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魏晋干饭人_分节阅读_第658节
小说作者:郁雨竹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2.87 MB   上传时间:2024-02-29 13:36:48

第1130章 惊喜

  大堂左右两边摆上了案席,俩人共席,听荷侧身道:“杨公子,谢公子请上座。”

  不说卢温几人,谢魮自己都惊讶,他怎么和杨逸坐在左首第一位上?

  谢魮,年纪最长,在这一群青年之中曾经的官职最高,但世家还真不论这个,他们论的是家族的地位,而不巧,谢家在这一群家里,目前属于中下流,按说,杨逸应该和卢温坐在左下第一位才对。

  赵含章这样安排,是非常看重欣赏谢魮的表达了。

  大家都不约而同的看向谢魮,难道这个一直陪着他们的世兄有他们还未看到的杰出才能,而赵含章隔着千山万水就已经看出来了?

  谢魮想的却是,难道赵含章知道他与琅琊王关系亲密,因此疑他别有用心?

  想到刚才进府时被搜走的软剑和短匕,谢魮有些心慌,不会真因此生了误会吧?

  他慌乱了一瞬,很快便定下神来,罢了,已经走到此处,赵含章果然因此要害他,也是他的命数,挣扎无用。

  这么一想,谢魮便坦然受之,与杨逸走到首坐坐下。

  其他人也在安排好的座位上坐下。

  听荷看了门口候着的一个丫鬟一眼,她便退下,不一会儿便有一群仆役端着托盘鱼贯而入。

  他们都只有十六七岁的模样,身姿灵活,脚步又轻,将茶和点心放在桌上时,卢温看到了他们手中的茧子,一看就是握刀握出来的。

  卢温心颤颤,这大将军府不会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皆是士兵吧?

  卢温想的虽不全对,却也差不多了,除了内院的仆役是王氏训练过后送过来的外,外院的所有人都是从军中选的。

  端茶送水的仆役可不止是端茶送水而已,他们也不是奴籍,而是军籍,更多的是为了保护赵含章,若有意外,可以更快速的反应过来。

  放下茶点,仆役们又鱼贯退出,只留下六人分立在两侧众人身后,留意众人的需求。

  听荷招待他们先喝些茶,表示赵含章一会儿就到。

  赵含章本已在大堂等他们,但突然收到蜀地的消息,历经半年,赵信终于说服还在顽强抵抗蜀国的大晋官员,将那些地方都交给蜀国来管理。

  赵含章便赶紧去和赵信联系,让他挑选可信之人留在蜀地,剩下的官员和将士全都带回来,还和他说,“若成王有想要的人才,对方也乐意,不可勉强他们回来。”

  过完年,成国的使团就回去了,赵含章正式发布诏令,封李雄为成都王,废其晏平年号,封其太子为成都王世子,留在太学读书,学治国之策。

  李骧就自己带着使团回去了。

  之所以会这么顺利,是因为赵含章没想过留李班,此时留他,有要求对方做人质的嫌疑。

  赵含章和李雄正是才接触,互相试探着相处的时候,她不想把关系弄僵。

  但李班特别想要留下,尤其是在见过赵程之后,他每天都跑去找赵程,想要拜他做学生。

  为此,大冷天的天没亮就去人家门口等着,知道赵程喜欢吃柳树巷的羊汤和饼子,他就每天早上都去打一份羊汤和饼子送到赵家。

  连赵瑚都忍不住替李班说话,“他比你儿子都孝顺了,这样好的学生,你为何不收呢?”

  赵程也有片刻的心动,但想到李班的身份,他就又摇头了。

  李骧就去求赵含章,赵含章和赵程开口,他这才收下李班这个学生。

  赵含章原计划是等过完元宵就把人送走,至于李班的学业,又不是真的孩子,书信往来也可以学习。

  但……李班坚持要留下来,他对太学里新的教材感兴趣,对邸报和《学海无涯》上的各种不同观点感兴趣,还对赵程的教学理念感兴趣……

  他觉得自己此时弱小又无知,就是回到蜀地也不能为百姓做什么事,他要在这里学本事,等学好以后再回蜀地为叔父,为蜀地的百姓分忧。

  总之一句话,他要在洛阳读书!

