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官道无疆_分节阅读_第1094节
小说作者:瑞根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7.61 MB   上传时间:2016-07-04 11:58:23

  陆为民的语气里相当肯定,听的陆为民这么说,杜崇山表情也很复杂,似乎是有些怔忡,又有些遗憾和失落。

第一百七十二节 无限可能

  陆为民也注意到了杜崇山表情的复杂,略感惊异,不知道哪里又触动到了杜崇山的情绪。

  不过杜崇山倒是恢复的很快,觉察到陆为民的目光,就迅速调整了过来。

  “被你这么一说,我心里都沉甸甸的了,下一步我们昌江发展何去何从,我们心里不是更没数了?”杜崇山若有所思。

  “省长,我说实话,的确不太好办,当然并不是说咱们就束手无策了,我只是提个醒,可能今后几年,怕是不太可能再有前几年那样的好时光了,动辄百分之二三十,甚至百分之三四十的增速,在哪里都不太可能了,能够过两位数的增速,就已经是非常不错了。”陆为民也没遮掩什么,“第二产业的发展在过去十年间是一个黄金时代,基本上是全面发展,这也是我们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的重化产业大发展时代,但是现在,中国的城市化和重化产业发展都告一段落了,在产业发展上会更有倾向性和选择性了,第三产业和一些新兴的制造业可能会引领时代潮流,而很多传统产业则要面临痛苦的升级和转型调整,当然在这个调整过程中,依然有很多机会。”

  “哦,看来你虽然悲观,但是还是藏了点儿私啊,我听说你在调研昌西、西梁、丰州等地时,都提出了脱贫工作要有新思路,要因地制宜地发展第一产业?怎么,你觉得在农业上大有可为?”杜崇山的消息也很灵通,陆为民的一些观点很快就传递到了他的耳朵中。

  “有些人又在以讹传讹了,我是说过农业在很多山区丘陵地区的农民脱贫致富上大有可为,但是我也说过这不是解决一个地区发展的灵丹妙药,有些人总爱把我说的一些话上纲上线,无限夸大,哼,也不多用脑袋想一想。”陆为民连连摇头,“我调研过我省贫困地区的情况,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落后贫困地区都属于山区和深丘地区,交通不便,缺乏资源,更没有产业基础,山区农民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匮乏,更缺乏基本谋生技能,而他们大多都生活在本地,不愿也不敢离家去打工挣钱,那对这部分人怎么来解决他们的脱贫致富?所以我觉得可以在精细农业和现代农业上做文章,依托他们现有的土地水热资源,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农业基本知识技能培训,利用现有的土地水热资源和他们的劳动力,尤其是没有污染的原生态环境,来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提供高端的无污染农产品,来实现增收致富。”

  “哦,你是觉得这一快很有市场?嗯,差不多,国内大城市中产阶级群体的数量现在已经膨胀到了一个相当的程度,他们对食品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停留于种类和数量上了,对安全标准要求也日益提高,绿色生态无污染无农药残留,无化肥激素,这些都成为了眼下网络上的讨论热点,而这些城市中产阶级对这方面尤为看重。”杜崇山点点头,“如果在这一块上下点儿功夫,的确可以跳出窠臼,闯出一条新路子来。”

  “嗯,省长,但这一块的容量也就那么大,你要说靠这个就能把一个地方整体经济面貌改变,用脚想一想也不可能。”陆为民撇撇嘴,“也不知道是哪个说起风就是雨的,把脱贫的对策上升到了振兴总体经济的高度,这也太夸张了一点。”

  “地方经济要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在二三产业上来。”杜崇山总结道:“只是现在第二产业发展遇到了高原瓶颈,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寻找新需求新市场也是一个摸索过程,第三产业的发展的内需动力还不足,同样也需要探索,电商产业,通讯服务产业,软件信息业,这些都是你在蓝岛提出来的思路,我们昌江情况和蓝岛不同,但是我觉得有些方面还是可以借鉴的,像电商产业,也包括物流业,这一块上,我们昌江地处长三角外围腹地,沟通闽浙,襟带淮楚,辐射中原,是大有可为的。”

