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极品小农民_分节阅读_第233节
小说作者:汉唐风月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2.21 MB   上传时间:2015-01-17 22:49:15

  原来,他刚才背着手低着头就是在烦恼儿子不回来的事情,昨天都听几个老兄弟说他们的孩子们今天就要回来了,心里也是大为着急。

  别说他是个农民,但好歹他还是村里的会计,村里这些天的收入他是最清楚不过,一个月一个台阶不说,那收入都是打着骨碌往上翻。他心里可是清楚的很,刘一流是个有能耐的孩子,只要有他,村里就一定能赚钱。

  而且赚钱的主力军是谁?绝对不会是他们这帮五六十的老头子们,肯定是这帮要回来的年轻人,那谁回来的早可不就占便宜些吗?徐峰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不仅仅人家是刘一流的同学,人家第一个回来不是,听村长的意思,村里即将成立的重要位置可不就是那小子的了吗?

  这次可不就要是自己儿子李风再傻不啦叽的还呆在城市,就算以后再回来,恐怕连点儿汤都没得喝了,所以那会儿他一边走一边低头考虑着要不要再给那个混蛋小子打个电话,否则就要和他断绝父子关系来的。

  看到一帮大小伙子们回来,他再想想自己儿子心里都是一堵,都是儿子,为啥自己儿子就蠢一些呢,连老爹的话都不听,发烟的时候老头儿都是一边发,一边骂,当然,是骂那个还在花都舍不得花花世界的儿子。

  结果倒好,刘青山还偏偏哪壶不开提哪壶,说这烟是他儿子给买的,你说李老头儿能不急眼吗?

  “这……”一帮年轻人看着李大叔跳着脚大骂,不由都面面相觑,老头儿这是要发疯的感觉。

  因为大山还是有些封闭,村里上一辈人也没什么文化,他们一向信奉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他们自家老头儿急了可也是这样骂他们的。只是,你们说儿子是狗日的,那不是骂自己是狗吗?年轻人脑袋转的快,YY式的反击马上就来,当然,这个谁也不能宣之于口,否则,后果很严重。

  还好,刘青山也是30出头的人了,看事情不妙,再让老头儿毛下去,自己等人又不敢走,等回去晚了,可就该自己老爹骂自己是狗了,忙岔开话题道:“老李叔,那不是这烟是你自己买的,您发财了?”

  听到刘青山这么一说,老头儿的注意力被分散,暂时性的忘却了自己那个想打死的狗日的,得意的哈哈笑着回答道:“怎么样,这烟不错吧,没错,这烟是我从你周婶子哪儿拿的。哈哈,是不是觉得你李叔不应该抽这么好的烟?”

  “嘿嘿,那儿能呢?怪不得要上十块,味道是真不错。”一旁的刘大河美美的吸了一口,回味片刻,喷出一口烟雾在一旁插嘴道。

  嘴里说着不会这么想,可脸上浓浓的惊疑表情还是表示,他可不就那么想的吗?

  “哈哈,你们这帮混小子,老子还要去跟李风那个狗日的继续打电话,就不跟你们多说了,大老远的回来也累着了,赶紧回去休息吧。这烟那,你们老爹现在可也抽上了。”李大叔看着这群年轻人惊讶的样子,在外面工作的年轻人还比不过他这个年过花甲的老人,你说他这心里怎么能不有些得意呢?

  李大叔刚才还很是郁闷的心情登时好了许多,拿定主意等会儿好好再跟儿子说说,不说别的,就把刚才这事儿告诉他,他也从中受到启发,有时候讲的太大反而适得其反,不如就说这些小事儿,让他自个儿去好好想想。

  看着李大叔逐渐远去,这帮刚回村的年轻人们互相对视一眼,都没说话,心下还是有几分震撼。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村里的这几个变化无疑都说明,老爹说的那些貌似还真不是虚的,也许,回村里来,还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下,有媳妇儿的拉媳妇,没媳妇儿的提行李,都撒腿往自家跑去,不管家里变成什么样了,好久都没回了,可是想得慌。

