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清穿之五福晋日常_分节阅读_第42节
小说作者:邈邈一黍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277 KB   上传时间:2019-03-08 19:36:26

  “你是怎么想的?跟阿玛和额娘说说,别闷在自己心里。”是真的想要那个位置吗?

  胤祺这段时间翻来覆去的没少想这些东西,睡觉都睡不着,都已经熬出黑眼圈来了。

  弘晶天生神力,又从小练武,房子周围有没有人监听还是可以判断的,方圆二十米之内都没人,下人也早就被额娘从院子里打发出去了,他们府上跟别家府上不一样,用的下人都是自个儿调Ⅰ教的,而非从内务府派过来的人。

  “皇玛法如今虽然上了岁数,但是老当益壮,身子骨好的很,原本儿子并没有动这个念头,是皇玛法先动了这样的念头,儿子只是顺势而为。”弘晶小声解释道,如果没有机会也就罢了,但机会就在眼前,怎么能不抓住。

  胤祺忍不住揉了揉眉心,跟他想的差不多,皇阿玛要是没有这个意思的话,弘晶表现的再好,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瞩目,但关键是皇阿玛一会儿一个主意,当年把太子捧到心尖儿上,之后又废又立,总归是一笔糊涂账。

  “太子还在,皇上到底是怎么想的,你知道吗?万一是拿你当太子的挡箭牌,或者是另一个靶子,你想过会有什么后果吗?”胤祺一字一顿的道,这不是一个人的事儿,夺嫡之路凶险,搞不好就像大哥一样,全家人被永远囚禁在府上。

  “皇玛法复立太子不过是为了堵住朝臣的嘴,并非是想让太子二伯继位,只要我表现的够出色,就算是皇玛法把我当成靶子,也没人能把我打下去。”弘晶握紧了拳头,既然决定了要走这条路,他就已经想到了最坏的结果,被杀或者被囚禁他都可以接受,但是并不想连累阿玛、额娘,还有弟弟。

  若是有朝一日,他真的落得和大伯一样的下场,那他一定会跟恒亲王府撇清关系,尽量少牵连阿玛额娘。

  毓秀叹了口气,这孩子自从进宫读书开始,就迅速成长起来了,不管是接人待物,还是脑子里的想法都远比同龄人要成熟,所以更早、更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既然你已经想好了,那就放心大胆的去做,额娘是支持你的,大不了咱不在这儿地界待了。”来到这个世界这么多年,毓秀还是头一次这么硬气。

  顺治帝在的时候,曾经实施海禁,不过等到了康熙二十二年,台湾告平,朝廷便放开了海禁,而且是全方位的开海,不但东西两洋,连之前严禁的赴日贸易也在开放的范围之内。

  毓秀和七福晋的生意在南方扎了根之后,便也做起了海运的生意,茶叶、瓷器卖的好,九爷去年发明出来的怀表,卖的就更好了,不光是日本那边儿,欧洲那边也是如此。

  这要是在大清的地界儿混不下去了,只要能逃出京城,到时候完全可以出海到别的地方去,只不过从权贵变成了普通人,肯定不会像在大清一样安逸。

  在第一趟海运生意做完之后,毓秀隐隐约约就已经有这个想法了,她虽然好吃懒做又贪图享受,但是比起憋屈窝囊的活着,她还是能让自己勤奋俭朴的,更何况就算是要走,也不是一家人赤条条的走,侍卫、丫鬟总是要带的,金银也是要带的,再加上自家的商队又在那边做过生意,生活虽然不能跟在大清的时候比,但是也不会特别困苦。

  大清之外的地界?父子俩很容易就能想明白福晋/额娘说的是哪儿了,不过是些困苦荒蛮之地,跟大清肯定是没得比的,但真要是想直郡王一样被终身囚禁在府上,那还不如去那荒蛮之地呢。

  得,儿子已经下定决心,福晋不光支持还给找好了退路,胤祺也没话说了,做阿玛给不了儿子多少支持,总不能再拖后腿。

  “听你额娘的,想要什么就去争取,失败了,咱就撤,不过这事儿你跟你皇祖母说了吗?”

