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寒门崛起_分节阅读_第22节
小说作者:月落坞啼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352 KB   上传时间:2017-01-24 14:43:46

  “秀秀真懂事!这么小就知道心疼我啦!”

  王江海看着王家和故意逗秀秀玩,十分欣慰这对半路出家的兄妹感情能处的这么好,以后若是有什么事了好歹能有个人一起商量,也不至于孤身一人被外人欺负。

  “家和,考试你也不要有太大压力,考不上也没关系,村里这么些年都没出过秀才日子不还是照样过嘛!就算那王佳瑾考上了秀才你也不必担心,毕竟我们送给族里不少的祭田,若是他真敢欺负你,族老和里正不会袖手旁观的。”

  王家和微微一笑附和着自家爷爷的话,心里却有些不以为然,若那王佳瑾真的考上了秀才那就不会是如今这个光景了,王铁柱家有了王佳瑾这张牌肯定又会出什么幺蛾子,若是他家做的事太过得寸进尺或许族老会出面制止,但若是无关紧要的找茬估计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里正或许会说上两句但他的权利毕竟没有族老大,也不能让王铁柱家伤筋动骨,说不定某些方面还要仰仗他家,毕竟若是有个秀才在村里,这个村子的整个地位就不一样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若是两个村子争水,有秀才在的那个村子肯定是占便宜的,所以说秀才或许不能一手遮天,但若是王佳瑾真考上了秀才那以后的麻烦事肯定不会少,王家和费尽心机才把王铁柱家打落至如今这个地步,他可不想以后再有苍蝇在自己眼前晃荡。

  不过现在想这些都为时过早,那王佳瑾考不考的上都是问题,也没必要自己吓自己,总而言之最重要的还是得自己强大起来,等站到高位以后那些跳梁小丑自有族里的人来料理,根本无需自己亲自动手。

  

  第59章 辞别

  

  按照“官三民四船家五”和“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王江海只带着王家和在腊月二十四的这天举行祭灶仪式,把糖瓜、清水、料豆、秣草等物供放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祭灶时把糖融化然后涂抹在灶王爷的嘴上,希望灶王爷上天言好事。

  送走灶神以后便是祭拜祖宗,这里俗称为“挂影”,王江海把祖宗的画像、家谱、牌位供于家中上厅,在供桌上放上酒水、香炉、贡品等物,然后带着王家和与王秀秀一起祭拜祖先,王家和与王秀秀又一起给王大柱磕了头上了香,这些祭拜一直要到大年三十才会结束。

  祭拜完后就是“扫尘”,“扫尘”有“除陈布新”之义,家家户户都要把自家所有的房间打扫一遍,希望能把一切霉运和晦气都扫出家门,来年能够平安喜乐万事顺利。

  年三十除贴年画春联外还要举行接灶仪式,接完灶神以后一天中最重要的就是守岁了,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一直要吃到深夜。

  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王家和睁着两只熊猫眼早早的起了床,民间有“如果不早起,田坎就会塌”的说法,所以王家和虽然感觉头昏脑胀但仍然不得不打起精神来过新年的第一天。

  放过爆竹后王家和与王秀秀在王江海的带领下去了平日里交好的几个村民家拜访,恭祝他们新年大吉大利,到了巳时,整个王家村的村民都来到了宗族的祠堂外面,在族老和里正的带领下男丁进入祠堂祭拜,女的则在祠堂外面磕头跪拜。

  就这样王家和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新年,这也是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个新年,他想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除了记得自身的来历外,会彻底的遗忘他在现代所经历的一切。

  这天傍晚王家和向王江海提出第二天要去县城的事情,毕竟县试的开考时间就在每年的二月二十号,加上赶路的时间到了县城也差不多是要开考了。

  “家和,还是我陪你一起去吧!你从未出过远门,第一次就走这么远的路若是没人陪着我也不放心啊!”

  “爷爷,县城离我们这儿最多只有十来天的路程,并不是很远!再说你若是和我一起去了县城,秀秀该怎么办?”