  “省长,电商和物流业发展,还是要依赖于第二产业的发展,我们昌江和沿海诸省相比还是有些不同的,对于我们来说,制造业还是根基,现在部分制造业产能结构性过剩,部分产能落后需要淘汰,但是有一句话说得好,只有夕阳的企业和夕阳的人,没有夕阳的产业,关键在于创新变革,创新变革哪些方面?技术和理念,技术上的创新可以赋予传统商品更新颖的功能和体验,或者就是在制造效率和成本上得到变革,使其更具竞争力,理念的创新可以是开发创造出新的需求和新的商品,也可以是消费模式营销模式上的创新,一言难以盖之,我们昌江的制造业只能走这条路,也只有这条路才适合我们,当然,因地制宜,与之相匹配的第三产业也能够带动消费,促成一二三产业的优化组合,但根基还是在第二产业上。”

  陆为民的话很直白,没有什么花哨,直言昌江经济的根本。

  “为民,说更具体一点儿。”杜崇山皱了皱眉,“第二产业这么大,我们又涉及到这么多地市州,你拿点儿更具体的东西出来。”

  陆为民苦笑了起来,“省长,您这就是赶鸭子上架了,具体?怎么个具体法?具体到什么程度?你要我说宋州,我就说宋州的机器人产业是个好契机,随着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一些可以取代简单劳动的工业机器人和自动机械臂等设备会越来越吃香,需求也会越来越大,这一块市场很大,而宋州有这个基础,还有光伏产业,虽然遭遇了寒冬,但是寒冬之后就是春天,化石能源带来的环保压力在我国越来也显现,雾霾就是一个典型,所以从长远看这一产业也是很有前景的;再比如昌州,航空航天产业是拳头龙头,应该围绕这一块做大做强,把产业链做长,在精细化和专业化上推进和鼓励产业链上各个环节都要做到极致,这一块值得深挖,……”

  陆为民一口气罗列了好几个地市的支柱产业发展方向,但马上就话锋一转:“不过省长,党委政府在市场经济下,必须要做的是让市场规范化法制化,让市场变得更为透明和具有竞争力,可以在一些产业上给予政策上的适当扶持,其他,还是要通过市场自己来实现,我们要做的就是提供一个更适合产业发展的环境。”

  “我明白,就像你在蓝岛提倡的,法治蓝岛嘛,还有你在宋州推崇的,企业信用征信体系建设,这大概就是你的两板斧吧?”杜崇山微微摇头,似乎突然变得有些兴趣乏乏了,“这都非一朝一夕之功可成啊,宋州在做,丰州也在做,但是其他地市就更多的是流于形式了。”

  杜崇山的话让陆为民也无言以对。

  他推崇的征信信用体系建设,宋州和丰州都在做,但是宋州做得更好,因为那时他是市委书记,丰州略差,因为那时他是市长,重视程度一样,但是所处位置带来的力度不一样,效果也就不一样,至于说其他地市州,虽然省里也组织了对宋州征信信用体系建设经验推广,但是说实话那也就是表面文章,真正落实,还是要靠各地市州委政府自身的意识到位,这种上边一阵风,下边敷衍了事的运动式过场,意义不大。

  觉察到了杜崇山眉宇间流露出来的一缕疲倦之色,同时也还有几分萧索落寞,陆为民心里也微微一震,他不知道怎么杜崇山突然流露出这样的情绪,是工作不顺心,还是另有所想?

  “省长,您是不是有什么……”陆为民试探性的问道。

  杜崇山垂下目光,摇了摇头,嘴角又浮起一抹笑容,“你也发现了,好像我的心境不太好吧?没什么,就是有些感怀,或者是我年龄的原因吧,来昌江这么多年了,再说气候不适应,但是也有感情了,现在总觉得有点儿遗憾,总感觉在昌江还有些未竟之事,……,不过人生就是如此,不如意十之八九,为民,你说是不是?”

