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官道之步步高升_分节阅读_第319节
小说作者:北岸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2.90 MB   上传时间:2015-01-04 23:09:00

  这其中的奥妙在于,唐逸夫提出谭广德长期以副代正主持综合一处的工作,不利于调动他的工作积极性,才动议给谭广德扶正,以达到不让楚天舒兼任综合一处处长的目的,防止在官员中造成伊海涛铁定出任市长的错觉。

  伊海涛乐得顺水推舟,用苏幽雨出任综合二处副处长作为交换,一举两得,既解决了谭广德长期未能落实的待遇,又扶持了苏幽雨。

  这一场交锋下来,以唐逸夫阵营的失败而告终。

  虽然楚天舒还兼任的是综合二处的处长,但他的晋升与高大全的被贬所形成的巨大落差,在青原官场还是产生了极大的震撼,一些处于观望和摇摆状态的官员开始纷纷与楚天舒暗中接触,悄悄伸出橄榄枝,作出了选边站队的姿态。

  正是通过这场战役的胜利,伊海涛在青原县处级官员中所获得的支持率基本可以和唐逸夫持平了,而公安局长龙啸天向伊海涛表明了立场,这无形中又给了唐逸夫阵营沉重一击。

  伊海涛如约与卫世杰见面,楚天舒安排在了相对隐秘的湖心岛农庄,就是张大帅的师弟,那个爱好果园种植的庄敏开的。

  三个人在玻璃亭子里边吃边聊。

  卫世杰没有提任何生意上的要求,只说了去南岭县杏林乡给山顶小学送蚊帐、送风琴等等捐资助教的事,这更让伊海涛刮目相看,改变了他在省交通厅主管工程项目时对民营老板一贯的看法。

  谈来谈去,最后还是归结到了要改变杏林乡贫困落后的面貌,必须首先解决乡亲们上下山的道路,对此,伊海涛深表赞同。

  卫世杰就说:“通过大致匡算,如果在现有道路上稍加拓宽,只修一条两车道的水泥路面,有个五十万左右就差不多了。”

  楚天舒说:“老卫,你说的倒是轻松,对南岭县来说,五十万就是天文数字了。县长付大木这些天还一直在找伊市长,吵死吵活的要扶贫款呢。”

  伊海涛听了,问卫世杰:“小卫,你这个预算准不?”

  卫世杰笑道:“应该大差不差吧。伊市长,要是交给我们世纪阳光来做,实在不够的话,我们公司垫上。”

  “好,”伊海涛对楚天舒说:“小楚,你明天上班给付大木打个电话,让他把拨付扶贫款的报告交上来,我这回不扣他的,但他必须保证拿出五十万来给杏林乡修路,专款专用。”

  三个人正谈得兴起,玻璃亭外急匆匆来了一个人。

  楚天舒一看,来人是市公安局局长龙啸天,他身着便服,在湖心岛农庄庄主庄敏的陪同下,直接朝他们所在的玻璃亭而来。

  龙啸天推门而入,庄敏就站在了亭外。

  一进门,龙啸天就大声地说:“伊老板,我来讨杯酒喝,没有吵扰您吧?”

  龙啸天从小习武,又是军人出身,还保持着一股子豪爽之气。

  “老龙,请坐,请坐。”伊海涛客气地给龙啸天让座,楚天舒忙着给龙啸天倒酒。

  伊海涛开玩笑说:“老龙,我本来是想找个清静地方坐一坐,没想到还是没有躲开你这个公安局长的视线啊。”

  “哈哈,保护首长安全,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嘛。”龙啸天说完,起身端起酒杯仰头就干了,然后亮出杯底,说:“伊老板,我问候来迟,先自罚一杯。”

  “哪里,哪里,快请坐下说话。”伊海涛摆摆手,笑着问道:“老龙,未必你的监控摄像头装到了这湖心岛啊?”