  “你毕竟从未去过县城,在那里人生地不熟的,一个半大的小子又是孤身一人,若是受人欺负了该如何是好?有我和你一块去,若是出了什么事你也能有个商量的人,至于秀秀就暂时托你三爷爷家照顾一段时间,想来你三爷爷和他的家人并不会拒绝。”

  “爷爷,就算是再要好的人家,秀秀去了也算是寄人篱下,若是在这期间受了什么委屈可怎么办?再说我已经十三岁不是个小孩子了,有的人家十三岁的男孩已经可以顶门立户了,我这次去县城是去考试又不是去打仗,不会有什么危险的,所以爷爷没有必要为我担心。”

  “那要不然我托村里的熟人陪你一起去?”

  “那岂不是会耽误别人的事?还是别麻烦别人了吧!我去县城的时候会和商行走镖的一起去,路上我就乖乖的呆在车上不出来这总行了吧!”

  “既然这样的话那你就多带些银子在身上,老话常说穷家富路,出门在外吃的住的哪样不要银钱?你多带些钱在身上也好方便你行事。”

  “爷爷,我身上的银钱足够了,你放心吧!”

  “你身上的钱就留给你自己用,我让秀秀在你的衣服里面缝了个夹层里面放了些银钱,外面坏人多,把钱放在夹层里省的被人偷了去,你自己的钱也要分开装不能全放在一块儿,知道吗?”

  “我晓得的!爷爷,你放心!我保证全须全尾的回来!”

  回到卧房整理行李的时候,王家和发现有两件衣服都被缝了夹层,里面放置的东西约莫是银票,想来这些东西应该是自家祖父早就准备好的,不然也不会先前祖父刚讲过带银钱的事自己的衣服里立马就出现了夹层和银票,王家和感叹自家祖父和妹妹的关爱之情,心里暗暗决定以后定要好好待他们。

  第二天辞别自家祖父和妹妹,王家和一大早就坐着王远山的车去了镇上,到了地方后王家和照常去了王宅。

  自认亲过后因为一直找不到理由告诉家里人这座宅子的存在,所以大部分的时间里王家和都没有住在这座宅子里,但因为时不时的来镇上到这里来个突击检查,所以王家和对这里的情况也是十分的了解,目前为止还没发现下人有什么偷奸耍滑的现象。

  去年赵振天的酒坊和酒厂都开了起来,果酒也卖的非常好,他也按照契约给了王家和两层利,一开始还是王家和自己到赵振天那里拿钱,后来看管家办事能力不错,又试探了几次见他没有丝毫贪婪之意,再加上王家和以前就打算把他培养成自己的心腹,所以这笔银钱就和租房收帐一样都交给了管家。

  这管家的能力也是十分令王家和满意,管束下人、收帐记账都做的十分的仔细,让王家和省了不少心,看来当初的四十两银子花的不亏。

  王家和打算以后把这座宅子留给秀秀当作她的嫁妆,所以在考完试回来后势必要找个借口和自家爷爷说这个事,不过也不用着急,毕竟离秀秀出嫁还有好长一段时间,可以慢慢来想这件事。

  

  第60章 县城备考

  

  薛长富见到自家主子前来,照例向王家和汇报最近的情况,说完后便拿出了账册,“主子,这是最近一个月的来往账目,还请主子查看!”

  王家和翻看了账本发现还是一如既往的仔细,心下对这管家越发的满意,果然有个好助手能帮自己省了不少事。

  “你帮我准备一百两大周钱庄的银票和二十两的碎银,这次我要去县城赶考,可能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回来,这段时间你约束好下人别让他们惹了祸端,至于收账的事情就照着以往的老规矩办,若是赵大哥问起我的行踪你实话实说就行。”

  “是,小人记得了!需不需要让文林或者文远跟着您一块去?也好有人帮主子拎拎东西或者办些跑腿的事情。”

  王家和锁眉深思了一会儿,以前听说考生看榜的时候十分的拥挤甚至有些人鞋袜都被踩掉的,若是身边有个人跟着或许他也能轻松些,但考虑到对文远和文林这两个小厮的信任程度还不足,弄个这样的小厮跟在身边总觉得侵犯了他的私人领地,大不了看榜的时候注意着点,没道理别的考生都能做的事自己却做不来,王家和自认为他还没精贵到那种程度。

  “不必了,县城离这里并不太远就无需他们跟着了,这次我一个人去就行!”

