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官道之平步青云_分节阅读_第25节
小说作者:冷冰寒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1.94 MB   上传时间:2013-07-11 15:05:40

  办公室门口,杨卫国的新秘书郁智凡等在那里,见到林辰暮后,笑着迎了上去,低声说道:“林哥,你怎么才来?老板可都问了你好几遍来没来了。”

  郁智凡刚从大学毕业没多久,当初来担任杨卫国秘书的时候,林辰暮还手把手带了他一段时间,对于自己这个前任,他自然是丝毫不陌生,甚至还有种难以言表的亲切感。再说了,林辰暮的成功经历,已经成为了市委市政府里的传奇,早已传得是沸沸扬扬了,郁智凡听得是心血澎湃,更是把林辰暮当成了自己奋斗的目标和偶像,期待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如他一般,成为执政一方的“封疆大吏”。

  “呵呵,小郁啊,怎么样?都习惯了吧?”林辰暮也笑着对郁智凡问道,随手递给他一颗烟。

  整个东屏市,能叫郁智凡小郁的,除了市领导之外,估计也就只有林辰暮了,其他人,即便是市局领导,见到郁智凡时,也会亲切地叫一声:“郁秘书”。别看人家年纪小,可也是东屏第一秘,身后杵着的可是杨卫国,谁敢有半点不敬?要是背后不经意里说你几句坏话,即便不能带来什么灭顶之灾,可在领导心头留下些不好的印象,那可就麻烦了。

  “还凑合。”郁智凡苦笑了笑。杨卫国的要求可不是一般的严格,在他身边,自己始终都犹如是如履薄冰般,一刻也不敢有半点懈怠。可就这样,好几次还是被杨书记骂了过狗血淋头。他有时经常都会想,倘若林辰暮还是杨卫国的秘书,那他会如何来处理这些事?越想他就越是对这个前任充满了好奇和敬佩。为什么他就能那么得杨书记的青睐和信任呢?半年,不过只干了半年的秘书,就被破格提拔成为一乡之长,到达别人或许一辈子也到达不了的高度,这需要何等的智慧和能耐啊!

  “呵呵,杨书记脾气有时有点急,你多注意就是了。”林辰暮似乎也知道他的想法,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

  “是不是小林来啦?怎么还不进来?”此时,就听里面传来了杨卫国那威严的声音。

  “马上就来。”林辰暮应了一声,向郁智凡笑了笑,便快步朝里面走去。他进出杨卫国的办公室,向来都是无须通报的。

  郁智凡不由大是感慨,杨书记对林辰暮,还真不是一般的好,不光是派出自己的车子专程去接他,这短短的时间内,更是连续问了他好几次来没来,这种待遇,可不是一般人享受得到的。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像他一样呢?

  林辰暮走进杨卫国办公室的时候,杨卫国在看着什么资料,头上居然还戴着一副老花眼镜。当上市委书记后,他明显更忙了,可谓是日理万机,经常忙得是连饭都顾不上吃。

  “听子山说,你在门口碰到同事啦?”见林辰暮进来,杨卫国摘掉眼镜,或许是看件时间久了,他略微疲倦地揉了揉眼睛,但脸上的威严并没有因此而有任何的减弱。

  “是啊,官塘乡的副乡长冯晓华,来找郭市长的。”林辰暮很随意地在杨卫国面前坐了下来,淡淡地说道,心里却有些感慨,倘若自己能够更多地帮到杨卫国,那他就不会这么操劳了。

  办公室里只有他们两个人,相对的就少了许多拘谨。

  “找郭市长?”杨卫国闻言眉头微微一皱,却没有继续说下去。

  “杨叔叔,这商业街的事情忙得怎么样啦?”林辰暮问道。

  “千头万绪啊,不过还算顺利。”杨卫国笑了笑,说道:“国内外供有十七家大型商业机构和我们达成了合作意愿,资金也基本上都已经全部到位了,下一步就是进行招投标。你那个朋友的父亲来找过我,说是愿意先行垫资进行施工,我看他们中标的可能性很大。”说到这里,他眼睛又瞅了瞅林辰暮,说道:“这是你给他们出的主意吧?”

