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官道无疆_分节阅读_第1046节
小说作者:瑞根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7.61 MB   上传时间:2016-07-04 11:58:23

  在这一点上陆为民和董建伟探讨了许久,最终董建伟也认同了陆为民的这个意见,蓝岛要真正成为与京沪深鼎足而立的国际性大都市,那就必须既要有自己的产业特色,同时又不能有明显的缺陷短板,这是作为一座全国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的必备要件。

  把这一点交待清楚并获得了董建伟真正认同之后,陆为民觉得自己对蓝岛的交代任务可以告一段落了,自己对蓝岛的责任义务也基本上尽到了,至于说日后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那就是董建伟他们这一届班子的事情了。

  从京城飞昌州的班次和京城飞宋州的班次已经差不多了,现在北京飞宋州的班次已经从最初宋州机场开通时的每天一到两班迅速攀升到了今年春节前的每天五班,现在据说又增加了一班,达到了每天六班,而且还有要继续增加的趋势,这一点陆为民在买机票时也想过,究竟是飞昌州还是飞宋州,飞昌州是12点的,而飞宋州是中午一点半的,陆为民懒得等那一个多小时,所以就坐了飞昌州的航班。

  ……

  飞机降落在昌州龙台国际机场时陆为民还有些恍惚,这么快就到了?自己好像还没有回过味来,就这么懵懵懂懂的回到昌州了?

  随着人流出舱,陆为民觉得气温似乎也一下子就高了好几度,他知道这纯粹是心理感应,还在机场候机室里呢,恒温空调控制得很好,自己是心理上觉得发生了变化,回到了昌江,就觉得气温也该变了。

  随手提着旅行包,陆为民有些茫然的四顾,显然还有些不适应。

  以往无论是去京城还是回蓝岛,亦或是回昌州,都会有人来接机,今儿个独自回昌州,也没有和谁打招呼,就这么孤单一人出来,还真有点儿不太自然。

  稍稍调适了一下心情,陆为民打算拿出墨镜来戴上,既然要低调就低调到底,打个出租车回父母那里,然后好好休息睡一觉,再考虑去哪里度度假,只不过他也不知道这个特殊假期会有几天,也许一个电话就不得不终止。

  前面一群人似乎有人来接机了,陆为民也没在意,不过看得出来接机的人不少,而且都是衣冠楚楚,基本上都是西装衬衣黑皮鞋,年龄大小不一,一派官员干部的架势,气度也很有些不一般,让陆为民也有些好奇,难道说自己这趟飞机还遇上了昌江省或者昌州市的领导从京里归来,或者是京里哪个部门领导来昌州考察?

  下意识的多看了几眼,一群人已经迎接着前面几个人,热烈的握手,然后就是介绍,陆为民总觉得当先一人有些面熟,声音却有些听不清楚,不过看得出来好像对方对来迎接的一群人都很熟悉,陆为民也没有在意,只是在经过这群人的时候,微微侧首看了一眼,一只手拿起墨镜正准备戴上。

  “为民?!”

  其实陆为民一侧首就看到了那个方面阔口大耳的男子了,怔了一怔之余手里的墨镜还在惯性的往脸上戴,但却已经把对方认了出来,是郭征,刚刚出任华航工业集团董事长的郭征。

  “真的是你?我还以为我看花了眼呢。”郭征鸿声如雷,健步过来,“你回昌州了?”