  因为这些原本是家里的顶梁柱的年轻人的归来,村里的欢声笑语登时也多了起来,有七八家甚至都在家里摆上两桌,把家族里的长辈们都请过来一起热热闹闹的吃晚饭。

  那些原本下课了就村里四处调皮捣蛋的熊孩子,也因为自己的父母的归来,登时都变成了乖宝宝,都赖在父母身边不愿离开,直到父母都开始忙着招呼客人,他们才拿着父母归来时给他们买的礼物出门和小伙伴们炫耀起来。

  都是八九上十岁的年龄,本来就是最需要父母的爱的时间,可为了生活,父母一别就是一年甚至更久,他们只能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不是说不爱,不过隔代的人再怎么疼爱,也永远比不了父母那份无法割断的血脉亲情。

  虽然不是什么昂贵的礼物,男孩子们永远是能喷火星的电子枪,小女孩儿们是漂亮的花衣服或者布娃娃,但小孩子们那脸上的幸福,却是发自心里,甚至连游客多的时候,他们靠售卖烤玉米和茶叶蛋赚了好几十块钱的时候,都没有如此甜美的笑过。

  刘一流之所以用各种奖励措施****这些青壮回来,这其实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劳动力什么的也只是附加值而已。

  作为一名曾经做过教育长达十几年的教育工作者,3000多万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和心理问题一直是共和国之殇。从幼儿时期到童年再到少年,最需要爱的年龄,却获得不了父母的关爱。

  在缺乏爱的环境下成长,这样的结果也可以想见,这可不是简单的一代人的问题,他们也会长大,也会结婚生子,但幼年时期就缺乏爱的阴影很容易导致他们不会去关爱自己的孩子。

  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他们最初的学习都是从模仿父母开始,像大熊,刘一流就曾经看到有一次它想吃鱼了,跑到小溪里去捕鱼,煤球都是必须跟着,观察妈妈的一举一动,学着妈妈的捕鱼技巧。要是它偷懒,自己躺旁边睡大觉,大熊毫不客气上去就是一熊掌,打的小煤球“呜呜啦啦”叫唤半天,最终,还是得跟妈妈学习。

  换在我们人类,地球上最智慧的生物,生存技巧可以不用跟父母学习,有专门的老师可以教导,可爱与被爱呢,大部分老师是教不了的,只有与他朝夕相处的父母可以言传身教。可恰恰,留守儿童们缺少了这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环,爱,也是需要学习的。

  共和国大力发展经济的观点并没错,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积极参与到祖国的建设大潮中来,实现属于自己的劳动价值,也没错。错就错在,从上到下所有人都忽略了国家的未来——孩子们的教育问题。

  在刘一流的记忆中,直到许多年后,一些在实际教育中发现问题的教育工作者们发出了自己的呼声,国家层面的有识之士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大力改善留守儿童的关爱,并利用网络,让长期见不到父母的孩子多见见父母双亲。

  可为时已晚,大量曾经的留守儿童已经成为青年,性格早已固定。刘一流虽然是重生人士,但毕竟能力有限,不能改变全国的现状,但他还是想靠自己的努力,先改变青峰村这一隅之地,并能带动更多的地方注意到这个问题并为之有所改变。

  他的梦想,并不仅仅只是给乡亲们带来财富,毕竟,生命中,很多的幸福不是只有钱才能获得的,他希望的是带来更多的幸福感,全家团圆,是其中最重要的。

  在各家邀请的重要客人中,刘向阳和刘向福堂兄弟俩成了抢手的香饽饽。刘向福是一村之长,在村里威望原本就很高,更别说现在村里在他的带领下越来越蒸蒸日上,现在那说一句话,更是个顶个的算数,你说那家请客会不请他老人家?