  弘晶点了点头,“皇祖母都知道,她也支持儿子这么做。”

  皇祖母不光支持,还尤为开心呢,说他跟阿玛,还有九叔都不一样,有志气。

  连额娘都同意了,这下就更没问题了,胤祺自觉动脑子这事儿是比不上自家额娘的,也比不上自家儿子,所以这事儿就算是同意了,他自个儿也不能瞎使劲,还是听额娘跟儿子怎么安排吧。

第102章 大结局(上)

  为此,胤祺还特意进宫去问了自家额娘。

  “用不着你做什么,以前是什么样,现在就还什么样,这事儿咱们听皇上的。”自家儿子越是淡泊名利才越能够让皇上放心。

  宜妃表现的很是淡定,皇上还有日子可熬呢,变数大的很,如今不争才是争,瞧以前那些争的头破血流的皇阿哥们,如今不是都老实下来了。

  且慢慢看着吧。

  儿子淡定,福晋淡定,如今自家额娘也这么淡定,反倒是自己瞻前顾后,太不爷们儿了。

  得,不插手就不插手吧,老八那么会算计人心,在老爷子那儿也一点好都讨不着,他还是别自作聪明了。

  事实上,也不能所有的事都指望皇上,宜妃几乎把宫里所有的人手都调动起来了,就是为了保护弘晶,还特意去求了皇上,多给弘晶配几个侍卫,孩子武功再厉害,双拳也难敌四手,就怕真把那些皇阿哥惹急眼了,在京城不管不顾的杀起人来。

  至于五贝勒府,她也已经嘱咐过儿媳妇了,篱笆要扎得紧,不光要保护好弘晶,一大家子人都要保护好。

  至于那些加了料的糕点,从她察觉到这东西不同寻常之后,就不让儿媳妇往宫里带了,免得皇上真的长命百岁,那她们可就倒霉了。

  只是没想到,送进宫来的糕点不加料了,加料的东西改成了镯子、玉佩,全都是翡翠做出来的首饰,成色瞧上去好极了,不过宫中不缺极品翡翠,这些东西跟宫里的比起来,肉眼也看不出什么区别,不过依着儿媳妇的话来说,这些东西可都是咬人的好物件儿,不比那些糕点差。

  从那以后,她身上的首饰一天就要换上好几回,免得皇上从她身上沾了光去。

  她现在是希望皇上活得稍微久一点,再撑上个二三十年,但是也不能活得太久了,不然搞不好弘晶就是下一个太子。

  太子复立后的第十年,也就是康熙五十八年,病逝,被追封为孝义皇帝,彼时,雍亲王胤禛已经四十一岁了,恒亲王胤祺四十岁,八贝勒胤禩三十八岁,恒亲王世子弘晶二十岁。

  康熙虽然两鬓已经斑白,人也已经六十六岁了,但是人就骑得了马,拉得开弓,在同龄人里头,这体格绝对是头一份。

  在把太子熬死之后,有心与大位的皇阿哥们都快要绝望了,皇阿玛体格太好,他们这些当儿子的保不齐要一个个死在皇阿玛前头,这大半辈子还争什么争。

  孝义皇帝死后,皇上又想起了大儿子,破格把人给放出来了,还封了郡王,不过如今的直郡王头发都白了一半了,父子俩站在一块,反倒是当儿子的显得更老一些。

  物是人非,被放出来的直郡王这回是一点儿都不在乎皇位了,主动向皇上请求去看守皇陵。

  皇陵葬着大清的历代帝王、皇后、皇妃,刚葬进去的就是跟他斗了大半辈子的孝义皇帝。

  康熙准了直郡王的要求,老大看上去也不知还有几年的活头,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

  随着直郡王的离京,朝堂上的变化也很大,已经当了好几年富贵闲人的雍亲王,突然又有了当年实干的劲儿,挽起袖子来做事,不怕苦、不怕累,也不怕得罪人。

  从养蜂夹道放出来之后,一直龟缩在府里头的十三爷,破天荒也得了差事,虽说不是什么重要的差事,不过也好过一直被皇上冷落。

  有出来干事儿的,也有回府养老的,诚亲王干脆告了假,专心回府修书去了。

  七贝勒还是老样子,讨人嫌的很。

  八贝勒在被皇上忌惮了十几年之后,已然心力交瘁,朝堂上的人被皇上换了一批又一批,他收买人心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皇上换人的速度,更何况朝臣也不是傻子,做一个精力旺盛、身体康泰、控制欲强的君主在,谁还会孤注一掷的去支持他。

  如今太子病逝,活着的时候没当上皇帝,死了以后反倒是被追封为皇帝了,大哥主动去守皇陵了,三哥回府专心修书,四哥不再惺惺作态,重新回到朝堂上做孤臣,至于五哥,皇阿玛也不知什么心思,当年怎么对太子的,如今便怎么对弘晶,这十年里,跟已经病逝的孝义皇帝比起来,弘晶虽然没有太子之名,却更像是皇阿玛培养的一国储君。