  林辰暮就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这确实是他出的主意。

  商业街扩建和改造项目,虽然当时在常委会上被吕庆东暂且搁浅,但在那场风暴过后,就已经大张旗鼓地运作起来。吕庆东的黯然离场,让杨卫国的声势和威望到达了巅峰,何况,不少人屁股底下都不太干净,冯大勇又像疯狗一样到处乱咬,搞得是人人自危,哪里还有人敢在这个风口浪尖来找什么不自在?况且依照杨卫国的方案,商业街的扩建和改造压根儿就不需要动用市上财政,多的是大型商业企业愿意往里面投钱来共同发开,他们也找不出半点反对的理由来。

  因为整个扩建和改造项目规模巨大,是东屏未来几年内的发展重点,对东屏的发展也极为重要,因此,市委市政府专门从建委、财政局、规划局等部门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了开发办公室来负责整个项目的筹备和运作,并由杨卫国亲自担任开发办的主任,虽说他这个主任更多是形式和意义上的,主要的工作还是交由其他人员负责,但也足以说明政府对于此事的重视程度。

  消息传出去之后,省内外颇具一定实力的建筑企业更是闻风而动,甚至连不少国字号的建筑公司也纷纷托人找关系,希望能够这个数十亿的蛋糕中分得一杯羹,以至于开发办刚一成立,门槛就差点没被这些大大小小的建筑商给踏破了。这种火爆的场面,也是大大出乎了东屏不少人的预料,让不少还在观望中的人也纷纷加入到行列中来。竞争越来越激烈,各路神仙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就连杨卫国也不时会接到各种关系来的电话,要他对某某公司多加照顾,搞得他也是哭笑不得。而更让他有些为难的是,自从上次事件之后,就从来也没有主动和杨卫国联系过的省委陈书记,也委婉地向他表示,适当的时候,还是要照顾一下省内企业的情绪。

  最后,为了公平起见,杨卫国决定对整个商业街的扩建和改造工程按照工期、规模、性质等不同方面进行拆分,然后公开招投标,凡是能够达到要求和资质的公司,都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来东屏投标,交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最终经过由全国知名专家成员组成的评判小组经过综合评定,选出性价比最优的企业,同时开工建设,缩短工期,力争尽快完工。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王洪安事先从林辰暮这里知道了商业街改造的消息,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也难免有些惶惑不安。毕竟和省内外好些财大势壮的“巨无霸”企业来说,他的洪安建筑,委实有些上不得台面,真要通过招投标的话,很有可能会被淘汰掉。于是,他一个电话,就打给了林辰暮。

  当时林辰暮刚到官塘不久,不过东屏的各种风云变幻,他却是一览无遗、尽收眼底。出现这种状况,也在他的预料之中,毕竟杨卫国的商业街扩建和改造项目,已然超乎了一般意义上的项目,数十亿的蛋糕,又有几个人不会垂涎欲滴?林辰暮就给他提出了两点建议,其一是找一家大型建筑企业合作,共同投标。毕竟在东屏,王洪安的洪安建筑也是地头蛇,各方面的关系打点都比较到位,有这样一家公司在,各方面都会事半功倍。其二就是量体裁衣,放弃一些不切合实际的想法,充分考量自身企业的实力规模后,挑选最适合企业的工程项目,不至于和一些大公司发生冲突。同时,为了提高中标的成功率,林辰暮还向他建议,投标时,可以提出先行垫资修建。至于资金压力,完全可以通过银行贷款来解决。手里握有项目,又有各方面的关系,还怕银行不放款吗?

  王洪安经过再三思虑后,最终选择了林辰暮的第二种建议。他的公司虽然不大,可毕竟倾注了他毕生的心血,委实不愿意去看那些大公司的脸色。再说了,这种重大的政府工程,是树立品牌的绝佳机会,他还指望着通过这个项目来打响洪安建筑的招牌,为下一步的扩张和发展奠定基础呢。

  于是,经过王洪安的仔细研究和林辰暮的建议,洪安建筑最终选定了商业街鼓楼部分的扩建的工程项目。这个项目因为前期涉及到大量原住居民的搬迁工作,因此难度大,利润薄,竞争对手自然也相应的少一些。而作为东屏本土知名的建筑公司,在这一块儿上也有着其他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

  “小暮啊,我知道你重感情,不过也要记住,执政一方,可千万别掺杂太多的个人感情在其中,任何事情都必须要有他的规律的,不可感情用事,以免日后对你造成什么不利的影响。”过了一会儿,杨卫国摩挲了一把自己的额头,颇有些语重心长地对林辰暮说道。