  “郭董,呃,……”陆为民愣怔之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才好。

  “嗨,还叫我郭董?”郭征瞪起眼睛。

  “郭叔,郭叔,嗯,刚下飞机,回来看看我爸我妈,您这是回195厂视察?”陆为民这个时候才反应过来,郭征早已经不是195厂的厂长了,他现在是去年才完成整合的华航工业集团首任董事长,其作为从195厂走出去的干部,也一直是195厂的骄傲。

  周围的人对于郭征这么热情的把一个同机的熟人说上话来也有些不以为然,当然郭征是董事长,自然没有人会说什么,只是大家都有点儿觉得郭征这么做好像有点儿把来接机的195厂一班人就有点儿冷落了。

  郭征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咧着嘴笑道:“为民,你怕是也很多年没有回厂里了吧?你爸退了休,现在身体还好吧?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一位是黎明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也就是你们这些子弟俗称的195厂厂长姜剑鸣,这一位是黎明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岳栖凤,这一位是……”

第十九节 改变历史

  一连串的介绍都是195厂的领导,也就是现在的黎明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的领导层,陆为民几乎一个都不认得。

  这几年陆宗光和陈昌秀两口子没有在厂里住之后,陆为民基本上就没有回过厂里了,像萧劲风/齐镇东/魏德勇几个关系要好的也都早已经和195厂没有了瓜葛,即便是回了昌州,那也没有回厂,都是在外边的酒店或者会所聚一聚,要不就是到陆为民家里来,所以自然而然也就对厂里的情况不太关注了。

  195厂这个名称从黎明厂更名为黎明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之后反而更响亮了,大家都习惯了195厂这个名字,对黎明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还更多的是抽象性的名头,一说家里哪里的,自然而然就要说是195厂子弟,就像昌发集团的子弟会说自己是210厂子弟一样。

  这几年不曾关注过195厂,只是有时候听自己父亲提起过,父亲也已经退休多年,只是每年重阳节或者厂里有什么劳动模范表彰这一类的活动会邀请父亲这些老劳动模范回去参加,偶尔听到提起厂里的变化,但这都不是陆为民关心的事情了,所以自然而然也就不熟悉了解了。

  当然,他不熟悉195厂了,但是并不代表195厂的人就不知晓他了,只是他这个人不太喜欢出风头,也很少回厂,自然也没有谁认识他。

  一干人的目光都落在了陆为民身上,大家都不知道陆为民是那尊大神,如果是昌江省里或者昌州市里的领导,大家多多少少也有些印象,如果是区县一级的领导,似乎郭征又不太可能用这种口吻来介绍,好歹195厂也算是副部级单位,哪怕是现在成立了华航工业集团195厂的层次降低了,但央企固有的尊严仍然让他们在与地方上交往时保持着一种矜持和自傲。

  而且感觉到这个男子似乎还是195厂子弟,这种心理优势在一干人那里就更为明显了。

  看见姜剑鸣和岳栖凤几人脸上都浮起略微矜持的笑容和表情,郭征当然清楚这帮家伙心里在想什么,有些好笑,也懒得多打哑谜:“老姜,老岳,这一位是咱们195厂的子弟,也算是咱们195厂子弟的骄傲,当年我都差点想把他给召回厂里,也幸好没有干成,要不耽误了人家的前途啊,齐鲁省委常委/蓝岛市委书记陆为民,你们该都知道吧?”

  郭征话一出口,立即就引起了一阵躁动,在场的所有人都是一阵相顾失色,齐鲁省委常委/蓝岛市委书记陆为民?这可是一个如雷贯耳的角色,且不说蓝岛这个计划单列市的市委书记已经是和郭征这个华航集团的老总是平起平坐的副部级干部了,仅凭这两年蓝岛在国内的风生水起就足以让人侧目而视了。

  这样一个牛人怎么会悄无声息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出现在机场,而且既没有接机的,甚至连行李包都是自个儿拿着,就算是休假好像也不至于这么低调吧?