  可惜了,五哥这性子就算是摊上了个好儿子,也实在是撑不起来,一颗争权夺利的心思都没有,就知道在那一亩三分地儿上瞎乐呵。

  不过如今他倒是挺向往五哥的生活,想干什么干什么,一点脑子都不用费,小日子过得舒舒服服的,他争了大半辈子,斗了大半辈子,他还不知道有几年的活头,与其跟皇阿玛拼谁活的年岁长,还不如跟福晋好好的把剩下的日子过完,这大半辈子不光他自个儿辛苦,福晋也跟着他受苦了。

  八贝勒的偃旗息鼓可以说是让众人大跌眼睛,随着孝义皇帝的病逝,好像整个大清朝都翻了篇,一代人都安静下去了,斗争的是另一代人。

  弘皙和弘晶,一个孝义皇帝的儿子,一个是皇上看重的孙子,就像当年的直郡王和太子一样,别说两个人都想得到那个位置,就算是自己不想要,也会被人推着去争。

  两个人相差了只有五岁,年龄上肯定分不出来谁更有优势,至于文治武功,弘晶明显是占了上风的,不过理义上占上风的却是弘皙,毕竟是太子之子,是已故孝义皇帝的儿子,若是被立为皇太孙,那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至于弘晶,哪怕得皇上偏爱,但毕竟是恒亲王之子,若真有一事登上帝王之位的话,那大清朝可就平白无故多了一位太上皇,这万一要是作起妖来,对整个大清朝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祸害。

  所以在众朝臣看来,恒亲王反倒是成了儿子帝王之位的拦路石。

  临了临了,还是给儿子拖了后腿,胤祺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他表现的再怎么淡泊无争也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这也不是发愁就能解决的事儿,看皇阿玛的意思吧,实在不行咱们就出海,总有能逍遥自在的地儿。”毓秀劝道,胤祺若是跟七贝勒一个德行,她这会儿肯定就计划着谋杀亲夫了,不过胤祺这些年安分守己,算得上是一个好父亲、好丈夫了,她得多亏心才能下得去这个手。

  而且比起在紫禁城那个金笼子里做太后,她还是更希望能够自由自在的,想去哪就能去哪,想睡到什么时候醒就能睡到什么时候醒,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

  太后可不是那么好做的,光是应付每天过来请安的人耗费的精力就不少了,再来一些想走太后路子的福晋、妃子,那就更耗心神了。

  勾心斗角这种事情她是真做不来,如果哪一天儿子真当上了皇帝,她都想假死遁走。

  福晋果然是向着自己的,胤祺心里头觉得宽慰,虽然不太想去海外那些鸟不拉屎的地儿,不过如果真的挡了儿子的路子,去那边儿也无妨,反正到时候儿子是大清朝的皇帝,他跟福晋就算是在海外,那也受不了苦。

  “我怎么觉得你巴不得想乘船出海呢?”

  “可不是吗,京城我早就待够了,要是能去别的地方那再好不过了,就怕你舍不得。”舍不得兄弟,舍不得同僚,舍不得亲戚,舍不得府上的人。

  “你就能舍得?”胤祺嗤笑道,真要是走,也就是他们两口子走,几个儿子就只能在京城里呆着了,弘昇福晋不会舍不得,但弘晶和弘晊可是从福晋身上掉下来的肉,走哪儿都得挂心。

第103章 大结局(下)

  既然已经做好了决定,胤祺和毓秀两个人便开始着手为出海做准备,虽然不知道出海是几年以后的事情,但是做的准备越足,以后受的苦就会越少。

  胤祺和毓秀都不是肯吃苦的人,哪怕不得不走,也会尽量让自己少吃些苦头。

  事实上,着手准备退路的不止胤祺和毓秀两个人,曾经有心与大位,甚至为此被康熙所忌惮的八爷,该开始为自己准备后路。

  当然跟胤祺和毓秀准备跑路不同,八爷可没打算要走,而是要牢牢的扎根在这片土地上,皇阿玛虽然厌弃了他,未来新帝上位也可能不会用他这个曾经人人称赞的八贤王,但是他现在有儿子,儿子还会有孙子,只要有能力,如今八贝勒府蛰伏一时,将来未必不会出几个权臣。

  弘晶那孩子,他早就派人仔细调查过了,比老五聪明,也比老五能干,文才武略皆是上乘,年纪虽小,但胸襟却挺大的,不是那等小心眼儿的人,某种程度上,要比已故的孝义皇帝大气、重情。

  孝义皇帝当年做太子的时候,看他们这些兄弟就跟看半个奴才一样,别说是兄弟之情了,连尊重都没有多少,但弘晶不管是对这些叔叔伯伯们,还是兄弟、堂兄弟们,都有一份尊重和情谊在。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样,皇阿玛才会跳过他们这些儿子,选择弘晶这个孙子。

