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凤凰斗:携子重生_分节阅读_第157节
小说作者:半壶月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1.03 MB   上传时间:2013-11-13 19:00:21

兰亭此时方笑着走前两步,声线柔合甚至不含一丝怒气,“那依杨大人的意思,你口口声声所说的‘此人’,就是本王了?”

杨士朝有持无恐,冷笑一声,“正是!皇上和瑞王若有不测,宁王殿下只需凭着监国之身份,就可名正言顺地继承大统。”

兰亭畅然大笑,一步一步下了台阶,走到杨士朝的身前,兰亭的身形高了杨士朝足足有一个头,居高临下的睥睨下,让杨士朝忍不住后退了一步,但他神色依然没有丝毫放松,谨声“微臣身受皇恩,对谋朝篡位,弑父弑弟之徒,绝不会妥协。”

高世忠突然站出,大声问,“杨士朝,你一身凌然正气的言辞确实打动不少人,可老夫想问一句,证据呢,你口口声声怀疑宁王殿下弑君弑父弑弟的证据呢?”

“微臣有证据!”永安候缓缓步出,他相信杨士朝的一番话已经打进了众臣的心,此时,他得趁着大殿疑声一片时,趁机把浪掀得更高。

他从怀中取出一道明黄的卷帛,朝着金銮殿上的正中恭恭敬敬一拜后,高高举起,“本候手上所持的是丹书铁卷!”

“丹书铁卷?”大殿之上哄然一阵骚乱,其中兰御诚提前跪下,朝着丹书铁卷便下跪,众臣见状,忙跟着下跪,以君臣之礼朝丹书铁卷四肢伏地。

兰御诚下跪时,心里几乎是热泪盈眶,他想,永安候原来有丹书铁卷,凭着这丹书铁卷在朝臣心中的份量,已足可定宁王之谋逆大罪。

赵家这一役胜负已定,那当年他所参与,并亲自执笔的写下的密信就不必再掀出来。

永安候脸上露出微不可见的笑意,缓缓道,“这道丹书铁卷是皇上临走前暗中赐给本候,皇上当时只留一句口喻:朕若遇刺,宁王当诛!”

------题外话------

旧案~这才是兰亭想拉赵家下马滴~

一百六十一章

更新时间:2013-2-25 18:45:01 本章字数:8136

赵传铭一示出丹书铁卷,金殿之上先是一阵轰乱,而后他接着一句:朕若遇刺,宁王当诛!

永安候的声音回响于大殿之上,铿锵有力刮过众人的耳膜,金殿之上瞬时变得鸦雀无声!

高世忠与文志斌目光相交,高世忠启声道,“请问安候,皇上何时赐丹书铁卷?”

赵传铭嘴角一抹轻笑,淡淡道,“皇上当夜是临晨不到卯时离开京城,离去时,曾微服入本候之府,亲赐丹书铁卷,并留下口谕。残颚疈晓”

高世忠不好再盘问了,因为没人知道皇上离京的具体时间,所以,他也无法质疑。

文成耀呵呵一笑,突然站出来,他声音洪厚响彻大殿内外,“安候,末将是粗人,但你这通话,让末将没明白过来。”

赵传铭眼角拉出一抹阴冷,无声一笑,淡淡地问,“文将军有话直话,不必拐弯抹角!”

文成耀神色一正,“皇上既然离开京城时,有去见安候,那说明,皇上当时是自由之身!既然皇上在自由之身的情况下,赐给安候一道丹书铁卷,并留下口谕,那说明,皇上当时已经怀疑宁王欲行图谋不轨。既是此,以皇上的英明,又如何会让宁王监国,又让瑞王亲下江南振灾,这不是两相矛盾的么?”

