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之买来的媳妇(种田)_分节阅读_第4节
小说作者:金乖乖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252 KB   上传时间:2013-12-09 18:43:38

  “最近也没啥红白喜事,我已经和东头你钱奶奶家的万有叔说好了,到时候让他来掌勺,要我看这猪明天也请他来杀吧。”张寡妇说道“我和你有富婶说好了,让她家润强给咱把烟酒都留好了,你明个带上钱到供销社找润强拿就行。”

  母子俩又仔细商量了些诸如请多少客人,怎么摆桌子之类的事,田兰洗好了碗,听到他们在商量婚礼的事情,就没好意思进去,独自进了东边的窑。从炕柜里翻出张家栋在家时的衣服,拆拆缝缝起来。张家栋和他娘商量好了诸项事宜便回了屋,一进门就看见田兰坐在炕上,身边摆满了布片。没由来的,他的心又“扑通扑通”的跳了起来。

  “哥,你回来啦。”田兰看到张家栋回来羞涩的笑了笑,抱起那堆布片就走“我先回去了,哥,你早点休息。”

  田兰回去的时候张寡妇并不在窑里,她拌了桶猪食拎去了猪圈。“人都说牲灵是有灵性的,这是你最后一顿了,你多吃点啊,多长点肉。”张寡妇一边给猪喂食,一边絮絮叨叨,但猪只对突如其来的夜宵感兴趣,吃得“哼哧哼哧”的。

  张寡妇回到窑里看田兰在收拾些布条,奇怪道:“兰子,你这是干啥。”

  “我听到您说要给哥改衣服穿,就把旧衣服拾掇了拾掇,您事多,我给哥改衣服吧。”田兰低着头解释。

  “行,那你改去。”张寡妇笑得满脸褶子“兰子,听到我和柱子商量了没,咱们明天杀猪,后天就过事情。”

  “我听到了,娘辛苦了。”田兰的脸红了。

  “明天家里人来人往的,你待在家不方便,你明天去你姐家叫她来帮忙,她家有缝纫机,你就在那给柱子改衣服吧。”张寡妇把田兰明天的行程也安排好了。

  第二天一早匆匆吃过早饭,三个人就兵分三路了。张寡妇先去请了钱万有来杀猪,钱万有一听今天杀猪明天过事情就着急了,叫上他媳妇打下手,一块跟张寡妇回了家。张家和钱家都是外来户天生有种亲近感,再加上这些年钱家吃的醋从来没花过钱都是张寡妇送的,两家人走得比较近。因此一听时间安排的这么急,啥话不说立马就走,还叫上他媳妇,两人决定今天杀了猪就把肉处理好,明天做席面的时候也能省点事。

  田兰到了张桂香家,把要借缝纫机和明天过事情的事说了一遍,张桂香听到准弟媳妇要给弟弟做衣服本想打趣一番,可一听明天就要过事情也急了起来,让田兰进了窑把缝纫机支了起来就匆匆出门了。田兰在张桂香家待了一整天,其间张桂香的婆婆来看了看她,夸她手艺好,又给她送了点吃喝。

  张家栋这一整天可是八下里忙,先是找润强拿了烟酒,然后去根生那告诉他要结婚了,请他来吃酒,被根生打趣了一番。接着又把村里挨家挨户的走了一遍,告诉人家自己要结婚了,请各家的主事人明天来吃酒席,一些关系好的人家全家都来,又把村里的干部都请到了,忙得他午饭都没吃,天擦黑才回家,回到家匆匆吃了点饭就睡了,明天还有场硬仗要打······

  结婚这天张桂香一家是最早到的,然后钱万有一家和一些帮忙的人也陆陆续续来了,不大的院子开始热闹了起来。院子里支了口从大队食堂借来的大锅,“咕嘟咕嘟”的冒着肉香,从大队食堂借来的桌椅板凳也已经摆好,这年头穷,谁家也没有多余的桌椅板凳和大锅,村里倒是有一些当年□时留下的大锅和桌椅板凳,张有堂就做主免费借给队里的人,到过事情那天到队里登记一下,自己带人去扛,用完还回来就行,当然有损坏也是要照价赔偿的。此举深受村里人欢迎。