  而刘向阳则完全是托自己有一个好儿子,现在村里为啥能这么红火,只要是脑袋稍微清醒点儿的人,都知道是刘一流的功劳。自然,作为刘一流的老爹,在村里受到的尊重现在丝毫也不比他的堂兄刘向福差。

  所以,这每家要开酒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把这两位给请过去,可不管他们是不是家族里的。

  刘向阳坐在堂屋里做愁苦状的揉揉眉头,刚才已经是第六波来请自己的乡亲了,说死说活,人家也非要他去喝一杯,最后也只能答应了,按农村的规矩,只要答应了,就算是去喝一圈也必须得去,关键是他都推辞不掉,六桌都答应了,可这要是连续六桌喝下来,刘向阳觉得自个儿肯定是要躺着回来。

  

  第537章 贪吃不要命的秧鸡子

  “他爸,你干啥呢?还不快走,张姐喊我半天了。”李兰喜滋滋的从房间里换好衣服走出来,招呼刘向阳道。

  只要不是什么红白喜事,农村人请不是亲戚的村人吃饭,一般都只会请家里的男主人,女人就算去了一般也不上桌子,和家里的女人们一起在厨房里端着饭夹上点儿菜就凑合吃了。

  可刚才老张家的来请刘向阳还专门的请了李兰,那可是要上桌子的,李兰自然知道这都是人家看在自己儿子刘一流的份儿上,否则自己还是只有不上桌子的命,但能受到村里人这样的重视,李兰心里头那个美,谁让她生了个好儿子呢?

  “哎,要喝六桌酒啊,今儿你可能要去喊一流把我弄回去了。”刘向阳继续揉揉眉头显得很苦恼。

  “得了啊,刘向阳,人家都走了,你还在我面前装个啥啊,你看你那个嘴咧的,我还不知道你其实快乐死了。我今天心情高兴,随便你喝吧。”李兰不屑的撇撇嘴,跟自己丈夫说道。

  夫妻俩现在在村里的地位日渐高涨,那个见了都上前热情的打招呼,谁家请客都会来请刘向阳作陪,在农村,那就是极高的礼遇了。以前就算两口子在村里人缘好,可也没享受这等待遇。

  那一次丈夫的脸上不是乐呵呵的,只是今日来请他的人家多了些,这么受众人追捧,都快乐疯了吧,还不是靠我生的好儿子?竟然还在老娘面前装忧愁,李兰自然不能太容忍丈夫一人嘚瑟,时刻提醒他,这优秀的儿子可是她生的。

  这个永远是属于母亲的巨大优势,在这一点上再负责任的父亲也无法与之匹敌,谁让男人在孩子呱呱落地之前只提供了下劳动和弹药,而母亲却要十月怀胎并承受巨大痛楚呢?两者的付出完全不可相提并论。

  “行了,行了,我这就走,看你那高兴劲儿,还说我。”刘向阳被老婆说中心事,也毫不尴尬,笑呵呵的站起身来,就往门口走去,只要有老婆这句话,他今天咋说也要把这六桌转完,人家尊重自己,自己也不能不尊重别人不是?

  “哎,你个死鬼,等等我啊。”李兰还正在对着镜子整理头发,一看丈夫自个儿先跑了,忙嘴里喊着也跟着撵了出去。

  注定,今夜的山村是个欢乐的夜晚。

  陆陆续续的,在父辈一再催促,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们回来了大部分,没回来的也一再保证年前一定返回,因为他们一年的辛苦费都还在工头手上捏着,要是不拿回来也实在太亏了。

  在这两天里,还在村里逗留的游客们也离去了不少,他们也毕竟都有自己的工作生活,虽然这里的生活悠闲恬静,但也不是属于他们的世界,最终都还是要回到属于他们的大都市。

  走之前,很多人还特地来向刘一流告别,并顺便从他这里买点儿他家菜园子出产的西红柿黄瓜还有黄鳝,这些他们可是早就已经尝过的游客说人间至美的美味,走之前是一定得带点儿回去尝尝的。

  就算有嫌麻烦不想带鳝鱼的游客,看到刘一流家的鳝鱼之后,也忍不住好奇带几斤回去。原来,刘一流去捞鳝鱼的时候他们才发现,他院子周围这条沟里养的鳝鱼和其他地方的鳝鱼大有不同,在这个中秋时节,天气已经转冷,鳝鱼应该都钻到洞里开始准备冬眠了。