杨士朝目光一深,马上出列,“文将军这话说对了,皇上是决不可能下两道截然不同的旨意,所以,微臣方才就说了,有人趁着皇上离京后假传圣旨,欲图谋朝篡位!”杨士朝一席话很明显,直接了当地告诉众臣,永安候所持的旨意为帝王真实的意思,而宁王监国是假传圣旨。

兰亭微微笑开,这蠢驴,给文成耀稍一绕,脑子就钝了。

可惜蠢的不仅是杨士朝一人,当庭中不少人见状已出列,齐齐从怀中拿出早已备好的弹劾奏章,指责兰亭谋朝篡位。

高世忠长相虽粗,但心思细密,马上发现这话中的蹊跷,蹙眉朝高台之上看去,“宁王殿下,先恕老臣无礼。”高世忠朝着兰亭双手的揖,在兰亭摇首示意请便后,便道,“假设宁王预图不轨。而皇上当时又不得不离京,依老臣拙见,以皇上的谋略,当时会做怎样的策断?”高世忠胸有成竹地一笑,他越说思路越清,“皇上定会御书房诏见文相、老夫、内阁学士大臣等人,因为召见众臣相比皇上微服前去见安候府,更快、更直接、更令人信服!”

此推断合情合理,完合符合兰御谡的作风。

高世忠不愧是刑部尚书,他上前一步,看着永安候,眸光咄咄逼人,“自皇上登基以来,一直认为这第三册丹书铁卷落在了前朝谋逆废太子的手上。所以,皇上曾三次吩咐老臣暗中寻找其下落。钟候,恕老臣无礼,皇上手上是不可能有丹书铁卷!”

赵传铭根本没料到高世忠会当殿横指他撒谎,并指出曾奉兰御谡的密旨寻找丹书铁卷的下落之下。

可高世忠在朝里威信极高,他以性格耿直闻名天下,他说兰御谡托他寻找丹铁铁卷的下落,这朝里朝外肯定所有人都信。

他从容一笑,这时候只能狡辩到底,“高大人,老夫相信你所说的话,但老夫请问,皇上托你寻找丹书铁卷是何年何月之事了?”

高世忠倒是诚实,直言道,“大约是七八年前,当时老夫一接任刑检司,皇上就把此事重托给老夫,可惜老夫无能,一直负皇上所托。”

赵传铭眼角冷了下来,对着高世忠负袖嘲讽,“这七年过去,高大人难道就能保证皇上没找到这第三册的丹书铁卷?”

高世忠一笑,对永安候无礼视而不见,语声却带了轻蔑之意,“这个老夫不敢保证!”

赵传荣忍不住,又是上前一步,瞪着高世忠两眼暴红,怒斥,“难道皇上找到了丹书铁卷,还要向高大人报备?”

“自然是不必!”高世忠神色一肃,斩钉截铁道,“但老夫可以断定,皇上不会再将这丹书铁卷再轻易赐出,如果皇上有旨意给赵大人,只要圣旨就足够了,何必拿先帝的丹书铁卷?”

此推断亦合情合理!有皇上的圣旨,宁王若有谋逆的迹象,赵家完全可以凭圣旨先行控下宁王。

赵传铭一时语塞,目中冷色却已渐渐消褪,随之浮现的是一层阴狠,他料不到高世忠这般难缠。

殿中的气氛一时紧张了起来,自然有人信有人不信,便是与赵家说好一起弹劾的大臣,此时气焰也短三分,有几个原本就犹豫不绝的地方大员便暗自收起怀中的弹劾奏章,不动声色地观望起来。

内阁大学士站了出来,朝着永安候微一躬身,声音略微老沉嘶哑,“安候,可否容老臣瞧一瞧这道丹书铁卷,老臣不才,曾于先帝爷年间做过十年的内阁侍读,有幸见过其它两卷丹书铁卷。”

既然怀疑到了丹书铁卷真伪,赵传铭便知道,殿中已有一大半的人信服了高世忠的话。

文志斌看了一眼步履都显得蹒跚的大学士,瞧他眯着眼拿着放大镜的模样,暗自摇首,缓缓出声劝,“大学士,安候所示的丹书铁卷若是能凭人的眼力瞧出真伪,他就不会当殿示出,要知道,当年先帝爷颁下三册丹书铁卷时,为防有心机叵测之人伪造,曾下旨,若有人持假丹书铁卷,将以谋逆罪论处!”要是凭十年前看过几眼,就能辩出真假,赵家怎么可有拿出这种假货来赌?