  到中午开饭前,陆陆续续的来了不少客人,宴席是轮着开的一次开三桌,直到客人都吃过为止,没轮到的人就站在院子里互相拉闲话,钱万有的儿子钱富和钱强一人拿着一盒烟,满院子散。第一轮是社队干部和关系比较好的人家,张有堂作为主家的姻亲和村支书,当仁不让的成为了证婚人,他对新人发表了一番“两颗红心一双手,时刻准备跟党走”的证婚词之后宴席正式开始。

  席上的菜主要是“碗子”,就是八碗以肥肉为主的菜,这是钱万有料理的。张寡妇和几个妇女在西边的窑里忙着做油糕和白面馍。做好了以后,张桂香夫妇一个托着大红油漆盘子往席上送“八碗”,一个往席上送油糕和白面馍。大家吃着、说着、笑着,脸上都是汗,张家栋穿梭在各桌之间轮流劝酒,饭一直从中午吃到晚上。以至于很多年后,当儿女结婚时问他们的父亲,当年娶母亲是什么感觉,张家栋回了四个字“比打仗累”。

  相比起张家栋的劳累,作为新娘的田兰倒是轻松不少,她一大早穿戴好桃红色的薄棉袄,浅咖啡色裤子,新的布鞋,系上润叶送的纱巾,就坐到了东边的窑里。润叶专程从县里赶了回来,陪着田兰在窑里说话,张桂香的两个孩子因为没人带,也放在她们这里,两个人给猫蛋狗蛋,剥花生拿糖果的,逗着孩子们叫姑姑、舅妈,很是欢乐。

  人群渐渐散去,张家栋又把村里准备闹洞房的年轻人赶了出去,张家才彻底安静下来。“都累了一天了,回去休息吧,院子明天再收拾。”张寡妇对儿子儿媳说。

  院子已经空了,从大队借来的桌椅板凳,张有堂都已经让人收拾好搬了回去,只剩下些鸡鸭猪骨和几盆从邻居家借来还没来得急洗的碗。

作者有话要说:  

☆、洞房

  在张寡妇满面笑容的注视下田兰和张家栋进了新房,煤油灯晕黄的光亮、满室的大红囍子、炕柜上摆着的红底牡丹花被子,营造出一室甜馥的暧昧气息。两个人站在脚地上不知所措,好一会儿,田兰率先反应了过来:“哥,忙了一天了我打水给你烫烫脚吧。”

  “不,不用了,我自己来。”张家栋连忙伸手拦住了田兰,他的手抓住了她的胳膊,田兰感到胳膊上一阵“咝咝”过电,脸瞬间红了。张家栋意识到不对,松开了手,表情讪讪。

  “哥,那你在屋里洗,我出去洗。”说着就端了盆热水去了家里那孔用来放粮食和杂物的小土窑,在土窑里找了个旧盆洗干净,倒了一半的水进去,这样一盆水洗屁屁,一盆水洗脚。

  等田兰洗好收拾好回到窑里,张家栋已经把被窝铺好,自己也躺了进去闭上了眼。田兰吹灭了灯,躺到了属于她的那个被窝里,今天是洞房花烛夜一定会发生一些事,她心里有数,就那么睁着眼睛,静静地等着,可是等了好久等到她的眼皮得用牙签抻着的时候,身边的人也没有动静。夜静得能让人听见彼此的呼吸,她知道他没有睡着,又过了一会,田兰翻了个身脸对着张家东那边,轻轻地说:“哥,你还醒着吗?”

  “嗯,没睡着呢。”张家栋有些痛苦,眼前的姑娘很漂亮,又是自己明媒正娶的老婆(还没领证),可是一想到她今年才17,自己开始懂人事伦理的时候她还是个拖鼻涕的小娃娃,心里就有些不对劲,他不知该怎么办,于是快速的泡好脚铺好被褥钻进被窝装睡觉。可人家姑娘好像不是这么想的。

  田兰虽然在男女之事上有经验的,可她也不是特别开放的人,新婚之夜主动往男人身上贴的事她还做不出来,于是选了个感觉比较安全的话题开始:“这铺被子是女人的事,哥你咋动手了呢?娘知道会怪我的。”

  “我在部队习惯了,我不说你不说娘不会知道的,要不咱以后的被子都是你铺。”张家栋老实的答道。

  现在是铺被子的事吗!他的回答让田兰有些气急。他们几乎是只认识了几天的陌生人,让她和陌生人做夫妻间的事,田兰心里肯定是不舒服不愿意的,会觉得那人是下半身思考的禽兽;可自己的新婚丈夫不要自己,田兰又想他是不是不喜欢自己、不满意这桩婚姻。女人就是这般的矛盾。

  田兰猛地坐了起来,就那么静静地一声不发的坐在那,张家栋急了,也坐了起来:“兰子,你咋了。”田兰低着头扯着被角,楚楚可怜,张家栋没由来的一阵心疼。

  “哥,你是不是讨厌我?”