  汲渊、明预和赵程轮番劝说都没用,最后赵含章见他心意如此坚定,大手一挥就让他留下了。

  李骧留下一些人保护李班,他则带着国书和使团回去。

  因为成国已成为大晋的附属国,两地加强了交流和学习。

  李骧一回到成国,李雄立即选出十二个年轻子弟送往洛阳读书,同时,成国从大晋购买了大量的盐,又交流了不少工匠,以建造水磨坊、水车等。

  这些交流传进西南的山中,一直不愿听从赵信的劝说将郡县交给成国治理的大晋官兵们沉默了一下,终于肯坐下来和赵信面对面交流。

  “成国太子现在洛阳为质?”

  赵信纠正道:“成国如今是大晋藩属国,只有世子,没有太子。”

  然后才点头道:“李世子如今在太学读书,师从太学祭酒赵子途,亦是家师。”

  马诚以前就没听说过赵程的名字,想也知道不是什么大儒,但姓赵,又能做祭酒,李班还拜他为师,应该是出自西平赵氏,和赵含章有关系。

  这意味着,成国是真的听从赵含章,不是佯装虚弱,而是真的顺从的做了藩属国。

  马诚回头看了眼饥寒交加的同袍,因为打仗,很多百姓都逃走了,他们收不上来军粮,军中的将士从入冬开始就挨饿了。

  “我等要是把地方让给成国,那我等怎么办?”

  赵信立即道:“马将军自然是随我回京述职,您为国守土,大将军自会安排好,必不亏待您。”

  看了一眼他身后的人,又道:“若诸位将士不嫌弃,也可跟着我们一同回京,若不舍蜀地,也可留下,我愿为诸位和成王举荐。”

  赵信道:“成王是个胸怀宽大,又心生仁爱之人,必不会因以前的恩怨迁怒诸位。”

  马诚冷哼一声,并不相信,他直接道:“我们一起走!”

  赵信也不拦,直接点头,外面哪儿哪儿都缺人,不管带走多少人,他都可以安排下。

  马诚投降了,赵信就知道劝说他们的点在哪儿了,接下来四个月的时间里,他到处走,翻山越岭,趟水跨河,找了一个又一个和成国顽抗的势力,以成国已经成为大晋的藩属国,成国世子现在洛阳做人质为撬点将他们都撬了下来。

第1131章 能干一点

  此时,赵信得了赵含章的许可,开始安排下接应消息的人,这半年来,他每离开一个地方,就悄悄的在那个地方留下些人手,当然,不是从他带去的人中挑选的,而是就在当地势力中挑选。

  他也不确定他们能干多久,能忠诚多久,但……管他呢,能留住一个他都是赚的。

  知道赵信要回来了,赵含章走去大堂的路上脚步轻快,脸上是怎么压也压不下去的笑容,她就这样高兴的突然走进大堂,正低头研究茶水的众人吓了一跳,连忙抬头。

  只见一年轻女子身着玄金色圆领衣裳,全无刺绣暗纹,甚是简单,腰上束着一指宽的黑色腰带,只在腰间挂了一只荷包,全无其他配饰,看衣著,除了布料及颜色还算上等外,其余竟连旁边招待伺候他们的听荷都不如。

  但,她的袖子是箭袖。

  传闻赵含章很少穿广袖,大半时候不是穿的箭袖,便是直袖或垂胡袖。

  这样的穿衣风格已经传到江南,有不少女子悄悄效仿,成日里穿着箭袖马服出去踏青游玩。

  所以这是……赵含章?

  念头才闪过,赵含章已经笑着与他们打招呼,“让诸位久等了。”

  诸公子没想到这还真是赵含章,对方竟长得如此清丽。虽然他们不相信外面传言的那样对方长得身高八尺,体壮彪形,但能在战场上杀出一片天来,总不会……太好看。

  诸公子慌忙起身行礼,等赵含章从他们身前走过,他们才发现赵含章长得……很高,似乎和他们是不相上下,身材修长,步伐轻盈,都不必抬头看,只听她走过的声音便知道她功夫不错。

  赵含章走到上座,压了压手道:“诸位不必多礼,请坐吧。”

  位置都是提前定好的,赵含章只需看一眼便能将人脸和名字对上,倒省去了令人尴尬的自我介绍。

  赵含章扭头问杨逸,“表舅舅们在江南可好?”