内阁大学士老脸一红,只好讪讪地退了下去。

兰宵早已对这一番争论感到不耐烦,他对这一切不关心,在他心里,兰亭也好,兰锦也罢,谁继承大统都跟他没什么关,反正横竖轮不到他,他站出一步,当场便爆了粗口,“既然,真假难定,还论个屁!要我说,父皇是不是论定宁王谋逆,是不是给永安候留了丹书铁卷,等找到父皇一切不就结了么?”

“兰宵,如果本王告诉你,淮安湖的爆炸,父皇的失踪皆是赵家一人策划,你认为,父皇还能平安回来么?”兰亭一步步沿阶而下,凤眸扫过众人之脸,如寒光利刃,他声音比兰宵的怒斥之声轻了很多,却有着气吞山河赫赫之势。

大殿之上的百官一半被兰亭的话所惊,一半被兰亭睥睨天下的气势震慑,一时之间连赵家暗自联合来来弹劾宁王的众臣也噤了声。

赵传铭脸色一变,正待反驳,赵传荣一步从后面步出,眸光震怒,大声道,“宁王殿下,你这时反咬一口。赵家百年护主,牺牲了多少龙卫……”

兰亭嘴角挑起一抹冷笑,迅速截口,“赵传荣,本王听你话中之意,龙卫是你赵家的?”

赵传荣原话是说赵家百年护主,牺牲的多少龙卫中是赵家的第三代优秀男儿,可话只说一半,并未达其意,便被兰亭截住,话的味道全变。他心中一凛,可接着解释又成了画蛇添足之意,一时愣在当场。

“四弟,金殿之上轮不到你胡言乱语,退下!”赵传铭瞪了赵传荣一眼,出列向宁王冷冷一笑,微微沉声道,“宁王殿下,你说淮安湖的爆炸是赵家所为,请问宁王有证据?”赵传铭自然知道引爆炸药的赵家死卫也被当场炸死,这已是死无对证。

“安候,看来你们赵家是不到黄河不死心!”殿外传来一个年轻男子的声音,武状元出生的卫大将军一身戎装持剑进入金銮殿之上,进皇宫大殿不必御剑的当朝大将军不多,卫扬就是一个。

高溯与兰亭眸光一相交,兰亭淡淡一笑,并不理会永安候的质问,戏唱到这,已经不是由永安候主导,他闲庭信步般步回高台之上,坐在了太师椅之上,舒服地往后一靠。

卫扬进入大殿之中,朝着永安候嘴角一挑,抿起一抹讥讽,“赵家谋反的证据,本将军有!”

永安候回以一声冷笑,语声淡淡,“看来,今日宁王早有所备,真是欲加之罪何况无辞!”永安候仍是一幅有持无恐的模样,可他那浓眉的竖肌细微地颤抖告诉卫扬,他的紧张已至极限。

众人微微感到惊讶,卫扬是什么人,是赵老夫人嫡亲的侄孙儿,赵老夫人是将门虎女,其父卫先河是先帝爷年间的一员大将,可惜其唯一的嫡子嫡孙卫英年早逝,只留下卫英年的遗腹子卫扬。

卫英年死后,卫先河不想让唯一的曾孙再赴沙场,便自小把卫扬送到宫中与皇子一起读书。

卫扬自小随皇子读书,与兰亭自小就不对盘,遇到一起,没说几句就打上。兰御谡通常看在他是卫家唯一后人份上,也不重罚,但卫扬从此也落得个混世魔王的名头,除了兰锦外,兰陵和兰宵都挨过卫扬的拳头。