  “没,没有。”张家栋急急辩解。

  “那你······”剩下的话她没好意思说出口。

  但是看她那样他也明白是什么意思,手扶着她的肩膀,让她躺下:“已经入秋了,天凉,快躺下,别感冒了,咱躺下说。”

  两人都躺回了温暖的被窝,张家栋说:“兰子,我真没嫌弃你的意思,相反能有这缘分娶到你,我挺高兴的。”他停了一会儿继续说“你还小,咱还没领证呢,到时候有个万一你咋办。”他没敢说可能要打仗的事。

  “哥,听了你这话我就放心了,我就怕你看不上我,咱是要过一辈子的人,有啥想法咱以后都摊开来说吧。”田兰觉得夫妻间最重要的是坦诚与信任“领证的事好办,我把户口从田家沟转到张家湾来,反正都一样是农村户口,好转。到时候咱让姐和书记说说,把我的年龄改一下就成,我过完年就满十八了。”田兰提出建议。

  “我说错啥话了吗?”她看他好久都没有反应,以为自己说错话了。

  “没,我只是在想事情,就照你说的办吧,我一回到部队就打结婚报告。”张家栋沉默了会儿,觉得既然娶了田兰,有些事就该让她知道“兰子,咱家的事你知道多少。”

  没头没脑的一句话把田兰问愣住了:“有啥是我该知道的吗?”

  想来她是不知道的,他长长的叹了口气,开始了回忆:“我爹死得早,家里就我、我娘和我姐三个人,我姐读完高小就不读了,回家跟我娘两个人一起挣工分供我读书,我一直读到高中。高中毕业后就回了村务农,我娘和我姐觉得我读了那么多书却在家种田,白瞎了。可那年月参军工作啥的都是要队里推荐的,要公社、县里一层一层审核的。我在家务了两年农之后,有一次部队在咱们这征兵,我因为成分好、学历高、在村里劳动表现好,就被推荐了,验兵我也验上了,别人很快就收到通知了,可我过了好长时间才收到,当时也没在意,欢欢喜喜的就去了。到了部队,认识了几个同乡,其中有一个是县里的、家里有点后台,他见着我就说你就是那个张县长保下来的呀!我问他什么意思,他告诉我我的通知书迟迟不发下了是有原因的,县公安局的局长走通了路子想把自己儿子送去当兵,翻了档案发现我什么关系都没有,就想把我顶了,后来是张县长亲自去打了招呼说我是他家亲戚才把名额保了下来。我刚开始也挺纳闷,张县长是村支书的弟弟,虽说是一个村一个姓,可我们家是后搬来的,两家没有半点关系。当兵没两个月,我姐就来信说她结婚了,嫁给了村支书的儿子,全村都知道村支书的儿子是个聋子,我一听我姐嫁给了他就什么都明白了。我还记得我在家等通知那阵,我娘经常和我姐关起门来说话,门开了就看到我姐在哭,我知道是为了我的前程我娘才逼了我姐嫁给姐夫。”往事历历在目,张家栋的声音里满是怅惘。

  田兰静静地听着,半晌才开口:“哥,你在外头放心,我在家一定好好孝顺娘,我找姐一块做生意,一块挣钱。”

  田兰那坚决的小调调让张家栋觉得很好笑,就开玩笑的问:“你有啥挣钱的好招。”

  田兰就把自己的计划说了出来,张家栋毕竟在外面当兵见的事情比较多,战友们又都来自五湖四海,大家探亲回来总会讲些家乡的变化、路上的见闻什么的,他知道世道正在悄然的变化,对于田兰的想法他很支持,并给了不少建议。两人聊了好久,才迷迷糊糊的睡去。

作者有话要说:  这章木有肉,乖乖觉得刚认识的两人就那啥不太纯洁,而且······好吧,我说实话,我试着写了,写不出来啊,我先找些肉文积累积累,顶着锅盖跑啊!