  郭征的话当然不会错,一干人纷纷迎上前来握手寒暄,表示欢迎陆为民回昌州,更欢迎他回195厂来考察,弄得陆为民很有点儿不好意思。

  自己是齐鲁省委常委/蓝岛市委书记,不过这得加上一个“前”字,多了一个“前”字意义就完全变了,尤其是现在自己是啥职务没有,甚至没有一个说法,一句另有任用把自己给挂在半天上,让自己解释都不好给别人解释。

  “郭叔,我现在可是闲人一个,那都是以前的事儿了,甭提了。”陆为民也言语含糊,模棱两可的道。

  “我知道,不就是另有任用么?还能等多久不成,我看也就是这两天的事儿。”郭征却好像很清楚,不以为然的道:“你怎么走,有人接么?没人接和我一块儿走,正好聊一聊,我也有两三年没见你了,还是你刚到齐鲁时候在京里见过一面吧?”

  “正打算打个车走呢,正好,那就蹭蹭郭叔您的车了。”陆为民也不客套,大大方方的道。

  “老姜,老岳,我和为民好久不见了,他爸也是咱们195厂的老劳动模范,他也算是我看着长大了,这会儿我就和他坐一辆车,你们也就别陪我了,我顺带和他说会儿话。”郭征也是195厂出来的老人了,所以和195厂这边的干部说话也很随便,大大咧咧的挥挥手,姜剑鸣和岳栖凤都笑着应承下来。

  很随意的招呼陆为民一起上了一辆奥迪,郭征回195厂很有点儿如同回自己家一般。

  上了车,郭征就道:“你那事儿等不了多久,要我说是好事儿,上边意见不一致,并不一定就是坏事儿,说明你人气高,高层都看好你,这才有分歧,好事儿。”

  陆为民也有些意外,没想到郭征居然这么关注自己,连自己这另有任用的情况似乎都知道一些,但想想也正常,郭征现在是华航集团老总,前年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国务委员,也算是国内企业界的风云人物,大飞机项目,传闻中的歼20和歼31项目都已经若隐若现,陆为民估计都应该是获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只不过外界传闻虽多,但是始终没有真正获得证实,但也足以说明这位航空界的大佬的地位了。

  “郭叔,你也知道我的事儿?”陆为民微微动容,心里有些感动。

  “你是咱们195厂走出去的杰出子弟,我能不关心?”郭征沉声道:“你在蓝岛的表现有目共睹,和咱们华航也还是沾了点儿边,本来我说抽时间要来蓝岛看一看你们打造的航空产业园,通用直升机项目现在也很热啊,结果没想到你这么快就走人了,你这是表现太好,中央忍不住想要把你放在更重要的岗位上去了啊。”

  陆为民为之苦笑,“郭叔,我自己心里都没底,这好话都被您给说尽了,我只能说借你吉言了,但愿如此吧。”

  “我有我的渠道,你的表现听说中央高层很欣赏,说你大局观很强,看问题很深远,能得主要领导这样的评价,我想只怕任何人听到都会怦然心跳的。”郭征没有理会陆为民的自我解嘲,自顾自的道:“你难道连这点儿自信都没有?你自己干得怎么样,自己心里没底?”

  陆为民无言以对,只能岔开话题:“郭叔你这次回来是视察195厂?”

  “嗯,涉及到大飞机项目,所以我还得托你的福,没有你给我的建议,我那时还真没有那份心思去游说上边来启动这个项目,所以我还得郑重其事地谢谢你呢。”郭征有些感慨,“这么些年来在大飞机项目上华航投入很大,国家也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挫折不少,但是总体进展还算顺利,比预想中的要好。”

  “估计什么时候能实现首飞?如果涉及到秘密,郭叔就不用说了。”陆为民一下子来了兴趣,涉及到改变历史的事情,想到自己也曾经在里边发挥过作用,陆为民也是有些激动。

  “这也说不上什么秘密不秘密,网络上的探讨和预测也很多,各种分析都出来了,其实连我自己也没有很准确的把握,只能说进展比较顺利,各项工作在有序推进,如果没有其他特别意外的话,我估计可以在2012年底之前实现首飞。”

  郭征话语中还是有诸多保留,不过这样也足以让陆为民兴奋不已了。

  大飞机项目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个真正给这个国家带来实质性改变的事情,虽然自己未曾参与其中,但是一个建议一个想法也能让中国大飞机项目提前实施,而大飞机项目每提前一年成功,都将为中国节约多少用于购买波音和空客飞机的外汇,每早成功一步,也足以提前为中国航空事业的每一环节提供更大的助力,无论是预警机还是军用大型运输机,亦或是空中加油机这一类的需求,对于国内来说都是用其他手段无法弥补的,只能依靠自身的努力来实现。

  见陆为民如此激动,郭征也有些好奇,“为民,这不是你给我的建议么?现在进展顺利,也不至于这么兴奋吧?”

