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极品小农民_分节阅读_第107节
小说作者:汉唐风月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2.21 MB   上传时间:2015-01-17 22:49:15

  “要礼物啊,行啊,我准备好几份呢,就是不知道给那个弟妹,听说好几个大姑娘呢。”徐峰嘿嘿冷笑着回应,这都是他老妈八卦告诉他的,其大意就是让他赶紧找女朋友,没看到人家一流一下都找三个吗?这就是能耐。

  我去,刘一流一个虎扑,捂住还准备大放厥词的儿时伙伴的嘴,四周警惕的看看,确定附近没梁小满的身影,也没有其他人,这才低声说:“我操,你能不能别提这茬,这都谁给我宣传的啊,我一个都还没呢,别听别人瞎咧咧。”

  “哈哈,装,你小子继续给我装是吧,还别人瞎咧咧,这个别人就是我妈,你说我能不信我妈的话不。本来我还不信,不过就你刚才那紧张的样子,我就知道,这事儿啊,八九不离十。”徐峰挣开刘一流的手,做一脸鄙视装。

  “行,行,你妈的话你得听,那明天你就得去相亲,你信不信?”刘一流有些无奈,这女人那,不八卦就无生活。

  “嘿嘿,今天先不跟你扯你的桃色新闻,改天兄弟我好好跟你交流,你快给我说说这几个月村里真有我老爹说的那么多变化?”徐峰颇有些急切的说道。

  其实从他踏进家门,他就发现了家里的一些改变,比如以前父母很少舍得得用的电灯,这次他发现竟然每个房间都给安装上了,连小院的大树上都给装了一个。再有,就是小妹的书包竟然也给换了新的,这才以前是基本不可能的,只有是他过年的时候回来了,才会由他来买。

  虽然家里还没添置什么大的电器,可从这些细微变化上,他就能知道父母的观念发生了一些改变,这些改变无疑是自己过年走后才发生的。难道真如电话里父亲所说,这个把月家里靠卖山货和游客在家里吃饭都挣了2000多块,这个收入就是在省城也算高的,自己在公司一个月也就600多块,刨去房租和吃饭,还能存个100多。

  刘一流看看徐峰急切的模样,不由心里一动,自己这个伙伴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但为人豪爽大气,也很能吃苦,人其实也挺聪明,更重要的是情商高,交际能力很强。要不也不能一个农村孩子在城里无依无靠,靠自己30多岁就能挣下千万资产。要是能回村里当个老师,还能帮着把村里的一些事情好好发展一下,自己正好可以抽身而出,只需要提供些想法和资源,他相信徐峰一定能做得比自己更好。

  于是,就把自己从回村承包果园,承包水库,机缘巧合认识了胖子甄有财和陌筱白,最后到村里统一收购山货,发现了斑鳖“小绿”而上了省台中央台,这多少算有了点儿名气,就有自助游游客前来游玩,村里正准备搞的一些养殖项目,都一五一十的跟徐峰说了。

  徐峰被刘一流说的有些瞠目结舌,这兄弟的运气也太好了,村里荒废好几年的桃树竟然被他卖到了京城,而且还那么高价。还能认识省城的老总,让全村都跟着沾光。最离奇的是全国唯一的一只野生甲鱼,不,啥玩意儿长斑的甲鱼,都能在水库里发现,还上了中央台。

  他在城市里也算闯荡过了这么多年,自然知道这电视的广告效应,自己这个村肯定会越来越出名,自然来的人就会越来越多,也就会越来越赚钱。

  沉思一阵,就下了决定:“一流,听你这么一说,留在村里还真是有前途,要不,我就参加参加这个老师的选拔?”

