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魏晋干饭人_分节阅读_第158节
小说作者:郁雨竹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2.87 MB   上传时间:2024-02-29 13:36:48

  她读《周易》并不是为了通俗的算命之类,而是那段时间太过迷茫,她想要从哲学上找到自己的归处。

  而《周易》是“大道之源”,虽然拗口难懂,但她当时就是自虐一般的想要为难自己,所以愣是读了下来,还背了下来,钻研了很久很久。

  赵含章给赵程提完意见,一路跑回县衙,和傅庭涵道:“我的《三字经》和《千字文》都成功吸引了程叔父的注意,有他在,后面推广问题不大。”

  她哼哼道:“我就说这两本书做启蒙书好嘛,他们之前看都不看就直接否决了。”

  傅庭涵:“恭喜你。”

  见他清清冷冷的,赵含章就凑上去同情的道:“你的教案就只有你能教了,毕竟他们也不认识阿拉伯数字。”

  傅庭涵抬起眼眸,这才多了些表情,含笑道:“你不也可以吗?”只是小学的教案,很容易的。

  “呃,”赵含章挠了挠脑袋,“倒也不是不行。”

  于是下午赵含章就和傅庭涵一起去了学堂。

  被选出来的优秀学生依旧坐在教室里,非常荣幸的成为第一堂课的听众。

  这一次,赵含章坐在了赵程身边,他还在翻看《千字文》。

  《三字经》很短,他已经通读过一遍,上面用到的典故很多,但都通俗易懂,赵程只读一遍便看懂。

  很简单,但要想写出来却不容易,毕竟要从这么多书中将其归纳出来,还要写得朗朗上口,又要兼顾常用字启蒙的用途。

  而《三字经》配合《千字文》使用,基本上把他们这一生会用到的绝大多数字学完,还能学会不少知识。

  赵程一边读一边感叹,同时还在心里将他知道的名士翻了一遍又一遍,实在没有一个人符合赵含章所说的两个人啊。

  可见这世上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山野之中不知还躲着多少隐士高人,而在红尘里的人不过略略读了几本书便已高傲不已。

  赵程虽然看着《千字文》,却能分出一缕心神来听外界之言,所以听到傅庭涵道:“算术难学,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字难识,一个壹字就已经难住了不少人,所以我今天要教给你们的是一种新的数字,它会让你们更快,更便捷的进行计算,我希望你们能认真的学这门课程。”

  他道:“数学是世间万物最通俗的语言,我们或许听不懂彼此的语言,看不懂彼此的文字,但用数学,一定可以交流。”

  赵程有不一样的意见,但这是课堂上,所以他没有提出反对。

  然后他就看到傅庭涵写了一行他不认识的符号,然后开始教大家辨认,“这就是1,这是2……”

  学生们跟着辨认了一遍,非常的简单,不说赵程几个,连课堂上的学生都能全部单独分辨出了。

  虽然可能还不太会写。

  傅庭涵也不要求他们马上能写出来,第一堂课嘛,他可以说得简单点儿。

  当然是他认为的简单,毕竟是才读三个月书的学生,即便他们在学堂里已经算优秀的一拨了,对于傅庭涵授课的内容依旧半懂不懂。

  赵含章也觉得傅庭涵说的很简单,还问赵宽几个,“听懂了吗?”

  赵宽几个颔首,“自然。”

  也就是把数字换算一下,有什么难的?

  赵程也不觉得难,但他毕竟当过多年的老师,他知道什么阶段的孩子应该学习什么阶段的知识,他瞥了他们一眼,没说话。

  傅庭涵也当老师很多年,虽然没教过小学生,但人的眼神能表达出很多东西,他现在就看懂了他们眼中的迷茫,于是他顿了一下,转着手中的粉笔问道:“很难理解吗?”

  学生们一起点头。

  傅庭涵静静地看着他们,他们就又下意识的摇头。

  傅庭涵微微皱眉,赵程已经冷声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你们又是点头,又是摇头,糊弄谁?”

  学生们羞愧的低下头。

  傅庭涵便合上教案,想了想后道:“那就从最简单的开始吧,从一加一开始。”

  教育是循序渐进的长久之事,非一日之功,虽然这和他从前带的学生区别很大,但傅庭涵愿意拿出更多的耐心来。

  相比于赵含章拿出来的两本启蒙书,赵程对傅庭涵的教案兴趣不大,所以他听过就算。

  赵含章失望的目送他离开,没敢勉强他,只能拉住赵宽几个兄弟,“宽兄,我们说说话吧。”

  赵宽:“……说什么?”

  “我记得他们的术数就是宽兄教的?”

  赵宽点头。

  “不打算和我们学一下新的数字吗?”赵含章道:“教育嘛,书同文才行啊。”

  赵宽皱眉,“这个还不知优劣……”

  赵含章已经拍板道:“就这么定了,不仅西平县,将来上蔡县也如此,术数课上主要用阿拉伯数字,认字课上要学习用阿拉伯数字对照汉数字。”

  “接下来的时间不仅庭涵,我也会留在此处任教,几位兄长就和我们学,只有我们学会了才好教学生不是?”

  赵宽很难理解,“你们为何要创一套新的数字?全面代替是很困难的事,万一教到一半不适用……”

  “不会出现不适用的情况,”傅庭涵道:“这也不是我们创造的,我们不过是借用了阿拉伯人的数字罢了。”

  赵宽歪着头想了想后问道:“安息那边的人?你还见过那边的人吗?在长安见到的?”