  拿了管家兑换的银票和碎银,王家和拎起包袱转身就去了邱师爷的府上,请他帮忙办理户籍证明。

  在大周朝若是祖上三代有一个是倚门卖笑的或者是唱歌卖艺的又或者犯过法的,这些人的后代都是没有科举资格的,所以王家和要找邱师爷开个证明表示自己祖上三代皆为良民,这样到了县城以后才会有报考的资格。

  其实王家和觉得这大周朝的科举报考门槛放的还是比较低的,至少并不阻止商人家的孩子去参加科举,也不需要同考的五个学子互结或是要求本县的廪生作保,要真是像中国古代科举那样门槛严格,他还不知道要怎么头疼呢!

  王家和拿了邱师爷开的证明后立马就找了一个镖行的马车搭了上去,付了二两银子的车费加一两银子的伙食费,王家和还没到县城就已经花了三两银子了,想到以前他在私下里觉得王耀祖借着考试的机会诓骗家里的银钱,这样看来还是自己错怪他了。

  不过和镖行一起走虽然贵了些但胜在安全,若是遇到了土匪,像镖行这种经常走镖的人肯定和他们打过交道,只要照例交些银子通融一下,那些土匪通常都会放行不会多加为难,当然若是运气太差遇到了亡命之徒,只能自认倒霉全力与其拼命了。

  或许会有人问,难道官府就不管管吗?实际上在古代即使是再开明的皇帝有着最清明的吏治,其治下都会有匪患的存在,这是由古代的大环境所决定的,地方官府今天剿灭了匪患明天又会出现,这样一来根本就无力顾及!

  甚至有些地方的土匪大部分都是农民,农时是民、闲时就是匪,这让官府怎么剿匪?总不能把整个村子都给屠了吧!所以一般来说只要土匪的危害不是很大,官府基本上都是不会管的。

  话说回来,其实若是王家和认识几个同考的学子,同他们一起租一辆镖行的马车应该会更便宜些,而且去了县城后也可以几个人一起租个小院,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不仅要独自租车,去了县城后也只能在客栈里包个房间。

  走了足足有十来天的时间才到了宜山县,清河镇隶属于宜山县,所以王家和考童生试的地点就在这里。

  宜山县下面大大小小的有三十来个镇子,有的富庶、有的贫困、有的是商贾之镇、有的是清流之镇,不过不管怎样都比不上县城的繁华与热闹,尤其是在将要举行县试的这些天,各个镇子里的学子都赶往这里,让这宜山县的每个角落里都仿佛溢满了书生气息。

  到了地方后王家和找了个面馆吃了一碗面,填饱肚子后顺便向店小二打听了一下县试报考的地点,那小二大概也是见多了像王家和这样从外地赶过来的考生,三言两语的就把县署礼房也就是每次县试报考的地点说了出来。

  到了县署礼房后负责人查看了王家和的户籍证明,发现没什么问题后就收了他一两银子的报名费,把盖了公章的字据给他后便打发他离去了,王家和拿着字据和户籍证明心里很是微妙,这古代又没有照相技术,若是别人冒充该怎么办?

  甩开那些没用的思绪,王家和在连升客栈里租了一间房,可能是最近赶考的人比较多所以房租就显得比较贵,租一个月的时间共花了七两银加五百文,王家和私下里算了算每天的价钱就是二百五十文钱,刚才他也打听过像这样的小客栈顶天了一天一百五十文,这个价涨的真让人牙疼。

  但他也不得不付钱,像其他的大客栈甚至那些所谓的“秀才楼”、“举人楼”要的价钱更贵,王家和觉得也没必要花多余的钱去住那些地方,若是不住客栈而去租院子,一个人所花费的银钱会更多,所以王家和只能住在这个客栈了。