  “那倒没有,”龙啸天一指玻璃亭外的庄敏,说:“报告伊老板,他是我小时候练武的师兄弟,您几位进来的时候,他看着眼熟,就给我说了一声。哈哈,我一听伊老板光临,那我得亲自来负责警戒。”

  “那我得谢谢你啊。”伊海涛端起杯子来要敬龙啸天。

  龙啸天又站了起来,说:“不敢,不敢,哪有老板敬我的道理,我还是先干为敬。”说完,一仰脖子又干了。

  伊海涛也干了一杯。

  龙啸天端着杯子要敬楚天舒:“小楚,这杯酒算是老哥我给你道贺了。”

  楚天舒连忙站了起来,双手端着杯子与龙啸天碰了一下,赶紧先干为敬了。

  伊海涛说:“老龙,坐下坐下,我们今天是朋友小聚,你别一来,搞得像是公务接待一样。”

  “接受领导批评。”龙啸天嘴里说着,又走向卫世杰,说道:“这位小兄弟,你是伊老板的朋友,就是我龙啸天的朋友了。来,我也敬你一杯。”

  卫世杰早站了起来,托住了龙啸天的手,说:“我叫卫世杰,久仰龙局长大名,这一杯必须得我敬您。”

  卫世杰端起酒杯,恭恭敬敬地与龙啸天碰杯,然后一饮而尽。

  龙啸天又干了一杯,笑道:“呵呵,小卫老板,我听说过了,楚主任的同班同学,没错吧?”

  世纪阳光承接了龙虎武校的扩建工程,想必是张大帅跟龙啸天唠叨过。

  龙啸天这一番表现,让楚天舒甚为诧异。

  作为一名市局的局长,龙啸天完全没有理由要对卫世杰和楚天舒这般客气,他这么做,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来向伊海涛表明立场的。

  再次坐下来,龙啸天从口袋里掏出一本驾照,轻轻放在了桌子上,说:“对不住啊,交警支队的那帮家伙胆子也太粗了,居然敢吊扣老板司机的驾照,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今天我专门送过来,当面给伊老板赔罪。”

  伊海涛说:“老龙,这我就还要批评你了,法规面前人人平等,我的司机违反了交规,也得依法处理嘛。”

  “伊老板,您今天要不批评我,我还真是浑身不自在呢。”龙啸天怒气冲冲地说:“吴新元等人瞒着我搞老板的小动作,老板可以不跟他们一般见识,我不能和他们一样不知好歹,要不是老板宽宏大量,我非扒了他们的衣服不可。”

  伊海涛看了楚天舒一眼,端起杯子说:“小楚,那我们替万师傅谢谢龙局长。”

  卫世杰也趁机说:“好啊,我买个码,龙局没意见吧?”

  四个人起了身,干了一个大团圆。

  

  第441章 重大分歧

  

  连日来,上班的大多数时间都在人来人往的官员走动中过去。

  在市府领导里面,伊海涛的办公室是人气最旺的。

  此前,在市府办公楼里,到唐逸夫办公室汇报工作的官员更多一些。很多人名为汇报,实际上就是联络感情,并不是真正有多少大事需要请示报告。

  这其中有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高大全被发配到南岭县当计生委副主任去了之后,黄如山安排综合一处的处长谭广德协助唐逸夫工作,这多少有点自欺欺人的味道,因为按照惯例综合一处的处长多半由市长的秘书兼任。

  但如此一来,原先与唐逸夫来往比较密切的官员以往多不太瞧得起谭广德,现在要通过他来安排与唐逸夫见面的时间,多少有些尴尬,只好慢慢适应之后再看。

  其二,诸多犹豫摇摆的官员看到了楚天舒与高大全的一升一降,原本与伊海涛来往不多的也要找个借口来坐一坐,也有以祝贺楚天舒高升的名义过来的,磨磨蹭蹭地非要等到与伊海涛见了一面才肯告辞,打个招呼,先混个脸熟在做打算。

  卫世杰承接了南岭县杏林乡的道路工程,虽然工程造价只有区区的五十万,搞得不好还可能要贴上十来万,但是,其意义却非同一般。

  世纪阳光作为一家新公司,以前没有道路工程的业绩,不能参与开发区道路工程的投标,杏林乡的盘山公路竣工之后,世纪阳光就具备了在青原市范围内承揽道路工程的资质,便一举拿下了开发区主干道的施工任务。

  不仅如此,通过青原卫视“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公益活动的宣传报道,卫世杰接连在电视上露脸,为世纪阳光公司赢得了良好的社会美誉度。

  楚天舒升官了,卫世杰自然要摆酒为他庆贺。

  这一次出席的人员除了上次王少磊、简若明、童丹元、闫志勇等人之外,又增加了靳洛冰、吴国远、龙啸天、常胜利、杜凭风等人,可谓是人才济济,热闹非凡,从阵容上来看,完全具备了与唐逸夫相抗衡的实力。