  陆为民心中轰然巨响,睁大眼睛,不可思议的看着杜崇山,“省长,您这是……?”

  “为民,现在还不好说,不过当着你,我也不想说什么虚头滑脑的东西,我感觉可能中央不会放任昌江这样一直下去,我也觉得不合适,我和国钊书记之间有些分歧,但都是工作上的,没有私人恩怨,不过这毕竟影响到了工作,我觉得中央应该拿出一个意见来,再这样拖下去,对昌江对大家都不利,当然,这只是我个人想法,需要服从组织的安排。”杜崇山笑得很豁达,“所以啊,存在很多可能性,为民,你自己也需要多考虑一些,考虑远一些。”

第一百七十三节 攻势要有

  陆为民离开省政府大院时,脑袋里仍然轰轰隆隆的着响。

  此时的他几乎失去了思维能力,始终回响着杜崇山的那几句话。

  “你自己需要多考虑一些,考虑远一些。”

  这话听起来很中性,乍一听,也没有半点倾向性,就像是很普通的叮嘱,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那就完全不同了。

  中央不会容忍这样的状态下去,这个观点,陆为民也赞同。

  一年也就罢了,昌江连续两年都呈现这种不容乐观的状态,中央是肯定有看法的,也肯定会有动作。

  比如自己被派到昌江就是一个“小动作”。

  但像尹国钊和杜崇山这样人,站在这样的位置,也很难做出退让,更主要的是他们都认为自己的观点更正确,但又无力说服对方。

  杜崇山的话语意思很明确,昌江班子会在年后可能面临大调整,这个大调整只能是指主要领导的调整,而且杜崇山的意思也就是他自己离开昌江的可能性比较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昌江真的要换主要领导,陆为民当然更倾向于杜崇山,有一份私交在里边,很多工作的开展都更方便,工作氛围也会更融洽,但是他也知道这不现实。

  还没有书记和省长不睦中央调整书记的,除非书记年龄面临到点。

  更何况杜崇山来昌江的年成也相当长了,而尹国钊来昌江不过两年多时间,仅仅两年多时间就要给一个一把手的政治前途下定论,也不合适,所以走人的只能是杜崇山,这也是陆为民基于现实和政治规则做出的判断。

  当然杜崇山走人未必就是贬谪,甚至重新跳出一个新天地来也未尝不可,得失还需要用时间来检验。

  这些现在都不重要了,关键在于这个消息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和冲击。

  这个消息尚未确认,甚至连杜崇山自己也还只是一种怀疑态度中,但陆为民觉得这种可能性极大。

  杜崇山不会无的放矢,他肯定是从某个渠道获得了一些消息,只不过这些消息也只是来自某一方面,或者说是促成这种事情的动因,但是却不是决定性因素,还要根据其他各类要素的集合,产生最终的化合反应,最终才能看到结果。

  不过仅仅只是这种可能性,在杜崇山这种政坛老手面前,就已经足以引起极大的重视了,甚至杜崇山也觉得这种可能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大。

  对于自己来说,这个变化会带来什么?

  如果杜崇山走人,省长缺位,势必要产生一名省长人选,苏燕青一直喋喋不休的唠叨这件事情,陆为民一直觉得也许苏燕青就是受了曹朗提拔的刺激,觉得自己付出更多,取得的成绩更耀眼,可为什么却不及曹朗这样每挪一步都要获得提拔,但现在看来并不是苏燕青太敏感,而是苏燕青更精准的捕捉到了这一细微变化带来的可能性,相比之下,自己却显得过于迟钝了。

  杜崇山走人,省长缺位,带来两种可能,一是中央另行安排人来,二是昌江自行产生省长的接任人选,如果是第二,那么毫无疑问只能是自己,但如果是第一,那就不必说了。

  第一和第二两种可能性,取决于中央的考虑,目前昌江省委对这个决定的影响力相当低,因为正是因为尹国钊和杜崇山的不搭,才导致这种结果,所以这种情况下中央不太可能受到昌江省委意见的影响,尹国钊也不会笨得现在试图去影响中央决策。

  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也就无所作为,就这样傻呆呆的等着中央的决策。

  现在自己该怎么办?