  刘一流一听,登时大喜,有这个兄弟的帮助,他就不必像以前那样事必躬亲,终于有大把的时间睡睡懒觉,到处逛游逛游了。

  

  第238章 老太太也有绝活儿

  下午3点钟,教师公开选拔下午版继续开始,由于经历了上午的欢乐,这大下午的虽然太阳依旧强烈,可搬着小板凳来围观的人丝毫没有减少,只不过这下午可比上午要聪明了许多,许多人带着家里的黄油布伞,撑起来挡住太阳的强光。那十几个游客也找农家借来小板凳坐在人群的前面,自是早早就来了,为了抢个观看的好位置,相机早就架好了,对于他们来说,这完全就是一台农村演员的大戏,看了这个,这次来就完全不虚此行。

  这油布伞在山村里使用的很多,通过皮革纸涂上蜡油制成的伞,比较牢固,也比现在的太阳伞之类的伞大。虽然式样有些老,但结实耐用,更重的是便宜。

  刘一流看着周围朵朵盛开的暗黄色伞花,却不由自主的望向在后方树荫下和两个小丫头坐在一起的梁小满。当年他去区里上高一的时候,就从家里带了一把这样的油布伞,古老的式样让许多同学都嘻嘻哈哈的开玩笑,问他这把伞是不是他爷爷的爷爷留给他的。

  15岁的少年刘一流也正处于自尊心极其强烈的阶段,脸红脖子粗的就要和同学开干,是梁小满拉着他离开了人群,非要用自己的自动折叠雨伞和他交换,说什么自己老爸现在正在收集各种老式雨伞,希望他能跟自己交换。心智都还未发育开的少年在心机方面当然不如同样年龄的少女,自然是高高兴兴的换了。

  若干年后再想起,当然知道那时小满所说的是一个善意谎言,只是为了帮着维护一山村少年自尊。此时再看到熟悉的黄色伞花,那边熟悉的人,刘一流望向丽人的眼底自是充满了柔情。

  感应到他的目光,正陪两个小姑娘说话的梁小满转过螓首回望,灿然一笑,打个手势让他往树荫里站点儿,别跟上午一样,傻傻的沐浴在大太阳下面,晒的油光发亮的。

  那一刹那,刘一流感觉到一种柔情在心里流淌,整颗心都是暖暖的一如照射在身上的太阳,整个人都在发热,热得你都觉得血液仿佛都有些沸腾,滚烫的流淌。

  旁边的吴子冉看着他们在那儿眉来眼去,心里那个堵啊,为啥咱这帅哥型的就只能和一只黑了吧唧的小鸟为伍呢,这家伙黑的都惨不忍睹了,还有女人喜欢的要死要活的,这真他妈妈的不科学啊。如果他知道眼前这个让他无限羡慕嫉妒恨的黑男人血液正在沸腾,一定会很认真的告诉刘一流:其实任何人站在大太阳下都会有这种感觉的,尼玛,那都是热的好不好。

  “好了,人都到的差不多了,现在开始吧,下午的话,太阳太大,就从年龄大的人先开始吧。”刘向福站起来宣布选拔赛的继续开始。

  按年龄大小来,最先走上场的自然是年龄最大的,上午排在队伍最后面悠闲绣花的两个老太太搬着个小板凳走上场。这俩老人刘一流也认识,一个是刘铁柱的老娘李大妈,今年60多岁。一个是大伯刘向福的三婶杨奶奶,今年七十有五了。

  两人今天都穿着蓝底绣着百花的服装,头上还缠着头巾,将头顶盘成了一个大圆盘,完全可以当成一把小伞遮住阳光。

  刘一流知道自己奶奶那一辈有缠头巾的习惯,有时缠在头上的毛巾多达十余条,将头顶盘成了一个大圆盘。据说头巾缠的多,一来防寒,二来是显示富裕。到母亲这一辈就缠的少了,只是在节日的时候才盘一盘,也就是个象征意义吧。

  下面一片嘻嘻哈哈的笑声,甄无敌噗嗤一声没忍住笑出声来,转头对着自己老战友陌铁生开玩笑:“小陌啊,这俩农村老太太不错啊,这大年龄了还敢来竞聘当老师,我看人家拾掇的挺利落的。那个年龄跟你好像挺合适,要是个小寡妇的话,我到时候找刘老八去给你介绍介绍,凑一对得了。”