  虽然最近一段时间,办公室里人来人往,但是楚天舒要做的主要事情也仅仅只是端茶倒水而已,大多数来访的官员都会婉言谢绝楚天舒的送行,毕竟他现在的身份不仅仅是伊海涛的秘书,还兼着市府办公厅的副主任,用付大木的玩笑话说,大小也是市领导了。

  基础加强和稳固之后,伊海涛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江北开发区尽快达到申报省级开发区的条件上来了。

  伊海涛的考虑是,目前青原市的经济水平在东南省处于落后状态,这跟青原市是东南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地位极不相称,他希望借助于招商引资,一方面迅速扩大开发区的产值规模,拉动整个青原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使江北开发区满足申报省级开发区的条件。

  因此,伊海涛亲自率领王少磊、楚天舒等人南征北战,开始频繁与省外、境外及港澳台财团与企业联系,希望以优惠的条件吸引他们来江北开发区投资,但由于缺乏较好的人脉关系,谈得倒是不错,但实际收效不佳。

  因此在市长办公会议上,伊海涛向众位副市长提出要大家共同努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但他的话刚说完,就遭到了唐逸夫、廖有朋等人各种方式的反对。他们作为本地的关系大户们,非常不希望外来企业分一杯羹,这与当初仪表厂改制时“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路如出一辙。

  副市长廖有朋分管教育卫生,他首先强调:“现在广大市民非常关注教育和卫生资源的配置,城市的有限资源应该致力于改善本市的民生,而不应该白白送给省外甚至国外的企业。”

  临近退休年龄的女副市长沈梦芸说得更难听:“招商引资明明是一个经济行为,怎么可能当做政治任务来完成?现在各地一窝蜂地搞开发区,找到一个投资商,大家一涌而上,条件都差不多,那就比优惠政策,抢着割肉,争着向外商抛媚眼,最后受损失的还不是要靠当地的财政收入来消化?”

  道理人人会说,各有各的道理。

  伊海涛窝着火,心中笑着摇头,他无法想象以朱敏文的精明老练怎么会把这样一位口无遮拦,近乎“政治白痴”的女人放在副市长的位置上。

  “这种借船出海的方法,对于正在发展中的城市来说,确实非常迅速,但不太利于可持续发展,很多开发中的城市甚至由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唐逸夫说得相对委婉些,“当然,海涛同志是科班出身,在追求GDP方面,谁也没有你在行。”

  伊海涛没想到自己的意见竟会遭到其他副市长的公开反对,忍不住以严厉的语气说:“民生工程当然要有保障,但是发展才是硬道理,没有经济规模的发展,怎么去谈保障民生。要发展经济,顾忌这顾忌那,发展又从何谈起?”

  伊海涛毕竟是召集政府工作的常务副市长,大家见他真动了怒,也就闭嘴不说什么了,但是,从神情上看得出来,他们几乎都没把伊海涛要共同努力搞好招商引资的要求放在心上。

  沈梦芸更是翻翻白眼,冷哼一声,以示仍然表示不服气。她明年下半年才满五十五岁,年初换届要退居二线等待退休,她对没有安排在政协人大再过渡一届很是不满,所以根本不在乎影响。

  散会后回到办公室,伊海涛回想起刚才的一幕,仍然怒气不平。

  正好楚天舒进来给他倒茶,他招招手,问楚天舒对刚才会议上的一幕有什么看法。

  楚天舒作为办公厅的副主任负责做会议记录,完整地目睹了讨论的全过程。他向伊海涛解释道:“老师,这几位副市长在青原市的根基很深,恐怕还是地方保护主义的思想在作怪。”

  伊海涛听了,微微摇摇头说:“固步自封,坐井观天,这是经济发展之大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倒是可以理解省委这次选拔干部的政策变化了,就是要打破地域界限,加强干部交流,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

  楚天舒能体会到伊海涛此刻的心情,忙安慰说:“老师,最近许多可喜的转变都显而易见,肯定有人不愿意看到。您曾经说过,官场上总会有一些人,自己干不成的事,也不想让别人干成。从这个角度来说,也是可以理解的。”

  伊海涛频频点头,以示楚天舒说得有道理,随即又苦笑了一下,调侃道:“小楚,在他们眼中我是一个外来户,恐怕也要被他们看成是来抢他们的官位资源的。”

  楚天舒看伊海涛说得有些无奈,忙又从另一方面劝解道:“老师,外来户也有好处,就是可以放得开。他们几个在本地关系复杂,都有各自的利益,别看他们现在好像是在联手反对你,遇到利益冲突的时候,他们一样会反目成仇的。”

  伊海涛本来只是因为郁闷之极向楚天舒宣泄一下,听了楚天舒这几句,突然脑中闪过了一个不祥的念头:“对呀,投资商还没有引进来,并没有特别明确会损害谁代表的利益,他们怎么会如此心齐呢?一定是得到了某种信号!”

