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红楼之林如海重生_分节阅读_第119节
小说作者:双面人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872 KB   上传时间:2014-08-11 14:24:01

  林如海含笑看着女儿的背影,一脸宠溺之色。

  待房中只剩夫妻二人,又遣了丫头下去,林如海方对贾敏道:“有一事,你须心里有数。”

  贾敏见他神色凝重,忙敛容道:“老爷且说。”

  林如海低声道:“我瞧连家的事情怕是不妥了。今儿我在外面遇到了几个友人,他们悄悄跟我说,有好几个御史弹劾连大人,有几条罪名我竟是不知的,却又罪证确凿,圣上龙颜大怒,怕是他们家要坏事了。”

  贾敏一愣,脱口道:“怎么会?”

  连家和他们家相交甚深,和俞家又是亲戚,平素为人处世都极好,怎么忽然就坏了事?当初连太太还请她替儿女做媒,自己因未瞧到恰当的人选,便未做保,不过他们家的家世在京城里不低,极多的人给他们说媒,如今连尘已经嫁了人,她年纪大,说的正是旧年曾向清然家提亲的那位一等侯爷,连城也已经订了亲,女方是镇国公府的嫡次女。

  林如海叹道:“咱们两家许多年都不曾联络过,起先连大人是我的上峰,他们的事情我有许多不知,这一年多来我也不在京城,谁能想到他们家做下了那么些罪名?”

  贾敏道:“不知可是重罪?”

  林如海摇头道:“罪不至死,但封其家业却是肯定的。”

  又叮嘱道:“连大人为人精明,我怕他们家已经知道前景不妙了,若是送了财物过来,你不许瞒着我藏匿下来,这可是大罪!”

  贾敏面色沉重地点了点头。

  他们家本就处于风头浪尖,若做出此事,真真是自寻死路。

  正如林如海所言,二更时分连家就打发了婆子来,运来十来个箱子,恳求贾敏替他们暂时保管,等他们用时来取,贾敏当即拒绝了,温言道:“回去告诉你们太太,我们家老爷才进京,突生了心思要买房置地,府里正忙着收拾,自己家的账务都算不清,如何敢收下你们的东西?怕弄混了。且带回去罢,以咱们两家交情,明儿你们用钱时,我们自当鼎力相助。”

  ☆、第094章:

  贾敏没有收下连家托管的财物,并不代表别人没有,连家的借口光明正大,说是他们家即将回乡,途中携带不便,故将些许财物寄存于此。

  这种事情很常见,世上许多达官显贵在离京、离乡之际都会因为携带不便将大笔财物寄存在世交故旧家中,两家签下会票即可,他日若是在京城或是家乡处添置田庄商铺买人,只需管事的人带着会票来支钱就可以了,比千里迢迢地带着来得便宜。

  如此作为是为了防备途中的匪患流民,毕竟财物占据极多箱笼,容易惹人觊觎。

  更甚者,还有以防万一的,若是有朝一日家道中落,还可以用这笔银子东山再起。

  贾家就有五万两银子寄存在甄家,甄家也有比这一笔数目只高不低的银两寄存在荣国府,史鼐夫妇离京时也有一笔银子寄存在南安王府,几乎是达官显贵家的常态了。

  史家当初倒想寄存在林家,可惜因卫若兰之事驳了贾敏的颜面,遂未求助。

  连家从前也是有钱寄存别处的,贾敏虽不知底细,却可以肯定,颇有几家,他们离开江南时曾寄存在自己家两万两银子,后来回京任职,连尘出阁,连城定亲,都需要银子,便又取了去。只是这一回大约知道前景不好了,他们有些病急乱投医。

  贾敏不赞同连家此举,他们这么做除了给自己家平白再添罪名外,没有任何好处。

  虽说这等事情十分机密,但因掌管京城巡夜事宜的官兵均隶属俞恒,所以连家的动静没有瞒过他。朝廷本有夜禁之令,不过对于许多达官显贵而言却有如同无,这样的人家家大业大,事情亦多,轻易便能找出一条符合夜间出行的借口,有些巡夜的官兵也很给面子。连家尚未事发,又和俞家有亲,那些官兵很自然地放行了,方能使得他家半夜三更地行事。