  陌铁生翻了一个白眼,懒得理这个信口胡诌的老不羞,老伴儿都去世这么多年了,我都没找,你狗日的天天跟你的老婆子在我面前秀恩爱也就罢了,这会儿还来刺激我这孤单老头子,你说你这得多坏啊。

  刘向福有些发晕,“三婶儿,你来干啥,这选老师呢,你要嫌闷得慌,改天让秀芝陪您唠嗑,码长牌去。”

  “福娃子,你三婶儿上来参加那个什么?”“选拔,三婶儿。”刘向福忙补充,您连干啥都不知道还敢往上冲呢。“哦,对,那个选拔,有啥不对的,那个小吴主任都让咱报名了,你凭啥不让咱来,我又没去你家里找门路。”场子中间的老太太不乐意了,你又没说不让老太太报名。

  “呵呵,老大娘,你来是准备展示点啥啊,既然来了,就展示给我们大家看看吧。”梁振邦对还待说话的刘向福摆摆手,笑容满面的问老太太。

  “小梁书记,我和柱子他妈绣了一辈子的刺绣,用这养活了各自的孩子,还供他们读完了小学和初中,别的不敢说,要是跟我们学了这老人们传下来的刺绣的活儿,养活自己是没问题的。”老太太侃侃而谈,看样子年轻的时候也是见过世面。

  刺绣这活儿刘一流知道村里有不少老奶奶们还在做,神农架地处偏僻深山,长期以来处于原始封闭状态,与外界往来不多,民间习俗多保持着固有的淳朴古风和浓厚的乡土气息。独具特色的刺绣便是神农架的一朵充满魅力的民间艺术之花。

  只是因为工序繁琐,加上交通不便,卖到镇上也卖不了多少钱,到了母亲这一辈,就很少还有坚持这个传统工艺的了。

  “我说大家也别用老眼光来看这刺绣,咱和柱子他娘这段时间,靠刺绣也卖了将近一千块呢,这块儿就是我俩这个一个多星期来共同秀的一幅图,拿来给大伙儿看看。”老太太颇为得意的说道,最近游客来的多,自己绣的枕巾、手帕、鞋垫、枕顶、围腰可是卖了不少钱,儿媳妇对自己那叫一个恭敬。

  说着两个老太太就把带来的一卷蓝布拉开,一个圆脸圆身的胖子笑容可掬的坐在正中。

  杨奶奶展示的刺绣品非名贵布料制作,而是用比较粗简的各色布料,用多种色线按图案巧妙配色刺绣而成。其色让人看了感觉调浓而不重、艳而不俗、繁而不乱。神农架本地刺绣的内容多材于民间故事,比如杨奶奶她们绣的这副图叫做《一团和气》,一个圆脸圆身的胖子居中而坐,神情温和,传说此人做生意“手气”极佳,因此人们将他视为“吉祥如意”之神长留民间,为的是“和气生财”,买卖顺手。

  “大娘,你这副刺绣卖不卖,我出600买行不行。”正在场边照相的一位中年人开口朝场子中间的杨奶奶问,旁边的徐峰登时倒吸一口凉气,虽说两个老太太忙碌了一个星期才做出这么一副绣品,要是都这个价,一个月不得挣2400啊。我这在城里累死累活才600多呢,连两个老太太都不如,心下更是坚定了要回到村里的决心。

  周围的村民们也是吃了一惊,虽然最近收入都变多了,可都是靠山吃山,但平时只能挣点儿小钱刺绣也能卖出这个价儿,的确有些意想不到。

  “行啊,你想买就卖给你,我正好拿这钱给我小孙子买几身衣服再买个新书包上学。不过,得等我们下场了才行”杨奶奶喜笑颜开的回答,自己的作品得到认可,就是她的骄傲。

  “呵呵,老大娘,你们这刺绣工艺真是不错啊,还能创造这么好的经济效益。照我看那,我们小学完全可以开一门手工课,让大娘们来教教学生们如何把我们林区这些古老的文化传承下去。还可以让村里农闲的时候妇女们也学这门手艺,往后也能创造经济效益。陌老,甄老,你们看如何。”梁振邦有些感概,真没想到,这个小山村真是藏龙卧虎,自己老是跟上级说自己这镇上没资源,其实完全可以借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把老祖宗们遗留的这些文化遗产也做成产业。