  “呃,郭叔,我只是觉得一旦大飞机项目成功,那么那种一架波音换一亿双鞋子的时代就将一去不复返了。”陆为民吸了一口气,“我们国内民航和军用飞机的市场都很大,民航不用说,十多亿人的出行,哪怕是十分之一坐飞机都是一个不得了的数目,而军用飞机更不用说,你想出高价买,人家都不卖,这憋屈的,解决了民航大飞机,军用运输机乃至加油机/预警机这一类的问题不敢说迎刃而解,但是起码我们可以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了,我不再需要去求爹爹告奶奶了,也不需要受人敲诈付出巨大代价被人赚取高额利润了。”陆为民平复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对这一点我特别有触动,真希望早一天看到这一幕。”

第二十节 工作需要

  被陆为民的这一番话说得有所触动,郭征看向陆为民的眼光也有些变化,先前还是以一种对子侄辈的成长而感到骄傲自豪,现在才发现对方虽然贵为和自己一样的副部级官员了,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比自己更位高权重,但是内心深处涌动着一腔心系祖国的热血,对国家的强盛仍然抱着急迫的心情,这让郭征很是感动,起码在这个层面的官员已经很少有这种赤子之心了。

  “为民,你也清楚我们国家的基础技术储备,在某些方面我们的确已经触摸到了国际最顶端的水平,但是很多基础技术,我们和世界一流水平差距还比较大,文革耽搁那一二十年,让我们那一代人基本上是停滞不前,而且也搞乱了思想,改革开放后要重新寻找适合属于自己的路径,又耽搁了不少时间,其间在运十项目上又有分歧,研究中途停止了那么久,损失也很大,如果不是前期我们有针对性的吸纳了一些技术进行储备,同时也接受了你的建议和乌克兰方面加大了技术交流,可能我们现在研究进程还要迟缓许多。”郭征也不无感喟,“大型客机也好,大型战略运输机也好,这都是一个强国一个大国必须自己掌握的东西,这都不是靠花钱就能买的东西,哪怕条件差一些,层次低一些,但是我们得有,最基本的技术储备,我们要能生产,这是必须的。”

  郭征的话让陆为民连连点头,这才是有大局观,作为一个大国航空产业的主要布局者,你必须要有这样深远的思考,不能因一时一地的变化而放松了对终极目标的追求,像中国这样的大国,目标就必须要像美俄这样的大国看齐,围绕目标也许就需要十年甚至数十年坚定不移坚持不懈的付出努力,一个大国需要这样的定力/耐力和毅力。

  “郭叔,现在国内经济条件好转起来,技术储备也日益完备,可能我们要赶上国外的水准还需要持续的投入,但我觉得我们是可以支撑得起的,也应该支撑下去,但我们也可以把眼界放宽一些,加强一些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同时也可以通过技术合作分摊费用,分享技术,比如和巴基斯坦的枭龙合作就是一个典范,这方面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和一些盟友或者说准盟友进行合作分享,包括一些中东和非洲国家,这样既可以解决市场需求问题,分担研制费用,同时有助于通过军事上的合作来强化双方关系。”

  陆为民知道自己的这些话可能有些逾越了,或者说不太合适,这不是他,甚至也不是郭征可以置喙的话题,或许郭征在某些场合可以有建言的权力,但是他却没有,不过他还是想说一说,给对方一个提醒启示,万一能够起到像之前郭征所说的那样,蝴蝶翅膀煽动的风暴呢?那就算是意外之喜了。

