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文艺时代_分节阅读_第131节
小说作者:睡觉会变白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2.39 MB   上传时间:2016-09-24 15:42:14

  在柏林可没这待遇……

  《小武》和《苏州河》其实都是好电影,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太过粗糙和沉闷,只有电影人会喜欢,后者却有着很商业化的表现形式,能圈住市场。

  随后,有工作人员搬过几张椅子,放在台前。葛文站在旁边,招呼他们上来,并没有特意等观众都散场,非常随便地就开始了。

  记者不多,一些是临近国家的,如比利时、丹麦、德国和捷克,跑来是凑热闹,为哪部电影写稿子全凭兴趣。另一些则是本地的记者,要敬业得多,几乎每场必看。

  至于美国,他们还看不上这种小地方。

  这是褚青经历的第一场媒体见面会,完全没有想象中的大阵仗。那十几个记者就坐在第一排,神情闲散,有的连相机都没挂,摆出想跟你聊聊菜价的轻松状态。

  葛文的椅子,跟耐安隔开一小段距离,他主持的经验游刃有余,端正又不失幽默。而且很会看人,不经意间就把问题转到较善言谈的耐安和娄烨身上,让过了闷闷的褚青。

  他坐在最边上,看着两个同伴从磕磕巴巴到流利自若,以及记者们对这部电影的称赞,与有荣焉,特自豪。

  倒是有人尝试跟褚青交流,可他的回答太过简短,中文不超过十个字,翻译成英文听着就更冷淡。他不是故意装高冷,确实不懂得如何机智的做水逼。

  最后,一个栗色头发的姑娘,北欧来的高挑妹子,许是觉得素材太少,问了个略不靠谱的问题:“能不能说下你的人生目标?”随即,又补充了句:“至少要说三个。”

  娄烨不禁扭头看他,期待着答案,因为从认识他开始,就没觉得这货有过什么人生目标。

  褚青很认真地想了想,慢慢道:“拍戏,结婚,嗯……”他卡壳了一会,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道:“第三个想不出来了。”

  首映结束后,回到旅馆,娄烨和耐安的心情十分欢畅。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拿奖是肯定的了,但能否拿到最高的金老虎奖,还不敢打包票。

  褚青则借了一部可以打国际长途的座机,给女朋友,呃,让她帮充点话费。

  范冰冰是很实诚的孩子,二话不说就给充满了……褚青其实特心虚,如果让丫头知道自己的手机费是怎么爆掉的,分分钟飞过来咬死他。

  ……

  我们到国外,唯一可以放地图炮的,大概就是吃。

  在一日三餐加小食闲饮上,俺们老觉着全世界人民真的是活在水深火热中,有种可怜又嫌弃,以及莫名其妙的优越感。

  这会,褚青就对着一盆黏黏糊糊,据说是汤的玩意皱眉。尤其是他把勺子插进去,居然直挺挺地戳在汤盆里时,已经完全不想吃了。

  这叫爱尔登肉汤,荷兰人对它的热爱简直无以复加,称之为有“妈妈的味道”。褚青想尝尝鲜,就要了一份,结果端上来一看,妈你妹!不就是豌豆炖香肠么,还特么是差点烧干锅的那种,里面的料都稀碎稀碎的……

  他犹豫了半天,还是放弃喝进肚子,抬头瞄了眼对面的娄烨,丫正优哉游哉地吃着小乳酪,不由拿过一块薄煎饼,狠狠咬掉半拉。

  娄烨这么矫情的货,居然喜欢乳酪这种东西。褚青在市集淘的那块黄金饼,都让他不声不响地给吃了。

  话说首映过后的几天,他们就处在无所事事的状态。

  娄烨可能还会挑些感兴趣的片子去看看,褚青就实在没那语言能力,要么闷在旅馆睡觉,要么出去逛街,每天晚上照例跟范小爷煲国际长途。

  丫头最近很得意,用她的话说,自己正在拍一部大戏。

  《乱世飘萍》是清末剧,从戊戌变法讲到了武昌起义,气势倒是有了,至于剧情逻辑,说实话,忒惨了点。范小爷在里面演母女二人,还得跟四个男人拉拉扯扯的,对演技的要求很高。

  每次通话,聊着聊着最后总能拐到这部戏上面。她会唠唠叨叨地给男朋友讲,自己如何如何的情绪饱满,演技充实,周围人又是如何如何的表示震惊以及赞赏。

  然后丫头会用一种很委婉的语气暗示,快夸我呀,快夸我呀……

  褚青夸她是无所谓了,愁的是每天还得不重样的夸。其实他对女朋友的另一份工作更为感兴趣,片方不知道怎么想的,居然把片尾曲交给她唱。

  范小爷唱歌的水准,充其量也就是KTV麦霸的档次,感觉不如袁泉,也不如那个弹吉他的小姑娘。不过也好,起码以后再走穴,能有首自己的歌了。

  这家店,还是他跑步时候发现的,在场馆附近,听说挺著名的,做些荷兰的特色美食。这货一直都想试试,但自己来吃,又会很内疚,索性装把大方,把同伴都拉过来,包括那个翻译,请了回客。