  现在的伊海涛非常清楚,如愿当上了青原市的市长,很可能会在政治台阶上继续攀登,但是如果失败了,那青原也就可能成为自己政治生涯上的滑铁卢,为此,他既要努力做出政绩,又不得不谨慎小心,丝毫不敢松懈。

  楚天舒也有伊海涛类似的疑问,他通过谭广德,从朱敏文的秘书林登山那里摸到了一点口风,原来真不单单是几位副市长在与伊海涛抗争,而是在青原市建设和发展的大方向上,伊海涛与市委书记朱敏文存在着重大分歧。

  伊海涛主张“先外后内”,也就是先集中精力把江北开发区建设好,通过规模效应提高整个青原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然后再来着力实施沿江商贸圈的建设;而朱敏文主张“先内后外”,要求先将市区的沿江商贸圈建设完成之后,再来发展江北开发区的建设规模。

  这其中的先后关系并不是纯时间概念,而是强调当前工作的重心和着力点。

  伊海涛这么考虑的另外一个因素就是,沿江商贸圈建设指挥部是申国章在当家作主,工作推动起来难度较大,每每都是敲打一次推进一点,所以,伊海涛更愿意把工作重心放在江北开发区的建设上。

  但是问题恰恰就出在了这里,棚户区的改造和沿江商贸圈的建设是朱敏文当市长的时候主抓的政绩工程,而江北开发区的建设则是伊海涛召集政府工作之后提出来的。虽然现在这两项工程都由伊海涛在主抓,但主次关系和侧重点的不同,让朱敏文对伊海涛的做法有了不小的意见。

  这种猜测很快也在书记办公会上得到了证实。

  

  第442章 委曲求全

  

  朱敏文对伊海涛像无头苍蝇似的到处带队招商引资意见很大,他在书记办公会上对此提出了比较隐晦的批评。

  “政府是干什么的?”朱敏文沉着脸问:“你们大家都会说,政府就是要发展经济。这种观念现在非常流行,以至于大家不假思索就接受了。但是,我有不同的看法,我一直认为,政府是经营管理城市的,这也是市长们的首要职责。”

  “敏文书记,”既然朱敏文说到了政府和市长的职责,召集政府工作的伊海涛就不得不解释说:“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应该也是在经营和管理城市吧。”

  “海涛同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不是要让你这个常务副市长成天去外面拉投资。”朱敏文毫不客气地说:“经营管理城市,着眼点应该在城市本身。人人上阵招商引资,城市谁来经营管理?省外的投资最后究竟能落实多少也值得怀疑。”

  “敏文书记,那你说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伊海涛不能和朱敏文争辩,只能虚心请教。

  “政府的正当经济职能就是为企业、个人从事经济活动、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框架和平稳和谐的社会环境。”朱敏文有些激动地说,“政府也好,市长也罢,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城市只能由政府来管,如果政府的兴趣不在城市而只在企业,这个城市就会因疏于管理而荒废。一个脏乱差的城市,怎么谈经济发展?一个城市没有一些拿得出手的亮点,光有优惠政策,投资商也未必愿意来投资。”

  朱敏文的讲话很具煽动性,也不能不说是发自肺腑。他在青原干了大半辈子,他热爱这块土地,热爱青原人民,他认为沿江地区棚户区改造,沿江商贸圈的建设就是在为青原老百姓造福,就是在繁荣青原经济。

  他在担任市委书记的就职演讲中,明确提出了这届班子一定要在青原老百姓面前树立“创新、亲民、务实、廉洁”的形象,改善民生,建设文明幸福和谐的新青原。

  这么一个执政理念,大方向上肯定是没有错的。

  但是在理解和执行上,朱敏文和伊海涛之间又存在着差异。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6页  当前第31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19/78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官道之步步高升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