  杜崇山传递给了自己这样一个信息,虽然这个信息还很模糊,变数也很大,但陆为民相信这是真的,杜崇山没有理由来突然的给自己露个音信儿,从各种因素也能判断得出来,这种可能有多大,而且陆为民相信这种事儿也不可能一直没有迹象出来,估计年后很快就会有动静。

  陆为民是步行回省委的,没有再坐车,他需要用冷风来冷静一下自己的头脑,思考一下自己下一步该有的动作。

  只要中央确定了省长人选是在昌江现有班子产生,那么就肯定是自己了,关键在于现在怎么能让中央把视线放在自己身上,或者说,怎么来让中央认为自己才是最合适的接任省长人选。

  等是等不到的,或者说可能性就会下降,现在的陆为民需要最大限度地扩大可能性,那么多百分之一的可能性的努力,他都要去干。

  陆为民就这么一直走回了省委大院,甚至回到省委大院后,他也没有直接回办公室,而是在省委大院内部里边背负双手的漫步。

  正月初三,天气阴沉,省委里边不少值班的干部都看到了省委副书记陆为民在大院里边散步。

  这实在不是一个散步的好时机,不能说寒风凛冽,但是起码温度也就三四度的模样,肯定不好受,可陆为民就这么颇为来劲儿的在院子里晃悠,晃悠得本来想早一点偷跑回家的值班干部们都不敢跑了。

  万一陆书记今天这鬼摸了头要突然来查岗了呢?万一陆书记今天心情不爽,要找个倒霉鬼来杀鸡儆猴,那岂不是倒霉了?

  陆为民当然没想到自己的这番动静,弄得省委大院内也是人心惶惶,可他不走,各部委值班的干部就只能老老实实在办公室呆着,时不时的从窗户里探个头出来看一看陆书记恢复正常没有,可每一次都让这些干部们很失望,那个身影依然在院子里晃悠。

  连秦柯也觉察到了老板的不正常,起码他给陆为民当秘书这么久,还是第一次看到老板有这么怪异的表现,毫无疑问,老板有心事,而且是无法宣之于人的心事。

  ……

  一直到接近十二点,陆为民才慢慢把思绪梳理顺畅,开始琢磨该从哪几方面来着手。

  第一,宣传攻势要有。

  这一步,陆为民已经考虑好了,既然杜崇山也问及了自己对脱贫工作的看法,那么也就是暗示自己脱贫工作上边很重视,如果在这方面有新思路,可以吸引到高层的注意力。

  当然,这个新思路必须要在一定层面的媒体上来展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求是》、《半月谈》这一类的报刊杂志上发表一些这一类的文章,应该是可以达到这种效果,现在网络相当发达,如果在人民网强国论坛来这么一发,也能够起到独到的效果,但是从官方的层面上来说,还是传统杂志报刊更靠谱。

  单纯的脱贫战略,固然可以吸引到高层的注意力,但是陆为民觉得可能在力度上还弱了一点,还应该更系统的阐述自己的一些观点。

  但是现在自己身份所限,不宜过于露骨的发表一些太有针对性的东西,否则反而会弄巧成拙,所以只能再从党建这个角度来拔高一下了。

  谈一谈对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些看法观点,这也是信手拈来的东西,这几个月自己下基层望闻问切,也了解到不少东西,总结一下,陆为民觉得还是能够拿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来,这不是什么难事。