  连大人虽被弹劾,长庆帝却还没有批阅,连大人尚未获罪,风光犹存,谁也没有想到他们家见机不妙,竟会提前转移家中财物。

  此时被托管出去的这批财物,细究起来,是否为犯官之财,端的看上面如何追究,上面若有心放过,接管的人可以推说不知他家有罪,连家早有借口,是因返乡而寄存,若是细究起来,也能定罪。而按照常理,从长庆帝批阅弹劾连大人的折子,到派官员审查,乃至于最后定罪,都需要不短的时间。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上辈子贾家收下甄家送来的那批财物,以及后来收下史家那批财物,都在甄家、史家抄家之后,所以毫无疑问就成了荣国府的一项罪名,没有缓和的余地。

  连家的财物和那批财物,有些细微的不同。

  即使如此,一直很注重林家的林如海也不愿保管,如今可有许多人家盯着他们家呢,谁让他一直以来都是唯嫡系为正统,早就让德妃一派的人心生不满呢?弹劾连大人的那个御史,就和德妃娘家有一点子瓜葛,偏连大人家和俞家又是亲戚,因此出手。大约他们觉得料理了连家,亦算斩了俞家一条膀臂。

  不过,连大人也不算无妄之灾,他若一身清正,别人又怎么会查出罪状来?

  长庆帝如今春秋正盛,德妃却似乎有些不安分了。

  德妃是长庆帝后宫中少有的儿女双全之人,在东宫时就诞育了一个儿子,兼她娘家又和太上皇有那样的瓜葛,如何不自视甚高?只是原先的一儿一女都没养住,均尚未足月就没了,其中儿子是落草当天夭折的,今年才又平安生了一位皇子,是为十皇子。

  这位十皇子如今平安长到了六个月,生得壮健活泼,甚得太上皇的欢心。

  林如海暗暗冷笑,太子英明神武,太子妃业已有孕,俞皇后地位稳固,后宫无人敢生是非,长庆帝又是十分遵从正统的人,如何会看重这么一个不知道能否长成的庶子?

  太上皇喜爱小孙子,不过是上了年纪,喜爱膝下儿孙满堂的情景,留小孙子住在上阳宫,乃因其他孙儿都到了上学的年纪,所有心里最看重长庆帝,以及太子。太上皇退位几年以来,从来不像上辈子那样处处插手朝政令新帝举步维艰,新旧朝臣相互牵制,争吵不休,所以林如海十分确定十皇子不可能取代太子。

  和上蹦下跳的德妃相比,贤妃就聪明得多,安分守己地教养十岁的五皇子,平时教导得十分用心,然而五皇子明明聪颖异常,在外人眼里却是平庸至极。

  也因此,俞皇后不在意德妃的种种举动,反而暗地里小心贤妃。

  后宫中没有哪个女人不想登上最终的太后之位,不然也不会进宫了。

  一个本性极聪颖的皇子偏偏伪装成平庸之人,为的是什么?极有可能是想在自己无权无势的时候不惹人注意,不惹人注意了,自然也就不会被人防备。而世上凡事都是枪打出头鸟,若太子有朝一日英明过甚,惹得长庆帝忌讳,那么平庸的皇子就有出头之日了。出头之后他就可以慢慢地绽放才华,自然而然地就会受到长庆帝看重了。想当初太子险些就落得如此结局,幸而得了林如海和苏黎的提点才一一改过,平安登基。

  因黛玉常常出入皇宫,林如海对这些事了解得一清二楚。

  为了女儿,他一定会辅佐太子安安稳稳地登基。

  只有太子登基,俞家才会安然无恙,俞恒不是弄权之人,为官少有私心,很让为君者放心,再有黛玉的聪明灵透,必然会平安一生。若是庶皇子登基,那么最想解决的就是俞家,没有哪个以妃嫔之子登基的皇帝会任由嫡母娘家存在。

  林如海发现,自己离京不过一年有余而已,大约是操劳国事的缘故,比自己年纪还小几岁的长庆帝竟已鬓染白霜,显得比自己苍老了数岁。

  连家的事情发生得很突然,毫无征兆,令都中所有人等均是骇然于心,谁能料到原本气势正盛的人家忽然败落,不由得谨慎了起来,他们俱是达官显贵之家,家大业大,族中难免良莠不齐,谁都不能保证自家没有一点违法之事,若是被揪住不放,怕也和连家一样的下场了。凡是为官做宰之人,此事根由多看得明白,于是更加厌恶德妃一派了。