  

  再多说一句:乖乖和晋江签约了,这篇文一定会完结的,但是文案无能,求亲们帮着写写文案吧!正在申榜,求评价、求收藏。

☆、离家

  因为前两天的忙碌与劳累,张家人今天起得都挺迟,尤其是张寡妇,她昨天梦到了柱子爹,她和柱子爹说:桂香结婚了,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娃娃;柱子当兵了,已经是副连长,今天就是他结婚大喜的日子;儿媳妇兰子虽然年纪小但是个稳重过日子的人,以后再给添上个大孙子,咱家的日子就美了。柱子爹都多少年没给她托过梦了,今天怕是知道柱子结婚了,这才给她托的梦,他们聊了好久好久,等她醒来,早已天光大亮。

  张寡妇醒来就听到院子里有水声,想是田兰在洗昨天的碗盘,就知道这是个勤快孩子,心里又是一阵高兴。等张寡妇穿戴好,出了窑门,就看到田兰坐在小板凳上,揉着大木盆里的被子,“兰子,这大清早你洗被子干啥?”张寡妇有些疑惑。

  “这被子脏了,我把它洗洗。”田兰解释道,看着张寡妇嘴角别有意味的笑容,就知道她是想歪了,田兰只能赶快转移话题“娘,你饿了吧,锅里有早饭,应该还温乎着呢!”

  张寡妇转身回去吃早饭了,田兰吐了吐舌头呼出一口气。昨晚上她和张家栋聊了很久,聊着聊着就迷迷糊糊睡着了,今天早上是张家栋把她摇醒的,她睁开眼就看见,张家栋穿着那身她前天给他改好的衣服对她笑:“天不早了,快起来吧,饭我已经做好了,你自己吃,娘累了还睡着呢,别吵醒她,我有事先出去会。”说着就出了门。

  田兰迷迷糊糊地点点头,看着张家栋出门,躺在炕上的她觉得身上有点不舒服,酸酸的,好像意识到了什么,她一咕噜翻起身,掀开被子,然后······欲哭无泪。

  田兰睡姿不好,睡觉的时候喜欢把被子夹在腿间,因为最近精神紧张她的月经没有来,哪知道她的大姨妈这么凑巧,在新婚夜来了。田兰只得起床,收拾好自己吃过饭,就在院子里洗起了被子,婆婆出来看她在洗被子,脸上尽是暧昧的笑,她知道婆婆想歪了,可她也不能解释,总不能说:我跟你儿子没洞房,这只是我的大姨妈来了。田兰只能更加用力的揉着盆里的被子,争取在婆婆吃好饭之前把被子洗好,挂到院子的角落里晾干。

  张家栋拖着一车木料回到家时,就看见他娘和他媳妇两人在清洗从邻居家借来的碗盘,他媳妇洗,她娘漂好用布擦干,按人家放好。这年头大家都穷谁家也没多余的碗盘,过事情的时候都是互相借着使,每家的碗底上都会用钉子敲上字,方便辨认。他看着两个女人配合默契,心里一阵温暖,他不在家的时候,她们相依为命,应该能过的不错吧。

  “柱子,你怎么拖着一车木料回来了。”他娘看他拖着一车木料回来,不解的问道。

  “我刚去木匠家买了些现成的木料,借他家的板车给拉了回来。咱家的板车都破烂的不成样子了,我寻思着趁我在家做辆新的大的,到时候你和兰子就能把咱家的醋拉倒老街卖去,你不是说,在家里卖只有村里的人来买,卖不了多少,价也不高嘛。”张家栋回道。

  “理是这理,可咱平时偷摸着在家里卖卖也就算了,这要是大张旗鼓的拿出去卖去,会不会让人说咱投机倒把,别影响你在部队的前程。”张寡妇虽然想多挣点钱,可在她眼里儿子的前程才是最重要的,而且她也被头几年那些抓投机倒把的事给吓到了。

  “不怕,现在世道不一样了,我有战友是安徽人,他说他们那田都已经分到各家各户了,现在老街上那些赶集卖自产自销东西的人也不少,咱逢集的时候拉着去卖一趟不碍什么事的。”他给他娘解释道。

  “这田都是集体的咋还能往出分?”张寡妇有些听不懂,张家栋因为一心想改变家庭的贫穷状况对这些事比较关注,就详细的和她娘解释了一番。

  秋气渐浓,张家栋原本想着加班加点把板车做好再回部队,可是板车只做了一半,一封突如其来的电报让他不得不提前出发,电报是部队发来的,只有四个字:有事,速归。张家栋能猜到是什么事,电报是下午收到的,他决定第二天一早就走。

