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魏晋干饭人_分节阅读_第612节
小说作者:郁雨竹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2.87 MB   上传时间:2024-02-29 13:36:48

  赵含章笑道:“现在天下已平。”

  一旁的明预插嘴道:“天下真的平定了吗?”

  他道:“江南江东四州未定,西羌族,北鲜卑,就连幽州都盘踞着段氏,如今朝廷掌握的疆域连汉时一半都不到,谈何平定呢?”

  赵含章张大了嘴巴,看看一脸严肃的明预,再看一眼认真的汲渊,她干脆明说道:“两位先生,我要人开荒种地,要人缴纳赋税,自后汉到此,战乱不定,而八王之乱到现在,天灾人祸不断,国家损耗人口之多,十室九空,所以得让人生孩子。”

  “您二位看看,现在朝中有多少适龄官员单身?您二位,一个是中书令,一个是门下侍中,不带头做个表率像话吗?”

  汲渊和明预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是这个原因。

  赵含章打量他们的神色道:“两位先生放心,我是不会忘记责任的,你们现在娶妻生子,定能保护他们安全,而且,”

  她顿了顿后道:“王朝的将来还是要看年轻一代,汲先生和明先生如此聪明,若不留下后代,太过可惜了。”

  汲渊和明预默默地看着她,说得好像她年纪很大了一样。

  赵含章对上他们的目光,叹息,“两位先生,十年二十年我还能执牛耳,那三十年,四十年后呢?就算我有子孙,可他们也需要人辅佐帮助呀。”

  汲渊和明预闻言心中一动,对视一眼后问:“女郎想让我们娶谁?”

  赵含章笑,“娶妻是一辈子的大事,自然还是看两位先生喜欢。”

  明预斟酌着问道:“赵氏女如何?”

  赵含章笑道:“我赵氏的女儿虽好,但天下的好女子也不少,两位先生何不将目光放长远一些?”

  俩人便明白了,赵含章不希望他们和赵氏结亲,但具体娶什么样的媳妇,看他们自己意愿。

  明预和汲渊对视一眼,都不约而同的松了一口气。

第1049章 来呀,来呀

  恭送走赵含章后,明预看向汲渊,“我们和赵氏结亲,不是和女郎更亲近了吗?”

  汲渊从头到尾跟着赵含章,更了解她对赵氏未来的规划,道:“我们和女郎间的关系不疏于女郎和赵氏的关系。”

  他道:“我们不必借赵氏和女郎亲近,明中书,要看长远些,十年之后,女郎和赵氏的关系可不是现在这样了。”

  明预点头,那么问题来了,他们找谁结亲呢?

  俩人互相看了一眼,又快速的把目光移开,算了,不如关爱一下单身下属,催促他们给百姓做到表率作用。

  因为赵含章和傅庭涵的喜事公布,洛阳城中成亲的人更多了,很多人都想和赵含章同一年成亲。

  同时,赵含章的名句“娶个媳妇好过年,嫁个相公好过节”也传出洛阳,向四方扩散。

  百姓们都觉得大将军说的不错,今年有很多的悲伤,因为战祸和天灾死了许多人,但同样有喜事发生。

  战乱平息了。

  中原北地九州皆在大将军手中,目前似乎没有出现能与大将军抗衡的军事势力,意味着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是安定的。

  他们不会再被牵涉进战争中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他们还拿到了朝廷赈济的粮食;大将军是个女子,心地柔软且善良,他们觉得将来的日子应该会好转。

  所以此时成婚是一件喜上加喜的大好事。

  而且,儿郎们想要一个家,有可以帮扶自己的妻子;女郎们也想要一个家,有可以依靠的丈夫。

  于是不少人一拍即合,当即就去找县衙合婚。

  不错,作为县衙,它有为百姓合婚的义务,

  各县县令多是从学堂和招贤考中选出来的,有七成单身,似乎为了不被朝廷催婚,而让自己县中的数据好看一点,县令们不仅亲自为他们办理合婚手续,还在县衙门口为走过路过的百姓们算好日子,鼓励大家在好日子前选定成亲人选,县令不仅免费给大家算日子,还可以为新人们举行集体婚礼。

  在此情势下,赵信一脸懵的被赵申的亲兵护送回来,再接了赵含章的任务一脸懵的离开。

  被送出城门口时他才反应过来,连忙道:“大将军,我和您汇报的梁县坞堡案还未有结果……”

  赵含章不在意的道:“赵申自会解决的,你放心的去长安吧,记得告诉傅刺史,现在国家贫困,为了地方婚嫁风气的良好发展,还请他准备少少的聘礼。”

  赵信的心神这才勉强拉回来,问道:“聘礼不是应该越多越好吗?”

  赵含章一脸正义,“不,我和庭涵的婚礼一切从简,从问期开始就能简就简。”

  赵信:……问个日期都要出动我这个御史亲自去,这算什么简?

  不过赵信此去长安的目的并不只是问期,而是和傅祗要信物和信件去蜀地接人。

  正好,去蜀地也要经过雍州,那拐个弯去一趟长安也不远。

  赵含章道:“此事紧急,我还是希望傅家高堂能够回来见证婚礼的。”

  赵信沉吟片刻,问道:“若赶不及呢?”

  “那还要傅刺史在。”

  赵信压力就小了一点,他抬手严肃的道:“大将军放心,信定不辱使命。”

  说罢转身要上马,拉住缰绳还是忍不住转头又问了一句,“大将军,梁县的坞堡……”

  赵含章笑容微浅,道:“昨晚已有人领命去梁县,既然是匪徒,那就剿了,也免得过往商旅心中不安,隔断洛阳商路。”

  正是她建设国家的关键时刻,谁敢断她的路,她就敢断他的命!

