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鉴定师_分节阅读_第438节
小说作者:冰火阑珊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3.53 MB   上传时间:2016-04-15 14:18:44

  陈逸不由鉴定了一下,微微一笑,与他猜测的大同小异,这就是一个一册感应灵签书籍,其价值评价达到了价值较高,已经超过了百万,而且是明代之作。

  看来这一本书籍,应该就是附近五十米内,距今五百年内,价值最高的东西了。

  陈逸打开看了看,这上面讲的并不是解签,而是一些灵签的诗句,想必是教人制作灵签或者是让人知悉灵签内容的书籍。

  这上面有着占病,行人,官事,婚姻,家宅等等灵签诗句,看起来极为诗句工整,其中一些都是未曾流传下来的。

  在古代,拜神求签,可以说是许多民众常常做的事情,一旦有何事不明,都会去拜神或者拜佛,以求解答。

  小心的翻看了一下,陈逸不禁有些感叹,道教文化的渊博,让人心生敬意。

  翻看之后,陈逸便将其放好,抬起头来,这第八个隔间与第七个隔间的书架样式,已然与之前的大有不同,似乎是为了更好的保存,都是采用了带有门的书架,里面存放着一本本的古籍,有些看起来出现了残破之意。

  由于古代书籍的页数限制,不能像现在这般制作太过厚重的书籍,所以基本上一套书都是十多本甚至于几十本。

  像明代的永乐大典,全书共二万余卷,其册数达到了一万多册,约三点七亿字,是华夏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只不过永乐正本尚未确定存在何处,而永乐副本却惨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现存不到八百卷,流传下来的只有百分之一二,可以说是华夏文化的又一个巨大的损失。

  在其中几个书柜,陈逸看着里面的一摞摞书籍,面上出现了目瞪口呆之色,每一套书的上方,都写明了年代以及书籍名称。

  而这几个书柜中所写的年代是宋代,宋版书,珍贵程度,已然是众所皆知的事情。

  雕版印刷业在宋代非常繁盛,为书籍的广泛流传和普及创造了条件,宋版书刻印的可谓是精益求精,书写字体也很是工整,流传下来的非常稀少,世人多以宋版书为贵,或治学,或显富,或珍视有加,或顶礼膜拜。

  有许多人曾言,世界上最昂贵的书籍,并非金箔,银箔甚至是镶嵌珠宝的印刷品,而是华夏久负盛名的宋版书,这种珍奇的版本几乎可以用价值连城来形容。

  早在明清时期,宋版书就已经成为各大收藏家争相抢购的宝贝了,有着一页宋版,一两黄金的说法,陈逸缓缓回过神来,面上露出了惊叹,以他所了解过的信息,现在的宋版书依然按页论价,每一页的底价至少是一万人民币,而一本五十六页的宋版书,至少也要百万以上。

  他并不知道眼前这些宋版书有多少数量,但是他知道,自己进入的并不仅仅只是一个藏书室,而是一个巨大的宝藏。

  宋版书能够留传到现在的,除了佛经,也就只有这道教经典了,正是由于道观与寺院受到战火波及的机会非常少,才使得这些珍贵的书籍能够保存下来。

  陈逸大致看了看,然后缓缓关上了门,这宋版书极为珍贵,他带出去的话,悟真道长或许会答应,但是他并不会这么去做。

  悟真道长能够答应到进入到八个隔间,这已然是对他的一种莫大信任,这是一个藏书室,也是一个宝藏,更是知识的海洋,他可以通过对各个朝代古籍的观看研究,了解更多的知识,提高他的眼力,丰富他的见识。

  拥有如此多的各代书籍,这是在高存志那里,也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看来这第八个隔间中,存放的应该都是几十万,百万以上的东西,一本宋版书非常珍贵,一套宋版书,那价值,简直是难以估量。