后来,钟家和柳家忍不可忍,一起上奏,硬生生把卫扬驱逐出皇宫。赵老夫人便开恩,说要把卫扬送到南疆去历练,谁知卫扬死都不去,倒是最后卫老将军的一名部下,将卫扬收治军中。

其实这一切只是明面上的,那时候,兰亭和卫扬早就打成一气,卫扬离开皇宫后,就去了钟家的暗卫营。

卫扬真正的名声大燥,是在五年前的科举的武试中打败赵承恩,一举夺魁。

赵老夫人是卫先河的嫡女,自小在军中大长,在卫先河死后,她以卫先河不希望卫扬研习兵法为由,将其父呕心沥血所编录了他一生作战的布兵阵图带走。没有按卫老将军的遗愿把东西交给卫扬,原本属于卫家的东西,最后却成就了赵家。

这一切,卫扬肯定要替卫家拿回来。

五年内,卫扬晋升比赵承恩更快,已经位列二品将军,成为军中最年轻的大将。

赵家这些年没少希望拉拢卫扬,可卫扬从不愿与赵家走得太近,但赵家的龙卫却从不曾有消息,说卫扬与宁王有什么关系。

所以,卫扬此时突然站出说出这样的话,有些令赵家三兄弟感到意外。

不待赵传铭反应,卫扬已经扬手示意殿外的侍卫,“把人给本将军带进来。”

进来的是七个二三十岁左右的男子,个头都不是很高,长相个个倒是很清秀,一走进,赵家的老六赵传胜一见,瞪大双眼,呼吸骤急,再也按耐不住,几乎蹭地一下跨出了一大步,幸亏赵传铭眼疾手快暗中拉了他一下。

几个年轻人跪下行礼,其中一个较年长的道,“前朝臣相张晋河之子张学持给宁王殿下请安!”

“张学持?”高世忠刚给张家策反,在案卷上张学持是男丁,在张家冤案发生时,张学持已年满十二,被论了斩,可现在,他却活生生地站在了金殿之上。

“说说,这是怎么回事?”文丞相迈前一步,俯身看向张学持,果然,这孩子的样貌与张晋河有几分相似。

文志斌从几个年青人的脸一一巡了过去,从几个人的眉眼中,隐隐约约能看出,这几个人似乎都是兄弟。他知道此时非同寻常,当年张家虽是冤案,但该死的人却活的好好的。

张学持朝着兰亭又一嗑首,自动交代,“在淮安湖炸沉皇上画舫的正是罪民的弟弟张学龙。我们兄弟二人当年被永安候从死囚室时带走,让我们做了赵家的死卫。后来弟弟被安排在了皇上的身边,成了龙卫。”

赵传铭再也沉不住气,猛地怒指张学持,所有气血涌至咽喉发不出一丝声音,他想不到张学持会背叛赵家,气得全身乱颤,最后方从喉咙里逼出一句话,“休得胡扯,是谁教唆你污蔑我赵家?”

当年张学持他们几个兄弟确实因为赵家活了下来,那些未成年被流放的弟弟也被赵家从千里流放之地带回西凌,成为了赵家的死卫。只是赵家没有想到,十向年后,兰锦会为张家平反。

赵家担心张家一旦平反,那他们兄弟七人就不会象如以往那般誓死孝忠,他们也曾想处死这七个兄弟,可要训练出七个死卫太难!尤其是张学龙还晋升到帝王信任的贴身龙卫之一。

最后,赵家心生一计,以赵家其它六个死卫的性命相肋张学龙,逼他犯下弑君的谋逆,这一来,那就拉了张家再一次淌进了混水之中。

张学持收弟弟死亡的消息后,恰好被卫扬找到,卫扬告诉他们,想彻底摆脱赵家,只有配合宁王扳倒赵家,戴罪立功,否则,不要说他们自已难保,就是他们的几个好不容易从永恩寺出来的妹妹,将来也有可能成为赵家威胁他们的武器。

张学持想起弟弟如今尸骨不存,要还背上弑君之名。想起在受训时的那些年,那般的苦他的弟弟都咬着牙熬了下来,若非是走投无路,张学龙又如何会抱着同归于尽之心?