  还有十多天就要考试了,王家和在这期间着重翻看他参照当初花重金所买的试题而整理出来的题目,科举考试主要是考对四书五经的掌握程度和对大周朝时事政策的见解,大致类型分为帖经、策问、诗赋、杂文、经义、墨义,不过王家和翻看了过去十年的考题后发现县试多以帖经、经义和墨义为主,相对于府试和院试的难度来说比较简单。

  在大周朝县试只考四场,从第一场到最后一场,每场考试隔两日揭晓成绩一次,第一场没考上的学子不能考第二场,一般来说第一场是正场,录取比较宽松,除非文字较差的考生才会被淘汰,尽管如此往年第一场的录取也要刷下近一半的考生,第一场的前三十名到第二场考试的时候会被提坐“堂号”,这个位置接近主试官以便于主试官更加严格的监试。

  总体来说,大周朝的童生试比之中国古代科举要简单得多,至少不会要求考生写八股文,当然八股文除了剥夺人的思想外在起承格式上也是有优点的,王家和也不介意在以后的考试中用八股的形式来写文章。

  

  第61章 县试开考

  

  天还未亮王家和就赶到了考场外面,他本以为自己走的已经够早了,谁知道到了地方后才发现这里已经有不少的学子在等候了,王家和发现来考试的人年龄段各不相同,有比他还小的孩童也有和自家祖父差不多大的老翁。

  考生五十人排成一排,被叫名者上前将户籍证明和报考字据给门口的小隶查看,然后将随身携带的考篮交给他们检查,检查过后还要被其搜身以防夹带小抄纸条等物,和现代的中高考的考前检查十分相似。

  王家和被检查完后拿着发到手上的座位号走了进来,考棚都是坐北朝南,北有三间大厅,中间为过道,考官坐西间,再北设有很多简易多排座位供考生写作。

  王家和手里的座位号是乙卯,古代科举座位都是按照天干地支排列,对于王家和这个研究过古代文学的西贝货来说,找寻自己的座位就是小菜一碟。

  等到天已经大亮的时候王家和才在小隶的提示之下向着西间行礼作揖,想来应该是主持县试的县官和监试的儒学署教官到了,发至手上的试卷封面上有乙卯的座位号,还需考生填写祖父、父亲以及自己的姓名,除此之外还要写上考生的籍贯和年岁。

  试卷内页一共十余张,每张有红线横直道格,每页十二行每行二十字,考生不能将答案写到密封线外不然就做零分处理,另外还有两张白纸是用来起草的,整个试卷上面并没有考试的试题。

  王家和将笔墨纸砚和考篮放置好后静心等待,不一会儿只见几个衙役用牌灯巡行场内,后面跟着两个衙役合力高举一个大木板子巡回展示,第一场的考试题目正是贴在了这个大木板上。

  王家和看了考试题目心下一定,这几道题都是自己曾经破过的题,有的甚至和前些年的题目差不多,想来四书五经就这么些东西,每年都要考,出卷子的人也是感到头疼,只能换汤不换药或者掐头去尾了。

  第一道题是出自《论语·泰伯》: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作答时只要颂扬古圣先贤的化育之功,指出尧为百姓做了哪些事用了哪些贤人,然后颂扬大周朝君主英明神武,顺便也要表示自己励志辅佐当今圣主为百姓做番大事业。

  第二道题是出自《尚书·大禹谟》:水、火、金、木、土、谷惟修。

  水能灌溉、火能烹饪、金能断割、木能兴作、土能生殖、谷能养育,这六样东西被称为“六府”,是天地大自然用来养育万物生灵的,所谓“德惟善政,政在养民”,圣人之德就体现在处理好政务,把“六府”安排好就叫做“惟修”,也就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再摘抄几句孟老夫子的“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那一长串的经典名段,分数应该就能拿到手。

  第三道题是出自《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意思是君子之道就像走极远的路一样,如此就能使人知道“自迩”,也就是知道与“远”比较起来自己只不过是“迩”(不远)而已,君子之道就像登极高的山一样,如此就能使人知道“自卑”,也就是知道与“高”比较起来自己只不过是“卑”(不高)而已。

  这三道题王家和都是很有把握能拿到分,也不急着现在就写,于是他不紧不慢的把这些题目眷写到草稿纸上后看向了最后的一道题。

  这一道题是由四小道帖经题组成,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把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考生填充,类似于现在的填空题。