  陈逸并没有继续使用搜宝术,而是在这最后一个隔间中不断观看着,这里的书架有书柜型的,更有一些像岭州袁老家中所存放书画的柜子一样,是一个个小隔间组成的。

  每一个格子所存放的正是一幅书画作品,看起来有着几个书架之多,所存放的书画作品,数量非常之多。

  历来青城山就是各代名家文人往来之地,许多人都曾留下了一些诗词歌斌,乃至于书法画作。

  陈逸缓缓来到书架前,每一个隔间,上面都贴着字体,可以让人一眼知道里面存放的是何物品。

  在书架第一排中,陈逸就发现了张大千的名字,除此之外,上面还写着一些画作的名字。

  稍稍看了看,他在一幅青城隐逸图的隔间前停住脚步,缓缓拉开,里面正存放着一幅装裱好的画作,打开时,散发着一股墨香气息。

  陈逸将画作轻轻拿中,然后慢慢的拉开,只见一片山石林立之处,有一个人在缓缓行走,除了山石,树木之外,再无一人存在,看起来颇有几分隐逸的味道。

  大致看了看画,他便将画继续归回原位,今天只是初次而来,还没有准备好,明天观看时,他就会做好奋战的准备,有着这么多的古籍书画,他怎么还能每天一副清闲的姿态。

  缓缓在书架前观看行走着,忽然看到了一个纸条,陈逸一下停了下来,只见这上面写的是唐代摹本黄庭经,除此之外,没有作者的名字,这让他不禁有些奇怪,难道是佚名所做不成。

  一些书画,由于作者未曾署名,其上又没有任何关于作者的线索,所以这类书画便是佚名。

  第四百九十三章奇怪的书法

  对于黄庭经,陈逸并不陌生,哪怕之前没有接触过古玩时,也是有着一定的了解,黄庭经是道教上清派的重要经典,也被内丹家奉为内丹修炼的主要经典。

  只不过他之前的了解,完全是建立在一幅著名的书法作品上,那就是王羲之的楷书《黄庭经》。

  王羲之可以说是华夏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有着书圣之称,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广采众长,治于一炉,摆脱了汉魏时期的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极远。

  其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与其子王献之,并称二王,其所书作品,被后世众多书法名家摹仿。

  说起王羲之,陈逸不禁想到了一个成语,便是与其有关,那就是东床快婿,当时晋朝一位书法家,太尉郗鉴有一个女儿,年方二八,貌有貌相,只是尚未婚配,郗鉴对女儿非常疼爱,所以要为女择一良婿,他与当时的丞相王导情谊深厚,又同朝为官,听说其家中子弟甚多,个个都才貌俱佳,所以便将自己的择婿想法告诉了王导。

  王导随即便答应了下来,让郗鉴随意到家里挑选,只要他相中的不管是谁,都会同意。

  于是郗鉴命心腹管家,带上重礼到了王丞相家中,王府子弟听说郗太慰派人觅婿,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寻来觅去,发现少一人,于是王府管家便领着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只见靠东墙的床上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对太尉觅婿一事无动于衷。

  之后管家回到府中。对郗太尉讲述了此事。说王府年轻公子二十余人,听说郗府觅婿,都争先恐后,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事。

  郗鉴急忙让管家带着他去王府,说他选的就是这样的人,来到王府后,见此人既豁达又文雅。可谓是才貌双全,当场便下了聘书,择为快婿,这就是东床快婿的故事。

  这既然是摹本黄庭经,那自然不会是道教经典书籍了,而只能是别人所临摹的王羲之书法黄庭经。

  陈逸缓缓打开了这一个隔子,准备一观这没有作者姓名的摹本黄庭经,究竟是何种模样。

  这由王羲之所书写的黄庭经,又称换鹅帖,是其楷书中最为著名的一个作品。传说山阴有一道士,欲得王羲之书法。因为知道王羲之爱鹅成癖,所以特地准备了一笼又肥又大的白鹅,并专门找人打听王羲之出游的路线,并在其路线上放鹅。

  王羲之出游时,看到这一群白鹅,果然十分喜爱,想要买下,因为他认为养鹅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从观察鹅的动作形态中悟到一些书法理论,于是他便找到放鹅的道士,商量着买下这群鹅,这名道士说只有王羲之为他写一段经文,他才会将这群鹅相送,王羲之欣然答应,写了六十行的经文,高兴的笼鹅而归。

  只不过无论是黄庭经亦或是兰亭集序,其原本真迹都已然不复存在,所剩下的只有后世的摹刻本,以唐代摹本最为传神,而且极具价值,历来被当做真迹看待。

  如果是唐代的黄庭经临摹之作,哪怕没有作者款识署名,其价值也非同寻常。

  陈逸缓缓打开这一个隔间,里面一幅装裱好的卷轴,看其材料,应该是绢本。

  纸在西晋以后才用于书画,但是直到宋代才大量应用,而唐代盛行绢,纸的使用是非常少量的。

  他之前在练习画作时,也曾在一些绢上作过画,只不过绢底色不如宣纸洁白,而且绘画之前要做许多的准备,没有宣纸那般的方便快捷。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09页  当前第43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38/140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鉴定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