  可这沟里的鳝鱼却还在水里游来游去很是快活,还时不时的蹦出水面,捕食从野草从中飞出的小虫,甚至有条粗如藤条般的大家伙在众人的注视下,一口将一只从水沟上方飞过的两寸长的大蚂蚱给咬在嘴里拖入水中。

  真是够野性的,这样的鳝鱼,不用说,味道肯定是刚刚的,再加上有曾经来过并带过鳝鱼的游客介绍说,刘一流这儿的鳝鱼生命力顽强的很,放塑料袋里过上20多个小时还精神的很,回家放盆子里一个不注意,还会蹦出来想逃跑。

  听这么一说,所有游客那还犹豫,个个慷慨解囊要购买,有些贪嘴的,那怕刘一流的鳝鱼几乎是市价的3倍高达30多元也要买上十多斤。把刘一流搞得有些无语,你们这三十多人呢,都要上这么多,不是要把我这沟里的鳝鱼搞绝种吗?以后哥想吃的话,难道还要自己再去山沟里钓吗?

  尤其是,除了他自己,还有一帮混吃混喝的家伙们要养活。不知道是不是这里的小鱼小虾实在太过美味,上次被金雕吓走的那帮秧鸡子,竟然经常不顾有天敌在侧,时不时偷跑过来开聚餐会,这完全是要吃不要命的节奏。

  金雕两口子最近都是早出晚归,神神秘秘的也不知道在干什么,反正它们也能打猎自给自足,刘一流也懒得管它们,只是看偶尔会有秧鸡子过来偷吃小鱼小虾,专门叮嘱丑丑夫妻俩别伤害它们。

  所以这些家伙们试探几次过后,发现别说金雕经常白天不在家,就算有时候在家,看到它们也像没看到一样,根本就不带搭理的,于是胆子越来越大,开始还是一只两只前来,后来竟然上十只一起出现。

  更过分的是,时间长了,它们发现这里不光水沟里食物丰盛甜美,还有人撒那些有巨大****的有灵水味道的小米。那本来是刘一流撒来喂小鸡的,只是看这群家伙又有想抢夺的意思,怕它们再和护鸡仔的母鸡打架,专门又给它们呆的地方撒上一些,毕竟,和谐最重要不是?

  而且这里根本没有谁有驱赶它们伤害它们的意思,从前天开始,这群家伙们竟然选择开始在这里过夜,那意思显然就是要长期呆在这里不准备挪窝了。

  估计按它们的想法,这里有得吃有得喝,还有保镖,要是走了那不就成传说中的傻鸟了吗?好吧,天敌成保镖了,金雕两口子估计知道了会发飙的,还好,它们没心灵感应功能,这群胆大包天的白鸟们自然也不会主动告知。

  搞得上次和它们打过一架的母鸡们到了傍晚就紧张兮兮的把小鸡赶回鸡窝,自己也钻进去守在鸡窝口,显然是发现人家现在鸟多势众,现在它们属于鸡少力薄,必须得固守待援。

  不过白天的时候,这群鸟儿在水沟周围飞来飞去,配上这里的青山绿水,还成了一景,惹得不少游客在这里拍照观鸟,感叹刘一流的小院如同仙境一般,当然,如果再来几只丹顶鹤的话就更美了。

  刘一流很是无语,因为听他们这么一说,他头脑里马上想起了西游记中南极仙翁那个极具特色的秃脑门,瞬间一脑袋汗,要是等自己老了,头发也掉了,一个黑乎乎的秃脑门老头儿身边再站上几只传说中的丹顶鹤,那情形,会不会看到的人都会有种跳水沟里自我解脱的冲动?至少,他自己绝对会有。

  他就是后悔想赶这群打算长期混饭的家伙们也来不及了,因为小丫头扣子也看到了,说来也奇怪,这群秧鸡子对新环境还是有几分警惕,有人在它们几米远的地方活动可以,再靠近它们就会主动的离远一点儿。