  耐安坐在娄烨旁边,叫的食物已经端上桌,却没空搭理。她这几天忙得焦头烂额,人却兴奋得很。

  《苏州河》的四场放映已经全部结束,电影节过半,每部片子也都拎出来遛了一遍。谁好谁烂,观众心里自有评判。

  鹿特丹的规模和名声比不上三大电影节,但也是有不少片商的,北欧的多一点,而且齐全,丹麦、瑞典、挪威、芬兰和冰岛,都有人过来。其他的,像法英德美这些高端集中地,片商就很少,实力也不强,小公司,抱着捡漏的心态来看看。

  “瑞典和捷克的两家诚意最足,价格还能再提提。”耐安摆弄了半天资料,才归拢好放在一边,拿起勺子搅了搅肉汤。

  “能到多少?”娄烨问。

  “嗯,怎么也能有这个。”耐安比出三根手指。

  娄烨似松了口气,笑道:“这一下就能回本了,还有小赚。”

  “英国有家公司,想买断全球发行权,才给这个数,我脑子进水了才理他。”耐安吃了一大口肉汤,皱眉道:“这怎么跟粥一样?”

  褚青不太懂他们在说些啥东西,反就知道跟钱有关。这俩人没明说,自己也不在意,没半毛钱关系。

  他消灭了一块薄煎饼,觉得总算有对胃口的食物了,刚想叫服务生再上一份,就见门被推开,葛文拎着个黑皮包走了进来。

  “嗨!”

  他招了下手,想打个招呼,后面的话却不会说,只得尴尬地又招了下。

  “嗨!褚,没想到在这里又见面了。”

  葛文也看到了他,凑过来,笑道:“哦,你们都在这。”

  褚青道:“那个,你也吃饭啊,一起吧。”说着又觉得不太对劲,小声问翻译:“他们老外不介意跟人拼桌吧?”

  那翻译白了他一眼,嘀嘀咕咕跟葛文说了几句,葛文哈哈笑了几声,一屁股坐下。

  “我经常来这里吃午饭,觉得这肉汤味道怎么样?”他利索地点了几样,又问褚青。

  “还成,就是少放了只鸡,还有大枣、党参、桂皮……”

  翻译揉揉脑袋,自动转换成了“味道不错,我非常喜欢。”

  很快,葛文点的东西端了上来,他似乎有点急的嚼起薄煎饼,边吃边笑道:“不好意思,我一会还要去HBF基金,时间很赶。”

  褚青没在意那个什么鸟HBF,娄烨却眼睛一亮,问:“葛文先生,你们的基金申请时间过了么?”

第一百二十三章 好买卖

  1971年,一个叫希伯特·巴尔斯的荷兰人,在自己的家乡鹿特丹创立了这个电影节。88年,巴尔斯去世,电影节便以他的名字设立了一个基金:Hubert Bals Fund,简称HBF。

  HBF的资金来自于政府、赞助商以及票房,当然主要还是政府。因为荷兰人把它当成一项文化门面来做,用来刷国际印象分。

  这个基金,只对那些发展中国家的电影事业给予支持。而且跟欧洲其他的,如法国的南方基金,德国的世界电影基金相比,HBF是条件最少,门槛最低,也是最具慈善性质的一个。

  世界上,第一个接受此基金资助的导演,叫陈凯歌。直到后来二十多年的时间,它一共资助了600多个项目,鹿特丹电影节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可以说HBF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娄烨知道这个基金,但不太了解。他有个朋友准备筹拍一部电影,为钱苦恼了很久,这会正碰上葛文说起,就顺便问了一句。

  “当然没有,我们一年有两次申请机会,第一次就是在电影节期间。”葛文擦了擦嘴,笑道:“你如果要申请的话,最好尽快,因为我们截止到闭幕前一天。”

  “那申请都需要什么条件?”娄烨又问。

  葛文吃得很快,面前堆的一小撮食物,都已消灭干净,看看时间还有一点,索性给他大概介绍了下:“条件很简单,你只要提供一份完整的英文剧本和拍摄计划就可以。如果审查通过,我们会按照不同的制作阶段,提供1万到5万美元的辅助金。”

  娄烨点点头,心中有数,不再询问。

  褚青本来也没在意,可听到有5万美元,立马就兴奋了,巴巴地问:“那个,谁都可以申请么?”