  第十三章高速

  林辰暮愣了一下,嘴唇动了动,似乎想为自己辩解点什么,最终却什么也没说。

  他心里知道,杨卫国之所以会这样说,是在为自己敲警钟。自己在洪安建筑上不遗余力,甚至还牵线搭桥,让王洪安来找了杨卫国,表面上看没什么,实则却是犯了官场里的大忌。一个官员可以和某个企业很亲近,也需要有这样的企业在关键时刻摇旗呐喊,甚至是作为代言人的存在,出面为自己解决许多自己不便于出面解决的事情,但却绝计不能涉及太深,让人拿到实在的把柄,否则一旦出事后很有可能会受牵连。当初东屏的前任市长戴庆光,还有前常务副市长刘云强,就是前车之鉴。前者因为受承建济河公路大桥的宏建设公司的牵连,后者则是栽在太阳纸业上。杨卫国是不想自己在洪安建筑上陷太深。

  不过林辰暮却有自己的算计。

  林辰暮从小生活便异常窘困,但他却至始至终,也没有把钱看得很重,要不然也不会在大学里就主导成立起了阳光助学基金帮助别人了,至今受益于阳光基金的,又何止百人?他之所以要帮助洪安建筑,纯属是看在王宁辉的份上,关键时候,谁又不想用自己的贴己人呢?再说了,洪安建筑在东屏也算是比较有名的建筑企业,所有手续也完全合乎规定,没有搞一点特殊化,林辰暮就是担心落人口实,因此在这件事情上一直都叮嘱王洪安循规蹈矩、格外小心,以前那些四处勾兑、跑关系的手段是万万使不得的。

  不过林辰暮却仍然有些纳闷,杨卫国大老远的把自己从官塘给叫来,莫非就只是为了给自己说这些不成?

  杨卫国又笑了笑,从兜里摸出一盒烟来,从里面抽出一支来准备点上,林辰暮眼皮子尖,一眼就瞧见了那金色的方形的铁质烟盒,心头不由一跳,就嬉皮笑脸地说道:“杨叔叔,你这是什么好烟啊?我怎么从来都没有见过?”

  “你这家伙,眼睛倒是挺尖的。”杨卫国瞥了他一眼,笑骂了一声,又将手中的烟扔给了他,说道:“这可是好东西,我平时都舍不得抽,算是便宜你这家伙了。”

  林辰暮接过来一看,烟上靠近过滤嘴的地方印有精美的熊猫图案,下面还有“内供”两个小字,不由得就倒吸了一口气,抬起头来看着杨卫国颇感惊讶地问道:“杨叔叔,这就是传说中的内供小熊猫吧?”

  “那还用说?”

  林辰暮暗自咋舌,都说这种烟是从来不对外的,只限量特供给中央领导,每一支都有其独一无二的编号,没想到今天居然有幸看到了。林辰暮将手中的烟小心翼翼地揣进兜里,又很有几分贪婪地舔了舔舌头,垂涎欲滴地对杨卫国说道:“嘿嘿,杨叔叔,这才给我一支,你也太小气了吧?”

  “一支?”杨卫国忿然地瞪了他一眼,不满地说道:“你也知道这是内供的小熊猫,当是其他东西啊?这一盒我可是好不容易才弄到手的。”

  “嘿嘿,既然弄得到这一盒,就一定能弄得到其他的吧?”林辰暮就像是一个沾上就甩不脱的牛皮糖般,死皮赖脸地说道。

  杨卫国也是被他搞得没辙了,只得是无奈地摇了摇头,又有些不舍地看了一下手中的烟盒,从里面抽出一支来,然后整盒扔给林辰暮,没好气地说道:“拿去,我就知道碰上你这家伙准没好事。”

  林辰暮那可是乐啊,赶紧接了过来,然后将刚才那支也装了进去,说道:“嘿嘿,我就知道杨叔叔你最好了。”心里却是想,以后可有装逼的本钱了,你再能,能抽上内供的小熊猫吗?啥,抽不上?抽不上你牛逼啥?

  杨卫国瞪了他一眼,目光在烟盒上打了个旋,有些依依不舍的说道:“这烟我可不白给,以后你可要加倍还我啊。”

  “这我可还不起。”林辰暮头一缩,有些咋舌地说道,不过却也厚颜无耻地将烟盒揣进了自己的口袋里。

  杨卫国只觉得一阵心痛,可话都说出口了又不好反悔。他把烟放进嘴里,刚想要拿打火机,可想了想,又把烟放到了一旁,两眼直视林辰暮,问道:“说吧,去官塘一个多月了,感觉怎么样?”