  果然,郭征的眉头皱了起来,看了陆为民一眼,“为民,你是指像枭龙一样,也把我们国内更先进的军机技术和包括巴基斯坦在内的国家进行合作?中央恐怕不会答应吧,这些技术很敏感,而且我们国内也还处于摸索和消化阶段,贸然和外界交流合作,也会有风险。”

  “郭叔,其实你我都清楚,如你所说,我们只是在部分领域有较为先进的技术,但是总体来说,或者要集成合一,与欧美俄这些国家相比,仍然处于落后状态,这样的技术又何必敝帚自珍呢?如果能够分担研发资金,提高效率和效益比,另外可以广泛的通过实用来验证这些技术,何乐而不为?当然技术外流的确有风险,但是如果选择好合适的合作对象,另外我们自身要继续进一步加大研究突破力度,这样我们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了,我觉得这是可行的。”

  陆为民仍然不放弃,他知道郭征作为华航集团董事长,在国内航空界还是很有影响力的,如果他的观点转变,对高层也会起到一些触动,哪怕有这么一丝希望,他也不愿意放弃。

  郭征当然不是这么容易说动的,再说了,这涉及到更高层面决策,甚至可以说要上升到国家外交政策层面的调整,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他郭征也没有权力去影响这个,当然你要说在征求意见时,可以适当的谈一谈这方面的见解看法,看看能否为更高层面所接受,这倒是可以得。

  “为民,这个情况很复杂,不是你我在这里翻翻嘴皮子就能说个一二三的,中央肯定会有通盘考虑,这些问题涉及到各方利益,敌友我三方都要考虑清楚。”郭征缓缓地摇了摇头。

  “那是,郭叔,但我觉得起码我们可以尝试一下,对于我们的绝对盟友,我们未尝不可以更大力度的扶持和支持一下,有些东西,作为敌人或者对手,不会因为你的退让和隐忍他们就会对你友善几分,因为从国家利益角度来说,他们当然会按照他们自身的利益来考虑,不会太顾及我们的感受,这是我的理解。”陆为民也摇头,坚持自己的观点。

  郭征对陆为民态度的坚决也有些意外,不过他也明白这就是大家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很难说谁对谁错,而且现在的政策未必就会一直继续,随着世界和中国周边形势的变化,一些政策一样会随之调整,一切需要根据中国利益需求来进行调整。

  “这事儿只能说到这里,可以琢磨琢磨。”郭征沉吟了一下,“你的心情和想法我能理解,一个无法进入市场全靠国家投资来解决的产品,无论它是否属于战略上的军品,都很难,能够进入军工市场被买家所接受的,这才是可循环的。”

  陆为民点头认同郭征的意见,他想要表达的也就是这个意见。

  国内在这方面始终有些保守,可反观美国,即便是F-35这一类战机,一样可以外销,甚至也有传言连F-22这种目前美国最厉害的杀手锏武器都可能出口日本,像俄罗斯的苏30系列也一样,哪怕是阉割版的,但毕竟主流技术也是保留了的,而再往前说,美国人的F-15和F-16当时也是主流先进战机,也一样卖遍全球,只要是他们认可的盟友,就可以卖,哪怕是在当时也算得上是很先进的武器,而这种外销一方面可以回收更多的资金,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在各个地区不同环境下的使用,可以为飞机的进一步改进研发提供极其宝贵的测试数据资料,这对于一个产品的完善和改进是非常重要的。

  ……

  郭征和陆为民的谈话一直到进入昌州主城区。

  陆为民当然不可能让郭征把自己送到自己想去的地方,现在父母住在香河,距离城区还是有一段距离,不过道路很好,交通也很方便,随便拦一辆出租车就能去,所以他他也随便就近找了个地方下了车。

  陆为民也专门要了郭征的电话,希望日后能够有机会去拜访郭征,他有一种直觉,也许日后自己的工作还真的和郭征有交织。

  回到香河父母家时,父母都对陆为民突兀的归来又惊又喜又有些担心,自己这个儿子可是很少有这么毫无征兆的自个儿回来的,平时一年都难得回来一趟,现在正是五月间,可以说正是工作最忙碌的时候,怎么会悄无声息的就回家来休息了呢?