  这一轮宣传攻势,陆为民还得要找曹朗,这家伙虽然到了文化部,但是宣传这条线上的影响力犹存,这点忙他还是帮得上的。

  第二,宣传攻势有了,那么还要有一些侧面策应。

  侧面策应很敏感,也很考技巧。

  而能帮得上自己的人,屈指可数。

  地方上的不行,像花幼兰。

  中央的,高立文那里,倒是可以去一去,但是年后去,就有点儿太过于形诸于色了,要去就只能春节期间去,拜访一下,说得过去。

  有齐鲁一起工作这层渊源,高立文本来也很欣赏自己,自己回了地方,干了这么久,有些感受去拜访和汇报一下,也很正常。

  不用多说什么,有些东西大家都心领神会。

  还有就是夏力行这边了。

  夏力行预计明年十八大就要下来了,年龄到了,现在也还能帮自己一把。

  实际上在这个层面上,已经不是谁能帮自己的问题了,只能说帮自己把自己最光鲜的一面亮出来,让高层注意到自己的优势罢了,仅此而已。

  能做的陆为民也就暂时想到这么多了,有些事情还不能做,过犹不及,太过露骨,反为不美。

第一百七十四节 硬实力

  对于陆为民来说,现在这一切都还只是一种可能,但是可能也要重视,不打无准备之仗,就像苏燕青所说,你需要考虑更深,看得更远,只有这样你才能避免事到临头手忙脚乱。

  陆为民也不认为杜崇山今天把自己叫去说这么一大堆子话会毫无缘由,当然,有可能是他也没有太多把握,只能是一种预测,但提醒自己,这份心意就足以让人动容了。

  下午,陆为民就给夏力行打了电话。

  夏力行听了陆为民的介绍之后,也很重视,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夏力行判断能,连杜崇山本人都有这种感觉,那也就意味着这种可能性非常大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脉资源和消息渠道,杜崇山担任主要领导多年,自然也有他自己的渠道,他这番话绝非空穴来风。

  只是怎么来应对,夏力行也还是觉得有些棘手。

  陆为民提出的两方面动作建议,夏力行觉得可以执行,在他看来,前者更重要,这是正大光明的动作,不需要什么遮掩,至于后者,夏力行觉得不必报太大希望,也无需太多,当然,如果陆为民和高立文之间本身关系就很不错,去拜访一下,谈谈感受,汇报一下工作,也有裨益。

  从夏力行的几句话里陆为民就能够觉察出一些变化。

  在这个层面上,要竞争这个省长职位,夏力行已经帮不上什么忙了,的确也是,正部级干部,全国也就那么多个,尤其是一省之长,关乎数千万人,已经不是凭个人关系和或者人脉这一类东西能够左右支配的了,在这个层面上,中央考虑会更加慎重周密,对干部的考察也会更为全面细致,像夏力行虽然贵为政务院秘书长,但实际上已经无力对这一类的人事调整发挥多少影响力了。

  所以夏力行提到了重心是在宣传攻势上,在他看来陆为民的实绩已经不少了,宋州也好,蓝岛也好,还有在中央政研室和中联部的任职表现,都足以说明很多问题,但是你在地方上,要出任一省之长,中央肯定还会慎重考察,那么从多方面来提供一些更为丰富的经历表现以及一些其他观点看法,会更有助于中央对陆为民的综合认知。

  夏力行的意见也符合陆为民的判断,这种时候,这种程度,再用旁门左道,剑走偏锋,只会弄巧成拙,现在就是比拼综合实力综合表现的时候,适度的发挥可以锦上添花,但是过犹不及,不能太过于出格,要掌握好这个度。

  把这个问题想透,陆为民心情反而平静下来了。

  如果杜崇山真的要走,省内是不存在竞争对手的,那么也就是中央对这个问题的考量了,如果在省里产生,一切都OK,如果外派进来,那也就自然什么都不用说,现在还无从判断中央的考虑。

  不过陆为民觉得恐怕中央倾向于省内产生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毕竟杜崇山走,尹国钊又才来没两年,而孙章华和乔国章的离开,本身就让昌江省委班子这一年来变动相当大,如果再从外边进来干部,那昌江班子要重新凝聚起来形成战斗力,恐怕耗时会更长,尤其是现在连常务副省长都还空缺的时候,要形成一个团结且具有战斗力的班子,就更不容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66页  当前第109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94/116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官道无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