  这一次选拔老师的招聘会,没想到竟然看到了很多自己平时没注意到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如果镇上能加以引导,未尝不可以成为镇里经济的一个增长点。梁振邦心里一阵喜悦。

  刺绣的老太太胜利的带着即将变成人民币的刺绣下了场,这会儿再也没人笑俩个老太太自不量力了,人家的手艺马上就能变成现钱,这就是本事不是。

  又经过几拨村民的自我展示,除了农活还有表演绝技的,有个外村的奇葩跑了几十里山路,带了根火把,现场给大家表演起吞火把起来,把场上的气氛都给点燃了,甄无敌也大力拍着巴掌,只个喊好,当然最后此人被一致举起了哭脸,你这完全是把这儿当晚会了是吧,又是打着宣传的注意?

  刘一流差点儿被给弄疯了,尼玛这是要把小学变成杂技训练班的吗?火辣辣的眼神差点儿把报名委员会的两位负责人给红烧了,当然,吴子冉早躲到人群中,八阿哥也拍拍翅膀飞走,投入梁小满的怀抱去叙旧去了。

  

  第239章 言多就会必失

  最后,王婶儿家的大丫头以及从城里回来的徐峰两个人被6个评委全部举起了笑脸,这一个名额就是他们两个来PK了。

  王家大丫头虽然最终是没上了大学,但是还有着比较扎实的中文底子。在场子中间面对这么多人也还有点羞涩,可应答起评委们提的各种问题,也基本能对答如流,赢得了所有人的一致好评。

  而徐峰呢,经历丰富,16岁初中毕业开始独自在外闯荡,做过建筑小工、泥瓦工、帮别人送过货、还学过电脑,在广告公司做过设计,现在在一家珠宝公司做实习生,在学习珠宝设计,按道理来说,更适合这个劳动技能老师的人选。

  几个评委在一起就讨论开了,你说这个行,他说那个行,最后甄无敌一句话:“我觉得这两个都行,一个做语文老师,一个做劳动老师不就得了,是文凭重要还是能力重要?”

  半天不发表意见的刘一流长舒一口气,这也是他想要达成的结果,既可以让王婶儿不再操心,又可以让好朋友留在村里帮自己,一举两得。

  这儿都还没宣布结果,那边的徐峰看看两手绞在一起一脸紧张的王家大丫头,不由暗叹一口气,这王家的情况他也是知道的,为了妹妹上学和父亲治病,这个学习还不错的姑娘放弃了上大学,去城里打工挣钱。可惜名额只有一个啊。

  心下暗暗下一个决定,“各位领导,你们别费神了,我决定放弃这次竞聘。”徐峰高声朝评委席上喊道。

  “哦,这都到最后阶段了,你为啥放弃了?小伙子。”梁振邦好奇的问道。

  “呵呵,我刚才站这儿又好好想了想,我才初中毕业,就是多学了些社会知识,很多东西啊,我只会做不会讲,怕耽误孩子们了。我决定再回城里去学几年,相信一定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珠宝设计师的。”徐峰一脸的坚定,回答道。

  王家大丫头有些感激的朝徐峰看看,她已经不是还在学校读书的学生,虽然初入社会,但也长了不少心智,知道徐峰这是让着自己,否则谁闲的没事大老远跑回来,在最后关头放弃呢?