  张寡妇有些舍不得儿子,但她也明白儿子是国家的人,不能想咋样就咋样,她用衣角擦着眼泪,默默地把家里的鸡杀了一只,准备给离家的儿子备办些好吃喝。

  过事情时杀了头猪,猪肉还没吃完,田兰好好地做了几个菜,又打了点酒,叫了姐姐一家,大家一起热热闹闹吃了一顿饭。

  晚上两人躺在东窑的炕上,张家栋说:“没想到,走的这么急,板车还没打好呢。回头你让姐夫来帮着把板车打好把。”

  这是张家栋第一次在田兰面前提起张桂香的丈夫,田兰有些吃惊:“你,不讨厌姐夫?”

  “我讨厌他干嘛,其实润生哥是个好人,只可惜他聋了。”张家栋有些惆怅的说“我不在的时候家里有些男人干的活,你就请他来干吧,毕竟是一家人。”

  “哥,你恨姐夫吗?他娶了姐姐。”田兰看张家栋并不怎么回避这个话题,就小心翼翼地问。

  “我恨他干嘛,他家条件好,就算他听不见,愿意把闺女嫁他的人家也不少,我只是恨我自己,我要是有本事,咱家条件要是好点,姐姐也就不会嫁给他了。”

  “哥,你可千万别这么想,你已经很有本事了,都当上副连长了,月月有津贴,这是多少人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有时候有些事那就是命。”田兰想到了上辈子的自己,她摇了摇头,把不该有的想法抛掉“哥,你到部队好好干,不要担心家里,都有我哩。”

  “好,我一定好好干,争取立功升职,等我级别够了就把你和娘都接过去,到时候咱也能有能力帮帮姐姐。”张家栋满怀斗志。

  田兰吓了一跳,钻进了张家栋的被窝,抓着他的手说:“哥,咱不要啥功劳,你平平安安的就行,等你一有机会就休假回来,咱不要立功,啊。”语气绵软,张家栋觉得她好像把自己当成孩子在哄。

  “你放心,我有家有业的,不会跟个愣头青似得。”他的新婚妻子似乎有些反应过度,他哄着她。

  田兰虽然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牺牲的,但她记得对越战争差不多是过年前后打起来的,“哥,不管你部队有啥事,你一回去就得打结婚报告,乡亲们都知道咱俩结婚了,你可不能让我不明不白的跟着你。你要是忙回不来,把部队的介绍信寄回来也行,我请书记他们帮忙把结婚证办了。”田兰想着,张寡妇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万一他要是不幸牺牲了,自己就作为他的老婆把他的骨灰带回来,立碑安坟,香火供奉。

  张家栋觉得他媳妇认真的样子特别可爱,笑着答:“行,我一回去就打报告。”

  前两天,两人分被窝睡倒还好,刚才田兰一个激动钻到了张家栋的被窝里。毕竟是血气方刚,这么活色生香的美人躺在身旁,怎么能一点反应都没有,张家栋的手从田兰的手开始,慢慢向她的全身游移。田兰早就觉得张家栋的体温高的有些不正常,她知道会发生什么,也没打算抗拒,毕竟连为他守寡的心里准备都有了,这种事也就没什么可矫情的了。可是,现在有特殊情况,她的大姨妈来了。

  她抓住张家栋乱摸的手,声如蚊纳的说:“哥,你别动,我,我那个来了。”

  “什么,哪个来了?”他不解地问。

  “就是,就是,女人每个月都来的那个东西。”虽然天很黑,但田兰知道她的脸一定很红,怕他看见,把脸埋进了他的怀里。

  张家栋明白过来,笑了笑,把田兰抱在怀里,两人相拥着睡了一夜。

  第二天因为张家栋要回部队,全家人早早起来,站在村支书家前面的公路边等从县城开到黄原的早班车,原西县归黄原市管,张家栋要去那里坐火车回部队。

  大家纷纷笑着和他打招呼,说着:回部队好好干,有空多回来看看之类的。班车开来,车上没什么人,他坐到了最后一排,透过玻璃窗他看到他娘他们在哭,汽车奔驰,路边送他的人变得越来越小直到缩成一个黑点,再也看不见。他转回身子坐好,发现手里多了两个包裹,这应该是他上车时田兰塞给他的。他打开包裹,一包是手工做的内衣和袜子,针脚有些稀疏,这是他娘做的,她年纪大了,眼神已经不好了。

