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魏晋干饭人_分节阅读_第682节
小说作者:郁雨竹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2.87 MB   上传时间:2024-02-29 13:36:48

第1175章 密电

  汲渊和明预一惊,腾的一下站起来,然后扭头震惊的去看赵含章。

  赵含章还坐在椅子上,只是眉毛高高扬起,一脸兴味,脸上也有些意外。

  好的,知道了,不是她主动干的,所以……

  “是王敦先动手的?”

  秘书丞一脸为难道:“荆州押往洛阳的税粮半途被扬州劫了,王刺史大怒,就让王将军带兵袭击了武昌郡沙阳县,此时已攻下沙阳和沙羡两县。”

  赵含章啧的一声,道:“武昌郡归属荆州管辖,这属于荆州收回管辖之地,谈何打起来呢?”

  闻言,汲渊坐回去,问道:“那就不管了?”

  赵含章想了想后道:“扬州不上报,我们只当不知,让荆州便宜行事吧。”

  她也想看一看,王四娘和王玄能不能把荆州全部收回。

  王四娘去荆州的时间晚,当时琅琊王已经占了荆州大半,她去之后,借着平定巴蜀乱民的机会抢回了不少郡县;

  加上她亲叔叔死于王敦之手,双方也打了几次,勉强将王敦的势力拦在云梦泽外。

  武昌郡位置特殊,荆州只抢下来一半,还有一半在扬州手上。

  不过,这两年王四娘也借机向南和向东发展,同样抢夺了一些扬州的地盘。

  荆州和扬州都太大了,她决定等天下统一,这两个州需要再划分一下,这样才好管理。

  心里做好了打算,她就对汲渊道:“不过扬州抢夺朝廷的税粮,此是大案,不能不管,从御史台里选个御史,与兵部、刑部和大理寺的官员一同南下查案,若属实,琅琊王应该给我们一个交待。”

  汲渊问:“大将军以为谁合适?”

  赵含章想了想后道:“御史台的卢兴不错,兵部的话,让程达和平义去吧,刑部和大理寺的人选汲先生和明先生可有推荐?”

  汲渊和明预想了一下,各自推荐了两个,其中还有一个重合。

  赵含章当即选好人,立刻就让赵云欣拟旨,让他们准备准备,三天之后出发。

  三天,也足够卢兴养好屁股了。

  等旨意都发下去,赵含章才看向还在等回话的秘书丞,“告诉荆州,就说我知道了。”

  秘书丞等了一下,发现没有下一句话了,便躬身应下,立即下去回话。

  赵含章看了眼外面的天色,起身道:“天要黑了,我下班回家了,两位先生一起吗?”

  汲渊和明预都婉拒了,虽然没有公文要处理了,可他们两个想私下聊聊天,比如,聊你是不是想打江南了。

  赵含章居高临下的与他们对视上,很想和他们说,有问题直接问我就好,没必要猜,但见他们似乎很喜欢猜她的用意,她便不点破,背着手出去,叫上一早过来等着的曾越走了。

  作为禁军副统领,禁军基本上是曾越管着的,虽然用不着他亲自训练,但事情也不少。

  赵含章在宫里处理事情时,他就会去处理这些事,偶尔还去和手下们练一练,等赵含章需要出宫时,他再跟着。

  赵含章晃悠着出宫,一出皇城门就是家,她顺便回去换了一身便服,然后就带上曾越上大街,“我们出去吃。”