  杨逸顿了一下后道:“江南很好,只是饮食习俗不同,有些不惯。”

  赵含章道:“现今中原安定,流亡在外的游子回到故乡,也找不到熟悉的人了,表舅舅他们若肯归乡,或许游子也可找到归宿。”

  杨逸一听,心中微伤,其实他们这些举族迁徙的人何尝不是游子呢?

  杨家南迁时分了前后两拨,而他们这一拨是后出发的,走到中途,也有族人离去,或者停下,无力再走,最后到达江南的,不过三四,剩下的人或死亡,或流落到他处。

  如今中原安定,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回乡。

  若回乡,发现没有一个族人在故乡,那又是何等的伤心呢?

  其他人也深有同感,赵含章看向听荷,抬了抬手道:“我让厨房准备了些故乡的吃食,也不知味道正不正,你们替我试试看。”

  听荷躬身退下,不一会儿就带着人鱼贯而入,每张桌子上都放上两道各位公子祖籍的传统食物。

  都是很常见的饼子,馒头,包子,面条配一道家常菜,只不过各地做法略有不同。

  杨逸就吃到了一碗甜水面,这种甜水面只他们家那个县城做得出来。

  他们家的甜水面一直用的山上甘泉的水,这道面比他吃的差一些,却比他在江南吃的好太多了。

  不,江南,在外面的饭馆酒楼就找不到甜水面,要吃只能回家找自家的厨子做。

  这两年南方的饮食习惯随着北人越来越多也有所改变,但,像甜水面这种小众的东西还是没有。

  杨逸吃着,吃着,眼泪不由的滴落下来。

  其他公子也都红了眼眶。

  赵含章就也在吃西平的特色美食——面糊汤。

  见他们如此,她就放下勺子擦了擦嘴巴,问道:“怎么,是不合胃口吗?”

  众人眼眶红红,杨逸放下筷子,起身走到堂中跪下,“大将军,若我们回来,中原真的还有我们的容身之处吗?”

  赵含章就倾身认真的回答他道:“大晋是大晋百姓的大晋,尔等也是我大晋百姓,不论你们身在何处,都会有你们的容身之处,何况曾经是你们的故乡呢?”

  杨逸一听,便知道他此行的目的达到了一半,当即深深一拜,“在下代族人,代流落在江南士族拜谢将军。”

  赵含章起身下去将人扶起来,和同样激动的公子们道:“只要尔等愿回,故乡永远都会敞着大门等你们。”

  众人便纷纷起身拜谢,“谢将军!”

  “正好,你们既来了,不如今日就考校一下你们学问,”赵含章笑道:“就算是去了江南,也不能荒废了学业呀。”

  杨逸等人激动,这也正是他们想要的,毕竟家中长辈交代的还有另一半任务呢。

  君子六艺,赵含章考校他们的可不止是文而已,且她出的也不是正常的考题,她直接问道:“国库有钱十万,正值春耕,一地粮种紧缺,需四万钱,又易生洪灾,修护堤坝预计要八万钱,又因地势起伏大,少雨时极易干旱,需浇灌,而建造水车一架需要两千钱,若你们为地方官,该怎么做?”

  杨逸等人傻眼,怎么做起算术题了?

  卢温却是垂眸思索,心中已有了大概的答案。

  赵含章见他们大多一脸懵,笑道:“答案不必现在给我,可以回去想,写好以后送到我府上来,走,今日我先考校你们武艺。”

  赵含章看向谢魮道:“早听闻谢将军功夫了得,今日可要切磋切磋。”

  谢魮忙道:“谢某已经辞官,且论功夫,在下岂能和大将军相比?”

  赵含章挥挥手道:“试试吧,你不在江南当官,可以到这边来嘛,官嘛,在哪儿当不是当呢,都是为了大晋和天下百姓,不是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08页  当前第65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58/80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魏晋干饭人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