  除开给它们小米吃的刘一流能稍微靠近一点儿以外,也只有小丫头扣子一人可以走近鸟群,甚至还能拿着小鱼喂它们,这群家伙竟然也不怕她,一看到小丫头拿着东西,就围过来翘首以待,搞的小丫头很是有成就感,一到放学就和小溪她们几个拿着捕鱼工具跑到小溪边上抓小鱼小虾,打算回来喂鸟儿。

  悟空也被要求提着小水桶跟在她们屁股后面,负责后勤工作,只是当小金丝猴看着小丫头喂那帮白鹭,白鸟儿们上下翻飞煞是好看,也有样学样的拿着小鱼想凑过去也尝试一下这种被需要的感觉。

  可惜悟空显然高估了自己的魅力值,小丫头喂鱼,这群鸟儿们显得很热情很激动就是不害怕,可悟空同样拿着食物去喂的时候,这帮鸟儿们是不害怕,却群起而攻之,上下翻飞,啄得悟空捂着脑袋落荒而逃。当然,它喂鸟儿的目的达到了,爪子里抓的小鱼什么的,全扔到地上,被胜利打跑侵略者的白鹭们当做战利品给吃了。

  惹得悟空大怒,跑去跟八阿哥唧唧歪歪鸡同鸭讲一番,早就看这帮鸟儿们不顺眼的小黑鸟儿自然是跟它一拍即合,去找了自己的好哥们看守鸡场的超级守卫大公鸡小金,小金自然是帮亲不帮理,气势汹汹的跟了过来就要找白鸟儿们的麻烦。

  那里知道这帮家伙虽然不是超级大公鸡的对手,但人家飞的快又飞的高,顶多能飞上二尺高的小金自然也只能是望鸟儿兴叹,也只得怅然离去。

  打不赢小金的白鸟儿自然把报复的目标放到始作俑者悟空的头上,一得空就飞到在树下敞开肚皮睡大觉的小金丝猴身上丢几坨生物炸弹。

  不堪其扰的小金丝猴最终还是选择了给空军们跪下了,缠着小丫头要了许多捕上来的小鱼,往鸟群所在地一扔,就抱着脑袋逃开,三番几次以后,秧鸡子们才算是接受了悟空主动伸出的橄榄枝,不再去找它的麻烦。

  第538章 龙鳝也产仔了

  自然,刘一流只能限量供应,保证每人5斤,多的没有。只是出乎他意料的是,等他去捞鳝鱼的时候,才发现水沟里的鳝鱼远比他想象的要多,捞上来百把斤以后,仍然还有许多在水里拼命游动着四处奔逃。

  尤其是几寸长的鳝鱼苗子,这一窝那一窝的,而且有许多都跟原来捞上来的普通鳝鱼不太一样。普通的鳝鱼苗一般都是背部青色腹部淡黄,直到成年后才转为浑身棕黄,可这水中不少鳝鱼苗和其他的略有不同,通体赤黄不说,还有几丝亮金色缠绕身体之上。逃跑的速度也比其他普通的要快上许多,身子一扭一钻就钻到水草从中不见了。

  至少,那些擅于捕捉鳝鱼苗的白鹭们是从来没有捕起这种小黄鳝的,要不是今天即将离去的游客们有需求要大量捕捞,刘一流也不会发现这种鳝鱼苗的存在。

  刘一流不由大是好奇,以他的眼力和出手速度,也费了老劲,才捕捉起几条来仔细观察,这些鳝鱼苗不光颜色不同,模样也稍微有些不太一样,脑袋更大,尾巴要更扁平,只是嘴边挂着的两条极细小的胡须让刘一流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游客们也围拢过来,看着从未见过的小鳝鱼啧啧称奇,这家伙,看着就比普通的黄鳝更凶猛,那长大以后成鱼的味道肯定也要更棒。

  “小刘,这鳝鱼不会又是你们山里的什么变异品种吧。可要好好养着,过俩月我再来,弄个几十斤回去过年,这可是我预定的哦,可不能再给我限量了。”那个刚才上来张口就要十来斤的游客又急不可耐的说道,有美味的食材一定不能放过,这是他人生的信条之一。