  天黑了,但街上还是热闹得很,中秋时挂上去的灯笼大多没拿下来,商家会往里添蜡烛或灯油,所以街上灯火不少。

  宵禁时间是亥时以后,也就是晚上九点钟以后,一般戌正,即八点左右街上就没有人了。

  此时已入冬,天黑得早,这会儿刚六点多,天将黑未全黑,所以人还不少。

  赵含章在街上瞎溜达,曾越也不知道她要吃什么,每经过一家饭馆他就想提醒一下,但见她脚步不停的往前走,便只能把话憋回去,默默地跟着她往前走。

  赵含章走到街头,满洛阳也就只有这一条大街才有客人,其他街道黑乎乎的,偶尔有人举着灯笼走过,却没有商家开门。

  因为,洛阳人还是太少了,也太穷了。

  经过一年的修整,百姓们只是缓过一口气来,离安定和富足还差得很远,很远。

  赵含章转身又从街头往回走,快走到街尾,各家商铺和摊位已经在陆续送走客人,就快要打烊时,她随便选了一家面馆坐下,要了一碗面吃。

  赵含章拿了一双筷子沉思,抬头才看到站着的曾越,招手道:“你们也都坐下吃一些吧,天晚了。”

  曾越对亲卫们点了点头,然后选择在赵含章对面坐下,也点了一碗面。

  “女郎是想郎君了吗?”

  赵含章没有回答,吃完面就赶回家,汲渊和明预想猜她是不是要对江南用兵,其实她也在想这个问题。

  回到大将军府,赵含章直接往电台室去,将其余人等都遣出去,只留下一个报务员。

  曾越见状便守到了外面。

  赵含章道:“联系元立,用另一套密码与我回话。”

  虽然现在只有她这边有电台,但散出去的太多,知道的人也在逐渐增多,她是信任他们,却也不能保证所有的报务人员都不会泄露机密。

  所以特别机密的密电,是需要另一套密码本的。

  好一会儿,报务员道:“女郎,联系上了。”

  赵含章原地转了两圈后道:“告诉元立,让他离间琅琊王和王敦,离间王敦和王导,劝说琅琊王回归。”

  报务员应下,当即发出。

  赵含章沉吟片刻后道:“告诉他,用刘隗和王应。”

  远在建康的元立看着手中翻译过来的密电沉吟,他的心腹薛泓一头黑线,忍不住压低声音抱怨道:“大将军是不是说错了?刘隗和王应怎么能一起用呢?”

  刘隗和王应是死对头,恨不得啖其肉,饮其血的那种死对头。

  元立瞥了一眼薛泓道:“你不懂,是因为你不够聪明。”

  他一开始也只有一层模糊的认识,没有抓到那点,因为赵含章给的命令是离间琅琊王和王敦,而不是王导,还要离间王导和王敦,女郎这是要将王氏一分为二,使其分崩离析啊。

  这次的目标可不止是江南,还包括王氏。

  赵含章一点刘隗和王应,他就知道怎么用了。

第1176章 计划

  元立抬头看了一眼满天星辰,叹息道:“今晚太晚了,只能明天再干了。”正好,他有一个晚上的时间想一下接下来要做的事。

  元立回去躺着深思了,赵含章却还没完,她还让报务员联系了赵铭,“命南阳汝阳两地抽调两万士兵屯于淮水一带,听候命令。”

  报务员应下。

  赵含章这才离开,但事情并未完,这是紧急的,需要立即做出的决断,还有不急却重要的。

  她打算明天就告诉汲渊和明预她的决断,就不要让他们在这种事情上费脑筋了。

  “让豫州和兖州备战吧,”第二天,朝会过后,赵含章便留下汲渊几人商量,“先准备着,看今年冬天会不会打起来。”

  赵申昨天不在,闻言有些懵,问道:“王敦干什么了?”

  汲渊笑问,“赵侍郎怎么知道是王敦?”

  赵申道:“琅琊王性格软弱,能够偏安一隅自不会招惹我们,而我们……”

  他看了一眼赵含章后道:“大将军此时求稳,更想与民休息,自也不会主动挑衅。”

  赵含章嘴角上扬,颔首道:“不错,就是王敦开的头。”

  不过,王四娘和王玄也不全无心思就是了,赵含章垂下眼眸,税粮被劫,她没有第一时间上报,而是让王玄出兵,打下两座城才上报,很显然,他们兄妹俩这是在逼她做决断呢。

  只不知,这是他们两个人共同的意思,还是某个人的意思呢?