  陆为民也从父母的表情里看出了一些端倪,平时回来少了,老人总是埋怨,现在回来休息了,老人又担心了,这可真是两难。

  “爸,妈,放心吧,我要真有啥事儿,还能让我这么清清爽爽的就回家了?怕是早就失去自由了吧?二姐还不早就给你们打预防针了?”陆为民宽慰父母,“我就是工作调整,瞅着就这么两天清闲,回来休整休整,要不真的工作一调整,换个新环境,只怕又没清闲时候了。”

  见儿子很笃定平静,老两口也才稍微放了心,陆宗光还是有些不踏实:“三子,你去蓝岛没两年吧?怎么这么快又要调整了?干得不好,还是真的工作需要?”

  陆为民也有些好笑,自己父亲还是老一套观点,只要是正常的工作调整,肯定没别的原因,只能是工作需要。

第二十一节 新职

  陆为民简单和父亲解释了几句,父亲也只是叹了一口气,却不再言语了。

  陆宗光也知道自己儿子的事情自己是管不了了,对于他来说,儿子现在已经是副部级干部,即便是自己还在上班时也是需要仰望的角色,比起儿子,哪怕女儿挣下了百亿资产,也比不了他心目中那种根深蒂固的官本位带来的威压。

  倒是陈昌秀对自己儿子的话很是放心,很高兴的替儿子准备晚饭,要给儿子做几样儿子最喜欢的菜,顺带也给大儿子打了电话,问大儿子回不回来吃饭。

  很不巧的是大儿子去了沪上,不在昌州,陈昌秀也只能在电话上叮嘱两句。

  陆为民也给自己说了自己在回来的路上遇到了郭征的事情,也提到了郭征还要自己替他向父亲问好,这倒是一下子勾起了父亲的兴致,滔滔不绝的谈起了厂里的事情,这个时候陆为民才发现父亲好像对厂里的情况还很熟悉,像厂里的一些新变化,尤其是企业技术创新上的一些新动态,父亲都是极为了解。

  “爸,你经常回厂里去?”陆为民有些好奇。

  “也不是经常回去,但原来几个老朋友熟人,我们经常要出去钓鱼,他们大多数都还住在厂里,儿女也不少都在厂里上班,所以也经常听他们说厂里的事儿,现在厂里技术好的苗子越来越少了,很多人都懒得练技术,技校出来的学生不是好高骛远,就是怕苦怕累,总想一口吃成胖子,也不想想,你不勤学苦练,怎么可能一下子就练出好把式来?”

  陆宗光也很是感慨,“现在技校的培训好像也有些走偏了,一味倡导学什么计算机,要数控,要自动化,还有什么商务营销和市场管理这一类的,这和厂里的业务有关么?数控自动化也就罢了,我知道,现在随着技术的变革,通过计算机来实现数控,提高精度强度,这是发展方向,像啥商务营销和市场管理,这是厂里需要的么?真正的车/钳//铣/刨/铆/磨/焊,这几大基本技能,又有几个人真的下功夫去钻研苦练了?你不下功夫在这些技能上做文章,真正遇到关键器件的制作了,能过关么?都说德国人厉害,日本人专精,人家也不是天生就来的,还是一点一滴积累下来的,我们和德国技师做交流时就了解过,人家德国技工从学校培训到进入工厂工作,要经历无数次的进修和锻炼,不断的提升技能,所以德国人才能培养出这样一大批的高级技工技师,人家也才能凭借这个来称霸世界,我们怎么就不愿意在这上边做做文章,下下功夫,好好学习学习呢?”