  “那我们也预定,给我留十斤”

  “我五斤……”

  登时有不少人在一旁七嘴八舌的喊起来,一时间闹哄哄的,这场景很是有种熟悉感,刘一流仿佛就像置身一个人潮涌动的菜市场,自己一问菜价,一圈卖菜大妈努力的向自己推销各自的菜品,像他这样不会还价的中青年男人无疑是她们最受欢迎的顾客,只不过现在他由买菜的变成卖菜的而已,不仅觉得脑门都有些疼。

  原来生活就像一个圆,你以为你离开了原点重新启航,转悠了一大圈以后,却发现没啥太大改变,又回到了起点,怪不得连生存的地球都是一个球形。

  生命也是如此,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形成一个不可能间断的循环。只是,各人不同的选择,让你感受到相同的生命轨迹中不一样的精彩。

  关于对生活生命的高大上感叹没能继续深想,刘一流还得回到现实中面对俗气的卖菜生涯,好吧,赚钱的事不干才是傻蛋,刘一流其实很享受钞票装入兜里的那一刹那,咱是俗人,咱骄傲不是?

  只是群情涌动,刘一流还是替手里网兜中的小鳝鱼们感到一阵悲哀,它们要是会唱歌,一定会唱那首人到中年就会常常在心里主动哼唱的歌:“我不想,我不想长大,长大后就变成你们的菜……”

  “小刘,这鳝鱼肯定比你这儿普通的鳝鱼更好吃,老王想要,给他就是的,但我觉得必须要上百块一斤才成。”有跟刚才那个游客熟悉的,故意陷害他,其实也有帮着询价的意思,毕竟刘一流这里的东西虽然味道是极好的,但那个价格可也算得上是更好的。

  刘一流也不是个雏,这话里话外的意思自然也听得懂,微微一笑,先没有说价格,把鳝鱼苗为何长成这个样子跟大家解释起来。

  刚才他也是通过一瞬间对生活是个圆的感悟,再结合小鳝鱼苗嘴边那个让他颇感熟悉的胡须想起了自己这沟里可还有个宝贝的事实,那胡须可不是只有那条粗大肥的龙鳝才具有的吗?

  要说这鳝鱼的生命可比人类更多姿多彩,人家可是能在不同的生命时段又能当妈又能当爹,你人类成吗?就算利用高科技使性别发生裂变,可那也仅仅只能是形态上的改变,可生儿育女这玩意儿是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的。

  但鳝鱼可完全不同,在其个体发育中,具有雌雄性逆转的特性,即从胚胎期到初次性成熟时都是雌性;产卵后卵巢逐渐变为精巢;等体长长到一定程度时,部分个体性逆转,雌雄个体几乎相等,属于雌雄同体动物。

  那条龙鳝再怎么样,也还是属于鳝鱼的一种,从形态上来说,已经长成那么大个,肯定是早已从妈妈级变成负责提供弹药的鳝鱼爸爸了。

  而水沟里的鳝鱼也不完全是一个品种,有华夏大地上水沟里最常见的普通黄鳝,还有一种就是山区独有的山黄鳝,颜色要更深,黄的都有些发红,多是山民进山时在山泉里捕捉到的,这种黄鳝很是难得一见,也要比普通的黄鳝更凶猛的多。

  那时刘一流正在大量收购黄鳝,有村民捕捉了十来条就给刘一流送了过来,因为不多,个头儿也不大,刘一流也没当一回事,就丢到水沟里和普通鳝鱼一起混养了。

  而这龙鳝正好也正是属于山黄鳝的一个变种,排出体外的弹药碰到这十来条还正属于妈妈级的山黄鳝排出的卵,可不就有了小鳝鱼苗吗?这些家伙可还是属于龙鳝的后代呢,原来龙鳝只有一条,太过珍贵刘一流舍不得吃,这下突然来了这么多,想着用龙鳝做成腊肉鳝鱼火锅,刘一流自个儿都忍不住口水流。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35页  当前第23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3/33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极品小农民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