  赵含章没打算问,至少,不是现在问。

  她看了汲渊一眼,汲渊就给赵申等大臣解释了一下昨天傍晚他们收到的军报,以及赵含章的一些安排。

  赵申:“大将军就不担心去江南查案的朝臣?”

  赵含章一脸严肃道:“他们有赵家军做后盾,晾司马睿也不敢杀他们。”

  赵申想了一下琅琊王的性格,还真是,点了点头后又道:“但兖州和扬州之间隔着徐州,到底不方便,你是想把所有的兵都囤到豫州?”

  “徐州……”赵含章手指轻轻敲了敲桌子道:“我暂时不想动到徐州,刘琨在江南有很好的名声,不仅北地逃到南方的门阀世家,江南、江东本地的豪族也钦佩他,琅琊王也对他多有夸赞,我想请他去扬州走一趟,亲自劝说琅琊王回京。”

  赵申:难怪不担心派去查案的大臣呢,刘琨要是后脚去扬州,就算是给刘琨面子,琅琊王也不会杀那些大臣的。

  她已经计划好了,元立和刘琨要是能合力谈下琅琊王,那备战就只是备战,要是谈不下,她即刻命赵驹为平南北路大将军,统领兖、豫两州军事,从北向南攻打扬州,而王仪风为平南南路大将军……

  她也可以立即领精兵南下,既然决定要开始,那就不能拖延,须得一鼓作气拿下江南和江东,使天下统一。

  从她的部署中,赵申看出了她想要一统天下的雄心,自己也不由心绪飞扬,连腰板都挺直了些,“那从现在开始筹备粮草?”

  赵含章点头。

  汲渊看了一眼面无表情的常宁,提醒道:“大将军不问一下户部侍郎国库的情况吗?”

  赵含章当即看向常宁。

  常宁垂眸思考片刻后双拳紧握道:“拨出明年治理黄河的花费后,国库已所剩无几,臣工的俸禄、军队的军饷,还有明年给各州准备的粮种、农具和耕牛等的支出,诸如此类,哪怕只算到上半年,国库也是收不抵支。”

  他们并不是每年都要给家家户户发粮种和农具的,只是每年朝廷都有新任务,让各地选出粮种后上交,在司农寺看过后会做一些选择和调派,和北地买一号种子送往东地,和南地买二号种子送往西地,主要是送给家境中下等的平民百姓,送的也不多,可能一户也就两三斤这样。

  目的是为了提高抗灾风险,而且不同地域的种子种在一起或相邻的地方可以交配出新的种子,也能避免同一种类的种子种植时间过久造成遗传基因上的缺陷。

  毕竟,有的麦种种着种着就极易发生虫害,然后植株越来越矮,这个时候就需要新的种子的加入。

  家境好的人家都可以自己到粮店挑选购买新粮种,但很多家境不好的平民却没有这个能力,甚至没有这个意识。

  朝廷便只能代劳。

  农具也是如此,主要是给家境不好的人家。

  其实现在绝大多数人家中都没有足够的农具,赵含章一直想提高农具的产量,为此她还在各类报纸上直接给出各种农具的图样,允许每个县都能开三个铁铺,就是想让更多的人买到农具。

  但总有些人是有农具也买不起的,所以就只能朝廷支援。

  农具还会损耗,所以每年都要给各县拨一些款项,以做支援的农具开销。

  除此外,还要留一些以备天灾救急,而大臣们的俸禄和军队的军饷,也都是不能省的,赵含章也有些呆滞,话说,她的私库今年有多少钱?

  赵含章正在想自己私库的钱,就听见常宁道:“虽然艰难,但臣会尽量筹措的,看是否能从别的地方挤出些粮草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08页  当前第68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82/80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魏晋干饭人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