  说到了工作,林辰暮也收起了嬉皮笑脸的神情,简单就自己在云岩的工作情况一一向杨卫国作了汇报,他第一次为官一方,心里多少有些惶恐,生怕有什么事情做得不够好,有许多事情,都好要向杨卫国请教呢。

  这不同于一般的工作汇报,几乎都是枯燥的数字和经过粉墨的政绩,而全都是林辰暮的亲身经历和所感所悟,就包括如何认识姜美萱,及其以后发生的事情也没有隐瞒。杨卫国听得是津津有味,不时端起茶杯来喝上一口,却始终没有打断林辰暮。不过当听到林辰暮说起云岩的王三爷时,杨卫国却也是一拍桌子,怒道:“抓得好。这种人就算是枪毙一百遍都不为过。”

  听到杨卫国旗帜鲜明的态度,林辰暮心里也踏实了许多。毕竟刚去官塘就拿王三开刀,和常务副县长穆阳皓扳手腕,很容易惹来非议。而有了杨卫国的支持,那一切都顺理成章了。

  “没去官塘之前,我真的想象不到,我们东屏会有如此贫瘠的地方,官塘的发展,是刻不容缓了。”说到最后,林辰暮揉了揉太阳穴,很有几分沉重地说道。

  杨卫国眉头皱了皱,吹着水杯上飘着的茶叶末子,又将杯子放了下来,缓缓问道:“小暮啊,那你有什么想法?”

  “想法很多,不过具体实施起来,困难却很大。”林辰暮苦笑了笑,将自己当初的一些构想大体地说了一遍,又说到:“要想发展官塘,首要就必须要解决好交通问题。要不然以现在的交通状况来说,再好的方案,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小暮啊,你的思路是对的,要想富,先修路,这是早就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不过我现在,可没多余的钱拿去给你修路。”杨卫国淡淡地说道。

  虽说早就有了这种心理准备,可听到杨卫国这话的时候,林辰暮心头还是不由升腾起浓浓的失望之意。市里没钱,县里就更不用指望了,自己又哪里去凑集这么大一笔钱呢?

  “钱虽没有,路子倒是有一个,不知道你想不想听?”杨卫国喝了口茶,又慢条细理地说道,目光里大有深意。

  林辰暮眼前一亮,脸上的失望之色也是顿时消散开去,急不可耐地说道:“当然想听啦?到底是什么啊,急死我了,杨叔叔你快说啊,别吊我胃口了。”

  杨卫国见他那抓耳挠腮的样子,不由得哑然失笑,又从抽屉里拿出一份东西,啪的一声扔在林辰暮面前。

  林辰暮急忙打来一看,却是一幅国内地图,不由得一怔,又抬起头来愕然地看着杨卫国,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让自己看地图。

  在此时,就听杨卫国不紧不慢地说道:“今年三月份,西陉省曾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交了有关修建乐黄高速的报告,准备在省内修建第三条高速公路,从乐至到黄蟠,总计长度415公里,几乎贯穿西陉全境。这条高速公路修通以后,不仅可以改善沿线城市的交通状况,对于西陉省的经济发展,也将起到一个极大的促进作用。”说话的时候,杨卫国的手在西陉省地图上,重重的点在乐至上,然后又沿着规划中的高速公路的沿线比划下去,直至黄蟠。整条线路,自上而下,途经西陉省主要城市,就如同人身上的一条经脉般,瞬间就将这些城市串联起来。

  刚开始林辰暮还有些不明白,这西陉省里要修乐黄高速,和自己想要在官塘修路有什么关联,这可是两个省的事情,风马牛不相及。可当他看到杨卫国这一比划后,心头不由顿时激烈跳动了起来。

  从地图上看,黄蟠几乎已经是西陉省最南边的城市了,和华川的东屏,也不过就一山之隔,如果这条高速公路不是止步于黄蟠,而是再能往南延长那么数十公里,就能直接通往东屏,将两个省紧密地联系起来。而这座山,就是官塘乡所在的双峰山。

  严格来说,官塘距离黄蟠的直线距离,还要小于到东屏的直线距离,只不过两地隔着雄奇峻秀的双峰山,又没有什么路直通黄蟠,因此交通更是不便。如果高速真的修得过来,那天堑立变通途,官塘就再也不是困守在大山里的偏远地方了。