  她这个18、9岁的姑娘都能想得到的,除开吴子冉,那几个都是人老成精的评委们能想不到?微笑着互相对视一眼,不由都为自己刚才下的决定而感到庆幸,这人那,所有的东西都能后天再学、再弥补,可这品德可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学着的,这才是做老师最重要的。

  从小伙子能主动让出这个珍贵的教师名额来看,他首先就具备善良、宽善待人这种品德,这就是做一个合格教师的先决条件。

  “呵呵,你也别忙着说退出,我们刚才决定了。”甄无敌抢着说着,还故意一顿。

  王家大丫头此时反而不紧张了,她有些感动,这个虽是同村,但平常接触并不多的徐家大哥主动的退让让她也有些不安,甄无敌这一顿让她反而有些释然,如果徐峰当选,她心里就不会有那种淡淡的歉疚感了。

  “老爷子,你们听我说”徐峰一听,忙准备再说两句,却看到刘一流颇有些挪揄的看着他,再瞟瞟他旁边这清秀的姑娘。这家伙他也是最清楚不过,肯定下来了就要开他的玩笑,说他肯定是看上人家大姑娘了,否则还怎么学着孔融让梨那一套。忙住嘴不说了。

  “哈哈,刚才老头子是一口气没顺上来,你们别急,让我先顺口气。”甄无敌故意逗两个小年轻,就是不说决定。

  刘一流好一阵无语,您说话都这么溜吧,还顺什么气啊,你没看两个年轻人不急,下面人家爹妈急呢。

  “他们决定你们两个都录取了,怎么样,开始欢呼吧,是不是该抱一个,庆祝下。”八阿哥也是一急脾气,瞅着无敌老头还在那儿卖关子,就飞到桌子上噼里啪啦说了一大通。

  直把个无敌老头儿正准备开口说的话一下给全给憋回肚子里,脸红脖子粗的咳嗽起来,看样子,这下是真要顺气了。有些话啊,是不能瞎说,这人的嘴都毒,说啥啥就来了,甄无敌痛心疾首,自己怎么就不抢先说了呢,看把咱给憋的。

  “哈哈,真的吗?”徐峰被八阿哥说的一愣,只听到它前面的话,说被录取了,后面的完全没注意。

  他没注意,人家大姑娘可听着了,被八阿哥说的满脸通红,不过也带着笑,这下好了,谁也不用退出了。

  “当然是真的,人家八阿哥别看个子小,这好歹也算一干部,这干部能随便说话吗?”陌铁生笑呵呵的说道,算是给八阿哥的话给了个肯定,也是给这两个年轻人吃颗定心丸。

  “哈哈”周围的村民们都笑了起来,为陌铁生说的逗趣的话,更为这个皆大欢喜的结果。不过,貌似老爷子的话有语病那,好像,好像干部才是说话最不算话的。

  徐峰和王家大丫头欣喜的朝评委席鞠了一躬,笑容满面的下场去了。梁振邦悄悄询问了一下陌铁生是不是可以结束了?陌铁生微微额首,梁振邦站起身来宣布选拔会正式结束。

  村民们都一一散去,上场演示但并没有被录取的也没见有什么沮丧,反而都嘻嘻哈哈的互相开着玩笑往各自家中走去。

  “咋了,铁柱哥,怎么唉声叹气的,早上不还挺高兴的吗?没选上不要紧,你自己不都说了吗?这就是个宣传,就你今天整的那两下,不都把全场的人都给镇住了吗?”刘一流去场子里正准备找还在和祝贺他的村民说话的徐峰聊两句,让他晚上到自己小院里来喝两杯,结果看到刘铁柱唉声叹气垂着个脑袋从自己身边走过,不由好奇的问。

  “是啊,柱子,这一下午看你都不高兴,这上午不都预订出去一只大肥羊了吗?中午回去又挨咱弟媳妇的骂了?你和你咱婶儿都这么能赚钱了,她还想咋的,要我说,你就厉害点儿,再敢这样,揍她个老娘们。你看我们家那口子,被我收拾的,我说吃干不敢喝稀的。”刘二混子也凑在旁边劝着,还拍着胸脯牛叉哄哄的。

  话音未落,刘一流笑着指指刘二混子身后,不等他回头,一只有力的手熟练的揪住了他的耳朵,还用力一拧。“好你个刘二混,老娘天天在家伺候你们刘家老少三代人,你还想让老娘喝稀的?”

