么好的想法可以说一下,大家集思广益嘛。

  想良策难道不是你郭嘉的拿手好戏吗?怎么还会写信四处问?是不是就想给我写信但是拉不下脸于是找了个借口呀。沈娴一边自恋地想,一边捏着信走到了地图前。

  这个问题之前黄忠来的时候沈娴就考虑过了。现在孙策和樊稠驻军的位置十分微妙,樊稠在长江北岸的乌林水边扎下营寨,而孙策则把营寨扎在了西陵城外不远处的南岸赤壁。

  简直像是宿命啊。

  “这里是樊义明的部队,这里是我们的,据说双方势均力敌,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的破敌之法?”

  既然郭嘉要集思广益,沈娴就把黄忠和刘繇找来一同参详此事。

  刘繇是北方人,来到南方的时间不长,不太了解南方的情况,便没有贸然开口。而黄忠这南阳人虽然也不在长江南边,但他在长沙待得时间长,于是先发言。

  “六月这季节是长江的雨季,高温多雨,气候潮湿,容易决口发洪水。”黄忠看着赤壁和乌林的位置说道:“我离开洞庭湖的时候,文和先生安排了太史将军去修各处的堤坝,也是怕洪涝灾害突发,波及百姓。”

  看着黄忠微蹙的眉头,沈娴问道:“你的意思……现在不适合在长江上打水仗?”

  黄忠点点头:“是的,长江水流湍急,平时行船都很容易出事,更别说打仗了,这是天然的屏障。”

  “那也不能就停在这儿啊。”沈娴无奈道:“不过你说得确实不错,水上打仗不方便……要不然引他们上岸怎么样?”

  “上岸?”刘繇目光一亮,他沉吟道:“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子义不是在洞庭湖那边吗?可以让他们提前埋伏,一旦把敌人诱上江岸,便可以两边包抄断绝后路。”

  “不止如此,樊义明此番前来,大军的供给是从江陵城抽调的,”沈娴拍了拍手:“如果大哥他们动作快点,在江陵那边觉察之前便把樊义明的军队消灭,我们就可以冒充兵败的荆州兵混入江陵城,里应外合将其一举攻破,没了这个后方的根据地,昭姬那边的也可解围了。”

  黄忠看着沈娴侃侃而谈时自信的模样,忽然微微笑了笑。

  “……计划大致如此,不过此事须得再参详一下,我们来好好看看……”

  沈娴之前是想着用火攻来的,本来嘛,在赤壁打仗不用火烧,怎么还能对得起这地方的名字呢?但是仔细一想完全没有必要,也不太可能完全套路赤壁之战。

  首先历史上的周瑜烧曹老板时,孙刘联军处于弱势,需要用计策来消耗大量的敌军,也正是因为他们处在劣势,诈降之计才能顺理成章地实施,不会给人以突兀之感。但现在孙策跟樊稠势均力敌,投降什么的看起来就很不靠谱,不太容易被人相信。

  然后历史上的赤壁之战是跟曹老板打的,这位北方人不太懂行情,为了北方军士们着想把战船用铁锁连起来形成了一片大营。但现在孙策的对手是樊稠不是曹操,樊稠虽然也不太擅长水战,可蔡瑁擅长啊,而且荆州的水军也是久经水战的考验,完全不会犯曹老板铁索连环的错误。

  最后,历史上这场战争发生在冬季,那时天气干燥柴火易燃,不像现在是六月份,气候潮湿温热还多雨。如果用火攻,好不容易燃起来了,结果烧着烧着下雨了,那不就白烧了吗?

  所以火攻之计是不现实的,沈娴也只好放弃了火烧赤壁的打算,重新考虑别的计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86页  当前第9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5/18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三国]一统天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