  不过这个念头刚起,林辰暮却又摇了摇头。这想得倒是容易,可修建高速公路,那可是重大建设项目,需要国家层层审批,所需资金更是想都不敢想的天数字,每一公里高速公路,几乎都是用相同体积的钱堆砌而成的,那岂是小娃娃过家家般想怎么改就怎么改?何况要在官塘这险峻的大山里地方修高速,所花费的人力物力,更是难以想象的。

  第十四章应接不暇

  看到林辰暮在那里若有所思的样子,杨卫国又笑了笑,说道:“当我从部委的朋友处听说了此事后,就觉得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我们东屏也能搭上这班顺风车,发展的速度至少要提升好几个层次,于是第一时间去找了省委陈书记,汇报了此事……”

  “那……陈书记他……他怎么说?”林辰暮只觉得呼吸一阵紧促,他努力地咽了一口口水,结结巴巴地问道,就连语调也比平时干涩了许多。

  他没想到,杨卫国居然会把这件完全不靠谱的事情看得如此之重,可也不由得又在心里多了几分希冀。这条高速对于东屏来说,充其量是锦上添花,可对于官塘,不说解决了根本性的问题,却也是扫清了极其重要的障碍,许多发展上的问题也都迎刃而解。虽说一条高速公路,从立项到审批,从开工到建成通车,少说也要花上好几年甚至十年工夫,对目前的官塘和林辰暮来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但至少说也能看到希望的曙光,这让他不由得有几分紧张,更有些患得患失起来。

  “陈书记对此很是重视,不仅详细询问了此事,而且还明确表示,只要国家部委审批同意,华川省内这一段高速路,省里可以考虑给我们拨付一部分资金。另外,省里还考虑修建一条合阳至东屏的高速,将这条高速公路连接贯通,真实现华川省的交通环网建设。”说到这里,杨卫国大手一挥,很有几分意气风发的架势。

  诚然,东屏的商业街扩建和改造项目基本上已经敲定,而倘若在他任内,还能实现高速公路的贯通,委实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政绩。

  不过林辰暮听到这里却又不禁有些泄气。一般来说,高速公路的修建,动辄就是上百亿资金,大多是靠国家财政支持,先别说国家部委能否批准西陉省乐黄高速的建设项目,即便批准了,又如何肯在原来预算的基础上增加黄蟠至东屏这一段?要知道,国家财政是有钱,但想从里面抠点出来却并非易事,何况这个项目还已经上报到相关部委了,再想要改动,更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看到林辰暮沮丧的表情,杨卫国不由打趣道:“怎么?这么快就泄气啦?这可不像我认识的林辰暮啊!”

  林辰暮就不满地白了杨卫国一眼,说道:“杨叔叔啊,我看你以其在这上面白费功夫,还不如好好想想,如何让省里先把合(阳)东(屏)高速修起来再说,免得到时候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呵呵,你就对杨叔叔这么没信心?”杨卫国呵呵笑着说道。

  见杨卫国一脸笃定的架势,林辰暮眼前一亮,又问道:“杨叔叔,你莫非真有办法?”

  杨卫国却是大有深意的笑了笑,说道:“这个你就甭管了,回去收拾收拾东西,明天和我去首都。”

  “去首都?”林辰暮的脑子一时还没转过弯来,愣了一下,疑道:“去首都干嘛?”

  “还能干嘛?当然是去跑‘部’前进了。”杨卫国瞪了他一眼,说道:“不去活动活动,你真以为部委是你家开的啊?”

  “啊,真去啊?”林辰暮很是惊讶地问道。

  “当然啦,我都订好机票了,明天一早就飞首都。”杨卫国一本经地说道,压根儿就没有半点开玩笑的意味。

  “那,那我去干什么?”林辰暮委实有些讶然。杨卫国是从首都某部委下来的,在那边铁定有不错的关系,去活动活动也是应该的,指不定还真能搞出什么名堂来。可自己一个小小的乡长,还只是一个副科级,去了又有什么用?