  赵信不知是悲是喜,一脸复杂。

  过去的四天时间里他之所以和洛阳失去联络,是因为他到达梁县后的第四天就查出了端倪,带人去取证时被警省的县令和坞堡联手对抗。

  赵信虽然是御史,但这时代的御史,谁不能马下能提笔,马上能杀敌的?

  赵信虽没有赵申的武力和才气,对抗一下还是可以的,他带着下属们一路逃进了山里,想要借地势之力躲避追杀,再向周围县求援。

  因为梁县距离豫州不远,他的计划就是逃回豫州去求援。

  就在周旋时,赵申如神降,将他从山里救了出来。

  虽然他没死,也没受伤,但那四天被逼着在山里逃命,几次差点命丧当场,说真的,听到赵含章要把他们当土匪剿灭时,他是有一点解气的。

  但解气之余他又有点担心和悲伤,“他们的家人和族人……”

  赵含章考虑了一下后道:“若肯投降,我只问罪首犯。”

  毕竟,能在乱世中活下来不容易,她容许他们身上有匪气,有高强的武力值和冲劲。

  赵信放下心来,一跃上马,看了一眼身后的使团,大手一挥道:“出发!”

  他意气风发的朝着雍州而去,他觉得还是出使一类的事更适合他,跟那些大人物斗其乐无穷,做御史,有时候看着百姓痛苦,那些被无辜牵连,懵懂跟着卷入纷争的人痛苦,他也很痛苦。

  傅祗已经先一步收到赵含章的信,当即就拿出日历来算日子,才算好两个日子,赵信就到了。

  傅祗立即去见人。

  傅祗惊讶:“接回弘农公主?”

  赵信笑着点头,“是,赵傅两家联姻,也是赵氏和皇室联姻,弘农公主和驸马爷作为高堂,说什么也应当在场。”

  傅祗回神,是啊,这可不止是赵傅两家联姻,有弘农公主在,这还是和皇室的联姻啊。

  傅祗一下就高兴了,郑重的和赵信道:“此事就拜托使臣了。”

  然后拿出印信交给赵信,以让他去蜀地时能取信傅宣夫妻。

  赵信没有在长安久留,拿到信物就启程前往蜀地。

  蜀地早已自立,隔着大山,李雄先是自立为成都王,见晋国无暇他顾后干脆自立为帝,建蜀地为成国,改元晏平,当然了,外面的人可不承认,最多叫一声蜀国。

  不过赵信此去是赎人,礼节还是要做到位的,在他前往长安时,他已派人先行一步,送晋国的诏书前往。

  所以等他到蜀地边界时便有蜀地的官员等在那里,有他们带路,虽然路上难行,但他还是顺利到达蜀国皇宫,见到了李雄。

第1050章 李雄

  李雄,今年三十七岁,正是壮年时期,祖籍巴西,氐族人,他爹叫李特,惠帝时候,他随着流民迁徙回到巴蜀之地,因为杀敌有功,被封为宣成将军,长乐乡侯。

  不过那时候巴蜀的确的百姓日子不好过,流民的日子更难过,可能是他带来的人都活不下去,就他一个人当官,觉得很没意思,于是振臂一呼,带着大家又又又起义了。

  不错,赵含章将他们父子俩的起事定为起义,后来李特被杀,李特长子李荡也战死,李雄就接过他父亲的重担,带着起义军在巴蜀左冲右突,中间李雄一度被打散,几乎身死,却坚持不投降,最后打出了一块地盘。

  七年前,他自称成都王,五年前,他干脆称帝,不过巴蜀一地并未统一,目前里面还有晋的官员在坚持。

  作为大晋的太尉和大将军,她当然不能公开说李雄起义,哦,不,是造反,总不能说他造反造得好,造得刮刮叫吧?

  但是,站在蜀地百姓的立场上,李雄自统地区之后,百姓的日子是比在晋国治理下要好一些的。

  将心比心,赵含章觉得自己要是蜀地百姓,肯定也欢迎李雄,不欢迎晋国呀。

  你司马家统一蜀地回去才几年?

  百姓中还有不少想念季汉的呢。

  所以对蜀地,赵含章一向是拉拢合作的态度。

  在豫州时便多鼓励民间商人和蜀地来往,对蜀地送出来的粮食、布匹等物欢喜不已,赵含章甚至通过诸传在蜀地建了一个琉璃坊。

  也因此,李雄对赵含章观感不错。

  不过,观感这种都是私人感情,说重要,但在国家层面上,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李雄面见了赵信,在见他前,他已经和他的大臣们商量好了要提出的条件。

  所以他也算开门见山,他对弘农公主和驸马一直以礼相待,现在赵含章要接回俩人可以,但须得答应他几个条件。

  一,承认巴蜀独立,承认成国;

  二,将汉嘉郡等地的晋臣都调出巴蜀,不得再插手巴蜀内政;

  三,两国邦交,做兄弟之国,开茶马市,互通有无。

  赵信:……想得挺美的,以为是梦中吗?想一想就有了。

  赵信直接拒绝了李雄,并且提出要见弘农公主和驸马。

  李雄自然也拒绝了他,让他先考虑考虑,然后让人领他下去。

  赵信住进驿站,他带来的人已经把驿站附近逛了一圈,禀报道:“四周都有成国朝廷的人,我买了一圈东西,已经放出话,我等就住在驿站之中,但不知人何时能找上门来。”

  赵信撩起袍子跪坐在席子上,倒了一杯水后道:“接下来就等着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08页  当前第61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12/80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魏晋干饭人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