  如今他要做的便是保重好身体,好好陪陪福晋,好好教育弘旺,等着皇阿玛驾崩,看看他们爷两个到底谁能熬过谁。

  专注朝堂多年的八爷,到底是高看了自家福晋的气性,偃旗息鼓龟缩在府里行,打拳吃药好好保养身体行,日日陪着她赏花弄月更行,但是想要花费精力教育弘旺这个庶子,那是万万不行的。

  八贝勒服一出接着一出的闹剧,刚开始还吸引了不少人八卦,不过日子一久,习惯了也就没多少人在意了,不过,八福晋这名声算是这辈子都洗不白了。

  时光荏苒,转眼就到了康熙六十三年的冬天,太子之位一直空着,皇太孙之位更是一直空着。

  在把孝义皇帝熬死了之后,康熙的猜忌心越来越重,对手中的权力也是越握越紧,哪怕四爷做了那么多年的富贵闲人,名声不好,性子又直,但是仍旧不得康熙信重,防着这个,防着那个,朝中事物无大小,都得他应准了才行。

  除此之外,弘晶和弘皙这两个皇孙更是被他分拨成了两派,各有优势,互相攻诘,俨然跟当年的直郡王和孝义皇帝一样。

  不过康熙早就已经不是当年的康熙了,年纪大了,又日日思虑操劳,哪怕早些年被灵泉水滋养过,如今吃不到搀有灵泉水的糕点,身体衰老的速度要远超普通人,毕竟普通人到了这个年纪早就安心享受天伦之乐了,哪还会这么殚精竭虑。

  所以到了康熙六十三年的冬天,一场风寒,便彻底击垮了这个已经七十一岁的老人。

  似乎是预感到自己大限将至,连夜将恒亲王胤祺召进宫中。

  弘晶要做皇帝就不能有一个太上皇碍手碍脚,所以要么弘晶过继到孝义皇帝名下,要么胤祺这个当爹的假死遁走,在大清朝隐姓埋名过完后半辈子,或者离开大清,只要不做太上皇,怎么选择就看胤祺了。

  自家皇阿玛都已经缠绵病榻了,还说出这么一番话,胤祺倒是并没有觉得失望和伤心,这些年,他们这些兄弟早就不对皇阿玛抱有幻想了,父子之情跟权力和江山比起来,在皇阿玛眼里什么都不是,如今逼着他做这样的选择,也不足为奇。

  本来就已经决定好了的事情,胤祺也没拖着,早点解决完他这个‘后顾之忧’,皇阿玛也能早点儿安排弘晶的皇位,省得再起波澜。

  “儿臣可以跟福晋离开大清,这辈子都不会再踏入大清一步,但是该带的人和东西不能少,侍卫、奴才、厨子、工匠、粮食、金银这些都不能少。”

  本来还想着避过黄皇阿玛的耳目,偷偷溜走的,如今竟然能够光明正大的走,当然要多带点东西。

  康熙还不把这点人和东西放在眼里,就是没想到老五会这么洒脱的就答应了,“想带什么就带什么,只要你不回大清,跟弘晶还可以书信联系,想要什么东西不成,在大清之外找块地方好好养老,你不是喜欢踢蹴鞠吗,到时候可以光明正大的组织蹴鞠比赛。”

  人跟人还真是不一样,他看得比命还重的东西,在老五眼里,什么也不是。

  不过弘晶有这么一个只喜欢吃喝玩乐的阿玛,也是福气。

  康熙六十三年腊月二十四日,恒亲王携福晋奉旨离京,带了3000名侍卫,行李装了50多辆马车,除此之外,还有来自一些恒亲王府的下人,车队林林总总加起来接近有5000人,出行的场面那叫一个浩大。

  二十八日,康熙立恒亲王世子弘晶为皇太孙,并诏令天下。

  三十日,康熙皇帝驾崩,皇太孙继位,时年二十五岁。

  康熙的丧事办得不大不小,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恒亲王夫妻并不在奔丧之列。

  元乾一年,元乾帝继位,尊宜妃为太皇太后,尊恒亲王为太上皇,尊恒亲王福晋为太上皇后。

  元乾三十年,元乾帝退位,太子继位,封元乾帝为太上皇。

  中元一年,太上皇离京出海。

  中元十六年,大清朝的第一位太上皇爱新觉罗胤祺驾崩于海外,谥号纯皇帝,全称‘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 智慧仁慈纯皇帝’。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3页  当前第4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2/4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清穿之五福晋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