  王家和看了这几道帖经题一脸黑线,原来他还想着帖经不就是考背诵默写嘛!又不用费脑只要死记硬背就行了,因为题目不能重复,往年的那些帖经题看了也没用,再加上他对自己记忆力的自信,于是看题的时候都忽略了往年的帖经题,如今等真看到题目后才觉得自己太傻太天真。

  第一道题是:下人在邦。咋一看到这题王家和就愣了一下,顿了一会儿才想起来这是出自《论语·颜渊篇》。

  原文是: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余下的三道题都是这种类似的截搭题,其中最后一道更绝,题目是:君夫人阳货欲。

  原文是:《论语·季氏篇》: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接着是《论语·阳货篇》: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看来宜山县的出卷人对截搭类的题目是真爱啊!要不然怎么会出这种让人摸不着头脑的题?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存心刁难人呢!写完这几道帖经题王家和长舒了一口气,再来几道这样的题,就算他记忆力再好天赋再高也扛不住了!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就算县试的第一场录取比较宽松也有好多人考不上了。

  因为每场限当日交卷不给烛,所以王家和也没耽搁时间,在草稿上眷写好答案后仔细检查是否有要避讳的字,如遇到应避讳的字时则少写最后的一笔或两笔,更改过后认真的抄写在答卷上,又检查了两三遍发现没问题后就示意一旁的小隶自己要交卷。

  因考场是分批放考生出来的,所以王家和交卷后又等了小半个时辰才与其他交卷的考生一起出来,不过因为时间还早所以与他一起出来的考生并不多,王家和也没管其他,出来后直接找了个地方好好的吃了一顿以此来犒劳他疲惫的身心,然后便慢吞吞的逛起了这个县城。

  

  第62章 发案

  

  当天逛完街后王家和用完晚饭早早的就休息了,后面两天他一直都在看书,参照前些年的考卷来看,县试的第二场不考帖经而考德行论或孝经论一篇,其他题型和第一场的试题差不多,所以他看书的重点在于《大学》和《孝经》。

  这天是发案的时间,虽说觉得自己考的还不错应该不会落榜,但真到了发案的时候王家和心里也是有些小紧张的,没有心思再看书了,索性收起书直接出门去看榜了。

  到了地方后还没有张贴名单,但张贴名单的墙壁旁已经挤满了考生,一个个的想要往里面挤恨不得立马就能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榜单上,王家和还注意到有个别考生嘴里一直念念有词,约莫是在乞求诸天神佛让他通过考试。

  过了一会儿,只听一阵鞭炮声响起,然后几个吹手吹着唢呐跟在一个手提榜单的小隶后面,众考生看到榜单神情激动赶忙让出一条道来,那小隶在衙役的帮助下很快就把榜单贴好了,等那小隶带着衙役一走,众考生连忙一拥而上,甚至有的考生为了早些看榜而争吵动手的。

  榜单有两张,一张甲等取前三十名,一张乙等取第三十一名至第五百名,榜单上只写考生座位号而不写姓名,逆时针呈圆形被写在榜上,王家和没有像其他考生一样使劲向前挤,只在外围观看榜单。

  榜单上的字很大,王家和一眼就看到甲等榜单上居外层正中的位置写着乙卯二字,并且这两个字还被提高了一个字写在了上面,显然这是此次考试第一名的写法,王家和虽然猜到了自己会榜上有名但也没想到会考了第一名,这确实是意外之喜了。

  既然看到了自己的名字王家和也不想多在这里逗留,就在他转身准备要回客栈的时候,一直都没有碰过面的王佳瑾带着几个人拦住了他。

  “王家和,你也是来看榜的?本来在考场外面听到你的名字就已经够让人意外的了!没想到你还有勇气来看榜?难道你以为就凭你只读了两个月的书就能考上?真是痴心妄想!”

  “王佳瑾,你要是无聊了就多看看书,别成天在这里瞎嚷嚷!你不是说这次定能考上秀才嘛?别到时候考不上了没脸回去见人!”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1页  当前第2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2/5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寒门崛起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