  陆为民没想到自己随口一番话居然也引来父亲这么唠唠叨叨的一大堆话,但是这番话却很在理,甚至很有现实意义,现在很多大型制造业国企的一些高级技工流失严重,导致很多专业性的加工能力下滑,体现在产品上就是废品率上升,而且在一些高精尖加工能力上的失败率大大增加,成本攀升,这固然有商品经济带来的冲击,导致人才流失,但是很大程度也和国内的技校培养人才上缺乏前瞻性和持之以恒,而企业中对高级技工人才的不够重视,薪资水平难以满足这些高级蓝领的心理预期。

  对比蓝岛和昌州,昌州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传统制造业城市,像航空航天/动力机械/重型机器制造/工具制造这些产业虽然被归为传统产业,但是传统产业也在不断的发展,有句话说的好,只有夕阳的企业,没有夕阳的产业,这些制造业仍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尤其是在承担着中国制造的转型,但现在这些传统制造业也面临着种种困局,冗员众多,效率低下,技术创新和升级缓慢,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需求,这些都极大的限制了企业的发展,陆为民感觉到郭征来195厂考察可能也还是有些这些方面的原因,195厂和昌发集团(210厂)同属于华航集团,但这两大企业目前都不是很景气,市场需求不旺,单靠单一的国家订货很难支撑起这么庞大一个摊子,这也是为什么陆为民会在车上向郭征建议的一大原因。

  父亲的话让芦苇在上床休息的时候都没有能睡个好觉,一直在琢磨着这个事情,好一阵后才意识到这其实和自己已经没有太大关系了,自己既不是195厂厂长,也不是昌州市委书记,这些事情不是自己能操心的,也许就是一个杞人忧天罢了。

  不过心里便总是挂着这么一回事儿,让人心境都还是有些受影响。

  ……

  “陆书记,真没想到你还把这些事情记在心上。”黄文旭听到陆为民提到这件事情时,都忍不住摇头叹气,“你对每一个工作过的地方的情况都能记得这么清楚么?”

  陆为民也有点儿尴尬,瞪了一眼黄文旭:“文旭,我这话也问错了么?我也就是因为我父亲的一番感慨勾起了我的心思,顺口问问罢了。长风机器厂和北方机械厂也算是丰州的大厂了,虽然他们对地方财政税收的贡献有限,但是你却不能忽视这两家企业对丰州当年工业和城市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而且长风厂和北方厂的两大技校的确为当时的丰州培养了一大批技术工人,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双峰利用人家两个技校暂时还没有搬出来是落足双峰,就那么几年里也给双峰的机械加工业提供了相当多的技术人才,后来两大技校回了丰州,仍然源源不断的为丰州的机械制造产业提供技术劳动力,包括伏龙区的家电制造业发展,一样离不开这些人才。”

  “陆书记,您说得没错,两大厂的技校合并了,新成立了职业技术学院,但是如你所担心的那样,现在的职业技术学院太过于追求时髦潮流,什么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经管/市场营销/财会,什么热门就去撵哪门,根本不管自己最擅长什么,什么最适合本地需要,两大厂以及与两大厂配套的一大批企业对于技术工人需求还是很大而且稳定的,所以我们这边的职业技术学院还算比较贴近实际,主要还是针对我们丰州本地的产业结构来做文章,像机械加工类的车钳铣刨焊,像电子装配,像汽车修理,像家具设计和制造,像旅游,这些分门别类还是比较实用的,对了,前两个月不是陆续有一些国外党政代表团来我们丰州考察么?他们也对我们这边的职业技术学院很感兴趣,专门来参观,而且还不厌其烦的询问里边的很多具体细节,非常好奇,好几个团都是这样,很有点儿意思。”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66页  当前第104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46/116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官道无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