  想必连德妃一干人等也没想到,他们只想着斩断俞皇后的一份助力,搜集了连大人那些罪证出来,却被朝中许多官员给记恨了去。

  除了俞皇后母子、林如海和俞恒翁婿以外,没有人发现这件事背地里有贤妃娘家的推波助澜。他们的动作很谨慎,若不是俞皇后早就留心贤妃的一举一动,根本无法察觉。

  无论贤妃如何工于心计,其城府始终比不得母仪天下的俞皇后,故此俞皇后对她心怀防备,她却丝毫不知,仍是一副在宫中谨小慎微,处处奉承,以俞皇后马首是瞻的模样,殊不知她的算计早已被俞皇后看得一清二楚。

  等到林如海假尽上朝之际,此事已然尘埃落定。

  约莫是明白连大人被弹劾的缘故,加上连大人的罪过并不算甚重,大多是被儿子下人平素仗势欺人连累,最主要的一项罪名是于任上受贿万余两,以及次子用他的名帖包揽了几桩人命官司,还有两房儿媳用两个儿子的名帖行重利盘剥之事,获利数万,最终查封其家业,判了五年流放,其妻削去诰命,儿媳收监,下人等均变卖入官。

  连家的两个儿子原是平庸、纨绔之辈,花钱捐了虚职,如今自然被免了职务,又因自己包揽诉讼,妻子重利盘剥,也曾用他们的帖子与人打过官司,故各判了三年监禁。

  其实连家两个儿子虽然没有本事,却不曾闯过祸,只是包揽诉讼这种事情很常见,哪家哪户都做过,因为打官司没有人相助的话,就算是无辜,也未必能脱身。连家次子就是替这样的人出头,颇因此举救了几家险些被主审官强逼到倾家荡产的无辜之人。唯有连家长子最令人可惜,他平庸无能,素来老老实实,竟被妻子连累至此。

  无罪留在连太太身边的只有连城一子,以及孙儿孙女,连城甚至学都不能去上了。

  林如海并未出手,然与友人相聚时,淡淡地流露出一丝担忧,那位友人正是管理连大人此案的主官,精明狡猾,又如何不知林如海的用意?因此原本连大人要被流放到西海沿子,最终被发配到了粤海。途中押解的官差林如海打点了一番,私下又塞了不少银两给连大人,亲自送出神京。粤海有张大虎照应,比别处强几倍。

  而贾敏一如前言,收拾了自己陪嫁的一所三进宅子与连太太一家人居住,准备了衣食之物,又在连家下人发卖的时候,买了原先连太太的几家心腹下人,送给他们使唤。

  也因此,连家等人未因林家拒绝寄存之物而心生嫌隙。

  连太太本就是明理爽利之人,起先是急糊涂了,匆忙四处托管财物,待得事后便反应过来,此事已是罪上加罪,不由得后悔莫及。幸而他们家原先的借口使得接管财物的人家未曾受损,不然她都不知如何赔罪了。饶是如此,终究还是影响了一些彼此的情分。

  连太太苦笑,当初真不该如此行事。

  如今的结果让连太太十分知足,虽然家境败落了,好歹一家人性命无碍,自己家还有那么几门不曾疏离的亲戚,都能帮衬着些儿,叫他们父子日子好过些,只恨两个儿子不争气,惹出这么大的祸事来,好在自己家乡还有祖宅和祭田。当初她听贾敏说起林如海每年给族中置办祭田,留了一条后路,自己思来想去,也跟着置办了一些,谁知竟成救命之物了。

  锦上添花者多,雪中送炭者少。

  连家出事后,许多人家对他们避之唯恐不及,纷纷撇清了干系,仍有来往的,除了林家,也就俞老太太和连尘并连尘的几个手帕交了,连两个儿媳的娘家都不来走动了。

  连尘聪明本分,早在成亲后不久就当着族中老人们立誓不让自己日后的亲生儿子与长兄争夺爵位,她素日也善待前头原配的一双儿女,事关二人的学业等都是同长辈商议过后才插手,所以深得婆母丈夫看重,并未因连家败落就对她冷淡。连家坏事后,她夫家不仅帮着打点上下,其婆母更令她送了不少东西给连太太,以济其难。

  如此一来,连尘如何不感激涕零?