  “怎么,不愿意陪我去首都啊?”杨卫国两眼一瞪,委实有几分迫人的威严之势。

  “不是不是。”林辰暮迭声道,又语无伦次地说道:“这……可……”

  “你玉茹婶和可欣可是没少念叨你,你就不想去见见她们?”杨卫国又笑着道。

  一听提及玉茹婶和可欣,林辰暮嘴角不由泛起一抹缅怀和欢悦的神情。以前小时候,家里穷,自己可没少受玉茹婶的照顾,在他心目中,慈祥和蔼的玉茹婶就犹如自己的第二个妈妈一般,甚至他还记得,有些时候他叫的就是玉茹妈妈。这一晃就十多年过去了,也不知道她们现在怎么样了。

  到了最后,林辰暮也没有搞清楚,杨卫国究竟为什么非要自己和他一起去首都。不过他也没有多想,就当是去公费旅游一圈好了,反他长这么大,还从来没去过首都呢。

  刚从杨卫国办公室里出来,迎面就碰到了郭明刚。一个多月不见,这厮现在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急,整个西装革履的,看起来是人模狗样,很有几分气派。

  “哈哈,林乡长,什么时候回来的?”还隔得老远,郭明刚就笑着迎了上来,声音犹如洪钟,搞得不少人都纷纷侧目,他却浑然不觉,走近了还压低了声音埋怨道:“怎么都不提前给我说一声?不把我当兄弟啦哈?”

  好在这家伙还知道这里是市委大楼,说话多少还注意些分寸。

  说实话,林辰暮不是很看得起郭明刚这种人,不过他也不可否认,郭明刚这种人在官场里最吃香。何况,他怎么说也和郭明刚有过不菲的交情,于是也是笑着寒暄道:“这不刚回来吗?还没来得及给老哥打电话呢。呵呵,看老哥春风满面的,是不是又要进步啦?”

  郭明刚之所以来市委,确实是市委组织部部长找他谈话来了,有要将他提拔为棠湖乡乡党委书记的意思,这让他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听到林辰暮这么一说,还以为林辰暮也得到了消息,心中很是得意,可脸上却仍然是笑容可掬地说道:“说到进步,谁又比得过老弟你啊?二十四岁的乡长,让老哥我都感到汗颜和脸红啊。”

  这话倒有一半是真的。虽说自认和林辰暮关系不错,又都是杨书记的“贴己人”,可林辰暮的官运和升迁速度,还是令他咋舌之余,又眼红不已。想他在仕途里摸爬滚打十多二十年,又花费不少代价走了赵轻烟的关系,这才好不容易当上一个乡长,还受人排挤,举步维艰。可林辰暮,进入官场前后也不过就两年,就从一个小小的科员一跃成为官塘乡的乡长,和自己平起平坐,要说心里没有半点想法,那是不可能的。

  不过他也知道,有些人的命是自己羡慕不来的。何况他因为林辰暮的关系,总算也是搭上了杨书记这条线,现在仕途一帆风顺、春风得意,心态自然也就摆了。

  “老哥这样说可就见外了。”林辰暮笑着说道。

  “是是,老哥说错话了,该罚,该罚。”郭明刚装模作样地轻轻打了一下自己的嘴,又笑着说道:“老弟,你现在可难得回来,今天晚上可要不醉不归啊。”

  “这……”林辰暮沉吟片刻,又有些为难地说道:“今天在市委市政府门口碰到我们乡里的冯副乡长了,说好晚上请他吃饭的。”

  “那有啥?咱们就一起了,再多邀约几个人,一定给老弟的面子绷起来。”郭明刚大大咧咧地说道:“反这事老弟你就别管了,交给我来办,保管让你风风光光的。”

  林辰暮愣了一下,才明白过来,敢情郭明刚是误解自己的意思了。不过在官场里,这种事情也不少见,一个人初来乍到,很容易受到排挤,可通过一定的方式彰显自己的实力后,别人再想要有些什么小动作,可就要多多掂量掂量了。他刚想要解释几句,却见郭明刚已经转身大步走开了,一边走还一边扬了扬手道:“下午6点,假日酒店,不见不散啊。”

  林辰暮只得无奈的摇了摇头,心里却是道,这个郭明刚,仿佛是假日酒店的常客啊,貌似自己第一次和他相逢,就是在假日酒店里。

  市委市政府不愧是林辰暮的大本营,熟人到处都是,这不,还没下楼梯,却又碰到了吴军,笑眯眯地对林辰暮说道:“林乡长,刚从杨书记办公室出来啊?”

  市政府秘书长黄志良由于受冯大勇案的牵连,已经被双规,吴军得偿所愿地扶。不过他在市委大楼里的时间,却比在市政府大楼里的时间还要多。郭旭锋来东屏担任市长之后,他跑这边就更勤了。谁都知道,他现在这个职位,任凭谁来当这个市长,也不会允许旁落到别人的掌控中。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22页  当前第2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5/32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官道之平步青云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