  “哎呦,哎呦,我只是说给咱柱子兄弟听的,我刚才说的是,你喝干我喝稀,你别听差了。”刘二混子从揪耳朵的手法上都能判断出是自家媳妇儿,立马改口,媳妇是当家人,不能轻易得罪,否则真的只能天天喝稀饭了,也不怕旁人看笑话了。

  “赶紧回家给老娘喂猪去,你又没柱子兄弟养羊的本事,还在这儿充大老爷们儿。”刘二混子的泼辣媳妇儿一声怒吼。

  刘二混子挣脱自己老婆的魔爪,低头往家跑。一边跑还一边回头喊:“柱子,记住了,该厉害的时候就要厉害。”

  哈哈,刘一流大笑,连愁眉苦脸的刘铁柱也嘿嘿乐起来,都说咱怕老婆,看这天天喜欢到处吹牛打屁的兄弟,恐怕惧内症不比咱轻那。

  “一流兄弟,铁柱兄弟,让你们看笑话了,二混这个人,你不厉害点儿,他就天天游手好闲。”刘二混媳妇儿有点儿不好意思。

  “哈哈,哪能呢,嫂子,你就得狠点儿,他要是再懒,你就用鞭子抽吧。”刘一流哈哈大乐,往逃跑的刘二混伤口上撒盐,说的刘铁柱侧目而视,这兄弟别看是读书人,可还挺狠那,读书人真是不能得罪,脑袋够用,心也够狠。

  附近正带着两个小丫头走过来的梁小满听到了,不由抿嘴一笑,一双美目颇为意味深长的朝刘一流瞟了过来。还想滔滔不绝撒盐的刘一流登时一背心冷汗,言多必失,言多必失啊,这上辈子吃这个亏还少了吗,怎么还管不住自己这张嘴。

  连忙岔开话题,“铁柱哥,还没说你刚才咋了呢?”

  “唉,你看看那边。”刘铁柱指指那边游客围着的两个老太太。

  “咋了,人家游客要买大娘的刺绣呢,这都变成钱了,你还不高兴啊。”刘一流搞迷糊了,老太太能挣钱不是好事吗?你当儿子的还有啥不乐意的。

  “兄弟,你不知道啊,我娘原来刺绣呢,也就是白天闲着没事弄着玩玩儿,卖几个小钱买点油盐。可自从这个月她的刺绣买了大几百块,那兴奋的,每天晚上几个老太太就凑一块儿绣啊,恨不得都不睡觉了都。她眼睛本身就不好,再这么搞,可别把眼睛和身体都搞坏了,到时候还不是得我操心吗?”刘铁柱无奈的说道。

  “呵呵,我说你愁眉苦脸的干啥呢,是怕大娘为了赚钱把身体搞坏了啊。这好办,这事交给我了,你放心好了。”刘一流笑着安慰道。

  他从两位老太太今天演示自己的刺绣就有了打算,这绣品颜色绚烂,内容朴实无华,很能得到游客们的喜欢。如果村里牵头成立一个专门销售刺绣的公司,集合全村闲余劳动力,扩大生产规模,通过旅游模式和网络,不仅能卖给游客,还能往外拓展更广阔的市场。

  就让这些个通晓刺绣工艺的老太太们来教在家没事的妇女们,从销售收入里给她们发工资,这样,刺绣文化不仅得到了传承,还能创造更多的经济利润。

  把这个想法给刘铁柱一说,刘铁柱佩服的看着刘一流,朝他竖起大拇指。这大学生就是大学生,脑袋瓜子转的快啊,老娘她们几个还在想着自己赚辛苦钱,人家就想着做产业了。不行,咱家这大丫头,幺儿子一定得读书,只有读书了才能多用脑子,不能像自己,就靠着一把子力气挣钱。

  

  第240章 就怕干柴和烈火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35页  当前第10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7/33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极品小农民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