  待她急急忙忙到母弟内侄所居之所送上东西,说了婆母丈夫的意思,连太太当即淌眼抹泪地道:“从前都怕你委屈,林太太他们不赞同这桩婚事,怕你过去难为,如今看来,他们竟是极好的人家,我也放心了。”

  连尘眼里噙着一汪清泪,哽咽道:“她们担忧自有道理,母亲不必如此说。我在府里好得很,两个孩子也极尊敬我,只是母亲受苦了。”

  连太太叹道:“不曾吃苦,你莫担忧。”

  说着,又将林家、俞家并刘家几家帮衬的经过说了,脸上俱是感激之意,道:“他们都是厚道人家,并没有因为咱们家败了就远着咱们,平素衣食居所他们用极了心思。还有荣国府里叫惜春的那位四姑娘,倒是个好孩子,听说咱们出了事,她那样不能做主的孩子,特特命丫头拿了好些东西托林姑娘送到咱们家。我细看了,都是吉祥如意的金银锞子和金簪玉环腕镯戒指等物,包了好大一包,想来是她长年累月攒出来的。”

  荣国府的几位姑娘连尘都喜欢,最喜欢探春之性,亦喜惜春之冷,许是因为自己的弟弟也爱作画,看到惜春时便想起连城作画的情景,所以当初和惜春十分亲厚,在林家相识后,彼此送了好些东西,都是笔墨颜料画板等物。

  连尘闻听这段故事,不觉一怔,道:“我原想她是个冷心绝情的人,对人都不大亲热,盖因那宁国府里不像话,她自己无依无靠所致,谁承想她竟这般有情有义。”

  贾家的几位姑娘是什么处境连尘比谁都清楚,除了元春有王夫人做主,迎春有幸遇到了窦夫人,剩下两位姑娘几乎都是无人管的。探春嫡母面儿上虽好,实际上探春手里什么都没有,一年到头攒不到十几吊钱,惜春的父亲兄嫂就更不管她了,将她扔在宁国府里那么些年,竟像是宁国府里没有这么个小姐一样,也不知道她送的这些东西是如何俭省出来的。

  连尘却不知惜春确实穷得很,并不比探春阔绰,但是窦夫人离京时,私下送了她一笔不少的财物,毕竟惜春随着迎春在自己跟前承欢了数年,心里也很疼她,又有一笔财物给了贾敏,将来好给惜春做嫁妆,加上惜春也有不少四季衣裳首饰,所以才有东西送到连家。又因现今是李纨和探春管家,宝钗监察,故她动作又便宜了些,方能送出来。

  惜春性情极其冷漠,交好的姊妹寥寥无几,除了迎春和探春外,不在意宁国府风气愿意和她好的只有黛玉和连尘,连家落难,她自然不会袖手旁观。

  与此相比,镇国公府和连城定亲的那家人就显得凉薄了。

  与连城定亲的那位小姐名唤丽君,是牛继宗嫡亲的侄女,牛耀祖的堂妹,因牛家尚未分家,故按牛耀祖亲妹牛素君的排行,是镇国公府的嫡次女,人称二姑娘。

  牛继宗和其弟嫌弃连家获罪,当即便要退亲,牛耀祖却不同意,他甚是敬佩林如海的为人,自己一向效仿于他,为人正直上进,如何能做背信弃义之人?是以据理力争,苦口婆心地道:“难道父亲和叔叔忘记了连家姑奶奶府上?咱们家是一等伯,人家却是一等侯!自己的亲兄弟被退了亲,将来如何同咱们家交好?”

  牛耀祖难从信义上着手,只能与他们分析其中的利害,又着重提了林家和俞家。

  牛继宗大手一摆,道:“怕什么?咱们四王八公联络有亲,那是上百年的老交情了,就算是一等侯,在朝廷里的地位也不及我这一等伯!”