  “哦,当然,只要你的剧本够水准。”葛文笑道,又补充了一句:“如果你现在就有剧本,可以直接交给我。”

  “啊,谢谢,现在还没有,我就问问。”褚青眨眨眼睛。

  “OK,我也该走了,和你们共进午餐很愉快,闭幕式那天再见。”葛文结了账,拿起皮包。

  几人起身送了送,看着他出门,娄烨才奇道:“怎么着,青子,你想改行当导演了?”他清楚这货的德行,对不感兴趣的事情一向自动屏蔽,刚才主动问话,肯定是有什么想法。

  “不是,我当哪门子导演,是我女朋友。”褚青还没忘再点一份薄煎饼,道:“她刚签了部片子,那导演齁穷齁穷的,不知道啥时候能凑齐钱。我合计着,人老外白给的美元,碰上了好歹也试试,万一通过了呢,她也不用卖楼了。”

  “那导演叫什么?”

  “李玉。”

  娄烨听着略耳熟,又问:“她拍过什么?”

  “那不知道,以前说是在央视拍纪录片的,辞职不干了。”

  “哦,想起来了。”娄烨恍然,道:“我还看过她的一部纪录片叫《姐姐》,非常细腻,很有实力的一个人,终于也按捺不住了。”

  褚青乐了,道:“怎么你们圈子这么小?我说一个你就认识?”

  “谈不上认识,没见过面,就是听说过。”娄烨又切开一块小乳酪,丫足足吃了三块了,也不怕变成黑胖子,道:“我们很多人都是这样,只听说过,像贾樟柯我也没见过,但久仰大名。”

  “大名个毛线,小眼睛小个子,一股老陈醋味儿。”褚青一点都不给老贾留面子,笑道:“要不改天我张罗张罗,咱聚聚?”

  “那好啊,我把张元他们也叫上。”

  娄烨和张元、王小帅、路学长是同学,同为北电85届。贾樟柯则只是跟王小帅见过一次,别人还都不认识。

  褚青也不是当初的懵懂菜鸟,对他们的战斗史多少都有了解,不由舔了下嘴唇。好家伙,这帮人若凑到一块,再加上个吕乐,以及半调子的李玉,那算怎么个情况?

  拍电影不被禁就会死星人大会?

  屌!

  ……

  李玉一直觉得自己的运气足够好。

  她十六岁就能在市级电视台混个主持人的工作,历练几年后,又不想干了,自己上京,也没遇到什么大困难。后来进央视,拍纪录片,还拿了几个奖,在业界算小有名气。

  反正从小到大,都是她想干什么,就能干成什么。直到她又习惯性的折腾,推翻以前的人生,鼓捣起了电影。

  到这里,可能是早期人品消耗得太厉害,她的运气似乎走到头了。这片子从去年初就在筹备,奔波了一年多,资金不足,演员不够,什么都没完成,简直是乱七八糟。

  她虽然还蛮拼的,连卖房子眼都不眨一下,可有时也会略微消沉,胡思乱想一番,也许自己真的没有拍电影的命。

  而这一切,从撞到褚青开始,又都不同了。

  李玉感觉那股好运又回来了,先是找到了自己的缪斯女神,然后这个家伙又从荷兰传来消息,说是去申请一个基金,若是通过,就可以拿下五万美元。

  纪录片和电影的圈子毕竟不同,尤其她这种习惯了在国内体制中享福的,央视想拍个东西,还缺钱?

  她压根就没受过缺钱的罪,现在冷不丁自己单帮干,真有点蒙。海外的电影基金,这个概念对她来说,太过陌生和遥远,也从未想过要走这条路线。

  所以李玉刚接到褚青电话的时候,还很迷茫,在他连番催促下,总算明白自己马上得做的事情:在两天内搞定一份英文剧本。

  李玉听完就疯了,她比谁都想得到这笔钱,扔掉手头所有的烂事,急忙投入到这项工作。她的英文比较渣,翻译文字就更困难,只得找以前央视的同事帮忙。那些混迹在外语频道的,可都是大神,几个人苦熬了一天一宿,一句句的翻译,然后又理了三遍,努力在保持通顺的基础上,做到优美严谨。

  本来她想发国际传真的,尼玛那得多少钱!褚青最见不得这种败家行为,让她注册了俩邮箱,互通一下。

  话说这个年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还处于拨号上网的原始状态……

  她那边还算容易,褚青就特惨,跑遍了电影节场馆,总算借到一台电脑。等把剧本拿到手,离影展结束还有三天,勉强来得及。

  同时,娄烨也给他那个朋友捎去了消息,可惜那哥们太不坚定,比不上李玉的汉子属性,居然已经放弃拍片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77页  当前第13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1/77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文艺时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