  另一包是吃的,包裹里还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哥,这是给你带的干粮,路上吃。饭盒里是红烧肉,昨天晚上烧好的,越往南边天越热,你先把它给吃了,别放坏了。玻璃瓶里装的是我用辣椒做的酱,酱做得咸放得住,你路上吃一点,回头到部队想家了也能吃。主食给你带了些馍馍和鸡蛋,上次你说我做的玉米饼子好吃,我也做了点给你带上。你到部队好好地,注意安全,我和娘在家等着你。

  张家栋打开铝制饭盒,拈了块红烧肉放进嘴里,另一只手抓着拿包衣服,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作者有话要说:  记得小时候,外婆家的碗上都是刻字的,今天吃饭的时候还发现我家的碗上刻着舅舅的名字······

  

  有点肉渣渣,大家看到了没,我真的努力了(⊙o⊙)哦

☆、买卖

  张家栋走后家里的气氛消沉了两天,但女人们还是很快振作起来,家里的男人是在外当兵的,一年回不了几次家,她们明白自己要习惯这样的分离。

  张润生把张家栋做了一半的板车和剩下的木料拉回了家,他虽然聋了可是手很巧,他会箍窑、垒锅灶,他的木工活在村里年轻一辈的匠人中也是数一数二的,只是因为身体上的缺陷他没有像别人一样农闲的时候外出揽工,他在村里负责开拖拉机,偶尔帮村里人打打东西、垒垒锅灶,没几天他就把板车做好了,顺便用剩下的木料拼了一张小桌子,说是让丈母娘和弟媳妇夏天在院子里乘凉、吃饭使。

  张润生并不是天生就聋,小时候的他眉清目秀、嘴甜爱笑,学习成绩也是数一数二的。那时候他二叔张有军已经大学毕业在黄原地委当秘书了,人们恭维他爹时总喜欢指着他说说:这是你们家将来的大学生、大官啊!村里的婆姨教训孩子,也总喜欢说:你看人家润生怎么样怎么样,你怎么就不知道跟人家学学。

  润生一直是同龄孩子中鹤立鸡群的存在,直到他13岁那年。他当时在公社读初中,一天晚上放学,天突然下起了雨,同学们都站在教室走廊上等着,想等雨小了再走,可是雨越下越大,有些等不及的男生冲进了雨里。润生等了好一会儿,肚子实在太饿,而雨又没有变小的趋势,想着自家离学校也不远,他也冲进了雨里。他湿哒哒的回到家,感觉有些不舒服,换了衣服扒了两口吃的就上炕躺着了,半夜发起了高烧。张有堂两口子见孩子高烧烧得人都糊涂了,很是着急,赶紧背着孩子去了公社卫生所。卫生所的值班大夫是新来的,但他也知道张有堂是跃进公社响当当的人物,见他大半夜的带着孩子来看病,就想好好表现。本来两片退烧药就能治的病,因为他的重视愣是给润生打了青霉素,后来感冒是好了,可润生因为青霉素过量耳朵聋了。

  耳朵聋了的润生变得孤僻,渐渐地连话也不愿说了。他很聪明,简单的日常对话他能从别人蠕动的嘴唇中明白意思,复杂点的边说边比划他也能明白。只是他不喜欢像别的聋哑人那样“阿巴阿巴”的说话,他的上衣口袋里永远装着纸笔,简单的意思他会用手势表达,复杂些的他喜欢用笔写在纸上。此刻他的纸上正写着:桌子给娘夏天乘凉、吃饭。

  张桂香看了,拍了拍他的胳膊,说了声谢谢润生哥。两人把小桌子放到板车上,拖着板车去了丈母娘家,张寡妇正在那间堆了杂物的小土窑里看醋酿的怎么样,听见他们来了就走了出来,“这么快就做好了,润生的手真是不仅巧还快啊。”张寡妇看着新崭崭的板车和小桌子说。

  田兰端了水、拿了毛巾给张桂香夫妇,“快晌午了,姐和姐夫就别走了,在这吃吧。”她开口留人。

  “不了,爹娘和两个孩子还在家里等着呢,我得回去做饭了。”张桂香喝过水把碗递给田兰“我想着过两天逢集,娘不是说想把家里的醋拿到集上去卖嘛,我们就先把板车给送来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8页  当前第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之买来的媳妇(种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