  牛耀祖无法扭转父叔的意思,只得悄悄地叫王熙凤亲自过去,先提前向连太太赔罪。

  牛继宗兄弟的本意是叫媒婆直接去退亲,讨回庚帖,另外把聘礼都收拾出来了退给连家,理直气壮地说道:“咱们如此也算是帮了连家一把,他们家已是家徒四壁,这份聘礼退了回去,他们手里有了这么大的一笔银子,立时便复了几分元气。”

  牛耀祖得知后,顿时哑口无言,一时竟对父叔无计可施。

  虽然他一直都清楚自己父亲和叔叔的为人并不如何好,凡事只想着利益二字,可是连家刚刚出事,他们就立刻落井下石,实在有违君子之道。

  退了亲,难道堂妹的名声就好了么?一样声名败坏,连累府上清名。

  如果这门亲事不退,连家有镇国公府这门姻亲,在京城中也好,返回家乡也罢,任是官员也都不敢欺负他们家,毕竟镇国公府在京城里赫赫有名,其世交故旧遍布朝野,想替连家出气非常容易。谁知,自己的父叔竟要退亲,岂不是把连家逼向绝路?

  凤姐口舌伶俐,向连太太十分赔罪,又说了难处,道:“我们大爷不想退亲,他常说,人生在世,都有起起落落的时候,谁能说府上老爷将来不能起复呢?连三爷是那样品貌出挑的人物,前程可期,我们大爷喜欢得很。可是我们大爷毕竟是晚辈,无法左右老爷和二老爷的意愿,故先打发我来向太太赔罪,也是想让太太心里有数。”

  说毕,她又歉然一笑,道:“今儿来,是悄悄来的,我们家老爷们都不知道。依我们大爷的意思,是怕老爷派人来得突然,惊扰了太太。”

  闻得镇国公府动了退亲的意思,连太太心头一凉。

  虽然她隐隐有些预料,可是没想到居然来得如此之急。

  很快,连太太脸上的神情就恢复了从前,苦笑道:“怨不得府上。谁家不疼女儿呢?都想女儿嫁得好,不想女儿吃苦受罪,我明白府上二位老爷的爱女之心。我这小儿子,因他父兄连累,日后哪里还有什么前程?便是想科举出身也不能了,没的连累了牛小姐的终身,退了倒好,彼此清静,退了亲,我们正打算回家乡去等他老子回来。”

  凤姐听了,陡然生出几分敬佩来。

  事情都到这种地步了,连太太居然还是这般豁达,竟也没怨恨他们镇国公府。凤姐想,若是自己的儿子因这样的事情被退亲,她一定会亲自登门闹他们一个天翻地覆,既然嫌弃他们家败落,那就都坏了名声好了,自己闹过,看看退亲之后,小姐还能说到什么好亲事。

  一时之间,凤姐原先预备的许多话都不用说出口了。

  连太太看到她脸上的惊异之色,不觉好笑,旋即长叹道:“倒不是我想得开,只是想好聚好散罢了。”自己家失势,镇国公府风头正盛,何必得罪了他们家,叫自己家雪上加霜?

  她眼前只有连城这么一个儿子,哪能再有不测?

  牛继宗的性子,她虽未亲眼所见,却也听说了不少,最是睚眦必报。原想着这样的人物极其护着家人,也能帮衬连城的前程,故此精挑细选下来,最终不顾贾敏劝阻,定了这门亲事,谁知竟真是自己看走了眼。

  如了镇国公府的意,年轻有为的牛耀祖心中有愧,势必不会对连城将来的前程袖手旁观,而牛继宗兄弟也不会再用权势逼着他们退亲,也算是两全其美。

  从前不觉得,现今才知道一朝败落,事事只能忍气吞声。

  连太太觉得连城被镇国公府退亲,不仅镇国公府落下凉薄无信之名,就是连城的名声也不会好,谁家儿子被女家退亲名声能好?遂婉转道:“牛大奶奶回去跟府上说,明儿我亲自请媒人送庚帖回去,不必府上亲自来了,免得对牛二小姐名声不好。”

  连家去镇国公府退亲,只说家中败落至极,怕耽误了牛丽君,别人知道后会说他们家有情义,体贴女家,丝毫不会影响连城的名声。同时,也免得由镇国公府退亲,牛丽君名声有损,亲事不顺时,镇国公府来寻他们的晦气,把牛丽君婚事不顺的怒火撒在他们家头上。

  也算是结个善缘罢,他们家风雨飘摇,再经不起任何波折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9页  当前第11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9/13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红楼之林如海重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