定是张学龙既不想自已的兄长们因他而死,又不想张家好不容易平反后,再一次背负起谋逆之罪,索性让自已炸个粉身碎骨。

仇恨如心中一根冰冷的刺破胸而出,烈烈仇恨蔓延至眼睛,他狠狠地盯着永安候。

路走到了这,除了今日配合宁王扳倒赵家,张家彻底平反外,他们无路可走!

这一次,他们带来了赵家所训练的龙卫中的死卫名单,当一个个人名被张学持念出来时,竟然还有前朝废太子谋逆时,被兰御谡问斩的一些罪臣的后人。

张学持清楚地告诉金殿上的人,这些年,他们名为龙卫,实则是赵家的死卫。他们为皇上搜集到一些得要消息,都是先经过赵家,而后才送到皇帝的手中。

在龙卫当中,死卫的比例虽只有百分之七,但却是最精锐的。

张学持的一番话听得一殿的大臣感到一阵心寒,心想,今日若非是宁王,让赵家一旦得惩,那这天下岂不要是改姓赵?

赵传铭一言不发,到了此时,他反而冷静下来。在证据面前,想要辩驳也是无济于事,他冷冷一笑,眸中溢出暗冷,抖了一下手中的丹书铁卷道,蓦然,仰天长笑,一字一句道,“宁王,可惜你算迟了一步,有丹书铁卷在,你休想动赵家一根寒毛。”

兰亭悠然起身,一身紫袍流泻而下,三分闲然七分贵气,“不错,丹书铁卷不仅能号令禁卫军,还可以免死。如果你赵传铭有丹书铁卷,本王确实无法论你赵家之罪,可惜,你没有!”

兰宵看了大半个时辰的势闹,此时禁不住吃吃一笑,兴灾乐祸道,“难道,安候手上的丹书铁卷是假的,我猜也是,父皇那老谋深算的人,怎么会把这么重要的东西给一个外戚?”兰御谡赐婚给兰锦和赵十七,如果兰御谡意属兰锦登基,那他就决不可能纵容赵家,外戚专权这向来是兰御谡的心头大忌。

兰亭不理会兰宵,双目微沉,眸光落向永安候手中的丹书铁卷,寒芒乍现,“百年前,绣制这三卷的丹书铁卷是当年扬州的叶家,如今的叶家嫡系传人正是宫里持掌尚工局的叶尚宫。本王把三册的丹书铁卷放在一处,让叶尚宫来辩认一下,这卷的绣工是不是她们叶家家传。”

兰亭的话如堤醐灌顶,百年前,叶家的双面绣闻名天下,虽然这巧密的针法带给叶家几十年的昌盛后,最终这种针法流传到民间,但是,民间流传的双面针刺绣法全是模仿,毕竟无法与叶家正宗传人相比。

而丹书铁卷是百年前的旧物,当年的会双面绣的,也只有叶家的祖师婆婆。

永安候触到兰亭带着深意的眸光,那眼梢处微微抖动的笑纹,让他生出一种心惊肉跳之感。他突然就想到赵老夫人曾跟他提过,赵十七在永恩寺附近曾被小盗贼抢劫过,好在那小盗贼不识字,没有拿走赵十七身上最重要的丹书铁卷。

此时他已意识到他手上拿到的丹书铁卷很可能是假的。他深悔,自已竟然如此胡涂,在宁王已控下永恩寺周边的情况下,怎么还可能有小盗贼存在?分明这一切就是宁王欲擒故纵之策,让赵家以为有了丹书铁卷就有持无恐。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82页  当前第15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7/1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凤凰斗:携子重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