  一旁的赵良忍不住感慨道:“如此乱世,没想到还有西域的人能到大晋来,庭涵,那安息人什么样,果如书上所说异于常人吗?”

  直接定死了他在长安见过阿拉伯人的事。

  傅庭涵半晌无言,他总算知道为什么他们对赵含章拿出《三字经》和《千字文》丝毫不怀疑了,因为他们会脑补。

  “先别说废话了,走,我们组个学习小组,”赵含章拉上目之所及的所有兄弟,“学里的先生不够用啊,可惜很难招募到先生,唉,铭伯父要是同意族中的姐妹们来教书就好了。”

  赵宽只当没听见。

  赵含章却已经主动提及,“宽兄,我记得你有个妹妹……”

  “她定亲了,六月就出嫁。”

  “这不是还有五个月吗?行,她不行,那你还有个小妹呢。”

  赵宽:“她才十二岁!”

  赵含章:“我也才十四,哦,不,快十五了,但这不重要,有志者不在年幼嘛,堂妹学识不凡,而学堂里的孩子都要从最简单的学起,她来教他们,绰绰有余。”

第262章 快到碗里来

  赵含章会提出让赵家的女孩进学堂来教书,是因为在坞堡过年时,亲戚女孩子们上门来做客,她们提及能够在县衙里做事的范颖,眼中满是羡慕。

  范颖被救回来后在坞堡住过一段时间,加上她曾是范县令的女儿,和坞堡里一些小女孩本就是朋友,那一次经历让她们感情更好了点儿。

  明明是同龄,或者差不多大,范颖已经在县衙里自力更生,能够为百姓谋福祉,而她们却只能留在坞堡里等待出嫁或者说亲。

  女孩子们也是很不服气的。

  她们不敢和赵含章比,因为这个姐姐妹妹从一开始就站在了她们难以企及的高度,有她们没有的本事。

  但和范颖比,她们还是敢的。

  所以老宅的人因为守孝不出门拜访亲戚,亲戚小姑娘们就相约上门。

  赵含章看到她们眼中的羡慕和渴望,就按捺不住蠢蠢欲动的心了。

  她现在缺的是岗位吗?

  她分明缺的是合用的人才。

  只要能用,管她年纪大小,是男是女。

  如今西平县是赵含章做主,县衙里也有两个女吏,赵宽倒能与女子平常共事,但一想到那女子是他妹妹,他就有些不能接受,因此许久不同意。

  赵含章叹息道:“在她们出嫁前,若能在县衙和学堂里管事,对于持家之道必更有体会,也就不惧将来去了夫家被欺负,宽兄为何就是不肯答应呢?”

  赵宽就沉思起来。

  赵含章见他终于心动,忙道:“也不必她们做太累太复杂的事,就从教授学生开始,认一些字,会算些数就行。”

  赵宽:“学堂刚开办的时候,三妹妹请叔父和我们时也是这么说的,然而现在我们不仅要打理学堂,现在还要给你修书画图。”

  夏侯仁的那些文稿和画稿还在整理,十一叔祖完全沉浸在其中,但他人力有限,于是族中不少子弟都被他抓壮丁。

  赵宽画艺最好,是被抓得最多的一个,好累的。

  就这,他爹娘还想让他跟在赵含章身边,取代汲渊和常宁,天知道他现在有多害怕见到赵含章。

  他已经忙得连朋友都很少见了,若是家中有人能转移父母的注意力……而且赵含章说的也不错,妹妹们若能出来历练一番,以后嫁人也不会太被欺负。

  自己说服自己后,赵宽道:“我可以替你美言几句。”

  赵含章就懂了,这得她自己去提,他会从旁协助。

  赵含章给了他一个赞赏的目光,“宽兄真是一个开明疼爱妹妹的好兄长。”

  赵宽全盘接下她的夸赞。

  赵含章把教他们阿拉伯数字的事交给傅庭涵,自己先跑了。

  她一路跑回老宅,和王氏道:“还请阿娘帮忙把东伯母和他们家的两个妹妹请来做客。”

  王氏好奇,“请她们做什么?”

  赵含章:“就吃吃饭,说说话,这还在年内呢,我们不好去别人家,却是可以把人请家里来的,也不必大闹,大家坐着说说话就好。”

  赵含章想了想道:“上蔡的琉璃作坊送来两套特别精美的琉璃瓶,您请她们赏赏瓶子?”

  王氏便派人去请。

  当然不可能只请赵宽一家女眷,既然要请,那就多请几家。

  赵含章就在家里等着她们上门,等人到了她便去前厅见人。

  看见赵含章竟然在家,几人微讶,“三娘不是去县衙了吗?”

  赵含章笑道:“还在年内,衙门里不忙,所以回来陪一陪阿娘。”

  她乖巧的坐在一旁听她们说话,伯母和婶婶们却有些拘谨,小年之后,家中的男人对老宅越发恭敬,也让她们好好的和王氏相处。

  面对王氏,她们如同朋友般亲近,但面对赵含章,她们却不太敢。

  赵含章好似没发现她们的不自在,竖着耳朵听她们从衣裳首饰说到东家长,西家短。

  因为赵云英还有半年出嫁,东伯母就不免提及此事,“宽儿还是她兄长呢,却还是不肯成亲,也不知道他将来会看上什么样的,唉,他既不成亲,也不立业,云英和云欣将来出嫁都不知该依靠谁。”

  赵含章一听立即道:“东伯母,将来姐夫和妹夫若欺负她们,我来替她们出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08页  当前第15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8/80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魏晋干饭人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